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亚砷酸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6例疗效观察

朱贵华;林圣云;李秀梅;韩秀华;庄万传;胡致平

关键词:白血病, 早幼粒细胞, 急性, 亚砷酸, 维甲酸
摘要:目的:观察亚砷酸(As2O3)与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治疗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As2O3联合ATRA治疗初治APL患者16例,As2O30.1%注射液10ml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ml静脉点滴,持续4h,1次/d;ATRA40-60mg/d,分2次口服,观察完全缓解(CR)率,获得CR所需时间、不良反应.结果:15例患者获得CR,CR率93.8%,获得缓解时间(27.3±3.6)d,没有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As2O3,联合ATRA治疗初发APL患者疗效好,能缩短CR的时间,长期CR时间需要进一步观察.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化疗前后宫颈癌中VEGF表达和微血管密度变化的研究

    目的:观察宫颈癌化疗前后癌组织中微血管形成及VEGF表达的变化,分析二者与临床病理因素和化疗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4例宫颈癌经单一拓扑替康化疗前后癌组织中的微血管密度(MVD)及癌细胞VEGF的表达水平.结果:化疗前MVD和VEGF的表达与病理类型有关,腺癌明显高于鳞癌,差异有显著性(P<0.05);VEGF阳性组MVD值比VEGF阴性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01),且VEGF与MVD值呈正相关关系(P<0.05);化疗前、后MVD值分别为76.22±31.25,52.22±32.56,差异有显著性(P<0.005);化疗前、后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8(51.9%)、12(22.2%),差异有显著性(P<0.001);化疗疗效Ⅱ级(有效)和Ⅲ级(显效)的MVD和VEGF表达均高于无效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VEGF能促进宫颈癌新生血管形成.拓扑替康化疗可降低肿瘤细胞VEGF阳性表达率,对抑制肿瘤血管生长有一定的作用.肿瘤中VEGF促进肿瘤微血管生长的同时也有利于化疗药物发挥药效.

    作者:魏万里;王岩;杨艳青;陈芸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SPECT全身显像在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SPECT显像对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价值.方法:对63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及131I治疗后分别进行SPECT显像.结果:63例患者术后SPECT扫描全部显示残留甲状腺.结论:甲状腺癌患者术后要辅以131I治疗,且需SPECT显像进行监测.

    作者:童畅江;刘康龙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人血管内皮抑素的研究及治疗进展

    人血管内皮抑素Endostatin,为胶原XⅧX-末端的氨基酸片段,其能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细胞迁移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阻断肿瘤细胞的营养供给,从而达到抑制肿瘤增殖或转移目的.Endlostatin目前作为新的血管生成抑制类生物制品,已经经过临床Ⅲ期实验,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就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高伟;马静;隋军;李晓江;任艳鑫;董超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胃癌组织Her-2/neu与TopoⅡ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Her-2/neu、TopoⅡá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V-9000方法检测90例胃癌及30例正常胃组织中Her-2/neu、TopoⅡá的表达情况,分析二者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90例胃癌组织和30例正常胃组织中Her-2/neu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0%和3.3%(P<0.05),TopoⅡá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6%、86.7%(P<0.05).胃癌组织Her-2/neu的过表达与胃癌的Lauren分型、分化程度、淋巴转移显著相关.胃癌组织中TopoⅡá阳性表达仅与肿瘤的分化程度相关.在18例Her-2/neu高表达的胃癌中有72.2%(13/18)伴有TopoⅡá的表达,在77例TopoⅡá阳性表达的组织中有16.9%(13/77)伴有Her-2/neu的过表达.结论:Her-2/neu、TopoⅡá在胃癌组织表达增高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联合检测Her-2/neu、TopoⅡá对于胃癌的治疗具有指导意义,也是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马钊;武华;赵浩亮;鲍民生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临床病理及分子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Pseudopapillary Tumors of the pancreas,SPT)是一种较少见的胰腺肿瘤,WHO(2000)将其定义为由形态比较一致的细胞形成的实性巢状和假乳头结构的上皮性肿瘤,常有出血及囊性变,通常为良性,偶尔可为恶性[1].

    作者:冷冬妮;王海;石群立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乳腺癌的影像学表现与诊断

    目的:探讨影像学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钼靶X线,CT,超声,MRI等影像学检查、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乳腺癌5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乳腺癌中,单发病灶40例,多发病灶16例.X线和CT多表现为不规则肿块(34/46例),伴有毛刺32例,与导管形态一致的密集钙化30例.CT对肿块或结节的边缘毛刺,尖角状或触须状突起及邻近皮肤局限增厚或凹陷,脂肪间隙与胸肌受侵,腋窝淋巴结肿大等恶性征象的显示比钼靶更清晰,彩超能初步筛查有无乳腺包块存在,并能根据乳腺肿块的形态特点、内部回声及血流情况判断乳腺肿快的性质,磁共振不但可以显示肿瘤的部位大小和边缘及腋窝淋巴结肿大,皮肤和胸壁侵犯.还可显示肿瘤内部的坏死(52/56例)和多中心病灶(16/56例).结论:MRI动态增强扫描对乳腺癌的判定有重要意义;多种影像结合及影像与临床结合对乳腺癌的诊断有较大帮助.

    作者:李桂英;郭炳伦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胃癌组织hMLH1启动子甲基化是造成其蛋白表达降低的主要原因

    目的:通过研究胃癌中错配修复基因hMLH1启动子区5CpG岛甲基化及蛋白表达情况,探讨hMLH1启动子区甲基化对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在胃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诊断明确且未经放化疗的胃癌手术切除标本41例及同病例癌旁黏膜.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标本hMLH1蛋白表达情况.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标本hMLH1启动子区甲基化情况.结果:胃癌组与癌旁组,hMLH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54%(24/41)和80.49%(33/41)(P<0.05);启动子甲基化率分别为80.49%(33/41)和24.39%(10/41)(P<0.05);完全甲基化率分别为41.46%(17/41)和19.51%(8/41)(P<0.05);部分甲基化率分别为39.02%(16/41)和4.88%(2/41)(P<0.05).无论胃癌组织还是癌旁组织,完全甲基化病例均出现hMLH1蛋白表达缺失,部分甲基化病例和启动子未甲基化病例均有hMLH1蛋白表达.hML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与胃痛患者性别、年龄、癌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hML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是导致hMLH1蛋白表达降低的主要原因;胃黏膜hMLH1蛋白表达降低有助于胃癌的预警.

    作者:刘志敏;刘丽娜;王彦;李梅;冯璐;吕申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人食管鳞癌组织中热休克蛋白72和糖蛋白96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2(HSF72)和糖蛋白96(gp96)在人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利用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方法检测人食管鳞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HSP72和sr06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90例食管鳞癌中85例(94.4%)HSP72呈现阳性,主要定位于细胞核,而gp96主要表达于胞浆,其阳性率为80.0%(72/90).HSP72和gp96在食管鳞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存在明显的差异(P<0.01).与癌旁组织相比,HSP72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食管鳞癌组织存在HSP72和gp96的高表达.HSP72和gp96在人食管鳞癌细胞中的表达对于研究食管鳞癌的进展和预后具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王小平;蔺焕萍;郭兰生;应小平;赵延红;方艳;李晟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肺癌脑转移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通过观察脑转移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结果,探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临床意义.方法:1998年5月-2006年2月41例确诊肺癌脑转移患者,其中合并颅外转移18例,非颅外转移23例.所有患者首先经全脑放疗,2-3Gy/次,5次/周,DT30Gy-40Gy,然后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局部加量,90%的等剂量曲线包括靶区,DT 4-6Cy/次,总剂量12Gy-24Gy.结果:治疗有效率90.2%(37/41),中位生存期18月,半年生存率79.9%,1年生存率66.7%.结论:全脑放射治疗+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可以提高脑转移的靶区剂量,并提高局部控制率,减少脑部复发的机会,同时颅外转移灶及原发灶的治疗也非常重要.

    作者:陈文娟;潘建基;陈明强;陈俊强;李云英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恶性肿瘤自愈的调查及相关因素

    目的:调查癌症自愈部位及类型,探讨癌症自愈相关因素.方法:根据癌症自愈4项诊断标准及随访无瘤生存时间确定病例.结果:一些癌症可能自愈,但是以肾上腺这一部位为高.结论:癌症自愈有规律,研究癌症自愈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应用奠定基础.对肿瘤自愈的研究是攻克癌症的重要方法.

    作者:毕讯;宋杏丽;张金哲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超声引导下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附34例报道)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常用于肿瘤患者,可减少静脉炎的发生、输液方便.传统的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是盲穿的,有一定的危险性,且易失败.自2006年1月至2007年3月,我科采用超声引导下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成功率大大提高,几乎无风险,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恩锋;邵春燕;唐毅灵;孟祥灵;史福敏;刘菲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ERβ与原发性肝癌研究进展

    雌激素通过与特定的雌激素受体相互作用发挥重要的作用.雌激素受体a(ERa)是甾体激素受体超家族成员ER的一种亚型,自1996年被发现以来,其表达与变化与肿瘤各组织病理变化的关系及其作为肿瘤预警因子和可能的药物治疗靶点越来越受到关注.ERa在正常及异常组织表达广泛,说明其具有重要的生理和病理意义.原发性肝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导致其确诊时往往已属晚期,而失去局部治疗的机会.因此探索全身治疗包括化疗和生物治疗以及增加分子生物水平预后指标,将是今后影响癌症治疗的关键因素.ERa与肝癌的关系已越来越受到研究界的关注.

    作者:袁梅琴;平高峰;南克俊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电视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的临床研究(附87例)

    目的:探讨电视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自2001年1月-2007年6月底我院行电视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8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87例肾上腺肿瘤中,经后腹腔途径8l例,经腹途径6例;6例中转开放.结论: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经后腹腔途径优于经腹腔途径.后腹腔入路虽然技术难度较大,但手术效果优于经腹人路.肿瘤小于6cm,肿瘤无转移、无局部重要脏器及大血管浸润和黏连均适合行腹腔镜手术切除.

    作者:张运涛;袁建林;杨力军;邵晨;秦卫军;刘贺亮;张更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平消胶囊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观察

    我们在应用平消胶囊治疗子宫肌瘤有较好疗效,现在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靳丽珍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干细胞、肿瘤干细胞和SP细胞的关系及其研究进展

    正常干细胞与肿瘤干细胞有许多相似之处,肿瘤干细胞可能起源于干细胞积累的突变.干细胞和肿瘤细胞均存在着SP细胞,SP细胞具有干细胞特性并高表达肿瘤多耐药蛋白ABCG2/BCRP1,SP细胞口J能是肿瘤产生耐药和复发的原因.sP细胞为干细胞和肿瘤干细胞研究提供了有用的工具.

    作者:贺其志;陆惠娟;马爱国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中药汤剂在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在胃痛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过程中应用中药汤剂是否有利于改善患者术后的营养状态.方法:将67例行胃癌根治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单纯早期肠内营养组(EN组)和早期肠内营养+中药汤剂组(EN+中药组),观察在患者术后早期恢复过程中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腹腔引流量、吻合口瘘、伤口感染、肺部感染、腹胀、呕吐、腹泻等临床指标、营养指标和肝功指标的变化,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单纯EN组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要长于EN+中药组,前组患者的腹腔引流量以及腹胀、呕吐发生的例数均要多于后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吻合口瘘、伤口感染、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对比营养、肝功指标的变化发现EN组的患者术后早期纠正负氮平衡的能力明显弱于EN+中药组(P<0.05),并且前组患者血浆PALB以及ALB的浓度均显著低于后组患者(P<0.05),体重下降值、HGB浓度、ALT、AST等其他指标的变化方面,两组患者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过程中应用一定量的中药汤剂能够有效地养活术后部分并发症的发生并提高肠内营养支持的效率.

    作者:郭小军;张景琦;张勇;尚鹏;王珂;陈武科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钙离子结合蛋白A4和上皮型钙黏附蛋白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钙离子结合蛋白A4(S100A4)及上皮性钙黏附蛋白(E-cadhetin)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4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及10例正常人膀胱组织中S100A4蛋白及E-cadherin的表达.结果:正常膀胱组织S100A4蛋白表达阴性,E-cadherin表达阳性.64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46例(71.9%)S100A4蛋白阳性表达,36例(56.3%)E-cadherin蛋白阳性表达.正常对照膀胱组织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之间S100A4蛋白及E-cadherin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S100A4蛋白及E-cadherin在肿瘤组织中表达明显增高,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组织学分级、临床(T)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而与年龄、性别和肿瘤大小无关.结论: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S100A4蛋白及E-cadherin的表达变化与肿瘤的进展密切相关,是判断其生物学行为,预测转移趋势极具价值的指标.

    作者:孙明;刘学峰;潘春雨;詹运鸿;吴斌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研究现状与胶质瘤血管生成的关系

    肿瘤血管形成在肿瘤的形成和生长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hal growth factor,VEGF)是肿瘤血管形成的主要刺激因子[1].

    作者:王立君;林成海;谢春城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前列腺癌中BAG-1、bcl-2及bax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检测凋亡抑制因子BAG-1在前列腺癌组织(PCa)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前列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其与bcl-2和bax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BAG-1、bcl-2、bax在10例前列腺增生组织(BPH)、45例PCa组织中的表达.结果:BAG-1在BPH、PCa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2/10)、91.1%(41/45).PCa中BAG-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BPH(P<0.05),且在癌组织中与肿瘤临床分期(P<0.01)、病理分级(P<0.01)呈正相关.BAG-1与bcl-2在PCa中的表达正相关(P<0.05).BAG-1与bax在PCa中的表达也呈正相关(P<0.05).结论:BAG-1基因可能通过抑制凋亡在PCa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且其表达与bcl-2、bag的异常表达密切相关

    作者:孟庆超;李静梅;仇让学;王禾;王映梅;马福成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鼻咽癌的治疗进展

    鼻咽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放射治疗为主要的治疗手段,对早期患者的疗效较满意,5年生存率达80%以上,然而,由于其临床表现和生物学行为导致不易被早期发现.

    作者:姜国香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