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爽;赵征;王军;马莹;苗长青
目的:检测Aurora-A基因在NB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临床分期及预后的关系,旨在发现新型、独立有效的预后标记物.方法:本院2005年-2009年20例NB冻存组织和2007年-2010年15例伴有骨髓转移的NB骨髓标本.另取10例节细胞神经瘤冻存组织作对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SYBR Green I方法检测上述标本中Aurora-A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urora-A基因在10例节细胞神经瘤对照组中无表达,在35例NB标本中存在不同程度的表达,两组具有显著差异(P<0.01);Aurora-A基因在低分期组中低表达(0.225±0.096),高分期组中高表达(0.659±0.079)(P<0.01);Aurora-A基因表达水平的高低与年龄有关,小于1岁者表达低(0.392±0.163),大于等于1岁者表达高(0.578±0.237)(P<0.05);Aurora-A基因表达水平的高低与生存时间呈负相关(P<0.01).结论:Aurora-A基因在恶性NB中高表达,可能参与NB的恶性增殖;Aurora-A基因高表达患儿预后不良,可作为NB分子生物学预后标记物.
作者:张男;张继红;曹方方;刘璇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体部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otherapy,SBRT)在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放疗中的剂量学特点和临床价值,证实SBRT是PHC放射治疗的发展方向.方法:2009年1月至8月,可行放疗的PHC患者50例,CT薄层定位扫描,将图像分别输入SBRT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计划系统,同一病例做两个治疗计划,对靶区内剂量分布、危及器官(OARs)受量、适形度等进行对比.结果:SBRT计划中靶区剂量显著高于3DCRT,正常肝脏和邻近OARs的重要剂量学指标均显著性低于3DCRT,两计划中适形指数(CI)和病灶覆盖率(Coverage)无统计学差异(P>0.05),均匀指数(HI)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SBRT治疗后3个月左右复查CT,观察疗效.50例患者均完成治疗和接受随访复查,局部控制率为88%,半年、1年生存率分别为86%、70%.不良反应少且轻,经处理可缓解消失.结论:SBRT在肝癌放疗中具有明显的剂量学优势,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冉亨勇;彭海波;蒲军 刊期: 2011年第08期
VE-cadherin(血管内皮钙粘蛋白,VE)属于Ⅱ型钙粘蛋白.VE与其他的钙粘蛋白有同质性,仅胞质内的尾部区域不同.国内外研究对VE在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和调控血管通透性的功能及多种影响VE的因素等方面的研究都有了较大进展.本文简单作一综述.
作者:朱萍;韩正祥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分析原发性与转移性小肝癌(≤3cm)的造影剂灌注特征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经病理证实的67例小肝癌患者行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CEUS)检查,并分析其造影特征.结果:超声造影诊断小肝癌的准确性为95.5%(64/67).原发性肝癌中93.5%(43/46)病灶为多血供,造影表现为动脉相整体均匀增强;转移性肝癌中76.2%(16/21)病灶为乏血供,造影表现为动脉相周边呈环状或内部呈不规则散在点状增强.结论:超声造影对小肝癌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但对部分小肝癌的不典型造影表现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黄声稀;司芩;钱晓莉;吕校平;刘媛媛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观察营养支持对食管癌放疗期间的营养改善作用.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09年12月在我院住院行单纯放疗的103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给予营养支持,对照组按常规处理,检测两组患者放疗前及放疗结束后的体重、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观察放疗前、后上述营养指标的变化.结果:与放疗前比较,研究组放疗后一般情况、体重及各项血液营养指标检测结果较放疗前略有下降,患者的营养状况并无明显下降,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放疗后一般情况、体重及各项血液营养指标检测结果较放疗前明显下降,患者的营养状况明显下降,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放疗后营养指标下降值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食管癌放疗期间营养状况普遍下降,营养支持措施能显著减轻营养状况的恶化.
作者:胡小翠;常晓畅;邹艳辉;王淑君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甲基乙二醛(methylglyoxal,MGO)对卵巢癌HO8910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影响.方法:培养卵巢癌HO8910细胞,不同浓度的甲基乙二醛分别处理HO8910细胞不同时间后,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MGO对其生长和增殖的影响,Hoechst33258染色细胞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分别以不同的MGO处理HO8910细胞24h,用Anexxin V/PI双染试剂盒染色后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MTT检测发现MGO可抑制细胞生长及增殖,在一定时间和浓度范围内,其抑制率具有浓度 依赖性(P<0.01)及时间依赖性(P<0.05);当处理时间大于24h时,其抑制率在浓度为1.5mmol/L时高,浓度超过1.5mmol/L后抑制率减弱;经MGO处理过的细胞在Hoechst染色后荧光显微镜下呈现典型的凋亡核固缩表现;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随浓度增高而升高(P<0.001).结论:甲基乙二醛可显著抑制HO8910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该制剂可能成为卵巢癌新的治疗手段.
作者:杨文霞;余进进;郁春晴;任峰;王永春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研究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联合卡莫氟治疗老年食管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130例老年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放疗组65例和放化组65例,两组均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放化组于放疗的当天给予卡莫氟150mg 3次每日至放疗结束.结果:放疗组和放化组的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2.3%、23.1%、10.8%和58.5%、38.5%、24.6% (P=0.033);放疗组和放化组的1、3和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47.7%、15.4%、3.1%和52.3%、27.7%、15.4% (P=0.007 );放疗组和放化组的5年局部复发率为 64.6%和44.6%(P=0.022);放化组的急性反应高于单放组,分别为46.1%和32.3%,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1);两组的晚期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366).结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联合卡莫氟可以提高老年食管癌的总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不良反应轻微.
作者:李涛;朱卫国;韩济华;于长华;周锡垒;张晓晔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软组织肉瘤的诊断、手术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对256例原发性软组织肉瘤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行局部广泛切除及根治切除术,对侵犯骨组织的软组织肉瘤则按微波原位灭活保肢手术处理.切除肿瘤后,行血管修复重建、带血管蒂游离皮瓣转移、局部皮瓣转移、肌腱移位、肌皮瓣移位.结果:发病年龄为20-70岁,占62.11%(159/256),常见的病理类型为滑膜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脂肪肉瘤、横纹肌肉瘤、纤维肉瘤,占65.23%(167/256).Kaplan-Meier法计算5年生存率为63.28%.结论:诊断采用 CT、MRI 为主的影像学,治疗以手术为主,辅助放疗和化疗.
作者:张明华;范清宇;马保安;周勇;井文森;龙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建立双向电泳和质谱技术探索维甲酸诱导甲状腺滤泡状癌凋亡的蛋白差异表达,为肿瘤治疗提供分子生物学证据.方法:无菌的含10%胎牛血清1640培养基培养甲状腺滤泡状癌细胞株FIE-133,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用维甲酸刺激24小时共同培养,提取对照组和实验组全蛋白,双向电泳分离蛋白质,采用PDQuest2-DE软件分析两组间差异表达的蛋白质斑点,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串联质谱进行鉴定.结果:双向电泳图谱显示:实验组(维甲酸刺激组)与对照组的蛋白组存在显著性差异,质谱初步鉴定了5种主要蛋白.结论:双向电泳和质谱鉴定技术可以有效分离和分析维甲酸诱导甲状腺滤泡状癌FIE-133细胞凋亡的蛋白差异表达,为探索维甲酸治疗甲状腺滤泡状癌提供分子生物学的证据.
作者:薛晓婕;刘佳佳;汪宏良;翟中良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观察氨溴索防治高龄食管癌手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高龄食管癌切除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手术前后给予氨溴索,给药途径有雾化吸入、静脉注射和雾化吸入+静脉注射等形式;观察患者术后咳嗽程度、排痰难度、痰液量和性状以及有无肺部罗音、肺不张、呼吸衰竭等并发症.结果:实验组肺部排痰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氨溴索可有效防治高龄食管癌手术后肺部并发症.
作者:陶义鹏;王婉玲;赵宝生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研究信号转导与转录调控因子3(STAT3)和存活素(Survivin)在宫颈癌及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30例宫颈癌组织、1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组织(CIN)和1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STAT3和Survivin的表达,并应用自动图像分析仪定量分析 STAT3和Survivin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对含量(灰度).结果:STAT3在正常宫颈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0%,在CIN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0%,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有升高趋势.STAT3在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3.33%,与正常宫颈组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0.05),与CIN组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Survivin在正常宫颈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0%,在CIN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0.00%,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Survivin在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6.67%,与正常宫颈组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CIN组织相比,差异有显著 性(P<0.05).STAT3 和Survivin的平均灰度值均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组织分化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STAT3及Survivin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亦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STAT3和Survivin与宫颈癌的恶性 程度、进展及转移有关,且两者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表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可能与STAT3信号传导通路激活,细胞凋亡受抑制有关.
作者:惠慧;谢薇;吴磊;高艳娥;金雯;薛琴琴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p120ctn和Kaiso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77例鳞状细胞癌、23例腺癌以及20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p120ctn蛋白和Kaiso蛋白的表达,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正常食管黏膜组织相比,在食管鳞癌和食管腺癌组织中,p120ctn膜表达减少直至消失,细胞浆内表达逐渐增强,Kaiso蛋白主要表达于食管癌细胞浆内.在食管癌组织中p120ctn蛋白和Kaiso蛋白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癌组织浸润深度密切相关(P<0.05),而与性别、年龄、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p120ctn蛋白和Kaiso蛋白的表达与食管癌的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深度密切相关,提示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可能与p120ctn和Kaiso有关,p120ctn和Kaiso可能是食管癌新的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作者:梁晋军;李丹;张勤 刊期: 2011年第08期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家族属于Ⅰ型跨膜酪氨酸激酶生长因子受体,包括EGFR、Her-2、Her-3、Her-4四个成员,分别是原癌基因C-erbB-1-4的表达产物.该家族成员在人胃肠道肿瘤、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等均有过度表达,而且与这些肿瘤的进展与预后密切相关[1].现就食管鳞癌组织EGFR、Her-2表达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赵坤;黄俊星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观测芹菜素对大肠癌细胞株SW480体外侵袭、粘附和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人工重组基底膜技术观察药物对细胞侵袭、运动和粘附的影响.结果:芹菜素处理后SW480细胞的侵袭、运动及粘附能力下降,并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结论:芹菜素多个层面抑制SW480细胞的侵袭、运动和粘附.
作者:孟勇;李华;马清涌;林增海;吴华涛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提高对急性白血病患者完全缓解后出现静脉血栓的认识.方法:分析临床诊断急性白血病患者诱导缓解过程中出现9例静脉血栓的资料.结果:9例急性白血病化疗中和骨髓缓解期继发血栓形成,予低分子肝素治疗后血栓无加重,无出血现象.结论:对于急性白血病患者诱导和诱导缓解后要高度注意血栓的发生,血栓形成后予以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是安全的.
作者:刘宇宏;曹慧琴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定位在胰岛细胞瘤外科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0月至2010年8月行手术治疗结合术中超声定位的8例胰岛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0/8).良性肿瘤患者7例,恶性患者1例,其中功能性6例,无功能性2例.术后恢复良好,无严重并发症.术前影像联合定位诊断准确率62.5%(5/8),术中超声定位诊断准确率100.0%(8/8).结论:胰岛细胞瘤的术中超声定位诊断准确率高,不仅能快速精确定位,还能减少因盲目扩大切除造成不必要的创伤,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文郁;郭大伟;姜晓峰;梁健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疗效相关分子生物标记的探索是实现个体化治疗的关键所在.由于肿瘤原发灶与转移灶肿瘤细胞在分子水平的显著差异及转移性恶性肿瘤的难治性,本研究旨在探索肿瘤特殊转移灶即恶性胸/腹水中肿瘤细胞的BRCA1和β- tubulin Ⅲ mRNA表达水平与多西紫杉醇(TXT)药物敏感性的关系.方法:前瞻性地收集41例进展期肿瘤的恶性胸水/腹水,分离肿瘤细胞后ATP-TCA方法检测TXT敏感性;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的BRCA1和β- tubulin Ⅲ mRNA表达.结果: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P=0.008)和胃癌组(P=0.032)的恶性胸/腹腔积液中肿瘤细胞的BRCA1 mRNA表达与TXT体外药物敏感正相关.β- tubulin Ⅲ mRNA 表达仅在NSCLC患者的恶性胸腔积液中肿瘤细胞与TXT药物敏感负相关(P= 0.022).联合检测BRCA1和β- tubulin Ⅲ对于TXT药物敏感性的预测没有交互作用(P>0.05).结论:在NSCLC和/或胃癌患者的恶性胸/腹腔积液中,BRCA1和β- tubulin Ⅲ表达与TXT敏感性相关且前者可能比后者更有意义.对于伴有恶性积液的进展期NSCLC和/或胃癌患者,恶性积液有可能成为一合适的标本进行分子生物标记的检测.
作者:王立峰;张微;钱晓萍;胡静;禹立霞;邹征云;胡文静;刘宝瑞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可溶性CD44v6(sCD44v6)、腺苷脱氨酶(adenosine deaminase,ADA)和结核抗体(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antibody,TB- AB)联合检测对良、恶性腹水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取48份结核性腹水、39份恶性腹水,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酶速率法及胶体金标法检测腹水sCD44v6、ADA及TB- AB水平.结果:恶性腹水组sCD44v6水平为(102.2±30.6)ng/ml,明显高于结核性腹水组(43.5±15.3)ng/ml(P< 0.01 );结核性腹水组ADA水平为(55.3±22.4)U/L,明显高 于恶性腹水组(21.6±12.7)U/L(P<0.01).结核患者血清ADA水平为(44.5±17.1)U/L,明显高于恶性肿瘤患者血清ADA水平(25.6±13.8)U/L(P<0.01).以60.5ng/ml为阳性 界值,sCD44v6诊断恶性腹水的敏感度为82.1%、特异度为87.5%.以45U/L为阳性界值,ADA诊断结核性腹水的敏感度为83.3 %、特异度为87.2%.以腹水/血清ADA比值>1.0为阳性界值,诊断结核性腹水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9.6%、92.3%.TB-AB诊断结核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5.4%及87.2%,诊断恶性肿瘤的敏感度为5.1%.TB-AB、ADA及 P-ADA/S-ADA 联合检测,诊断结核性腹水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5.8%、94.9%.结论:TB-AB、ADA和sCD44v6对于良、恶性腹水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孙翠芬;杨静华;董晓瑜;冯莉;李丽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ER、PR及Her-2在乳腺癌原发和复发转移灶中的表达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45例乳腺癌原发及复发转移灶中的ER、PR及HER-2表达.结果:ER在原发灶和复发转移灶之间的变化率为66.67%(30/45),PR总的变化率为17.78%,cerbB2癌基因蛋白总的变化率13.33%.结论:ER在乳腺癌原发灶和复发转移灶之间的表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R及cerbB2癌基因蛋白的表达在原发灶和复发转移灶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
作者:邓智平;朱江;马宁强;宋张骏;汪存涛;王雁;李逢生;韩丕华;王虎霞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方法:对我院自2007年4月-2009年10月42例有完整临床资料的早期乳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早期乳腺癌:T0期癌17例,微小癌25例.早期乳腺癌DR诊断出T0癌15例,微小癌18例,彩超诊断出T0癌12例,微小癌17例.结论:对于有乳腺癌高危因素和或有乳腺异常表现的患者采取乳腺DR及彩超联合检查能提高早期乳腺癌诊断率.
作者:周新颖;崔庆贵;沈静侠;魏彬 刊期: 2011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