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FLIP、bcl-xS和caspase-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邱芳;彭松林;戴显伟

关键词:乳腺癌, c-FLIP, Bcl-xs, Caspase-3
摘要:目的:探讨c-FLIP、bcl-xS和caspase-3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RT-PCR技术检测57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和癌周组织中C-FLIP、bcl-xS和caspase-3表达及其与肿瘤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与癌周组织相比,乳腺癌组织中c-FLIP呈过表达,其阳性率及半定量测定均明显高于癌周组织;c-FLIP表达与肿瘤的组织分级之间有显著相关性,随组织分级增高表达升高.而bcl-xS和caspase-3低表达,其阳性率及半定量测定均明显低于癌周组织.随分级增高,bcl-xS表达下降,同时临床I期乳腺癌bcl-xS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Ⅱ期、Ⅲ期乳腺癌.结论:C-FLIP过表达、bcl-Xs和caspase-3低表达是促进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因素之一,有望作为判断和监测乳腺癌预后的指标.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化疗的临床应用

    腹腔化疗是一种高选择性区域药物治疗的方法,在胃肠恶性肿瘤的姑息治疗和防止术后肿瘤复发转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腹腔化疗较静脉化疗具有明显的药代动力学优势.在肿瘤的综合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张博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CT和MRI对鼻咽癌T分期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592例鼻咽癌患者的CT、MRI资料,探讨MRI及CT对鼻咽癌92福州分期和02UICC/AJCC分期的不同影响.方法:分析592例治疗前进行CT/MRI检查并经病理证实为鼻咽癌的患者.比较MRI和CT检查的差异性所导致分期不同.结果:MRI分期结果较CT晚,92福州分期CT中T1 + T2比例达59.4%,MRI中为39.9%(P=0.000);02UICC/AJCC分期中T1 + T2比例达61.0%,MRI中为46.6%(P=0.001).两种分期相比,92分期T4期比例为32.4%,02UICC/AJCC分期T4期比例为22.0%(P=0.001).结论:较CT对鼻咽癌T分期的诊断具有优越性,92分期和02UICC/AJCC分期在T分期上差异不大.

    作者:甘浪舸;李祥攀;阮林;韦祝新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胃癌组织CD44v6、COX-2、MMP-2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CD44v6、COX-2、MMP-2的表达及其与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胃癌组织中CD44v6、COX-2、MMP-2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60例胃癌组织中,CD44v6、COX-2和MMP-2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1.7%(37/60),55.0%(33/60)和73.3%(44/60).胃癌组织中CD44v6、COX-2、MMP-2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结论:胃癌组织中CDC4v6、COX-2、MMP-2的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提示CD44v6、COX-2、MMP-2可作为判断胃癌预后的指标.

    作者:于颖剑;高鹏志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管引流加局部化疗治疗恶性胸水

    目的:对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采用经皮穿刺胸腔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引净胸水后灌注丝裂霉素、顺铂,并观察其疗效及副作用.方法:本组58例,按病种分成2组,治疗组29例,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腔引净胸水后灌注丝裂霉素、顺铂;对照组29例,常规抽水后灌注丝裂霉素、顺铂等.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9.7%,对照组有效率65.5%(P<0.0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管引流术加局部化疗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胸穿加局部化疗,值得推广.

    作者:薛玉保;周学义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三氧化二砷抑制小鼠H22肝癌移植瘤血管生长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对小鼠H22肝癌移植瘤组织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小鼠H22肝癌移植瘤模型,腹腔应用As2O3治疗后,通过瘤体体积及瘤重的比较,病理观察血管分布,VEGF及bF-GF免疫组化检测,反映As2O3对小鼠H22肝癌组织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结果:As2O3高剂量及低剂量组均有效地抑制荷瘤鼠皮下肿瘤的体积及瘤重,瘤重抑瘤率分别为39.32%、44.89%,病理观察发现As2O3治疗组的肿瘤血供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免疫组化检测结果为As2O3治疗组肿瘤细胞的VEGF阳性细胞数低于对照组VEGF阳性细胞数,As2O3治疗组bFGF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有显著差异.结论:As2O3对小鼠肝癌移植瘤血管生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具有治疗肝癌的潜在价值.

    作者:唐印华;王玺;博挽澜;刘铁夫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胃肠道间质瘤67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主要表现35例,腹部包块6块,消化道出血26例;病变部位胃44例,小肠13例,结肠直肠6例.66例患者行手术治疗.结论:内镜以及影像学检查对GIST病变部位有重要作用.GIST的确诊依靠病理学检查.手术切除是病理确诊和治疗的主要方法.

    作者:张振玉;汪志兵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早期胃癌的临床特点与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发现早期胃癌(EGC)、评价预后及指导治疗的方法.方法:收集我院2004年1月-2006年12月手术治疗的胃癌病例资料,统计EGC检出率,并进行临床与病理分析.结果:2004年、2005年、2006年EGC分别占该院同期手术胃癌的5.26%,6.09%,11.11%.胃镜与病理检查符合率为92.73%.发病年龄高峰为50岁-59岁,男:女=1.9:1.0,症状及体征缺乏特异性.EGC主要病灶分布在胃窦,肉眼分型多为Ⅱc和Ⅲ型,直径多<2cm.病理分型以低分化腺癌为主,多数浸润黏膜层.黏膜内癌和黏膜下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1.34%和36.36%.结论:EGC的检出率逐年增高,内镜多点活检可明显提高EGC的诊断率.

    作者:王跃生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经皮氩氦超低温定向消融治疗肺癌

    目的:观察经皮氩氦超低温定向消融治疗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对无手术适应证的36例Ⅲ期和Ⅳ期肺癌患者,应用低温冷冻系统在CT引导下行经皮氩氦超低温定向消融治疗术.结果:患者术后早期多数出现一过性疼痛,无血、气胸等严重并发症.治疗结束后肿瘤CT值明显下降,治疗后3个月多数患者肿瘤缩小、局部疼痛减轻、KPS评分改善.结论:CT引导下氩氦超低温经皮靶向治疗肺癌是一个安全、有效的局部治疗手段,近期治疗效果良好.

    作者:杨胜生;曾志勇;程先进;庄聪文;林金祥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脑血管母细胞瘤与Von Hippel-Lindau病的诊断与治疗(附1例)

    目的:探讨脑血管网状细胞瘤(血管母细胞瘤)与Von Hippel-Lindau病的诊断及治疗,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系统回顾性分析1980年6月-2005年6月诊治的96例脑血管网状细胞瘤,包括其中9例Von Hippel-Lindau病的临床资料.结果:96例脑血管网状细胞瘤全切78例,大部切除18例,死亡6例,手术死亡率6.28%,9例Von Hippel-Lindau病患者中,3例死于肾癌.结论:脑血管网状细胞瘤为良性血管性肿瘤,头颅MR可对典型病例作出定性分析,肿瘤实质性者病程缓慢,囊性者病程较短,出血性者起病急骤.发病部位较为恒定,主要在小脑,而以右小脑半球多见.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彻底切除则可治愈.Von Hippel-Lindau病具有潜在恶性,有家族遗传倾向.对于首先发现颅内脑血管网状细胞瘤的患者,应考虑Von Hippel-Lindau病的可能,应仔细全身检查,排除其它脏器病变,并长期随诊.

    作者:汤建明;谢万福;张晓东;王茂德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NP方案时辰给药治疗23例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在非小细胞肺癌病人中,与常规化疗模式相比,时辰化疗在疗效、毒副反应和生活质量上是否具有优越性.方法:自2004年4月至2006年2月将NP方案以时辰给药方式治疗23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时辰组,给药方法如下: NVB l2.5mg/m2/d,自15:00至03:00,峰值在21:00,dl-d4;PDD 20mg/m 2 /d,自l0:00至22:00,峰值在16:00, dl-d4;同期常规化疗21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常规外周静脉输液, NVB25mg/m2, dl, d8;PDD 25mg/m2, d3-d5;两组均为21天为1周期,每个病人至少接受2个周期化疗.采用欧洲生命质量协作组癌症核心量表(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core 30, EORTC QLQ-C30)第三版和肺癌补充问卷QLQ-LC13对患者进行自我问卷调查,所有患者于化疗前1天,2周期化疗结束后1周进行2次评估.两个量表各项原始得分经线性公式转换成0-100,功能量表和整体生活质量量表得分越高提示生活质量越好,而症状量表及单项条目得分越高提示症状越明显,生活质量越差.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时辰组病人的中位TTP提高了1.3个月(6.2月:4.9月,P<0.05),一年生存率提高了13.25%(60.87% vs 47.62%,P<0.05),而中位生存期时辰组为13.8月,对照组为11.9月,时辰组有提高的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毒副反应:静脉炎(0 vs 66.67%,P<0.0001);恶心呕吐(21.74% vs 90.48%,P<0.001);贫血(17.39% vs38.1%.P<0.05);QLQ-C30量表显示:在对照组中,恶心呕吐和食欲减退两个条目上,化疗后得分显著高于化疗前(P<0.01),在角色功能、疲乏、便秘和总体生活质量得分上化疗前后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时辰组中,化疗后病人情感和认知功能得分显著高于化疗前,总体生活质量得分较化疗前高;QLQ-LC13量表显示:病人的主要症状是呼吸困难、咳嗽和胸痛,经过2个周期的时辰化疗后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对于非小细胞肺癌病人,与常规给药模式相比,NP方案时辰给药具有更好的疗效、更低的毒副反应和化疗期间更好的生活质量,因此也更易为病人所接受,值得进一步扩大病例数,深入研究.

    作者:蒋华;姜维美;刘燕文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p53、TSP-1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组织中p53蛋白、血小板反应蛋白-1(thrombospondin-1, TSP-1)的表达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法检测食管癌病人根治术切除标本的68例食管鳞癌组织中p53、TSP-1的表达状况及计数肿瘤内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 MVD),并对上述指标与临床病理特征、复发转移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食管鳞癌组织中p53、TSP-1的总阳性率分别为72.06$和66.18%,p53表达与TSP-1表达呈负相关(P<0.01),TSP-1蛋白阳性表达组与TSP-1蛋白阴性表达组的MVD值分别为(18.37±4.86),(29.80±6.35),两组MVD值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TSP-1与MVD呈负相关(P<0.0l);p53的表达与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具有相关性.结论:TSP-1的阳性表达有可能通过抑制食管癌新生血管的形成,从而阻止浸润和转移.p53、TSP-1有可能成为判断食管癌恶性潜能和预后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作者:褚廷广;万里新;蔡政;陈沛;吴会芳;周文鹏;李琮宇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G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健择+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的近期疗效.方法:自2000年6月到2005年6月,对60例晚期(Ⅲb期或Ⅳ期) NSCLC采用健择(GEM 1.0g/m2·d第1、8天)联合顺铂(CDDP 30mg/m2·d第1、2、3天)的方案化疗,21天重复,治疗两个周期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60例患者中,2例CR,13例PR,26例SD,19例PD,总有效率为(CR + PR)25.0%;鳞癌有效率35.3%,腺癌有效率23.1%;Ⅲb期有效率41.7%,Ⅳ期有效率22.2%,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4.7月,1年生存率28.3%,中位生存时间9.2个月,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其中白细胞下降至Ⅲ、Ⅳ度者达35.0%,血小板下降至Ⅲ、Ⅳ度者为10.0%,恶心呕吐发生程度达Ⅲ、Ⅳ度者为25.0%.结论:GP方案治疗晚期NSCLC临床效果较好,副作用较轻,适合晚期NSCLC患者使用.

    作者:赵忠全;陈碧茵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CIDEs家族在脂肪细胞肿瘤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CIDE基因家族与脂肪肉瘤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例正常脂肪组织、20例脂肪瘤和21例脂肪肉瘤组织中CIDEA、CIDEB和CIDE3的表达情况.结果:CIDEA和CIDE3在30例正常脂肪组织、20例脂肪瘤和8例高分化脂肪肉瘤中均高表达,在2例去分化、6例黏液型及5例多形型脂肪肉瘤中,仅在成熟的脂肪细胞或有脂母细胞分化的细胞中表达,而去分化的肿瘤细胞和基质细胞则不表达;且CIDEA和CIDE3的表达一致;CIDEB在所有正常脂肪组织、脂肪瘤及脂肪肉瘤中均呈阴性.结论: CIDEA和CIDE3均与脂肪细胞的分化密切相关,二者的表达缺失可能与脂肪肉瘤的发生和进展有关,但CIDEB与脂肪肉瘤的发生无明显关系.

    作者:王淑芳;李青;程红;姚丽;李繁烦;张静;陈广生;赵大庆;闵婕;李南林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MDM2、p15、MMP-2蛋白在胶质瘤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p15、MDM2、MMP-2与胶质瘤发生及临床病理分级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30例胶质瘤标本中p15、MDM2、MMP-2的表达,同时取6例正常脑组织作为对照组,结合临床资料,分析p15、MDM2、MMP-2阳性表达与胶质瘤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以及它们在胶质瘤表达中的相关性.结果:组织病理学观察示MDM2蛋白表达量与胶质瘤恶性程度成正比,与p15成反比,与MMP-2正相关.结论:p15、MDM2、MMP-2蛋白在胶质瘤中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相关,其检测有助于判断神经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及肿瘤的预后.

    作者:吕中华;张学新;张锐;李瑞岩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Caveolin-1对乳腺癌细胞Hs578T耐药株生长、增殖的影响

    目的:探讨caveolin-1基因对乳腺癌细胞系Hs578T耐药株(Hs578T/Dox)生长、增殖的影响.方法:在乳腺癌细胞系Hs578T耐药株中转染caveolin-1基因,构建高表达caveolin-1蛋白的细胞系(Hs578T/Dox-cav), Western Blot方法证实转染成功.MTT法绘制转染前后细胞生长曲线,比较生长速度的差别;将两种细胞接种于软琼脂中,比较转染前后集落形成的区别,接种于裸鼠体内,比较成瘤情况.结果:转染caveolin-1后Hs578T耐药株的生长速度明显加快(P<0.01),集落形成明显增多(P<0.01),裸鼠成瘤率明显增加(P<0.01).结论:caveolin-1可促进乳腺癌细胞系Hs578T耐药株的生长和增殖.

    作者:齐保聚;李非;郑亚民;孙海晨;刘爽;陈建文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以假性乳糜性胸腹水为表现的宫颈原位癌1例并病因分析

    糜性胸腹水尤其是假性乳糜性胸腹水临床上较少见,在诊断和治疗上均有一定困难,现将我院诊治1例并病因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张艳梅;刘东屏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甲状腺髓样癌研究进展

    甲状腺髓样癌来源于分泌降钙素的甲状腺滤泡旁细胞(又称C细胞),且多因RET基因突变引发,其发病、诊断和治疗等都独具特点,本文重点综述了近年来甲状腺髓样癌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方面的进展.

    作者:于洋;高明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预激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髓性白血病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6例老年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应用预激方案化疗,如一疗程未获缓解,可接受第二疗程治疗.监测临床症状、体征、血常规及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17例患者第一疗程获CR,2例第一疗程获PR,第二疗程获CR,7例无效,其中3例为MDS转化白血病,难治患者、复发患者各2例,总有效率达73%.中性粒细胞降至低时间平均12天(3-21天).所有病例均完成疗程,无1例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预激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性白血病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

    作者:王苇;孙淼;刘春华;缪长青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诱导培养及冻存

    目的:探讨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的诱导培养及冻存方法和意义.方法:通过树突状细胞的分离和培养、抗原标本前处理、抗原的装载、实验分组、细胞冻存等,摸索出树突状细胞诱导扩增以及促进成熟的优化实验方案.结果: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可作为DC的来源,GM-CSF和IL-4可诱导其前体细胞向DC分化,添加促成熟细胞因子可以让细胞维持细胞生物活性.结论:人外周血DC细胞的诱导培养及冻存具有重要意义.冷冻DC细胞保持了它的特性,但会因冻融过程生物特性有所减低,为此在应用冻存DC细胞时应考虑增加输入细胞量.

    作者:方慧云;程伟民;季明芳;何洁冰;李晓玲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喉原发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附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目的:报道并探讨喉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喉原发小细胞性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就其临床特征进行讨论.结果:1例肿瘤位于声门上黏膜下,术后10月死于远处转移.另1例因病变弥漫,原发部位不好确定,随访4月未见复发.肿瘤细胞小,胞浆少核大深染,前例瘤体内同时伴有鳞状细胞癌.免疫组织化学示前者瘤细胞NSE(+),SyN(+)、EMA(+)、CK(+).后者瘤细胞CK(+),NSE(+),EMA(-).结论:喉小细胞性神经内分泌癌临床少见,恶性度较高,确诊需要特殊病理检查.

    作者:权芳;张少强;任晓勇;闫利英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