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敏辉;张伟;张贺龙;姚丽;张峰;李晓惠;刘睿;冯英明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的变化及其与Child分级的关系.方法:检测69例原发性肝癌、62例肝硬化患者和30例正常体检者血清中的Hcy、ALT、TBIL、GGT、CHE、TBA和叶酸(FA)水平.结果:发性肝癌和肝硬化组血清Hcy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随着Child分级的升高而递增.结论: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变化可反映原发性肝癌肝功能损害的程度,对PHC的治疗、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班副植;农世泽;黄承乐;黎荣能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浸润性乳腺癌中整合素β1蛋白的表达及其在乳腺癌侵袭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Elisivion法检测62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整合素β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腋淋巴结转移者中整合素β1阳性率高于无腋淋巴结转移者(P<0.05);组织学分级Ⅲ级者,整合素β1阳性率明显高于组织学分级Ⅰ、Ⅱ级者(P<0.01).结论: 整合素β1蛋白是乳腺癌浸润和转移过程中的潜在生物学标志,随着整合素β1表达水平的增高,肿瘤细胞的恶性程度增加并且侵袭性增强.
作者:戴晓晓;陈同钰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探索DNA损伤基因XRCC1G28152A(Arg399G1n)多态性与接受奥沙利铂为基础FOLFOX方案治疗晚期胃肠癌患者药物有效率、中位TTP和不良反应间的关系.方法:48例(其中可观察有效率组22例)胃肠癌患者抽取外周血并提取DNA,以PCR-RFLP等方法检测XRCC1G28152A(Arg399G1n)位点多态性,观察化疗期间患者不良反应,有效率及中位TTP.比较不同基因型与有效率、中位TTP、不良反应间的关系.结果:XRCC1G28152A (Arg399G1n)在22例可观察有效率组患者中,G/G、G/A基因频度分别为50%(11例)、50%(11例),有效率分别为72.7%、27.3%,差异有显著性(P=0.033).48例患者中G/G、G/A、A/A基因频度分别为52.1%(25例)、45.8%(22例)、2.1%(1例),G/G、G/A+A/A的中位TTP分别为9.0个月、5.0个月,差异有显著性(P=0.01).48例患者中,G/G、G/A+A/A基因型恶心呕吐分别为44%、79.2%,差异有显著性(P=0.015).G/G、G/A+A/A间骨髓抑制、静脉炎、外周神经毒性、肝毒性、腹泻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XRCC1 G28152A(Arg399G1n)多态位点与晚期胃肠癌接受奥沙利铂为基础FOLFOX方案一线治疗的有效率、中位进展期及恶心呕吐发生率有关.
作者:任晓华;邬晓敏;崔永安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PF方案联合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分析52例中晚期宫颈癌的随访资料,根据PF方案联合放射治疗组和单纯放疗组进行比较,观察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PF方案联合放疗组在肿瘤的缩小、消失方面优于单纯放疗组,两者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PF方案联合放疗组有效率85%,单纯放疗组有效率68%,但化疗联合放疗组较单纯放疗组消化道Ⅰ-Ⅱ度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增加,骨髓抑制Ⅰ-Ⅱ度不良反应有增加.结论:PF方案联合放射治疗中晚期宫颈癌效果显著.
作者:黄丽萍;韩冬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用Th/Tr淋巴细胞比值评估乳腺癌患者的抗肿瘤免疫状态.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3例不同分期的乳腺癌患者化疗前外周血中CD4+Th细胞、CD4+CD25+Tr细胞水平,计算Th/Tr比值,并与3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比较.结果:有转移与无转移的乳腺癌患者Tr细胞绝对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3±75 vs 109±70,P=0.722).有转移的乳腺癌患者Th/Tr淋巴细胞比值小于无转移者(3.83±1.37 vs 6.11±2.93,P<0.001),无转移患者小于健康志愿者(6.11±2.93 vs 11.24±1.84,P<0.001).结论:Th/Tr比值对乳腺癌患者抗肿瘤免疫状态的评估优于Tr细胞计数,Th/Tr比值在乳腺癌患者尤其是有转移的乳腺癌患者中显著降低,其水平变化可作为评估乳腺癌患者免疫状态的有效指标.
作者:刘辉;杨波;吴亮亮;孙婷婷;焦顺昌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 26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分别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治愈率92%.结论: 非哺乳期乳腺炎是临床表现较为复杂的一组疾病,好发于乳晕周围,易复发,应根据不同临床类型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作者:曹伟;张恩;程冲;武永忠;侯东祥 刊期: 2010年第04期
胃癌前病变是胃癌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早期发现和干预是防控胃癌的重要手段.内镜作为筛查的终手段,存在诸多制约,通过对胃癌前病变的机制研究,发现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的标志物用于对胃癌前病变的筛查是目前研究的着重点.本文就现阶段胃癌前病变的癌变机制研究及筛查手段进展作一阐述.
作者:杜中红;魏晓萍;惠起源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检测儿童急性白血病骨髓中CXCR4、血清中SDF-1和hs-CRP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以积累临床经验,指导临床工作.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85例儿童急性白血病作为实验组,留取治疗前的骨髓穿刺标本,应用流式细胞术对其进行CXCR4的检测;留取治疗前的血清,对其进行SDF-1和hs-CRP的表达量的检测.选取同期20例非恶性血液病儿童的骨髓及血清作为对照组,检测骨髓中CXCR4和血清中SDF-1、hs-CRP的含量.比较二组中CXCR4、SDF-1和hs-CRP的表达及不同临床特征的意义.结果:实验组CXCR4、SDF-1和hs-CRP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CXCR4、SDF-1和hs-CRP在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儿和髓外侵润的患儿表达明显增高.在实验组中CXCR4和SDF-1的表达具有正相关性.CXCR4和hs-CRP、SDF-1和hs-CRP的表达未见明显相关性.结论:CXCR4、SDF-1和hs-CRP在白血病患儿血清中高表达,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CXCR4和SDF-1在白血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协同作用.
作者:李婉丽;杨惠军;郑敏翠;邹爱军;宋国才;蒋小梅;杨海霞;张本山;吴攀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间变性室管膜瘤的临床病理特点、鉴别诊断及生物学特征.方法: 对3例间变性室管膜瘤大体与镜下形态进行分析并复习临床资料及相关文献.结果: 间变性室管膜瘤好发于脑室系统,临床表现大多有颅内压升高症状.组织形态学诊断可依据细胞密度增高,核分裂活跃,围绕血管的假菊形团及灶区坏死等特征.免疫组化标记表达GFAP.随访:2例死亡,1例术后复发.结论: 间变性室管膜瘤生长迅速,预后差,生物学行为应界定为恶性.
作者:丁志燕;黄彩虹;刘爽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通过非小细胞肺癌外周血淋巴细胞和粒细胞体外培养,对其常用的化疗药物进行敏感性检测,以筛选出佳的化疗方案.方法:应用MTT吸光度法测定3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标本对临床常用的4种化疗药物及其组成的2个联合化疗方案的敏感性或耐药性,比较其差异.结果: 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敏感性个体差异较大,联合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明显优于单药.各药物对淋巴细胞和粒细胞的平均抑制率由高到低的顺序一致,各用药方案间比较均存在差异,部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外周血有核细胞体外药敏试验或耐药试验对临床肿瘤化疗用药有一定的预见性和指导性,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化疗时,应尽量个体化用药并选择联合用药方案.
作者:唐东平;秦婷婷;苏承武;李永强;胡晓桦;朱波;黄玲莎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评价B超引导空芯针穿刺活检(core needle biopsy,CNB)在可触及的乳腺肿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同时讲述操作中的技术事项.方法: 回顾分析可触及肿块的乳腺疾病住院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总结B超引导CNB的适应证、优缺点、注意点.结果:CNB的敏感性为94.85%,假阴性为5.15%;病理低估为5.83%; 诊断符合率为89.32%.14Gauge穿刺针的标本数应该是3根以上的合格标本;行ER、PR、neu检测的患者,需取合格穿刺标本4根以上.结论: 对于临床可触及的乳腺肿块,该检测方法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B超引导CNB适用于超声发现的乳腺病灶.B超引导的CNB的优点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和避免了手术切除肿块时可能带来的肿瘤播散.从术中冰冻病理到术前明确诊断是一种治疗模式的转变.
作者:刘小丰;张家新;沈瑾;陈飞;周茜;谢晖;陆澄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或)病理证实的80例有完整资料的周围型小肺癌的16排螺旋CT扫描征象.结果:80例先行CT平扫,结果示深浅分叶征56例,毛刺征46例,空泡征50例,胸膜凹陷征51例,血管纠集征10例,支气管充气征3例.其中54例加做CT强化扫描,其中49例CT值增幅>30Hu,占90%.结论:16排螺旋CT平扫及强化扫描对周围型小肺癌具有较大诊断价值.
作者:卢叶灿;吴俊兰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Akt及磷酸化的Akt在人结直肠癌的发生和演进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组织芯片结合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323例结直肠癌和107例对应的非癌粘膜组织中Akt、苏氨酸308位点磷酸化的Akt(pAkt308)和丝氨酸473位点磷酸化Akt(pAkt473)的表达和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并分析三者以及VEGF和Ki67表达的相关性.结果:结直肠癌中Akt、 pAkt308 和 pAkt473 的阳性率分别为 63.2%、 64.7% 、 72.4%,在非癌粘膜组织中分别为 37.4%、13.1%、16.8%.结直肠癌中三者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粘膜的表达(P<0.001).肿瘤中Akt 和 pAkt473表达与肿瘤高分化具有统计学相关性(P=0.027,P=0.039),但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淋巴管或静脉转移、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无关(P>0.05).pAkt308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17),但与其他临床病理参数无关(P>0.05).而且,Akt表达与Akt308,pAkt473,VEGF 和 Ki67表达均有统计学相关性(P<0.01).结论:在结直肠癌发生过程中,Akt、pAkt308 和 pAkt473表达明显上调.pAkt308是预示肿瘤演进和预后的良好指标,pAkt308 和 pAkt473可能是有效的结直肠癌的分子治疗新靶点.
作者:王小松;李晓晗;高桥博之;杨向红;高野康雄 刊期: 2010年第04期
前列腺癌是一种高度异构性疾病早期没有临床表现,因此前列腺癌标记物的研究意义重大.本文就前列腺癌标记物的结构、临床意义及新进展肌氨酸的发现做一介绍.
作者:鞠林成;刘赫;刘学锋;吴斌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分析NF-κB,Gadd45γ蛋白在肝细胞性肝癌中的差异表达,探讨其在肝癌尤其是HBV感染型肝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NF-κB,Gadd45γ蛋白在64例肝癌和48例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结合HBV感染状态与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NF-κB在感染型肝癌组织中的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和非感染型肝癌.Gadd45γ在感染型肝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低于癌旁组织和非感染型肝癌组织,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F-κB的表达与肝癌的分化程度,转移能力有关;NF-κB,Gadd45γ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HBV感染型肝癌组织中NF-κB的高表达,Gadd45γ的低表达并NF-κB部分介导的Gadd45γ表达下调共同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发展.
作者:韩敏辉;张伟;张贺龙;姚丽;张峰;李晓惠;刘睿;冯英明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C)患者HER-2蛋白的表达情况以及与预后关系.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MaxvisionTM快捷免疫组化法)检测68例NSCLC患者病理蜡块 HER-2蛋白的表达情况. 结果: 全组HER-2蛋白阳性率为32.4%.HER-2蛋白阳性和阴性表达患者的生存时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13). 结论: HER-2过度表达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任庆;宋向群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氩氦刀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40例原发性肝癌病人,根据病人情况选择TACE术和氩氦刀冷冻消融术治疗的先后顺序.1月后复查血清AFP、肝脏CT增强扫描及肝动脉造影(DSA)检查.随诊12个月.结果:治疗前AFP>400ng/ml,治疗后下降>50%者83.9% (26/31);肝脏CT增强扫描及DSA造影提示:肿瘤完全坏死50.0% (20/40);不完全坏死27.5% (11/40);部分坏死22.5% (8/40).6个月、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1.0%和76%.治疗中、治疗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氩氦刀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确切,不良作用少.
作者:张阳;梁宪斌;张丽红;曹旸;张维真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伊马替尼对人卵巢癌细胞SKOV-3增殖和对顺铂、紫杉醇敏感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四甲基偶氮唑蓝(MTT)快速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率、Hoechst33342染色检测细胞凋亡;采用免疫荧光测定伊马替尼处理前后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 p-PDGFRβ的表达情况.结果:伊马替尼可以诱导SKOV-3细胞凋亡,对其增殖抑制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显著提高了SKOV-3细胞对顺铂、紫杉醇的敏感性(P<0.05); PDGF-BB可促进PDGFRβ发生磷酸化,伊马替尼在体外阻断了SKOV-3细胞p-PDGFRβ的表达,p-PDGFRβ可能是伊马替尼的主要作用靶点.结论:伊马替尼对SKOV-3细胞有明显杀伤作用,并显著增强该细胞株对顺铂、紫杉醇的敏感性;伊马替尼可在体外阻断SKOV-3细胞PDGFRβ的磷酸化,这可能是其影响细胞增殖的主要途径之一.
作者:冯磊;田晓予;米建强;王一佳;蔡素霞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单个核细胞、胚肺成纤维细胞和肺癌H460细胞三维立体混合培养对MMP-1、MMP-2和MMP-9表达的影响,并观察MMPs对胶原的降解作用.方法:活性胶原立体培养分为空白对照组(CG)、H460细胞组(HG) 、单个核细胞组(MG) 、胚肺成纤维细胞组(FG)、H460与单个核细胞混合组(HMG)、H460与胚肺成纤维细胞混合组(HFG)、三种细胞联合培养组(HMFG)共7组,观察癌细胞的生长状况,用明胶酶谱法测定MMP-2和MMP-9表达,Western blotting 法测定MMP-1.结果:各组细胞在立体胶原内生长良好;CG与MG未明显分泌MMP-1、MMP-2 和MMP-9,其余各组均分泌MMP-1、MMP-2和MMP-9,但HMFG分泌的基质金属蛋白酶明显多于其他各组. 结论: 单个核细胞、成纤维细胞和癌细胞混合培养后,细胞间相互作用促进MMPs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可降解细胞外基质(extraclluar matrix,ECM)和其它间质组织,进而促进肺癌的侵袭和转移.
作者:朱运奎;闫圣杰;李继东;王舒;金远林;汤育瑛;刘卫;汪莉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RNA干扰下调MeCP2基因后对人肺癌A549细胞RASSF1A和C/EBPα基因表达及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方法:根据MeCP2的碱基序列设计并合成短发夹RNA(shRNA),构建质粒表达载体,用阳离子脂质体法体外转染A549细胞,筛选出稳定转染的细胞株,RT-PCR法检测MeCP2抑制效果及RASSF1A和C/EBPα表达,MTT法检测转染后细胞增殖能力.结果:成功构建了靶向MeCP2的真核表达载体pSilencer- MeCP2/Ⅰ和pSilencer- MeCP2/Ⅱ,与空白组和阴性组相比,pSilencer- MeCP2/Ⅰ和pSilencer- MeCP2/Ⅱ组均可有效抑制MeCP2基因mRNA的表达,抑制率分别为47.6%和70.3%.且在上述两组中 C/EBPα表达分别上调约115%和135%、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减弱,与空白组和阴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RASSF1A的表达在各组细胞中未见明显变化(P>0.05).结论:肺癌A549细胞中MeCP2基因的表达可被RNA干扰载体有效抑制,进而导致细胞中部分与增殖和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改变,细胞增殖能力减弱.
作者:王汉姣;吴建兵;邱小华;郭琳琳 刊期: 2010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