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国慧;孟凡书;李东方;冀鸿新;陈超;苗瑞瑞;贺宇彤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异质体(AFP- L3)在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和对高危人群的预警作用.方法:分别用微量离心柱法和电化学发光法检测176例治疗前原发性肝癌患者和251例慢性肝病患者血清中的AFP-L3和AFP.并对其中的62例慢性肝病患者跟踪随访两年,动态监测AFP - L3.结果:肝癌组的AFP - L3敏感性和中位水平分别为84.09%和16.85,高于良性肝病组(P<0.05).20< AFP< 200 ng/ml时AFP - L3的敏感性为74.36%,特异性为74.64%.AFP - L3的阳性率和水平与肝癌分期和肿瘤大小相关.随着肝癌分期的升高和肿瘤大小的增大而升高,Ⅰ期肝癌和小肝癌的敏感性分别为60.87%和66.67%.随访的23例AFP - L3持续阳性的慢性肝病患者的肝癌发生率为47.83%,进展时间平均3.15个月.结论:AFP - L3在肝癌的早期诊断和高危人群的预警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陈燕;林莺莺;胡敏华;陈岩松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观察艽龙胶囊治疗肝胃郁热型癌性腹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确诊为盆腹腔原发或转移晚期肿瘤并发肝胃郁热型癌性腹胀的门诊病例为观察对象,入组50例,随机分2组,治疗组,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用艽龙胶囊2粒/次,每日3次,餐前半小时服用.对照组用胃复安2粒10mg/次,每日3次,餐前半小时服用.两组疗程均为28天.结果:治疗组25人,临床治愈1人,显效9人,有效14人,无效1人,总有效率96%;对照组25人,临床痊愈0人,显效5人,有效8人,无效12人,总有效率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症状积分均有下降,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艽龙胶囊治疗肝胃郁热型癌性腹胀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对患者的胃脘饱胀、口苦口干、便秘等主要症状有明显改善作用,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
作者:崔宇;姚嫱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扁桃体上皮样滤泡树突细胞肉瘤(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 sarcoma,FDC sarcoma)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超微结构以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发生于扁桃体的上皮样FDC肉瘤进行组织学观察、免疫组化标记及电镜观察.结果:患者女性,55岁.咽部不适感2年,近期症状加重而就诊.术中见左扁桃体肿大伴有糜烂.临床考虑为恶性淋巴瘤.镜下见瘤细胞形态较一致,由大上皮样细胞组成,未见梭形瘤细胞.瘤细胞境界不清,丰富的嗜酸性胞质,空泡状核,核仁明显.瘤细胞间散在小淋巴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标记显示瘤细胞弥漫性表达vimentin、CD21、CD23、CXCL13和D2 - 40.电镜观察于瘤细胞胞浆内可见粗面内质网和线粒体,少量由桥粒连接的细胞突,明显的椭圆形核及核内的大核仁.肿块切除后随访4个月无复发及转移.结论:扁桃体上皮样亚型的滤泡树突细胞肉瘤非常罕见.诊断时应与多种具有上皮样形态的肿瘤鉴别.
作者:吴海波;陈柯;胡闻;王晓秋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大规模人群癌症早期普查对研究自然发病趋势变化的影响.方法:利用肿瘤登记处统计的肿瘤发病资料.抽样两个乡镇(驸马沟、固义乡)1998 - 2008年间食管癌发病率情况,计算发病粗率进行描述分析,对产生趋势变化原因予以讨论.结果:1998 - 2003年间驸马沟乡的食管癌发病率波动在75 -149/10万之间,2005年发病率陡然升高至350.17/10万,超出历年发病高水平的2.4倍多.固义乡的发病趋势情况亦类似,只是发病高在2006年,为263.57/10万.次年,发病率急剧下降至61.50/10万.两年发病波动较大.结论:2005 - 2006年间,曾对这两个乡镇进行了大范围食管内镜早期普查干预.因人为干预而造成该时间段食管癌趋势陡然升高,从而对短期时间分析趋势变化造成影响.普查提前检出的癌症患者在进行人群肿瘤登记中,应做好标注统计,杜绝或减少各种偏倚,为综合评价癌症普查效果奠定基础.
作者:宋国慧;孟凡书;李东方;冀鸿新;陈超;苗瑞瑞;贺宇彤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康莱特注射液对晚期肺癌患者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应用康莱特注射液治疗34例晚期肺癌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疗程后分别评价患者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56+的变化.结果:34例晚期肺癌患者治疗后CD3+、CD4+明显增加,经t检验有显著性差异;CD8+减少,CD56+稍增加,无显著性差异.生活质量改善:27例(79.41%).提高10分者9例(26.47%);提高20分者10例(29.41%);提高30分者8例(23.53%).稳定:4例(11.76%).减退:3例(8.82%).结论:晚期肺癌应用康莱特注射液可以增强免疫力,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张东兴;卢宜民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观察rHuEpo对原代培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子宫内膜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培养原代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子宫内膜细胞及正常子宫内膜细胞,分为4组:异位内膜细胞缺氧组、正常内膜细胞缺氧组、异位内膜细胞rHuEpo干预组(浓度50mIU/ml)、异位内膜细胞对照组.观察各组细胞生长活性,Epo - ELISA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中Epo浓度,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比率,超微结构观察.结果:rHuEpo干预组细胞生长趋势好于单纯缺氧组细胞,凋亡比率较低(5.3%).缺氧处理后,异位子宫内膜细胞产生较高浓度的Epo( 14.2±1.7) mIU/rnl,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细胞(9.1±1.5mIU/ml,q=13.48,P<0.01).结论:rHuEpo可以抑制缺氧诱导的异位子宫内膜细胞的凋亡;缺氧可以诱导子宫内膜细胞Epo表达增高.
作者:孙芳琴;曹引丽;张愽;蔡国青;辛晓燕;王建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靶向survivin的shRNA对人胆管癌QBC939细胞体外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合成具有互补序列的能够编码短发卡RNA (shRNA)的双链寡核苷酸并构建pSilence2.1真核表达质粒,经稳定转染QBC939细胞后对转基因后胆管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进行观察.结果:neo基因稳定表达于转染阳性质粒及阴性对照质粒的QBC939细胞中.RT - PCR及Western blot检测证实shRNA在mRNA及蛋白质水平抑制survivin表达,抑制率分别为66.2%和61.8%.细胞计数及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显示转染细胞生长速度及细胞克隆形成率明显减低(P<0.01).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显示转染细胞G0/G1期细胞明显增多,S期细胞明显减少.DNA ladder、透射电镜观察及流式细胞术定量研究显示转染细胞凋亡比明显增多.结论:靶向sur-vivin的shRNA能有效抑制目的基因的表达,通过增加细胞凋亡在体外抑制人胆管癌细胞的生长.
作者:卢昕;郑启昌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介绍一种安全处理危险区骨骼肌肉系统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骶2脊索瘤先施行前路经腹结扎双侧髂内动脉,然后再切除肿瘤,可减少出血.对腹股沟区或腘窝区较大肿瘤与股、腘大血管及神经紧密粘连者,先从肿瘤远近端血管、神经正常部分解剖出血管神经,再向病变区解剖,容易完整切除肿瘤.对锁骨上区肿瘤,先截除一段锁骨,然后从肿瘤远近端正常锁骨下动、静脉及臂丛神经处,向肿瘤部游离并保护好胸膜,可较安全地切除肿瘤.而对于腓骨头、颈及其周围部肿瘤,先解剖出腓总神经及其各肌支,尽可能保留肌支.结果:11例危险区(紧邻大血管、神经区域)良性或低度恶性骨骼肌肉系统肿瘤,采用先从肿瘤远近端正常血管、神经处游离出神经、血管,再向肿瘤部解剖,均顺利解剖出大血管及神经,并完整切除肿瘤.所有病例无复发,亦无肢体功能障碍.结论:对紧邻重要血管及神经的较大良性或低度恶性骨骼肌肉系统肿瘤,先从正常段血管、神经向肿瘤部解剖游离,既可彻底切除肿瘤,又可避免损伤血管、神经引起肢体功能障碍,是一种较好方法.
作者:张杏泉;李开华;陈刚;刘军;蔡平;方仁义;王民政;范清宇 刊期: 2012年第08期
胸苷激酶(thymidine kinase,简称TK)是嘧啶代谢循环中的关键酶之一,它能够催化脱氧胸苷(deoxythymidine,dTdR)转变为脱氧胸苷酸( deoxythymidylic monophosphate,dTMP).早在60年代就有文献报导指出,DNA合成之前,TdR摄入细胞并转化为TMP必须有磷酸化激酶催化.
作者:张国庆;焦顺昌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采用循证医学系统分析方法了解肿瘤耐顺铂相关基因与非小细胞肺癌的相关性,为科学制定化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检索中国学术期刊网(CNKI)全文数据库、维普科技期刊、美国国立图书馆PUBMED;检索时间段为1979 - 2011年;获得符合纳入标准的关于非小细胞肺癌耐药相关基因MDR1、MRP、LRP及GST -π的文献研究27篇;采用Stata11.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与正常肺组织耐药基因表达合并效应显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耐顺铂相关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肺组织.4种基因合并OR值并计算95%可信区间,各基因表达结果按照OR值大小顺序,OR值及95%可信区间依次为GST -π30.86(16.03,59.40)、LRP 13.96(9.27,21.01)、MRP 12.69(8.36,19.26)、MDR1 8.03 (4.45,14.48),其中LRP及MRP基因3年死亡人数明显高于3年生存人数,OR值及95%可信区间分别为LRP 4.75(2.11,10.67)、MRP 4.61(2.28,9.32).结论:耐顺铂相关基因MRP、LRP、GST -π及MDR1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尤以GST -π基因为著,其余依次是LRP、MRP、MDR1基因.各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表达的高低直接影响化疗效果和预后,是非小细胞肺癌化疗耐药中的重要基因.
作者:赵明静;马列;王群;韩冰;王笑歌 刊期: 2012年第08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55岁,主因“低热7月余,心包恶性间皮瘤确诊半个月”为主诉于2010年3月17日入我院,该患者于2009年8月出现低热,体温37.6℃,伴乏力盗汗,于当地医院行心脏彩超检查示心包积液,当时诊断为结核病,行抗结核治疗,半月后出现呼吸困难,复查彩超示心包积液,心电图出现频发房早,陈发房扑.
作者:赵妍;聂鑫;信涛;黄大勇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ence RNA,siRNA)对卵巢癌SKOV3细胞STAT3表达的抑制作用及其诱导凋亡作用的机制.方法:将STAT3 siRNA经LipofectamineTM2000脂质体介导的方法将其转染到卵巢癌细胞株SKOV3.实验分为以下3组:空白对照组(未经转染的人卵巢癌SKOV3细胞)、阴性对照转染组(阴性干扰STAT3)及特异性转染组(干扰STAT3).用MTT法检测siRNA转染后SKOV3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免疫荧光法检测STAT3蛋白水平的变化,qRT- 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STAT3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成功转染STAT3干扰片段,转染率达90%.siRNA干扰STAT3组明显抑制卵巢癌细胞增殖活性,细胞凋亡率33.7%,并且下调STAT3蛋白在SKOV3细胞中的表达.RT - 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siRNA STAT3组明显抑制人卵巢癌细胞SKOV3中STAT3 mRNA和蛋白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异性转染组48h后能有效地抑制SK-OV3细胞内STAT3的表达、抑制细胞增殖,其抑制卵巢癌细胞的机制可能与抑制了STAT3信号通路,促进细胞凋亡有关,为卵巢癌的生物治疗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作者:段海霞;李东红;马向东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吉非替尼一线或二线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61例晚期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给予吉非替尼250mg/d口服治疗,持续服用直到疾病进展或不可耐受毒副作用.结果:61例患者中达CR 1例(1.6%)、PR 25例(41.0%)、SD 31例(50.8%)、PD 4例(6.6%),总有效率(RR)42.6%,临床获益率93.4% (57/61).女性患者的有效率显著高于男性患者(P<0.001).药物相关的毒副作用依次为:皮疹56例(91.8%)、腹泻23例(33.7%)、皮肤干燥18例(29.5%)、瘙痒35例(57.4%)、恶心呕吐3例(5.9%)、肝功能轻度异常1例(1.6%).结论:吉非替尼能有效一线或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且毒副反应可耐受.
作者:蔡永广;符爱珍;李媛媛;陈思现;戴武松;李盛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分析总结妊娠合并卵巢恶性肿瘤的临床特征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1年1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诊断及治疗的8例妊娠合并卵巢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近12年共诊断妊娠合并卵巢恶性肿瘤8例,发病率为0.150/1000次妊娠.上皮性癌共2例(25%),低度恶性肿瘤(交界性上皮性肿瘤和颗粒细胞瘤)共5例(62.5%),生殖细胞肿瘤1例(12.5%).国际妇产科联盟分期:Ⅰ期6例(75%),Ⅲ期2例(25%).7例(87.5%)行保守性手术治疗(患侧附件切除),其中2例行二次手术.1例(12.5%)病期偏晚(Ⅲ.期),行肿瘤细胞减灭术.随访患者6- 104个月,仅1例晚期患者术后2年半死亡,其余均存活至今,生存率87.5%.出生新生儿5例,其中早产窒息死亡1例,其余4例均无后遗症及畸形.结论:妊娠合并卵巢恶性肿瘤的恶性程度偏低,期别偏早,所以应重在早期发现及早期治疗.对于妊娠合并晚期卵巢恶性肿瘤,应及时终止妊娠,行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
作者:张丹晔;刘水策;刘川;刘大我;刘娟娟;侯锐;林蓓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患者化疗前后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变化水平与影像学疗效哪个因素与预后的关系密切.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112例晚期NSCLC患者化疗前后血清CYFRA21 -1水平变化,并将其变化水平与临床反应类型进行比较.结果:经过2个周期化疗后,112例患者中有80例可行影像学和血清学疗效评价,其中,影像学客观缓解率为26.3%,疾病控制率为65.0%.80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期(MST)为9.9个月.影像学缓解(OR)与疾病控制(DC)患者的MST相似(P =0.094),但均长于PD患者(P均<0.001).化疗后血清CYFRA21-1水平下降幅度与临床疗效相符.血清CYFRA21 -1水平下降幅度≥30%和≥60%对于诊断DC和OR有佳灵敏度和特异度.血清CY-FRA21 -1水平下降幅度≥30%与DC(P <0.001)及生存期(P <0.001)密切相关.多因素分析表明,DC(RR=0.450,P=0.017)及血清CYFRA21 -1水平下降幅度≥30%( RR=0.429,P=0.002)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而OR与生存期无关.结论:DC较OR更适合作为判定NSCLC化疗疗效的指标,血清CYFRA21 -1水平下降幅度≥30%有望成为评价NSCLC化疗疗效的替代指标.
作者:许崇安;曹宇勃;邢丽丽;李琳;刘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观察CPT- 11联合草酸铂、5- FU作为二线治疗晚期卵巢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5例晚期卵巢癌一线治疗失败后,行二线化疗.具体方案为草酸铂85mg/m2,iv gtt,d1,8,15;5- FU 600mg/m2,iv gtt d1-5;CPT - 11 60mg/m2,iv gtt,d2.9、,6.28d为1周期,2个周期后评估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可评价疗效25例,其中CR 7例,PR 5例,SD 6例,PD 7例,临床获益率72%.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迟发性腹泻、肝脏损害、神经毒性和骨髓抑制等.结论:CPT- 11联合草酸铂、5- FU方案二线治疗晚期卵巢癌有较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作者:徐萍萍;肖梅;陈赛英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β-连环素(β - catenin)的表达在大肠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β- catenin在大肠正常黏膜、大肠腺瘤和大肠腺癌中的表达.结果:β - catenin在正常黏膜中为胞膜表达,腺瘤与腺癌组呈胞浆/核异位表达,异位表达率为10.8%、75.0%、98.2%,三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大肠腺癌中β- catenin蛋白的异常表达随着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Dukes分期的改变呈逐渐增高趋势,有淋巴结转移者β- catenin蛋白阳性表达率(100.0%)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96.4%),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β - catenin的异常表达与大肠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是早期事件;β - catenin的异常表达可能与大肠腺癌的恶性行为有关.
作者:张丽娟;蔡昕怡;陈云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评价精确放射治疗胰腺癌的临床价值及不良反应.方法:对43例Ⅰ-Ⅲ期胰腺癌患者采用三维适形放疗技术进行放疗,5-6个适形野等中心照射,80%剂量线设定为PTV边缘剂量线,照射剂量给予3.0 -4.0Gy/次,5次/周,总剂量40 - 45Gy/10 - 15次/2-3周.放疗期间静脉营养支持,少食多餐,每次放疗前口服思密达保护胃十二指肠黏膜,每周复查肝肾功能及血常规.放疗结束后,每3-6个月复查1次.结果:CR 32.6%( 14/43),PR 51.2%( 22/43),NC 11.6%( 5/43),PD 4.7%( 2/43),CR+ PR 83.7%( 36/43),症状缓解率93.15%;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7.4%( 29/43)、41.9%( 18/43)、23.3% (10/43).不良反应多数为Ⅰ-Ⅱ级.结论:采用精确放射治疗技术治疗胰腺癌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对局部中晚期胰腺癌,精确放射治疗是主要治疗手段.
作者:尹永信;周锋;王军阳;王二院;董世光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观察淋巴管密度与乳腺非特殊类型浸润性导管癌( IDC,NOS)临床病理关系.方法:用淋巴管内皮细胞抗体D2 - 40单克隆抗体标记70例乳腺IDC( NOS)淋巴管表达,计算淋巴管密度,并同时进行ER、PR、HER -2、p53、VEGF和CD44V6检测,分析LVD与各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在IDC(NOS)中,D2 - 40标记的LVD与临床分期和腋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年龄、组织学分级、及肿瘤直径无关(P>0.05).进一步对临床分期行L-S-D检验,发现临床分期I期中的LVD与临床分期Ⅱ、Ⅲ期中的LVD有显著性差异,而临床分期Ⅱ、Ⅲ期间的LVD并无显著性差异.在IDC (NOS)中,D2 - 40标记的LVD与CD44V6表达相关(P<0.05),与ER、PR、HER -2、p53及VEGF的表达无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在IDC(NOS)中,D2 - 40标记的LVD与腋淋巴结转移和CD44V6有关(P<0.05),而与年龄、组织学分级、肿瘤直径、临床分期、ER、PR、HER-2、p53及VEGF无关(P>0.05).结论:在IDC (NOS)中,D2 - 40标记的LVD与淋巴结状态相关,提示LVD可能与乳腺癌的预后有关,可能成为乳腺癌预后的独立指标.在IDC (NOS)中,D2 - 40标记的LVD与CD44V6表达呈正相关,并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在肿瘤的生长过程中,CD44V6可能通过裂解细胞间质,促进肿瘤生长,导致间质中淋巴管密度增加,提高了肿瘤转移的机率.
作者:陈文静;张江宇;吴坤河;郜红艺;李文萍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活检组织Survivin - mRNA的表达对肺癌诊断的价值.方法:纤维支气管镜活检组织常规病理检查分为肺癌组和良性病变组,同时活检组织用RT - PCR方法检测Survivin - mRNA的表达.结果:46例肺癌组Survivin - mRNA表达明显高于17例肺部良性疾病组(P<0.05);肺癌纤支镜活检组织Survivin - mRNA表达与年龄、性别及组织类型无关(P>0.05);低分化NSCLC Survivin - mRNA表达高于高、中分化NSCLC(P<0.05);Ⅲ+Ⅳ期NSCLCSurvivin - mRNA表达高于Ⅰ+Ⅱ期NSCLC(P<0.05);SCLC广泛期和局限期Survivin -mRNA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检测纤维支气管镜活检组织Survivin - mRNA的表达对肺癌的诊断,恶性程度判断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魏霞;李婧;石志红;崔亚娟;李洁;马政权 刊期: 2012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