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T纹理分析技术鉴别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

张娜;鄂林宁;吴山;武志峰

关键词:孤立性肺结节, 肿瘤异质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纹理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CT纹理分析技术鉴别诊断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SPN)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97例SPN患者(恶性组54例,良性组43例)行胸部CT平扫,测量结节CT值及大径.采用MaZda软件对肺结节进行CT纹理分析,获得纹理特征参数(熵、熵和、熵差、对比度、相关及均和).比较2组CT值、大径及各纹理特征参数.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纹理参数及其不同组合建立ROC曲线,计算AUC,确定阈值,评价各参数及其不同组合鉴别诊断良恶性SPN的特异度及敏感度;比较各参数组合之间AUC的差异.结果 良恶性SPN大径、CT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98、1.16,P=0.079、0.087).良性组SPN纹理特征参数熵、熵和、熵差值均低于恶性组(P均<0.05),2组对比度、相关、均和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纹理特征参数熵、熵和、熵差鉴别诊断良恶性SPN的效能均较高(AUC均>0.700);熵、熵和、熵差的阈值分别为1.564、1.212、0.987时,敏感度分别为72.70%、88.40%、63.60%.上述纹理特征参数的不同组合鉴别诊断良恶性SPN的效能均较高(AUC均>0.800),各组合间AUC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基于CT平扫的纹理分析技术有助于鉴别良恶性SPN.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ADC直方图鉴别诊断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与单发转移瘤

    目的 探讨ADC全域灰度直方图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与单发脑转移瘤(SMT)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9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肿瘤患者,其中PCNSL 38例,GBM 29例,SMT 28例.采用MaZda软件于ADC轴位图像上勾画肿瘤ROI,并进行灰度全域直方图分析,获得9个参数,即均值、变异度、峰度、偏度和第1、10、50、90、99百分位数,比较3种肿瘤间各参数的差异,并采用ROC曲线评价其对3种肿瘤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 PCNSL、GBM、SMT间9个参数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第50百分位数鉴别诊断GBM与PCNSL的ROC曲线的AUC大,为0.90,诊断敏感度为84.21%,特异度为86.21%;GBM与SMT间,均值和第50百分位数的AUC均为0.79,其敏感度均为96.43%,特异度均为55.17%;PCNSL与SMT间,第90和99百分位数的AUC均为0.81,敏感度均为92.86%,特异度均为63.16%.结论 直方图分析有助于鉴别PCNSL、GBM和SMT.

    作者:马桢;程敬亮;任琦;张勇;汪卫建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胸段椎管内硬膜外血管淋巴管瘤并血栓形成1例

    患者男,58岁,因“胸背部疼痛,双下肢无力伴感觉减退1天”入院;经脱水治疗后胸背部疼痛感消失,但双下肢无力伴感觉减退逐渐加重.查体:双上肢肌力V级,双下肢肌力0级,肌张力正常,T6水平以下深、浅感觉减退,T4~T6椎体水平压痛.MRI:T3~T4水平椎管内见2.5 cm×1.5 cm块状等及稍短T1(图1A)、稍长及稍短T2异常信号,脂肪抑制像呈等及稍高信号(图1B);局部脊髓受压变细,其内见条状等及稍长T1稍长T2异常信号,脂肪抑制像呈稍高信号;增强后病变呈长条状不均匀轻度强化(图1C).MR诊断:考虑脊膜瘤可能性大.

    作者:潘星辰;刘晓超;何昕;于洋;田佳宁;佟丹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近舌骨水平无症状巨大茎突2例

    病例1:患者女,66岁,因头颈部外伤接受颌面部CT检查,平素头颈部无疼痛、异物感等不适症状,无活动受限.CT平扫+VR重建(图1):茎突长度,左/右66.3 mm/73.0 mm;前倾角,左/右31.0°/31.1°;内倾角,左/右27.5°/26.0°;双侧茎突末端止于舌骨体上缘,距舌骨体3.0 mm;双侧茎突末端与颈内动脉距离,左/右4.7 mm/2.0 mm.

    作者:王晓蕾;何昕;董雨桐;佟丹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超声评价微泡诱导超声空化联合血凝酶增强兔VX2肝癌微波热消融作用

    目的 采用二维灰阶超声、CDFI和CEUS评价微泡诱导超声空化联合血凝酶对兔VX2肝癌微波热消融的增强作用.方法 将32只VX2肝癌荷瘤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空化假辐照+生理盐水)、血凝酶组(空化假辐照+生理盐水+血凝酶)、空化组(超声空化+微泡)和联合组(超声空化+微泡+血凝酶)4组,每组8只,分别给予相应空化治疗后行微波热消融治疗,并在治疗前后分别行二维灰阶超声、CDFI和CEUS检查,观察治疗前后超声表现,测量并比较肿瘤和消融区体积.结果 治疗前4组间肿瘤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组间消融区体积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两比较,联合组消融区体积大于其他3组(P均<0.05),空化组消融区体积大于生理盐水组和血凝酶组(P均<0.05),生理盐水组与血凝酶组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肿瘤均可见丰富血流信号;消融后联合组肿瘤实质内CEUS均未显示增强,生理盐水组、血凝酶组和空化组部分肿瘤实质消融区边缘可见少量残余活性组织,呈典型“快进快出”表现,与CDFI显示的点状血流信号相对应.结论 微泡诱导超声空化联合血凝酶可增强兔VX2肝癌微波热消融效果.

    作者:石颖;谷芬;杨倩;贺建国;周晓东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超声弹性成像组织弥散定量分析技术预测宫颈功能不全

    目的 评价超声弹性成像组织弥散定量分析技术预测宫颈功能不全(CIC)的价值.方法 收集临床诊断为CIC的18例患者(CIC组)和正常女性20名(对照组),于非孕期行经阴道超声检查,测量宫颈长度和厚度,采用超声弹性成像组织弥散定量分析技术获得11个宫颈弹性特征量值,包括应变均值、标准偏差、蓝色区域所占百分比(% AREA)、复杂度、偏度、峰度、对比度、均等性、杂乱度、一致性及相关性,比较2组间的差异,绘制ROC曲线获得对CIC有诊断价值的指标.结果 2组间弹性特征量应变均值、标准偏差、% AREA、复杂度、偏度、对比度、均等性、一致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宫颈长度、厚度和峰度、杂乱度、相关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 AERA、复杂度和均等性对CIC具有诊断价值(AUC=0.83、0.82、0.71),其临界值分别为%AERA=34.85、复杂度=20.84、均等性=3.20,其中%AREA敏感度高(94.74%),复杂度特异度高(73.08%).结论 超声弹性成像组织弥散定量分析技术预测CIC具有一定价值.

    作者:王礼贤;杨漪;王翠菊;闫晓静;温小多;刘荷一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冠状动脉-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合并主动脉不典型夹层1例

    患者男,78岁,主诉“无明显诱因持续胸痛6h,伴头痛、头晕、恶心、胸闷、气短、出汗”.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率60次/分,V4-6导联ST段压低.实验室检查:红细胞5×1012/L,血红蛋白150 g/L,血小板182×109/L.主动脉CTA:升主动脉、主动脉弓管腔内附壁低密度影,致管腔轻度狭窄(图1A);左冠状动脉回旋支、右冠状动脉、支气管动脉和肺动脉间见吻合、纡曲并扩张的血管网(图1B、1C),并瘘入肺动脉内,瘘口处可见“射血征”(图1D).CT诊断为“冠状动脉-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coronary artery-bronchial artery-pulmonary artery fistula,CBPF)合并主动脉不典型夹层”.

    作者:牛玉兰;叶建军;牛娟琴;岳丽娜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统计参数图用于18F-FDG PET定位局灶性脑皮层发育不良所致难治性癫痫致痫灶

    目的 探讨统计参数图(SPM)用于18 F-FDG PET术前定位局灶性脑皮层发育不良(FCD)所致难治性癫痫致痫灶的价值.方法 收集经病理诊断和术后证实为FCD致痫性难治性癫痫患者34例,于其术前癫痫发作间期行18F-FDG PET显像,分别采用视觉分析法和SPM分析法对PET图像进行术前致痫灶定位诊断和定侧诊断,比较两种方法对FCD致痫灶检出率和定侧诊断正确率的差异.结果 34例患者经术后病理及随访共证实41个FCD致痫灶,视觉分析法检出率为70.73% (29/41),SPM分析法检出率78.05% (32/41),两种方法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76,P=0.448).对致痫灶进行定侧诊断时,视觉分析法定侧诊断正确率为67.65%(23/34),SPM法为91.18%(31/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结论 SPM分析法对FCD致痫灶检出率与视觉分析法无显著差异,其对致痫灶的定侧诊断效能优于视觉分析法.

    作者:魏强;边艳珠;胡玉敬;田丛娜;吴大勇;康林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基于小波变换的PET/CT图像融合算法研究进展

    随着图像融合技术在影像学领域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新的影像技术及成像设备出现.PET/CT将PET和CT两种模态的医学图像进行融合,优势互补,提高了医师诊断疾病的效率及准确率.小波变换在医学图像融合中有重要作用,基于小波变换的算法使融合后图像的细节更加清晰而易于诊断,已成为近年来医学图像融合领域中研究的重点.本文对基于小波变换的PET/CT图像融合算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李印;左志超;金观桥;苏丹柯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1例

    患者女,52岁,无明显诱因上腹胀痛2个月.查体:右上腹轻压痛,腹平软.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CT:平扫示脾脏实质内类圆形低密度影,约4.2 cm×5.0 cm,边界清晰,内部密度欠均匀,CT值约32~44 HU,内见多发点状钙化灶(图1A);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见多发斑片状轻中度强化,CT值约43~57 HU(图1B),静脉期呈渐进性强化,CT值54~65 HU,延迟期病灶进一步向心性强化,呈“轮辐状”,CT值63~78 HU(图1C),CT初步诊断为泡状棘球蚴.行腹腔镜下脾脏切除术.术

    作者:闫育喜;叶建军;牛娟琴;岳丽娜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CT纹理分析技术鉴别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

    目的 探讨CT纹理分析技术鉴别诊断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SPN)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97例SPN患者(恶性组54例,良性组43例)行胸部CT平扫,测量结节CT值及大径.采用MaZda软件对肺结节进行CT纹理分析,获得纹理特征参数(熵、熵和、熵差、对比度、相关及均和).比较2组CT值、大径及各纹理特征参数.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纹理参数及其不同组合建立ROC曲线,计算AUC,确定阈值,评价各参数及其不同组合鉴别诊断良恶性SPN的特异度及敏感度;比较各参数组合之间AUC的差异.结果 良恶性SPN大径、CT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98、1.16,P=0.079、0.087).良性组SPN纹理特征参数熵、熵和、熵差值均低于恶性组(P均<0.05),2组对比度、相关、均和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纹理特征参数熵、熵和、熵差鉴别诊断良恶性SPN的效能均较高(AUC均>0.700);熵、熵和、熵差的阈值分别为1.564、1.212、0.987时,敏感度分别为72.70%、88.40%、63.60%.上述纹理特征参数的不同组合鉴别诊断良恶性SPN的效能均较高(AUC均>0.800),各组合间AUC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基于CT平扫的纹理分析技术有助于鉴别良恶性SPN.

    作者:张娜;鄂林宁;吴山;武志峰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肺动脉CTA漏诊亚段肺栓塞原因分析

    目的 探讨CTPA漏诊亚段肺栓塞(SSPE)的常见原因.方法 对临床确诊肺栓塞(PE)的91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计算首诊CTPA、复诊CTPA及经查看肺通气/灌注(V/Q)显像结果后复诊CTPA对SSPE的检出率,并与V/Q显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91例PE患者中,3 494支亚段肺动脉显示清楚.肺V/Q显像对SSPE的检出率为19.00%(664/3 494),首诊CTPA的检出率为11.99%(419/3 4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5.59,P<0.01);复诊CTPA检出率为13.62%(476/3 494),低于肺V/Q显像(x2=37.05,P<0.01);查看肺V/Q显像结果后,复诊CTPA对SSPE的检出率为15.83%(553/3 494),与肺V/Q显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26,P<0.01).结论 CTPA漏诊SSPE的原因主要包括亚段肺动脉观察困难、诊断水平较低和对慢性PE诊断困难.提高阅片医师注意力和针对性,并联合肺V/Q显像,可提高CTPA对SSPE的检出率.

    作者:梁田;刘会;谢晟;常飞燕;刘桐希;刘敏;王武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胰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

    患者男,47岁,因“3个月前饮酒后出现间歇性右上腹疼痛,加重1个月伴皮肤巩膜黄染10余天”入院.查体:全身皮肤黏膜黄染,剑突下及右上腹肋缘下压痛,Murphy征(+).实验室检查:总胆红素377.50 μmol/L(正常值3.42~20.50 μmol/L),直接胆红素267.10 μmol/L(正常值1.00~6.84 μmol/L),间接胆红素110.40 μmol/L(正常值3.4~16.0 μmol/L),谷草转氨酶50 IU/L(正常值1~45 IU/L),谷丙转氨酶86IU/L(正常值1~45 IU/L),碱性磷酸酶339 IU/L(正常值15~112 IU/L),γ-谷氨酰转肽酶117 IU/L(正常值1~50 IU/L).

    作者:郭海红;叶建军;牛娟琴;白玉凤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青少年肺隔离症1例

    患儿女,14岁,主因“反复咳嗽、咳痰3个月”入院.查体:右下肺呼吸音低,余未见异常.胸部CT平扫示右下肺后基底段斑片状密度增高影,紧贴胸膜,其内可见气液平面(图1A).胸部增强CT示右下肺病灶呈不均匀部分强化,其内见血管影,供血动脉来源于降主动脉(图1B).超声提示右侧胸腔近背侧胸壁处混合性回声,其内可见来源于病灶深方的血流信号(图1C).超声引导下右肺穿刺活检病理示纤维组织中散在肺泡管样结构,肺泡腔内见泡沫样组织细胞,间质大量炎细胞浸润,考虑先天性囊性腺瘤样畸形.

    作者:郑伟坤;吕国荣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乳腺佩吉特病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对照

    目的 分析乳腺佩吉特病(MPD)钼靶X线乳腺摄影(MTM)及MRI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病理证实的22例MPD的MTM及MRI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MTM发现22例乳腺实质内异常,14例伴乳头、乳晕区异常.3例单纯MPD均呈粗大钙化,其中2例钙化位于乳头乳晕.8例MPD伴导管原位癌(DCIS)表现为单纯区域性或段样分布的细小多形性、粗糙不均质钙化;9例MPD伴浸润性导管癌(IDC)表现为肿块或局限性致密影伴区域性或线样分布的多形性、粗糙不均质及线样钙化;2例MPD伴微浸润癌表现为肿块或局灶性致密影伴多形性、粗糙不均质的线样或段样钙化.6例接受MR扫描,表现为乳头、乳晕区不对称性异常强化区,时间信号曲线3例呈速升平台型、3例呈廓清型;MPD伴DCIS表现为段样分布不均匀强化,MPD伴IDC表现为区域性分布集簇状强化.结论 重视乳头乳晕区观察对正确诊断MPD至关重要;分析MTM钙化形态、分布特征和MRI特点有助于诊断MPD.

    作者:朱婷婷;史军华;汤子建;冉春艳;张体江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颞骨及咽鼓管胚胎型横纹肌肉瘤1例

    患儿男,14岁,因“左侧听力下降10天,嘴角偏斜8天”入院.查体:左耳鼓膜表面四周见肉芽样凸起,无穿孔,双侧乳突区无红肿及压痛,疑中耳乳突炎累及面神经.颞骨H RCT:左侧外耳道黏膜增厚,骨壁骨质破坏;鼓室、乳突窦、颞骨蜂房内见软组织影;岩尖区软组织向后局限性膨隆,骨质虫蚀状破坏;颞骨蜂房间隔骨质毛糙、部分缺失;面神经管鼓室段、乳突段骨质不完整;左侧咽鼓管骨部增宽,咽鼓管咽口见软组织影突向咽腔(图1A),提示肿瘤可能.

    作者:王蓬;赵鹏飞;王振常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学龄前儿童三维动脉自旋标记脑血流灌注中的佳标记后延迟时间

    目的 探讨标记后延迟时间(PLD)对于学龄前儿童3D-动脉自旋标记(ASL)脑血流灌注图像的影响.方法 收集常规MRI表现正常的250例学龄前儿童患者,根据年龄分为<1个月、1~6个月、>6~12个月、>1~3岁、>3~6岁组,每组50例,行3D-ASL脑灌注MR扫描,PLD分别设置为1 025 ms、1 525 ms和2 025 ms,分析比较3D-ASL灌注图像的主观质量评价、SNR和脑血流量(CBF),其中甲级图像为SNR高、无伪影、脑沟无信号.结果 <1个月组和1~6个月组中,PLD值为1 025 ms时,图像以甲级为主,分别有43例和46例,脑CBF和SNR均高于PLD值为1 525 ms和2 025 ms的图像.>6~12个月组、>1~3岁组和>3~6岁组中,PLD值为1 525 ms时,图像以甲级为主,分别有43、45和43例,脑CBF值和SNR均高于PLD值为1 025 ms和2 025 ms图像.结论 不同年龄段学龄前儿童3D-ASL脑血流灌注的佳PLD值不同,≤6个月婴幼儿的佳PLD值为1 025 ms,对>6个月~6岁儿童PLD值宜选用1 525 ms.

    作者:唐世龙;何玲;刘波;周瑜;刘先凡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超声心动图诊断儿童马凡综合征

    目的 观察儿童马凡综合征(MFS)患者的超声心动图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床疑诊MFS的59例患儿的影像学及临床检查资料,观察其超声心动图表现.结果 12例诊断为MFS,6例诊断为潜在MFS,其中11例存在家族史,7例为散发病例.上述18例中,4例存在主动脉窦部增宽,11例存在主动脉窦部扩张,1例合并主动脉瓣轻度反流,2例合并肺动脉窦部扩张;8例二尖瓣受累,5例二尖瓣脱垂并中重度反流,5例三尖瓣受累;1例同时存在二尖瓣及三尖瓣脱垂而接受二尖瓣成形术;1例合并室间隔缺损,接受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结论 儿童MFS中,以主动脉窦部增宽或扩张为常见,可合并二尖瓣脱垂;超声心动图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和及时干预儿童MFS.

    作者:付煜玮;刘晓伟;孙琳;韩建成;赵映;刘文旭;谷孝艳;阮燕萍;何怡华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椎管内同一水平髓内脂肪瘤并髓外脊膜瘤1例

    患者女,40岁,因“腰背部疼痛2年,加重伴双下肢麻木无力2个月”就诊.查体:腹股沟平面以下躯体及肛周皮肤感觉明显减弱,深感觉尚可;双下肢痉挛性瘫痪,肌张力明显升高,双下肢股四头肌、双侧踇趾背伸、跖屈肌力Ⅲ级,肛周及膀胱括约肌肌力明显减弱,双侧膝关节活动略受限,双侧踝关节活动明显受限,双侧膝腱、跟腱反射亢进,双侧Babinski征(+).超声检查双下肢深静脉未见异常.CT:T8~10水平椎管内混杂密度灶,CT值为-39~201 HU;偏腹侧椎管内见节段性低密度,后方病灶见大量钙化灶(图1A、1B),严重压迫脊髓,边界尚清晰.

    作者:刘桃桃;张士德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CT小肠造影及能谱成像诊断克罗恩病活动期的效能

    目的 探讨CT小肠造影(CTE)和能谱成像对活动期与缓解期克罗恩病(CD)的诊断效能.方法 收集经临床确诊并接受CTE检查的54例CD患者,其中38例接受能谱成像,根据CD活动性指数(CDAI)将其分为活动期和缓解期,观察并比较活动期和缓解期患者CTE影像学特征和能谱曲线斜率,根据病变肠壁厚度、累及肠段数量、“靶征”、“梳齿征”、肠系膜增大淋巴结、肠腔狭窄后扩张以及脓肿或瘘道7个影像学征象,对患者进行CTE综合评分,以ROC曲线评价能谱曲线斜率和CTE综合评分诊断活动期与缓解期CD的效能.结果 活动期CD患者中,肠腔狭窄后扩张、“靶征”、“梳齿征”、肠系膜淋巴结增大的出现比例高于缓解期(P均<0.05);“假憩室征”、均匀一致强化在缓解期出现比例高于活动期(P均<0.05).CD活动期平扫、动脉期、门静脉期能谱曲线斜率分别为1.48±0.49、4.33±1.39、5.55±1.15,缓解期斜率分别为1.29±0.32、3.15±0.46、3.82±0.68,活动期和缓解期平扫斜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2),动脉期和门静脉期斜率活动期均高于缓解期(P均<0.05).动脉期、门静脉期斜率和CTE综合评分诊断活动期与缓解期CD的ROC曲线的AUC分别为0.83、0.87和0.93,敏感度为81.8%、77.3%和87.5%,特异度为62.5%、81.3%和81.8%.结论 CTE综合评分和CT能谱成像对活动期与缓解期CD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作者:仰肖敏;俞咏梅;过永;吴树剑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胆囊副神经节瘤1例

    患者女,39岁,上腹部疼痛1月余,门诊超声检查发现胆囊内实性斑片状低回声约1.95 cm×1.52 cm,其内血流信号较丰富,以“胆囊占位”收入院.查体:右上腹部轻压痛,肝区叩痛阴性,Murphy征阳性.腹部CT:胆囊内可见类圆形软组织密度约2.22 cm×1.46 cm,密度均匀,边界规整,平扫CT值约30 HU(图1A);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强化(图1B、1C),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延迟期CT值分别约为192 HU、140 HU及104 HU;邻近胆囊壁未见明显增厚改变,腹腔内未见肿大淋巴结.CT诊断:肿块型胆囊癌可能性大.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见胆囊大小约6.10 cm×2.51 cm×1.82 cm,壁厚约0.20~0.30 cm,胆囊体见2.24 cm×1.51 cm×1.48 cm隆起型肿物,表面光滑,切面呈灰黄色、略透明,局部似有包膜,肿物呈广基底,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晰.术后病理(图1D)诊断:(胆囊)副神经节瘤.

    作者:罗宁;边杰 刊期: 2018年第08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