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洁;曹吉平;李莉;赵本琦;郑卓肇
患儿女,9个月,因“流涕5天,咳嗽伴喘息1天”入院.患儿为孕27+4周早产儿,出生体质量950 g,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5分,出生后5天间断喘息发作,气促,予吸氧、布地奈德、异丙托溴铵雾化治疗后好转.查体:轻度三凹征,无明显发绀,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少许湿啰音.实验室检查:PCO2为46 mmHg,PO2为70 mmHg,SO2%为93%o.胸部X线:双肺纹理增粗,多发囊泡样透亮影,双肺下野透过度增高,上野多发索条(图1A).
作者:王敏;赵滨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MSCT评估胃肠道间质瘤(GIST)转移风险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18例经病理诊断为GIST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根据转移发生率将患者分为低转移风险组(转移风险<10%)和高转移风险组(转移风险≥10%).比较2组影像学特征间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影像学特征与转移风险之间的关系.结果 118例GIST中,低转移风险组78例,高转移风险组40例.2组肿瘤位置、大小、形态、生长方式、坏死程度、有无溃疡、边界是否清晰、有无肿瘤血管影、强化程度及强化方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肿瘤有无出血、钙化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95%CI(2.675,201.134),P=0.004]是预测GIST高转移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AUC=0.76(P<0.001),阈值为4.45 cm时其预测GIST高转移风险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67.50%、75.60%.结论 MSCT可通过影像学特征反映GIST转移风险,为临床选择治疗方式提供参考.
作者:冯秋霞;孙娜娜;刘畅;张海龙;徐迅;孙书文;刘希胜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胎儿主肺动脉窗(APW)的产前超声心动图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产前超声诊断的16胎APW胎儿的超声心动图特点,包括APW缺损部位、大小、分型、分流情况及合并其他心内、心外畸形情况.结果 胎儿超声心动图诊断的16胎APW胎儿中,引产10胎,出生2胎,失访4胎.4胎接受尸体解剖的胎儿引产标本中,3胎超声心动图结果与病理结果一致,1胎病理证实为共同动脉干.2例出生后接受手术治疗,其超声心动图结果均与手术结果一致.15胎APW中,Richardson Ⅰ型2胎(2/15,13.33%),Ⅱ型9胎(9/15,60.00%),Ⅲ型4胎(4/15,26.67%).APW超声心动图特点为三血管切面或左心室流出道、右心室流出道切面可见主动脉与肺动脉之间的间隔回声失落,CDFI示大动脉水平可见双向分流信号.15胎均合并其他心内、心外畸形,包括主动脉弓异常6胎(6/15,40.00%)、室间隔缺损6胎(6/15,40.00%)、肺动脉异常6胎(6/15,40.00%)、动脉导管异常5胎(5/15,33.33%)、静脉异常4胎(4/15,26.67%)、圆锥动脉干畸形3胎(3/15,20.00%)、Berry综合征3胎(3/15,20%)、法洛四联症1胎(1/15,6.67%)、单脐动脉1胎(1/15,6.67%).结论 产前超声心动图对APW具有诊断价值,能准确评估APW缺损部位、大小、分型及血流情况,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罗长锐;谷孝艳;王斯宇;何怡华 刊期: 2018年第12期
患者女,34岁,因“左下腹胀痛2年”入院.查体:腹肌无强直,全腹未触及肿块.CT:左侧腹膜后肾上腺区约3.5 cm×2.3 cm×3.7 cm分叶状肿块(图1A),边界清,其内密度不均,周围及分隔可见钙化;增强扫描肿块呈渐进性延迟强化(CT值约69~89 HU,图1B),病灶与肾上腺外侧支分界欠清.行腹腔镜下左侧肾上腺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示肿块呈广泛玻璃样变,可见散在灶性淋巴细胞聚集,有包膜,包膜下残留少许肾上腺皮质细胞(图1C).病理诊断:(左肾上腺)韧带样纤维瘤.
作者:方立广;方进;梁敏杰;周全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设计并完全通过3D打印技术制造测量精度高、制作速度快的MRI质量控制(以下简称质控)体模.方法 设计符合MRI质量控制标准的体模整体和测试组件.采用设计制图软件Pro/Engineer,通过工程制图,设计出MRI质控体模的各模块和外壳的3D模型;导出STL格式文件,并采用3D光敏成型打印机(LITE600HD)整体打印并组装.采用1.5T MR成像系统对体模进行测试.结果 星形测试模块测得相位编码方向极限分辨率为6.55 LP/cm,频率编码方向为4.19 LP/cm.几何畸变测试模块测量图像畸变率为9.94%.层厚测试模块实际计算层厚为5.63~6.51 mm,偏差为+1.51 mm,图像纵横比为0.984.结论 通过3D打印制造MRI质量控制体模测试精度高,成本低,加工速度快,能够满足MRI日常质控和定制化体模的需要.
作者:张福全;张涛;徐龙春;陈迢;鲁雯;邱建峰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全视野数字化乳腺摄影(FFDM)及数字乳腺断层摄影(DBT)对致密型乳腺内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病理证实的176例乳腺病变患者,均为致密型乳腺,分别采用FFDM、DBT、FFDM联合DBT进行诊断.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价FFDM、FFDM联合DBT对致密型乳腺内病变的诊断价值;比较FFDM与DBT对致密型乳腺内结构扭曲、不同病理类型乳腺癌的检出率及对病灶边缘特征的显示情况.结果 176例中,良性病变83例,恶性病变93例.单纯采用FFDM及以FFDM联合DBT鉴别致密型乳腺内病变良恶性的敏感度分别为77.42%(72/93)、90.32%(84/93),特异度分别为55.42%(46/83)、71.08%(59/83),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57、0.885.FFDM、DBT对致密型乳腺内恶性肿块型病变的诊断敏感度分别为81.43%(57/70)、92.86%(65/70),特异度分别为56.52%(26/46)、76.09%(35/46),AUC分别为0.787、0.895.恶性肿块中,FFDM、DBT对毛刺征的检出率分别为31.43%(22/70)、54.29%(38/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467,P=0.006).DBT检出结构扭曲22例,FFDM仅检出其中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704,P<0.001).FFDM及DBT对原位癌的检出率均为84.62%(11/13);对浸润癌的检出率分别为77.22%(61/79)、92.41%(73/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075,P=0.008).结论 对于致密型乳腺,DBT可提高病变检出率,FFDM联合DBT具有较高诊断效能.
作者:魏瑶;芦春花;李岩 刊期: 2018年第12期
患者男,46岁,2个月前出现血精,伴突发排尿困难、尿痛、尿线变细、尿滴沥、尿频、尿急、夜尿增多及下腹部坠胀等,当地医院诊断为前列腺增生,予以坦索罗辛口服后症状缓解;停药后上述症状再次出现,遂于我院就诊.直肠指检:前列腺Ⅱ度增大,右侧精囊腺区扪及大小约5 cm×6 cm肿块,有波动感.实验室检查:甲胎蛋白7 191 μg/L,CA19-9、CA125、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癌胚抗原均为阴性.
作者:赵怀 刊期: 2018年第12期
患者女,51岁,孕4产2,因压力性尿失禁于我院接受经阴道无张力尿道悬吊术(tension-free vaginal tape procedure,TVT),术后15个月以“腹压增加时溢尿,尿不尽,进行性排尿困难”再次就诊.查体:咳嗽时1 ml尿液自尿道口溢出.实验室检查:尿液白细胞计数26/μl,菌培养呈阳性;尿动力学检查示膀胱出口梗阻;尿垫试验结果为173.70 g,棉签试验阳性.尿道造影示尿道中下段狭窄.实时三维超声:静息状态下膀胱内残余尿量约18 ml,逼尿肌厚度约6 mm;尿道中下段后方见高回声TVT吊带(图1A);行瓦氏动作时,膀胱颈下移约25 mm,尿道内口漏斗化(图1B),吊带呈高张力(“U”形),其中段紧贴尿道后壁,尿道局部受压变形(图1C).
作者:曹韵清;黄伟俊;温影红;甄朝炯;李凤 刊期: 2018年第12期
患者男,45岁,因“头痛伴视力下降1年,加重1个月余”入院.视力检查:右眼1.0,左眼0.4;视野:双眼同侧暗点.实验室检查:泌乳素及24 h尿游离皮质醇升高;检查当日患者皮质醇上午减低,下午升高.MRI:鞍上区可见类圆形异常信号,约2.1cm×1.8 cm×2.0 cm,T1WI呈等信号(图1A),T2WI呈低、等及稍高混杂信号(图1B),增强扫描呈均匀强化(图1C);垂体后叶T1WI高信号消失,视交叉受压上移,鞍内垂体形态略小,增强扫描其内信号欠均匀.MRI诊断:脑膜瘤可能.行幕上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见肿瘤由多角形细胞构成,胞浆丰富,富含嗜酸性颗粒(D-PAS染色),细胞核较小,无异型性,核分裂象少见;肿瘤细胞呈片状排列,细胞间可见纤维组织及裂隙样血管,局部血管周围可见淋巴细胞积聚.免疫组化:GFAP(+),Syn(±).病理诊断:神经垂体颗粒细胞瘤(图1D).
作者:刘晓超;田佳宁;王晓蕾;于洋;佟丹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首次发病且未经治疗的精神分裂症(SZ)青年患者脑灰质体积及神经元生理活动强度变化.方法 收集首次发病且未经治疗的38例SZ青年患者(SZ组)及4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采用基于体素形态学(VBM)DARTEL法分析全脑灰质体积变化,以静息态比率低频振幅(fALFF)法分析脑神经元生理活动强度变化,提取组间有差异脑区的数据,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资料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SZ患者左侧额上回、右侧扣带回中部灰质体积缩小,右侧额上回、右侧额中回fALFF降低,双侧前扣带回fALFF增高.SZ患者阳性症状评分与首次发病年龄呈正相关(r=0.34,P=0.03).结论 首次发病的SZ青年患者存在额叶及扣带回灰质结构与功能异常.
作者:邹文锦;李日鹏;黄建伟;黄癸卯;陈俊浩;黄雄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扩散时间对小鼠离体脑拉伸指数模型和分数阶微积分(FC)模型DWI参数的影响.方法 采用9.4T MR对6只正常小鼠离体脑行DWI,随机分为2组,分别行EPI序列DWI,扩散时间为10、16、22、28、34 ms;FSE序列DWI,扩散时间为12、18、25和33 ms.在Matlab平台上采用Levenberg-Marquardt算法拟合计算拉伸指数模型和FC模型参数,获得离体脑灰质和白质的DWI参数,包括拉伸指数模型扩散系数(DDC)、不均匀性指数(α)和FC模型扩散系数(D)、复杂性参数(β)、空间常数(μ);分析DWI参数与扩散时间的关系.结果 EPI和FSE序列DWI中,小鼠离体脑灰质和白质DDC和D均随扩散时间增大而减小,α和β均略增大,μ增大明显.结论 小鼠离体脑中,拉伸指数模型和FC模型DWI参数与扩散时间的变化关系基本一致.观察生物组织中水分子扩散时,除考虑微观障碍物的影响,还需考虑各种膜结构的渗透作用.
作者:温清清;童海洋;杨鸿毅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不同月经状态下正常子宫ADC值的变化特征.方法 收集绝经前和绝经后因子宫以外的盆腔器官病变接受MR检查的女性患者78例,根据其月经状态分为月经期(n=18)、卵泡期(n=20)、黄体期(n=20)和绝经后(n=20).在ADC伪彩图中测量子宫各层结构(内膜、结合带、肌层)的ADC值,分析并比较不同结构、不同月经状态下子宫ADC值的差异.结果 相同月经状态下,子宫内膜、结合带、肌层间ADC值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子宫肌层、内膜、结合带ADC值依次降低,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子宫各层结构在不同月经状态的ADC值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子宫内膜ADC值在月经期、卵泡期和黄体期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绝经后与月经期、黄体期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合带ADC值在月经期、卵泡期与黄体期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绝经后与黄体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层ADC值在绝经后与月经期、卵泡期和黄体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不同月经状态下正常子宫各层结构ADC值变化较大.利用ADC值评判子宫疾病时,应考虑不同月经状态下的基线ADC值变化.
作者:朱晴;陈基明;颜秀芳;邢滔;李周丽;张爱娟 刊期: 2018年第12期
患儿男,2个月,因“间断皮肤、口周青紫28天”入院.查体:口周及鼻根青紫,心前区可闻及杂音(3/6级).实验室检查:氧饱和度为88%.心脏超声:右心增大,降主动脉与左肺动脉间可探及一个管状结构,多切面扫查未能在同一切面内同时显示左、右肺动脉(图1A),左肺动脉起源于肺动脉权右上方,右肺动脉起源于肺动脉杈左下方,主动脉弓、降部向右异常走行.超声提示:①肺动脉交叉;②动脉导管未闭;③主动脉右弓右降.
作者:徐莉力;穆晶晶;杨华睿;童明辉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DWI检测儿童附着点炎症相关关节炎(ERA)早期骶髂关节炎性病变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经临床确诊的ERA患儿(ERA组)及20例非骶髂关节炎儿童(对照组)的资料,年龄均为6~16岁.所有受试者均接受双侧骶髂关节MR检查,主要为精确频率反转恢复(SPAIR)脂肪抑制序列扫描及DWI(b值为0、400 s/mm2),观察骶髂关节骶骨缘及髂骨缘骨质,测量并比较2组骶髂关节ADC值差异,绘制ROC曲线,评价ADC值对ERA的诊断效能.结果 ERA组中,17例SPAIR序列可见骶髂关节面缘片状高信号或斑片状稍高信号,3例SPAIR序列图像未见异常;16例DWI可见骶髂关节面缘片状高信号或斑片状稍高信号,4例DWI未见异常.对照组中,12例SPAIR序列图像骶髂关节面缘未见异常,8例SPAIR序列图像可见斑片状稍高信号;15例DWI骶髂关节面缘未见异常,5例DWI可见斑片状稍高信号.ERA组骶髂关节ADC值为(1.24±0.32)×10-3 mm2/s,对照组为(0.69±0.24)×10-3 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466,P=0.001).以ADC=0.87×10-3 mm2/s为阈值,诊断ERA的ROC曲线AUC为0.834(P=0.023),敏感度为87.50%,特异度为77.50%,诊断准确率为82.50%.结论 DWI是显示儿童ERA骶髂关节炎性病变的敏感方法,ADC值定量分析对诊断早期骶髂关节炎性病变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作者:徐琳;钟玉敏;胡立伟;潘慧红 刊期: 2018年第12期
患儿男,17岁,因“间断腹痛、呕吐4天”入院.查体:左腹部压痛,无反跳痛,脾肋下2 cm,肝未触及.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4.64×109/L,血红蛋白142 g/L,血小板60×109/L,异型淋巴细胞百分比9%.CT:平扫见脾脏明显肿大、下移,脾脏上下极反转、倒置,实质密度尚均匀(图1A);增强扫描见脾动、静脉呈旋涡状改变,脾实质未见明显花斑样强化(图1B、1C).CT诊断:考虑脾扭转.行腹腔镜下脾切除术,术中见脾脏瘀血、肿大,约30 cm×25 cm×10 cm,边缘粗钝,全脾均呈暗红色,质地脆,易出血;脾蒂水肿、增粗,呈暗红色,扭转约180°.
作者:刘敏;李晓东 刊期: 2018年第12期
患者女,45岁,因“颈部正中上方隆起3个月,随吞咽动作上下移动,左右活动度差”就诊.超声:甲状腺上方可见约25 mm×19 mm混合回声肿块,呈规则的类椭圆形,内部以无回声为主,可见实性低回声区约14 mm×8 mm,其内可见多个点状强回声,包膜完整,后方回声增强(图1A),甲状腺及颈部淋巴结未见异常;CDFI示肿块内实性回声区可见少许血流信号(图1B).超声提示:甲状腺上方混合性占位病变,考虑甲状舌管囊肿可能.于全身麻醉下行甲状舌管囊肿Sistrunk切除术.术后病理:甲状舌管35 mm×20 mm×20 mm结节,切面呈囊性,内含灰黄清亮液体,壁光滑,内见10 mm×7 mm×7 mm乳头状突起;镜下囊壁间见甲状腺组织,部分呈乳头状生长,细胞核增大呈毛玻璃样,可见核内包涵体及核沟(图1C).病理诊断为甲状舌管乳头状癌.
作者:刘士龙;罗慧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患者大脑形态结构的改变,以期寻找有效的早期诊断影像学标记.方法 采集27例临床确诊ALS患者(ALS组)和27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的3D-T1W脑结构像,分别以基于体素形态学(VBM)和基于表面形态计量学(SBM)方法对全脑结构进行分析.将2种算法得到的ALS组有显著差异脑区的灰质体积与临床修订版ALS功能评分量表(ALSFRS-R)评分分别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VBM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ALS组双侧中央前回、左侧背侧丘脑、右侧辅助运动区、左侧中央沟盖、双侧中央后回等运动相关脑区灰质体积显著减小,双侧额叶、颞叶、枕叶及海马旁回等运动区以外的脑区灰质体积亦缩小.SBM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ALS组右侧BA4a、BA4p区灰质体积和皮层厚度降低.ALS组右侧BA4a区灰质体积与ALSFRS-R评分呈正相关(r=0.418,P=0.038).结论 ALS患者大脑运动区和运动区域以外脑结构均有所改变,BA4a区的灰质体积及皮层厚度有望作为生物学标记物,用于监测疾病病程进展.
作者:王倩楠;张静娜;张晔;李鹏岳;桑林琼;王莉;吴春玲;胡俊;邱明国 刊期: 2018年第12期
患者女,28岁,无明显诱因左侧肩背部疼痛5天,呈持续性钝痛,阵发性加重.胸部CT:平扫示左侧第二后肋囊状膨胀性骨质破坏(图1A、1B),呈偏心性、多房状,部分边缘硬化,可见类圆形软组织肿块突破前方骨皮质突向胸腔,肿块约3.3 cm×3.5 cm×3.2 cm边界清楚,密度不均,其内可见钙化;增强扫描可见肿块边缘及分隔强化(图1C).CT诊断:考虑骨巨细胞瘤.行左侧后上纵隔肿物切除术.术中见肿块位于第二后肋,质中等,边界清,无活动,表面光滑,肋骨前上缘皮质破坏,血运较丰富,迷走神经交感神经链从其内穿过.术后病理检查见病灶主要成分为骨、岛状分布的软骨及梭形细胞,伴有破骨细胞样巨细胞、钙化及动脉瘤样骨囊肿样结构(图1D).病理诊断:纤维软骨间叶瘤(fibrocartilaginous mesenchymoma,FM).
作者:陈学志;王长福;代翠羽;孙强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制备携带IR780碘化物的液态氟碳纳米粒(IFNPs),观察其体外超声/光声双模态成像效果.方法 以羟基端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COOH)、IR780碘化物和全氟戊烷(PFP)为原料,采用双乳化法制备PLGA包裹的纳米粒IFNPs.以光学显微镜、共聚焦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微镜检测其一般物理特性;以马尔文粒径分析仪分析其粒径大小、分布及表面电位;以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IFNPs中IR780的包封率;观察IFNPs体外光声成像和超声成像的能力.结果 成功制备出IFNPs,其形态规则,大小均一,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表现为外壳黑色、内部灰白色的球形结构,扫描电子显微镜显示纳米粒表面光滑.IFNPs粒径为(241.87±3.47)nm,电位为(-0.766±0.096)mV,IR780包封率为(90.38±0.48)%.随IFNPs浓度增加,体外光声成像及超声成像效果均显著增强.结论 携带IR780碘化物的液态氟碳纳米粒造影剂制备成功,可用于体外超声/光声双模态成像.
作者:刘明珠;张萍;王志刚;曹阳;郭丹;谭米肖;汪星月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T2WI全域直方图分析鉴别诊断腮腺多形性腺瘤和腺淋巴瘤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8例腮腺肿瘤患者的资料,其中多形性腺瘤35例(多形性腺瘤组)、腺淋巴瘤33例(腺淋巴瘤组).术前行常规MR扫描,应用MaZda软件于轴位T2WI上肿瘤所有层面沿肿瘤边界勾画ROI,行直方图分析,所获参数包括平均值、方差、偏度、峰度和第1、10、50、90、99百分位数,比较2组间的差异,并绘制ROC曲线,评价各参数鉴别诊断2种肿瘤的价值.结果 多形性腺瘤组与腺淋巴瘤组间平均值、方差、偏度、峰度和第10、50、90、99百分位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9、0.757、0.771、0.776、0.661、0.780、0.781、0.738(P均<0.05).以平均值鉴别2种肿瘤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2.86%和72.73%;方差为72.73%和74.29%;偏度为84.85%和65.71%;峰度为69.70%和74.29%;第10百分位数为60.61%和82.86%;第50百分位数为72.73%和82.86%;第90百分位数为60.61%和94.29%;第99百分位数为85.71%和57.58%.结论 T2WI全域直方图分析鉴别腮腺多形性腺瘤和腺淋巴瘤具有较高价值,其中第50、90百分位数的诊断效能较高.
作者:高鑫;程敬亮;文宝红;张勇 刊期: 2018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