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rHuEpo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子宫内膜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孙芳琴;曹引丽;张愽;蔡国青;辛晓燕;王建

关键词:促红细胞生成素, 子宫内膜异位症, 凋亡
摘要:目的:观察rHuEpo对原代培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子宫内膜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培养原代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子宫内膜细胞及正常子宫内膜细胞,分为4组:异位内膜细胞缺氧组、正常内膜细胞缺氧组、异位内膜细胞rHuEpo干预组(浓度50mIU/ml)、异位内膜细胞对照组.观察各组细胞生长活性,Epo - ELISA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中Epo浓度,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比率,超微结构观察.结果:rHuEpo干预组细胞生长趋势好于单纯缺氧组细胞,凋亡比率较低(5.3%).缺氧处理后,异位子宫内膜细胞产生较高浓度的Epo( 14.2±1.7) mIU/rnl,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细胞(9.1±1.5mIU/ml,q=13.48,P<0.01).结论:rHuEpo可以抑制缺氧诱导的异位子宫内膜细胞的凋亡;缺氧可以诱导子宫内膜细胞Epo表达增高.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癌症大规模人群普查对研究肿瘤发病趋势的影响

    目的:探讨大规模人群癌症早期普查对研究自然发病趋势变化的影响.方法:利用肿瘤登记处统计的肿瘤发病资料.抽样两个乡镇(驸马沟、固义乡)1998 - 2008年间食管癌发病率情况,计算发病粗率进行描述分析,对产生趋势变化原因予以讨论.结果:1998 - 2003年间驸马沟乡的食管癌发病率波动在75 -149/10万之间,2005年发病率陡然升高至350.17/10万,超出历年发病高水平的2.4倍多.固义乡的发病趋势情况亦类似,只是发病高在2006年,为263.57/10万.次年,发病率急剧下降至61.50/10万.两年发病波动较大.结论:2005 - 2006年间,曾对这两个乡镇进行了大范围食管内镜早期普查干预.因人为干预而造成该时间段食管癌趋势陡然升高,从而对短期时间分析趋势变化造成影响.普查提前检出的癌症患者在进行人群肿瘤登记中,应做好标注统计,杜绝或减少各种偏倚,为综合评价癌症普查效果奠定基础.

    作者:宋国慧;孟凡书;李东方;冀鸿新;陈超;苗瑞瑞;贺宇彤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鼻咽癌患者及其家属心理状况调查

    目的:探讨鼻咽癌病人及家属的心理状况,为提高其生活质量、减轻不良情绪反应提供临床参考依据.方法:选取鼻咽癌患者50人,患者家属50人,通过问卷调查方式,独立填写贝克焦虑自评量表( BAI)、贝克抑郁问卷(BDI)、压力知觉量表(PSS - C)、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 - 90).结果:鼻咽癌患者抑郁程度比家属高(P<0.05),而家属的焦虑得分比患者高(P<0.05).两组患者PSS -C量表得分家属组高于患者组,但没有统计学差异.SCL - 90结果表明鼻咽癌患者的躯体化症状、抑郁、恐怖及精神病症状明显高于家属组(P<0.05).结论:鼻咽癌患者及其家属存在焦虑、抑郁、压力等各方面心理问题,但个体间心理状况存在一定差异,应对他们提供相应的医疗、情感等支持.

    作者:徐桂琼;古模发;郭立仪;陈新林;何丹;刘慧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疗效及预后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患者化疗前后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变化水平与影像学疗效哪个因素与预后的关系密切.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112例晚期NSCLC患者化疗前后血清CYFRA21 -1水平变化,并将其变化水平与临床反应类型进行比较.结果:经过2个周期化疗后,112例患者中有80例可行影像学和血清学疗效评价,其中,影像学客观缓解率为26.3%,疾病控制率为65.0%.80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期(MST)为9.9个月.影像学缓解(OR)与疾病控制(DC)患者的MST相似(P =0.094),但均长于PD患者(P均<0.001).化疗后血清CYFRA21-1水平下降幅度与临床疗效相符.血清CYFRA21 -1水平下降幅度≥30%和≥60%对于诊断DC和OR有佳灵敏度和特异度.血清CY-FRA21 -1水平下降幅度≥30%与DC(P <0.001)及生存期(P <0.001)密切相关.多因素分析表明,DC(RR=0.450,P=0.017)及血清CYFRA21 -1水平下降幅度≥30%( RR=0.429,P=0.002)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而OR与生存期无关.结论:DC较OR更适合作为判定NSCLC化疗疗效的指标,血清CYFRA21 -1水平下降幅度≥30%有望成为评价NSCLC化疗疗效的替代指标.

    作者:许崇安;曹宇勃;邢丽丽;李琳;刘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术后复发性膀胱癌PET/CT定位三维适形放疗的疗效分析

    目的:对比研究术后复发性膀胱癌经18 FDG PET/CT定位适形放疗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失败原因.方法:对46例术后局部复发性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18FDG PET/CT定位适形放疗组(PET/CT组)和普通CT定位适形放疗组(普通CT组).PET/CT组用PET/CT扫描定位,将扫描数据输入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将PET图像和CT图像融合后进行靶区(GTV与PTV)和重要脏器勾画、三维重建,制定计划后常规分割适形放疗40Gy左右,然后缩野放疗至总剂量60 - 66Gy;普通CT组用普通CT定位设野,三维适形放疗至相同剂量.结果:PET/CT组的平均PTV体积、膀胱V40、直肠V40分别比普通CT组小13.2cm3、5.8cm3、7.6cm3(P<0.01);放疗后6个月,两组CEA平均值分别下降为10.8ng/ml、11.7ng/ml(P <0.01);PET/CT组的中位复发时间11.2个月,普通CT组的中位复发时间9.1个月(P<0.01);PET/CT组的胃肠道与膀胱放射性不良反应低于普通CT组(P<0.05);疗前GTV≤50cm3者预后好.结论:PET/CT定位三维适形放疗术后复发性膀胱癌可以优化放疗计划,联合化疗可以延长中位复发时间,分期早者预后好.

    作者:任宝志;钟立松;周玉霞;张仟仕;袁建军;陶星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监测肾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术后免疫治疗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肾癌患者外周血CD4+ CD25+T淋巴细胞的监测在术后辅助免疫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24例肾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根治性肾切除术后行IFN -α辅助免疫治疗;B组,单纯行根治性肾切除术;C组,10例健康对照.分别在术前、术后1周以及术后3个月免疫治疗结束时采集外周血样本,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8+ 、CD4+ CD25、CD4+ CD25high T淋巴细胞亚群含量,并计算各部分比值.结果:A、B组术前CD4+ CD25+、CD4+ CD25high T淋巴细胞亚群总体上增加,并且其含量随肿瘤分期的进展而增加(P<0.05),但部分患者并不高于健康对照组.免疫治疗后,肾癌患者CD4+ CD25 +T淋巴细胞总体略有上升,但术前较高的患者中,约2/3下降.结论:利用流式细胞仪监测肾癌患者外周血CD4+ CD25+T淋巴细胞亚群可反映机体抗肿瘤免疫状态,有助于预测免疫治疗的预后,为肾癌尤其是早期肾癌术后辅助免疫治疗的选择提供参考.

    作者:刘伟;刘任功;罗辉;赵亚昆;仇宇;祝清国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亚砷酸对JAK2V617F阳性的骨髓增殖性肿瘤的影响

    目的:探讨亚砷酸( arsenic trioxide,ATO)在治疗JAK2V617F突变阳性的骨髓增殖性疾病(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MPN)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例JAK2V617F阳性的MPN患者用亚砷酸治疗,观察其治疗前后不同时期相应的血象变化以及JAK2V617F表达,并与单用羟基脲的对照组作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3个月及1年后,应用亚砷酸治疗组的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白细胞均明显降低(P<0.01);治疗3年后两组上述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JAK2V617F的转阴率两组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亚砷酸作为一种诱导凋亡剂短期内可以有效地降低三系血细胞,但未有证据表明能降低MPN患者JAK2V617F的阳性表达,故长期疗效需更多的临床及实验观察.

    作者:庞缨;蔡晓东;刘凌;周旭红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联合检测肿瘤标志物在胸腔积液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胸腔积液中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断(CYFRA21 -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检测在胸腔积液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电化学发光法对65例肺癌患者和28例良性对照者的血清和胸腔积液进行检测.结果:肺癌组中血清和胸水肿瘤标志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肺癌组胸水三项指标高于血清水平(P<0.01):CEA对肺腺癌,NSE对小细胞肺癌,CYFRA21-1对肺鳞癌的阳性率高于其它单项(P<0.05).结论:胸腔积液CEA、NSE、CYFRA21-1检测有助于肺癌的诊断.

    作者:姜艳红;吕晓娴;刘冰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CD44V3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研究细胞黏附分子CD44v3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42例原发口腔鳞状细胞癌及其中13例转移淋巴结内CD44v3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口腔鳞癌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13例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病例中,在原发灶内CD44v3表达强度高于对应的转移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42例原发灶中CD44v3表达强度,在有淋巴结转移组与无淋巴结转移组之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4v3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分级等因素均无相关性.结论:CD44v3的表达可能与口腔鳞癌转移有关.

    作者:史艳梅;穆森;赵晨;赵莉;张瑞敏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常规放疗联合头部γ-刀治疗鼻咽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常规放疗联合γ-刀治疗鼻咽癌的疗效.方法:将100例经病理确诊的鼻咽癌患者分为2组.50例γ-刀治疗组先行鼻咽部常规放疗50 - 60Gy,再γ-刀加量治疗.常规组鼻咽部常规放疗70-76Gy.根据颈淋巴结转移情况行颈部预防性或根治性治疗.结果:治疗后6个月复查,γ-刀治疗组与常规组局部控制分别为98%和84% (P <0.05).随访6- 24个月,两组局部复发率分别6%和16% (P <0.05).24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6%和94% (P >0.05).常见毒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两者分别为14%和48%(P<0.05).结论:常规放疗联合γ-刀治疗鼻咽癌能提高局部控制率,减少局部复发,减少毒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鼻咽癌的近期疗效.

    作者:蒋建文;刘瑛;陈勇;唐娜萍;梁辉;李菊梅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新版日本胃癌分期及治疗指南修定的概念及主要修改内容

    胃癌分类分期的确定对临床治疗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对治疗原则、治疗指征和治疗方案的判定和选择有很明确的指导意义.规范准确的分类分期可以显著地提高治疗的效果,对改善预后有积极的意义.近年来日本胃癌分期版本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并且在治疗上取得了明显的成果.本文就日本胃癌分类分期及治疗指南的修改予以简要解读.

    作者:陈锐;车向明;常帅;贺仕才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白细胞介素12早期干预对急性放射病小鼠的治疗作用

    目的:研究重组鼠白细胞介素12(rmIL - 12)早期干预对γ射线急性放射病小鼠的治疗作用,并与重组鼠血小板生成素( rmTPO)的辐射防护作用进行比较.方法:42只BALB/c小鼠均给予60 Coγ射线6.0Gy一次全身照射后随机分为照射对照(对照)、rmIL - 12治疗和rmTPO治疗3组.rmIL - 12治疗组小鼠于照射后1h及此后每3d一次分别腹腔注射rmIL - 12 20μg/(kg·d),共5次;rmTPO治疗组小鼠于照射后0.5和24h分别皮下注射rmTP0 15μg/kg;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无菌PBS.2次/d观察小鼠一般情况,3d检测1次外周血细胞数,分别于照射后14d和28d收集骨髓细胞进行集落培养.结果:rmIL - 12治疗组小鼠一般情况较对照组改善,外周血中血小板(PLT)下降速度明显慢于对照组,PLT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提前(11d vs 14d),且PLT低值明显高于对照组(18.9% vs 8.1%,P<0.05).rmIL - 12治疗组PLT恢复速度稍快于rmTPO治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照射后14和28d骨髓有核细胞集落培养结果提示rmIL - 12治疗组CFU - Mix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与rmTPO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mIL - 12可明显促进急性放射病小鼠造血功能恢复,对巨核系的恢复作用与rmTPO相当,有望开发成安全有效的新型辐射防治药物.

    作者:王利;翟瑞仁;逄朝霞;张超;余长林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康莱特注射液对晚期肺癌患者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康莱特注射液对晚期肺癌患者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应用康莱特注射液治疗34例晚期肺癌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疗程后分别评价患者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56+的变化.结果:34例晚期肺癌患者治疗后CD3+、CD4+明显增加,经t检验有显著性差异;CD8+减少,CD56+稍增加,无显著性差异.生活质量改善:27例(79.41%).提高10分者9例(26.47%);提高20分者10例(29.41%);提高30分者8例(23.53%).稳定:4例(11.76%).减退:3例(8.82%).结论:晚期肺癌应用康莱特注射液可以增强免疫力,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张东兴;卢宜民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注射用薏苡仁提取物联合TACE术治疗转移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注射用薏苡仁提取物联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对转移性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以及治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s,VEGF)的变化及疗效的关系.方法:将62例转移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1例.治疗组:采用注射用薏苡仁提取物+ TACE术.对照组:单纯用TACE术.两组均至少治疗2个周期.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61.3% (19/31),对照组45.2%( 14/31),(P>0.05);治疗组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为80.6% (25/31),对照组为54.8%( 17/31),P<0.05.治疗组1年生存率为67.7% (21/31),对照组38.7%( 12/31),(P<0.05);治疗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7.0月,对照组为5.1月,(P<0.05);治疗组生活质量改善率74.2%(23/31),对照组48.4% (15/31),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VEGF治疗组治疗后下降显著(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VEGF水平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VEGF水平较对照组治疗后水平明显低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为Ⅰ-Ⅲ级,治疗组乏力、食欲下降及右上腹疼痛症状较对照组偏低.结论:注射用薏苡仁提取物联合TACE术治疗转移性期肝癌能提高疾病控制率,并降低血清VEGF水平,延长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及1年生存率,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姜海英;张燕妮;许娟;韩枫;顾峰;郭爱军;谢晓东;李艳芳;李文广;厉锋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嗅神经母细胞瘤7例诊疗分析

    目的:探讨嗅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提高本病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我科1 993年4月-2010年10月收治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7例嗅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资料,综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进行探讨0 7例中A期1例,B期4例,C期2例.结果:本组单纯放疗1例,手术+术后放疗4例,手术+术后放疗+化疗2例;本组病例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71.43%,57.14%.随访中发现颈部淋巴结转移由初次确诊的14.28%上升至42.85%.结论:嗅神经母细胞瘤的预后与Kadish分期、病理分化程度、治疗方式有关,病变位于鼻腔顶部且前颅窝骨质破坏提示本病的可能,早期诊断,手术+放疗等的综合治疗,能提高本病的生存率,晚期患者的辅助化疗是必要的.

    作者:张运东;蔡奇山;何纯会;左晶晶;包剑英;刘仁东;范辉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吉非替尼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61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吉非替尼一线或二线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61例晚期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给予吉非替尼250mg/d口服治疗,持续服用直到疾病进展或不可耐受毒副作用.结果:61例患者中达CR 1例(1.6%)、PR 25例(41.0%)、SD 31例(50.8%)、PD 4例(6.6%),总有效率(RR)42.6%,临床获益率93.4% (57/61).女性患者的有效率显著高于男性患者(P<0.001).药物相关的毒副作用依次为:皮疹56例(91.8%)、腹泻23例(33.7%)、皮肤干燥18例(29.5%)、瘙痒35例(57.4%)、恶心呕吐3例(5.9%)、肝功能轻度异常1例(1.6%).结论:吉非替尼能有效一线或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且毒副反应可耐受.

    作者:蔡永广;符爱珍;李媛媛;陈思现;戴武松;李盛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食管、肺双原发癌1例

    我院2010年8月收治了l例食管、肺双原发癌患者,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女,66岁,河南人,2010年5月因“进食梗阻感”,诊断为“食管中段癌”,头、胸、肝CT均未发现转移而手术.

    作者:彭云武;陈玉梅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纳米碳示踪技术在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纳米碳胃淋巴结示踪技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实施纳米碳示踪指导胃癌根治术的51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1例患者中2例示踪失败,余49例检出淋巴结22 - 37枚,平均每例切除淋巴结27.2±5.1枚,半年内2例复发(3.9%),在清扫区域淋巴结过程中,淋巴结及淋巴管黑染明显,而淋巴结周围组织未受染色影响.结论:纳米碳示踪技术对胃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可更准确的进行病理分期,指导术后辅助治疗的进行,具有无放射污染、成本经济、损伤小等优势.

    作者:李佰营;王直;姬生威;夏鹏;常东民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P2X7受体激活乳腺癌JNK/SAPK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P2X7受体是ATP门控的离子通道,对二价阳离子有较强的选择性,属于嘌呤受体P2X家族.P2X7受体参与细胞信号转导、细胞因子的分泌等多种生理功能.近年研究发现P2X7受体通过增加氧化磷酸化及细胞内ATP的储备,介导细胞的存活与生长.在乳腺癌中P2X7受体表达异常,并能激活JNK/SAPK途径,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本文综述了P2X7受体与乳腺癌发生发展分子机制的相关研究.

    作者:谭超;韩莉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16例局部晚期胃癌同步放化疗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不能手术或不愿手术的局部进展期胃癌行同步放化疗的疗效、不良反应.方法:选择不能手术或不愿手术的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16例,给予DLF方案化疗2周期,同步行病灶以及胃周淋巴结区域放疗DT 45 - 50.4Gy/1.8 - 2.0Gy.治疗期间评价不良反应,治疗结束后1个月开始评价疗效,每两个月随访一次.结果:16例患者全部完成治疗,客观缓解率为75%;患者梗阻、疼痛、出血的症状缓解率分别为:80.0% (12/15),83.3% (5/6),100%(1/1).中位进展时间为6个月,中位生存期为7个月,生存期范围:5 -18个月.不良反应主要为Ⅰ- Ⅱ级血液学和消化道反应.结论:局部进展期胃癌选用DLF方案同步放疗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轩菡;李超;王年飞;陈振东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50例新疆维吾尔族食管鳞癌组织中survivin、p53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survivin、p53蛋白在维吾尔族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并进一步探讨其在食管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EnVision二步法),检测survivin和p53蛋白在50例食管鳞癌组织及18例食管正常切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50例食管鳞癌中survivin和p53基因的阳性表达率为66%和38%,明显高于对照组(食管正常切缘组织)(P<0.05).survivin、p53蛋白在中晚期食管癌中的阳性表达与食管癌的分期、分化程度相关(P<0.05),而与食管鳞癌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survivin与p53蛋白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无显著相关(r =0.040,P>0.05).结论:survivin、p53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食管正常组织.表达的高低与食管鳞癌临床分期、病理分化程度有关,有助于判断食管鳞癌的恶性程度及临床预后.

    作者:阿不力孜·阿不都热合曼;陈帆;庞作良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