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EZH2蛋白对人结肠癌细胞HCT116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龙雪梅;郭新远

关键词:EZH2蛋白, HCT116, 生物学行为, 结肠癌
摘要:目的:探讨泛素连接酶EZH2蛋白对人结肠癌细胞增殖、凋亡、侵袭、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设计合成特异性干扰EZH2蛋白表达的小干扰RNA,通过QPCR、Westem blot技术检测转染小干扰RNA后的干扰效果;MTT法检测沉默EZH2蛋白表达对结肠癌细胞系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测定EZH2蛋白对结肠癌细胞凋亡的影响;Transwell实验检测EZH2蛋白对结肠癌细胞侵袭转移的影响.结果:设计合成的小干扰RNA能有效沉默EZH2蛋白的表达,EZH2蛋白被沉默后,人结肠癌细胞HCT116的增殖明显受到抑制,细胞的凋亡明显增加,侵袭与转移能力降低.结论:EZH2蛋白参与人结肠癌细胞HCT116生物学行为的调控,可能在结肠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望成为结肠癌治疗的新靶点.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与常规放疗长期疗效和预后分析

    目的:观察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食管癌的长期疗效,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3年-2007年间108例初治食管癌患者,其中三维适形放疗(3DCRT)组58例,常规放疗(CF)组50例,2.0Gy/次,5次/周,总剂量50-70Gy;观察近期疗效、局部控制率、生存率.Kaplan Meier法计算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并Logrank法检验,Cox法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CF组和3DCRT组的有效率(CR +PR)分别为88.0%、9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CRT组1、3、5、7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78%、61%、48%、39%,CF组分别为65.7%、36.6%、25.4%、21.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CRT组和CF组的1、3、5、7年生存率分别为77.6%、46.6%、22.4%、12.1%和62.8%、31.5%、14.8%、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疗前进食情况、体重减轻≥10%、病变部位、病变长度、临床分期、近期疗效、照射剂量及是否采用三维适形放疗对生存期有影响.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临床分期、疗前进食情况、体重减轻≥10%、照射剂量为影响生存的因素.结论:3DCRT能明显改善食管癌近期缓解率、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治疗前进食情况、临床分期、体重减轻≥10%和照射总剂量为其预后影响因素.

    作者:阿衣古丽·哈热;巴尔夏古丽;曾敏;帕丽达·阿皮孜;张瑾熔;王海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ALDH1A1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ALDH1A1(aldehyde dehydrogenase 1A1,ALDH1A1)在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5例ccRCC和23例正常肾组织石蜡中ALDH1A1蛋白的表达水平.Reah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20例新鲜ccRCC及癌旁组织中ALDH1A1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结果:ccRCC石蜡组织中ALDH1A1表达高于正常肾组织,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鲜ccRCC组织中ALDH1A1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较癌旁正常肾组织显著升高.ALDH1A1表达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血管侵袭及复发相关(P<0.05).Log -rank分析进一步表明ALDH1A1高表达提示不良预后.结论:ALDH1A1的表达与ccRCC的生物学行为关系密切,可能为ccRCC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作者:王科峰;王勇;费翔;陈小楠;詹运洪;王侠;吴斌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吡柔比星联合顺铂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复发的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联合吡柔比星(pirarubicin,THP)和顺铂(cisplatin,DDP)膀胱灌注与单种药物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复发疗效的差异及其安全性比较.方法:符合旸选标准的116例患者,术后按随机数字法分为三组.吡柔比星(THP)组37例,THP 30mg+蒸馏水40ml膀胱灌注.顺铂(DDP)组36例DDP 60mg+蒸馏水40ml膀胱灌注.吡柔比星(THP)+顺铂(DDP)组43例THP 30mg+ DDP 60mg+蒸馏水40ml膀胱灌注.每周1次共8次,每周2次共4次,以后每月1次,共1年,每次药物在膀胱内保留60min,每3个月膀胱镜检查是否有膀胱肿瘤复发,并记录全身及局部情况.结果:116例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术后随访时间6-30个月.THP组37例患者中复发11例,DDP组36例患者中复发10例,THP+ DDP组43例患者中复发5例,三组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各组之间并发症的发生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HP联合DDP灌注化疗对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优于单用THP或DDP,但其不良反应情况以及是否适宜广泛应用还需作进一步的研究.

    作者:袁红纲;龙兵;董自强;张路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人高、低转移大细胞肺癌细胞株中黏附分子存在状态的鉴定

    目的:鉴定人高、低转移大细胞肺癌细胞株L9981和NL9980中黏附分子的存在状态.方法:利用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人高、低转移大细胞肺癌细胞株L9981和NL9980中E-cadherin、integrinβ1、integrinβ3基因的mRNA表达;利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人高、低转移大细胞肺癌细胞株L9981和NL9980中E-cadherin、integrinβ1、integrinβ3基因的蛋白表达.结果:人高转移大细胞肺癌细胞株L9981中E-cadherin 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低转移大细胞肺癌细胞株NL9980,而integrinβ1和integrinβ3的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高转移L9981细胞株显著高于低转移NL9980细胞株.结论:E-cadherin高表达与肺癌低转移有关,而integrinβ1、integrinβ3高表达与肺癌高转移有关.

    作者:郑海霞;申东兰;彭安;何艳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血清CEA水平与厄洛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血清CEA水平与EGFR-TKI药物厄洛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对6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二线采用厄洛替尼进行治疗,并在接受治疗前进行血清CEA水平的检测,同时对患者的预后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分期、病理类型以及CEA水平等进行分析.以50μg/L为分界线,将患者分为高CEA水平组以及低CEA水平组.结果:对2组患者治疗疗效比较,高CEA水平组患者其有效率为50.0%、稳定为33.3%、进展为16.7%;而低CEA水平组患者分别为14.6%、43.8%以及41.7%,2组患者治疗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结果提示,高CEA水平患者其经过厄洛替尼治疗后有更长的无疾病进展时间以及生存时间(P<0.05).结论:血清CEA水平可作为评估厄洛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以及预后的生化指标.

    作者:涂长玲;江波;赵金奇;何文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Ki67、p5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NBC)组织中Ki67、p53的表达、二者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TNBC患者63例,对其分子病理特征和癌组织中Ki67 、p53的表达与同期病情相类似的65例非三阴性乳腺癌(non-TNBC)患者进行对比.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分析.结果:TNBC中的Ki67阳性表达率为80.95% (51/63),而在non-TNBC癌组织中Ki67的表达率为43.08% (28/65),差异显著(P<0.05);TNBC癌组织中,p53阳性表达率为87.30% (55/63),而在non-TNBC癌组织中p53的表达率为50.77%(33/65),差异显著(P<0.05);Ki67与p53在TNBC和non-TNBC有明显的相关性,在p53呈阳性表达中,Ki67则100%呈阳性表达,两者呈正相关;Ki67和p53在有淋巴结转移组织中呈高表达,而在没有淋巴结转移组织中则表达率明显要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Ki67、p53可以成为判断TNBC恶性程度的指标,并为TNBC的治疗寻找新的治疗靶点,对指导TNBC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管小青;郑向欣;顾书成;吴骥;江小玲;侍孝红;邱兴;袁牧;张旭旭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晚期肝癌的系统评价

    目的:系统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原发性肝癌(HCC)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应用与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万方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VIP等数据库.收集所有比较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与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Cochrane协作网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9个文献,共78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TACE联合CIK治疗组与单纯TACE治疗组相比,两组的0.5、1、2年生存率、卡氏评分(Kamofsky)提高率、反应率(RR)、CD3+细胞百分比、CD4+细胞百分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RR或SMD(95% CI)分别为[RR=1.31,95% CI(1.18,1.47)]、[RR=1.71,95%CI (1.40,2.08)]、[RR =3.24,95% CI (1.97,5.31)]、[RR=1.76,95% CI (1.26,2.45)]、[RR=1.90,95%CI (1.14,3.14)]、[SMD =0.98,95% CI (0.73,1.23)]、[SMD =0.87,95% CI (0.40,1.34)].而两个治疗组在CD8+细胞的百分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0.02,95% CI(-0.39,0.34)].结论:相比单纯TACE术,TACE联合CIK疗法不仅可以显著改善晚期肝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免疫功能及治疗反应率等近期疗效,而且也可以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

    作者:陈浩;徐细明;龙志雄;陈彪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粪便DNA甲基化检测在结直肠癌早期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粪便基因甲基化作为一种新的、敏感度较高、特异性中等的无创性结直肠肿瘤标志物,能根据其阳性结果对疑似病例进行进一步检测,可作为筛查诊断结直肠肿瘤的一种重要的辅助手段.目前已有较多研究报道检测粪便中基因异常甲基化对于早期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筛查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尚无任何一种甲基化基因真正地应用于临床实践.本文对目前结直肠癌早期粪便DNA甲基化检测的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总结粪便甲基化检测的潜在临床价值.

    作者:王裴;张明鑫;张超;王景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超声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与钼靶联合诊断乳腺肿瘤的价值

    目的:评价超声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ABVS)与钼靶X线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我院68例女性患者均经ABVS和钼靶X线检查证实存在乳腺肿块,其乳腺影像报告数据系统(BI-RADS)评估指标均在4到5级.经由手术或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取得标本,进行病理检查证实.其中乳腺癌62例;乳腺良性病变6例.将ABVS和钼靶X线检查的诊断资料进行数据收集并对比分析.结果:ABVS对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为86.76%;钼靶X线对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为76.47%;二者联合检查对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为91.18%.尽管使用ABVS检查对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稍高于钼靶X线,但二者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联合对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明显优于单纯采用ABVS或钼靶X线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9例乳腺癌患者中,有48例在ABVS冠状切面上存在“火山口”征(81%).结论:在乳腺癌的诊断过程中ABVS和钼靶X线各有其优势,若两种检查联合应用可提高其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ABVS冠状切面上“火山口”征对诊断乳腺癌具有较高价值.

    作者:矫健;孙欣;徐晓慧;刘娜;周志丹;孙秋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TSLC1基因对食管癌细胞EC109增殖与侵袭能力抑制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肺癌抑癌基因1(TSLC1)对食管癌细胞株EC109增殖与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RT-PCR法获得TSLC1基因全长编码区序列,构建pcDNA3.1-TSLC1真核表达载体并稳定转染食管癌细胞株EC109,以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水平,以细胞黏附、侵袭与迁移实验分别检测细胞黏附、侵袭与转移能力.结果:成功构建TSLC1真核表达载体,稳定转染EC109细胞后可显著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黏附、侵袭与迁移能力.结论:过表达TSLC1基因对食管癌细胞的恶性生物学特征显示明显的抑制作用,为进一步研究TSLC1在食管癌发生和进展中的作用奠定了实验基础.

    作者:冉永刚;游颜杰;张晓辉;王海波;郭旭;赵新雷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清HIF-1α和VEGF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HIF-1 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化疗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22例NSCLC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nzyme linked immunossorbent assay,ELISA)检测患者化疗前后血清中HIF-1 α和VEGF的含量.结果:本组患者化疗总有效率为27%.化疗后患者血清HIF-1α和VEGF与化疗前比均有升高趋势,化疗无效组血清VEGF由(562.03±279.10) pg/ml升高为(740.26±364.34) pg/ml,差异显著(P<0.05).化疗前血清HIF-1α和VEGF水平之间,及与血清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CYFRA)21-1之间无显著相关性.化疗前血清HIF-1 α和VEGF含量在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分期、有无胸水、疗效上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检测晚期NSCLC患者外周血VEGF,可能有利于协助评估化疗疗效.

    作者:沈红;崔进;秦湧;朱祎娜;蔡健康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血清TNF-α、IL-6和VEGF表达与侵袭转移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血清TNF-α、IL-6和VEGF的浓度变化与甲状腺癌分期及侵袭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64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甲状腺癌组)和42例甲状腺腺瘤患者(甲状腺腺瘤组)的血清TNF-α、IL-6和VEGF浓度,并与40例健康成年人(对照组)作为对照.结果:甲状腺癌组血清TNF-α、IL-6和VEGF水平均高于甲状腺腺瘤组和对照组(P均<0.01);甲状腺癌患者其水平Ⅳ期组>Ⅲ期组>Ⅰ、Ⅱ期组(P均<0.01);且伴有颈部淋巴转移的甲状腺癌患者其水平显著高于无颈部淋巴转移的患者(P<0.叭);在甲状腺癌患者不同性别之间和不同年龄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TNF-α、IL-6和VEGF水平与甲状腺癌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检测其表达水平对判断甲状腺癌患者病情进展有重要意义.

    作者:胡金华;张耀晴;艾瑞华;朱斌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电子结肠镜下4%甲醛溶液治疗宫颈癌放疗后放射性出血性直肠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放射性出血性直肠炎是盆腔恶性肿瘤放疗后的常见并发症,本研究旨在探索电子结肠镜下4%甲醛溶液治疗宫颈癌放疗后放射性出血性直肠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确诊为宫颈癌并于接受放射治疗后出现放射性出血性直肠炎的患者104例,随机平均分为甲醛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52例),前组给予电子结肠镜下4%甲醛溶液局部治疗,后者给予思密达(3g)、地塞米松(5mg)和庆大霉素(8万单位)混合液保留灌肠治疗,比较该方法与传统方法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甲醛组共治愈患者24例(46.2%),显效21例(40.4%),好转4例(7.7%),无效3例(5.7%),总有效率94.3%,未发现直肠溃疡和穿孔;对照组共治愈患者18例(34.6%),显效17例(32.7%),好转6例(11.5%),无效11例(21.2%),总有效率78.8%,甲醛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x2=7.84,P<0.01).结论:电子结肠镜下4%甲醛稀释液是治疗宫颈癌放射性出血性直肠炎的有效方法.

    作者:何伟;黄山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小鼠乳腺癌4T1-luc细胞实验性肺转移模型的建立及其评价

    目的:用萤火虫荧光素酶标记的小鼠乳腺癌细胞4T1(4T1-luc)建立可量化评估的小鼠乳腺癌实验性肺转移模型,为研究乳腺癌肺转移机制提供依据.方法:给10只BALB/c小鼠尾静脉注射105个/只4T1-luc细胞,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监测肿瘤细胞在体内的生长过程,21天处死小鼠,计算肺表面转移结节,并将转移肺组织做病理切片、HE染色及镜检评价模型.结果:接种第5天,小动物活体成像可见肺转移.21天取材,实验组小鼠全部出现肺转移灶.切片、HE染色及镜检提示符合肺转移瘤模型.结论:应用4T1-luc成功建立了小鼠乳腺癌实验性肺转移模型.

    作者:龚宏霞;林洪生;张英;祁鑫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RSK4与p63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核糖体S6蛋白激酶4(RSK4)和p63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探索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分析两者在肿瘤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RSK4和p63在72例食管鳞癌标本中的表达,并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两种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及与其中66例住院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正常食管鳞状上皮中RSK4与p63主要表达于基底层细胞,而在食管鳞癌中RSK4和p63则表达于大部分肿瘤细胞,其阳性率分别为62.5%和83.8%.RSK4的阳性表达与肿瘤病理分期呈正相关(P<0.05);RSK4与p63的表达在食管鳞癌中呈正相关(r=0.327,P=0.003),且大多在同一肿瘤细胞中共同表达.结论:RSK4与p63在食管鳞癌中存在异常表达,且RSK4与p63之间可能存在相互调控关系,研究RSK与p63表达及其相互关系将有助于探索食管鳞癌的发病机制,为其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作者:刘艳红;范林妮;陈玲;王景杰;王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血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水平对恶性肿瘤终末期的预测价值

    目的:评价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血浆D-二聚体(D-D)在预测恶性肿瘤终末期中的价值.方法:将489例恶性肿瘤患者按出院时的转归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CRP及血浆D-二聚体水平,应用多元回归分析判断CRP及D-二聚体是否为恶性肿瘤终末期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入院时的血清CRP及血浆D-D值均显著升高(P<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两者均是肿瘤患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P<0.01).根据ROG曲线测定血清CRP预测肿瘤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佳阈值点为33.14mg/L,其预测死亡的敏感性为78.3%,特异性为65.2%.血浆D-D预测死亡的佳阈值点为2.13mg/L,预测的敏感性60.8%,特异性73.5%.结论:血CRP及D-D可作为预测恶性肿瘤终末期的客观指标应用于临床.

    作者:刘佳琪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巴尔小体与女性高发肿瘤相关研究进展

    巴尔小体是女性体细胞中非活性状态的X染色体,在平衡基因及对性别的决定上具有重要作用.近来研究发现巴尔小体在很多疾病中发生了异常表达,尤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存在密切的联系.本文就巴尔小体与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吴肖冰;甘卫东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HER2变异体在乳腺癌进程和赫赛汀抵抗中的临床意义

    HER2在20%-30%的乳腺癌细胞中过表达,是药物如赫赛汀(Herceptin)的治疗靶点.然而许多病人会产生治疗抵抗,其中一个重要机制是HER2变异体的表达,不同的HER2变异体在生物学上可能会扮演相反的角色.如△16HER-2(外显子16缺失)和p95HER2(HER2的羧基端片段)会促进肿瘤细胞转化并且与药物抵抗相关.而Herstatin(内含子8保留)与p100(内含子15残留)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本文综述了目前主要的HER2变异体在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与共存在疾病进程和赫赛汀抵抗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邓婷婷;陈彬;王继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FHIT转染对丝裂霉素诱导结肠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研究FHIT转染对丝裂霉素诱导结肠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FIHT基因及其空载体转染至SW480细胞,Western blot检测SW480细胞FHIT蛋白的表达,MTT检测丝裂霉素对转染FHIT细胞和转染空载体细胞的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分析丝裂霉素处理后细胞凋亡率.结果:FHIT基因转染后,可以检测到FHIT蛋白的表达;MTT法检测同等浓度的丝裂霉素对FHIT+ SW480细胞的生长抑制率要明显高于FHIT-SW480细胞;丝裂霉素处理后,FHIT+ SW480细胞的凋亡率均明显高于FHIT-SW480细胞.结论:真核质粒介导的FHIT基因转染本身不能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但是FHIT基因转染后可以使得细胞对抗癌药物丝裂霉素的敏感性增加.

    作者:陈建;薛亚晶;孙源源;邵建国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凋亡抑制蛋白XIAP和Survivin在晚期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含多西紫杉醇方案化疗疗效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蛋白XIAP和Survivin在晚期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含多西紫杉醇方案化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接受含多西紫杉醇方案化疗的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标本XIAP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并对其疗效、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XIAP高表达率为41.18% (28/68),Survivin高表达率为38.24%(26/68),化疗的疾病控制率(CR+ PR+ SD)为72.06%,XIAP高表达的患者有效率低(50.00%),XIAP低表达的患者有效率高(87.50%),差异有显著性(P<0.01).Survivin高表达组的有效率为57.69%,低于Survivin低表达组的80.95%,差异有显著性(P =0.038).联合检测显示:XIAP和Survivin同时高表达者有效率为25.0%,而XIAP且Survivin均为低表达组有效率为88.46% (P <0.01).生存分析结果显示Survivin低表达者及XIAP低表达者PFS均优于高表达者(P值分别等于0.058和<0.01);两者同时高表达患者PFS差,中位PFS仅2个月,明显差于两者均低表达者(P<0.01).化疗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及消化道反应,且与XIAP及Survivin表达无相关性.结论:XIAP和Survivin高表达的晚期胃癌患者对含多西紫杉醇方案化疗疗效较差,其疾病无进展期也短于XIAP和Survivin低表达者.

    作者:吴志伟;陈凯;段卫明;陶敏;陆网坤;蔡俊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