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乳腺良性肿瘤168例手术操作体会

李有怀;佘青;李昭琦

关键词:良性, 乳腺肿瘤, 乳晕切口
摘要:目的:对乳腺良性肿瘤患者手术操作方法进行改良并对术后切口美容效果及手术创面内在瘢痕进行临床观察.方法:对168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手术,行乳晕内切口或乳头根部切口,手术创面内不缝合止血,根据创面大小可创面置多个引流片,局部打包加压包扎,并对切口瘢痕和手术残腔瘢痕术后随访观察.结果:患者手术创面无血肿,无感染,引流通畅,切口Ⅰ期愈合,乳晕内或乳头根部切口隐约不显,手术残腔内无硬结.结论:通过改良手术切口、减少手术残腔缝合止血、增加创面引流、打包加压包扎等操作技术改良后乳腺良性肿瘤手术可取得更加完美的外观,内在瘢痕柔软,术后局部异常感觉更轻微,有良好的美容效果.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γδT细胞与疾病的关系

    γδ T细胞已是当今细胞治疗研究的热点,活化的γδ T细胞具有较强的杀伤活性,具有抗感染、抗肿瘤作用;γδT细胞还可以维持免疫耐受,调节免疫应答,其异常可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本文就γδT细胞在这几方面的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田爱;焦琳;王熙才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内镜下胆道支架治疗恶性胆道梗阻临床观察与护理

    目的:总结通过纤维十二指肠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放置胆道内支架治疗晚期恶性胆道梗阻的临床观察和护理.方法:3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患者,均行ERCP(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根据情况置人不同支架.结果:术后黄疸逐渐消退,皮肤瘙痒等症状消失或减轻.插管成功的30例患者血清总胆红素从(170.84±101.72)μmol/L下降到术后l周(105.42±82.44)μmol/L,发生并发症2例,其中急性胰腺炎1例,胆管炎l例,并发症发生率均为3.33%.结论:全部患者经过精心护理和健康教育,临床症状显著缓解,生存质量明显改善.

    作者:张剑青;刘鹏飞;张巧芬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调强放射治疗联合周剂量紫杉醇治疗60例食管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调强放疗联合紫杉醇每周给药的方法治疗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局部控制率、生存率及毒性反应.方法:103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60例放化组(调强放疗+紫杉醇组),43例单放组(单纯调强放疗组).单放组:采用调强放疗,95% PTV:66GY/30-33次,每周5次;放化组:调强放射治疗同时化疗(紫杉醇60mg)第1、8、15、22、29、36天静滴.结果:放化疗组的食管癌病灶近期总有效率为83.3%,单纯放疗组为60.4%,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1、2年生存率,单放组为55.8%(24/43)、32.5%(14/43),同步放化组为86.6%(52/60)、68.3%(41/60),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良反应放化组稍高于单放组,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调强放疗联合紫杉醇单药每周方案,同步治疗食管癌近期疗效和局部控制率较好,能提高远期生存率可能,虽毒性反应增加但能耐受.

    作者:谢朝辉;黄微;刘艳杰;王薇;展广宏;马永新;丁栢英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PTEN与肿瘤研究进展

    PTEN基因是近年发现的继p53基因之后与肿瘤发生发展关系密切的抑癌基因,在血液系统肿瘤、脑胶质瘤、消化道肿瘤、妇科肿瘤、泌尿道肿瘤、肺癌、骨肉瘤等诸多肿瘤中均检测到该基因的突变或LOH,并发现其蛋白表达水平下调或缺失.

    作者:赵欣楠;于兆进;魏敏杰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手术与非手术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目的:分析手术与非手术肺癌患者临床病例特征,提高肺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新发的616例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手术情况,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616例肺癌患者中,手术/非手术:172/444;男/女:418/198;吸烟/非吸烟:347/269;周边型/中央型:324/292;手术与非手术肺癌患者性别、年龄、吸烟与否无统计学差别;周边型肺癌手术率高(P<0.01).在发病率/手术率(%)中,腺癌:31.2/34.1,鳞癌占30.0/42.2,小细胞癌23.1%/9.7.总体手术率27.9%,临床分期越早,手术率越高,非手术患者病理诊断率为82%.结论:沈阳地区新发的原发性肺癌以男性、周边型、非小细胞肺癌为多,周边型及鳞癌患者手术所占比例高.

    作者:张海波;赵俊华;白露;苏洪新;赵玉霞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神经生长因子及受体与肿瘤发生关系研究进展

    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通过与其两种受体TrkA和p75NTF结合激活下游信号通路,对神经元的生长、发育及存活等过程发挥极其重要作用.近年来发现其在非神经系统也发挥作用,特别是参与了肿瘤的生长及转移.研究表明,在肿瘤的增殖、凋亡、血管形成、神经旁浸润以及疼痛过程中,NGF及其受体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且与肿瘤患者预后密切相关.本文对NGF在肿瘤中的作用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徐光辉;汤善宏;陈康;杨学文;龚太乾;张洪伟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乳腺良性肿瘤168例手术操作体会

    目的:对乳腺良性肿瘤患者手术操作方法进行改良并对术后切口美容效果及手术创面内在瘢痕进行临床观察.方法:对168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手术,行乳晕内切口或乳头根部切口,手术创面内不缝合止血,根据创面大小可创面置多个引流片,局部打包加压包扎,并对切口瘢痕和手术残腔瘢痕术后随访观察.结果:患者手术创面无血肿,无感染,引流通畅,切口Ⅰ期愈合,乳晕内或乳头根部切口隐约不显,手术残腔内无硬结.结论:通过改良手术切口、减少手术残腔缝合止血、增加创面引流、打包加压包扎等操作技术改良后乳腺良性肿瘤手术可取得更加完美的外观,内在瘢痕柔软,术后局部异常感觉更轻微,有良好的美容效果.

    作者:李有怀;佘青;李昭琦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子宫内膜和卵巢原发性双癌合并子宫颈内膜异位症伴不典型增生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和卵巢原发性双癌合并子宫颈内膜异位症伴不典型增生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1例子宫内膜和卵巢原发性双癌合并子宫颈内膜异位症伴不典型增生的组织病理学、免疫表型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患者左侧附件可见5cm×4cm×3cm大囊状肿物一个,囊内壁附着约直径3cm大实性结节;子宫腔宫底可见3cm×2.5cm×1 cm大菜花状肿物;境下两者均为高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伴左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同时,子宫颈局部表面见灰褐色出血点,镜下示子宫颈子宫内膜异位伴腺上皮不典型增生.3处肿瘤细胞ER-α、ER-β、PTEN及Bcl-2表达一致.结论:子宫内膜和卵巢原发性双癌合并子宫颈内膜异位症伴不典型增生多发生于绝经前女性,少见肿瘤,一般发现早,预后较好.子宫内膜异位与此类病例发病有一定关系,取材时应考虑到多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的可能,尽量减少漏诊率.

    作者:熊汉真;刘少颜;熊中堂;江庆萍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卵巢上皮癌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卵巢上皮癌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自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陕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292例卵巢上皮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生存时间,应用Log-rank法进行组别间生存率差异检验,采用OR值对各因素间进行危险度分析.结果:年龄、手术分期、组织学类型、病理分化程度、肿瘤细胞减灭术后残余瘤的大小以及术后化疗疗程数是卵巢上皮癌的预后生存指标.以FIGOⅠ期患者的死亡风险为1,则Ⅱ期、Ⅲ期、Ⅴ期的死亡风险分别为Ⅰ期的3倍、14.7倍、21.8倍;以术后残余瘤直径≤2cm患者的死亡风险为l,则残余瘤直径>2cm的患者的死亡风险为残余瘤直径≤2cm患者的死亡风险的80.7倍;化疗疗程数<6疗程的死亡风险为≥6疗程的2.3倍.以高分化患者的死亡风险为l,则中、低分化的死亡风险分别为高分化的2.4倍、3.8倍.结论:FIGO分期,首次肿瘤细胞减灭术后残余瘤的大小、化疗疗程数、病理分化程度是卵巢上皮癌的独立预后因素.因此尽力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术后辅以正规、足程的化疗是提高卵巢上皮癌生存率的关键.

    作者:胡艳;付玉兰;邓志平;马宁强;白延霞;雷磊;惠慧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miRNAss 与前列腺癌-表观遗传学新进展

    前列腺癌的研究已深入到肿瘤细胞的分子水平,和大多数肿瘤发展一样,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涉及多基因的过程.在前列腺癌发展的过程中,mieroRNAs在基因转录后调控中的表达起着主导作用,原癌基因的形成和激活与抑癌基因的失活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就miRNAss和前列腺癌的表观遗传学新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段晨阳;王燕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中药保留灌肠预防宫颈癌放射性直肠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预防宫颈癌放射性直肠炎的疗效.方法:将86例宫颈癌放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6例,观察组采用中药保留灌肠配合放疗,对照组单纯放射治疗,观察两组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中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18.6%,观察组出现放射性直肠炎3例(7.5%),对照组发生放射性直肠炎13例(28.2%),观察组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药保留灌肠能明显降低宫颈癌放疗患者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率.

    作者:董晶;赵西侠;舒瑾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整合素 α6β4 在肿瘤的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

    整合素α6β4在肿瘤的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不仅依赖于它的黏附特性,而且还与它潜在的信号传递特性有关.本文对整合素α6β4在肿瘤的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作者:焦琳;田爱;柏茂树;王熙才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治疗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30例经病理证实为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5例)采用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化疗,对照组(15例)采用ECHOP方案化疗,6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及其后的毒副反应和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2组临床差异和不良反应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是治疗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一种有效方案,完全缓解率高,且毒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晓军;朱卫民;田培军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利用0.13cc电离室对头颈部肿瘤调强放疗计划的剂量学验证

    目的:利用0.13cc电离室对头颈部肿瘤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计划进行剂量学验证.方法:将20例头颈部肿瘤患者的IMRT计划分别移植到经过CT扫描的调强体模,生成验证计划,将0.13cc电离室放置到调强体模中在加速器下执行验证计划,在治疗计划系统中算出电离室所在区域的吸收剂量为计划剂量,按验证计划照射测量到的电离室吸收剂量为实测剂量,将二者进行比较得出误差.相对误差=(计划剂量-实测剂量)/实测剂量.百分误差超过±5%,说明计划在执行中剂量误差过大,计划需要修正.结果:20例患者中有17例患者验证的误差在±5%以内,表明计划通过;有3例患者误差超过±5%以内,计划需重新修改,计划通过率为85%.结论:剂量学验证确定IMRT治疗剂量的置信度,保证治疗计划的准确实施,提供了临床评价治疗计划的依据.

    作者:张晓军;楚建军;张福正;金建荣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的综合治疗

    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SCEC)是常见的肺外小细胞癌,发病率低,恶性度高,易发生转移,预后差.SCEC约占所有类型食管癌的0.4%-7.6%,以男性和中老年多发,发病部位90%以上在食管中下段.治疗上多数的研究证实综合治疗相对于单一治疗具有明显优势.其中,化疗很重要;局部治疗时放疗优于手术;放化疗同步的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张旖骁;赵俊华;赵玉霞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宫颈癌中p16基因启动子异常甲基化的检测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及外周血浆中p16基因启动子异常甲基化的状况及其在宫颈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技术对宫颈癌组织,正常宫颈组织及相对应血浆中p16基因进行甲基化的检测.结果:45例宫颈癌组织中p16基因异常甲基化率为33.3%(15/45),相对应血浆中p16基因甲基化的检出率为20%(9/45),而正常对照组织未检出甲基化.血浆中甲基化的改变与宫颈癌组织甲基化状态显著相关(P<0.05).p16基因甲基化发生率与年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之间无统计学相关性(P>0.05).结论:p16基因CpG岛甲基化是宫颈癌发生的高频事件,其甲基化检测在宫颈癌早期诊断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瑾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腔镜辅助下DTC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护理配合要点

    目的:总结探讨腔镜辅助下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护理配合经验.方法:对13例腔镜辅助下DTC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在术前准备、术中配合、仪器设备管理等护理配合要点进行总结.结果:13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医护配合顺利,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结论:熟练掌握在腔镜辅助下颈淋巴结清扫术的护理配合要点,是腔镜甲状腺癌手术取得成功的关键之一,同时能够节省手术时间,提高医生、患者满意度.

    作者:刘清元;李国娟;吴星;马绥霞;冯晓瑞;陈静;陈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乳腺癌的乏氧研究进展

    乏氧发生在乳腺癌和其他实体肿瘤中,是由于肿瘤细胞过度增殖超过了其血管的生长速度.乏氧导致由乏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调节的适应性反应,即肿瘤恶化并导致肿瘤细胞对治疗的抗拒.HIF-1α及其下游目标被认为是乏氧标志物.乏氧标志物是重要的预后因子,其测定可预测治疗结果,指导医生针对病人选择优化治疗方案,达到提高临床疗效和预后的目的.

    作者:翟晓辉;郭佑民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286例宫颈癌患者放射治疗临床护理效果的观察

    目的:探讨加强整体护理对宫颈癌放疗患者并发症的影响效果.方法:对286例宫颈癌患者行体外+腔内放射治疗,根据不同护理计划分为整体护理组100例和整体护理加强组186例,整体护理组是做好常规的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加强组除了做好常规的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外还要加强心理护理、健康教育、饮食护理、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对两组放疗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住院治疗组除整体护理组2例因经济问题出院后在门诊继续行腔内放射治疗外,其余患者均在病房完成放疗计划.共有255例(89.17%)发生骨髓抑制,23例(8.04%)发生阴道并发症,17例(5.94%)发生皮肤病变,8例(2.79%)发生轻、中度放射性直肠炎,3例(1.06%)发生放射性膀胱炎,经保守治疗和药物灌注后,均得到有效控制,好转出院,未发生交叉感染.两组间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整体护理加强组除骨髓抑制外,其他并发症发生率与整体护理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对宫颈癌放射治疗患者做好加强整体护理措施,安排资深护士精心护理,可减轻患者放射治疗的并发症.

    作者:王雯;张龙;刘孜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口腔化学感受器瘤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及临床处理

    目的:探讨口腔化学感受器瘤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方法:追踪分析1例口腔舌部化学感受器瘤患者临床资料及组织病理特点,总结其恶性生物学行为.结果:发生于口腔化学感受器瘤较发生于身体其它部位(颈动脉体)更容易表现出恶性生物学特性,恶性生物学行为主要表现为肿瘤浸润,包膜不清楚,手术后出现原位肿瘤复发及远处(肺部)转移.结论:对于口腔的化学感受器瘤应根据其临床特点结合细胞学特征确定生物学行为并做相应临床处理.

    作者:张圃;杨新杰;王欣;王莉;雷德林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