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惠云;张瑞丽;张娟利;臧昕昭;李妍
目的:构建人Flt3配基的胞外区表达载体pCDNA3FL,并在体内外对其表达率及活性进行检测.方法:从健康人单核细胞中反转录PCR扩增FL cDNA胞外区片段,并进行测序,构建表达载体pCDNA3FL,测定pCDNA3FL转染H22细胞后及经小鼠尾静脉注射后hFL表达量.结果:测序结果表明,所扩增、克隆的靶序列正确,Western结果证实pCDNA3FL能正确表达hFL蛋白.ELISA结果表明表达载体pCDNA3FL在体外H22细胞中的瞬时表达量为5.9ng/ml.小鼠经尾静脉注射pCDNA3FL载体后血浆中的hFL蛋白高含量为36μg/ml,外周血中CD3+、CD4+、CD8+、CD34+细胞亚群的比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成功构建了表达载体pCDNA3FL,为构建肿瘤细胞瘤苗创造了条件.
作者:王书文;和新盈;李明众;石景森 刊期: 2007年第01期
肿瘤晚期由于瘤体内血管内皮的损伤,血小板与肿瘤细胞相互作用可释放生物活性物质激活血小板,导致晚期肿瘤患者可出现血小板增高症[1].实验室表现为血小板计数升高、凝血功能障碍,临床表现为脾脏肿大、皮肤、粘膜及内脏出血.快速有效地降低血小板数量,不仅可预防血栓形成、出血等并发症、还可抑制肿瘤的进一步转移.某些化疗药物可降低血小板,但还有一些患者属于化疗无效或不能耐受化疗,对这些患者,采用血细胞分离机血小板去除术,可快速有效地降低患者血小板数量、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具体报道如下.
作者:斯晓明;薛妍;刘文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研究琐阳花色甙复合瘤苗免疫治疗肺肿瘤的综合效应.方法:对肺肿瘤细胞系LCC,用琐阳花色甙对其进行系列生物修饰,构建琐阳花色甙复合瘤苗,用以治疗肺肿瘤.结果:经琐阳花色甙修饰构建的复合瘤苗,明显阻止LCC细胞的肺转移;显著抑制皮下肿瘤结节形成;明显延长荷瘤鼠的生存时间;治疗组小鼠脾细胞对小鼠肺癌的细胞毒活性显著增强.结论:琐阳花色甙修饰构建的LCC复合瘤苗,促进脾细胞的杀瘤活性,对肺癌有较好的实验治疗作用.
作者:黄谦;卞京文;汤艳;周娟;许祥裕;徐立春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广谱的细胞保护剂氨磷汀在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化疗中骨髓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对照的原则,选择20例实体肿瘤患者,化疗50例次,分两组,观察组化疗前应用氨磷汀,对照组不用,比较两组间化疗后血细胞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化疗后血液毒性明显减轻,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氨磷汀对化疗患者的骨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特别是对老年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应用是安全和有效的.
作者:李东辉;宁亚莉;姚淑莲;郭卉;白俊;成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对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不同化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及毒性分析,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方法:95例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分为4组,NP组33例,NVB25mg/m2,iv,d1,8,CDDP30mg/m2,iv,d1~3;GP组26例,GEM1000mg/m2,iv,d1,8,CBP300mg/m2,iv,d1;TP组20例,Taxotere35mg/m2,iv,d1,8,15,CBP300mg/m2,iv,d1;NG组16例,NVB25mg/m2,iv,d1,8,GEM1000mg/m2,iv,d1,8.完成2周期治疗后评价疗效.结果:临床获益率分别为75.7%,92.3%,90%,81.2%,无明显差异(P=0.77).生活质量改善率分别为30.3%,30.8%,45%,31.3%,无明显差异(P=0.844).毒性反应Ⅲ~Ⅳ度白细胞减少,血红蛋白减少,4组无明显差别(P=0.19,P=0.096);血小板减少,4组有显著差别(P=0.013);消化道反应NP组明显(P<0.01).结论:NVB+CDDP,GEM+CBP,Taxotere+CBP,GEM+NVB4个方案疗效近似,毒性反应各异,临床用药应因人而异,遵循个体化用药原则.
作者:陈玲;赵新汉;李旭;陈虹;李晶;全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评价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晚期胰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对30例晚期不能手术的胰腺癌患者进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分析疗效和近期生存率.结果:治疗后腰背疼痛缓解率为76.7%,近期总有效率为80%,1年生存率60%,1.5年生存率为46.7%.结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能明显缓解晚期胰腺癌患者的症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朱瑞霞;刘思海;刘晓芹 刊期: 2007年第01期
肿瘤休眠是肿瘤细胞在宿主体内持续存在而又没有明显生长的一种状态,是肿瘤细胞增殖与凋亡趋于平衡的结果.其发生机制可能与肿瘤血管生成受阻、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宿主免疫状态、肿瘤细胞增殖周期及信号传导有关.本文就近年来有关肿瘤休眠的发生机制及诱导肿瘤休眠的新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作者:宋长城;李柏;凌昌全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白血病患者生活质量变化及影响因素,评估疾病和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用生活质量问卷(EORTC-QLQ)及其它调查表等对82例白血病患者及20例健康者进行评定.结果:白血病患者生活质量接受化疗后优于新发优于复发,方差分析提示白血病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大的是情绪功能和认知功能及经济困难等.主要症状是乏力、纳差、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疼痛.结论:白血病患者生活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给予有效的干预措施对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杨惠云;张瑞丽;张娟利;臧昕昭;李妍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研究HER-2/neu(c-erbB-2)和Ras癌基因在宫颈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以探讨其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例正常宫颈组织、40例宫颈腺癌及45例宫颈鳞癌组织和宫颈腺癌HeLa细胞、鳞癌SiHa细胞中P185c-erbB-2和P21ras蛋白的表达.结果:P185c-erbB-2和P21ras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中均不表达,在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3.3%、28.9%,在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7.5%、55.0%.P21ras在宫颈腺癌及鳞癌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01,P=0.007),同时腺癌组明显高于鳞癌组(P=0.015);P185c-erbB-2在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较正常组高(P=0.009),鳞癌组与正常组及腺癌组与鳞癌组相比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P18c-erbB-2和P21ras蛋白的高表达与细胞分级有明显相关性(P<0.001),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无关;癌组织中两者的表达显著相关(kappa=0.405,x2=53.21,P<0.001)表达程度一致率为63.5%;在HeLa细胞中两者均为强表达,而SiHa细胞中均为弱表达.结论:P185c-erbB-2和P21ras蛋白在宫颈癌组织及细胞中同时过表达,尤其在腺癌中更为突出,可能成为腺癌治疗的新靶点.
作者:刘玉;辛晓燕;王巍;张潍 刊期: 2007年第01期
RNA干扰是由双链RNA介导的序列特异性转录后基因沉默过程,为双链RNA分子在mRNA水平上关闭相关基因表达的过程.现综述RNAi技术在抗肿瘤研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作者:胡亚华;陈维进;候晓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对53例骨盆恶性骨肿瘤手术患者采用健康教育资料(形式有:板报、专栏、讲座、宣传册)及医务人员的耐心讲解的方法,从入院到出院进行全程干预.减轻了骨盆恶性骨肿瘤手术患者的焦虑和认知能力.
作者:李红;陈艳;师文 刊期: 2007年第01期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形态结构测试手段的改进,生物体视学和图像分析技术得到了深化和发展.近年来一些文献报道了用体视学和图像分析方法,研究反映消化系统肿瘤病变特征的定量指标,定量揭示了正常和病变组织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其与机能间的关系,探讨了其在临床病理诊断分析中的应用价值等.本文综述这方面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宏;魏晓萍;惠起源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奥沙利铂(L-OHP)联合亚叶酸钙(CF)及5-氟尿嘧啶(5-FU)(FOLFOX方案)对晚期和转移性胃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5-FU500mg/m2持续静脉滴注46h,第1~2天;亚叶酸钙200mg/m2持续静脉滴注2h,第1~2天;奥沙利铂100mg/m2持续静脉滴注2h,每3周重复.至少完成3周期判断疗效.结果:共计68例入组.其中CR5例(7.3%),PR28例(41.2%),SD31例(45.58%),PD4例(5.88%).总有效率48.5%.中位缓解期8.1月,中位生存期14.1月,1年生存率42.2%.Karnofsky评分提高20分以上者33例(48.5%),临床受益反应(CBR)改善者32例(47%).Ⅲ~Ⅳ度主要不良反应为中性粒细胞减少7例(10.2%),血小板减少4例(5.8%),贫血5例(7.3%),恶心呕吐9例(13.2%),腹泻3例(4.4%),感觉神经毒性4例(5.8%).结论:FOLFOX方案治疗晚期和转移性胃癌疗效肯定,毒副反应可耐受.
作者:高珲;赖大年;赵华洲;蔡斌;南菁;秦云霞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在正常宫颈上皮→宫颈上皮内肿瘤(CIN)→宫颈癌这一进展过程中,许多基因结构、功能等都会发生变化,这些基因可以作为这一进程中的分子标志,以早期发现和诊断宫颈癌,如抑癌基因p16INK4a、癌基因c-myc等,新近发现并进行了初步研究的有抑癌基因FHIT、EIF4E、癌基因Survivin等,还有不少新近发现较候选抑癌基因,如MAP3K4、CFLAR、FAF1等,都有可能成为宫颈病变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指示性标志.目前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已成为这一领域的热点,但仍没有明确的分子标志被发现显然也是主要问题,本文就与宫颈病变发生发展可能相关的分子标志作一归纳.
作者:郑晓娟;胡新荣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胸壁复发放射治疗疗效.方法:65例患者随机分两组,33例单纯全胸壁照射(甲组),另32例为全胸壁+锁骨区照射(乙组).结果:甲乙两组其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0.9%、39.4%、15.2%和93.8%、65.6%、40.6%.(x2=0.18、4.48、5.26).结论:乳腺癌术后胸壁复发患者全胸壁+锁骨区照射可提高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
作者:尹小祥;周绍兵 刊期: 2007年第01期
Fas与其配体FasL结合后可以导致细胞凋亡,可以经由Fas-FADD-Caspase、Fas-鞘磷脂-神经酰胺以及Fas-Daxx等多条途径凋亡.Fas/FasL系统所介导的细胞凋亡在皮肤肿瘤的发生发展中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为皮肤肿瘤的治疗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作者:金鑫;何春涤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恶性肿瘤是泌尿外科中的常见病,多发于中老年,且92.8%为移行细胞癌;而在少儿(少年儿童,年龄≤20岁,下同)病例中,以横纹肌肉瘤为多见,移行细胞癌非常少见,目前国内缺乏相关系统描述,我们复习了国内外的文献报道,在此对少儿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流行病学、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等作综合分析.
作者:叶燕乐;岑和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尤其近年来临床上年青人中PLC的发病日益增多,为探讨其与HBV感染、饮酒、遗传等方面的关系及临床发病及诊治方面的特点,对我院2001年1月至2006年1月期间收住的39岁以下的22例PLC病例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杜娟;毛仁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了解恶性肿瘤患者麻醉性镇痛药的应用情况及用药趋势.方法:对我院2003~2005年麻醉性镇痛药的应用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麻醉性镇痛药用量逐年增加,其中吗啡制剂用量平稳增长,麻醉性镇痛药用量第一位的是芬太尼注射液,用于癌症止痛的麻醉药品用药频度居前两位的分别是美施康定片和多瑞吉贴,但哌替啶注射液的用量仍高于吗啡注射液.结论:在有适应证的情况下,应以吗啡制剂为重度疼痛患者的首选.
作者:华瑛;刘爱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分析神经副肿瘤综合征(NPS)的临床症状特点,提供早期诊断的参考.方法:采用CT、MRI影像学及结合病史采用纤支镜、胃镜检查确诊.结果:NPS诊断前发生率为86.7%,误诊率达80.0%.临床类型为LAMBERT-Eaton肌无力综合症6例、周围神经病6例、亚急性小脑变性3例.结论:NPS临床表现形式多样,自身免疫是其可能发病机制,且多发男性、中老年.提供早期诊断对及早发现潜在的肿瘤,具有临床意义.
作者:唐文炳;陈建忠 刊期: 200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