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剂量紫杉醇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

崔林;姜勇;陈珏;刘兴祥;刘建军;周向荣;丁洁;吴兴军;何学军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 同步放化疗, 紫杉醇, 预后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紫杉醇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109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分为三组,A组32例、B组38例、C组39例,三组接受放射治疗的同时,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紫杉醇同步化疗,紫杉醇剂量分别为A组30mg/m2、B组60mg/m2、C组90mg/m2,每周1次,共4-6次.结果:三组有效率分别为68.8%、71.1%和71.8% (P >0.05),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1.3%、81.6%和82.1% (P >0.05),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8.0±5.0)、(11.6±6.1)、(14.8±7.9)个月(P<0.05),总生存期分别为(15.4±7.6)、(18.2±8.0)、(22.0±7.6)个月(P<0.05),1年生存率无统计学意义,2年生存率差异显著.毒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放射性食管炎和消化道反应.结论:不同剂量紫杉醇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提高,随着紫杉醇剂量的增加,远期生存率随之增加,但近期治疗毒副反应也随之增加.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剂量紫杉醇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紫杉醇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109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分为三组,A组32例、B组38例、C组39例,三组接受放射治疗的同时,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紫杉醇同步化疗,紫杉醇剂量分别为A组30mg/m2、B组60mg/m2、C组90mg/m2,每周1次,共4-6次.结果:三组有效率分别为68.8%、71.1%和71.8% (P >0.05),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1.3%、81.6%和82.1% (P >0.05),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8.0±5.0)、(11.6±6.1)、(14.8±7.9)个月(P<0.05),总生存期分别为(15.4±7.6)、(18.2±8.0)、(22.0±7.6)个月(P<0.05),1年生存率无统计学意义,2年生存率差异显著.毒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放射性食管炎和消化道反应.结论:不同剂量紫杉醇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提高,随着紫杉醇剂量的增加,远期生存率随之增加,但近期治疗毒副反应也随之增加.

    作者:崔林;姜勇;陈珏;刘兴祥;刘建军;周向荣;丁洁;吴兴军;何学军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1342例泌尿系统肿瘤病理资料分析

    目的:探讨泌尿系统肿瘤的发病趋势及构成情况.方法:选自2001年至2012年期间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活检病理档案中泌尿系统各种类型的肿瘤病例,用Microsoft excel和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结果:泌尿系统肿瘤1342例,在12年期间呈上升趋势.其中,男女患者之比为2.4∶1,恶性和良性肿瘤人数之比为5.5∶1,恶性肿瘤人数每年均高于良性肿瘤人数(P<0.05);在泌尿系恶性肿瘤中,女性发病高峰年龄为60-69岁,男性为≥70岁,女性患病较男性更趋于年轻(P<0.05);良性肿瘤中,女性好发部位为肾脏,男性为膀胱,恶性肿瘤中男女均以膀胱多;膀胱恶性肿瘤以尿路上皮癌多见,肾恶性肿瘤以肾细胞癌多见.结论:泌尿系统肿瘤患者呈上升趋势,且恶性肿瘤是良性肿瘤的五倍多,男性明显高于女性.

    作者:廖颖;李祖茂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儿童白血病患者化疗过程中行为特征及应对方式

    目的:了解学龄期白血病儿童行为特征及疾病的应对方式,为临床实施心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患病行为问卷(IBQ)调查患儿心理行为状况和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调查患儿的应对方式.结果:白血病儿童组更多采用回避(P<0.05)和放弃方式(P<0.05),白血病初使组儿童更不愿意面对疾病.结论:白血病初使组表现出更多的恶劣心境,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预可帮助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面对疾病.

    作者:艾智慧;杨慧;侯桂军;张琰;韩静;马印慧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鼻咽癌放疗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放疗对鼻咽癌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并分析鼻咽癌患者总体生命质量影响因素.方法:以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科室行三维适形放疗(3DCRT)或者调强放疗(IMRT)的初治鼻咽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QLQ-30中文版调查表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结束时(观察急性放射治疗反应)、治疗结束后三个月(观察亚急性放射治疗反应)及治疗结束后一年(观察慢性反应)鼻咽癌患者的生命质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与三维适形放疗比较,调强放疗改善了总体生命质量、社会功能,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家庭经济情况可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P<0.05).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对鼻咽癌患者生命质量影响的因素有放疗方式、是否同期化疗、年龄、经济状况及学历.结论:在医疗护理工作中,要综合考虑病情、治疗方式、心理及人口学资料等相关影响因素,为患者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以期提高患者治疗后的生存质量.

    作者:孙彦秋;刘惠珠;吴伟艺;赵艳海;黄军荣;张纯;陈昱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冀东满族肺腺癌患者胸液与相应肿瘤组织EGFR基因突变检测对比分析

    目的:分析冀东满族肺腺癌患者胸液与相应肿瘤组织EGFR基因突变检测结果.方法:选取2010年9月至2014年9月间在我院胸外科治疗的74例有胸液的冀东满族肺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DHPLC)检测肺腺癌患者胸液及相应肿瘤组织样本中是否发生EGFR基因突变.结果:肿瘤组织EFGR基因突变检出率为50.00%,胸液样本EGFR基因突变检出率为52.70%,两者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胸液上清、胸液沉淀、胸液上清与沉淀以及肿瘤组织EGFR基因检测结果一致性均良好.结论:肺腺癌患者胸液与相应肿瘤组织EGFR基因突变检测结果一致性良好,临床可通过胸液检测代替肿瘤组织检测,以期能够持续监测患者EGFR基因突变状态,以指导患者添加或者实施EGFR-TKIs治疗.

    作者:贾瑞;薛雷;杜海荣;杨宏伟;高鲲;梁华刚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模拟表位的筛选

    目的:从噬菌体12肽库中筛选出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抗原模拟表位.方法:以曲妥珠单抗为靶分子,在噬菌体12肽库中进行3轮淘选,以ELISA方法及竞争抑制实验鉴定阳性克隆,并对阳性克隆株进行测序.结果:经过3轮淘选,与曲妥珠单抗结合的噬菌体得到了有效富集,回收率从(2.00×10-8)%增加到(2.87 ×10-5)%,ELISA显示20个克隆中筛选获得了18个与曲妥珠单抗具有较高亲和性的阳性噬菌体,对阳性克隆测序获得两种氨基酸序列:HTSSLWHLFRST、VHWDFRQWWQPS.结论:噬菌体展示技术可成功筛选到表皮生长因子2模拟表位,为探索乳腺癌的防治研究创造了条件.

    作者:李晓霞;师建国;陈果;贺雪姣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MP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乳腺IMPC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特点、免疫组化结果,同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7例乳腺IM-PC患者无特殊临床症状和体征.组织病理特点:IMPC肿瘤细胞团排列形成不含纤维血管轴心的微小乳头状或假腺管状结构,其外侧缘呈锯齿或毛刺状;每个肿瘤细胞团与周边的间质之间存在大小不等的腔隙,其内缺乏内容物.免疫组化染色EMA阳性部位在癌细胞巢团的外缘.结论:乳腺IMPC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乳腺浸润性癌,比较少见,但因其具有高淋巴血管侵犯、高淋巴结转移等恶性生物学行为,预后较差,应引起病理及临床医生的足够重视.

    作者:杨芳;李雁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DC-CIK联合化疗加靶向治疗对晚期结肠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DC-CIK联合化疗加靶向治疗治疗晚期结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晚期结肠癌患者,DC-CIK联合化疗加靶向治疗(奥沙利铂+卡培他滨+贝伐单抗)为联合治疗组(30例),同期进行化疗加靶向治疗(奥沙利铂+卡培他滨+贝伐单抗)的晚期结肠癌患者为化疗加靶向治疗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免疫功能、近期疗效、1年生存率、生活质量,并观察DC-CIK细胞治疗的安全性.结果:成功培养患者的DC-CIK细胞,其中CD3+ CD8+、CD3+ CD56+细胞比例较培养前显著提高(P<0.05).与化疗加靶向治疗组相比,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细胞CD3+ CD8+、CD3+ CD56+细胞比例明显升高(P<0.05).与治疗前相比,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T细胞分泌IFN-γ、IL-2水平显著升高(P<0.05).化疗加靶向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各T细胞亚群比例和T细胞分泌IFN-γ、IL-2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显著高于化疗加靶向治疗组(86% vs 60%,P<0.01).联合治疗组患者1年生存率与化疗加靶向治疗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62% vs 56%,P>0.05).治疗后毒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恶心呕吐、周围神经毒性)联合治疗组明显轻于化疗加靶向治疗组(P<0.05),治疗后体力食欲改善明显(P<0.05).结论:与化疗加靶向治疗组相比,DC-CIK联合化疗加靶向治疗治疗晚期结肠癌安全有效,可以提高缓解率,延长生存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芬;江千秋;焦兰;贺颖;翟福林;欧利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双氧水联合双料喉风散治疗放射性阴道损伤疗效观察

    目的:探索放射性阴道损伤的治疗方法.方法:将60例Ⅱb-Ⅲb宫颈癌放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双氧水联合双料喉风散治疗,1次/d.对照组常规消毒后给予洁尔阴冲洗,1次/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7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双氧水联合双料喉风散能有效预防和控制放射性阴道损伤,提高患者放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作者:张素英;李颖楣;祖卫;边建良;宫香宇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胃癌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新进展

    分子靶向治疗是近几年来胃癌治疗领域的热点.目前,西妥昔单抗、帕尼单抗、吉非替尼、拉帕替尼、曲妥珠单抗等为胃癌治疗的主要靶向药物.本文结合新研究报道对胃癌分子靶向治疗的新进展作如下综述.

    作者:邵月亭;迪吉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循环miRNAs在肺癌诊断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肺癌是全世界男性和女性癌症死亡的第一原因.尽管近些年对癌症信号通路的了解和在新的治疗方法开发上有了新进展,但是肺癌的不良预后和高复发率依然存在.循环miRNAs在许多实体瘤(如肺癌)中,可作为稳定表达的非侵入性诊断标志物.一些miRNAs异常可能与肿瘤细胞常规化疗的耐药性有关,影响着肿瘤细胞的药物敏感性.这些miRNAs的调控,通过使用miRNAs类似物,可以调节关键基因网络和信号通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来提高抗癌治疗的疗效,增加药物敏感性.因此,miRNAs疗法提供了新的抗肿瘤方法:更有效的个性化治疗、提高药物疗效、预测不同抗癌药物的反应.本综述的目的是为肺癌循环miRNA提供一个作为潜在诊断生物标志物、大规模临床筛选诊断的可行性评估以及miRNAS抗癌耐药机制对肺癌的治疗的概述.后,miRNA分析的局限性和潜在性需要今后进一步探索.

    作者:罗露;马丁丁;王熙才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不同麻醉方法对肝癌切除术后患者肿瘤转移因子、C反应蛋白以及T淋巴细胞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方法对肝癌切除术后患者肿瘤转移因子、C反应蛋白以及T淋巴细胞的影响,以期找到更适合于肝癌切除手术的麻醉方法.方法:选取我院肝胆外科收治、ASA Ⅰ-Ⅱ级Child Pugh分类为A级的肝癌患者32例,随机分为两组:静吸复合麻醉组(A组,n=16)和静脉复合麻醉联合胸部硬膜外麻醉组(B组,n=16).B组于T8-9穿刺置管,注入1%利多卡因5ml确定麻醉平面后,行快速诱导气管内插管,之后每小时硬腹外导管推注1%利多卡因5-7ml,直至术毕.同时输注异丙酚8-10mg/(kg·h)+瑞芬太尼1mg/h+卡肌宁30mg/h维持麻醉深度.A组持续输注异丙酚,间断静注舒芬太尼及卡肌宁,维持麻醉至手术结束.分别在麻醉前(T1)、术毕(T2)、手术后1天(T3)、术后3天(T4)抽取患者静脉血3ml,测定肿瘤转移因子(CK20mRNA)、C反应蛋白(CRP)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结果:A、B两组术后1天、术后3天血液CK20mRNA阳性率均比麻醉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3天血液CK20mRNA阳性率较A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术后1天、术后3天血液CRP均明显比麻醉前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3天血液CRP较A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麻醉前相比,A、B两组术毕、术后1天、术后3天CD3+、CD4+及CD4+/CD8+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3天CD3+、CD4+及CD4+/CD8+均较A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复合麻醉联合胸部硬膜外麻醉组能减轻肝癌切除术围手术期应激反应,降低肿瘤转移因子阳性率和较迅速恢复免疫系统的影响,提示静脉复合麻醉联合胸部硬膜外麻醉是肝癌切除术较为合适的麻醉方法,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铁军;杨德琪;蔡淑女;印春铭;郭小文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MRI表现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MRI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患者的临床和MRI资料.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结果:本组7例患者子宫体积均增大.6例病变位于宫腔内,呈息肉状突向宫腔或弥漫性填充宫腔;1例位于子宫肌壁间,类似囊性变性子宫肌瘤.2例囊实混合性占位,5例实性占位.7例ESS病变直径范围为2.5cm-15cm,平均8.8cm.肿瘤在MRI平扫上5例T1WI呈等信号或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2例T1WI呈等及低信号,T2WI呈稍高为主的混杂信号,伴有出血或坏死囊变,其中1例位于子宫肌壁间.6例可见向子宫肌层侵润性生长,子宫T2WI结合带低信号中断或消失,其中1例可见宫颈、双侧输卵管壁、卵巢及膀胱受侵,1例子宫肌层及宫旁可见扭曲条点状流空信号影.4例合并少量盆腔积液,2例合并子宫肌瘤,1例合并卵巢滤泡囊肿,3例合并增殖期子宫内膜.病理示低度恶性ESS 6例,未分化ESS 1例.结论: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好发于宫腔内,也可见于子宫肌壁间,多向子宫肌层浸润性生长,于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伴出血或坏死囊变时呈T2WI稍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其在MRI上具有一定的信号特点,能为该病的诊断提供帮助.

    作者:蔡妙田;张修石;郑建;周洋;张红霞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腰大池引流时程与颅内动脉瘤术后慢性分流依赖性脑积水的关系

    目的:探讨腰大池引流时程与颅内动脉瘤术后慢性分流依赖性脑积水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神经外科收治的ASAH患者109例.所有患者在入院时均由医师记录年龄、性别、有无脑室积血、有无急性脑积水、Hunt-Hess分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改良Fisher分级等资料.采用腰大池引流治疗期间,连续记录患者每日的引流量、脑脊液的形状及其检验结果.结果:年龄(P =0.027)、脑室内积血(P =0.000)、Hunt-Hess分级(P =0.002)、改良Fisher分级(P =0.001)、腰大池引流时程(P=0.017)与慢性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发生情况之间存在关联性.经进一步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腰大池引流时程、改良Fisher分级是慢性分流性脑积水主要的危险因素.结论:腰大池引流时程、改良Fisher分级是慢性分流性脑积水主要的危险因素.但如何选择佳的腰大池引流时程,减少患者颅内动脉瘤术后慢性分流依赖性脑积水的发生仍需要更多的研究进行探讨.

    作者:郭文才;吴过;熊建平;李锐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D-二聚体与消化道恶性肿瘤

    本文就D-二聚体在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胃癌、食管癌、大肠癌、原发性肝癌、胰腺癌)中的诊断、预后判断方面作用进行概述,并就D-二聚体升高对于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早期诊断方面的作用,如早期治疗、提高患者预后等问题进行讨论.

    作者:张玉虹;刘阳晨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姜黄素对人结肠癌细胞PI3-K/Akt和MEK/ERK信号通路的影响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人结肠癌RKO细胞PI3-K/Akt和MEK/ERK通路的影响.方法:MTT法检测细胞活力,Western blot检测p-Akt、Akt、p-ERK,ERK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的表达.结果:姜黄素作用人结肠癌RKO细胞,24h和48h的IC50值分别为51.69μg/ml和36.12 μg/ml.选用50μg/ml的姜黄素分别作用24h和48h,RKO细胞凋亡百分比为26.79%和42.16%,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进一步检测发现姜黄素(50μg/ml)显著下调了p-Akt和p-ERK的表达,同时Bcl-2与Bax的比值显著下调.结论:姜黄素可能通过抑制PI3-K/Akt和MEK/ERK信号通路的活化、下调Bcl-2与Bax的比值,从而抑制RKO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

    作者:金子;蔡颖;张晔;刘云鹏;曲秀娟;徐玲;侯科佐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Tenascin-C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分析Tenascin-C(TN-C)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透明细胞癌中TN-C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40.63% (39/96)的病例存在肿瘤间质TN-C蛋白的过表达,且过表达与肿瘤组织核分级负相关(P=0.022);18.75%(18/96)的病例存在肿瘤细胞胞质TN-C蛋白的过表达,且过表达与肿瘤组织核分级、p-TNM分期正相关,分别为(P <0.001;P =0.038).肿瘤间质及肿瘤细胞胞质的过表达与RCCC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肾透明细胞癌中存在TN-C蛋白肿瘤间质及肿瘤细胞的过表达,并与肿瘤分化和p-TNM分期相关.

    作者:薛东炜;徐慧慧;于涛;张秀伟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DPYD、TYMS及MTHFR基因表达与直肠癌放化疗敏感性的关系

    目的:探讨直肠癌中DPYD、TYMS及MTHFR基因表达与直肠癌放化疗敏感性和毒副反应的关系,为临床优化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提供依据.方法:选择40例Ⅱ/Ⅲ期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三维适形或调强放疗:DT 50Gy/25f,于放疗第一天开始口服替吉奥胶囊,60mg/(m2·d)连服2周,停药1周为一个周期,连续用药2个周期,于放化疗结束后6-8周进行手术.每例患者分别于放化疗前和术前行腔内超声检查,评估并比较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情况,进行术前再次分期,与放化疗前的分期进行对比,同时作为术后病理分期的对照.每例患者均采用DNA-液相芯片法检测DPYD、TYMS及MTHFR基因mRNA表达水平,分析其与疗效和毒副反应的关系.结果:DPYD阳性患者和阴性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DPYD阳性患者各类毒副反应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DPYD阴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TYMS阳性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低于阴性患者;各类毒副反应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TYMS阴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THFR阳性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低于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HFR阳性患者和阴性患者各类毒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YMS、MTHFR基因表达与近期疗效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二者的低表达患者给予替吉奥术前同步放化疗治疗的疗效更好;DPYD、TYMS基因表达与毒副反应具有相关性,DPYD的低表达或TYMS的高表达患者应用替吉奥术前同步放化疗治疗,其各种毒副反应的发生率更高.

    作者:王明;李兴德;朱中成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新城疫病毒在消化道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目前消化道肿瘤在我国有着越来越高的发病率,对于肿瘤的防治已成为现今医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传统消化道肿瘤治疗中存在化疗敏感性差、靶向治疗费用较高等问题,而新城疫病毒(NDV)因其特异地抗肿瘤作用,成为目前肿瘤治疗研究的热点之一.NDV具有选择性溶瘤作用可直接杀死肿瘤细胞;可作为肿瘤疫苗的佐剂,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因子并激活机体发生迟发型超敏反应;NDV也可作为免疫疫苗的载体或提供治疗基因的病毒载体.本文就近年来NDV在消化道肿瘤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王蕾;隋红;白玉贤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血清TgAb评价DTC术后131I治疗疗效及预后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评价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131I治疗疗效及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对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阴性、TgAb阳性且行二次131I治疗的25例DTC转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其131I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治疗后1年TgAb水平的变化及病情发展趋势.结果:25例DTC转移患者131I治疗不同随访时间,TgAb水平不同,三者差异显著(统计值:20.582,P=0.000).治疗前水平高,治疗后1年水平低.有效组和无效组患者131I治疗前TgA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 =53.500,P=0.406);131I治疗后1年TgAb水平差异显著(U=8.000,P=0.000).治疗后有效组TgAb水平明显低于无效组.结论:血清Tg阴性时,TgAb水平可作为DTC转移患者131I治疗疗效及预后的监测指标.

    作者:黄雪梅;马丽;陈正福;张学敏;张洁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