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抑癌基因WWOX与肿瘤

杨文峰;孙志熙;毕建斌;刘涛;孔垂泽

关键词:WWOX基因, 抑癌基因, 肿瘤
摘要:WW结构域氧化还原酶基因WWOX,是近年发现的新的抑癌基因,定位于人的普通染色体脆性位点FRA16D(16q23.3-24.1),在多种上皮性肿瘤中表达下调或缺失.16号染色体与上皮恶性肿瘤的关系成为研究的热点.与WWOX作用相关的蛋白均处于信号转导途径的关键点,对WWOX基因的深入研究将可能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全食管切除胃咽吻合治疗颈段食管癌和食管瘢痕狭窄8例报告

    目的:探讨全食管切除胃咽吻合治疗颈段食管癌及全段食管狭窄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全组共8例,其中7例为颈段食管鳞癌,TNM分期IIa期;1例为化学烧伤致全食管狭窄.采用左侧颈、胸径路切除食管,清除淋巴结,从小弯侧缩胃呈管状,与咽部行端侧吻合.结果:除1例术后7天发生吻合口瘘及肉芽肿,经引流、内镜微波治疗痊愈,其余7例无并发症发生,进食顺畅,术后平均18天治愈出院.随访6个月至5年,1例失访,存活5年、3年者各2例, 3例已超过6个月.结论:胃咽吻合治疗颈段食管癌及食管瘢痕狭窄,方法可行,并发症少,发生吻合口瘘容易控制.

    作者:权宽宏;罗宏伟;张伟;焦海峰;韩英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抑癌基因WWOX与肿瘤

    WW结构域氧化还原酶基因WWOX,是近年发现的新的抑癌基因,定位于人的普通染色体脆性位点FRA16D(16q23.3-24.1),在多种上皮性肿瘤中表达下调或缺失.16号染色体与上皮恶性肿瘤的关系成为研究的热点.与WWOX作用相关的蛋白均处于信号转导途径的关键点,对WWOX基因的深入研究将可能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作者:杨文峰;孙志熙;毕建斌;刘涛;孔垂泽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重组内皮抑素的临床研究进展

    重组内皮抑素能特异地抑制肿瘤血管形成,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为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途径.近几年的临床研究证实,重组内皮抑素无论单独应用还是与化疗药物联合应用均显示出了良好的抗肿瘤效果,且毒性低,安全性好,值得临床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推广.本文就重组内皮抑素的临床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杨默;单红梅;严兴亚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AnnexinⅡ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AnnexinⅡ蛋白表达在非小细胞肺癌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7例肺癌组织及肺正常组织中AnnexinⅡ蛋白的表达,分析在不同临床病理指标下AnnexinⅡ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AnnexinⅡ 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高于肺正常组织(17.65%),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癌组织中AnnexinⅡ蛋白表达率与患者性别、吸烟、分化程度、及病理分型均无相关性(P>0.05),与病理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结论:肺癌组织中Annexin-2蛋白过度表达,可能对肺癌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起着一定的作用.

    作者:任军;谢宗涛;蔡铭;王志强;王朝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硒对乳腺癌细胞株p21WAF1/CIP1启动子的调控作用

    目的:研究硒对p21的转录调控及其调控位点.方法:通过向转染了重组质粒pGL3- p21p的乳腺癌细胞株MCF7先后加入不同的p21因子启动子的负调节因子和乳酸硒,对比分析荧光素酶表达活性,以确定硒对p21的转录调控及调控位点,并验证硒对癌细胞的生长的负调控作用.结果:perifosine、depsipeptide、apicidin、butyrate与硒共同诱导荧光素酶,酶活性表达无显著差异;而C-Myc与醋酸硒先后诱导酶活性表达差异显著.结论:硒对癌细胞具有诱导凋亡的作用,转录调节位点在p21启动子的sp1结合位点.

    作者:申社林;李兵;李朝争;李建广;郭靠山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胸部手术的应用

    目的:探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胸部手术的实用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4例胸腔内疾病患者,采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术式进行手术.结果:全组患者均痊愈,无严重并发症,与无辅助切口胸腔镜手术相比,手术难度下降,手术时间缩短,医疗费降低.结论: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胸部手术具有创伤小、费用低、安全、实用的优点,更适用经济不发达地区.

    作者:李新举;付军科;梁景仁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罕见部位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分析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8例罕见转移部位的性乳腺癌的临床资料及病理特点进行研究,分析误诊原因及解决方法.结果:罕见部位的单发性转移性乳腺癌容易造成临床病理诊断困难.结论:乳腺癌患者出现其它脏器的肿瘤,尤其是不常见的转移部位,要想到乳腺癌转移的可能;当病理图象出现巢状、条索状结构时,要警惕乳腺癌转移的可能;免疫组化对确定肿瘤来源乳腺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舒红;邱芳;董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紫杉醇联合FOLFOX方案治疗晚期胃癌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紫杉醇联合FOLFOX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35例晚期胃癌患者进入研究,按下列方法治疗:紫杉醇 175mg/m2,分二次d1、d8;奥沙利铂130mg/m2,分2次,d1、d8;亚叶酸钙200mg/m2,静滴2小时,d1;氟尿嘧啶300mg/m2,静推(CF后进行) d1;氟尿嘧啶 500mg/m2,持续输注24小时(氟尿嘧啶静推后进行)d1-3;以上化疗每3周重复.所有病人接受2周期及以上化疗,平均3.2周期.结果:客观有效率为82.2%(29/35),肿瘤进展时间(TTP)为4.5月.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恶心、呕吐和口腔炎,没有严重化疗并发症发生.化疗后7例做了手术治疗.结论:紫杉醇联合FOLFOX方案治疗晚期胃癌是可行且有效的方案临床上可有选择地应用.

    作者:肖明;契燕燕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维生素C联合金黄散治疗化疗药物外渗局部组织损伤疗效观察

    化疗药物外渗致局部组织损伤是化疗过程中常发生的一种副作用,它可导致局部皮肤及软组织特异性炎症,表现为红斑、局部疼痛肿胀、组织坏死,严重者经久不愈,溃疡可深及肌腱及关节[1],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同时影响化疗的顺利进行.为减轻此类损伤给病人带来的痛苦,我们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出维生素C注射液联合中药金黄散治疗化疗药物外渗致局部组织损伤,效果显著,现介绍如下.

    作者:陈民肖;杜晓红;朱冬香;孙呈祥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520例原发性肝癌的供血动脉临床分析

    探讨肝癌的动脉供血规律,指导肝癌的介入治疗.520例肝癌动脉栓塞前常规腹腔动脉造影或肝总动脉造影,对疑有肝动脉变异的再行肠系膜上动脉和/或腹主动脉造影,分析DSA图像.结果表明只有熟悉肿瘤变异动脉供血,才能确保肝动脉插管的准确性和化疗栓塞的彻底性.

    作者:邱春丽;代引海;邱利;陈剑辉;李宝平;闫明亮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EMMPRIN、MT1-MMP及MMP2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MMPRIN)、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MT1-MMP)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MMPRIN)的表达与肿瘤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8例人脑胶质瘤组织和10例正常人脑组织中EMMPRIN、MT1-MMP和MMP2的表达.结果:高度恶性胶质瘤组织(Ⅲ-Ⅳ级)中EMMPRIN、MT1-MMP和MMP2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低度恶性胶质瘤组织(Ⅰ-Ⅱ级)和正常脑组织;EMMPRIN、MT1-MMP及MMP2在人脑胶质瘤中共同表达,EMMPRIN的表达与MT1-MMP及MMP2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在单因素生存分析中,EMMPRIN的表达可能与患者预后不良有关.结论: EMMPRIN在恶性胶质瘤组织中高表达,与胶质瘤的进展和侵袭密切相关,可作为胶质瘤恶性表型的有用指标;EMMPRIN在胶质瘤中的阳性表达可能与患者的预后不良有关;EMMPRIN、MT1-MMP及MMP2三者协同作用,可能共同促进脑胶质瘤的侵袭性发展.

    作者:张海泉;周毅;敖祥生;黄星;刘汉东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131I种子源对裸鼠U87移植瘤的抑制效果观察

    目的:评价131I种子源对裸鼠U87移植瘤的抑制效果.方法:将131I液体密封制成2.4、 3.1、5.0、9.2mCi的放射性131I种子源,分别植入裸小鼠的U87移植瘤旁,定期测量肿瘤大小变化.结果:131I种子源植入后,肿瘤生长速度减慢或缩小,未见肿瘤消失.结论:131I种子源对肿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作者:施常备;范引科;袁梦晖;原荣;冀焕梅;袁彬;李军;汪静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柴胡皂甙-d对DEN致大鼠实验性肝癌形成的影响

    目的:研究柴胡皂甙d(saikosaponin-d,SSd)对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nitrosamine,DEN)致大鼠实验性肝癌形成的影响.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n=20),对照组(n=10)与SSd大、中、小剂量治疗组(各组n=20).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其余各组大鼠均给予2g/L二乙基亚硝胺(DEN,10 mg/kg)灌胃,每周5次,同时各治疗组每天腹腔注射不同浓度SSd(2.0,1.5,1.0 mg/kg),至16 周停药.分别于第6、12、16周处死大鼠,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 transferase,AST)和白蛋白(albumin,ALB)含量的变化,HE染色观察实验大鼠各期肝组织病理学结构的改变.结果:SSd各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SSd能够改善大鼠血清各项肝功指标,增加体重,明显减轻大鼠肝细胞的变性坏死,降低死亡率,并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病理学检查发现SSd各治疗组大鼠癌结节数及灶的大小均小于模型组,镜下单纯造模组癌细胞呈多形性,异形性明显;相反,SSd各干预组癌细胞分化程度高,异形性较低.结论:SSd对实验性大鼠肝癌的形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作者:程延安;王宝峰;马红兵;王顺达;高宁;白明华;马小斌;党双锁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18F-FDG PET/CT显像与CT增强在肾癌诊断中的对比研究

    目的:评价18F-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PET/CT显像对肾癌诊断和治疗方案选择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临床诊断为肾癌患者的全身18F-FDG PET/CT及CT平扫加增强的影像学资料,比较两者对肾癌的诊断价值.结果:50例中,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肾癌的有41例,其余9例因18F-FDG PET/CT显像发现远处转移放弃手术.18F- FDG PET/CT检查敏感度80%;CT平扫加增强敏感度92%.9例转移病例中4例为腹膜后淋巴结转移,2例两肺多发转移,2例伴有下腔静脉和肾静脉癌栓形成,1例骨转移合并肝转移,而CT平扫加增强仅发现1例肾静脉和下腔静脉癌栓形成.结论:18F-FDG PET/CT对诊断原发性肾癌的敏感性不如CT,但对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的诊断优于CT,对肾癌的分期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意义.

    作者:谢爱民;叶慧;莫逸;彭翔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SKP2、p53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SKP2、p53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特征,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利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SKP2、p53蛋白在89例非小细胞肺癌,10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结果:NSCLC组织中SKP2、p53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3.52±13.57)%、( 50.58±24.15)%,均明显高于肺良性病变组织(2.91±1.27)%、(2.83±1.01)%(P=0.000、0.000).SKP2蛋白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细胞分化程度,病理类型,TNM分期密切相关(P=0.000,0.000,0.000),而与淋巴转移无统计学联系(P=0.051).p53蛋白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病理类型,TNM分期密切相关(P=0.000,0.004),而与细胞分化程度,淋巴转移无统计学联系(P=0.386,0.644).NSCLC组织中SKP2、p53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391,P=0.000),二者同时高表达率20.22%(18/89),与细胞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07),而与病理类型,TNM分期,淋巴转移无统计学联系(P=0.197,0.547,0.302).单因素分析显示SKP2蛋白高表达的NSCLC患者5年生存率较SKP2蛋白低表达的患者降低(P=0.042/0.031);p53蛋白高表达的NSCLC患者5年生存率较p53蛋白低表达的患者无统计学差异(P=0.089/0.154);SKP2、p53蛋白同时高表达的NSCLC患者5年生存率较其他患者明显降低(P=0.015/0.015);多因素分析显示NSCLC患者5年生存率与细胞分化程度,TNM分期,术后放/化疗密切相关.结论:SKP2、p53蛋白在NSCLC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且可能存在某种协同作用,但它们对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尚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赵君;丁卫忠;刘景义;王鹏航;柳致平;张欢;杨春鹿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肺癌PET-CT定位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在肺癌放疗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6例肺癌患者以PET-CT检查和定位,扫描数据刻盘输入治疗计划系统,将PET-CT融合图像、PET图像和CT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6例中,12例获得了与PET-CT检查前一致的临床分期, 4例临床分期提高;9例纵膈淋巴结直径≥1.0cm(1.0-4.2cm)显示为高放射性摄取,4例同时有≥1.0cm和<1.0cm的纵膈淋巴结均显示为高放射性摄取,3例纵膈淋巴结<1.0cm的显示无放射性摄取;在伴有肺不张的6例中,5例清楚区分了肿瘤组织与肺不张组织,1例合并阻塞性肺炎与肿瘤组织无法区分;3例化疗后病例清楚显示原发灶和纵膈淋巴结残存或消失.PET-CT融合图像前后方向位移25%(4/16),头脚方向位移31.3%(5/16).结论:PET-CT用于肺癌定位可以进一步明确临床分期,准确定位定性肿瘤病灶,确定淋巴结性质,区分肿瘤与肺不张,鉴别治疗后有无肿瘤残存等,进而使放疗靶区勾画准确,放疗计划设计合理.

    作者:刘利;郁志龙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白藜芦醇诱导人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作用的研究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诱导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MTT法检测不同浓度(0、12.5、25、50、100、200、300、400、600μmol/L)Res处理24、48、72h对HeLa细胞的抑制率;流式细胞仪采用AnnexinV和PI双染检测HeLa细胞的凋亡率.荧光显微镜观测细胞的形态学改变.分光光度法检测Caspase-3活性.结果:Res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以浓度和时间依赖的方式抑制宫颈癌HeLa细胞的生长(P<0.05).以0、200、300μmol/L Res处理细胞48小时,HeLa细胞早期凋亡率分别为2.2%、7.1%、6.23%,晚期凋亡率为7.7%、16.04%、15.43%.荧光显微镜下细胞呈现典型的凋亡性改变.200μmol/L Res处理8h后,Caspase-3活性增加,24h达高峰,后逐渐下降,经50、100、200μmol/L Res处理24h后,Caspase-3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分别增加了1.92倍、2.51倍、4.53倍(P<0.05).结论:白藜芦醇通过诱导Caspase-3活性增加以时间和浓度依赖的方式抑制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

    作者:申新;吕淑兰;张靖;李胜男;高积勇;潘承恩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流式细胞仪免疫分型在B细胞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

    评估B淋巴细胞是流式细胞仪免疫分型有临床意义的指征之一,通过检测免疫球蛋白轻链限制性或异常表型可区分肿瘤性B细胞和反应性B细胞,而肿瘤细胞的表型可用于诊断WHO分类中具有不同特点的淋巴瘤亚型.本文综述流式细胞免疫分型在诊断B淋巴细胞肿瘤中的应用.

    作者:于亚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肾癌14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肾癌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6月至2007年6月间14例行肾单位保留手术的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双侧肾癌1例,孤立肾肾癌2例,对侧肾有病变或潜在功能损害的肾癌4例,对侧肾正常的肾癌7例.肿瘤直径1.6cm-6.8cm,平均4.2cm.14例中行肿瘤剜除术3例,行肾部分切除术6例,肾楔形切除术5例.结果: 14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随访9-88个月,平均40个月,1例出现远处转移死亡(双侧肾癌患者),1例患者于术后12个月局部复发改行根治性肾切除术,2例术后出现暂时性肾功能不全.结论: 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肾癌安全有效,尤其适用于低分期小肾癌患者.

    作者:郑杰;杨全成;贾东升;郑建波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骨髓活检在骨髓转移癌病理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骨髓活检对转移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塑料包埋骨髓活检制片技术对43例诊断为转移性癌的病例进行观察,同步对比骨髓涂片.结果: 活检中骨髓的增生程度明显高于涂片;涂片中23例增生减低,20例增生活跃.活检中3例增生减低,40例增生活跃.涂片中16例可见癌细胞,骨髓活检中29例可见癌巢.结论:骨髓活检结合涂片对转移癌有互补诊断价值.

    作者:张谦;张启国;谢品浩;欧阳健;袁翠英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