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多中心型 Castleman 病的CT诊断

王镇;夏从羊;邢曜耀;王德阳

关键词:Castleman 病,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淋巴结
摘要:目的:提高对多中心型Castleman病CT征象的认识.方法:分析3例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为多中心型Castleman病的CT征象,总结其特征.结果:3例均为多中心分布,病理分型为浆细胞型1例,混合型2例.动态增强扫描病灶均表现轻度强化,延迟期表现为持续强化.结论:多中心型Castleman病的多病灶性分布,轻度强化及分枝状钙化等征象可提示该病的诊断,确诊需要靠穿刺活检及实验室检查.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ADAM-9 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研究ADAM-9在肝细胞肝癌(HC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67例HCC组织中ADAM-9的表达情况.结果:167例HCC标本中,49例(29%)标本为ADAM-9阴性,118例(71%)标本为ADAM-9阳性;而在56例正常肝组织中间质ADAM-9的表达阳性率为38%,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HCC组织ADAM-9阳性细胞表现出典型的细胞膜和细胞质型表达.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DAM-9在HCC癌组织的表达与肿瘤的大小、分化程度、侵袭转移、高AFP水平和复发有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K-M生存曲线显示ADAM-9阴性表达组生存率高于ADAM-9阳性表达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DAM-9是总体生存率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ADAM-9在HCC中的过表达,对HCC的发生、侵袭转移及预后起重要作用.

    作者:边振光;汤雨;千年松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肺癌患者EGFR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研究

    目的:探讨肺癌组织中EGFR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水平及甲基化状态与EGFR外显子突变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技术、基因克隆测序技术和荧光偏振技术,检测肺癌患者病理组织中EGFR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水平.结果:76例肺癌组织中EGFR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阳性者23例,检出率为30.3%,甲基化状态与肺癌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淋巴结转移、浸润程度和TNM分期均无明显相关性,与患者的病理类型密切相关,吸烟对甲基化的相对危险度(OR)为1.88,40例NSCLC患者中,29例未检测到敏感突变的患者中有10例甲基化为阳性,甲基化率为34.5%,而11例TKI敏感突变的患者中均未检测到甲基化.结论:肺癌患者EGFR基因存在启动子甲基化,EGFR外显子的突变状态与启动子甲基化有密切关系.

    作者:强少盈;张菊;姜英浩;刘文超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鼻咽癌血清NMR代谢组学研究

    目的:应用核磁共振氢谱和PLS-DA分析方法研究鼻咽癌患者血清的代谢组学变化.方法:临床正常人血清20例和鼻咽癌患者血清20例,采用日本电子600MHz超导核磁共振波谱仪进行检测,并运用PLS-DA分析方法,得出鼻咽癌患者血清代谢组的特征,探讨相关生化过程的改变.结果:鼻咽癌患者和正常人血清的代谢组学具有明显差异.鼻咽癌患者血清中的甲硫氨酸、牛磺酸和胆碱类物质的含量升高,而脂类、异亮氨酸、不饱和脂类、氧化三甲胺和糖类降低.结论:通过上述代谢物的变化可以区分正常人和鼻咽癌患者.这种基于核磁共振氢谱和PLS-DA分析的代谢组学方法可以为鼻咽癌的诊断提供可靠的代谢依据.

    作者:杨洪斌;罗秀;王轶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RECK 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研究RECK在肺癌组织和非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肺癌浸润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临床及病理资料完整的非小细胞肺癌组织50例,及20例非癌肺组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RECK的表达情况.结果:RECK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20%)明显低于其在非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90%),两者相比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01);在肺癌组织中,RECK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是否吸烟及吸烟量、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无明显关系,与是否有淋巴结转移(P=0.001)及TNM分期有关(P =0.034).与有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晚期(Ⅲ、Ⅳ期)的患者相比,无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早期(Ⅰ、Ⅱ期)的患者RECK的表达水平明显高.结论:RECK在肺癌组织中低表达,与肺癌的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

    作者:张洁;李雅莉;杨侠;张进召;张秋红;明宗娟;刘艳琴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光热疗法在浅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近年来,热疗因其安全有效而逐渐成为继手术、放疗、化疗及生物治疗后的又一肿瘤治疗手段.传统热疗应用于肿瘤治疗时仍有局限性,相比之下,金纳米颗粒辅助光热治疗可以靶向性地对病灶内的每单个细胞进行加热,提高热疗的精确性及可控性,实现了对肿瘤细胞选择性杀伤,但目前还处于实验研究阶段,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本文就光热疗法在浅表肿瘤中的应用及其展望做一综述.

    作者:田开亮;朱立新;许小亮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阴道侵袭性血管黏液瘤临床病理观察

    目的:探讨侵袭性血管黏液瘤( aggressive angiomyxoma,AAM)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侵袭性血管黏液瘤的临床病理学资料.结果:采取手术治疗,术中见:肿瘤无包膜,剖面均一灰白色、胶质样,有黏液性间质分隔.病检示:镜下见瘤细胞呈梭形或星形疏松排列于黏液间质背景中,有厚壁血管.免疫组化显示:Virmentin(+),Actin(+),CD34(+),HMB45(-),S-100(-),Myoqlobin(-).结论:AAM是一种罕见的、局部浸润性间质肿瘤.侵袭性、复发性是其重要特征,需提高首次诊断的正确性,首次治疗以局部广泛切除为宜,且需长期随访监测.

    作者:高福平;魏谨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睾丸肿瘤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睾丸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睾丸肿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及声像图特征.结果:超声确诊34例,诊断符合率94.44%.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睾丸肿瘤的诊断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

    作者:尹益民;任晓萍;潘文倩;艾红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肿瘤关系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脂联素作为血清学标志物在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292例不同肿瘤患者和60名健康人血清中脂联素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正常男女之间血清脂联素水平无差别;60名乳腺癌患者血清平均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30名健康女性平均血清脂联素水平,66名结肠癌患者血清平均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60名健康对照者,胃癌患者血清中脂联素水平与正常人血清脂联素水平无明显差别;肝癌和肺癌患者血清脂联素平均水平略高于正常人,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癌和结肠癌患者血清脂联素低于正常人;肝癌、肺癌、胃癌患者体内脂联素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别.循环系统中低水平脂联素可能是某些肿瘤的危险因素.

    作者:郭建巍;马学斌;王芳;刘敏;齐勇志;王珍光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Midkine、MMP-2 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索中期因子(Midkine)、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胆囊癌中的表达水平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0例胆囊癌和15例慢性胆囊炎中Midkine、MMP-2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特征分析两者的表达,数据统计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完成.结果:Midkine、MMP-2在胆囊癌和慢性胆囊炎组织中的表达呈显著性差异(P<0.05);在胆囊癌组织中有无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远处转移组高表达率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年龄、性别、肿瘤浸润程度组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Midkine、MMP-2共同参与了胆囊癌的发生、发展,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迁徙,临床上联合检测有利于胆囊癌的早期诊断及判定胆囊癌的生物学行为.

    作者:买赛虎;韩小萌;马庆久;王浩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循环肿瘤细胞自我种植对裸鼠骨肉瘤生长的促进作用

    目的:通过建立骨肉瘤裸鼠荷瘤模型,观察骨肉瘤中是否存在循环肿瘤细胞自我种植现象,并探讨其在骨肉瘤进展中的作用.方法:建立骨肉瘤裸鼠原位荷瘤模型后,处理组尾静脉注射红色荧光蛋白(RFP)标记循环肿瘤细胞,对照组注射PBS,2周后将处理组原位瘤体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有无自我种植,并根据肿瘤生长指标(大小、重量、生长曲线)将处理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处理组瘤体冰冻切片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原位瘤组织中有红色荧光散在分布,即存在循环肿瘤细胞自我种植现象.肿瘤生长各指标比较发现,处理组瘤体在大小、重量、生长速率上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骨肉瘤中存在循环肿瘤细胞自我种植现象,并且能够促进原位灶的生长.

    作者:张迎龙;马琼;刘涛;SHI Ke;文艳华;任坤;徐奎;曾照辉;裘秀春;范清宇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奥沙利铂联合吡柔比星和氟尿嘧啶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31例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奥沙利铂(L-OHP)、吡柔比星(THP)、氟尿嘧啶(5-FU)组成的联合方案进行化疗,观察和评价其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31例患者中,获得CR 0例,PR 9例,SD 14例,PD 8例,疾病控制率(DCR)74.2%;中位肿瘤进展时间(TTP) 4.2月;中位生存期(OS)为10.2月;临床受益反应(CBR)率达77.4%;化疗后的血清AFP值较前明显下降.主要的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和感觉神经毒性.结论:奥沙利铂、吡柔比星、氟尿嘧啶组成的联合方案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可以接受.

    作者:谢勋鹏;陈萍;张莉莉;朱红军;陆宏宾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凝血酶混合液治疗晚期放射性直肠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凝血酶混合液保留灌肠治疗妇科恶性肿瘤放疗后晚期放射性直肠炎的疗效.方法:对161例妇科恶性肿瘤放疗后的晚期放射性直肠炎患者,以凝血酶冻干粉、庆大霉素、地塞米松、维生素B12、生理盐水或温米汤等混合液保留灌肠,每天1-2次.结果:161例患者经保留灌肠治疗1周-2月后,41例轻度患者均痊愈,112例中度患者中,痊愈32例,好转80例,8例重度放射性肠炎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5.03%.结论:凝血酶冻干粉、庆大霉素、地塞米松、维生素B12等混合液治疗妇科恶性肿瘤放疗后晚期放射性直肠炎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会霞;丁海燕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结直肠癌干细胞及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肿瘤干细胞是一类未分化的原始肿瘤细胞,是肿瘤转移,复发和耐药的根源.研究结直肠癌干细胞及标志物对于寻求针对肿瘤干细胞的治疗措施将是肿瘤治疗研究的新方向,针对性的靶向治疗将成为肿瘤治疗的研究热点.

    作者:张彩兰;韩军平;董亮;杨艳丽;苏勤军;史敏;钱震;哈应娣;刘斌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STAT-3 和 MGMT 在人胶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STAT3和MGMT在人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发生和病理分级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并比较80例不同病理级别胶质瘤和15例正常脑组织中STAT3和MGMT的表达情况,并对二者表达做相关性分析.结果:STAT3和MGMT在正常脑组织中均未检测到阳性表达,在瘤组织中的表达均随肿瘤病理级别的升高而增高,相关性分析显示二者的表达存在正相关.结论:STAT3在胶质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其高表达可能与参与诱导MGMT的高表达有关.

    作者:张龙洲;王茂德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乳腺癌根治术后胸壁电子束旋转照射的临床应用

    放射治疗是高危乳腺癌根治术后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胸壁和锁骨上区是重要的术后辅助放疗部位.目前有多种胸壁照射方式,由于胸廓特殊的几何形状,传统的照射方法难以达到合理的剂量分布.电子束旋转照射技术利用电子束的剂量分布特点,根据胸壁的形状和靶区的深度选择不同的能量,能使靶区达到理想的剂量分布,同时降低心、肺晚期放射损伤,在胸壁照射中具有较大的优势及其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就乳腺癌根治术后胸壁电子束旋转照射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陈坚贤;吴三纲;黄广优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多中心型 Castleman 病的CT诊断

    目的:提高对多中心型Castleman病CT征象的认识.方法:分析3例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为多中心型Castleman病的CT征象,总结其特征.结果:3例均为多中心分布,病理分型为浆细胞型1例,混合型2例.动态增强扫描病灶均表现轻度强化,延迟期表现为持续强化.结论:多中心型Castleman病的多病灶性分布,轻度强化及分枝状钙化等征象可提示该病的诊断,确诊需要靠穿刺活检及实验室检查.

    作者:王镇;夏从羊;邢曜耀;王德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多发性骨髓瘤误诊3例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特征,误诊原因.方法:对我院误诊的3例多发性骨髓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MM首发症状与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极易误诊、漏诊.结论:对MM的临床表现要综合分析,外周血涂片形态学检查可为临床提供重要参考,骨髓细胞学检查及骨髓活组织检查是确诊的首要方法.完善MM相关检测对避免误诊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建华;王永锋;吴敏慧;邓克廷;史媛;李卓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宫颈癌中 MRP、GST-π 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检测多药耐药相关蛋白( multi-drug resistance-associated protein,MRP)、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π,GST-π)在宫颈癌( cervical cancer,CC)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宫颈癌多药耐药( multi-drug resistance,MDR)形成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方法:运用荧光定量PCR( flurescence quantitative-PCR,FQ-PCR)检测47例宫颈癌组织及12例正常宫颈组织中耐药基因MRP、GST-π mRNA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MRP、GST-π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分别为0.51 ±0.28、0.44 ±0.24,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0.20 ±0.11、0.18 ±0.10,耐药基因在宫颈癌中的表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P、GST-π表达与病人的淋巴转移、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P与GST-π之间的表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RP、GST-π基因高表达可能在宫颈癌原发性耐药中起重要作用,检测MRP、GST-π基因的表达情况对预测宫颈癌的化疗效果、协助临床选择化疗方案可能有一定意义.

    作者:高波;陶建蜀;李海平;余宗涛;吕军;张吉才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恩度心包腔灌注治疗乳腺癌恶性心包积液1例

    恶性心包积液的出现预示着肿瘤的终末期,患者预后差,平均生存期约2-3个月,特别是血性渗出者,临床上多采取心包积液引流及药物灌注方法治疗.恩度是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近年来在治疗恶性浆膜腔积液应用较为广泛,但多用于恶性胸膜腔、腹膜腔积液的治疗,而应用于心包腔的报道较少,特报道1例如下.

    作者:李晓敏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膀胱胃肠外间质瘤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胃肠道外间质瘤( extra-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EGIST),尤其是膀胱胃肠外间质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分析1例膀胱胃肠外间质瘤患者的诊治情况,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患者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免疫组化结果:CD117(++),诊断为膀胱胃肠外间质瘤.结论:膀胱胃肠外间质瘤临床罕见,无特征性临床表现,需靠免疫组化确诊,以手术切除治疗为主,转移和不能手术治疗者可采取分子靶向治疗.

    作者:胡溯;李明华;杨华安;杜中国;张杨;杨钰兴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