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垂体转移癌的临床诊治

徐相虎;曹海英;马建场;张成;杜俊杰

关键词:恶性肿瘤, 垂体转移癌, 诊断, 治疗
摘要:目的:通过1例肺癌垂体转移病例报道,回顾分析本院另1例影像学诊断为垂体转移癌的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垂体转移癌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2例垂体转移癌的临床资料,整理复习近期国内外关于垂体转移癌的相关文献.结果:垂体转移癌患者临床表现多为尿崩、头痛、视物模糊等眼部症状,病情通常进展较快.影像学表现为鞍区骑跨鞍隔生长而呈“哑铃状”浸润性肿瘤.结论:患者出现垂体异常增大或伴有垂体病变的临床症状时,首先要考虑垂体转移,垂体转移癌病人预后极差.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补片修补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切除术后腹壁缺损24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采用补片修补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切除术后腹壁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至2014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诊治的24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切除术后采用补片修补腹壁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4例患者腹壁包块大径为3.5-15cm,平均5.4cm,病灶切除后腹壁缺损大且深,采用补片修补,切口均为Ⅰ期愈合,无感染,17例术后补充GnRH-a治疗,随访患者1-78个月,腹壁切口愈合良好,无复发,无腹壁疝形成,外形美观,患者感受良好.结论: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一旦发现应及早手术完全切除病灶,手术后较大腹壁缺损应用补片修补效果好.

    作者:王慧敏;付凌婕;谭明子;李潇;高一平;林蓓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肝细胞肝癌血清AFP值与HBV感染的关系

    目的:探索肝细胞肝癌患者血清AFP值与HBV感染模式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到2011年6月于我院就诊并手术的所有肝脏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有217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纳入研究:肝细胞肝癌(HCC)组176例,非HCC组41例.HCC组中HBV感染模式前三位的分别是HBsAg,HBeAb和HBcAb阳性(小三阳)(30.7%),HBsAg和HBcAb阳性(25.6%)及HBsAg,HBeAg和HBcAb阳性(大三阳)(20.5%).HCC组血清AFP值高于非HCC组血清AFP值(P <0.001),但HCC组内HBV感染组与非HBV感染组之间血清AFP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 =0.147),三种主要HBV感染模式之间血清AFP值也无统计学差异(P=0.578).同样的,无论在AFP阴性组(<20ng/ml)还是AFP阳性组(≥20ng/ml),三种主要的HBV感染模式之间的血清AFP值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HCC的血清AFP值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的肝脏恶性肿瘤血清AFP值,但HCC组内HBV的各种感染模式之间AFP值水平无差异.

    作者:徐建波;祁付珍;魏天翼;时汀;许刚;张建淮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Caspase-3、突变型p53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

    目的:研究Caspase-3、突变型p53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5例行TUR-BT术切除膀胱癌组织石蜡切片中Caspase-3、突变型p53表达的情况,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15例正常膀胱黏膜为对照.结果:Caspase-3在膀胱癌标本中表达阳性率为36.4% (20/55),与对照组阳性率80% (12/1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突变型p53在膀胱癌标本中表达阳性率为65.5%(36/55),与对照组阳性率33.3%(5/15)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它与膀胱癌的初发和复发、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有显著相关(P<0.05).膀胱癌中Caspase-3和突变型p5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spase-3表达和突变型p53对判断膀胱癌的预后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王超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兔VX2肝癌模型制作的三种方法及其超声评价

    目的:比较三种建立兔VX2肝癌模型方法的效果差异,评价超声在监测兔VX2肝癌中的价值,探讨建立兔VX2肝癌模型的佳方法.方法:1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三组:A组超声引导注入肿瘤组织块悬液;B组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种植肿瘤组织块;C组开腹手术瘤块种植法.分别于接种后第7、14、21和28天采用超声观测三组兔肝脏成瘤情况并记录,处死动物后取病理标本进行对照,比较不同方式肿瘤的生长特点.结果:超声观测下兔VX2肝癌多呈低或等回声结节,边界较清楚,血供较丰富,部分可见声晕.当肿块直径> 1cm时,超声能准确地反映肿瘤生长情况,与病理检测结果一致.A组多为多结节散在分布,异位种植多;B组肿瘤多生长局限,多突出于肝表面被膜;C组肿瘤呈孤立结节,位于肝实质内.A、B、C三组接种成瘤率分别为:61.1%、44.4%、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发率:11.1%、61.1%、88.9%.异位种植率:55.6%、38.9%、0%.平均存活时间:A组(38.2 ±4.5)d、B组(37.5±3.6)d、C组(41.2±3.5)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方法均能制成肝癌模型,开腹手术瘤块种植法成功率高、模型性质稳定,是可推荐的建立兔肝癌模型的方法,超声检查是一种监测肝癌模型的有效手段.

    作者:孙一欣;程文;王宽全;韩雪;李兆歆;刘钊;张丹丹;邵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和自噬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

    自噬目前被认为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抗肿瘤药物的耐药有关.近期研究表明表皮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能够诱导肿瘤细胞自噬活性增高,但自噬在EGFR-TKI诱导的细胞死亡中所起的作用目前尚有争议.一部分学者认为,自噬的上调是癌细胞的一种保护反应,联合自噬抑制剂能够增强EGFR-TKIs的细胞毒作用.另有学者认为EGFR-TKIs诱导的自噬活性增高会导致凋亡缺陷的细胞发生自噬性死亡.本研究综述了EGFR-TKI和自噬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

    作者:胡云峰;张鸿毅;雷侠;杨卫卫;冯谢敏;杨小萍;赵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乳腺骨肉瘤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乳腺骨肉瘤(mammary osteosarcoma,MOS)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结合形态学观察及影像学所见,分析了1例MOS患者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50岁.以“左乳无痛性包块”入院.B超示包块呈强回声光团,其内回声不均,矿化灶后方形成声影.肿块切除活检后行左乳改良根治术.巨检见硬壳骨性包块,剖面灰白色,边界不清.镜检肿瘤主要由多边形细胞及胖梭形细胞构成,两种细胞具有多形性及非典型性,核分裂活跃,产生的嗜酸性骨样组织及基质表明其骨源性.部分区域呈软骨分化,空泡状细胞被弥漫或灶性钙化灶分隔;部分多核骨母细胞分散于肿瘤性骨小梁中;肿瘤中央区域可见灶性坏死,边缘区可见内陷的腺管结构及梭形细胞边界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肿瘤细胞vimentin呈阳性,但不表达CK.结论:MOS是一种罕见的产生骨的乳腺间叶性恶性肿瘤.需要与伴间叶分化的化生性癌(软骨、骨)及浸润性癌伴骨分化等相鉴别.

    作者:方三高;王琳;马强;林俐;毛成毅;肖华亮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nm23-H1转染对肺癌细胞钙调素和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nm23-H1转染对肺癌细胞钙调素和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转染前后E-cadherin、MMP-9基因的mRNA表达;利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转染前后E-cadherin、MMP-9基因的蛋白表达.结果:转染后细胞株E-cadherin mRNA与蛋白表达上调,转染后细胞株MMP-9 mRNA与蛋白表达下调.结论:nm23-H1基因对肺癌细胞株L9981 E-cadherin mRNA与蛋白表达具有正调控作用,对MMP-9 mRNA与蛋白表达具有负调控作用.

    作者:郑海霞;申东兰;彭安;何艳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非小细胞肺癌EGFR-TKI靶向治疗和标准二线化疗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目的:比较NSCLC患者EGFR-TKI靶向治疗和标准二线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文献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收集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EGFR-TKI靶向治疗和标准二线化疗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iew Manager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经过筛选文献,共8篇RCT纳入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OS、PFS的HR值及ORR的RR值分别为1.01(0.92,1.10)、0.90(0.74,1.08)及1.48(1.20,1.81).结论:就OS及PFS而言,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相似,无统计学差异.但是靶向治疗组ORR优于化疗组.

    作者:陈宽冰;王一北;石文君;宣莹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AFP阳性、超声与MSCT阴性人群中应用DSA检出早期肝癌的研究

    目的:探讨AFP显著或持续增高、超声与MSCT检查阴性或可疑人群中应用DSA检出早期肝癌的研究.方法:对肝癌高危人群中AFP显著或持续增高、超声或/和MSCT检查未发现明确病变或疑似肝癌的68例患者,行DSA造影.结果:68例患者中超声、MSCT检查阴性29例,疑似小肝癌者39例,DSA检出51例58个病灶.DSA表现为肝动脉早至中期供瘤血管增粗、走形迂曲或紊乱,边缘见较清楚的染色结节.17例DSA阴性或可疑病人在肝动脉内注射碘油约3-5ml,1月后复查CT,7例有碘油小灶沉积者手术治疗证实为肝癌,10例排除肝癌.结论:对高危人群中AFP显著增高和持续增高、超声与MSCT阴性或可疑人群应用DSA检出早期肝癌具有临床意义.

    作者:汪建成;邹晓媚;梁彩云;陈代明;张威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结肠直肠癌肝转移的射频消融治疗

    目的:评价结直肠癌肝转移(colorectal cancer liver metastases,CRLM)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的可行性.方法:2003年12月至2008年11月67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受了RFA治疗.根据实施RFA治疗的方法将患者分成3组:经皮穿刺RFA(第1组)、开腹RFA(第2组)或经皮RFA与手术相结合的方法(第3组).结果:RFA后90天,3组的死亡率均为零.一半的患者(34/67)出现手术后轻度发热.1/4的患者(17/67)有右肩部与右季肋部疼痛或不适.1例并发结肠瘘.随访显示1年、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是100%、34.3%和4.5%.结论:对CRLM的患者,RFA或结合肝切除手术是相对微创、安全可行的方法,而且致死率低.

    作者:潘文倩;徐军;尹益民;耿智敏;艾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伊立替康联合顺铂与依托泊苷联合顺铂方案一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比较伊立替康加顺铂(CPT-11+ DDP)及依托泊苷加顺铂(VP-16+ DDP)两种方案一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D-SCLC)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初治ED-SCLC患者60例,IP组31例患者,应用DDP 30mg/m2静脉滴注,d1-d3,CPT-11 200mg/m2静脉滴注,d1;EP组29例患者,应用方案DDP30mg/m2静脉滴注,VP-16 80mg/m2静脉滴注,均为d1-d3,两种方案均21d为一个周期,连用4个周期.每两个周期评价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IP组有效率为61.3%,EP组有效率为5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P组无进展生存期6.9个月,EP组无进展生存期4.8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托泊泔联合顺铂方案比较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方案疗效相似,但二者的毒性谱不同(IP组的腹泻发生率明显高于EP组,EP方案血液学毒性大),且IP组生存期较长,是ED-SCLC一线治疗的安全有效方案.

    作者:郭爱萍;余宗阳;欧阳学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低毫安(10mA)电化学治疗对人乳腺癌细胞耐药性的逆转作用

    目的:研究低毫安(10mA)电化学治疗对人乳腺癌细胞阿霉素耐药株(MCF-7/ADR)多药耐药(MDR)性的逆转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MTT法测定电化学治疗对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细胞内阿霉素(ADR)的浓度,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p-糖蛋白(P-gp)的表达.结果:低毫安电化学治疗(0.1C-2C)能不同程度降低ADR对MCF-7/ADR细胞的IC5o;2C的电化学治疗能显著提高ADR在MCF-7/ADR细胞内的浓度,降低MCF-7/ADR细胞P-gp的表达.结论:电化学治疗能逆转MCF-7/ADR细胞的MDR,其机理可能是抑制了P-gp的功能表达,增加了细胞内ADR的积累.

    作者:周炳刚;沈义军;魏昌晟;张智;杨涛;王健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胃癌转移相关分子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淋巴结转移、腹膜转移是胃癌转移常见形式.是影响胃癌预后及治疗策略的重要因素.本综述阐述目前与胃癌转移相关的分子标志物的研究进展.为胃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新思路.

    作者:马勇;吴新民;郭亚民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肿瘤标志物在肺癌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研究进展

    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改善肺癌患者的预后及降低其死亡率的关键所在.肿瘤标志物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除了传统的肿瘤标志物,许多新的且有效的生物分子标志物也相继被人类发现,其中包括基因甲基化、多种基因突变、血中循环DNA及microRNA.众多研究表明这几种标志物对诊断肺癌及预后的估测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不低于传统标志物甚至还要高.因此,上述几种标志物极可能被广泛用于临床上对肺癌的早期诊断和预测.

    作者:王柳倩;马为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shRNA干扰mTOR信号途径对口腔癌细胞的生物学影响

    目的:探讨利用慢病毒介导shRNA干扰mTOR信号途径,对口腔腺样囊性癌细胞生物学的影响.方法:shRNA干扰mTOR、雷帕霉素处理口腔癌ACCM细胞株,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mTOR和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real time PCR检测mTORmRNA和Bcl-2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细胞增殖情况,各不同刺激因素组与单纯ACCM细胞组比较增殖率降低(P<0.05).不同刺激因素组细胞的凋亡率与单纯ACCM细胞组相比较,细胞凋亡率增高(P<0.05).mTOR和Bcl-2的表达水平,雷帕霉素组和shRNA干扰mTOR组均低于单纯ACCM组(P<0.05).结论:慢病毒介导的shRNA干扰信号途径,可影响口腔癌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的凋亡,抑制了抗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为肿瘤的靶向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潘洪飞;任大鹏;孟凡东;田昕;李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一种新的混合旋转调强放射治疗技术治疗颈椎原发恶性肿瘤剂量学研究

    目的:探索一种新的混合固定野调强(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和容积旋转调强(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的放疗技术(hybrid-VMAT,H-VMAT)治疗颈椎原发恶性肿瘤的剂量学特点.方法:选择13例曾接受放射治疗的颈椎原发恶性肿瘤患者,分别设计七野IMRT、双弧VMAT和H-VMAT计划,H-VMAT计划结合单弧VMAT和5个固定角度调强野.通过与IMRT和VMAT比较,评价H-VMAT技术计划质量和实施效率.结果:H-VMAT、IMRT和VMAT技术PTV平均适形指数分别为0.75、0.67和0.80,平均均匀性指数分别为0.38、0.38和0.38;PGTV平均适形指数分别为0.78、0.74和0.78,平均均匀性指数分别为0.06、0.05和0.06.脊髓平均D0%分别为41.78、40.70和42.42Gy,脊髓危及器官PRV平均D1%分别为44.92、44.48和45.39Gy.与IMRT相比,H-VMAT降低了黏膜V30和平均剂量(P=0.038,0.000).H-VMAT降低了下颌骨的V30和平均剂量(P=0.048,0.000),但V5无差异(P>0.05),甲状腺和腮腺V5、V30和平均剂量无差异(P>0.05);与VMAT相比,H-VMAT黏膜平均剂量有所增加(P=0.016),甲状腺、腮腺和下颌骨的V5、V30和平均剂量无差异(P>0.05).三种技术得到的正常组织V5无差异(P>0.05),H-VMAT V30和平均剂量低于IMRT(P =0.001,0.001),但较VMAT稍高(P =0.042,0.000).H-VMAT、IMRT和VMAT的平均机器跳数分别是872、1101和505 MUs,平均治疗时间分别是4.77、5.26和3.44分钟.结论:与IMRT相比,新的H-VMAT技术明显改善了靶区适形度,降低了黏膜、下颌骨和正常组织中高剂量区照射体积(V30)和平均剂量,机器跳数明显下降;与VMAT相比,新的H-VMAT技术改善了脊髓的保护,平均机器跳数和治疗时间有所增加.

    作者:张喜乐;杨瑞杰;孟娜;李孟昭;江萍;王俊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鼻咽癌调强放疗中摆位误差对剂量分布的影响综合分析

    目的:对鼻咽癌调强放疗中摆位误差对剂量分布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确诊为鼻咽癌的患者8人.应用软件计算其X、Y、Z方向偏移误差,并研究误差在放疗中对剂量分布的影响.结果: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在X、Y、Z方向分别为(0.49±1.31)mm、(-0.18 ±1.96)mm、(-0.46±1.05)mm;各靶区及危及器官的剂量分布变化都较大.结论:鼻咽癌IMRT摆位误差必定存在,应采取有效措施校正其误差,进而保证其临床放疗质量.

    作者:张文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MIF、MMP-9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

    目的:分析宫颈组织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m,CIN)和宫颈鳞癌(squamous carcinoma of cervix,scc)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和金属蛋白酶-9(MMP-9)与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选择SCC组织标本51份、CIN标本41份,正常宫颈组织(normal cervical epithelium,NCE)标本32份,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各组MIF和MMP-9的表达和MVD(CD44标记)情况.结果:SCC、CIN组中MIF和MMP-9阳性率和MVD值均明显高于对照NCE组(P<0.05),但MIF阳性表达在CIN组和SCC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F、MMP-9在SC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均与组织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但与临床分期无关(P>0.05),在SCC组织中二者表达呈正相关.SCC组中MIF和MMP-9阳性者的MVD值明显高于其阴性者(P<0.05),在SCC淋巴结转移组织中MIF和MMP-9阳性者的MVD值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MIF和MMP-9的表达与MVD值存在显著正相关性(P<0.05).结论:MIF和MMP-9在SCC的发生、发展、浸润及转移中起重要作用.SCC组织学分化越差,MIF和MMP-9阳性表达率越高及MVD值越高,且MIF和MMP-9的表达呈正相关.提示二者联合检测对评估SCC严重程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尹巧燕;步兰娜;董媛媛;时志民;程亮;商晓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miR-200a在肝癌干细胞中的差异表达及其作用

    目的:分离肝癌细胞系MHCC97-H中肝癌干细胞并分析miR-200a在肝癌干细胞和非肝癌干细胞亚群中的表达差异,探讨miR-200a的表达水平与肝癌干细胞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流式细胞荧光激活分选法从MHCC97-H中分选出肝癌干细胞(liver cancer stem cells,LCSCs)和非肝癌干细胞(non-liver canc-er stem cells,non-LCSCs)两个亚群;采用real-time PCR检测miR-200a在两个亚群中的表达差异;在MH-CC97-H中瞬时转染miR-200a-mimic,检测LCSCs亚群比例的变化.结果:LCSCs亚群占总体细胞的百分比为3.56%;LCSCs亚群细胞中miR-200a的表达明显低于non-LCSCs亚群(P<0.05);上调miR-200a后LCSCs亚群细胞比例为1.24%.结论:miR-200a在LCSCs亚群细胞中明显低表达,上调miR-200a后LCSCs亚群细胞比例明显降低,提示miR-200a能够调控肝癌干细胞的比例.通过调控miR-200a的表达,可以降低LCSCs亚群细胞比例,从而为肝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汪建林;杨西胜;王兴;戴斌;阮柏;高远;李海民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小细胞肺癌化疗前后PXR和MDR1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研究孕烷受体(PXR)蛋白及多药耐药基因(MDR1)蛋白在小细胞肺癌化疗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的表达,探讨两者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3例小细胞肺癌患者为实验组,20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采用液基薄层离心涂片法分离PBMCs,SP免疫组织化学化方法检测PBMCs中PXR及MDR1的蛋白表达水平,并比较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前后PBMCs中PXR及MDR1的表达变化.结果:化疗前小细胞肺癌患者PXR、MDR1的蛋白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小细胞肺癌患者PXR和MDR1的蛋白表达较化疗前增加,且两者的表达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化疗前后小细胞肺癌患者PBMCs中PXR和MDR1的表达均呈正相关.结论:PBMCs中PXR、MDR1的表达与小细胞肺癌耐药相关,外周血PXR高表达可能是诱导化疗相关的MDR1表达升高的原因,外周血的检测可为早期判断小细胞肺癌临床耐药提供一种更为简单易行的方法.

    作者:左晓丽;孔庆暖;纪霞;韩增磊;卫红军;黄维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