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补片修补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切除术后腹壁缺损24例临床分析

王慧敏;付凌婕;谭明子;李潇;高一平;林蓓

关键词:补片,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 治疗
摘要:目的:分析采用补片修补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切除术后腹壁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至2014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诊治的24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切除术后采用补片修补腹壁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4例患者腹壁包块大径为3.5-15cm,平均5.4cm,病灶切除后腹壁缺损大且深,采用补片修补,切口均为Ⅰ期愈合,无感染,17例术后补充GnRH-a治疗,随访患者1-78个月,腹壁切口愈合良好,无复发,无腹壁疝形成,外形美观,患者感受良好.结论: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一旦发现应及早手术完全切除病灶,手术后较大腹壁缺损应用补片修补效果好.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AR在乳腺导管原位癌中的表达及其与ER、PR表达的关系

    目的:研究导管原位癌中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的表达情况,探讨AR表达与组织分级及与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表达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51例不同级别导管原位癌(breast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中AR的表达及与ER、PR表达状态的相关性.结果:AR阳性表达于18例DCIS中,33例DCIS中没有表达.13例低级别导管内癌中有3例AR阳性表达,15例中级导管内癌中有7例AR阳性表达,23例高级导管内癌中有8例AR阳性表达(P=0.4270).导管内癌的分化程度与ER(P =0.0036)及PR(P=0.0398)的表达密切相关.在导管内癌的不同组织学亚型间AR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6),但ER(P =0.0695)与PR(P=0.4672)的表达无差异.绝经前与绝经后患者导管内癌的AR表达无差异(P =0.6510),但ER(P=0.0074)与PR(P=0.0259)的表达有差异.结论:有一部分乳腺导管内癌表达AR,导管内癌的AR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无关,与DCIS中ER、PR表达也没有相关性.

    作者:高仁里;叶慧英;张丹;朱玲玲;游庆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E-cadherin和FSP-1/S100A4在胃癌及其癌前病变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意义

    目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cadherin与FSP-1/S100A4在胃癌及其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并分析两者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探讨EMT在胃癌进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检测胃癌标本295例(其中139例配对正常胃黏膜作为对照)、肠上皮化生79例及异型增生16例中E-cadherin和FSP-1/S100A4蛋白的表达.结果:胃癌患者中E-cadherin的异常表达率为42.03%(124/295),正常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中未发现异常表达.胃癌中FSP-1/S100A4的阳性表达率(33.22,98/295)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0,0/139)、肠上皮化生(2.53%,2/79)和异型增生(0,0/16),P<0.05.正常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中FSP-1/S100A4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胃癌中FSP-1/S100A4的表达率在弥漫型胃癌组(41.88%,67/160)显著高于肠型胃癌组(24.11%,27/112),P<0.05.在浸润深度达浆膜及透浆膜组(36.89%,90/244)显著高于未侵及浆膜组(15.69%,8/51),P<0.05.FSP-1/S100A4的表达率与性别、年龄、Borrmann分型、WHO组织学分型及淋巴结转移均无显著相关性,均P>0.05.胃癌中FSP-1/S100A4的表达率在E-cadherin异常表达组(37.10%,46/124)高于正常表达组(30.41%,52/17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正常胃黏膜相比,E-cadherin在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中未发现异常表达,而在胃癌中出现较高比率的异常表达,胃癌中E-cadherin的异常表达与Lauren分型相关.胃癌组织中FSP-1/S100A4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胃癌FSP-1/S100A4的阳性表达与胃癌的Lauren分型、浸润深度相关.本研究结果提示,胃癌组织细胞中存在着EMT,且EMT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发展与侵袭.

    作者:苏林;辛彦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磁共振成像在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及分期中的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MRI在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分期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研究273例经术后病理检查明确诊断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根据其术前MRI表现,以FIG02009新分期方法结合病理分期结果进行评估.结果:273例患者中Ⅰa期136例,Ⅰb期46例,Ⅱ期51例,Ⅲa期8例,Ⅲb期7例,Ⅲcl期8例,Ⅲ2期4例,Ⅳa期6例,Ⅳb期7例,MRI对子宫内膜癌分期正确率为93.4%,与病理分期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RI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及分期具有较高准确性,在临床治疗方式及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毛明伟;杨露;李敏;刘智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纳米载体传递抗肿瘤药物在肿瘤微环境的靶向性及应用研究进展

    大部分传统的化疗药物由于在体内的非特异性分布而导致全身性毒性及许多相关的副作用. 近年来,新兴的纳米技术克服了传统药物的非特异性靶向,而且为解决非选择性损伤机体组织的瓶颈问题提供了可能.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致力于从肿瘤微环境的角度遏制肿瘤的发展,针对肿瘤和微环境的纳米技术也有了快速发展,本文主要对肿瘤的微环境和纳米载体药物传递系统在肿瘤微环境方面的靶向性及应用进行综述,为纳米技术在肿瘤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和新的研究思路.

    作者:张艳惠;管庆霞;吕邵娃;许婷;李琳;李永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MiRNA-21抑制物对人肺腺癌PC9/GR细胞吉非替尼耐药性的影响

    目的:观察miR-21抑制物对人肺腺癌PC9/GR细胞株增殖、凋亡及迁移能力的影响,探讨miR-21抑制物在PC9/GR细胞吉非替尼耐药的生物学行为中的作用.方法:实验分为miR-21 inhibitor组、阴性对照组和正常细胞对照组3组.MiR-21 inhibitor组转染miR-21抑制物抑制其细胞内miR-21表达,阴性对照组转染microRNA inhibitor NC.加入吉非替尼处理后,采用MTT比色实验测定3组细胞第1、2、3、4、5天的吸光度(OD值),绘制生长曲线.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结果:两对照组间细胞的增殖速度无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细胞增殖速度明显减慢(P<0.05).实验组细胞凋亡率为(40.06 ±2.32)%,明显增高(P<0.05);阴性对照组[(7.39±0.79)%]和空白对照组[(6.96±0.68)%]之间细胞凋亡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细胞迁移力受到明显抑制(P<0.05).空白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细胞迁移力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PC9/GR细胞中,下调miRNA-21的表达后,PC9/GR细胞对GR的敏感性提高,凋亡程度增强,部分逆转了肺癌PC9/GR细胞对GR的耐药性.为miRNA-21与化疗联合治疗肺癌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李明涛;王小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Canstatin与tumstatin抑制甲状腺癌细胞SW579迁移的机制研究

    目的:研究canstatin与tumstatin对甲状腺癌SW579细胞迁移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利用MTT实验和划痕实验检测SW579细胞增殖和迁移.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运动相关蛋白的变化.结果:Canstatin与tumstatin可以明显抑制SW579细胞增殖和迁移.Canstatin与tumstatin处理后细胞的MMP 3、9和12蛋白水平明显下降.在canstatin作用下Wave2蛋白含量下降,而tumstatin没有类似作用.结论:Canstatin与tumstatin通过抑制MMP 3、9和12蛋白水平导致SW579细胞运动减弱.

    作者:王传疆;王雷;胡海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吉非替尼联合康莱特注射液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探讨

    目的:探讨吉非替尼联合康莱特注射液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吉非替尼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康莱特静脉滴注,两组患者均以治疗21天为一个疗程,治疗持续3个疗程.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69.1%)和疾病控制率(87.3%)均高于对照组(47.3%、63.6%),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率(52.7%)高于对照组(2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毒副反应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吉非替尼联合康莱特注射液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曙辉;邹立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肺癌早期筛查研究进展

    Ⅰ期与Ⅲ-Ⅳ期肺癌预后差别极大,其治疗及预后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早期肺癌的筛查早已成为全世界研究的热点.本文就目前肺癌筛查的必要性、可行性、人群选择,特别是技术方案做一综述.

    作者:倪裕丰;丁罡;赵其德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鼻咽癌调强放疗中摆位误差对剂量分布的影响综合分析

    目的:对鼻咽癌调强放疗中摆位误差对剂量分布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确诊为鼻咽癌的患者8人.应用软件计算其X、Y、Z方向偏移误差,并研究误差在放疗中对剂量分布的影响.结果: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在X、Y、Z方向分别为(0.49±1.31)mm、(-0.18 ±1.96)mm、(-0.46±1.05)mm;各靶区及危及器官的剂量分布变化都较大.结论:鼻咽癌IMRT摆位误差必定存在,应采取有效措施校正其误差,进而保证其临床放疗质量.

    作者:张文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白介素-11治疗恶性肿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白介素-11治疗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住院化疗病人血小板减少者8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42例(白介素-11)和对照组40例(维血宁颗粒),血小板计数低于80×109/L时予升血小板治疗,治疗组给予白介素-11 1.5mg皮下注射qd;对照组予维血宁颗粒治疗;血小板升至100×109/L停药,血小板低于20 x 109/L时输注血小板及止血对症处理.2-3日检查血常规,每日观察用药反应.结果:治疗组血小板恢复时间5-16天,中位时间为7.2250天,停药后部分患者血小板仍持续上升.治疗组中2例血小板低于20×109/L,给予输血小板10U支持治疗.对照组血小板恢复时间为14-55天,中位时间为23.90天.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白介素-11具有明显的促进血小板生成的作用,可缩短血小板减少的持续时间,且不良反应轻,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徐卓;宋宇;张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胃癌转移相关分子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淋巴结转移、腹膜转移是胃癌转移常见形式.是影响胃癌预后及治疗策略的重要因素.本综述阐述目前与胃癌转移相关的分子标志物的研究进展.为胃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新思路.

    作者:马勇;吴新民;郭亚民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c-met和c-src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目的:探讨c-met和c-src在甲状腺乳头状癌(thyroid papillary cancer,TPC)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8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和38例良性病变切除标本中c-met和c-src的表达,并分析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c-met和c-src在TPC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6.3%和63.8%,与在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中表达有显著差异(P<0.01).c-met在TPC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年龄相关(P<0.05).c-src在TPC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1).TPC中c-src和c-met的表达呈正相关(r=0.698,P<0.01).结论:c-src和c-met的异常表达在TPC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并且c-src可为TPC的淋巴结转移提供依据.

    作者:孙颖;田云霄;王双海;杨建华;袁艳龙;吴士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卡培他滨一线治疗晚期胃癌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多西他赛(TXT)联合奥沙利铂(OXA)、卡培他滨(Xeloda)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19例晚期胃癌患者接受多西他赛75mg/m2,d1,奥沙利铂85mg/m2,d2,卡培他滨每天1000mg/m2,bid,d1-14,21d为1个周期,化疗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19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其中CR 1例(5.3%),PR 10例(52.6%),SD 5例(26.3%),PD 3例(15.8%),总有效率57.9%,中位TTP为5.8个月,中位OS为10.5个月;常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外周神经毒性、脱发且多以Ⅰ-Ⅱ度为主.结论: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卡培他滨方案治疗晚期胃癌近期疗效好,不良反应可耐受.

    作者:乌云高娃;李文新;苏日拉;包佳琪;沙如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MIF、MMP-9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

    目的:分析宫颈组织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m,CIN)和宫颈鳞癌(squamous carcinoma of cervix,scc)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和金属蛋白酶-9(MMP-9)与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选择SCC组织标本51份、CIN标本41份,正常宫颈组织(normal cervical epithelium,NCE)标本32份,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各组MIF和MMP-9的表达和MVD(CD44标记)情况.结果:SCC、CIN组中MIF和MMP-9阳性率和MVD值均明显高于对照NCE组(P<0.05),但MIF阳性表达在CIN组和SCC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F、MMP-9在SC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均与组织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但与临床分期无关(P>0.05),在SCC组织中二者表达呈正相关.SCC组中MIF和MMP-9阳性者的MVD值明显高于其阴性者(P<0.05),在SCC淋巴结转移组织中MIF和MMP-9阳性者的MVD值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MIF和MMP-9的表达与MVD值存在显著正相关性(P<0.05).结论:MIF和MMP-9在SCC的发生、发展、浸润及转移中起重要作用.SCC组织学分化越差,MIF和MMP-9阳性表达率越高及MVD值越高,且MIF和MMP-9的表达呈正相关.提示二者联合检测对评估SCC严重程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尹巧燕;步兰娜;董媛媛;时志民;程亮;商晓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益气化瘀法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益气化瘀法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证属气虚血瘀型患者的疗效.方法:将3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配合益气化瘀基本方加减治疗.结果:两组均能升高m、FT4,抑制TSH,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TG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组甲状腺功能变化幅度略大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在升高WBC、HB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卡氏评分比较和中医症状改善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益气化瘀法对于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证属气虚血瘀型的患者治疗有一定的疗效,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不适症状,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作者:江树舒;吴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多器官受侵犯的浆母细胞淋巴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目的:报道多器官受侵犯的浆母细胞淋巴瘤(PBL)1例探讨PBL的诊治.方法:总结1例多器官受侵犯的PBL临床资料及诊疗过程,并复习国内外文献.结果:女性,50岁,因发热伴右乳腺旁包块起病,持续高热,PET/CT检测提示出现鼻咽部、全身多发淋巴结肿大、肝脾脏的多脏器广泛受侵,经乳腺包块病理检查确诊为PBL,HIV阴性,而EBER阳性.根据Ann Arbor分期该病人为Ⅳ期b型,经过3个疗程CHOP+E化疗达到缓解.结论:PBL依据病理学检查确诊,没有标准治疗方案,早诊断和早治疗和预后分子的检测与预后密切相关.

    作者:代娟利;梁蓉;王哲;陈协群;白庆咸;董宝侠;王健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386例沉降式液基细胞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细胞学诊断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沉降式液基细胞学制片技术在纤维支气管镜刷检细胞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复阅386例应用沉降式液基细胞学制片技术进行纤维支气管镜刷检细胞诊断的细胞片,并对照其病理学诊断结果,评价沉降式液基细胞学制片技术在纤维支气管镜刷检细胞学检查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病理学诊断为肺支气管癌的334例患者中,细胞学检查出癌295例.病理学诊断为肺支气管良性病变的52例患者,细胞学均报告阴性.细胞学诊断敏感性为89.9%,特异性为100%.同时有细胞学和病理学分类诊断结果的217例患者中,鳞癌、腺癌和小细胞癌细胞学诊断与病理学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94.5%、89.8%和96.1%.结论:沉降式液基细胞学制片技术在纤维支气管镜细胞学检查中的诊断符合率及特异性较高.

    作者:颜云;丁永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miRNA-221和miRNA-222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miRNA-221、miRNA-222在人肝癌细胞株及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二者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从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株HepG2、Huh7、MHCC-97和46例手术切除的HCC组织及毗邻癌旁组织中提取总的RNA,用微小RNA的引物反转录后,用miRNA-221、miRNA-222特异性引物做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并分析miRNA-221、miRNA-222表达水平与各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结果:肝癌细胞株MHCC-97中miRNA-221、miRNA-222的表达较肝癌细胞株HepG2、Huh7显著升高;HCC组织中miRNA-221、miRNA-222的平均表达水平较癌旁组织分别上调1.72±1.17,1.76±1.14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NA-221、miRNA-222表达水平与HCC肿瘤TNM分期和包膜浸润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RNA-221、miRNA-222显著高表达可能在HCC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尤其与肝癌细胞的侵袭、转移有关.

    作者:庞新亚;高峰;权胜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Caspase-3、突变型p53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

    目的:研究Caspase-3、突变型p53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5例行TUR-BT术切除膀胱癌组织石蜡切片中Caspase-3、突变型p53表达的情况,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15例正常膀胱黏膜为对照.结果:Caspase-3在膀胱癌标本中表达阳性率为36.4% (20/55),与对照组阳性率80% (12/1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突变型p53在膀胱癌标本中表达阳性率为65.5%(36/55),与对照组阳性率33.3%(5/15)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它与膀胱癌的初发和复发、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有显著相关(P<0.05).膀胱癌中Caspase-3和突变型p5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spase-3表达和突变型p53对判断膀胱癌的预后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王超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IL-18对胶质瘤大鼠外周血TGF-β、CD8+T水平的影响

    目的:分析IL-18对胶质瘤大鼠外周血中TGF-β水平及CD8+T比例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5只.分别用立体定向技术接种9L/IL-18、9L、9L/LXSN细胞,建立实验动物模型.14天后,取各组大鼠外周血,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外周血中TGF-β细胞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大鼠外周血中CD8+T比例.结果:接种9L/IL-18组大鼠外周血中TGF-β的水平为(111.5±5.9) ng/L,显著低于接种9L、9L/LXSN细胞组[(133.4±3.7) ng/L、(127.9±4.0)ng/L] (P<0.05).前者外周血中CD8+T比例(32.3±2.2)%与后两组相比[(分别为(22.3±0.8)%、(22.0±0.7)%]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8可降低荷瘤鼠外周血中TGF-p水平,提高CD8+T细胞比例,从而改善荷瘤鼠免疫抑制状态,提高免疫功能.

    作者:宋杨英;程天军;黄淑珍;李振东;单保恩;杨宝友;白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