陈光英;申婷婷;贺轲渝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NO)在慢性病贫血(ACD)发病中的作用以及对铁代谢影响的机制.方法 用福氏完全佐剂建立传统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动物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反复注射福氏完全佐剂,建立符合ACD特征的大鼠动物模型.利用此模型观察不同处理组NO浓度的改变与贫血及铁蛋白(Fn)、转铁蛋白受体(TfR)的关系.结果 炎症组NO、一氧化氮合酶(NOS)浓度显著增高,贫血明显,红细胞内Fn、骨髓血细胞TfR降低,血清Fn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用NOS抑制剂后,NO、NOS水平降低,贫血改善,铁代谢指标介于炎症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NO通过对TfR、Fn的影响参与了ACD时铁代谢的调节,为从NO对铁代谢影响角度进一步认识ACD的发病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及早降低NO水平,有利于阻止贫血的发展,为ACD的治疗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作者:王强;董巍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本文重点介绍儿童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ALL)、儿童及少年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及难治性或复发性急性髓性白血病诊治进展.
作者:王跃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与传统胆囊切除术(OC)相比,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具有创伤小、切口美观、患者恢复快等优点.现将我院1999~2006年4月运用MC行胆囊切除手术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李正银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十二指肠损伤是一种常合并周围脏器损伤的严重腹内伤,占腹内脏器损伤的3%~5%[1].1999~2006年,我院共收治十二指肠损伤患者27例,现将诊治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康忠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对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 比较52例老年CHF患者在螺内酯(20~40 mg/d)治疗前、第4、16周时HRV的时域指标及左室收缩功能的变化.结果 螺内酯治疗4周时,左室收缩功能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HRV的时域指标全部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每5分钟R-R间期均值标准差(SDANN)及三角指数(TI)均有显著提高(P<0.05);治疗16周时,HRV上述时域指标进一步改善,同时左室收缩功能也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 螺内酯可改善老年CHF患者的HRV,改善心功能.
作者:沈静;李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我院在开展妇科无气腹腹腔镜手术的过程中,就地取材,将肝胆科开腹手术所用的肋缘自动拉钩稍作改进,替代专用的牵引装置,用于手术中,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光英;申婷婷;贺轲渝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运用滋肾宁心原则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症的疗效.方法 将80例围绝经期失眠症患者分为治疗组42例,给予滋肾宁心中药治疗;对照组38例,给予艾司唑仑治疗,均治疗2个月.采用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评定临床疗效;记录两组治疗前后围绝经期相关症状变化情况;记录停药1、3、6月痊愈及显效病例复发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AIS总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临床症状缓解率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停药后随访半年,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运用滋肾宁心的治疗原则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症较艾司唑仑有效,复发率低.
作者:陈霞;杜新芬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慷舒灵凝胶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疗效.方法 40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予慷舒灵凝胶加常规换药,对照组予常规换药.结果 治疗组糖尿病足溃疡治疗有效率9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4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局部治疗加用慷舒灵凝胶能提高糖尿病足溃疡治愈率.
作者:张跃萍;何孝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诱导分化是指在分化诱导剂的存在下,恶性肿瘤细胞的形态、生物学或生物化学方面的诸多标志均向正常细胞的方向分化,甚至完全转变成正常细胞.本文重点介绍目前主要的诱导分化剂在临床上的应用.
作者:马军;邱林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神经递质是神经-免疫-皮肤系统的关键介质.近年研究发现某些神经递质与心身性皮肤病的发生、发展均有密切关系,本文就此进行综述.
作者:许仕军;陈金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与单纯硬膜外麻醉(EA)在剖宫产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行剖宫产60例,CSEA组30例,EA组30例.分别检测麻醉后3、5、10、15、20、25分钟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及肌松程度;记录痛觉阻滞平面达T7水平时间;注射局麻醉药到胎儿娩出时间(I-D)、子宫切开至胎儿取出时间(U-D)及新生儿娩出1、5分钟Apgar评分结果,硬膜外局麻用药量.结果 两组麻醉术中HR、SpO2的变化及新生儿娩出1、5分钟Apgar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CSEA组的麻醉起效时间、Ⅰ-D、U-D较EA组明显缩短(P<0.01);肌松效果CSEA组明显优于EA组,硬膜外用药量小,但血压下降较EA组明显.结论 指征掌握恰当,CSEA用于剖宫产术效果优于单纯EA.
作者:欧玉清;胡云清;刘第海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妇科手术患者术后合并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诊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2007年妇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8例患者均保守治疗成功,其中1个疗程治愈50例(86.2%),2个疗程治愈7例(12.07%),3个疗程治愈1例(1.71%).结论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有恶性肿瘤根治术、肥胖、术中输血等.术后用小剂量阿司匹林、低分子右旋糖酐加复方党参治疗效果良好.
作者:董霖;赵晓霞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儿童非霍杰金淋巴瘤中B细胞型约占一半,包括Burkitt/Burkitt like型及弥漫性大B细胞型,近年使用环磷酰胺(CTX)、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大剂量阿糖胞苷(HDAra-C)为主的强烈、短疗程、冲击式联合化疗,无事件生存(EFS)已达80%~90%.其次是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基于儿童高危急淋或T-细胞急淋的治疗,EFS亦达80%以上.间变型和纵隔大B型疗效较差,复发性治疗是难点,靶向治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将会带来更好前景.
作者:符仁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及其受体(PDGFR)与淋巴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8例淋巴瘤(淋巴瘤组)和10例正常淋巴结(对照组)组织中PDGF及PDGFR表达水平.结果 PDGF和PDGFR在淋巴瘤组织中均有显著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DGF和PDGFR表达强阳性者,均见于Ⅲ期或Ⅳ期患者,而Ⅰ期或Ⅱ期患者和正常对照组无强阳性表达.结论 PDGF和PDGFR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淋巴瘤血管新生的程度和疾病状态.
作者:唐义平;杨红;张晋琳;王晓冬;缪世坤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缝扎胆囊三角系膜及深部打结法在微创开腹胆囊切除术的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自1991年4月至2007年7月12000例采用缝扎胆囊三角系膜技术和自制深部打结器进行微创开腹胆囊切除术.结果 全组手术成功11595例(96.6%),延长切口405例(3.4%),胆道损伤12例(0.10%),横结肠损伤4例(0.03%),术中大出血8例(0.07%),漏胆29例(0.24%),死亡4例(0.03%).结论 微创开腹胆囊切除术中建立缝扎胆囊三角系膜及深部打结法,使操作容易,并发症降低,安全性提高.
作者:张光全;廖忠;吴先麟;何方;廖国庆 刊期: 2007年第06期
非霍奇金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以弥漫大B亚型占绝对多数,利妥昔单抗的应用使得弥漫大B的预后得到很大的提高.而其他类型,如套细胞淋巴瘤(MCL)、Burkitt淋巴瘤(BL)、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PMBL)、原发睾丸淋巴瘤(PTL)等肿瘤细胞均表达CD20(+),免疫化疗为这些患者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治疗手段.
作者:王彦艳;沈志祥 刊期: 2007年第06期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许多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展,促使医用耗材不断更新换代,使用量和使用品种不断增多,给医用耗材库房的管理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课题[1].现将医用耗材管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陈波;李先明;任蕾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患儿,男,2007年3月18日在我院妇产科剖宫产产出,出生后脐部有黄色粪臭样分泌物流出,遂转入普外科病房.患儿出生时体重4.3 kg,出生后1分钟Apgar评分9分,纯母乳喂养.
作者:凌峰;张社芹;杨正华;王湘莲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超声诊断急诊外伤性腹腔脏器破裂患者168例的临床资料,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禄琴梅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患者,男,41岁,因左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于2007年7月2日在我科行微创膝关节镜手术,术中关节腔内切刀刀尖断裂,经多种方式无法取出,在面临延长切口、打开关节腔取异物时,试用眼科电磁吸铁器成功取出关节腔内细小的内切刀刀尖,YKZ-35型眼用手持电磁吸铁器,电压220伏,频率50赫兹,选择大号磁头,手术顺利完成,术后患者无并发症发生.
作者:白廷莲 刊期: 200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