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肖敏;俞咏梅;过永;吴树剑
目的 探讨S-detect技术辅助超声在≤2 cm乳腺肿块型病灶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S-detect技术及常规超声对42例女性患者总计54个乳腺病灶进行诊断,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S-detect技术、常规超声及两者联合的诊断效能.结果 常规超声鉴别诊断乳腺病灶良恶性的敏感度为79.17% (19/24)、特异度为90.00%(27/30)、准确率为85.19%(46/54);S-detect技术诊断的敏感度为62.50% (15/24)、特异度为86.67% (26/30)、准确率为75.93%(41/54);两者联合鉴别诊断的敏感度为91.67%(22/24)、特异度为96.67%(29/30)、准确率为94.44%(51/54).常规超声、S-detect技术及两者联合鉴别诊断乳腺病灶良恶性的ROC曲线的AUC分别为0.846、0.746和0.942(P均<0.05).超声联合S-detect的诊断效能优于单独应用S-detect技术和常规超声(P均<0.05).结论 S-detect技术是一种新的影像补充诊断手段,辅助常规超声诊断可提高对乳腺≤2 cm肿块型病灶的诊断效能.
作者:贺芳;肖际东;文欢;毛玉瑶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应用基于张量图谱的纤维束分析方法定量分析健康成年人双侧皮质脊髓束扩散特征的对称性.方法 对15名健康成年志愿者的原始DTI数据构建扩散权重图像模板,采用explore DTI软件追踪全脑纤维束,提取双侧皮质脊髓束并对其进行重新定位和配准,分别获得各向异性分数(FA)、平均扩散率(MD)、轴向扩散率(AD)和径向扩散率(RD)的特性曲线,并进行定量统计分析.结果 各参数曲线同一侧别不同格点的数值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FA曲线的左右侧平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而MD、AD及RD曲线左右两侧平均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参数曲线左右两侧对称部位格点的数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999).结论 健康成年人双侧皮质脊髓束的扩散特征具有对称性,可为研究病理状态下纤维束扩散特征的改变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模板.
作者:张苗;段绍峰;卢洁;李坤成;单保慈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常规MRI提取的定量影像学特征在胶质瘤分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53例胶质瘤术前常规MRI资料,采用伦勃朗视觉感受图像(VASARI)特征集提取30个定量影像学特征(F1~F30),以Kappa检验验证其稳定性,筛选不同胶质瘤级别间有统计学差异的定量特征,并以Binary Logistic回归评价其用于胶质瘤分级诊断的价值.结果 153例中,WHOⅡ级胶质瘤68例,Ⅲ级34例,Ⅳ级51例.30个VASARI特征均有较高稳定性(Kappa 值均>0.5),其中10个定量特征,包括脑功能区受累情况(F3)、强化程度(F4)、强化百分比(F5)、未强化百分比(F6)、坏死百分比(F7)、强化边缘厚度(F11)、强化边缘清晰度(F12)、扩散(F17)、室管膜侵犯(F19)及未强化区跨脑中线情况(F22)在不同级别胶质瘤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F3有助于鉴别高级别与低级别[回归系数(β)=-0.467,优势比(OR)=0.627,P=0.005)]及WHOⅡ级与Ⅲ级胶质瘤(β=-0.683,OR=0.505,P=0.006);F22对鉴别WHOⅢ级与Ⅳ级胶质瘤有较高诊价值(β=2.161,OR=8.682,P=0.008).结论 依据VASARI特征集基于常规MRI提取的定量影像学特征稳定性较好,可用于术前分级诊断胶质瘤.
作者:贾颖;杜学松;陈君辉;张园园;方靖琴;张伟国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脑默认网络(DMN)内部各亚区的功能连接(FC)及拓扑属性的异常改变.方法 采集40例男性重度OSA患者(OSA组)和43名睡眠正常的男性志愿者(对照组)的静息态fMRI数据,以20个DMN亚区为种子点构建DMN的FC网络,获得OSA患者DMN各亚区间FC异常的脑区.计算拓扑属性参数小世界指数(ο)、网络全局效率(Eglob)和网络局部效率(Eloc),并评估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结果 OSA组和对照组DMN均存在小世界属性.与对照组比较,OSA组前-后DMN、后DMN内部FC减低(P均<0.05),Eloc减低(P=0.02).OSA组DMN异常的FC与Eglob值(r=-0.736,P<0.001)、蒙特利尔认知(MoCA)量表评分(r=-0.453,P=0.006)呈负相关.结论 OSA患者DMN内部各亚区功能连接受损,且DMN拓扑属性异常改变,可能是其认知、记忆等功能障碍的神经影像学机制.
作者:陈立婷;彭德昌;李健;李海军;叶成龙;余宏辉;辛会珍;龚洪翰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标记后延迟时间(PLD)对于学龄前儿童3D-动脉自旋标记(ASL)脑血流灌注图像的影响.方法 收集常规MRI表现正常的250例学龄前儿童患者,根据年龄分为<1个月、1~6个月、>6~12个月、>1~3岁、>3~6岁组,每组50例,行3D-ASL脑灌注MR扫描,PLD分别设置为1 025 ms、1 525 ms和2 025 ms,分析比较3D-ASL灌注图像的主观质量评价、SNR和脑血流量(CBF),其中甲级图像为SNR高、无伪影、脑沟无信号.结果 <1个月组和1~6个月组中,PLD值为1 025 ms时,图像以甲级为主,分别有43例和46例,脑CBF和SNR均高于PLD值为1 525 ms和2 025 ms的图像.>6~12个月组、>1~3岁组和>3~6岁组中,PLD值为1 525 ms时,图像以甲级为主,分别有43、45和43例,脑CBF值和SNR均高于PLD值为1 025 ms和2 025 ms图像.结论 不同年龄段学龄前儿童3D-ASL脑血流灌注的佳PLD值不同,≤6个月婴幼儿的佳PLD值为1 025 ms,对>6个月~6岁儿童PLD值宜选用1 525 ms.
作者:唐世龙;何玲;刘波;周瑜;刘先凡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CT纹理分析技术鉴别诊断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SPN)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97例SPN患者(恶性组54例,良性组43例)行胸部CT平扫,测量结节CT值及大径.采用MaZda软件对肺结节进行CT纹理分析,获得纹理特征参数(熵、熵和、熵差、对比度、相关及均和).比较2组CT值、大径及各纹理特征参数.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纹理参数及其不同组合建立ROC曲线,计算AUC,确定阈值,评价各参数及其不同组合鉴别诊断良恶性SPN的特异度及敏感度;比较各参数组合之间AUC的差异.结果 良恶性SPN大径、CT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98、1.16,P=0.079、0.087).良性组SPN纹理特征参数熵、熵和、熵差值均低于恶性组(P均<0.05),2组对比度、相关、均和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纹理特征参数熵、熵和、熵差鉴别诊断良恶性SPN的效能均较高(AUC均>0.700);熵、熵和、熵差的阈值分别为1.564、1.212、0.987时,敏感度分别为72.70%、88.40%、63.60%.上述纹理特征参数的不同组合鉴别诊断良恶性SPN的效能均较高(AUC均>0.800),各组合间AUC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基于CT平扫的纹理分析技术有助于鉴别良恶性SPN.
作者:张娜;鄂林宁;吴山;武志峰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评价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定量参数容积转运常数(Ktrans)、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Ve)和血浆容积分数(Vp)分级诊断脑胶质瘤的价值.方法 于PubMed、Embase、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检索截止至2017年10月发表的有关DCE-MRI对胶质瘤分级诊断的中英文文献,以Meta分析方法评价DCE-MRI对胶质瘤的分级诊断效能.结果 共纳入27篇文献(中文13篇,英文14篇)、1 079例患者.DCE-MRI定量参数Ktrans、Ve、Vp对胶质瘤分级诊断的汇总敏感度为0.86[95%CI(0.83,0.89)]、0.85[95% CI(0.81,0.88)]、0.81[95%CI(0.76,0.85)],汇总特异度为0.83[95%CI(0.79,0.86)]、0.85[95%CI(0.80,0.89)]、0.79[95% CI(0.71,0.85)],对应汇总ROC曲线的AUC为0.91、0.92、0.86.结论 Ktrans、Ve、Vp对胶质瘤术前分级诊断具有较高诊断效能,其中Ktrans、Ve可信度较高.
作者:赵捷;刘勇;宋震宇;张刘璐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病例1:患者女,66岁,因头颈部外伤接受颌面部CT检查,平素头颈部无疼痛、异物感等不适症状,无活动受限.CT平扫+VR重建(图1):茎突长度,左/右66.3 mm/73.0 mm;前倾角,左/右31.0°/31.1°;内倾角,左/右27.5°/26.0°;双侧茎突末端止于舌骨体上缘,距舌骨体3.0 mm;双侧茎突末端与颈内动脉距离,左/右4.7 mm/2.0 mm.
作者:王晓蕾;何昕;董雨桐;佟丹 刊期: 2018年第08期
患者男,52岁,因“间断性头痛4个月,近2日持续头痛,伴步态不稳”到我院急诊就诊.急诊CT:左侧枕叶混杂密度团块影,其内、边缘及左侧侧脑室可见高密度病灶,CT值约76 HU;提示“左枕部出血,破入脑室”(图1).颅脑MRI:左枕叶见团片状混杂T1混杂T2信号,约2.9 cm×3.8 cm×3.0 cm,周围见片状水肿带,左侧侧脑室受压,其内可见条片状相似信号(图2),增强扫描病灶呈不均匀环状强化;另一病灶位于顶、枕叶交界处,约1.2 cm×0.9 cm×1.0 cm,增强后均匀强化.MRI诊断为:左侧枕顶叶占位病变,胶质瘤伴颅内转移可能性大;侧脑室血肿.
作者:涂春蓉;戴旭 刊期: 2018年第08期
患者男,58岁,因“胸背部疼痛,双下肢无力伴感觉减退1天”入院;经脱水治疗后胸背部疼痛感消失,但双下肢无力伴感觉减退逐渐加重.查体:双上肢肌力V级,双下肢肌力0级,肌张力正常,T6水平以下深、浅感觉减退,T4~T6椎体水平压痛.MRI:T3~T4水平椎管内见2.5 cm×1.5 cm块状等及稍短T1(图1A)、稍长及稍短T2异常信号,脂肪抑制像呈等及稍高信号(图1B);局部脊髓受压变细,其内见条状等及稍长T1稍长T2异常信号,脂肪抑制像呈稍高信号;增强后病变呈长条状不均匀轻度强化(图1C).MR诊断:考虑脊膜瘤可能性大.
作者:潘星辰;刘晓超;何昕;于洋;田佳宁;佟丹 刊期: 2018年第08期
患者女,40岁,因“腰背部疼痛2年,加重伴双下肢麻木无力2个月”就诊.查体:腹股沟平面以下躯体及肛周皮肤感觉明显减弱,深感觉尚可;双下肢痉挛性瘫痪,肌张力明显升高,双下肢股四头肌、双侧踇趾背伸、跖屈肌力Ⅲ级,肛周及膀胱括约肌肌力明显减弱,双侧膝关节活动略受限,双侧踝关节活动明显受限,双侧膝腱、跟腱反射亢进,双侧Babinski征(+).超声检查双下肢深静脉未见异常.CT:T8~10水平椎管内混杂密度灶,CT值为-39~201 HU;偏腹侧椎管内见节段性低密度,后方病灶见大量钙化灶(图1A、1B),严重压迫脊髓,边界尚清晰.
作者:刘桃桃;张士德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儿童马凡综合征(MFS)患者的超声心动图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床疑诊MFS的59例患儿的影像学及临床检查资料,观察其超声心动图表现.结果 12例诊断为MFS,6例诊断为潜在MFS,其中11例存在家族史,7例为散发病例.上述18例中,4例存在主动脉窦部增宽,11例存在主动脉窦部扩张,1例合并主动脉瓣轻度反流,2例合并肺动脉窦部扩张;8例二尖瓣受累,5例二尖瓣脱垂并中重度反流,5例三尖瓣受累;1例同时存在二尖瓣及三尖瓣脱垂而接受二尖瓣成形术;1例合并室间隔缺损,接受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结论 儿童MFS中,以主动脉窦部增宽或扩张为常见,可合并二尖瓣脱垂;超声心动图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和及时干预儿童MFS.
作者:付煜玮;刘晓伟;孙琳;韩建成;赵映;刘文旭;谷孝艳;阮燕萍;何怡华 刊期: 2018年第08期
患者男,47岁,无诱因头晕7天余,伴头痛、四肢乏力、视物不清,1天前自觉症状加重,伴呕吐、嗜睡.实验室检查:泌乳素21.50 ng/ml(参考值4.04~15.2 ng/ml),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2.81 pmol/L(参考值3.28~6.47 pmol/L),促甲状腺激素0.06 uIU/ml(参考值0.34~5.60 uIU/ml).CT:鞍内见软组织密度影,侵入右侧蝶窦,鞍区周围骨质破坏(图1A).MRI:鞍内及鞍上见团块状异常信号,T1WI呈等信号、T2WI呈不均质稍高信号,内见条片状T1WI、T2WI高信号,与正常组织分界不清,垂体柄左移,视交叉上抬,右侧海绵窦被包绕(图1B);动态增强扫描病灶呈逐渐不均匀强化(图1C),约19 mm× 26 mm×25 mm.
作者:马可燃;程敬亮;张勇;汪卫建;马桢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MRI对病理性髌内侧滑膜皱襞(MPP)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关节镜证实的21例病理性MPP患者和22例MPP正常者的MRI,观察矢状位质子密度-T2W(PD-T2W)、矢状位脂肪抑制PD-T2W(PD-T2WI-FS)和轴位T2-GRE序列MPP表现.以关节镜结果为标准,计算各序列诊断病理性MPP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并分析其与关节镜诊断的一致性.结果 矢状位PD-T2W序列诊断病理性MPP的敏感度为100%(21/21),特异度为63.63% (14/22),PPV为72.41%(21/29),NPV为100%(14/14);矢状位脂肪抑制PD-T2W(PD-T2WI-FS)诊断病理性MPP的敏感度为85.71%(18/21),特异度为68.19%(15/22),PPV为72.00% (18/25),NPV为83.33%(15/18);其诊断结果与关节镜结果的一致性好(Kappa=0.81、0.77).轴位T2*-GRE序列与关节镜诊断的一致性较好(Kappa=0.72).结论 MRI对诊断病理性MPP有重要价值,选择适当检查序列是显示MPP的关键.
作者:吕嘉玲;李顶夫;林帆;雷益;杨玉媚;林伟强;王旎 刊期: 2018年第08期
患儿女,9岁,因“触及颏下包块”就诊.查体:颏下扪及质软包块,无压痛,移动度可.超声检查:甲状腺左侧叶及峡部未显示,甲状腺右侧叶大小约28 mm×7 mm×6 mm,实质回声欠均匀,腺体内可见密集分布的砂砾样强回声,无确切占位效应;CDFI示甲状腺右侧叶内未见异常血流信号(图1A);舌根部见大小约11 mm×8 mm×6 mm等回声结节,形态规则,边界清,内部回声与甲状腺组织相似,舌根部结节内部血流信号较丰富(图1B);双侧颈部未见异常淋巴结.
作者:温艳婷;李璐;胡德胜 刊期: 2018年第08期
患者女,39岁,上腹部疼痛1月余,门诊超声检查发现胆囊内实性斑片状低回声约1.95 cm×1.52 cm,其内血流信号较丰富,以“胆囊占位”收入院.查体:右上腹部轻压痛,肝区叩痛阴性,Murphy征阳性.腹部CT:胆囊内可见类圆形软组织密度约2.22 cm×1.46 cm,密度均匀,边界规整,平扫CT值约30 HU(图1A);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强化(图1B、1C),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延迟期CT值分别约为192 HU、140 HU及104 HU;邻近胆囊壁未见明显增厚改变,腹腔内未见肿大淋巴结.CT诊断:肿块型胆囊癌可能性大.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见胆囊大小约6.10 cm×2.51 cm×1.82 cm,壁厚约0.20~0.30 cm,胆囊体见2.24 cm×1.51 cm×1.48 cm隆起型肿物,表面光滑,切面呈灰黄色、略透明,局部似有包膜,肿物呈广基底,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晰.术后病理(图1D)诊断:(胆囊)副神经节瘤.
作者:罗宁;边杰 刊期: 2018年第08期
患儿女,14岁,主因“反复咳嗽、咳痰3个月”入院.查体:右下肺呼吸音低,余未见异常.胸部CT平扫示右下肺后基底段斑片状密度增高影,紧贴胸膜,其内可见气液平面(图1A).胸部增强CT示右下肺病灶呈不均匀部分强化,其内见血管影,供血动脉来源于降主动脉(图1B).超声提示右侧胸腔近背侧胸壁处混合性回声,其内可见来源于病灶深方的血流信号(图1C).超声引导下右肺穿刺活检病理示纤维组织中散在肺泡管样结构,肺泡腔内见泡沫样组织细胞,间质大量炎细胞浸润,考虑先天性囊性腺瘤样畸形.
作者:郑伟坤;吕国荣 刊期: 2018年第08期
患者女,52岁,无明显诱因上腹胀痛2个月.查体:右上腹轻压痛,腹平软.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CT:平扫示脾脏实质内类圆形低密度影,约4.2 cm×5.0 cm,边界清晰,内部密度欠均匀,CT值约32~44 HU,内见多发点状钙化灶(图1A);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见多发斑片状轻中度强化,CT值约43~57 HU(图1B),静脉期呈渐进性强化,CT值54~65 HU,延迟期病灶进一步向心性强化,呈“轮辐状”,CT值63~78 HU(图1C),CT初步诊断为泡状棘球蚴.行腹腔镜下脾脏切除术.术
作者:闫育喜;叶建军;牛娟琴;岳丽娜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ADC全域灰度直方图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与单发脑转移瘤(SMT)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9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肿瘤患者,其中PCNSL 38例,GBM 29例,SMT 28例.采用MaZda软件于ADC轴位图像上勾画肿瘤ROI,并进行灰度全域直方图分析,获得9个参数,即均值、变异度、峰度、偏度和第1、10、50、90、99百分位数,比较3种肿瘤间各参数的差异,并采用ROC曲线评价其对3种肿瘤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 PCNSL、GBM、SMT间9个参数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第50百分位数鉴别诊断GBM与PCNSL的ROC曲线的AUC大,为0.90,诊断敏感度为84.21%,特异度为86.21%;GBM与SMT间,均值和第50百分位数的AUC均为0.79,其敏感度均为96.43%,特异度均为55.17%;PCNSL与SMT间,第90和99百分位数的AUC均为0.81,敏感度均为92.86%,特异度均为63.16%.结论 直方图分析有助于鉴别PCNSL、GBM和SMT.
作者:马桢;程敬亮;任琦;张勇;汪卫建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统计参数图(SPM)用于18 F-FDG PET术前定位局灶性脑皮层发育不良(FCD)所致难治性癫痫致痫灶的价值.方法 收集经病理诊断和术后证实为FCD致痫性难治性癫痫患者34例,于其术前癫痫发作间期行18F-FDG PET显像,分别采用视觉分析法和SPM分析法对PET图像进行术前致痫灶定位诊断和定侧诊断,比较两种方法对FCD致痫灶检出率和定侧诊断正确率的差异.结果 34例患者经术后病理及随访共证实41个FCD致痫灶,视觉分析法检出率为70.73% (29/41),SPM分析法检出率78.05% (32/41),两种方法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76,P=0.448).对致痫灶进行定侧诊断时,视觉分析法定侧诊断正确率为67.65%(23/34),SPM法为91.18%(31/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结论 SPM分析法对FCD致痫灶检出率与视觉分析法无显著差异,其对致痫灶的定侧诊断效能优于视觉分析法.
作者:魏强;边艳珠;胡玉敬;田丛娜;吴大勇;康林 刊期: 2018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