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宫颈恶性肿瘤治疗后激素替代疗法(HRT)对预后的影响

陈曾燕;何爱琴;李咏;贾美群

关键词:宫颈癌, 激素替代疗法(HRT), 顶后
摘要:目的:观察官颈恶性肿瘤治疗后的激素替代疗法(HRT)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66例宫颈癌治疗后的妇女给予HRT,通过病人主观症状的变化了解替代效果;通过阴道宫颈涂片、B超、胸片、ECT等检查了解病情变化,总结其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研究组复发转移占12.05%(20/166),对照组中复发转移占15%(24/160),两组无明显差异.肿瘤的复发与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有密切关系,与是否采用HRT关系不大.结论:HRT对宫颈鳞癌与腺癌患者都是安全有效的.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EPOCH方案治疗复发耐药NHL临床疗效

    目的:评价EPOCH方案作为挽救方案的疗效及耐受性.方法_'2004年6月至2006年12月应用EPOCH方案治疗我院收治的复发耐药中高度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31例,每例至少接受过2个化疗方案的治疗,采用VP-16 50mg/m2/d、ADM或THP 10mg/m2/d、VCR 0.4ms/m2/d持续静脉滴注第1-4天,CTX750mg/m2/d静推第6天,强的松60mg/m2/d 口服第1-5天,21天为1个疗程.结果:评价疗效者31例,评价不良反应疗程数为67,总有效率54.9%,其中完全缓解6例(19.4%),部分缓解11例(35.5%).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其他系统不良反应少见.结论:EPOCH作为复发耐药中高度恶性NHL的挽救化疗方案经济有效,毒性可耐受.通过持续静脉滴注的给药途径可能减低肿瘤细胞的耐药率和化学毒性.

    作者:徐小红;杨磊;季建美;宋诸臣;丛智荣;魏金芝;谭清和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超声引导下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附34例报道)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常用于肿瘤患者,可减少静脉炎的发生、输液方便.传统的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是盲穿的,有一定的危险性,且易失败.自2006年1月至2007年3月,我科采用超声引导下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成功率大大提高,几乎无风险,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恩锋;邵春燕;唐毅灵;孟祥灵;史福敏;刘菲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小细胞肺癌完全缓解后依托泊苷单药维持化疗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依托泊苷单药维持化疗对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62例完全缓解的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个组,实验组给予依托泊苷100rag/日,静滴,每月连用5天,直至疾病进展;对照组定期复查,出现复发或转移时再给予EP方案或其他二线或挽救方案化疗和/或放疗.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中位无病生存时间(DFS)分别为10月比4月,(P<0.01).1年生存率分别为90.32%(28/31)比87.10%(27/31),(P>0.05);2年生存率分别为61.29%(19/31)比35.48%(11/31),(P<0.05).第12个月生存者KPS评分/>60分者分别为89.29%(25/28)比85.19%(23/27),(P>0.05).第18个月生存者KPS评分≥60分者分别为78.26%(18/23)v8 47.37%(9/19),P<0.05.结论:依托泊苷单药维持化疗可延长小细胞肺痛患者的无病生存期及2年生存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高立伟;刘宏;董海林;左一凡;骆丽娜;杨常建;祝学敏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HPV18E6基因沉默对宫颈癌Hela细胞生长和凋亡的影响

    目的:观察RNA干扰法沉默HPV18E6基因表达对宫颈癌Hela细胞生长和凋亡的影响,探索宫颈癌基因治疗的新途径.方法:针对HPV18E6 mRNA序列合成一对60bp的编码siRNA的DNA模板和一对60bp的非特异性对照DNA模板,构建pSUPER-siRNA和pSUPER-con重组质粒,瞬时转染Hela细胞;采用RT-PCR法检测质粒转染后细胞HPV18E6基因表达的变化,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转染后Hela细胞r63、p21、Bel-2和Bax蛋白表达变化,以细胞计数法检测细胞生长情况,Hoechest/PI双荧光活细胞染色法榆测细胞凋亡.结果:pSUPER-siRNA质粒转染能有效降低HPV18E6在mRNA水平的表达,转染后48小时,抑制效率达70%以上;转染后细胞p53、p21和Bax蛋白表达显著增加,Bcl-2蛋白表达减少.RNA干扰法沉默HPV18E6基因表达后,Hela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结论:pSUPER-siRNA质粒转染可有效抑制HPV18E6在人宫颈癌Hela细胞中的表达,抑制Hela细胞生长并促进其凋亡.以HPV18E6为靶点的RNA干扰技术可望成为宫颈癌基因治疗的新途径.

    作者:上官文学;杨业鹏;周梅;李五岭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瑞芬太尼对宫颈癌根治术应激反应的影响

    目的:研究瑞芬太尼麻醉对宫颈癌根治术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60例宫颈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瑞芬太尼组(R组)30例和芬太尼组(F组)30例.R组:瑞芬太尼1ìg,继以0.2ìg/(kg穖in)静脉泵注.F组:芬太尼3ìg/kg,继以0.03ìg/(kg穖in)静脉泵注.记录术前、术中血压、心率变化,测定麻醉前、切皮后60min、切皮后120rain的血清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胰岛素和血糖水平.结果:两组切皮后60min、120min的血清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水平均高于术前(P<0.05),切皮后60min、切皮后120rain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和血糖水平R组高于F组(P<0.05).R组血糖浓度在切皮后60 min和120 min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F组血糖浓度在切皮后60min和120min与术前比较均明显增高(P<0.05).结论:瑞芬太尼能够减轻宫颈癌根治术时应激反应所导致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和血糖水平增高.

    作者:赵新京;王伟;张义长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卵巢上皮性肿瘤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及其组织抑制剂TIMP-1mRNA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及其组织抑制物(TIMP-1)mRNA与卵巢上皮性癌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技术检测38例卵巢上皮性癌、15例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16例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及11例正常卵巢组织中MMP-9及TIMP-1 mRNA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各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MMP-9 mRNA在卵巢上皮性癌及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44%及表达水平(分别为154.14±4.42,96.87±3.04)均显著高于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及正常卵巢组织(分别为13%,9%和8.26±2.67,2.341.02;P均<0.05);且MMP-9mRNA在晚期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和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早期(P<0.05).TIMP-1 mRNA在卵巢上皮性癌及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38%)及表达水平(分别为126.35±3.81,90.62±5.54)均显著高于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及正常卵巢组织(分别为13%,9%和8.32±2.02,2.63±1.35;P均<0.05);TIMP-1mRNA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和表达水平与各临床病理参数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MMP-9mRNA的高表达及MMP-9/TIMP-1平衡的调节失衡导致卵巢上皮性肿瘤的发生、发展;MMP-9mRNA的高表达对卵巢上皮性癌的预后有意义.

    作者:刘霞;张淑兰;高红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中药在放射性肺损伤防护中的作用

    由于肺组织在胸部肿瘤的放射治疗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受到照射,致使许多患者发生急、慢性放射性肺损伤,包括早期的放射性肺炎和后期的放射性肺纤维化.这不但限制了肿瘤靶区辐射剂量的提高从而影响放疗的疗效,而且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是后期的放射性肺纤维化,目前医学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研究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病机理和防治措施对于放射肿瘤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放射性肺损伤的病理组织学变化、发病的细胞因子机制、中医药治疗的临床观察及其实验室研究的新进展.

    作者:王景娜;刘莉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平消胶囊联合三苯氧胺在乳腺癌后期治疗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平消胶囊在乳腺癌后期治疗中的价值和作用.方法:对108例患者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单纯三苯氧胺组(对照组54例),平消胶囊+三苯氧胺组(试验组54例),比较两组不良反应,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结果:试验组生活质提高,并发症减少,不良反应减少.结论:平消胶囊使乳腺癌后期治疗中患者的生活质提高,减少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可延长生存时间,有价值,可推广.

    作者:张敏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中药汤剂在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在胃痛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过程中应用中药汤剂是否有利于改善患者术后的营养状态.方法:将67例行胃癌根治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单纯早期肠内营养组(EN组)和早期肠内营养+中药汤剂组(EN+中药组),观察在患者术后早期恢复过程中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腹腔引流量、吻合口瘘、伤口感染、肺部感染、腹胀、呕吐、腹泻等临床指标、营养指标和肝功指标的变化,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单纯EN组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要长于EN+中药组,前组患者的腹腔引流量以及腹胀、呕吐发生的例数均要多于后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吻合口瘘、伤口感染、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对比营养、肝功指标的变化发现EN组的患者术后早期纠正负氮平衡的能力明显弱于EN+中药组(P<0.05),并且前组患者血浆PALB以及ALB的浓度均显著低于后组患者(P<0.05),体重下降值、HGB浓度、ALT、AST等其他指标的变化方面,两组患者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过程中应用一定量的中药汤剂能够有效地养活术后部分并发症的发生并提高肠内营养支持的效率.

    作者:郭小军;张景琦;张勇;尚鹏;王珂;陈武科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冷冻治疗抑制大鼠C6脑胶质瘤增殖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冷冻治疗对大鼠C6脑胶质瘤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大鼠C6脑胶质瘤模型,冷冻治疗后免疫组化检测CyclinD1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磁共振检测肿瘤体积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冷冻治疗后CyclinD1蛋白的表达下调,细胞周期出现G1期阻滞,肿瘤体积缩小.结论:冷冻治疗可抑制大鼠C6脑胶质瘤的增殖,其机制与下调CyclinD1蛋白的表达后,肿瘤细胞周期发生G1期阻滞有关.

    作者:付锐;涂汉军;何跃;徐航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胃癌组织Her-2/neu与TopoⅡ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Her-2/neu、TopoⅡá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V-9000方法检测90例胃癌及30例正常胃组织中Her-2/neu、TopoⅡá的表达情况,分析二者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90例胃癌组织和30例正常胃组织中Her-2/neu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0%和3.3%(P<0.05),TopoⅡá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6%、86.7%(P<0.05).胃癌组织Her-2/neu的过表达与胃癌的Lauren分型、分化程度、淋巴转移显著相关.胃癌组织中TopoⅡá阳性表达仅与肿瘤的分化程度相关.在18例Her-2/neu高表达的胃癌中有72.2%(13/18)伴有TopoⅡá的表达,在77例TopoⅡá阳性表达的组织中有16.9%(13/77)伴有Her-2/neu的过表达.结论:Her-2/neu、TopoⅡá在胃癌组织表达增高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联合检测Her-2/neu、TopoⅡá对于胃癌的治疗具有指导意义,也是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马钊;武华;赵浩亮;鲍民生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硫氧化还原蛋白还原酶在58例肺腺癌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硫氧化还原蛋白还原酶(thioredoxin reductase,TrxR1)mRNA在58例肺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原位杂交法检测58例肺腺癌蜡块组织和1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中1hRl mRNA的表达.结果:TrxR1 mRNA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低分化组织中表达阳性率高于中高分化组织,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直径小于3cm,3cm-5cm之间及大于5cm的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的肺腺癌组织中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rxR1 mRNA的表达与肺腺癌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作者:张薇;王君丽;石玉枝;周小果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Merkel细胞癌术后复发1例及相关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Merkel细胞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一位老年Merkel细胞癌患者,于2006年8月初发时先行化疗及放射治疗,1年后局部再发肿瘤,再次接受扩大性切除术及放疗和化疗.结果:术后1月Merkel细胞癌再次复发.结论:Merkel细胞癌是一种罕见且进展快的皮肤肿瘤.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包括免疫组化方法),即使综合治疗后仍有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的倾向,预后差.

    作者:阴彦林;杨新明;张春林;苏峰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c-met蛋白在大肠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肝转移的关系

    目的:探讨c-met蛋白在癌旁正常大肠黏膜,大肠腺瘤,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大肠癌发生、发展、肝转移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癌旁正常大肠黏膜,大肠腺瘤,大肠癌组织与肝转移灶组织中c-met蛋白表达水平,分析其与大肠癌病理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肝转移的关系,并比较同期切除的肝转移灶与原发灶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c-met蛋白在正常大肠黏膜,大肠腺瘤中表达明显低于大肠癌;有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组织中,c-met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有肝转移的大肠癌组织中c-met蛋白明显高于无肝转移者.结论:c-met在大肠癌发生、发展、转移中起重要作用;c-met蛋白对大肠癌肝转移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作者:周逢强;齐艳美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ERβ与原发性肝癌研究进展

    雌激素通过与特定的雌激素受体相互作用发挥重要的作用.雌激素受体a(ERa)是甾体激素受体超家族成员ER的一种亚型,自1996年被发现以来,其表达与变化与肿瘤各组织病理变化的关系及其作为肿瘤预警因子和可能的药物治疗靶点越来越受到关注.ERa在正常及异常组织表达广泛,说明其具有重要的生理和病理意义.原发性肝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导致其确诊时往往已属晚期,而失去局部治疗的机会.因此探索全身治疗包括化疗和生物治疗以及增加分子生物水平预后指标,将是今后影响癌症治疗的关键因素.ERa与肝癌的关系已越来越受到研究界的关注.

    作者:袁梅琴;平高峰;南克俊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细胞凋亡与活性氧

    随着对细胞凋亡机制研究深入,具有凋亡诱导作用的药物不断被发现,可以通过不同的手段在不同阶段进行1二预细胞凋亡而治疗疾病.许多研究表明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即氧自由基及其衍生物与细胞凋亡密切相关.ROS在多种抗肿瘤药物诱导凋亡过程中起着介导和调节作用.本文就近年来有关ROS及药物参与下诱导细胞凋亡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刘卉;刘延香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肺癌脑转移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通过观察脑转移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结果,探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临床意义.方法:1998年5月-2006年2月41例确诊肺癌脑转移患者,其中合并颅外转移18例,非颅外转移23例.所有患者首先经全脑放疗,2-3Gy/次,5次/周,DT30Gy-40Gy,然后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局部加量,90%的等剂量曲线包括靶区,DT 4-6Cy/次,总剂量12Gy-24Gy.结果:治疗有效率90.2%(37/41),中位生存期18月,半年生存率79.9%,1年生存率66.7%.结论:全脑放射治疗+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可以提高脑转移的靶区剂量,并提高局部控制率,减少脑部复发的机会,同时颅外转移灶及原发灶的治疗也非常重要.

    作者:陈文娟;潘建基;陈明强;陈俊强;李云英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洛铂、草酸铂分别联合替加氟持续泵入治疗晚期胃癌的比较研究

    目的:探讨洛铂、草酸铂分别联合替加氟持续泵入治疗晚期胃癌的效果.方法:64例晚期胃癌患者分别接受方案A(32例)、方案B(32例)治疗.方案A:替加氟800raft/m2,CIV(24h),d1-55;LV200mg/m2,ivgtt(2h),d1-5;L-OHPl35mg/m2,ivgtt(2h),d1.方案B:替加氟800nv/m2,CIV(24h),d1-5,LV 200mg/m2,ivgtt(2h),d1-5;LBP35mg/m2,ivgtt,d1.28天为1周期.结果:方案A:CR 5例,PR 16例,有效率65.6%;方案B:CR7例,PR16例,有效率71.9%;方案B优于方案A,但差异无显著件意义(P=0.849).两种方案的不良反应均易于接受.结论:替加氟分别与洛铂、草酸铂联合可以作为晚期胃癌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作者:刘思海;冯雯;朱瑞霞;付正传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99m Tc-MDP骨闪烁显像骨外放射性异常浓聚原因分析

    目的:分析99Tc-MDP全身骨闪烁显像(WBS)骨外放射性异常浓聚常见的原因.方法:对本院2006年10月至2007年3月1096例常规全身骨闪烁显像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仪器为美国GE公司Millennium(Hawkeye VG5.0)双探头SPECT.结果:1096例骨显像中骨外放射性异常浓聚有164例,占15%.其中在软组织和脏器的异常浓聚78例,占总异常例数的47.5%;患者皮肤、衣物污染50例,占总异常例数的30.5%;技术伪影36例,占总异常例数的22.0%.结论:骨显像时骨外放射性异常浓聚较常见,了解其原因,以减少假阳性图像有助于提高图像质量,正确分析图像,降低误诊率.

    作者:王云雅;邓敬兰;王胜军;汪静;顾春虎;李国权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参芪扶正注射液对乳腺癌术后行CEF方案化疗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免疫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86例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治疗组(化疗+参芪扶正注射液)32例;阳性对照组(化疗+胸腺肽注射液)30例和对照组(单纯化疗)24例.对三组患者外周血血象(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和T细胞亚群(CD4、CD8、CD4/CD8)予以观察对比.结果:化疗前后,实验组T淋巴细胞免疫活性与阳性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配合化疗治疗乳腺癌术后的患者,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减轻患者化疗毒性,是配合化疗的一种较理想的辅助药物,值得在临床上积极应用.

    作者:朱琨;李康;党诚学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