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宏伟;邱立军;陈丽霞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无法进行时中转为中心静脉置管(CVC)的效果.方法:组建PICC补救小组,对上肢外周静脉障碍致PICC无法进行时中转为彩超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CVC进行补救.结果:中转为CVC,置管成功率100%.结论:PICC无法进行时中转为CVC的置管成功率高,补救效果满意.
作者:唐运香;胡君娥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构建真核表达载体3* Flag-hPlk2并检测其在骨肉瘤细胞内的表达及定位.方法:以GSThPlk2为模板,利用PCR扩增hPlk2基因cDNA全长,并将其克隆至含有3* Flag标签的真核表达载体中.将构建的重组质粒进行酶切和测序鉴定,并转染到骨肉瘤细胞MG-63中,提取细胞蛋白进行Western blot检测.利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观察3* Flag-hPlk2在MG-63细胞中的定位,免疫沉淀法纯化hPlk2蛋白.结果:hPlk2基因cDNA全长成功构建到真核表达载体3* Flag中,Western blot检测到3*Flag-hPlk2融合蛋白表达,分子量约为80kDa.3*Flag-hPlk2在骨肉瘤MG-63细胞中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和核周,并成功纯化hPlk2蛋白.结论:成功构建了3*Flag-hPlk2真核表达质粒,同时鉴定了3*Flag-hPlk2融合蛋白的表达,并纯化hPlk2蛋白.3 * Flag-hPlk2蛋白主要定位在细胞质和核周.
作者:沈涛;傅永慧;李妍;梁爽;梁峰;巴根;付勤 刊期: 2012年第05期
椎体血管瘤(vertebral hemangiomas,VHs)在临床上较为少见,约占脊椎肿瘤的2% - 3%[1],发病部位以胸椎多,其余依次为腰椎、颈椎和骶椎.无症状的脊椎血管瘤可以观察而不必治疗.有症状的脊椎血管瘤有多种治疗方法.其中放疗是主要手段之一.近期我科收治1名术后复发的椎体血管瘤患者,应用射波刀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道此例患者并复习文献,以探讨佳治疗方法.
作者:姜万荣;李兵;朱锡旭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FOXC1蛋白在人喉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等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FOXC1蛋白在喉鳞癌(LSCC)及癌旁正常切缘组织中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学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FOXC1蛋白阳性表达定位于喉鳞癌细胞的胞核或胞浆,其在LSCC组及对照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6.8%和27.1%(P <0.05),FOXC1浆表达与颈部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及分型关系密切,而与性别、年龄、临床分期等无明显关系;FOXC1核表达与分型相关,与其它临床病理学参数间无明显相关.结论:FOXC1蛋白在喉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切缘组织,它可能在喉鳞癌的侵袭、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FOXC1可能成为判定喉癌外科切缘及分子靶向治疗的新靶标.
作者:贺小玲;王斌全;高伟;张春明;张海利;陈钢钢 刊期: 2012年第05期
蛋白质组学作为一种新的高通量、高灵敏性蛋白质研究技术,已在胃癌临床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在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的发生,胃癌的增殖分化、侵袭、耐药性及筛选特异诊断标志物等方面已取得重大进展.本文就近年来蛋白质组学在胃癌临床研究中的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彭积贵;蔡建春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构建含人雌激素受体ERbeta基因的重组慢病毒表达载体,为以ERbeta为干预靶点的乳腺癌相关研究奠定基础.方法:经RT-PCR扩增ERbeta基因片段,并将其连接到入门载体pENTRTM3C,然后经LR重组转入到慢病毒表达载体pLenti/V5-DEST中,进而构建含ERbeta基因的慢病毒载体,并进行基因测序鉴定和PCR鉴定.结果:pLenti-ERbeta表达载体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ERbeta基因序列一致,并且其经PCR可扩增出ERbeta基因片段.结论:成功构建携带人ERbeta基因的重组慢病毒表达载体.
作者:李江鹏;赵华栋;张健;李燕;韩腾龙;何显力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调查老年癌症患者抑郁发生状况,分析影响老年癌症患者抑郁发生的因素.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我院109例老年癌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集患者血清标本进行免疫功能分析;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影响老年癌症患者抑郁的相关因素.结果:109例老年癌症患者中78例(78.2%)患有抑郁;其中,女性患者和男性患者发生抑郁的百分比分别为83.3%和6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49);49例伴癌痛的老年癌症患者中39例(79.6%)患有抑郁,43例处于疾病进展期的老年癌症患者中37例(86.0%)患有抑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2,P =0.003).结论:老年癌症患者抑郁发生率高,女性较男性更易发生;伴癌痛及处于疾病进展期与抑郁的发生及严重程度成正相关.
作者:沈丽达;杨静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鼻咽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MRI特点,为临床分期、治疗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067例伴区域淋巴结转移且经病理证实的首诊鼻咽癌患者的MRI资料,分析转移性淋巴结的分布情况以及与T分期的关系.结果:本组患者转移性淋巴结各区分布如下:Ⅰb区20例(1.9%),Ⅱa区604例(56.6%),Ⅱb区883例(82.8%),Ⅲ区330例(30.9%),Ⅳ区78例(7.3%),Va区162例(15.2%),Vh区49例(4.6%),咽后967例(90.6%),跳跃性转移仅9例(0.84%).淋巴结转移与T分期之间无明确相关性.结论:鼻咽癌区域淋巴结转移以咽后和Ⅱ区常见,均为首站淋巴结;Ⅰ区转移率极低;跳跃性转移罕见.区域淋巴结转移与T分期无关.
作者:吕君;王仁生;张婷婷;毛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比较分析放疗同期多西紫杉醇、顺铂方案化疗与顺铂、5-氟尿嘧啶方案化疗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2008年6月期间,42例放疗同期化疗的食管癌病例,临床分期Ⅱ-Ⅲ期.均为CT定位,常规分割,三维适形放疗,总剂量60-68Gy.均于放疗第1、28天联合化疗,根据同期化疗方案的不同分为两组:22例联合多西紫杉醇加顺铂方案,为TP组;20例联合顺铂加氟尿嘧啶方案,为DF组.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至2010年12月,随访率100%.两组有效率:TP组81.8%、DF组75.0%(P>0.05).1、2年局部控制率:TP组86.4%、63.6%;DF组80.0%、60.0% (P >0.05).1、2年生存率:TP组81.8%、59.1%;DF组80%、50%(P>0.05).急性毒副反应,白细胞减少发生率TP组明显高于DF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TP组明显低于DF组.结论:适形放疗同步多西紫杉醇、顺铂方案化疗治疗食管癌较顺铂、氟尿嘧啶方案可提高有效率、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骨髓抑制发生率较高,但经积极治疗后可耐受,能够继续完成治疗.
作者:赵维勇;张丽珍;王继荣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研究SLP-2基因在食管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其功能发生的具体分子机制.方法:运用Western-blotting检测SLP-2在TE12细胞系中的表达.利用PCR从TE12细胞的cDNA中扩增SLP-2的开放阅读框,定向连接到pEGFP-N3载体,并通过细胞免疫荧光实验检测SLP-2蛋白在TE7细胞内的表达.结果:SLP-2基因在TE12细胞中高表达,并成功构建pEGFP-N3-SLP-2荧光表达载体,SLP-2蛋白主要定位在细胞质内.结论:证明了SLP-2在食管癌细胞中高表达,其荧光表达载体的构建为进一步研究SLP-2在食管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作者:王克文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对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TERT)启动子进行不同修饰,然后对其在不同肿瘤细胞和原代培养的人牙龈成纤维细胞(human gingival fibroblasts,HGF)中的转录活性进行比较.方法:常规分子生物学方法克隆hTERT启动子区-378至+77之间序列和CWV增强子,采用SV40增强子、CWV增强子、SV40-CWV双增强子、Myc-Max反应元件(Myc-Max response elements,MMRE)、MMRE和SV40增强子联合对hTERT启动子分别进行修饰,分别构建其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载体;采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将重组质粒分别和pRL-CMV共转染不同肿瘤细胞和原代培养的牙龈成纤维细胞,双荧光素酶法检测hTERT启动子的转录活性.结果:酶切和测序鉴定hTERT启动子、CWV增强子克隆成功,以及荧光素酶表达载体构建成功;荧光素酶活性检测显示:野生型hTERT启动子不同肿瘤细胞中相对转录活性从 9.9%到24.4%有所不同,经不同修饰后活性大多有所提高,分别是野生型hTERT启动子的倍数:SV40增强子1.3至4.9倍;CWV增强子4.0至42.8倍;CWV和SV40联合增强子2.0至49.2倍;单一MMREO至5.5倍,MMRE和SV40增强子联合为1.2至8.4倍.野生型和修饰后的hTERT启动子在原代培养的牙龈成纤维细胞转录活性均较低.同一hTERT启动子在不同肿瘤细胞中转录活性不同.结论:不同修饰的hTERT启动子相对野生型hTERT转录活性大多有所提高,其中CMV增强子或SV40-CMV双增强子修饰的hTERT启动子提高幅度大,用于靶向性肿瘤基因治疗具有巨大潜力.
作者:司少艳;宋淑军;洪彪;刘俊丽;赵刚;景青萍;张建中 刊期: 2012年第05期
FHIT基因是组氨酸三联体基因家族的成员,在嘌呤代谢中参与编码一个AP3A水解酶.该基因在3号染色体上包含常见的脆性部位FRA3B,并且致癌物质引起的损伤可以导致染色体易位从而致使基因的转录本异常.事实上,这种基因的异常转录本在所有的食管、胃和结肠癌中发现大约有一半出现异常.研究显示FHIT基因可能通过调控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发挥抑制肿瘤的作用.其失活机制主要表现为启动子区域CPG岛甲基化、缺失及异常转录.同时有研究表明FHIT基因与皮肤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和预后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就FHIT基因与皮肤癌关系研究新进展做出综述.
作者:安琪;鲁玉修;李斌;叶菁;李青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阐明肾脏肌纤维瘤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肾脏肌纤维瘤的临床表现、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特点.结果: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腰痛,CT检查发现左肾中下极巨大囊实性占位.大体检查:肾中下极见一灰白结节,体积10cm ×7cm ×5cm,切面灰白质韧,与周围组织界限较清,其间可见多个小囊腔及结节,直径均小于1 cm.光镜观察:低倍镜下,肿瘤呈多结节状增生,结节周边部分一般为梭形肌样细胞排列成短束状或旋涡状结构,瘤细胞胞浆丰富,染色淡,细胞核狭长;结节中心部位瘤细胞圆形、短梭形、多角形,胞浆少,胞核深染,沿薄壁的“鹿角状”分支的小血管排列,呈所谓的血管外周细胞瘤样结构,局部间质可见玻璃样变性.部分区域两种类型细胞随意分布.免疫组化染色结果Vimentin弥漫阳性,SMA、Desmin、3cl-2、HHF-35灶性阳性,WT-1、EMA、AE1/AE3、HMB45、CD34、S-100、CD117、CD10、ALK均阴性,Ki67阳性细胞指数约为2%.结论:肾脏肌纤维瘤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明确诊断必须借助于临床及组织学改变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检查,首选治疗是肿瘤全切手术.
作者:李擒龙;晏伟;王文勇;张静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应用特异性siRNA下调HepG2细胞中BDNF表达,观察对细胞凋亡和侵袭的影响并探讨相关分子机制.方法:在人HCC细胞系HepG2中,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BDNF的表达,采用ELISA方法检测培养液上清BDNF的分泌水平.特异性BDNF-siRNA转染细胞,采用FITC-phalloidin染色方法检测actin 细胞骨架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内RhoA、Rac1、Cdc42的活化情况.同时,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Transwell小室测定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HepG2细胞培养上清中BDNF含量为88.56±7.45 pg/ml.在HepG2细胞中,特异性BDNF-siRNA显著抑制BDNF的表达,干扰细胞内actin细胞骨架聚合,RhoA或Racl活性受到抑制,同时凋亡细胞数增加、细胞侵袭能力下降.结论:干扰BDNF的表达可以显著抑制细胞侵袭能力,这可能与阻断actin细胞骨架聚合、以及RhoA或Rac1活化相关.BDNF/TrkB信号通路可能作为阻断HCC发展演进的新靶点,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郭大伟;侯学忠;孙文郁;朱磊;张弘彬;姜晓峰;梁健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检测乳腺癌组织中血管生成素2(Ang-2)及其受体Tie-2的表达水平,探讨二者在乳腺癌发生发展及血管生成中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79例乳腺癌标本、68例癌旁组织及42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Ang-2、Tie-2及CD34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进行检测,分析它们与乳腺癌血管生成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织中Ang-2、Tie-2阳性率显著高于乳腺纤维腺瘤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率(P<0.05),在Ⅲ期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Ⅰ-Ⅱ期(P<0.05),在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组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Ang-2、Tie-2的表达与MVD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Ang-2和Tie-2在乳腺癌血管生成和进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作者:张兰胜;陈冬波;贾晓民;王保庆;凌桂琴;张世强;王自全 刊期: 2012年第05期
恶性胶质瘤是成人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生存率低,易复发.治疗采取以手术治疗为主,结合放疗、化疗等疗法的综合治疗.手术可以缓解临床症状,延长生存期,明确病理诊断,减轻瘤负荷.但瘤体呈浸润性生长,具体边界并不清楚,术后几乎均复发,引进放射治疗后,杀灭或抑制术后残存肿瘤,延长了生存期.如今手术加放疗已成为标准的治疗方式.本文就放射治疗中存在争议的几个问题做了讨论,以望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康文星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睾丸特异性蛋白酶50(testes-specific protease 50,TSP50)基因是从人睾丸cDNA文库中分离得到的一个癌/睾丸抗原基因.它正常特异性表达于睾丸组织的精母细胞中,而异常高表达于数种肿瘤组织.TSP50能够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集落形成与转移,并抑制肿瘤细胞的凋亡,是肿瘤分子影像诊断与生物治疗的理想靶标.本文就TSP50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作者:郑磊;唐波;李前伟 刊期: 2012年第05期
大多数癌症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疼痛,癌痛不仅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患者的生存信心,还有可能促进肿瘤的进展和转移.虽然目前止痛的方法多种多样,但癌痛控制仍是临床的难题.
作者:薛娜;林洪生 刊期: 2012年第05期
肺癌的发生发展为复杂的多基因事件,microRNAs (miRNAs)参与其中并发挥重要作用.miRNAs为一系列长约19-25nt的内源性非编码微小RNA,可抑制靶基因转录或蛋白翻译从而沉默靶基因的表达.部分miRNAs在肺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并证明可负性调节抑癌基因.亦有部分miRNAs在肺癌组织中表达下调,被认为是抑癌基因且其中一部分也已得到证实,在临床潜在应用方面,目前研究证实miR-101可发挥放疗增敏效应,而miR-134、miR-379与miR-495或有助于指导肺癌化疗用药的选择.通过回顾新文献,本文对肺癌高度相关的miRNAs及其靶基因进行了总结,并在生物学效应、潜在靶基因、基因诊断、治疗、预测预后等方面进行探讨.
作者:王宁;黄辰;姚嘉宜;艾婷;李围围;付学海;宋丽萍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伴有JAK2基因V617F突变的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CNL)的实验室特征.方法:通过骨髓涂片进行细胞形态学分析诊断;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BCR-ABL融合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及DNA测序方法检测JAK2 V617F突变;RHG显带进行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细胞形态学诊断为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BCR/ABL融合基因为阴性;存在JAK2 V617F杂合突变;染色体分析结果为正常核型.结论:JAK2 V617F突变在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中很少见,具有该突变的CNL患者有较长的生存期,JAK2 V617F突变可能提示预后良好.
作者:张男;庄倩;王韫秀;刘璇;张继红 刊期: 201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