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乳腺癌切线野放疗的等中心半野照射

史建军;邵汛帆;张书旭;谭剑明

关键词:乳腺癌, 切线野, 等中心半野, 放疗
摘要:在乳腺癌的放射治疗中,乳腺胸壁和内乳区通常作切线照射,以减少肺的受照射容积,切线野的定位技术比较复杂,照射野间如何避免重叠或遗漏,是乳腺癌放疗技术的关键之一.目前大多数放疗中心采用模拟定位机定位,下面介绍一种在模拟定位机下乳腺癌切线野放疗的等中心半野照射技术.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超低位结肠-肛管吻合术在低位直肠癌的应用(附87例报告)

    目的:探讨双吻合器套入式完整保留齿状线和肛门内括约肌的超低位结肠-肛管吻合术的应用.方法:87例低位直肠癌在完成全直肠系膜切除(TME)后,保留距离齿状线≤1cm的直肠,剥离直肠黏膜,保留齿状线,近端结肠内置入肛门支撑吻合管,经肛门拖出与直肠残端吻合.结果:87例保留内括约肌的超低位结肠-肛管吻合术无手术死亡及吻合口漏,随访2-60个月,随访率89%,无吻合口复发;盆腔内软组织肿瘤复发3例,闭孔淋巴结复发2例,异时肝转移6例.术后12个月吻合口狭窄6例.术后6个月对79例排便功能进行评价,平均每日排便2-3次,可以区分排气和排便,可以控制半成形便,排便不规律52例.结论:在盆底分离较低的情况下,套入法可以完成保留肛门内括约肌的超低位结肠-肛管吻合术.

    作者:贾绍昌;张卫兵;王跃华;俞永忠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新疆地区199例甲状腺癌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人群中甲状腺癌发病状况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1997年至2006年期间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99例甲状腺癌患者病理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2004年-2006年新疆地区人群甲状腺癌的年均收治患者人数比以前6年高30%以上;女性患者人数比男性高约2.3倍,不同民族之间无显著差异;50岁以下女性患者为52.56%,男性为37.07%;汉族患者占129例(64.82%), 维吾尔族患者47例(23.62%),其他少数民族23例(11.56%);根据甲状腺肿瘤的组织病理学分型情况, 乳头状腺癌居首位,136例(68.34%),其类型依次为滤泡癌47例(23.62%),髓样癌11例(5.53%),未分化癌5例(2.51%);参加手术和放/化疗治疗的患者为150例(75.38%),癌症转移并直接进行放/化疗患者28例(14.07%).结论:过去10年当中我院收治甲状腺癌患者逐年增多,说明新疆地区人群中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乳头状癌居首位;女性甲状腺癌的高发年龄分布30岁-50岁,男性人群高发年龄在60岁-69岁,维、汉两族人群甲状腺癌的男女发病比例有明显差异;但甲状腺癌的亚类在维、汉两民族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作者:夏米西努尔·伊力克;热沙来提·艾尔西丁;阿布力孜·阿布杜拉;姜晓芳;五且昆·吐尔逊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芦荟大黄素对人胃癌细胞HGC-27增殖周期及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芦荟大黄素对人胃癌细胞HGC-27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对细胞增殖周期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甲基噻唑(MTT)比色法和生长曲线测定不同浓度芦荟大黄素在不同作用时间内对在体外培养HGC-27细胞增殖的影响,同时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周期及凋亡率的变化.结果: 芦荟大黄素可在G0/G1期阻滞人胃癌细胞HGC-27的增殖,使S期细胞比率降低;在一定范围内,芦荟大黄素的浓度越高、作用时间越长,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越强,凋亡率也越高.结论: 芦荟大黄素能抑制人胃癌细胞HGC-27细胞生长,并诱导细胞凋亡而阻止细胞周期.

    作者:南菁;秦云霞;刘晶;赵颖娜;付强;赵华栋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45岁.以阴道不规则出血5月之主诉入院.患者10月前因子宫肌瘤在当地医院行次全子宫切除术.术后恢复好.

    作者:周敏;王国庆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MMP-2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MMP-2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15例正常卵巢组织、15例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组织, 89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标本,用免疫组化法检测MMP-2蛋白表达.结果:正常卵巢组织及良性卵巢肿瘤组织中,MMP-2蛋白不表达或低表达.上皮性卵巢癌中,MMP-2表达水平明显升高,高表达率为50.6%.MMP-2高表达与肿瘤晚期、瘤细胞的低分化、肿瘤转移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结论: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MMP-2蛋白表达上调.MMP-2蛋白在上皮性卵巢癌的生长和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有可能作为判断卵巢癌预后的指标.

    作者:李道成;梁立治;朱玲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微量泵静脉推注大剂量吗啡注射液治疗晚期癌痛2例

    1 临床资料我院采用微量泵(MEDIA,意大利制造)静脉持续推注大剂量吗啡注射液治疗晚期癌痛患者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金春晖;倪依群;张宝南;周留勇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冬凌草甲素诱导人食管癌SHEE细胞凋亡及其线粒体改变

    目的:研究冬凌草甲素(oridonin, ORI)诱导人食管癌SHEE细胞凋亡的效应及其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ORI分别作用人食管癌SHEE细胞株不同时间,噻唑蓝比色法(MTT)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及改变;原位末端标记/碘化吡啶(TUNEL/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结果:ORI对SHEE细胞的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64μg/ml的ORI作用24h、48h及72h对SHEE细胞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78.7%、89.5%及91.7%;32μg/ml的ORI作用2h后,电镜下可见线粒体在细胞核出现变化之前已发生形状改变,作用8h后,线粒体内部结构消失,细胞核呈细胞凋亡的典型改变;作用24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为47.7%,细胞周期图像显示明显的凋亡峰.结论:ORI可诱导SHEE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线粒体凋亡途径有关.

    作者:谢晓原;陈俊辉;王少彬;刘煜珣;沈忠英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放疗配合希罗达口服治疗直肠癌术后复发38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放疗联合同步口服希罗达治疗直肠癌术后复发患者疗效.方法:选择直肠癌术后复发患者38例,随机分为放疗+希罗达综合治疗组(17例)和单纯放疗组(对照组21例).希罗达剂量为825mg/m2,分2次口服,d1-d14,每21天为1周期.放疗剂量50Gy-70Gy,单次剂量2Gy-2.5Gy,每周5次.放疗结束一月后复查盆腔CT.结果:综合治疗组和对照组疼痛缓解率分别为82.4% 和72%.综合组患者CR 5.8%,PR 76.5%,总有效率(CR+PR)为82.3%;对照组患者CR 4.8%,PR 57.1 %,总有效率(CR+PR)为61.9%.结论:放疗+口服希罗达治疗复发直肠癌疗效确切、副反应轻微.可在临床推广.

    作者:余娴;王阁;杨镇洲;马俊刚;杨晓霞;刘岩海;倪蓉晖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FANCF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在散发性肿瘤的发生和耐药性形成中的作用

    FANCF是范可尼贫血 (Fanconi anemia,FA) 蛋白互补基团的重要成员之一,FANCF作为关键因子参与FA复合体的稳定及FANCD2泛素化激活过程,因此是维持FA/BRCA通路功能所必需的重要蛋白.FANCF通过FA/BRCA通路,参与细胞周期的调控、细胞凋亡、DNA的修复、基因转录与基因稳定性等多种生命信号的转导与调控.FANCF蛋白低表达及功能缺失与FANCF基因启动子超甲基化相关.本文主要综述了FANCF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某些散发性肿瘤的发生和耐药性形成的相关研究,为进一步研究散发性肿瘤的发生和耐药性产生机制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作者:何苗;魏敏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老年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两种治疗模式的对比研究

    目的:分析不同的治疗模式对老年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LANSCLC)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及疗效.方法:将2003年10月至2005年12月同期收治的65例老年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治疗模式的不同分成二组,单纯放疗组(RT)(A组:30例)与同步放化疗组(GEM+RT)(B组:3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放疗均采用3DCRT进行,DT60Gy-66Gy/30-33f;如有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则加照锁骨上野,DT60Gy-70Gy/30-35f.治疗前、后及治疗结束后3月应用EORTC QLQ-C30及EORTC QLQ-LC13对患者生存质量进行评估,同时行胸部CT检查,评价近期疗效,并统计1年生存率.结果:在整体健康状况、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乏力、恶心、呕吐、食欲、吞咽困难领域,A、B两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积分均恶化,而治疗后3月,两组患者积分均明显改善;在疼痛、胸痛、咯血领域,A、B两组患者积分在治疗后、治疗后3月明显改善;在咳嗽、呼吸困难领域,A、B两组患者积分在治疗后均改善,在治疗后3月均出现恶化.治疗结束后两组有效率分别为56.6%、68.5%(P>0.05);3月后分别为60.0%、82.8%(P<0.05).1年生存率分别为43.3% 、68.5%(P<0.05).结论: 单药GEM+放疗相对于单纯放疗而言,在治疗老年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LANSCLC)方面更能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提高生存率,安全有效,具有良好耐受性,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彭云武;程晶;赵迎超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不同区域颅底肿瘤的组织来源特点及手术方案的选择

    目的:讨论不同区域颅底肿瘤的发生和组织来源的关系以及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 收集232例与颅底解剖区域有关的良、恶性肿瘤病例资料,分析哪些组织来源的肿瘤易接近或易侵犯颅底的哪些区域,不同区域的肿瘤选择了何种手术进路和治疗方法.结果: 达颅前窝的肿瘤40例,其中上颌骨鳞癌23例、肉瘤7例、粘液瘤3例、造釉细胞瘤7例;达卵圆孔至茎突连线以外区域(包括颞下窝)70例,其中下颌骨升支部恶性肿瘤43例、腮腺恶性肿瘤复发者9例(腺样囊性癌4例)、耳颞区皮肤癌复发者3例、髁状突骨瘤及骨软骨瘤10例、神经来源肿瘤5例,达卵圆孔至茎突连线以内斜坡外侧区域114例,其中神经鞘瘤60例、脑膜瘤 9例、肉瘤 12例、低分化硬癌 4例、颈动脉体瘤16 例(指抵达颅底的部分病例)、腮腺来源肿瘤13例;枕骨大孔附近8例,其中脑膜瘤2例、脊膜瘤3例、神经鞘瘤3例.结论: 在能够接近或破坏颅底组织的肿瘤中发现,肿瘤组织来源不同,易发区域也有所不同.因此根据肿瘤发生的区域,可以初步判断肿瘤的组织来源,有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同时可以帮助选择较为合理的手术进路.

    作者:胡晓光;雷德林;林成;吴炜;马秦;程晓兵;张圃;孙沫逸;杨耀武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一氧化氮(NO)在实验兔放射性肺损伤中的双向作用

    目的:观察一氧化氮(NO)在实验兔放射性肺损伤中的双向作用.方法: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L-精氨酸组(L-Arg组)和L-硝基-精氨酸甲酯组(L-NAME组),采用6MvX线对左全肺进行照射, 25Gy,1次.每组分别于照射后1、3、6个月各自处死5只动物,处死前进行左肺肺泡灌洗,灌洗液进行NO测定及肺组织iNOS免疫组化检测和病理分期.结果:NO含量在放疗后1个月,3组均明显升高,但L-NAME组的升高幅度低于前两组.放疗后3-6个月,对照组与L-NAME组NO含量显著降低,而L-Arg组仍高于放疗前水平.iNOS蛋白表达对照组与L-Arg组基本一致,即在照射前和照射后3-6个月,肺间质细胞内几乎未见iNOS阳性表达;在照射后1个月,肺间质中iNOS表达阳性细胞明显增多;而L-NAME组在照射后1个月,肺间质中仅见少量的iNOS表达阳性细胞.对照组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它两组.结论:NO在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发展中具有双重作用,适中的NO水平对机体是有益的.

    作者:党军;李光;缪宏宇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在局部残存、复发鼻咽癌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对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后局部残存、区域复发进行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FSRT)的临床价值和毒副作用. 方法:对 24例鼻咽癌放疗后局部残存、区域复发的患者,应用奥沃光子公司生产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10MV X射线,80%为参考剂量曲线,肿瘤边缘分次剂量为4-6Gy/次,2-3次/周,总剂量为8Gy-24Gy.患者分为2组:A组18例为首程根治性放射治疗后6个月内经鼻咽镜、CT或MRI检查仍有较大肿块残存;B组6例为首程根治性放射治疗后6个月以上区域复发者.结果: 24例患者CR为66.7%(16/24),PR 29.1%(7/24),NC 4.2%(1/24),CR+PR 95.8%(23/24).鼻咽部大出血的发生率为16.7%(4/24). 结论:对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局部残存、区域复发,采用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推量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方法,鼻咽部大出血是其严重的并发症.

    作者:林高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肺外神经内分泌癌的诊断与治疗(附36例报告)

    目的:探讨肺外神经内分泌癌临床病理、诊治及预后.方法:1997年1月-2007年7月间本院收治并随访神经内分泌癌36例,男性26例,女性10例,年龄27岁-81岁,平均为53岁,病例来源于多器官,肺部除外,分为消化系统组及非消化系统组.结果:采用手术、化放疗综合治疗为主,目前存活病人11例,长为3年半,死亡病人生存1年以内者15例,1年-2年者6例,2年以上者4例,均未超过5年.总体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44%、25%.结论:神经内分泌癌病理分为典型类癌、不典型类癌及小细胞癌,确诊需行免疫组化或电镜检查,治疗应采用综合治疗为主,不同病理类型预后不同,但发现时已伴有转移,故生存时间较短.

    作者:王妍华;肖菊香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肺腺癌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吉西他滨(GEM)联合顺铂(DDP)对晚期肺腺癌的客观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GEM1000mg/m2 静脉注射,第1、8天,DDP25mg/m2 静脉滴注,第1-3天,21天为1周期.按WHO标准评价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 50例均可评价疗效,其中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23例,有效率(RR)48%,中位生存期9.3月.1年生存率34.0%.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恶心、呕吐等.结论: GP方案治疗晚期肺腺癌初治患者疗效较高,毒副反应可耐受.

    作者:纪春祥;李绵利;刘丽华;彭宪忠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C-12蛋白芯片检测方法在肿瘤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对于肿瘤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 C12蛋白芯片检测方法检测117例健康体检者、78例良性肿瘤患者、94例已知的各种肿瘤患者的12种肿瘤标志物.结果: 94例肿瘤患者中, 一项或一项以上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值高于正常值归属为阳性,结果发现69例结果异常,阳性率为73.4%,78例良性肿瘤患者阳性率为41.0%,137例健康体检者结果阳性率为9.4%,恶性肿瘤组显著高于良性肿瘤组和健康体检者,统计学上有显著性 (P<0.05).结论: 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具有较高灵敏度和特异性,对肿瘤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刘荣华;林红;孙晓茹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CD151在甲状腺肿瘤发生与演变中的作用

    目的: 研究甲状腺组织中CD151mRNA和蛋白的表达及其与甲状腺肿瘤的关系. 方法: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免疫组化EnvisionTM二步法检测27例甲状腺癌、10例滤泡性腺瘤及8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CD151 mRNA及蛋白的表达,并与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比较. 结果: CD151mRNA和蛋白在甲状腺癌组的表达明显高于滤泡性腺瘤组和正常甲状腺组,滤泡性腺瘤组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P<0.05);CD151mRNA和蛋白表达与甲状腺癌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及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P>0.05);CD151mRNA和蛋白在甲状腺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511;P<0.01).结论: CD151在正常甲状腺、滤泡性腺瘤及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呈递增趋势,提示CD151的高表达可能在甲状腺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促进作用.

    作者:张莹;陆竞艳;梁秀就;杨燕初;韦敏怡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口底癌术后缺损

    目的:评价股前外侧皮瓣在口底癌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5年3月至2007年6月,应用吻合血管的股前外侧皮瓣一期修复口底癌术后缺损10例.皮瓣大小为12cm×5cm至6cm×4cm.结果:10例皮瓣全部成活,外观满意.口腔功能基本恢复.随访2月到26个月,10例患者均健在.其中1例于术后6个月局部复发,再次行局部扩大切除及股前外侧皮瓣修复.结论: 吻合血管的股前外侧皮瓣血管蒂长,血管口径大,供瓣区隐蔽.是一种适合口底缺损修复的游离皮瓣.

    作者:喻建军;周晓;陈杰;李赞;黄文孝;戴捷;田嗥;包荣华;单振锋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RNA干扰抑制Snail表达对A549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分化及体外侵袭的影响

    目的:研究用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技术抑制转录因子Snail表达后,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分化表型和体外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构建能表达针对Snail的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的RNA干扰载体(Snail siRNA vector)和表达不针对任何已知mRNA的siRNA的阴性对照RNA干扰载体(control siRNA vector),分别转染A549细胞,新霉素抗性筛选得到Snail表达受抑制的A549-siSnail细胞和Snail表达未受影响的A549-siControl细胞.针对非转染(A549-nontransfection)、A549-siSnail、A549-siControl三组细胞,分别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Snail、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E-钙粘素表达,用Boyden chamber模型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结果: A549-nontransfection组:Snail和α-SMA表达强阳性,E-钙粘素表达弱阳性;A549-siSnail组:和A549-nontransfection组相比,Snail和α-SMA表达显著减弱(P<0.01),E-钙粘素表达显著增强(P<0.01),Boyden chamber穿膜细胞数显著减少(P<0.01);A549-siControl组:Snail、α-SMA和E-钙粘素表达,及Boyden chamber穿膜细胞数和A549-nontransfection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通过RNA干扰阻滞Snail表达能有效地抑制A549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分化及体外侵袭能力.Snail可能在肺腺癌上皮-间充质转分化及侵袭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抑制Snail表达可能成肺腺癌治疗的可行策略.

    作者:卓文磊;张云嵩;王彦;敖绪军;陈正堂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胸腔灌注化疗联合全身化疗治疗乳腺癌恶性胸水35例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采用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后,胸腔内局部灌注化疗联合全身化疗治疗乳腺癌大量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在常规全身化疗的基础上,胸腔闭式引流完胸水后,通过导管在胸腔内注射博来霉素.结果:胸腔积液控制的有效率77.14%,毒副作用主要是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结论:乳腺癌伴大量胸腔积液,常规化疗的同时,通过胸腔闭式引流管局部注射博来霉素,方法简单有效.

    作者:蔡君;叶青青;李晶晶;柯庆华;边耀武;李洪涛;蒋代文;杨继元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