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虎;王志刚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甙(PNS)对多发性骨髓瘤RPMI8226细胞增殖抑制的作用;并观察三七总皂甙与阿霉素(adriamycin,ADM)联合,是否具有协同效应,为三七总皂甙应用于多发性骨髓瘤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方法:MTT法检测三七总皂甙对RPMI8226细胞增殖的影响;运用金氏公式分析三七总皂甙与ADM联合的协同效应;RT-PCR法检测Bcl-2、Bax 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三七总皂甙可抑制RPMI8226细胞的增殖,并呈剂量依赖性,24h IC50值为213.42±2.21μg/ml;三七总皂甙与ADM联合,表现出协同效应;三七总皂甙与ADM联合处理MM细胞24h后,Bcl-2 mRNA表达较单独应用三七总皂甙或ADM前明显下调,而Bax表达则明显上调.结论:三七总皂甙可以抑制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联合阿霉素,具有协同效应;其作用可能是通过下调Bcl-2,上调Bax在转录水平的表达而实现的.
作者:王琦侠;宋艳萍;倪庆仁;杜明珠;李罡灿;王浩;谢佳;任婧婧 刊期: 2011年第10期
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 )是指上皮细胞失去极性,失去与基底膜的连接等上皮表型,通过特定程序转化为具有间质表型的生物学过程,从而获得了较高的迁移与侵袭、抗凋亡和降解细胞外基质的能力,与肿瘤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参与这一过程的细胞内信号转导途径主要有:TGF-β信号途径、PI3K/AKT途径、Notch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等.本文就EMT在肿瘤侵袭转移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孙丹;辛彦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乳腺癌术中、术后不同处理方法对患者术后皮下引流量及皮下积液发生率的影响,探讨预防皮下积液发生的有效方法.方法:将72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4例,分对照组、单纯加压包扎组、加压包扎联合术中应用医用生物蛋白胶组,比较3组患者术后皮下引流量、平均拔管时间以及皮下积液的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及单纯加压包扎组相比,加压包扎联合术中应用医用生物蛋白胶组的术后皮下引流量更少(P<0.05)、术后带管时间更短(P<0.05)、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术后胸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联合术中应用医用生物蛋白胶是一种降低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的有效方法.
作者:夏秀林;刘瑞丽;韩晨博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评价卵巢癌术后早期腹腔热灌注化疗疗效.方法:将2002年1月-2005年12月我科收治晚期上皮性卵巢癌减瘤术后患者80例,随机单盲分成实验组40例(紫三醇联合卡铂方案静脉全身化疗联合腹腔热灌注顺铂化疗组)与对照组40例(紫三醇联合卡铂方案静脉全身化疗组).分析两组生存率、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80例病人均完成全部6周期静脉全身化疗,实验组静脉全身化疗期间同期完成腹腔热灌注化疗6次.实验组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5年生存率70%,55%,高于静脉全身化疗组42.5%,32.5%,不良反应可耐受.结论:术后早期腹腔热灌注化疗是晚期卵巢癌减瘤术后的有效辅助化疗,不良反应可耐受,可提高晚期卵巢癌病人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作者:王秀清;方献英;柏峰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三维适形放疗配合微波热疗对颈部淋巴结转移性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对55例来源于鼻咽癌、喉癌、食管癌及肺癌的颈部淋巴结转移性癌,分为微波热疗+三维适形放疗组30例及单纯三维适形放疗组25例,放疗总量60-70Gy/30-35次;6次/周;微波热疗3次/周,随访3个月,观察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全部完成治疗计划.微波热疗+三维适形放疗组患者在治疗结束时颈部肿块完全消退23例(76.7%),单纯三维适形放疗组患者为7例(3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束时微波热疗+三维适形放疗组患者颈部肿块完全消退25例(83.3%),单纯三维适形放疗组为15例(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微波热疗对治疗颈部淋巴结转移性癌疗效良好.
作者:曾莉敏;赵瑞;李莎;岳养军;田种泽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细胞可以向其周围释放含有受体的蛋白与其它细胞联系,但是细胞也可以分泌更复杂的结构:镶嵌跨膜蛋白的脂质双分子的囊泡结构.外来体(exosomes)是由多种真核细胞内多泡体(Microvesicular body,MVB)与细胞膜融合后释放到细胞外基质中的一种膜性囊泡,是20年前人们在研究网织红细胞时发现的,近人们把注意力转向其特殊的免疫功能.外来体具有独特的蛋白质和脂质成分,可能参与了免疫细胞间物质传递,可以将肿瘤抗原递呈给T细胞,引发肿瘤抗原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在体内外具有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外来体为非细胞成分,而且可以有效的发挥免疫刺激作用和抗肿瘤免疫[1],在本文中我们外来体的免疫性能的研究和近潜在的免疫治疗价值,特别是外来体在肿瘤免疫治疗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曲新国;范月超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研究淋巴结转移的肿瘤细胞与原发灶的肿瘤细胞是否具有一致的化疗药敏感谱.方法:比较2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原发灶与淋巴结转移灶的肿瘤细胞对5-氟尿嘧啶,丝裂霉素,顺铂,氨甲喋呤,紫杉醇等五种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结果:患者对各化疗药的敏感性差异很大.但是同一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瘤细胞与原发灶瘤细胞的化疗药敏感谱相似,淋巴结转移瘤细胞与原发灶瘤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高度相关(r=0.73).结论:淋巴结转移瘤细胞可以替代原发灶瘤细胞进行药敏测试,这对于原发灶不明或者取样困难的病例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玉珍;李军;袁勇;孙晓茹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EGCG对胃癌血管生成抑制作用及其信号通路.方法:建立裸鼠异位胃癌模型,经腹腔注射EGCG,检测肿瘤生长及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不同浓度EGCG处理胃癌细胞24 h,检测胃癌VEGF蛋白和 mRNA表达及VEGF分泌;同时不同浓度EGCG处理脐静脉内皮细胞,检测内皮细胞生长、迁移和体外小管形成.结果:EGCG显著抑制胃癌生长和肿瘤血管生成,平均肿瘤抑制率60.4%;EGCG显著抑制胃癌VEGF蛋白、mRNA表达和VEGF分泌;EGCG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地抑制VEGF诱导的内皮细胞增殖,同时也剂量依赖性地抑制VEGF诱导的内皮细胞的迁移和小管生成.结论:EGCG多靶点作用于VEGF信号通路,抑制胃癌生长和血管生成.
作者:朱宝和;王成友;张敏杰;倪勇;韩庆;詹勇强 刊期: 2011年第10期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世界上癌症相关死亡的首要病因.目前,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化疗是针对NSCLC的主要治疗方法,但大多预后不良.在过去20年里,在治疗NSCLC的新方法中,免疫治疗发生了巨大变化并且重新受到重视,免疫治疗以及与标准治疗方法结合扩大了临床收益.本文结合新出现的先进的免疫治疗方法,对NSCLC免疫治疗进行综述.
作者:赵晓;焦顺昌 刊期: 2011年第10期
中药抗肺癌已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本文就近年来中药直接杀伤肺癌细胞,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分化、凋亡,抑制肿瘤血管形成等实验研究作了综述.
作者:房娟;柏茂树;申静;伍治平;王熙才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多中心的Ⅱ级胶质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病例,它的发病机制和治疗还存在着争议.本科收治一名56岁男性患者,有不完全运动性失语,四肢肌力正常,略有头晕,无恶心及呕吐.在很短的时间内出现两个独立病灶,需要手术在不同阶段治疗.左颞部占位行导航下手术切除,术后复查头MRI未出现复发;左侧脑室三角区旁占位行三维适型放疗,未见明显好转,术后9个月死亡.治疗应像单发胶质瘤一样,以积极手术为主,辅以放、化疗治疗多中心Ⅱ级胶质细胞瘤.
作者:吕中华;张学新;张锐;常亮;谭春雷 刊期: 2011年第10期
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21-25nt核苷酸的内源性非编码调控RNA,通过与靶细胞mRNA的3'UTR完全互补导致mRNA降解,或不完全互补结合阻断mRNA翻译,参与细胞发育、增殖、分化和凋亡.miRNA具有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作用,若干miRNA直接或间接参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和发展,miRNA表达谱与结直肠癌的诊断、分期、进展和预后密切相关.
作者:毕德利;王亚旭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鉴定LRP16与ART-27的相互作用,推测LRP16基因在肿瘤发生、发展中涉及到的信号途径.方法: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出ART-27可与LRP16相互作用,采用酵母双杂交回复验证、免疫共沉淀及GST pull-down等体内、体外方法对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验证.结果:LRP16与ART-27在体内、体外均可形成复合物.结论:ART-27是LRP16的特异性结合蛋白,二者的相互作用为进一步研究LRP16在胚胎发育及肿瘤发生、发展中的功能及信号传导途径奠定了基础.
作者:杨洁;韩为东;赵亚力;伍志强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康莱特联合G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化疗不良反应.方法:将70 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各35例;两组均采用GP 方案:吉西他滨1000 mg/m2,第1 、8 天,顺铂25 mg/m2,第1-3天,3 周为一周期.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于化疗第一天开始加用康莱特200ml静滴连用10天.两个周期化疗结束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生存质量、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治疗组近期疗效有效率为42.86%,对照组为34.2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KPS评分有效率为68.57%,对照组为42.8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及胃肠道反应,但治疗组的反应程度较对照组轻,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康莱特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可提高临床疗效,减轻化疗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刘军强;尚立群;李学昌;文锋;李军;王伟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Survivin是一种凋亡抑制基因,是凋亡抑制基因家族中分子量小而抗凋亡作用强的成员.其表达具有特异性,即在几乎所有恶性肿瘤组织都存在高表达,而在正常成人组织中不表达.Survivin具有抑制细胞凋亡,调控细胞周期,促进细胞分化以及增强血管发生的多重作用,参与了结直肠癌的发生与发展,并与其诊断、治疗和预后相关.Survivin已成为具有潜在价值的肿瘤标志物和肿瘤治疗的新靶点,在大肠癌诊断及治疗方面具有广阔前景.
作者:施朕善;康马飞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Spl在肾透明细胞癌(renal clear cell carcinoma,RCCC)组织中的表达特征和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PV-6000法,检测59例RCCC和11例正常肾脏组织中Spl的表达,分析其与肿瘤分级和分期的关系.结果:Spl在RCC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71.2%(42/59),明显高于正常肾组织的18.2%(2/11).Sp1蛋白阳性表达与RCCC的组织学分级和临床分期正相关.结论:转录因子Spl可作为一个新的与RCCC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生物学标记物.
作者:任选义;王磊;张树言;张高磊;程振;窦建卫;朱彦杰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观察85例III期乳腺癌患者治疗的疗效,寻找提高疗效的策略.方法:2003年6月至2005年12月85例III 期乳腺癌患者接受了外科手术治疗,根据是否接受新辅助化疗分为手术组(41例)和新辅助化疗组(44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性质及治疗结果.结果:新辅助化疗组的无病生存期为59.1个月,明显高于手术组的43.1个月(P<0.05),新辅助化疗组的5年无病生存率为36.16%,手术组为34.14%( P>0.05).结论: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接受新辅助化疗后手术可提高无病生存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邱献华;胡建民;贾海全;魏娅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在乳腔镜下行前哨淋巴结活检及腋窝淋巴结清扫的可行性.方法:通过亚甲蓝示踪对40例Ⅰ、Ⅱ期乳腺癌行乳腔镜前哨淋巴结活检(ESLNB),然后行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EALND),对获得的全部淋巴结行病理检查HE染色,确定前哨淋巴结(SLN)检出率、假阴性率等.结果:40例乳腺癌患者SLN检出率为97.44%(39/40),准确率为94.87%(37/39),灵敏度为94.74%(18/19),假阴性率5.26%(1/19);每例平均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检出数目1-6枚,腋窝淋巴结清扫(ALND)检出数目10-29枚.结论:应用乳腔镜下前哨淋巴结活检和腋窝淋巴结清扫准确可行,美容效果好,并发症低,可对早期乳腺癌进行准确腋窝淋巴结分期.
作者:赵立志;孙民昌;燕归如;阚炳华;申武峰;王志伟;何建军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biliary drainage,PTBD)和经皮经肝胆管内支架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insertion of biliary stent,PTIBS)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技术,疗效及并发症.方法:172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在影像监视下行PTBD或PTIBS,术后10天复查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结果:172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行外引流者123例,行内外引流者34例,行胆道支架置入者15例.技术操作成功率100%.所有患者术后第10天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明显下降,肝功能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PTBD和PTIBS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安全性高的优点.
作者:余国政;邱发凯;李超伟;张文娟;徐鲜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评价胃镜与腹腔镜联合应用微创外科治疗胃间质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 2009年12月-2010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胃肠外科进行经腹腔镜行包括肿瘤在内的胃部分切除术治疗的 37例胃间质瘤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37例病人行腹腔镜下胃楔形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25min-60min(平均 35.5±10.3min),术中出血量 20ml-50ml(平均 30.0±17.1ml),术后平均住院日(6.5±1.8)d.无并发症出现,平均住院时间6.5d.病理结果:极低风险 12例,低度风险22例,中度风险 3例,高度风险 0例.随访 1-12个月,无复发及转移.结论:对于直径小于2cm的胃间质瘤,胃镜和腹腔镜联合应用治疗胃间质瘤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宋国庆;王强 刊期: 2011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