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奥沙利铂联合吡柔比星和氟尿嘧啶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谢勋鹏;陈萍;张莉莉;朱红军;陆宏宾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 奥沙利铂, 吡柔比星, 氟尿嘧啶, 全身化疗
摘要:目的:探讨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31例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奥沙利铂(L-OHP)、吡柔比星(THP)、氟尿嘧啶(5-FU)组成的联合方案进行化疗,观察和评价其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31例患者中,获得CR 0例,PR 9例,SD 14例,PD 8例,疾病控制率(DCR)74.2%;中位肿瘤进展时间(TTP) 4.2月;中位生存期(OS)为10.2月;临床受益反应(CBR)率达77.4%;化疗后的血清AFP值较前明显下降.主要的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和感觉神经毒性.结论:奥沙利铂、吡柔比星、氟尿嘧啶组成的联合方案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可以接受.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多维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胰腺癌血清差异表达蛋白

    目的:探讨胰腺癌患者血清和健康人血清之间蛋白质的差异表达,寻找特异性的肿瘤生物标志物.方法:应用多维色谱-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MALDI-TOF MS)方法,检测23例胰腺癌患者和30例健康人血清蛋白质谱图表达.结果:与健康人血清比较,胰腺癌患者血清谱图中显示1个特异性蛋白质峰明显增高,相对分子质量为5734D,其特异性和敏感性高.结论:人胰腺癌血清特异性蛋白质的发现,对进一步研究肿瘤发生机理及其临床特异性生物标志物的检测等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峰;刘捷登;刘彬霞;薛丹阳;杨雁灵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G试验联合 GM 试验在恶性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G实验)联合曲霉半乳甘露聚糖检测(GM试验)对恶性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MB-80微生物动态快速检测系统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定量检测血浆1,3-β-D葡聚糖及半乳甘露聚糖的含量,将检测结果及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按照欧洲癌症研究治疗组织及真菌研究组(EORTC/MSG)诊断标准,在349例患者中,确定诊断2例,临床诊断23例,临床拟诊175例,排除诊断149例.结果:G、GM试验分别以20ng/ml、0.5为诊断界值,G试验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分别为77%、89.9%、91.1%、74.4%.G/GM试验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分别为100%、90.4%、85.9%、100%.结论:C试验联合GM试验是诊断恶性血液病患者IFI的早期、快速的方法.

    作者:张海涛;郝锦霞;郭桂丽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姜黄素抑制鼠转基因卵巢癌细胞系增殖及其与 p21/BRCA1 信号通路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鼠转基因卵巢癌细胞系增殖活性的影响及其与p21/BRCA1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MTT法检测姜黄素对三种不同鼠转基因卵巢癌细胞系T1、T2、TBR6增殖活性的影响.T1细胞系基因型为:p53-/-,c-myc,K-ras BRCA1;T2为:p53-/-,c-myc,Akt,BRCA1;TBR6为p53-/-,C-myc,BRCA1-/-.RT-PCR法检测姜黄素作用后鼠转基因卵巢癌细胞系BRCA1和p21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姜黄素对鼠转基因卵巢癌细胞系T1、T2和TBR6均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呈剂量-时间依赖性,但T1,T2的抑制率明显高于TBR6(P均<0.05).姜黄素作用后,T1、T2细胞系BRCA1mRNA表达增高(P均<0.05).姜黄素作用后,T1,T2,TBR6中p21 mRNA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姜黄素对三种鼠卵巢癌转基因细胞系均有明显抑制作用,但有BRCA1基因表达的细胞系对姜黄素作用更敏感.姜黄素抑制鼠卵巢癌转基因细胞系增殖的作用机制与上调抑癌基因BRCA1的表达有关.姜黄素对鼠转基因卵巢癌细胞系的抑制作用可能与p21信号通路无关.

    作者:彭妲;吕庆杰;齐亚飞;曹程程;孙韩雪;王劲欧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持续健康教育对三维适形放疗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持续健康教育对三维适形放疗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50例行三维适形放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75例,对照组仅进行一般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实验组给予持续健康教育,于患者出院6个月时采用SF-36量表和自我护理能力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比较,3DCRT的相关知识平均分实验组(92.37±7.56)高于对照组(70.18±7.59),差异有显著性(P<0.01);自我护理能力各项指标心理支持及自我调节、日常生活自理知识、疾病自我监测、自我保健与康复、饮食运动、药物治疗实验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患者生活质量比较,实验组总体健康平均分(71.59±15.41)高于对照组(48.99±14.22),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持续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3DCRT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作者:朱雪萍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EGFR-TKIs 联合放疗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

    不可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从组织分型看,标准治疗模式为同期化放疗,但从分子分型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外显子19、21突变阳性的NSCLC患者一线应用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将在生存上大程度地获益.放疗具有手术不可比拟的空间和化疗无法取得的局部优势,放疗可激活EGFR信号通路,通过诱导细胞增殖和增强DNA修复而导致放疗抵抗,EGFR-TKIs具有放疗增敏作用.临床研究结果提示EGFR-TKIs联合胸部放疗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NSCLC患者,总体上毒性反应可以耐受,但生存获益程度不一,可能与病例选择不同有关.对于EGFR基因突变的不可切除的NSCLC患者,EGFR-TKIs同步个体化放疗目前缺乏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研究结果,也许是今后一线治疗的一种选择.

    作者:赵俊华;范增慧;赵玉霞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乳腺癌细胞中 HIF-1α对基质金属蛋白酶10、11、13、3的调节作用

    目的:探讨HIF-1α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0、11、13、3在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应用RNAi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乳腺癌细胞系中HIF-1α干扰前后的MMP10、11、13、3的表达变化.根据2-ΔΔCt相对定量法表示实验组相对于对照组目标基因原始拷贝数的倍数差异.结果:在HIF-1α的干扰效率是35.6%的基础上,MMP10上调了2.434倍,MMP13下调了0.448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11上调了 0.050倍,MMP3是上调了0.257倍,差异不显著(P>0.05).相关分析表明,HIF-1α分别与MMP10 、MMP13之间存在显著相关(r=0.943,P <0.05),而HIF-1α与MMP11、MMP3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结论:HIF-1α可在mRNA水平上通过对靶基因MMP10、MMP13表达水平的调节,来参与乳腺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过程.

    作者:姜丽丽;师永红;肖瑞;牛丽丽;莎仁高娃;王秀娟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TS mRNA表达与食管鳞癌患者5-FU化疗临床预后的相关研究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石蜡包埋组织中胸腺嘧啶核苷酸合成酶基因( thymidylate synthase,TS) mRNA表达水平与接受氟尿嘧啶(Fluorouracil,5-FU)化疗的患者临床病理的关系及其预后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22例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食管鳞癌组织TS mRNA的表达水平,并比较其表达水平与接受5-FU化疗的患者的临床病理及生存期之间的关系.结果:TS mRNA的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是否吸烟饮酒、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血管侵犯以及神经累及均无显著性相关(P>0.05).TS mRNA的表达水平与食管鳞癌肿瘤组织COX2 (P =0.419)、p53(P =0.804)、PCNA(P=0.555)、VEGF(P=0.184)、MDR(P =0.593)、EGFR(P=0.482)、SSTR2(P=0.377)的蛋白表达情况均无显著相关性.以5-FU为基础化疗的食管鳞癌患者,TS mRNA低表达者的总生存时间较TS mRNA高表达者明显延长(P=0.017).经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食管鳞癌肿瘤组织中TS mRNA表达水平可以成为以5-FU为基础化疗的食管鳞癌患者独立的预测指标(P =0.029,95% CI:1.161-16.278).结论:TS mRNA表达可能与食管鳞癌患者5-FU化疗后总生存时间(OS)呈负相关.食管鳞癌肿瘤组织中TS mR-NA表达水平可以作为预测以5-FU为基础化疗患者预后的独立指标.TS mRNA表达水平与食管鳞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无相关性.

    作者:钱晓萍;严爱婷;谢丽;魏嘉;胡静;王立峰;禹立霞;刘宝瑞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青藤碱诱导肺癌 NCI-H460 细胞凋亡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究青藤碱( SIN)诱导肺癌NCI-H460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SIN对肺癌NCI-H460细胞生长的影响;Western blot测定Bcl-2,Bax蛋白的表达;用SIN、PI3K/Akt和MAPK/ERK信号通路抑制剂干预NCI-H460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率.结果:SIN对肺癌NCI-H460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呈时间、浓度依赖性;SIN可以使NCI-H460细胞Bcl-2表达减低,Bax增强;SIN与PBK/Akt和MAPK/ERK信号通路抑制剂联用后可协同增加NCI-H460细胞凋亡(P<0.05).结论:SIN可以抑制肺癌NCI-H460细胞的生长,能改变其Bax,Bcl-2蛋白的表达,与PI3 K/Akt和MAPK/ERK信号通路抑制剂联用可协同发挥促进肺癌细胞凋亡作用,可望成为新的肺癌治疗药物.

    作者:栾虹;周立平;郑军;王朔;张青杨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肺癌患者EGFR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研究

    目的:探讨肺癌组织中EGFR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水平及甲基化状态与EGFR外显子突变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技术、基因克隆测序技术和荧光偏振技术,检测肺癌患者病理组织中EGFR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水平.结果:76例肺癌组织中EGFR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阳性者23例,检出率为30.3%,甲基化状态与肺癌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淋巴结转移、浸润程度和TNM分期均无明显相关性,与患者的病理类型密切相关,吸烟对甲基化的相对危险度(OR)为1.88,40例NSCLC患者中,29例未检测到敏感突变的患者中有10例甲基化为阳性,甲基化率为34.5%,而11例TKI敏感突变的患者中均未检测到甲基化.结论:肺癌患者EGFR基因存在启动子甲基化,EGFR外显子的突变状态与启动子甲基化有密切关系.

    作者:强少盈;张菊;姜英浩;刘文超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奥沙利铂联合吡柔比星和氟尿嘧啶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31例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奥沙利铂(L-OHP)、吡柔比星(THP)、氟尿嘧啶(5-FU)组成的联合方案进行化疗,观察和评价其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31例患者中,获得CR 0例,PR 9例,SD 14例,PD 8例,疾病控制率(DCR)74.2%;中位肿瘤进展时间(TTP) 4.2月;中位生存期(OS)为10.2月;临床受益反应(CBR)率达77.4%;化疗后的血清AFP值较前明显下降.主要的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和感觉神经毒性.结论:奥沙利铂、吡柔比星、氟尿嘧啶组成的联合方案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可以接受.

    作者:谢勋鹏;陈萍;张莉莉;朱红军;陆宏宾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培美曲塞二线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培美曲塞二线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34例,采用培美曲塞50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21d为1周期,至少2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有效率(RR)为14.7%,中位TTP 3.2个月,中位生存期7.9个月.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及消化道反应.结论:培美曲塞二线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较好,且患者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龚志敏;孙秋实;杜珂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STAT-3 和 MGMT 在人胶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STAT3和MGMT在人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发生和病理分级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并比较80例不同病理级别胶质瘤和15例正常脑组织中STAT3和MGMT的表达情况,并对二者表达做相关性分析.结果:STAT3和MGMT在正常脑组织中均未检测到阳性表达,在瘤组织中的表达均随肿瘤病理级别的升高而增高,相关性分析显示二者的表达存在正相关.结论:STAT3在胶质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其高表达可能与参与诱导MGMT的高表达有关.

    作者:张龙洲;王茂德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管状胃在食管贲门癌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评价管状胃技术在食管、贲门癌患者根治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5月-2010年12月我院胸外科收治的食管、贲门癌214例,按手术方法分为管状胃组和对照组,管状胃组:118例,男99例,女19例,年龄58.81 ±8.39岁(38-80岁).其中食管癌104例于左颈部吻合49例,弓上吻合32例,弓下吻合23例;贲门癌根治14例.对照组:96例,男74例,女22例,年龄58.54±9.05岁(27-80岁).食管癌89例于左颈部吻合8例,主动脉弓上吻合56例,弓下吻合25例;贲门癌根治7例.观察两组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管状胃组发生吻合口瘘1例,残胃瘘7例;对照组发生吻合口瘘4例,残胃瘘1例;手术时间管状胃组与对照组( 257.77±79.77 min vs 244.26±63.68 min,t=1.342,P =0.181),吻合口瘘(P>0.05)及残胃瘘(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住院时间(14.90±5.65dvs 17.20±8.49d,t =2.279,P=0.024),胸胃综合症发生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管状胃操作简单、安全,胸胃综合症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不增加手术时间,缩短了住院时间,可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付军科;张勇;李新举;陈健;张广健;吴齐飞;王哲;杨晓梅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胃癌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时机、安全性、可行性.方法:将51例胃癌胃大部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n=26)和肠外营养组(PN组,n=25).肠内营养组(EN组)采用术中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及胃肠减压管,术后12小时开始进行肠内营养.肠外营养组(PN组)采用术中仅放置胃肠减压管,术后常规“三升袋”静脉高营养.两组分别监测术后第1天、第10天患者的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血红蛋白、免疫球蛋白(A、G、M)、白细胞总数、早期胃肠道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平均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EN组术后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水平较PN组恢复迅速,两者间有显著差异(P<0.05).EN组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较PN组缩短.EN组在缩短术后住院时间与减少住院费用方面也较PN组具有优势,差异显著(P<0.01).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时机上是安全、恰当、可行的,对改善术后早期机体营养状态具有显著作用,同时明显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减少了患者住院时间与费用.

    作者:耿勇;周波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膀胱癌中 UNC5B 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分期膀胱癌组织标本及不同恶性程度的膀胱癌细胞系UNC5B表达量的差异,为膀胱癌寻找新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手段.方法:选取临床膀胱癌组织标本100例及三种膀胱癌细胞系,RT-PCR及Western-Blot检测UNC5B的表达量及其差异.结果:UNC5B在膀胱癌中均有表达,分期高较分期低的膀胱癌组织标本中UNC5B表达量明显减少(P<0.05),恶性程度高较恶性程度低的膀胱癌细胞系中UNC5B表达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UNC5B表达量与膀胱癌的浸润及进展程度显著相关,UNC5B可以作为一种潜在的生物标志物来预测膀胱癌的恶性程度.

    作者:刘娇;张哲;孔垂泽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紫杉醇联合奈达铂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紫杉醇联合奈达铂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52例老年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紫杉醇135mg/m2,奈达铂60-80mg/m2,静脉滴注,d1,21-28d为1个周期,用药2个周期后评估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CR1例,PR16例,总有效率32.7%,首治患者的有效率为36.3%.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及肝肾功能损害轻微.结论:紫杉醇联合奈达铂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毒副反应轻,耐受性好.

    作者:李代蓉;李启英;王莉;黄德鸿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整体护理和人文关怀在子宫颈癌患者围术期的应用

    目的:通过对25例子宫颈癌患者进行围术期的整体护理及人文关怀,探讨更有利于子宫颈癌手术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措施.方法:选择妇瘤科2009年9月-2011年2月份进行手术治疗患者50例,随机抽取其中的25例分为实验组,25例为对照组,对照组的患者采取常规的术前术后护理,而实验组在围术期进行常规护理外,对其进行整体护理和全程的人文关怀并进行分析和随访,总结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前术后对护理及治疗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患者在围手术期实行整体护理干预,将人文关怀融入到整个护理过程中,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孙晓茹;营明娟;王效;李红梅;朱格红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阴道侵袭性血管黏液瘤临床病理观察

    目的:探讨侵袭性血管黏液瘤( aggressive angiomyxoma,AAM)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侵袭性血管黏液瘤的临床病理学资料.结果:采取手术治疗,术中见:肿瘤无包膜,剖面均一灰白色、胶质样,有黏液性间质分隔.病检示:镜下见瘤细胞呈梭形或星形疏松排列于黏液间质背景中,有厚壁血管.免疫组化显示:Virmentin(+),Actin(+),CD34(+),HMB45(-),S-100(-),Myoqlobin(-).结论:AAM是一种罕见的、局部浸润性间质肿瘤.侵袭性、复发性是其重要特征,需提高首次诊断的正确性,首次治疗以局部广泛切除为宜,且需长期随访监测.

    作者:高福平;魏谨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ADAM-9 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研究ADAM-9在肝细胞肝癌(HC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67例HCC组织中ADAM-9的表达情况.结果:167例HCC标本中,49例(29%)标本为ADAM-9阴性,118例(71%)标本为ADAM-9阳性;而在56例正常肝组织中间质ADAM-9的表达阳性率为38%,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HCC组织ADAM-9阳性细胞表现出典型的细胞膜和细胞质型表达.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DAM-9在HCC癌组织的表达与肿瘤的大小、分化程度、侵袭转移、高AFP水平和复发有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K-M生存曲线显示ADAM-9阴性表达组生存率高于ADAM-9阳性表达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DAM-9是总体生存率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ADAM-9在HCC中的过表达,对HCC的发生、侵袭转移及预后起重要作用.

    作者:边振光;汤雨;千年松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培美曲塞二钠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晚期复发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方法: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的复发性晚期NSCLC患者39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10例,中位年龄50岁,KPS评分>70.培美曲塞500mg/m2第1天+顺铂60mg/m2第1天静脉滴注,每3周重复;至少2周期以上可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39例中无完全缓解病例,部分缓解8例,稳定22例,进展9例,疾病控制率77%(30/39).中位生存期10个月.其中鳞癌6.9个月,腺癌13.4个月,其他9.7个月,非鳞癌优于鳞癌,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良反应主要是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结论: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晚期复发NSCLC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耐受性较好.

    作者:贾晓琼;刘利;高德荣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