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胃癌转移相关分子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马勇;吴新民;郭亚民

关键词:胃癌, 淋巴结转移, 腹膜转移, 分子标志物
摘要:淋巴结转移、腹膜转移是胃癌转移常见形式.是影响胃癌预后及治疗策略的重要因素.本综述阐述目前与胃癌转移相关的分子标志物的研究进展.为胃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新思路.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白介素-11治疗恶性肿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白介素-11治疗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住院化疗病人血小板减少者8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42例(白介素-11)和对照组40例(维血宁颗粒),血小板计数低于80×109/L时予升血小板治疗,治疗组给予白介素-11 1.5mg皮下注射qd;对照组予维血宁颗粒治疗;血小板升至100×109/L停药,血小板低于20 x 109/L时输注血小板及止血对症处理.2-3日检查血常规,每日观察用药反应.结果:治疗组血小板恢复时间5-16天,中位时间为7.2250天,停药后部分患者血小板仍持续上升.治疗组中2例血小板低于20×109/L,给予输血小板10U支持治疗.对照组血小板恢复时间为14-55天,中位时间为23.90天.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白介素-11具有明显的促进血小板生成的作用,可缩短血小板减少的持续时间,且不良反应轻,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徐卓;宋宇;张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胃癌中hMSH2表达缺失对EGFR及KRAS基因突变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胃癌中hMSH2表达缺失对EGFR和KRAS基因突变的影响.方法:收集大连地区胃癌标本63例,所有患者均未经放疗或化疗.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3例胃癌标本和38例癌旁组织的hM-SH-2、EGFR和KRAS蛋白的表达情况;应用HRM技术检测其中58例胃癌标本的EGFR基因19-21外显子和KRAS基因2外显子的突变情况,筛选出的阳性标本应用DNA测序证实.结果:hMSH2表达缺失率在胃癌组为34.9%,显著低于癌旁组的60.5%(P=0.012);在Ⅲ-Ⅳ期胃癌组为47.4%,显著高于Ⅰ-Ⅱ期胃癌组的16.0% (P =0.011).58例胃癌标本中,hMSH2表达缺失组的EGFR突变率为10.5%,高于hMSH2表达组的2.6% (P=0.513);hMSH2表达缺失组的KRAS突变率为15.8%,高于hMSH2表达组的7.7%(P =0.623).EGFR蛋白表达率在胃癌组为47.6%,显著高于癌旁组的26.3% (P =0.034);在淋巴结转移组为57.4%,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的18.8% (P =0.007);在Ⅲ-Ⅳ期胃癌组为57.9%,显著高于Ⅰ-Ⅱ期胃癌组的32.0% (P =0.044).KRAS蛋白表达率在胃癌组为63.5%,显著高于癌旁组的36.8%(P=0.009);在Ⅲ-Ⅳ期胃癌组为73.7%,显著高于Ⅰ-Ⅱ期胃癌组的48.0%(p=0.038).结论:hMSH2表达缺失的胃癌组织可能更易携带EGFR及KRAS基因突变;hMSH2、EGFR和KRAS蛋白表达的增加可能早于胃癌的发生;hMSH2表达缺失、EGFR和KRAS蛋白表达增加在胃癌的进展中发挥作用.

    作者:刘志敏;吕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E-cadherin和FSP-1/S100A4在胃癌及其癌前病变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意义

    目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cadherin与FSP-1/S100A4在胃癌及其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并分析两者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探讨EMT在胃癌进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检测胃癌标本295例(其中139例配对正常胃黏膜作为对照)、肠上皮化生79例及异型增生16例中E-cadherin和FSP-1/S100A4蛋白的表达.结果:胃癌患者中E-cadherin的异常表达率为42.03%(124/295),正常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中未发现异常表达.胃癌中FSP-1/S100A4的阳性表达率(33.22,98/295)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0,0/139)、肠上皮化生(2.53%,2/79)和异型增生(0,0/16),P<0.05.正常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中FSP-1/S100A4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胃癌中FSP-1/S100A4的表达率在弥漫型胃癌组(41.88%,67/160)显著高于肠型胃癌组(24.11%,27/112),P<0.05.在浸润深度达浆膜及透浆膜组(36.89%,90/244)显著高于未侵及浆膜组(15.69%,8/51),P<0.05.FSP-1/S100A4的表达率与性别、年龄、Borrmann分型、WHO组织学分型及淋巴结转移均无显著相关性,均P>0.05.胃癌中FSP-1/S100A4的表达率在E-cadherin异常表达组(37.10%,46/124)高于正常表达组(30.41%,52/17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正常胃黏膜相比,E-cadherin在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中未发现异常表达,而在胃癌中出现较高比率的异常表达,胃癌中E-cadherin的异常表达与Lauren分型相关.胃癌组织中FSP-1/S100A4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胃癌FSP-1/S100A4的阳性表达与胃癌的Lauren分型、浸润深度相关.本研究结果提示,胃癌组织细胞中存在着EMT,且EMT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发展与侵袭.

    作者:苏林;辛彦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伊立替康联合顺铂与依托泊苷联合顺铂方案一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比较伊立替康加顺铂(CPT-11+ DDP)及依托泊苷加顺铂(VP-16+ DDP)两种方案一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D-SCLC)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初治ED-SCLC患者60例,IP组31例患者,应用DDP 30mg/m2静脉滴注,d1-d3,CPT-11 200mg/m2静脉滴注,d1;EP组29例患者,应用方案DDP30mg/m2静脉滴注,VP-16 80mg/m2静脉滴注,均为d1-d3,两种方案均21d为一个周期,连用4个周期.每两个周期评价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IP组有效率为61.3%,EP组有效率为5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P组无进展生存期6.9个月,EP组无进展生存期4.8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托泊泔联合顺铂方案比较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方案疗效相似,但二者的毒性谱不同(IP组的腹泻发生率明显高于EP组,EP方案血液学毒性大),且IP组生存期较长,是ED-SCLC一线治疗的安全有效方案.

    作者:郭爱萍;余宗阳;欧阳学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吉非替尼联合康莱特注射液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探讨

    目的:探讨吉非替尼联合康莱特注射液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吉非替尼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康莱特静脉滴注,两组患者均以治疗21天为一个疗程,治疗持续3个疗程.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69.1%)和疾病控制率(87.3%)均高于对照组(47.3%、63.6%),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率(52.7%)高于对照组(2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毒副反应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吉非替尼联合康莱特注射液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曙辉;邹立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肿瘤标志物在肺癌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研究进展

    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改善肺癌患者的预后及降低其死亡率的关键所在.肿瘤标志物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除了传统的肿瘤标志物,许多新的且有效的生物分子标志物也相继被人类发现,其中包括基因甲基化、多种基因突变、血中循环DNA及microRNA.众多研究表明这几种标志物对诊断肺癌及预后的估测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不低于传统标志物甚至还要高.因此,上述几种标志物极可能被广泛用于临床上对肺癌的早期诊断和预测.

    作者:王柳倩;马为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MiRNA-381表达及其与食管鳞癌放疗敏感性的关系

    目的:观察人食管鳞癌细胞及组织中miRNA-381的表达变化,探讨其与放射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法测定人食管鳞癌细胞TE-1、TE-10、TE-11及2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食管鳞癌组织中miRNA-381的表达.完成放疗后1个月接受影像学复查,分析患者的近期放疗疗效.采用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的放疗敏感性.结果:入组患者根据近期疗效分为放疗抵抗组(6例)和放疗敏感组(14例),放疗抵抗组的miRNA-381表达显著低于放疗敏感组(P<0.05).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细胞的放疗敏感性为TE-11>TE-10 >TE-1,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RT-PCR结果显示放疗敏感的TE-11细胞中miRNA-381表达量高,而放疗抵抗的TE-1细胞中miRNA-381表达量低.近期疗效和食管鳞癌组织中miRNA-381相对表达量的相关性分析显示miRNA-381相对表达量与近期疗效呈正相关(r=0.72,P<0.05).结论:MiRNA-381在放疗敏感的食管鳞癌细胞及临床标本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放疗抵抗的细胞及组织.MiRNA-381相对表达量越高的食管鳞癌患者接受根治性放疗后的近期疗效越好.

    作者:周苏娜;叶文广;邵秋菊;梁军;张明鑫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鼻咽癌调强放疗中摆位误差对剂量分布的影响综合分析

    目的:对鼻咽癌调强放疗中摆位误差对剂量分布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确诊为鼻咽癌的患者8人.应用软件计算其X、Y、Z方向偏移误差,并研究误差在放疗中对剂量分布的影响.结果: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在X、Y、Z方向分别为(0.49±1.31)mm、(-0.18 ±1.96)mm、(-0.46±1.05)mm;各靶区及危及器官的剂量分布变化都较大.结论:鼻咽癌IMRT摆位误差必定存在,应采取有效措施校正其误差,进而保证其临床放疗质量.

    作者:张文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局部晚期NSCLC适形加陀螺刀放疗与单纯适形放疗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适形加陀螺刀放疗与单纯三维适形放疗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的疗效.方法:将本院40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Ⅲa或Ⅲb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0例为适形加陀螺刀放疗,对照组20例为单用适形放疗,比较两组间疗效及放射性损伤.结果:实验组有效率(CR+ PR)为95%,对照组有效率为80%,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放射性肺炎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适形加陀螺刀放疗比单用适形放疗可提高近期有效率.

    作者:李洪涛;张为家;周遵艳;付国权;张森;杨继元;刘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兔VX2肝癌模型制作的三种方法及其超声评价

    目的:比较三种建立兔VX2肝癌模型方法的效果差异,评价超声在监测兔VX2肝癌中的价值,探讨建立兔VX2肝癌模型的佳方法.方法:1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三组:A组超声引导注入肿瘤组织块悬液;B组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种植肿瘤组织块;C组开腹手术瘤块种植法.分别于接种后第7、14、21和28天采用超声观测三组兔肝脏成瘤情况并记录,处死动物后取病理标本进行对照,比较不同方式肿瘤的生长特点.结果:超声观测下兔VX2肝癌多呈低或等回声结节,边界较清楚,血供较丰富,部分可见声晕.当肿块直径> 1cm时,超声能准确地反映肿瘤生长情况,与病理检测结果一致.A组多为多结节散在分布,异位种植多;B组肿瘤多生长局限,多突出于肝表面被膜;C组肿瘤呈孤立结节,位于肝实质内.A、B、C三组接种成瘤率分别为:61.1%、44.4%、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发率:11.1%、61.1%、88.9%.异位种植率:55.6%、38.9%、0%.平均存活时间:A组(38.2 ±4.5)d、B组(37.5±3.6)d、C组(41.2±3.5)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方法均能制成肝癌模型,开腹手术瘤块种植法成功率高、模型性质稳定,是可推荐的建立兔肝癌模型的方法,超声检查是一种监测肝癌模型的有效手段.

    作者:孙一欣;程文;王宽全;韩雪;李兆歆;刘钊;张丹丹;邵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垂体转移癌的临床诊治

    目的:通过1例肺癌垂体转移病例报道,回顾分析本院另1例影像学诊断为垂体转移癌的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垂体转移癌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2例垂体转移癌的临床资料,整理复习近期国内外关于垂体转移癌的相关文献.结果:垂体转移癌患者临床表现多为尿崩、头痛、视物模糊等眼部症状,病情通常进展较快.影像学表现为鞍区骑跨鞍隔生长而呈“哑铃状”浸润性肿瘤.结论:患者出现垂体异常增大或伴有垂体病变的临床症状时,首先要考虑垂体转移,垂体转移癌病人预后极差.

    作者:徐相虎;曹海英;马建场;张成;杜俊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益气化瘀法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益气化瘀法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证属气虚血瘀型患者的疗效.方法:将3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配合益气化瘀基本方加减治疗.结果:两组均能升高m、FT4,抑制TSH,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TG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组甲状腺功能变化幅度略大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在升高WBC、HB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卡氏评分比较和中医症状改善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益气化瘀法对于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证属气虚血瘀型的患者治疗有一定的疗效,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不适症状,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作者:江树舒;吴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386例沉降式液基细胞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细胞学诊断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沉降式液基细胞学制片技术在纤维支气管镜刷检细胞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复阅386例应用沉降式液基细胞学制片技术进行纤维支气管镜刷检细胞诊断的细胞片,并对照其病理学诊断结果,评价沉降式液基细胞学制片技术在纤维支气管镜刷检细胞学检查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病理学诊断为肺支气管癌的334例患者中,细胞学检查出癌295例.病理学诊断为肺支气管良性病变的52例患者,细胞学均报告阴性.细胞学诊断敏感性为89.9%,特异性为100%.同时有细胞学和病理学分类诊断结果的217例患者中,鳞癌、腺癌和小细胞癌细胞学诊断与病理学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94.5%、89.8%和96.1%.结论:沉降式液基细胞学制片技术在纤维支气管镜细胞学检查中的诊断符合率及特异性较高.

    作者:颜云;丁永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RNA干扰技术沉默宫颈癌Hela细胞Survivin基因对细胞生物学特点的影响

    目的:通过RNA干扰技术沉默宫颈癌Hela细胞中的Survivin基因,观察干扰后核酸表达及细胞凋亡情况发生的变化,为进行宫颈癌的基因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定空白组、阴性对照组及实验组,空白组Hela细胞未进行基因干扰,阴性对照组为非特异序列干扰,实验组为针对Survivin基因设计的干扰RNA(siRNA)干扰,每组均设三个平行标本.转染后48h收集细胞,RT-PCR技术检测Survivin mRNA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转染siRNA 48h后,Hela细胞中Survivin mRNA拷贝数明显减少,实验组mRNA表达量为空白组的23.4%,存在显著性差别(P<0.01);为阴性对照组的23.3%,存在显著性差别(P<0.01).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实验组Hela细胞凋亡率是空白组的3.08倍(P<0.01);是阴性对照组的2.69倍(P<0.01),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通过RNA干扰沉默宫颈癌Hela细胞Survivin基因能够促进细胞凋亡的发生,Survivin可能成为基因治疗宫颈癌的理想靶基因.

    作者:李元宏;李卫萍;任云青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多器官受侵犯的浆母细胞淋巴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目的:报道多器官受侵犯的浆母细胞淋巴瘤(PBL)1例探讨PBL的诊治.方法:总结1例多器官受侵犯的PBL临床资料及诊疗过程,并复习国内外文献.结果:女性,50岁,因发热伴右乳腺旁包块起病,持续高热,PET/CT检测提示出现鼻咽部、全身多发淋巴结肿大、肝脾脏的多脏器广泛受侵,经乳腺包块病理检查确诊为PBL,HIV阴性,而EBER阳性.根据Ann Arbor分期该病人为Ⅳ期b型,经过3个疗程CHOP+E化疗达到缓解.结论:PBL依据病理学检查确诊,没有标准治疗方案,早诊断和早治疗和预后分子的检测与预后密切相关.

    作者:代娟利;梁蓉;王哲;陈协群;白庆咸;董宝侠;王健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细胞蜡块结合免疫组化有效提高胸水细胞学阳性检出率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细胞蜡块结合免疫组化技术在提高肺癌胸水细胞学阳性检出率及提供分型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52例胸水样本,分别行沉降式薄层液基细胞学和细胞蜡块制片,比较两种方法在胸水阳性检出率方面的差异性.对于细胞蜡块诊断为阳性和可疑阳性的病例进一步行TTF-1、CK7、CK5/6、p63、Calretinin、WT-1、Syn、CgA、Ki-67等免疫组化染色以分型.对于58例同时有活检结果的病例,以活检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评价细胞蜡块结合免疫组化在分型诊断中的准确性.结果:252例胸水样本中,液基细胞学和细胞蜡块的阳性检出例数(率)分别为72例(28.6%)及125例(49.6%),二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58例经组织学确诊的病例中,有56例与细胞蜡块结合免疫组化法分型的结果相一致(56/58,96.6%).结论:细胞蜡块制片技术可显著提高胸水阳性检出率.细胞蜡块结合免疫组化技术在胸水标本组织学分型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性.

    作者:杨新;王秋实;李艳青;曾英;马强;方三高;牟江洪;李增鹏;肖华亮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NDRG2基因亚型对卵巢癌HO-8910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构建表达N-myc下游调节基因2(NDRG2)两种亚型(长短2种亚型分别命名为NDRG2L、NDRG2S)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观察逆转录病毒介导的NDRG2基因对卵巢癌HO-8910细胞增殖抑制的影响.方法:以携带人NDRG2基因的两种亚型逆转录病毒载体转染体外培养的卵巢癌细胞株HO-8910.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MTT、平板克隆实验检测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细胞经逆转录病毒转染后,Westem blot检测NDRG2两亚型蛋白特异表达.MTT、平板克隆实验结果显示NDRG2基因两种亚型对HO-8910细胞生长均有明显促进作用(P<0.05),而二者之间无明显差别.结论:逆转录病毒载体使卵巢癌细胞表达NDRG2基因,可以明显促进HO-8910细胞的生长和增殖.

    作者:骆亚平;康份红;杨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水通道蛋白AQP1和AQP5在腮腺黏液表皮样癌中表达的研究

    目的:探究AQP1及AQP5在腮腺黏液表皮样癌(mucoepidermoid carcinoma,MEC)中的表达及分布.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5例腮腺黏液表皮样癌(高分化18例,中分化10例,低分化7例)和20例正常腮腺组织AQP1和AQP5的表达及分布.结果:AQP1和AQP5在腮腺黏液表皮样癌中主要定位于组织的血管内皮细胞、腮腺腺泡上皮中,在腮腺正常组织中主要位于腮腺腺泡上皮.在癌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组织,差异显著性分别为P<0.01和P<0.05.分化程度不同的黏液表皮样癌组之间AQP1和AQP5表达相比差异也有显著性(P<0.01).AQP1和AQP5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QP1和AQP5在腮腺黏液表皮样癌中均有表达,并可能与促进肿瘤血管的生成有关,与腮腺黏液表皮样癌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明显的关系.

    作者:马笮;李春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整合素β3蛋白高表达提示乳腺癌预后不良

    目的:探讨整合素β3蛋白的表达水平与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129例乳腺癌标本中整合素β3蛋白的表达,分析整合素β3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结果:整合素β3蛋白表达与患者年龄、绝经状态、组织学分级及孕激素受体密切相关.整合素β3阳性乳腺癌患者无病生存时间及5年总生存时间显著差于整合素β3阴性者.腋下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整合素β3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比较其预后显著不良.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整合素β3是乳腺癌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乳腺癌患者,整合素β3表达增高提示预后不良,整合素β3可成为判断乳腺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甄丽娜;吕鑫鑫;赵红;汤大北;张悦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同步放化疗前诱导化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同步放化疗与化疗的配合模式.方法:把符合入组标准的94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分为A、B、C三组,A组为直接同步放化疗组,放化疗后行辅助化疗4-6个周期;B组为同步放化疗前行诱导化疗2个周期,放化疗后行辅助化疗2-4个周期;C组为同步放化疗前行诱导化疗4个周期,放化疗后行辅助化疗0-2个周期.比较各组的疗效与毒副反应.结果:随访率95.7%,A、B、C组的有效率(ORR=CR+ PR)分别为67.7%、83.3%、66.7%,B组的有效率略高,无显著性差异(P=0.56).A、B、C三组患者的1、2年生存率分别为70.3%、71.4%、78.5%和37.6%、36.9%、38.8%,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8.9个月、17.9个月和20.5个月(P =0.763).治疗毒性方面,3组患者恶心呕吐反应程度相似,A组患者中发生2级以上放射性食管炎比例(32.3%)少于B、C组(分别为50.0%、51.5%),A组患者发生3、4级骨髓抑制比例(29.0%)少于B、C组(46.7%、51.5%),A组患者发生2级以上放射性肺炎比例(67.7%)多于B、C组(53.3%、48.5%).结论: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同步放化疗与化疗的配合尚难以确定其固定模式,诱导化疗的选择与应用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吴伟;谢传华;李金伟;张群贵;康昭洵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