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胸腔肿瘤患者焦虑、抑郁情绪障碍调查与心理干预效果

陈德凤;郎红娟;姚艳玲;貟俊茹;房雅君;张卫宁

关键词:胸腔肿瘤, 焦虑, 抑郁, 心理干预
摘要:目的:调查分析择期手术的胸部肿瘤患者焦虑、抑郁情绪障碍以及心理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对198例择期手术的胸部肿瘤患者入院后3天内进行心理状态调查,并针对有情绪障碍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至手术前1天,比较心理干预前后患者心理状态变化.结果:人院后45.84%患者有焦虑症状,27.87%患者有抑郁症状,12.17%患者同时伴有焦虑和抑郁症状.实施心理干预措施后,患者的焦虑(11.12%)、抑郁(15.93%)症状以及两者均有者(4.35%)明显降低(P《0.01).结论: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将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障碍.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结肠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测定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结肠癌组织中微血管(MV)生成与结肠癌临床及病理间关系.方法:应用第VⅢ凝血因子相关抗原单克隆抗体,采取SP免疫组化法测定53例结肠癌石蜡切片中微血管数量(MVC).结果:结肠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的大小与结肠癌的淋巴及远处转移有关,与结肠癌的分期及5年存活率有关.结论:结肠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的定量可作为结肠癌转移潜能的指标.

    作者:贾宗良;马继贤;白建华;关仙花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西妥昔单抗治疗结直肠癌的进展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一种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跨膜受体,受表皮生长因子(EGF)和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的刺激.多种肿瘤细胞株过度表达EGFR,包括25%~80%的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细胞[2].

    作者:袁慕知;邹征云;刘宝瑞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乳腺癌中survivin表达的预后价值

    目的:研究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在乳腺癌中表达的预后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80例乳腺癌石蜡标本中survivin表达情况,并对survivin表达与乳腺癌的临床分期、雌激素受体表达、月经状况、腋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无病生存时间以及总生存时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Survivin在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6.1%,survivin的表达与乳腺癌的临床分期、雌激素受体、月经状况、腋淋巴结是否转移及病理类型无关(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survivin表达与乳腺癌病人的无病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显著相关,survivin表达阳性病人的无病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均显著低于survivin表达阴性的病人;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survivin的表达状况是决定乳腺癌病人无病生存时间的独立因素,而与总生存时间无关.结论:Survivin是判断乳腺癌预后的一个独立生物学指标,阳性表达病人的预后较阴性表达病人差.

    作者:管海涛;薛锋杰;王西京;薛兴欢;刘小旭;代志军;闵卫利;宋玲琴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57例糖尿病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处理体会

    目的:研究糖尿病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持续静脉注射胰岛素(微量泵)的可行性,评价血糖稳定对促进患者恢复的影响.方法:在就诊于我科患者中连续选取57例糖尿病患者使用微量泵进行胰岛素注射治疗,使围手术期内患者血糖维持在理想的范围.结果:使用微量泵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治疗之后,患者血糖控制理想,24小时之内维持于正常水平者占71.93%,术后无患者出现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昏迷,切口愈合明显好于一般糖尿病患者(P《0.05).4例发生术后感染,均在一周内治愈,术后感染的发生率为7.02%.结论:持续静脉输注胰岛素可快速将围手术期患者血糖控制在满意水平,降低术后感染率,促进患者恢复,减少手术并发症.

    作者:李晓军;王岭;王辉;李南林;王廷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胃癌住院患者心理状况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

    目的:分析胃癌患者住院期间的心理障碍因素及相关因素,为实施科学的心理评估及护理对策提供参考.方法:应用William WK zung编制焦虑(SAS)、抑郁(SDS)量表和自行设计的心理影响因素调查表,对82例胃癌患者进行调查,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用:Enter法,saep-wise的单因素、多因素及相关分析.结果:82例胃癌患者的恐惧感、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分别为52.43%、74.39%和60.97%.表现较严重的分别为4.87%、7.32%和8.53%.焦虑和抑郁呈显著正相关(r=0.684,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与焦虑有显著相关因素分别有文化程度、疾病分期、血红蛋白、经济收人、医院适应情况、食欲;与抑郁相关因素为食欲、疾病恐惧感,医院适应情况和化疗反应;多因素分析显示与焦虑、抑郁相关因素有文化程度、是否化疗、恐惧感、放、化疗反应、体重指数、是否放疗、医院适应情况和食欲等.结论:胃癌患者住院期间均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障碍,对癌症患者的心理评估极为重要,为癌症患者在住院期间采取针对性心理治疗、护理对策提供参考.

    作者:何晓华;吴光峰;金晓威;黄凤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隐匿性HBV感染与肝细胞肝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和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ar carcinoma,HCC)的发病密切相关,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开始关注乙肝病毒感染的特殊形式(隐匿性HBV感染)和原发性肝癌的联系.现综述隐匿性HBV感染和原发性肝癌的发病关系和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何志伟;冯英明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胃肠道肿瘤化疗多药耐药的研究进展

    胃肠道肿瘤的治疗是以手术为主,辅以化疗等综合治疗,而往往在有明显症状之前已出现转移,故多数失去手术机会,而选择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然而因肿瘤的原发或继发性对化疗药物的不敏感而导致的多药耐药(MDR)常常影响化疗效果,这是临床常见难题.MDR的机制复杂,现综述胃肠道肿瘤MDR产生的机制以及逆转MDR的策略,将对进一步提高化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曲卓慧;刘云鹏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大肠癌中APC、β-catenin和cyclinD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APC、β-catenin和cyclinD1在大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例正常大肠黏膜、30例大肠腺瘤、10例大肠腺瘤恶变及50例大肠癌组织中APC、β-catenin和cyclinD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大肠癌和大肠腺瘤恶变APC阳性率分别为44.0%,40.0%,显著低于大肠腺瘤(86.7%)和正常大肠黏膜(100%)(P《0.01).大肠癌、大肠腺瘤恶变和大肠腺瘤β-catenin胞浆和/或胞核异位表达率分别为:62.0%,50.0%,30.O%,显著高于正常大肠黏膜(0)(P《0.01),大肠癌β-catenin异位表达率显著高于大肠腺瘤(P《0.01).大肠癌中B-catenin膜表达缺失率为:46.0%,显著高于大肠腺瘤(10.0%)和正常大肠黏膜(0)(P《0.01).大肠癌、大肠腺瘤恶变、大肠腺瘤cyclinD1阳性率分别为:66.0%,60.0%,30.O%,显著高于正常大肠黏膜(0)(P《0.01),大肠癌cyclinD1阳性率显著高于大肠腺瘤(P《0.01).β-catenin膜表达缺失和cyclinD1高表达与大肠癌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有关.APC蛋白表达与大肠癌组织分化程度有关.大肠癌中β-catenin异位表达与cyclinD1阳性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57,P《0.01),而与APC阳性表达呈负相关关系(r=-0.39,P《0.05).结论:APC失表达和/或β-catenin异位表达,可能是原癌基因cyclinD1激活的重要原因,并在大肠癌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能是大肠癌发生的早期事件.β-catenin膜表达缺失和cyclinD1高表达与大肠癌的侵袭、转移有关.

    作者:戴文斌;任占平;陈蔚麟;杜娟;石喆;唐德艳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胸腹联合切口切除贲门癌598例体会

    目的:探讨胸腹联合切口在贲门癌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6月~2006年2月采用胸腹联合切口治疗贲门癌598例临床资料.结果:根治性切除576例(切除率96.3%),姑息性切除15例,单纯探查7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7%(28/598),其中吻合口瘘4例,吻合口狭窄3例,呼吸衰竭3例,肺部感染11例,脓胸2例,乳糜胸1例,心衰4例(死亡1例).结论:经胸腹联合切口治疗贲门癌有利于肿瘤切除及周围淋巴结清扫,能够提高手术切除率,并发症少,在一定程度上优于左侧单纯开胸或剖腹手术.

    作者:杨运启;何宗战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bFGF基因与头颈部肿瘤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已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本文就bFGF的结构、功能、信号传导和肿瘤血管形成中的作用及在头颈部肿瘤表达作一综述.

    作者:陈婕;周佳青;王家东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进展

    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对直肠癌淋巴转移的重新认识、全直肠系膜切除和自主神经保留技术应用以及吻合器和腹腔镜在低位直肠癌的应用,拓宽了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范围.

    作者:张道维;刘浩;白晓斌;史松;陈进才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胸部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胸部肿瘤灌注成像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1例胸部肿瘤患者进行MSCT灌注成像,先用常规CT平扫确定肿瘤中心部位,然后进行肿瘤灌注扫描,扫描部位以肿瘤中心为主,采用电影扫描技术(1r/0.75s)层厚0.6mm流速5mls剂量50ml,注射造影剂同时进行CT扫描,扫描总时间40s.扫描图象经工作站处理,计算并分析图象和灌注参数,包括:动脉灌注量AP(Art Perf),静脉灌注量PP(Port Peff),总灌注量TP(Total Perf)和灌注指数PI.结果:所有肿瘤的灌注图象均可以清晰直观的显示肿瘤大小和轮廓.所有肿瘤灌注参数均明显增高.可定量检测肿瘤内部组织灌注状态.图象清晰,分辨率高.结论:SSMSCT灌注成像检查是一种准确且简捷的定量评估肿瘤血流灌注状态的检查方法.

    作者:赵学武;张毅;宋娟荣;潘历波;樊涛;关秀云;王曙升;刘秋芳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FOLFOX4与LFP方案对大肠癌近期疗效的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观察.FOLFOX4方案与LFP方案治疗大肠癌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方法:大肠癌患者按收治的时间顺序交叉分入FOLFOX4组或LFP组,两方案均至少连用2周期评价疗效.FOLFOX4组:奥沙利铂(OXA)85 mg/m2,静脉滴注2 h,第1天;亚叶酸钙(LV)200 mg/m2,静脉滴注2h,第1~2天;5~氟尿嘧啶(5-Fu)400mg/m2,第1,2天静脉注射;5-Fu 600mg/m2:持续静脉滴注(22 h)第1-2天.每2周重复,4周为一周期.LFP组:OXA 130mg/m2,静脉滴注2h第1天;LV 200 mg/m2,静脉滴注2 h第1~5天;5-Fu425 mg/m2(≤750 mg/d),静脉滴注2~6 h第1~5天,每3周重复,为一周期.结果:全组66例.FOLFOX4方案35例,其中CR3例(8.57%),PR15例(42.86%),总有效率(CR+PR)51.43%.LFP方案31例,CR 1例(3.23%),PR12例(38.71%),总有效率41.94%.两组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毒副反应主要是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神经感觉毒性等,无化疗相关死亡.结论:FOLFOX4.方案与LFP方案均为治疗肠癌有效的方案,FOLFOX4方案客观缓解率稍高但两者无统计学意义,毒副反应较LFP重,但可耐受.建议晚期肠癌尽可能选用FOLFIX4方案,而其中年龄偏大,体质欠佳的患者宜选LFP方案.

    作者:王继荣;王科明;王朝霞;李娟;陆彬彬;孙坚;樊英瑞;王娟;王莉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羟基喜树碱联合IL-2治疗恶性腹腔积液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羟基喜树碱(HCPT)联合重组人白介素-2(IL-2)治疗恶性腹腔积液的疗效.方法:将24例恶性腹腔积液的患者置管放净腹水后,经导管注入NS40ml+HCTP20mg,NS40ml+IL-2 100万单位,每周1~2次,观察总有效率及毒副反应.结果:24例患者总有效率为95.9%,腹痛4.1%,骨髓抑制发生率70.8%,均为I°~Ⅱ°,发热8.3%,脱发100%,恶心75%,无呕吐,未见心电图及肝肾功能异常.结论:羟基喜树碱联合IL-2治疗恶性腹腔积液疗效好,副反应轻,值得推广.

    作者:董灵;赵全德;李向东;宋怡兵;黄小玲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胃癌二次手术经验分析

    目的:探讨胃癌再手术的适应证和再手术效果及其手术后复发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2005年胃癌术后复发病人进行再次手术治疗50例的临床资料,并对手术方法、术后并发症、病死率及术后生存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术后生存5年以上6例,3年以上10例,2年以上12例,1年以上6例,1年内死亡者14例.手术死亡1例,死于其他疾病1例.单纯探查空肠造瘘者9例分别于3~11个月内死亡.结论:对胃癌术后复发者,再手术能争取一定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凡证实吻合口或残胃复发者,即使侵及邻近脏器,无远处转移,均应再次手术.

    作者:杨智斌;周敏杰;杜宁;刘德纯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p34 cyclinB1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p34 cyclinB1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病理分级分期的关系,评价是否可以作为判断膀胱移行细胞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SP法),检测不同组织标本中p34及cyclin B1水平.结果:p34,cyelinB1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9.4%和75.5%,与癌旁粘膜和正常膀胱粘膜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分级和分期呈正相关.结论:p34,cyclinBl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检测p34,cyclin B1可能对预测膀胱移行细胞癌预后有帮助.

    作者:叶木石;柳建军;曹军;林红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改良法注射无水乙醇治疗肝癌的疗效

    目的:介绍及推广改良式无水乙醇注射法治疗肝癌.方法:将上述的改良法与传统方法的近期疗效,副作用等进行比较.结果:同既往常规注射法对比,改良式无水乙醇注射法明显提高注射量和弥散比.疗效较前者为优,P《0.01,对直径大于3cm之癌灶疗效尤佳.同时术后减压减少乙醇外溢,减少疼痛,患者乐于接受.结论:新方法在疗效,副作用方面较常规法有明显优势,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柳子川;谭业葵;金学军;周旻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维生素B12混合液治疗乳腺癌术后放疗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初步观察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防治方法.方法:对2004年10月~2005年12月我院86例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出现Ⅰ级放射性皮肤损伤出现滤泡样暗色红斑/出汗减少时(一般DT30GY/3W)即进行配对分组治疗,实验组用维生素B12混合液(VitBl2 5001μg×20支+0.9%生理盐水250ml +庆大霉素48万u+地塞米松20rag)纱布浸湿外敷,15~20分钟/次,2~3次/日,7天为l疗程,连用2个疗程;对照组单用康复新液湿敷,用法疗程同上.结果:放射治疗结束时皮肤损伤实验组:I级62.79%(2,7/43);Ⅱ级27.91%(12/43);Ⅲ级9.30%(4/43);IV级0(0/43).对照组皮肤损伤:I级18.60%(8/43);Ⅱ级55.81%(24/43);Ⅲ级20.93%(9/43);IV级4.65%(2/43).两组差异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重在早期预防和治疗,维生素B12混合液湿敷是治疗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一种既经济又有效的方法.

    作者:鞠云鹤;杨毅;吴星娆;侯宇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LD-HA联合诱导治疗高白细胞性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目的:观察小剂量高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LD-HA)联合诱导治疗高白细胞性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78例高白细胞性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41例)及B组(37例).A组给予LD-HA(高三尖杉酯碱2mg/日,阿糖胞苷25mmg2次/日,D1-14)联合诱导治疗.B组在应用羟基脲降白细胞的基础上进行常规化疗.结果:A组完全缓解(CR)率显著高于B组;死亡率明显降低.骨髓抑制程度两组无明显差异;心、肝、肾、消化道功能损害发生率A组低于B组.结论:LD-HA联合诱导治疗高白细胞性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疗效好,不良反应轻.

    作者:陈任安;刘利;郝淼旺;刘强;梁英民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HBV感染与原发性肝癌生物学行为及多药耐药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HBV感染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生物学特征以及多药耐药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中P-gp、Topo-Ⅱ的表达,分析:HBV感染与肿瘤生物学特性以及多药耐药相关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HBV感染与HCC的Edmondson分级、门静脉癌栓的形成、AFP值的增高、肝内转移的发生以及转氨酶的增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标本P-gp的阳性表达有显著差异(P《0.05),而两组Topo-Ⅱ的阳性表达无显著性差异.结论:HBV感染与HCC的发生和发展有关系,在临床上,血清:HBV检查结果可能可以成为HCC发展、预后的预测指标之一.HBV感染与多药耐药相关,可以作为化疗药物选择参考之一.

    作者:闵婕;冯英明;张贺龙;张伟;姬统理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