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小板生成素对巨核细胞的增殖及保护作用体外研究

李自健;杨俊兰;焦顺昌;张帆;谢文秀;游俊浩

关键词:血小板生成素, MO7e细胞, 卡铂
摘要:目的:观察巨核细胞中加入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TPO)之前和加入之后卡铂对其影响的变化,以及TPO对巨核细胞的促增殖作用,从而了解TPO对MO7e细胞的增殖及保护作用.方法:MTT法测定不同浓度的TPO对巨核细胞株MO7e作用24h、48h、72h的影响,作出增殖曲线.测定不同浓度卡铂对加入TPO前、后的MO7e细胞作用24h、48h的抑制率,求出半数抑制浓度(IC50),比较两者的抑制率和IC50.结果:MO7e细胞增殖率随TPO浓度增大而增大,TPO浓度为256ng/ml时,进入平台期.加入TPO后,卡铂对MO7e细胞的抑制率明显降低,IC50约为加入TPO前的2倍.结论:TPO可以促进巨核细胞增殖,该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同时可减弱巨核细胞被化疗药物抑制,说明对巨核细胞有保护作用.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血小板生成素对巨核细胞的增殖及保护作用体外研究

    目的:观察巨核细胞中加入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TPO)之前和加入之后卡铂对其影响的变化,以及TPO对巨核细胞的促增殖作用,从而了解TPO对MO7e细胞的增殖及保护作用.方法:MTT法测定不同浓度的TPO对巨核细胞株MO7e作用24h、48h、72h的影响,作出增殖曲线.测定不同浓度卡铂对加入TPO前、后的MO7e细胞作用24h、48h的抑制率,求出半数抑制浓度(IC50),比较两者的抑制率和IC50.结果:MO7e细胞增殖率随TPO浓度增大而增大,TPO浓度为256ng/ml时,进入平台期.加入TPO后,卡铂对MO7e细胞的抑制率明显降低,IC50约为加入TPO前的2倍.结论:TPO可以促进巨核细胞增殖,该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同时可减弱巨核细胞被化疗药物抑制,说明对巨核细胞有保护作用.

    作者:李自健;杨俊兰;焦顺昌;张帆;谢文秀;游俊浩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射波刀治疗复发性椎体血管瘤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椎体血管瘤(vertebral hemangiomas,VHs)在临床上较为少见,约占脊椎肿瘤的2% - 3%[1],发病部位以胸椎多,其余依次为腰椎、颈椎和骶椎.无症状的脊椎血管瘤可以观察而不必治疗.有症状的脊椎血管瘤有多种治疗方法.其中放疗是主要手段之一.近期我科收治1名术后复发的椎体血管瘤患者,应用射波刀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道此例患者并复习文献,以探讨佳治疗方法.

    作者:姜万荣;李兵;朱锡旭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双膦酸盐和下颌骨坏死

    目的:了解双膦酸盐的理化性质和药理学特性以及与其相关的下颌骨坏死的有关情况.方法:综述双膦酸盐和与其相关的下颌骨坏死的文献.结果:双膦酸盐已经被广泛用于治疗以骨吸收为特点的疾病.这些药物也越来越与下颌骨缺血性坏死这种严重的副作用联系在一起.考虑到下颌骨坏死的发生和对其缺乏有效治疗措施的事实,计划使用双膦酸盐治疗时,应认真分析风险-效益的关系,并向病人说明治疗的利弊.如果要使用双膦酸盐治疗,必须进行严谨的口腔卫生护理和定期评价口腔状况.结论:考虑到可能发生的双膦酸盐相关骨坏死的严重性,应谨慎使用这些药物并要认真观察病人.对使用这些药物治疗的病人,预防下颌骨坏死的发生尤为重要.

    作者:李彦博;刘霏霏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三维适形放疗联合不同化疗方案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比较分析放疗同期多西紫杉醇、顺铂方案化疗与顺铂、5-氟尿嘧啶方案化疗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2008年6月期间,42例放疗同期化疗的食管癌病例,临床分期Ⅱ-Ⅲ期.均为CT定位,常规分割,三维适形放疗,总剂量60-68Gy.均于放疗第1、28天联合化疗,根据同期化疗方案的不同分为两组:22例联合多西紫杉醇加顺铂方案,为TP组;20例联合顺铂加氟尿嘧啶方案,为DF组.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至2010年12月,随访率100%.两组有效率:TP组81.8%、DF组75.0%(P>0.05).1、2年局部控制率:TP组86.4%、63.6%;DF组80.0%、60.0% (P >0.05).1、2年生存率:TP组81.8%、59.1%;DF组80%、50%(P>0.05).急性毒副反应,白细胞减少发生率TP组明显高于DF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TP组明显低于DF组.结论:适形放疗同步多西紫杉醇、顺铂方案化疗治疗食管癌较顺铂、氟尿嘧啶方案可提高有效率、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骨髓抑制发生率较高,但经积极治疗后可耐受,能够继续完成治疗.

    作者:赵维勇;张丽珍;王继荣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对早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观察

    原发性肝癌(primary carcinoma of the liver)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较高,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40-49岁多,男女之比为2-5∶1.原发性肝癌临床上以肝细胞肝癌(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多见,并且HCC60% - 80%可伴发肝硬化[1],HCC特别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的大结节性肝硬化关系密切.早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可经腹部螺旋薄层CT及MRI检查诊断明确,早期治疗,可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目前常采用的方法有肝移植,肝癌半肝切除等手术方法,也有肝动脉化疗栓塞,射频消融,微波消融,氩氦冷凝,无水乙醇瘤内注射,高强聚焦超声等[2-5].

    作者:张秋寅;张国梁;靳文杰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分次立体定向伽玛刀配合盆腔放疗治疗宫颈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全盆腔常规放疗加分次立体定向伽玛刀治疗宫颈癌的疗效.方法:60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采用全盆腔常规放疗46-50Gy,加分次立体定向伽玛刀治疗,伽玛刀DT 16-20Gy,2Gy/次,1次/日.结果:近期疗效CR 40%,PR 51.67%,SD 8.33%,无PD病例.总有效率91.67%.1、2、3年生存率96.67%、70%、28.33%.近期毒副反应及远期并发症低.结论:全盆腔常规放疗加分次立体定向伽玛刀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疗效好,不良反应小,方法简便,易被患者接受.

    作者:周燕华;徐子海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宫颈环形电切除术在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诊断及治疗研究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除术(LEEP)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4例行LEEP治疗的CIN患者资料,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比较术前宫颈活检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及术前后高危型人乳头状病毒(HHPV)的变化.结果:LEEP治疗CIN平均手术时间7.2分钟,平均出血量15ml.阴道镜下宫颈活检与LEEP术后标本的病理诊断完全符合率为74.0%.CIN Ⅰ、CIN Ⅱ及CIN Ⅲ各组LEEP治疗后HHPV转阴率分别为72.7%、66.7%及63.6%,3组相互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LEEP在切除病变的同时可以有效消除高危型HPV感染,是诊断和治疗CIN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江涛;付丹;李隆玉;陈小鸽;王晨亮;吴婷婷;吴美玲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雌、孕激素受体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在不同程度的宫颈鳞状上皮病变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ER、PR在正常宫颈、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ER在正常宫颈组中表达率为100%,随着病变程度的增加,其表达率及表达强度逐渐降低,在宫颈癌组仅为9.76%,各组间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PR在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率不如ER的表达率高,为39.29%,随着病变程度的增加,其表达率也呈降低的趋势,在宫颈癌组其表达率已降至0,各组间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ER、PR的表达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发生发展的关系密切,呈一定的负相关性.ER及PR的表达下调或缺失可能是导致宫颈癌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张晓波;顾依群;王爱春;汪颖南;卢利娟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肾脏肌纤维瘤1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阐明肾脏肌纤维瘤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肾脏肌纤维瘤的临床表现、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特点.结果: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腰痛,CT检查发现左肾中下极巨大囊实性占位.大体检查:肾中下极见一灰白结节,体积10cm ×7cm ×5cm,切面灰白质韧,与周围组织界限较清,其间可见多个小囊腔及结节,直径均小于1 cm.光镜观察:低倍镜下,肿瘤呈多结节状增生,结节周边部分一般为梭形肌样细胞排列成短束状或旋涡状结构,瘤细胞胞浆丰富,染色淡,细胞核狭长;结节中心部位瘤细胞圆形、短梭形、多角形,胞浆少,胞核深染,沿薄壁的“鹿角状”分支的小血管排列,呈所谓的血管外周细胞瘤样结构,局部间质可见玻璃样变性.部分区域两种类型细胞随意分布.免疫组化染色结果Vimentin弥漫阳性,SMA、Desmin、3cl-2、HHF-35灶性阳性,WT-1、EMA、AE1/AE3、HMB45、CD34、S-100、CD117、CD10、ALK均阴性,Ki67阳性细胞指数约为2%.结论:肾脏肌纤维瘤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明确诊断必须借助于临床及组织学改变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检查,首选治疗是肿瘤全切手术.

    作者:李擒龙;晏伟;王文勇;张静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不同修饰型hTERT启动子在多种肿瘤细胞中的转录活性研究

    目的:对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TERT)启动子进行不同修饰,然后对其在不同肿瘤细胞和原代培养的人牙龈成纤维细胞(human gingival fibroblasts,HGF)中的转录活性进行比较.方法:常规分子生物学方法克隆hTERT启动子区-378至+77之间序列和CWV增强子,采用SV40增强子、CWV增强子、SV40-CWV双增强子、Myc-Max反应元件(Myc-Max response elements,MMRE)、MMRE和SV40增强子联合对hTERT启动子分别进行修饰,分别构建其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载体;采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将重组质粒分别和pRL-CMV共转染不同肿瘤细胞和原代培养的牙龈成纤维细胞,双荧光素酶法检测hTERT启动子的转录活性.结果:酶切和测序鉴定hTERT启动子、CWV增强子克隆成功,以及荧光素酶表达载体构建成功;荧光素酶活性检测显示:野生型hTERT启动子不同肿瘤细胞中相对转录活性从 9.9%到24.4%有所不同,经不同修饰后活性大多有所提高,分别是野生型hTERT启动子的倍数:SV40增强子1.3至4.9倍;CWV增强子4.0至42.8倍;CWV和SV40联合增强子2.0至49.2倍;单一MMREO至5.5倍,MMRE和SV40增强子联合为1.2至8.4倍.野生型和修饰后的hTERT启动子在原代培养的牙龈成纤维细胞转录活性均较低.同一hTERT启动子在不同肿瘤细胞中转录活性不同.结论:不同修饰的hTERT启动子相对野生型hTERT转录活性大多有所提高,其中CMV增强子或SV40-CMV双增强子修饰的hTERT启动子提高幅度大,用于靶向性肿瘤基因治疗具有巨大潜力.

    作者:司少艳;宋淑军;洪彪;刘俊丽;赵刚;景青萍;张建中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肺癌相关miRNAs研究进展

    肺癌的发生发展为复杂的多基因事件,microRNAs (miRNAs)参与其中并发挥重要作用.miRNAs为一系列长约19-25nt的内源性非编码微小RNA,可抑制靶基因转录或蛋白翻译从而沉默靶基因的表达.部分miRNAs在肺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并证明可负性调节抑癌基因.亦有部分miRNAs在肺癌组织中表达下调,被认为是抑癌基因且其中一部分也已得到证实,在临床潜在应用方面,目前研究证实miR-101可发挥放疗增敏效应,而miR-134、miR-379与miR-495或有助于指导肺癌化疗用药的选择.通过回顾新文献,本文对肺癌高度相关的miRNAs及其靶基因进行了总结,并在生物学效应、潜在靶基因、基因诊断、治疗、预测预后等方面进行探讨.

    作者:王宁;黄辰;姚嘉宜;艾婷;李围围;付学海;宋丽萍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肝外胆道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的新进展

    胆道癌是一种生存率极低的高致死性疾病,在世界范围内,胆道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胆道癌不良的预后源于缺乏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的手段,因此,明确胆道癌的发病机制显得至关重要.基因多态性的关联分析将有助于阐明胆道癌的发生机制,有望发现有价值的肿瘤标记物以确定胆道癌高危人群并进行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进而成为基因治疗的新靶点.本文从分子流行病学角度对胆道癌基因多态性方面的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孟令勤;刘金钢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老年癌症患者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目的:调查老年癌症患者抑郁发生状况,分析影响老年癌症患者抑郁发生的因素.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我院109例老年癌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集患者血清标本进行免疫功能分析;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影响老年癌症患者抑郁的相关因素.结果:109例老年癌症患者中78例(78.2%)患有抑郁;其中,女性患者和男性患者发生抑郁的百分比分别为83.3%和6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49);49例伴癌痛的老年癌症患者中39例(79.6%)患有抑郁,43例处于疾病进展期的老年癌症患者中37例(86.0%)患有抑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2,P =0.003).结论:老年癌症患者抑郁发生率高,女性较男性更易发生;伴癌痛及处于疾病进展期与抑郁的发生及严重程度成正相关.

    作者:沈丽达;杨静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血管生成素-2/受体-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在血管新生中的可能作用

    目的:检测乳腺癌组织中血管生成素2(Ang-2)及其受体Tie-2的表达水平,探讨二者在乳腺癌发生发展及血管生成中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79例乳腺癌标本、68例癌旁组织及42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Ang-2、Tie-2及CD34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进行检测,分析它们与乳腺癌血管生成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织中Ang-2、Tie-2阳性率显著高于乳腺纤维腺瘤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率(P<0.05),在Ⅲ期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Ⅰ-Ⅱ期(P<0.05),在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组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Ang-2、Tie-2的表达与MVD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Ang-2和Tie-2在乳腺癌血管生成和进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作者:张兰胜;陈冬波;贾晓民;王保庆;凌桂琴;张世强;王自全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伴有JAK2V617F突变的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伴有JAK2基因V617F突变的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CNL)的实验室特征.方法:通过骨髓涂片进行细胞形态学分析诊断;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BCR-ABL融合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及DNA测序方法检测JAK2 V617F突变;RHG显带进行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细胞形态学诊断为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BCR/ABL融合基因为阴性;存在JAK2 V617F杂合突变;染色体分析结果为正常核型.结论:JAK2 V617F突变在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中很少见,具有该突变的CNL患者有较长的生存期,JAK2 V617F突变可能提示预后良好.

    作者:张男;庄倩;王韫秀;刘璇;张继红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延胡索生物碱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延胡索在临床治疗中运用广泛,其主要成分为生物碱.现代研究表明延胡索生物碱中的延胡索碱、延胡索乙素、小檗碱、黄连碱巴马仃、d-海罂粟碱、d-异波尔定等成分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本文就近年来延胡索生物碱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作用研究的进展情况作一综述.

    作者:万莉;钱晓萍;刘宝瑞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宫颈癌骨转移4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宫颈癌骨转移的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云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3642例宫颈癌中发生骨转移的48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宫颈癌诊断后发生骨转移的时间一般在3年内.低分化患者中,平均发生骨转移时间为6.3个月;中-高分化患者,平均发生骨转移时间为23.8个月.骨盆转移35例,腰椎转移28例,肋骨转移6例;单一部位骨转移14例,两处及以上部位骨转移34例.宫颈癌骨转移的发生率为1.32% (48/3642),其中宫颈腺癌29例、宫颈鳞癌19例.48例发生骨转移的患者中,2例未接受任何治疗或只接受了对症支持治疗,均在6个月内死亡;其他46例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或放、化疗,目前存活2例(生存时间分别为14、26个月).结论:宫颈癌骨转移一般在诊断后3年内发生,以骨盆和椎骨为主要转移部位,低分化为发生骨转移的危险因素.宫颈癌发生骨转移者顶后不良,积极治疗骨转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作者:杨琳琳;杨宏英;张红平;杨谢兰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经皮肾镜取石术和开放手术治疗鹿角形肾结石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经皮肾镜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ripsy,PNL)和开放手术治疗鹿角形肾结石的疗效.方法:2003年1月-2011年5月我院对102例鹿角形肾结石分别采用开放手术(n=48)和PNL(n=54),比较2组术中、术后情况.结果:PNL组的手术时间(73.6±14.8) min明显短于开放手术组(146.7±18.2) min (P <0.05);PNL组的术中出血量(84.7±26.7)ml明显少于开放手术组(287.1±48.6)ml(P<0.05);PNL组的下地活动时间(3.2±0.6)d明显短于开放手术组(20.7±1.8)d(P<0.05);PNL组的肠功能恢复时间(6.8±1.1)h明显短于开放手术组(40.5±6.6)h(P<0.05);PNL组的术后住院时间(4.2±1.6)d明显短于开放手术组(14.3±2.8)d (P<0.05).结论:与开放手术相比,PNL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为鹿角形肾结石提供了微创手术的新方式.

    作者:费翔;宋永胜;吴斌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甲状腺微小癌的超声特征探讨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癌(TMC)的声像图特征.方法:34例患者术前行高频超声检查,术后与手术和病理对照.结果:32例(88.2%)低回声,30例(88.2%)结节纵/横≥1,26例(76.5%)伴微钙化,23例(67.6%)毛刺边缘,29例(85.3%)结节单发,20例(58.8%)边界不清晰,14例(41.2%)侧后方声影,6例(17.6%)检出血流信号,8例(23.5%)颈淋巴结肿大.出现上述异常声像图特征2项以上者占73.5%( 25/34).结论:对单发灶及长期随访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的甲状腺内发现直径在1cm以内的低回声伴钙化,CDFI显示血流信号较丰富,应警惕甲状腺微小癌的可能,并仔细扫查颈部淋巴结.

    作者:闫红梅;田娟;崔胜宏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睾丸特异性蛋白酶50的研究进展

    睾丸特异性蛋白酶50(testes-specific protease 50,TSP50)基因是从人睾丸cDNA文库中分离得到的一个癌/睾丸抗原基因.它正常特异性表达于睾丸组织的精母细胞中,而异常高表达于数种肿瘤组织.TSP50能够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集落形成与转移,并抑制肿瘤细胞的凋亡,是肿瘤分子影像诊断与生物治疗的理想靶标.本文就TSP50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作者:郑磊;唐波;李前伟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