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RNA干扰技术沉默宫颈癌Hela细胞Survivin基因对细胞生物学特点的影响

李元宏;李卫萍;任云青

关键词:RNA干扰, Hela细胞, Survivin基因, 凋亡
摘要:目的:通过RNA干扰技术沉默宫颈癌Hela细胞中的Survivin基因,观察干扰后核酸表达及细胞凋亡情况发生的变化,为进行宫颈癌的基因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定空白组、阴性对照组及实验组,空白组Hela细胞未进行基因干扰,阴性对照组为非特异序列干扰,实验组为针对Survivin基因设计的干扰RNA(siRNA)干扰,每组均设三个平行标本.转染后48h收集细胞,RT-PCR技术检测Survivin mRNA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转染siRNA 48h后,Hela细胞中Survivin mRNA拷贝数明显减少,实验组mRNA表达量为空白组的23.4%,存在显著性差别(P<0.01);为阴性对照组的23.3%,存在显著性差别(P<0.01).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实验组Hela细胞凋亡率是空白组的3.08倍(P<0.01);是阴性对照组的2.69倍(P<0.01),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通过RNA干扰沉默宫颈癌Hela细胞Survivin基因能够促进细胞凋亡的发生,Survivin可能成为基因治疗宫颈癌的理想靶基因.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血脂与结直肠癌肝转移关系的临床研究

    目的:检测结直肠癌患者的血脂水平,包括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探讨血脂异常与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关系.方法:收集本院282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检测空腹血脂水平.测定患者血清白蛋白和计算体重指数(BMI)评估患者的营养状态,对血脂等临床病理因素与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高胆固醇血症及高甘油三酯血症比率高于无肝转移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胆固醇血症是结直肠癌发生肝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而与高甘油三酯血症无关.结论:高胆固醇血症与结直肠癌肝转移相关,血脂水平的增高可能促进结直肠癌肝转移.

    作者:姚素萍;刘业六;潘晓芳;梁勇;王明山;刘卫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沉默与过表达AEG-1重组载体的构建及其对细胞迁移的影响

    目的:设计靶向AEG-l序列的人鼠通用的siRNA,并构建沉默AEG-1表达的shRNA和过表达AEG-1的重组表达载体,以改变肿瘤细胞中AEG-1的表达,探讨AEG-1对肿瘤细胞迁移的影响.方法:首先设计靶向AEG-1的siRNA并转染细胞后检测其转染效率和沉默活性;然后将筛选出的siRNA序列插入pScilence4.1载体中构建靶向沉默AEG-1的重组载体AEG-1-shRNA.利用巢式PCR克隆AEG-1序列,将其与pEGFPC3载体进行酶切、纯化、连接,并对转化子进行筛选和鉴定,构建过表达AEG-1重组质粒pEGFPC3-AEG-1.后将重组载体AEG-1-shRNA与pEGFPC3-AEG-1转染肺癌A549细胞,利用细胞平板划痕实验和Transwel小室实验评价AEG-1表达变化对肿瘤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成功设计具有较高沉默活性的靶向AEG-1的siRNA,并成功构建了AEG-1-shRNA和pEGFPC3-AEG-1重组质粒,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小室实验结果表明AEG-1具有促进肿瘤细胞迁移能力的作用.结论:AEG-1具有促进肿瘤细胞迁移能力的作用,为后续进一步研究AEG-1与肿瘤发生发展的相关性及其分子机制奠定实验基础.

    作者:刘昆梅;郭乐;苗琳;奚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AR在乳腺导管原位癌中的表达及其与ER、PR表达的关系

    目的:研究导管原位癌中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的表达情况,探讨AR表达与组织分级及与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表达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51例不同级别导管原位癌(breast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中AR的表达及与ER、PR表达状态的相关性.结果:AR阳性表达于18例DCIS中,33例DCIS中没有表达.13例低级别导管内癌中有3例AR阳性表达,15例中级导管内癌中有7例AR阳性表达,23例高级导管内癌中有8例AR阳性表达(P=0.4270).导管内癌的分化程度与ER(P =0.0036)及PR(P=0.0398)的表达密切相关.在导管内癌的不同组织学亚型间AR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6),但ER(P =0.0695)与PR(P=0.4672)的表达无差异.绝经前与绝经后患者导管内癌的AR表达无差异(P =0.6510),但ER(P=0.0074)与PR(P=0.0259)的表达有差异.结论:有一部分乳腺导管内癌表达AR,导管内癌的AR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无关,与DCIS中ER、PR表达也没有相关性.

    作者:高仁里;叶慧英;张丹;朱玲玲;游庆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S-1联合DDP腹腔循环热灌注治疗老年胃癌合并腹水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替吉奥联合顺铂腹腔恒温循环热灌注治疗老年胃癌合并腹水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7例患者口服替吉奥40-60mg/次,每天2次,d1-14,停药7d;顺铂90mg d1,60mg d8,均21d为1周期,2周期后行疗效评价,按照WHO标准评价客观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47例患者均可进行客观疗效及安全性评价,CR 3例,PR 27例,NC 10例,PD 7例,腹水有效控制率(CR+ PR)为63.8%(30/47).mPFS为6.2个月,mOS为10.7个月.临床受益反应为80.9% (38/47).不良反应主要为血液学毒性、胃肠道反应.Ⅲ-Ⅳ度贫血、白细胞减少、呕吐发生率分别为13例(27.7%)、10例(21.3%)、9例(19.1%).结论:替吉奥联合DDP腹腔循环热灌注方法治疗老年胃癌合并腹水近期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作者:毛丽伟;管静芝;廖国清;王红梅;李仁德;彭孟岐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特殊首发症状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45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的特殊首发症状,以提高对小儿ALL特殊或不典型临床表现的认知,减少误诊率和缩短确诊时间.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2年6月我院小儿血液病房收治的210例初诊ALL患儿的特殊临床表现.结果:210例患儿中,以特殊临床表现首发45例(21.4%),其中骨关节痛21例,病理性骨折6例,进行性跛行1例,皮肤包块2例,呼吸窘迫综合征3例,胸腔积液、上腔静脉受压综合征1例,米库利奇综合征6例,剧烈腹痛1例,反复呕吐1例,血尿1例,急性溶血发作2例.结论:早期诊断、系统个体化治疗是ALL患儿达到长期无病生存的保证.临床上一些有特殊首发症状的ALL患儿易被漏诊或误诊为其它系统疾病.

    作者:迟昨非;王弘;郝良纯;徐刚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一种新的混合旋转调强放射治疗技术治疗颈椎原发恶性肿瘤剂量学研究

    目的:探索一种新的混合固定野调强(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和容积旋转调强(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的放疗技术(hybrid-VMAT,H-VMAT)治疗颈椎原发恶性肿瘤的剂量学特点.方法:选择13例曾接受放射治疗的颈椎原发恶性肿瘤患者,分别设计七野IMRT、双弧VMAT和H-VMAT计划,H-VMAT计划结合单弧VMAT和5个固定角度调强野.通过与IMRT和VMAT比较,评价H-VMAT技术计划质量和实施效率.结果:H-VMAT、IMRT和VMAT技术PTV平均适形指数分别为0.75、0.67和0.80,平均均匀性指数分别为0.38、0.38和0.38;PGTV平均适形指数分别为0.78、0.74和0.78,平均均匀性指数分别为0.06、0.05和0.06.脊髓平均D0%分别为41.78、40.70和42.42Gy,脊髓危及器官PRV平均D1%分别为44.92、44.48和45.39Gy.与IMRT相比,H-VMAT降低了黏膜V30和平均剂量(P=0.038,0.000).H-VMAT降低了下颌骨的V30和平均剂量(P=0.048,0.000),但V5无差异(P>0.05),甲状腺和腮腺V5、V30和平均剂量无差异(P>0.05);与VMAT相比,H-VMAT黏膜平均剂量有所增加(P=0.016),甲状腺、腮腺和下颌骨的V5、V30和平均剂量无差异(P>0.05).三种技术得到的正常组织V5无差异(P>0.05),H-VMAT V30和平均剂量低于IMRT(P =0.001,0.001),但较VMAT稍高(P =0.042,0.000).H-VMAT、IMRT和VMAT的平均机器跳数分别是872、1101和505 MUs,平均治疗时间分别是4.77、5.26和3.44分钟.结论:与IMRT相比,新的H-VMAT技术明显改善了靶区适形度,降低了黏膜、下颌骨和正常组织中高剂量区照射体积(V30)和平均剂量,机器跳数明显下降;与VMAT相比,新的H-VMAT技术改善了脊髓的保护,平均机器跳数和治疗时间有所增加.

    作者:张喜乐;杨瑞杰;孟娜;李孟昭;江萍;王俊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同步放化疗前诱导化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同步放化疗与化疗的配合模式.方法:把符合入组标准的94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分为A、B、C三组,A组为直接同步放化疗组,放化疗后行辅助化疗4-6个周期;B组为同步放化疗前行诱导化疗2个周期,放化疗后行辅助化疗2-4个周期;C组为同步放化疗前行诱导化疗4个周期,放化疗后行辅助化疗0-2个周期.比较各组的疗效与毒副反应.结果:随访率95.7%,A、B、C组的有效率(ORR=CR+ PR)分别为67.7%、83.3%、66.7%,B组的有效率略高,无显著性差异(P=0.56).A、B、C三组患者的1、2年生存率分别为70.3%、71.4%、78.5%和37.6%、36.9%、38.8%,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8.9个月、17.9个月和20.5个月(P =0.763).治疗毒性方面,3组患者恶心呕吐反应程度相似,A组患者中发生2级以上放射性食管炎比例(32.3%)少于B、C组(分别为50.0%、51.5%),A组患者发生3、4级骨髓抑制比例(29.0%)少于B、C组(46.7%、51.5%),A组患者发生2级以上放射性肺炎比例(67.7%)多于B、C组(53.3%、48.5%).结论: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同步放化疗与化疗的配合尚难以确定其固定模式,诱导化疗的选择与应用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吴伟;谢传华;李金伟;张群贵;康昭洵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结肠直肠癌肝转移的射频消融治疗

    目的:评价结直肠癌肝转移(colorectal cancer liver metastases,CRLM)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的可行性.方法:2003年12月至2008年11月67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受了RFA治疗.根据实施RFA治疗的方法将患者分成3组:经皮穿刺RFA(第1组)、开腹RFA(第2组)或经皮RFA与手术相结合的方法(第3组).结果:RFA后90天,3组的死亡率均为零.一半的患者(34/67)出现手术后轻度发热.1/4的患者(17/67)有右肩部与右季肋部疼痛或不适.1例并发结肠瘘.随访显示1年、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是100%、34.3%和4.5%.结论:对CRLM的患者,RFA或结合肝切除手术是相对微创、安全可行的方法,而且致死率低.

    作者:潘文倩;徐军;尹益民;耿智敏;艾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兔VX2肝癌模型制作的三种方法及其超声评价

    目的:比较三种建立兔VX2肝癌模型方法的效果差异,评价超声在监测兔VX2肝癌中的价值,探讨建立兔VX2肝癌模型的佳方法.方法:1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三组:A组超声引导注入肿瘤组织块悬液;B组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种植肿瘤组织块;C组开腹手术瘤块种植法.分别于接种后第7、14、21和28天采用超声观测三组兔肝脏成瘤情况并记录,处死动物后取病理标本进行对照,比较不同方式肿瘤的生长特点.结果:超声观测下兔VX2肝癌多呈低或等回声结节,边界较清楚,血供较丰富,部分可见声晕.当肿块直径> 1cm时,超声能准确地反映肿瘤生长情况,与病理检测结果一致.A组多为多结节散在分布,异位种植多;B组肿瘤多生长局限,多突出于肝表面被膜;C组肿瘤呈孤立结节,位于肝实质内.A、B、C三组接种成瘤率分别为:61.1%、44.4%、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发率:11.1%、61.1%、88.9%.异位种植率:55.6%、38.9%、0%.平均存活时间:A组(38.2 ±4.5)d、B组(37.5±3.6)d、C组(41.2±3.5)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方法均能制成肝癌模型,开腹手术瘤块种植法成功率高、模型性质稳定,是可推荐的建立兔肝癌模型的方法,超声检查是一种监测肝癌模型的有效手段.

    作者:孙一欣;程文;王宽全;韩雪;李兆歆;刘钊;张丹丹;邵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miRNA-221和miRNA-222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miRNA-221、miRNA-222在人肝癌细胞株及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二者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从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株HepG2、Huh7、MHCC-97和46例手术切除的HCC组织及毗邻癌旁组织中提取总的RNA,用微小RNA的引物反转录后,用miRNA-221、miRNA-222特异性引物做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并分析miRNA-221、miRNA-222表达水平与各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结果:肝癌细胞株MHCC-97中miRNA-221、miRNA-222的表达较肝癌细胞株HepG2、Huh7显著升高;HCC组织中miRNA-221、miRNA-222的平均表达水平较癌旁组织分别上调1.72±1.17,1.76±1.14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NA-221、miRNA-222表达水平与HCC肿瘤TNM分期和包膜浸润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RNA-221、miRNA-222显著高表达可能在HCC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尤其与肝癌细胞的侵袭、转移有关.

    作者:庞新亚;高峰;权胜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状况及预后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状况及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4年10月-2012年3月107例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率统计,并进行Log-rank时序检验,利用比例风险模型(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筛选出相关因素.结果: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l、2、3、5年生存率分别为64.5%、24.3%、12.1%和1.8%,中位生存时间为12.5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KPS评分、组织学类型、靶向治疗、化疗周期大于2个、原发病灶控制情况对生存期有影响(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KPS评分、原发灶已控是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KPS≥70分、原发灶已控是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这些患者的生存期较长,是潜在的治疗获益者.

    作者:毕良文;时前军;张丽珍;赵滑峰;赵维勇;唐鹿群;邵彦彦;田继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局部晚期NSCLC适形加陀螺刀放疗与单纯适形放疗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适形加陀螺刀放疗与单纯三维适形放疗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的疗效.方法:将本院40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Ⅲa或Ⅲb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0例为适形加陀螺刀放疗,对照组20例为单用适形放疗,比较两组间疗效及放射性损伤.结果:实验组有效率(CR+ PR)为95%,对照组有效率为80%,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放射性肺炎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适形加陀螺刀放疗比单用适形放疗可提高近期有效率.

    作者:李洪涛;张为家;周遵艳;付国权;张森;杨继元;刘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ATM蛋白在淋巴结阴性的进展型食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突变基因蛋白(ATM蛋白)在淋巴结阴性的进展型食管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的鳞状上皮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食管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ATM蛋白在淋巴结阴性的进展型食管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的鳞状上皮中的表达.结果:ATM蛋白在淋巴结阴性的进展型食管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的鳞状上皮中的表达情况分别为60%、95%,二者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结论:ATM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下降,并可能在食管癌的发生中起一定作用.

    作者:韩笑;樊卫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食管鳞癌淋巴管分布及密度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淋巴管的分布及密度并分析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单克隆抗体D2-40检测食管癌巢周围和癌巢中心区以及正常食管组织中淋巴管密度(LVD),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癌巢周围区LVD明显高于中心区和正常组织(P<0.01).癌巢周围区LVD与淋巴结转移及分化程度相关(P<0.05),与浸润深度无关(P>0.05),癌巢中心区LVD与食管鳞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D2-40是淋巴管特异和敏感的标记物,食管癌功能性淋巴管主要存在于食管癌巢周围,检测癌巢周围淋巴管可能是预测淋巴结转移的可靠指标.

    作者:王媛媛;吴名耀;沈金辉;王少洪;吴智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RNAi沉默RABGEF1基因对人卵巢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探讨沉默RABGEF1基因对人卵巢癌细胞(SK-OV-3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通过小干扰RNA技术沉默SK-OV-3细胞的RABGEF1基因表达,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鉴定细胞内RABGEF1基因的表达水平,培养RABGEF1基因被沉默的SK-OV-3细胞,计数不同时间点的细胞数,分析RABGEF1基因对人卵巢癌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显示所构建的4个siRNA表达载体对RABGEF1基因表达的沉默率分别为52.5%、58.1%、76.2%和87.7%.将RABGEF1基因表达沉默率为87.7%的SK-OV-3细胞继续培养,计数显示细胞数目较未沉默基因减少(P<0.05).结论:应用RNAi技术沉默RABGEF1基因可抑制SK-OV-3细胞的增殖,提示RABGEF1基因可能参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

    作者:谢春英;孙顺昌;黄晓东;彭运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胃癌转移相关分子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淋巴结转移、腹膜转移是胃癌转移常见形式.是影响胃癌预后及治疗策略的重要因素.本综述阐述目前与胃癌转移相关的分子标志物的研究进展.为胃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新思路.

    作者:马勇;吴新民;郭亚民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386例沉降式液基细胞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细胞学诊断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沉降式液基细胞学制片技术在纤维支气管镜刷检细胞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复阅386例应用沉降式液基细胞学制片技术进行纤维支气管镜刷检细胞诊断的细胞片,并对照其病理学诊断结果,评价沉降式液基细胞学制片技术在纤维支气管镜刷检细胞学检查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病理学诊断为肺支气管癌的334例患者中,细胞学检查出癌295例.病理学诊断为肺支气管良性病变的52例患者,细胞学均报告阴性.细胞学诊断敏感性为89.9%,特异性为100%.同时有细胞学和病理学分类诊断结果的217例患者中,鳞癌、腺癌和小细胞癌细胞学诊断与病理学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94.5%、89.8%和96.1%.结论:沉降式液基细胞学制片技术在纤维支气管镜细胞学检查中的诊断符合率及特异性较高.

    作者:颜云;丁永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局部晚期鼻咽癌替吉奥化疗同步放疗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局部晚期鼻咽癌替吉奥化疗同步放疗临床应用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单纯放疗方式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替吉奥化疗同步放疗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复发以及生存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0.00%(24/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3.33% (16/30) (P <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骨髓抑制10例(33.33%)、胃肠反应14例(46.67%)、口腔黏膜反应10例(33.33%)、放射性皮炎12例(40.00%)均显著低于研究组的20例(66.67%)、24例(80.oo%)、20例(66.67%)、22例(73.33%)(均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1年生存率为100%,与对照组的93.33%没有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2年生存率为96.67%,1年复发率为3.33%,2年复发率为6.67%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3.33%,16.67%,23.33%(均P<0.05).结论:替吉奥化疗同步放疗对于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近、远期疗效好,值得推广应用,但应注意毒副反应.

    作者:王中卫;马秀龙;王宝娜;任宏涛;王亚利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新疆维汉妇女宫颈病变组织中CD147、Ki-67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新疆维汉妇女宫颈病变及癌变组织中CD147和Ki-67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病理科2008年2月至2012年3月存档的石蜡标本240例,维汉各120例,分为非瘤变组(正常及慢性炎症)、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组、CINⅡ-Ⅲ组和宫颈鳞癌组各3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宫颈病变组织中CD147和Ki-67的表达.结果:CD147和Ki-67在维汉族妇女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18,P=0.895;x2=0.071,P=0.79);不同程度宫颈病变组之间CD147和Ki-67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78.841,P =0.000;x2=124.942,P=0.000),在CINⅡ-Ⅲ组和宫颈鳞癌组CD147和Ki-67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1.319,P=0.251;x2=3.339,P=0.068).结论:CD147和Ki-67在新疆维汉妇女宫颈病变的表达不存在民族差异;CD147和Ki-67的表达与宫颈病变及其癌变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作者:袁悦;周瑾;赵海华;冯桂萍;卢静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鼻咽癌放疗后颈部淋巴结残留和复发的分布及处理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放疗后颈部淋巴结残留或复发的分布规律并选择合理的颈清扫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颈淋巴结残留和复发的鼻咽癌患者资料,均行区域或全颈根治性颈清扫术,将颈清扫标本的淋巴结分区行病理学检查,确定颈淋巴结的分布规律,分析残留、复发与初诊时N分期的关系.结果:鼻咽癌放疗后残留和复发的颈淋巴结都是以Ⅱ、Ⅲ、Ⅴ区为主,其次Ⅳ、Ⅰ区3年、5年总生存率为68.8%、46.8%.结论:初诊N分期越高,淋巴结残留或复发率越高,颈Ⅱ、Ⅲ、Ⅴ区是鼻咽癌患者放疗后颈部淋巴结残留或复发的主要区域,区域性根治性清扫术或全颈根治性清扫术配合必要的术后局部和浅表的放疗是合适的处理方式.

    作者:傅敏仪;叶飞;陈国平;黄桂球;康红健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