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智;李睿;付兵;李春平;杨帆;王文斌
患者男,21岁,因“发现右侧腮腺区肿物2个月”就诊.查体:右侧腮腺区触及多发肿物,呈串珠状排列,较大者直径约15 mm,质硬,无压痛,活动度一般,局部皮肤无红肿,无压痛.超声检查:右侧面部咬肌浅侧见条索状低回声,长约59.2 mm,宽处内径约6.4 mm,形态不规则,呈串珠样改变,边界清楚,内部回声不均匀,近端位于右侧腮腺与咬肌间隙,呈细管状延伸至腮腺腺体内,远端膨大,终止于咬肌前缘水平(图1A、1B);右侧腮腺大小形态正常,腺体回声均匀;CDFI可见细点状血流信号(图1C).超声考虑右侧腮腺导管占位.行腮腺肿物切除+面神经嵌压松懈术.术中见肿物位于右侧面神经颊支处,约40.4 mm×10.3 mm,质韧,边界清楚.术后病理(图1D):右侧面神经颊支肿物,符合神经鞘瘤.
作者:张卓恒;韩雪莉;闫媛媛;史海宏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DWI ADC值与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及Ki-67、P53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59例接受DWI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癌患者,病理组织均经Ki-67和P5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根据镜下癌细胞及间质的分化程度进行Gleason评分,将其分别纳入高分化组(<7分,n=17)、中分化组(7~8分,n=23)或低分化组(>8分,n=19).比较各组间ADC值的差异,分析病灶ADC值与Gleason评分及Ki-67、P53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59例前列腺癌病灶的ADC值为(0.98±0.19)×10-3 mm2/s,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组ADC值分别为(1.14±0.17)×10-3 mm2/s、(1.05±0.17)×10-3mm2/s和(0.88±0.24)×10-3mm2/s,总体和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前列腺癌ADC值与Gleason评分、Ki-67和P53蛋白表达均呈负相关(rs=-0.611、-0.491、-0.511,P=0.019、0.016、0.021).结论 前列腺癌ADC值分别与Gleason评分及Ki-67、P53蛋白表达呈负相关.通过ADC值可初步评价前列腺癌的恶性程度及细胞分化、增殖程度.
作者:宋震宇;胡华;刘勇;甘中华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采用BOLD-MRI评价糖尿病患者降血糖治疗前后肾组织氧合水平改变情况及其与血糖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对23例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于降血糖治疗前后及23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肾脏BOLD-MRI,测量肾脏皮、髓质R2*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糖尿病组降血糖前、降血糖后及对照组肾皮质的R2*值均低于肾髓质(P均<0.001).糖尿病组降血糖前肾髓质R2*值高于降血糖后和对照组(P均=0.001),降血糖后肾髓质R2*值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41).糖尿病组降血糖前、降血糖后、对照组间肾皮质R2*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2).糖尿病组肾髓质R2*值与血糖值呈正相关(r=0.365,P=0.002),而肾皮质R2*值与血糖值无明显相关性(r=-0.014,P=0.908).结论 降血糖治疗可以改善肾髓质的氧合状况;BOLD-MRI可用于评价糖尿病患者降血糖治疗前后肾组织氧含量的变化.
作者:周江燕;何悦明;尚润润;穆珺 刊期: 2019年第02期
患者女,62岁,因“反复腹痛40年,加重10天”入院;既往胃溃疡病史40年,未经规律治疗,无乙型肝炎病史.查体:左上腹深压痛,无反跳痛和肌紧张.实验室检查:AFP及CEA正常,CA19-9 377 U/ml,CA125 674.4 U/ml.CT:平扫示肝左叶萎缩,形态欠规则,内见不规则低密度及片状稍高密度影(图1A),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图1B);门静脉左支显示不清,部分肝内胆管轻度扩张;腹膜增厚,局部呈结节状,轻中度强化;腹腔、右心膈角多发淋巴结肿大,腹盆腔大量积液.穿刺活检病理:肝肿瘤由大量梭形细胞组成(图1C);免疫组化:Vimentin(+++),CK(+),CK19(+),CK7(散在+),Ki一67(20%+),EMA(+),SMA(+),CAM5.2(散在+),Hepatocyte(散在+).病理诊断:肝肉瘤样癌.
作者:李征真;曾珍;汤子建;李文富;王亚男;张体江 刊期: 2019年第02期
患者男,61岁,因“无明显诱因左侧胸部突发疼痛4天”入院.查体:左侧胸部第2肋间压痛,左下肺呼吸音低,余未见异常.胸部CT:增强扫描见前纵隔不均匀强化肿块(图1A),沿胸膜表面自前上纵隔延伸至左侧胸腔,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及主肺动脉干受压后移,左侧胸腔少量积液.CT诊断:前上纵隔占位,突破纵隔累及左侧胸膜.
作者:韦贝贝;徐秋贞;吴晓璐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对比分析放射性粒子定位(RSL)与金属丝定位(WL)引导切除隐匿性乳腺病变的效果,探讨RSL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72例女性隐匿性乳腺病变患者,对其中34例行RSL(于术前5天内进行定位,RSL组)、38例行WL(于手术当日完成定位,WL组),而后均以手术切除病灶.对比2组定位准确率、首次切缘阴性率、病灶再切除率及定位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均定位准确,乳腺X线片示病灶均完整切除.RSL组首次切缘阴性率为91.18%(31/34),病灶再切除率为5.88%(2/34);WL组分别为65.79%(25/38)和28.95%(11/38);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WL组术中出现金属丝移位2例、迷走神经反应1例,RSL组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 RSL、WL均可准确定位并引导切除隐匿性乳腺病变;与WL比较,RSL不受手术时间影响,不易移位,切缘阴性率低,定位相关并发症少.
作者:李云;胡大卫;戚元刚;李云凌;李万湖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心脏MR T2* mapping技术定量评价2型糖尿病(T2DM)患者心肌改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54例T2DM患者(T2DM组)及43名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采用T2* mapping技术行心脏MR检查.测量并比较2组间左心室各节段心肌及各支冠状动脉供血区心肌T2*值的差异.结果 T2DM组左心室第6、15、16节段T2*值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2组间其余各节段心肌T2*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2DM组冠状动脉左回旋支(LCX)供血区心肌T2*值低于正常对照组(P=0.035),2组间左前降支(LAD)及右冠状动脉(RCA)供血区心肌T2*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T2* mapping技术可用于定量评价T2DM患者左心室心肌改变,有助于早期发现糖尿病心肌病.
作者:杨智;李睿;付兵;李春平;杨帆;王文斌 刊期: 2019年第02期
肝细胞癌(HCC)微血管浸润(MVI)是影响肿瘤术后复发及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术前明确诊断MVI对改善HCC预后意义重大.目前诊断MVI主要依据HCC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难以满足术前诊断的需要.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临床已将DWI、扩散峰度成像、体素内不相干运动、增强MRI及MRI影像组学分析等多模态MRI技术应用于术前诊断MVI.本文对上述多模态MRI应用于HCC术前诊断MVI的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陈霞;李文柱;陈旺生;王飞;李建军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基于非下采样双树复轮廓波变换(NSDTCT)的小波纹理特征在识别肺良恶性结节CT图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从肺结节患者的CT图像中分别提取基于NSDTCT和基于Contourlet变换的小波纹理参数,对高维纹理参数采用单因素分析、Lasso回归等方法进行降维.对降维后的纹理参数分别构建诊断良恶性肺结节的支持向量机分类诊断模型,绘制ROC曲线,比较2种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 采用NSDTCT方法,基于经Lasso降维且自变量数目较少的纹理参数构建的诊断模型分类效果好,判断良恶性肺结节的准确率为98.37%,AUC为1.00;采用Contourlet变换方法,基于全部提取纹理参数构建的模型分类效果好,诊断准确率为56.05%,AUC为0.73;2个模型的ROC曲线的AU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430,P<0.001).结论 基于NSDTCT的纹理分析方法对判断良恶性肺结节的准确性较高.
作者:马圆;韩鸿毅;孙燕北;梁志刚;郭秀花 刊期: 2019年第02期
影像组学作为一种新兴的医学成像领域,通过从医学图像中获取高通量的图像特征进行一系列定性和定量分析,从而提供有关疾病的诊断和预后等信息.影像组学已成为精准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但目前基于MRI的影像组学在儿童疾病中的应用较少.本文对基于MRI的影像组学在儿童疾病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朱美娇;杨明;王树杰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评估心力衰竭(HF)患者右心室(RV)功能.方法 对31例射血分数下降型HF患者(HFREF组)、41例射血分数保留型HF患者(HFPEF组)及26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于心尖四腔心切面图像获得常规超声参数:RV壁厚度、RV基底段内径(RVD1)、RV收缩末期面积(RVESA)、RV舒张末期面积(RVEDA)、面积变化分数(RVFAC)、三尖瓣环收缩峰值速度(S')、心肌做功指数(MPI)、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应用2D-STI技术获得RV游离壁基底段应变(RVLSbas)、中间段应变(RVLSmid)、心尖段应变(RVLSapi)及整体应变(RVLSfw).比较3组间二维应变参数,分析RVLSfw与常规超声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3组间RV壁厚度、RVD1、MPI、RVFAC、TAPSE及LVEF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对照组、HFPEF组及HFREF组间RVLSbas、RVLSmid、RVLSfw均逐渐降低(P均<0.05).HF患者RVLSfw与LVEF、TAPSE、MPI及RV壁厚度均呈强相关(r=-0.68、-0.53、0.52、0.51,P均<0.01),与RVD1、FAC、S均呈弱相关(r=0.42、-0.46、-0.39,P均<0.01).结论 二维应变参数可用于评估HF患者RV功能.
作者:吴梦;苏蕾;冉海涛 刊期: 2019年第02期
孤立性纤维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为罕见的间叶性肿瘤,多起源于脏层胸膜[1].腹膜后SFT甚为少见,术前易误诊[2-3].本文对7例经病理证实为腹膜后SFT患者的临床、超声及组织学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12月经我院病理证实为腹膜后SFT的患者7例,男3例,女4例,年龄31~63岁,中位年龄53岁;其中4例因腹痛、腹部不适就诊,病程2个月~1年,3例无明显临床症状与体征,经体检发现;7例血清肿瘤标志物均在正常值水平.
作者:曹勃玲;郭志伟;吴春晓;谢文杰;张恒 刊期: 2019年第02期
患者女,26岁,因“双手不自主抖动伴月经紊乱5年”就诊.患者5年前就餐时被发现双手震颤,持物时明显,精神紧张时加重,睡眠时消失,无行走不稳及肢体活动障碍,无头痛、发热及精神异常,未接受任何治疗;2年前因月经紊乱于外院住院期间接受头颅CT检查发现脑白质异常.患者平素不喜运动,自幼反应迟钝,学习成绩差,小学5年级辍学;平素月经不规律,经期长;否认家族遗传病史及类似疾病史,无疫病接触史.
作者:郑凯;陈楠;姚新宇;杨延辉;卢洁 刊期: 2019年第02期
患者女,29岁,“发现左下肢包块10个月伴左髋疼痛5个月”人院.查体:左下肢跛行,左髋压痛并活动部分受限.左下肢触及约3 cm质韧包块,无压痛.X线及CT:左股骨颈骨质见溶骨性骨质破坏区、类圆形软组织肿块影及轻度骨质硬化边缘(图1A、1B).MRI:左侧股骨颈可见片状长T1长T2信号,T2脂肪抑制像呈高信号,边界不清,范围约4.5 cm×2.5 cm,增强后病灶明显强化(图1C),考虑嗜酸性肉芽肿可能性大.
作者:方立广;周全 刊期: 2019年第02期
胸腺类癌是起源于胸腺神经内分泌细胞的低度恶性肿瘤,临床罕见[1],其生物学行为常具有侵袭性,易侵犯纵隔结构,并常出现局部和远处转移,预后常不良[2].本研究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的胸腺类癌的临床及CT影像特征,旨在提高对胸腺类癌CT征象的认识.
作者:张茂伟;李智勇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DWI和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定量参数诊断子宫内膜癌浸润深度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的资料,均于术前1~2周接受常规MRI及DWI、DCE-MRI.根据病理结果按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分为无或浅肌层浸润组(n=25)和深肌层浸润组(n=20),比较2组间ADC值及DCE-MRI定量参数值(Ktrans、Kep、Ve)的差异;绘制ROC曲线,评价有统计学差异的参数诊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的效能.结果 子宫内膜癌深肌层浸润组Ktrans值高于无或浅肌层浸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2组间ADC值、Kep、Ve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Ktrans诊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35(P=0.007),以Ktrans=0.355/min为临界值,诊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0.0%、60.0%.结论 DCE-MRI定量参数中,Ktrans值有助于评估子宫内膜癌肌层侵犯深度.
作者:陈基明;李周丽;朱晴;张爱娟;颜秀芳;邢滔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声触诊组织量化成像(VTIQ)评价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脑卒中后前臂旋前肌痉挛肌肉硬度改变的价值.方法 收集31例脑卒中后前臂旋前肌痉挛患者,在其松弛状态下,于超声引导注射A型肉毒毒素,并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对双侧旋前圆肌、旋前方肌行VTIQ检查,测量剪切波速度(SWV),对比治疗前后以及患侧与健侧SWV差异.于治疗前后对患侧上肢肌力进行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并比较其差异,评价其与SWV的相关性.结果 治疗前患侧旋前圆肌SWV值高于健侧(P=0.005);治疗后1个月,患侧旋前圆肌、旋前方肌SWV值与健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患侧旋前圆肌、旋前方肌SWV值均小于治疗前(P均<0.05),治疗前后患侧上肢M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52,P=0.024).治疗前后患侧上肢肌张力MAS评分与治疗前后患侧旋前圆肌的SWV值呈正相关(rs=0.629、0.653,P均<0.001).结论 VTIQ可用于动态观察脑卒中后前臂旋前肌痉挛患者旋前圆肌、旋前方肌的肌肉硬度,由此定量评估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脑卒中后前臂旋前肌痉挛的疗效.
作者:谭贤愧;刘明辉;刘秀梅;刘洋;兰义;杨祖荣 刊期: 2019年第02期
孕妇29岁,孕2产0,孕早期自然流产1次,夫妻双方既往体健,无家族性遗传病史及致畸因素接触史;孕13周超声筛查显示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正常,孕25周超声筛查发现脊柱排列不整齐而就诊.孕25+3周超声:胎儿生物测量指标均与孕周相符;胎儿脊柱较短,排列失常,颈段至腰骶段椎体及椎弓均排列不整齐,椎体大小不等;胸段多处椎弓融合;脊髓圆锥位于约L5-S1椎间隙水平(图1A).
作者:翟晶;蔡爱露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PACNS)的MRI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PACNS患者的临床和MRI资料,观察其影像学表现特征.结果 16例PACNS,9例单发,7例多发,MRI共检出45个病灶,其中位于幕上38个(38/45,84.44%),脑干4个(4/45,8.89%),脊髓2个(2/45,4.44%),小脑半球1个(1/45,2.22%).14例MRI表现为大片或斑片状影,2例表现为多发或单发肿块.病灶MR平扫呈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FLAIR序列高信号;6例病灶内可见出血.16例DWI均呈高信号,其中ADC图呈高信号13例,低信号3例.病灶周围可见不同程度脑水肿.增强扫描14例可见强化,2例无明显强化.1例MRA检查可见左侧大脑前动脉A4段局限性狭窄.结论 PACNS的MRI表现复杂多样,需对病变影像学特征进行综合分析;肿块样PACNS与脑肿瘤鉴别困难.
作者:胡建新;王丽宁;张旭妃;高洁;朱明旺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炎性纤维性息肉(inflammatory fibroid polyps,IFP)又称“Vanek肿瘤”,1949年由Vanek首先报道,将其描述为“胃黏膜下伴有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肉芽肿性病变”;1953年,Helwig等发现这种病变形态特殊,将其命名为IFP.第4版《WHO消化道肿瘤病理学和遗传学分类》中,将IFP归为消化道良性间叶源性肿瘤,可发生于整个胃肠道,以胃和小肠常见,术前漏诊率及误诊率均较高.本研究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4例IFP的CT表现,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与术前诊断准确率,为临床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提供依据.
作者:梁小红;柴彦军;周青;柯晓艾;韩蕾;周俊林 刊期: 201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