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干扰RNA对骨肉瘤细胞株CXCR4基因表达和侵袭力的影响

李康华;肖文峰;龙海涛;朱勇;罗令

关键词:siRNA, CXCR4, 骨肉瘤细胞株, 基因表达, 侵袭
摘要:目的:研究小干扰RNA (siRNA)对骨肉瘤细胞株中趋化因子受体CXCR4基因表达和侵袭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单细胞克隆技术,从人骨肉瘤细胞系MG-63中分离培养出高表达CXCR4的骨肉瘤细胞株,设计合成针对CXCR4基因的siRNA,脂质体法转染骨肉瘤细胞株后用RT-PCR检测CXCR4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荧光检测转染效率,Transwell趋化侵袭实验观察转染后细胞株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转染效率约为43.82%, CXCR4编码基因序列特异性siRNA能有效下调CXCR4基因表达水平,与空白组和阴性对照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株穿过侵袭膜的细胞数也较转染前减少(P<0.05).结论:小分子干扰RNA技术能有效抑制骨肉瘤细胞株CXCR4基因的表达和体外侵袭能力.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乳腺癌组织中核转录因子NF-κB和抑癌基因PTEN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核转录因子NF-κB和抑癌基因PTEN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8例乳腺癌、20例乳腺增生症组织中NF-κB和抑癌基因PTEN的表达.结果:乳腺癌中NF-κB表达明显高于乳腺增生症组织,NF-κB表达强度与组织学分级和腋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型无关.乳腺癌中PTEN蛋白阳性率低于乳腺增生症组织,乳腺癌PTEN蛋白的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型、腋淋巴结无明显相关性(P>0.05).NF-κB p65与PTEN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呈负相关(r=-0.355,P<0.05).结论:提示乳腺癌中NF-κB的高表达及PTEN缺失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邓元;张学斌;王鸿雁;张冠军;张群岭;王敏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再次肝移植术后继发喉部神经内分泌癌1例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免疫抑制状态下肿瘤发病率的变化及临床对策.方法:1例患者男性,51岁,先后因肝癌及肿瘤复发行2次肝移植术,术后给予联合免疫抑制治疗,再次肝移植术后出现急性排斥反应,给甲强龙冲击治疗.结果:再次肝移植术后一年继发喉神经内分泌癌,行喉癌根治术+放疗.结论:肝移植术后免疫抑制状态会提高某些肿瘤的发病率,有根治指征时,果断进行根治手术是能惠及病人的佳策略.

    作者:吕毅;胡良硕;刘昌;于良;刘学民;王博;张晓刚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鼻咽癌立体定向适形放疗腮腺受照剂量与口腔干燥症的关系

    目的:分析鼻咽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腮腺受照剂量与口腔干燥症发生的关系.方法:61例鼻咽癌接受立体定向放疗,照射靶区为鼻咽肿瘤、鼻咽区、咽旁间隙和颈部淋巴区,靶区处于95%剂量曲线内,总剂量30-42Gy/10-14次/20-30天.腮腺处于50%-60%剂量线内.复查时进行面对面访谈方式的口干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口腔干燥症的严重程度.结果:全组1年局控率95.08%(58/61),1、2、3年累积生存率为95.08%(58/61)、93.22%(57/61)、90.16%(55/61).左腮腺受照剂量l5.98Gy-31.06Gy(21.21±5.29).右腮腺受照剂量14.89Gy-26.69Gy(19.01±4.96),口腔干燥症的发生率为6.56%(4/61),中度发生率为3.28%(2/61),无重度发生.结论:单纯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鼻咽癌可以保证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降低腮腺受照剂量,减少放疗后口腔干燥症.

    作者:赵品婷;邵秋菊;齐宇红;周惠敏;梁昉;袁慧琴;袁灿亮;梁军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TP方案)3周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45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标准3周方案(A组)和改进方案(B组)化疗.A组(22例),采用多西紫杉醇80mg/m2,静脉滴注,第1天;顺铂75mg/m2,静脉滴注,第1天,21天为一周期.B组(23例),采用多西紫杉醇80mg/m2,分2次分别于第1天、第8天静脉滴注.顺铂75mg/m2,分3天静脉滴注,第2、3、4天,21天为一周期.每例患者均接受至少2周期治疗.结果:总有效率A组45.5%(10/22),B组43.5%(10/23),中位生存期(MST)A组12.5月,B组13.1月.两组在有效率及中位生存期无统计学差异P>0.05.常见的毒副作用两组均为骨髓抑制及消化道反应.但Ⅲ度-Ⅳ度骨髓抑制A组36.4%,B组8.69%.Ⅲ度-Ⅳ度消化道反应A组45.5%,B组13.1%.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两组近期疗效相似,但B组降低了血液学毒性及消化道反应,病人耐受性较好,对老年晚期患者更加适宜.

    作者:王玉珍;孙晓茹;姚俊涛;赵征;胡玉琴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稳定转染胰腺癌细胞

    目的:建立稳定高表达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并能连续传代的胰腺癌细胞株.方法:将携带EGFP基因的pEGFP-C1质粒体外转染人胰腺癌细胞株SW1990,G418筛选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细胞克隆并扩大培养,用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癌细胞荧光蛋白表达.结果:转染EGFP的胰腺癌细胞用G418筛选18天后,挑选克隆扩大培养,癌细胞几乎均见荧光蛋白表达并可连续稳定传至20代以上.结论:胰腺癌细胞株SW1990-EGFP的建立有助于构建理想的动物模型来研究肿瘤侵袭和转移的机制.

    作者:刘文松;燕海姣;戴宗晴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阿片类药物治疗终末期癌痛患者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终末期癌症患者应用阿片类镇痛药物的剂量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81例终末期癌症患者中138例J(76.3%)用阿片类药物镇痛,比较不同性别、年龄、原发肿瘤部位和转移部位阿片镇痛药物疗效及副作用.结果:可评价的138例中,用硫酸吗啡控释片(美施康定)105例(76.1%),芬太尼透皮帖剂(多瑞吉)21例(15.3%),弱阿片类12例(8.7%).日平均吗啡口服量男性高于女性(P=0.02);随着年龄增大,用药剂量减少(P<0.05),不同部位肿瘤患者用量无明显差异(P>0.05).用硫酸吗啡控释片发生呼吸抑制需解救者4例(3.8%),便秘发生率11.4%.无药物过量致死亡患者.结论:阿片类镇痛药物使用剂量与性别和年龄有一定关系,原发病灶与剂量无关,不良反应可控制.

    作者:王笃平;王莉;陈馨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Ⅱb、Ⅲa期宫颈癌的术前介入治疗

    目的:探讨术前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以下简称介入治疗)治疗Ⅱb, Ⅲa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经病理确诊为宫颈癌临床分期为Ⅱb或Ⅲa期患者42例,取股动脉为穿刺点,采用Seldinger技术插管至双侧髂内动脉灌注抗肿瘤药物,然后超选至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明胶海绵.介入治疗后l0天左右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加双侧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结果:经介入治疗后近期不良反应轻.术后5年生存率52.4%.结论:Ⅱb, Ⅲa期宫颈癌的术前介入治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期及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殷建林;黄俊星;刘海日;顾友梅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14-3-3蛋白功能研究进展

    14-3-3蛋白在所有真核细胞中均表达,是一类高度保守的酸性蛋白家族,新的研究在阐明14-3-3蛋白在细胞周期调控、凋亡、迁移和生长分化等方面的作用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14-3-3蛋白能与超过200种蛋白质相互作用,几乎参与细胞所有的重要生理过程,研究14-3-3蛋白的功能,探讨其在肿瘤发病中的可能机制,对肿瘤及相关疾病的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曾妍;郑志红;杨磊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小肠组织细胞肉瘤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目的:报道小肠组织细胞肉瘤1例并探讨其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分析1例小肠组织细胞肉瘤光镜、免疫组化结果,并结合文献讨论.结果:镜下肿瘤细胞弥漫分布,细胞为单形或多形性,胞浆丰富,嗜伊红性.瘤细胞体积大,圆或卵圆,部分梭形.核圆或卵圆、可多核型,泡状核,轻到中度异型,核仁明显.免疫表型:肿瘤细胞LCA、CD45R0胞浆阳性,CD68、CD163、S-100、CD117、LYS、HLA-DP、-ATI阳性,SMA、CD1a灶状阳性,ACT、NSE、CD21、CD35、DES、CD23、HLA-DR阴性,Ki-67增殖指数为44%.结论:组织细胞肉瘤是一种少见的淋巴组织恶性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主要依赖其病理形态学特点并结合免疫表型.

    作者:陈玲;余璐;杨守京;马世荣;付欣;王映梅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血清胸腺嘧啶脱氧核苷激酶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结直肠癌患者血清胸腺嘧啶脱氧核苷激酶1(STK1),探讨其早期诊断、复发转移和治疗疗效的预测意义.方法:应用化学增强发光(ECL)点印迹法定量检测20例术前及术后化疗期结直肠癌患者STK1;同期定量检测外周血CEA;1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结果:结直肠癌患者20例,STK1浓度为1.935±2.068pM;健康人群15例,浓度为0.59±0.29 pM;P=0.009,结直肠癌患者中明显高于健康人群.结直肠癌全组中STK1阳性率40%(8/20),健康人群中0%(0/10),P=0.005,有统计学意义;STK1灵敏性40%,特异性100%,阳性预测价值100%.结直肠癌术前患者中STK1阳性率66.67%(6/9),与健康人群比较,P=0.001,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与结直肠癌Ⅳ期正在化疗期患者18.18%(2/11)比较,P=0.028,有统计学差异;与术前患者CEA 0%(0/9)比较,P=0.031,有统计学差异.20例结直肠癌全组中,CEA阳性率20%(4/20),低于STK1阳性率(40%).结论:STK1浓度在结直肠癌患者中明显高于健康人群;其阳性率在术前患者中高,化疗期患者中较低;提示STK1在结直肠癌的诊断、复发转移以及治疗疗效的预测方面可能较CEA更有优势.

    作者:农巧红;何艳玲;彭安;申东兰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预激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髓性白血病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6例老年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应用预激方案化疗,如一疗程未获缓解,可接受第二疗程治疗.监测临床症状、体征、血常规及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17例患者第一疗程获CR,2例第一疗程获PR,第二疗程获CR,7例无效,其中3例为MDS转化白血病,难治患者、复发患者各2例,总有效率达73%.中性粒细胞降至低时间平均12天(3-21天).所有病例均完成疗程,无1例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预激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性白血病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

    作者:王苇;孙淼;刘春华;缪长青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胃镜诊断早期胃癌及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分析早期胃癌胃镜及临床特征,以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早期胃癌者胃镜下病变特征,包括病变部位、胃镜下分型和病理类型,以及患者的相关临床特征.结果:早期胃癌占胃癌总数12.73%,胃镜下分类Ⅱc型40例,占48.19%,胃内分布以胃窦多,42例(50.6%),其中表现有非特异症状者54例,占65.06%.结论:对胃癌可疑人群进行规范化胃镜筛查,可以提高早期胃癌检出率.

    作者:严志刚;邓彬;丁岩冰;吴健;肖炜明;包云;杨建国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乳腺癌根治术后植入放射性碘粒子在预防局部复发中的作用(附25例报告)

    目的:探讨放射性碘粒子在预防乳腺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中的作用.方法:将放射性碘粒子在乳腺癌根治术后植入到局部靶组织以及乳腺癌根治术后可能发生转移的径路中(选取位置同外放射治疗位置).25例中共计植入放射性碘粒子775粒,平均每例植入31粒.对已行碘粒子植入3年以上的25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与同期行外放射性治疗的31例病例进行局部复发的对照分析.结果:全部病例进行3年以上的术后随访,25例中有1例局部复发,复发率为4%.行外放射治疗的31例病例中也有1例局部复发,复发率为3.23%.结论:乳腺癌根治术后行组织间放疗和术后行外放射治疗,在预防乳腺癌局部复发中的疗效无明显区别.但由于观察的例数较少,放射性碘粒子在预防乳腺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的观察.

    作者:沈卫达;王励;陈泓;金薇;胡俊艳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胃癌组织CD44v6、COX-2、MMP-2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CD44v6、COX-2、MMP-2的表达及其与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胃癌组织中CD44v6、COX-2、MMP-2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60例胃癌组织中,CD44v6、COX-2和MMP-2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1.7%(37/60),55.0%(33/60)和73.3%(44/60).胃癌组织中CD44v6、COX-2、MMP-2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结论:胃癌组织中CDC4v6、COX-2、MMP-2的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提示CD44v6、COX-2、MMP-2可作为判断胃癌预后的指标.

    作者:于颖剑;高鹏志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HMGB1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研究大肠癌组织中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的表达,并探讨其与癌分化程度、肿瘤大小以及转移的关系.加入不同浓度丁酸钠后,观察SW620细胞中HMGB1的表达情况,以及不同药物浓度对癌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从而探讨HMGB1与大肠癌细胞增殖活性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0例大肠癌组织、70例癌旁组织、70例正常大肠组织HMGB1蛋白表达;培养SW620细胞,MTT法检测SW620细胞增殖情况,计算抑制率,绘制抑制率曲线;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HMGB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HMGB1在大肠癌中呈强阳性表达(80.0%),在癌旁组织中仅有微弱表达,正常大肠组织无表达;HMGB1的阳性率与癌分化程度无关(P>0.05);与肿瘤的大小、浸润、淋巴及血道转移呈正相关(P<0.01);加入不同浓度丁酸钠后,对SW620细胞生长均有抑制作用,且丁酸钠的抑制作用与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呈现一定的正相关;同时,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HMGB1的表达也有所下降.结论:HMGB1在大肠癌中呈强阳性表达,HMGB1与大肠癌的转移与增殖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作为大肠癌生长、转移及预后的重要判定指标.

    作者:宋舟;刘屹;包国强;何显力;马庆久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G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健择+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的近期疗效.方法:自2000年6月到2005年6月,对60例晚期(Ⅲb期或Ⅳ期) NSCLC采用健择(GEM 1.0g/m2·d第1、8天)联合顺铂(CDDP 30mg/m2·d第1、2、3天)的方案化疗,21天重复,治疗两个周期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60例患者中,2例CR,13例PR,26例SD,19例PD,总有效率为(CR + PR)25.0%;鳞癌有效率35.3%,腺癌有效率23.1%;Ⅲb期有效率41.7%,Ⅳ期有效率22.2%,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4.7月,1年生存率28.3%,中位生存时间9.2个月,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其中白细胞下降至Ⅲ、Ⅳ度者达35.0%,血小板下降至Ⅲ、Ⅳ度者为10.0%,恶心呕吐发生程度达Ⅲ、Ⅳ度者为25.0%.结论:GP方案治疗晚期NSCLC临床效果较好,副作用较轻,适合晚期NSCLC患者使用.

    作者:赵忠全;陈碧茵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SOD、CYFRA21-1及CA125联合检测在卵巢癌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CYFRA21-1及CA125检测在卵巢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测定83例卵巢癌、35例卵巢良性病变及30例正常妇女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CYFRA21-11及CA125,并作比较分析.结果:卵巢癌患者血清Mn-SOD水平较卵巢良性病变及正常妇女明显降低(P<0.05或0.Ol),CYFRA21-1及CA125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0.O1),Mn-SOD、CYFRA21-1及CA125的敏感性分别为74.7%、81.9%和79.5%.三者联合检测可使敏感性提高到95.1%,准确度提高到94.7%.结论:联合检测Mn-SOD、CYFRA21-1及CA125对卵巢癌诊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劳明;吴芸;黄文成;潘元平;李佩章;雷考宁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p57及nm23在肢体平滑肌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肢体平滑肌肉瘤组织中057及nm23的表达,分析p57及nm23对平滑肌肉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3例平滑肌肉瘤组织中p57及nm23的表达,并对所有病例的5年存活情况进行随访.结果:63例平滑肌肉瘤患者中有23例(36.51%)p57表达阳性,31例(49.21%)nm23表达阳性,057及nm23的表达与平滑肌肉瘤的发生及患者的预后相关(P<0.01);nm23还与平滑肌肉瘤的转移具有相关性(P<0.01).结论:p57及nm23可作为两个新的指标,用于平滑肌肉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

    作者:李正民;张鸿彦;王玉学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4例乳腺肿瘤患者,进行二维超声确定肿瘤的部位、形态、大小、边界等一般情况.然后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血流分级,用频谱多普勒测量病灶内血流的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和峰值流速等并记录.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鉴别乳腺良性与恶性肿瘤在血流分级及多普勒峰值PI、RI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有助于乳腺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

    作者:王瑞霞;王晓慧;薛小宁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siRNA对卵巢上皮癌细胞HMGA1基因表达抑制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小分子干扰RNA对卵巢上皮癌细胞中高迁移率蛋白家族A1 (Hish mobility group A1, HMGA1)基因表达的影响,了解HMGA1基因在卵巢上皮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设计并合成HMGA1 siRNA,分为两组,实验组以不同浓度[(1.0,2.5,5.0)μg/L,下同]的HMGA1 siRNA转染HMGA1基因高表达的卵巢上皮癌细胞系OVCAR细胞,对照组以等量阴性对照siRNA转染OVCAR细胞,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转染后OVCAR细胞中HMGA1 mRNA的表达, HMGA1 mRNA的表达以PCR循环数阈值(Ct值)表示;蛋白印迹法测定OVCAR细胞中HMGA1蛋白的表达;显微镜观察并计数转染后存活的OVCAR细胞数.结果: HMGA1 siRNA转染OVCAR细胞后,明显下调OVCAR细胞中HMGA1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实验组不同浓度HMGA1 siRNA转染后, OVCAR细胞的Ct值分别为(19.62±0.02),(20.46±0.02),(20.57±0.03)个循环数,与对照组[分别为(19.30±0.02),(19.45±0.01),(19.58±0.03)个循环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浓度转染后,实验组OVCAR细胞的HMGA1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75±0.02,0.56±0.02,0.19±0.03)分别与对照组(分别为1.92±0.25,1.80±0.29,1.15±0.1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OCAR细胞生长较对照组明显受到抑制(P<0.05).结论: HMGA1 siRNA可以下调HMGA1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水平,抑制细胞生长,提示HMGA1基因在卵巢上皮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柳英兰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