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华;姚俊涛;胡玉琴;张燕军;袁意桥;刘思瑶
目的:评价超声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ABVS)与钼靶X线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我院68例女性患者均经ABVS和钼靶X线检查证实存在乳腺肿块,其乳腺影像报告数据系统(BI-RADS)评估指标均在4到5级.经由手术或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取得标本,进行病理检查证实.其中乳腺癌62例;乳腺良性病变6例.将ABVS和钼靶X线检查的诊断资料进行数据收集并对比分析.结果:ABVS对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为86.76%;钼靶X线对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为76.47%;二者联合检查对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为91.18%.尽管使用ABVS检查对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稍高于钼靶X线,但二者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联合对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明显优于单纯采用ABVS或钼靶X线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9例乳腺癌患者中,有48例在ABVS冠状切面上存在“火山口”征(81%).结论:在乳腺癌的诊断过程中ABVS和钼靶X线各有其优势,若两种检查联合应用可提高其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ABVS冠状切面上“火山口”征对诊断乳腺癌具有较高价值.
作者:矫健;孙欣;徐晓慧;刘娜;周志丹;孙秋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血清CEA水平与EGFR-TKI药物厄洛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对6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二线采用厄洛替尼进行治疗,并在接受治疗前进行血清CEA水平的检测,同时对患者的预后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分期、病理类型以及CEA水平等进行分析.以50μg/L为分界线,将患者分为高CEA水平组以及低CEA水平组.结果:对2组患者治疗疗效比较,高CEA水平组患者其有效率为50.0%、稳定为33.3%、进展为16.7%;而低CEA水平组患者分别为14.6%、43.8%以及41.7%,2组患者治疗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结果提示,高CEA水平患者其经过厄洛替尼治疗后有更长的无疾病进展时间以及生存时间(P<0.05).结论:血清CEA水平可作为评估厄洛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以及预后的生化指标.
作者:涂长玲;江波;赵金奇;何文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重组人白介素-11(Ⅰ)(百杰依)对恶性肿瘤患者因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化疗后发生Ⅲ级以上血小板减少(PLT≤50×109/L)即开始给予百杰依25μg/(kg·d)皮下注射,观察外周血小板变化,血小板升至100×109/L以上或绝对值升高50×109/L以及使用10支百杰依时停药.结果:患者采用百杰依治疗前后对比数据显示,化疗前血小板计数平均值为(136.0 ±36.84)×109/L,化疗后血小板低值为(25.58±12.90)×109/L,血小板<50×109/L持续天数为(5.42 ±3.47)天,百杰依治疗结束时血小板计数平均值为(106.91 ±55.44)×109/L,平均用药天数(6.91±2.5)天.主要不良反应为头晕、注射部位疼痛、水肿.结论:重组人白介素-11(Ⅰ)(百杰依)有升高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作用,疗效显著,毒副反应可耐受.
作者:李政华;姚俊涛;胡玉琴;张燕军;袁意桥;刘思瑶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HIF-1 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化疗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22例NSCLC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nzyme linked immunossorbent assay,ELISA)检测患者化疗前后血清中HIF-1 α和VEGF的含量.结果:本组患者化疗总有效率为27%.化疗后患者血清HIF-1α和VEGF与化疗前比均有升高趋势,化疗无效组血清VEGF由(562.03±279.10) pg/ml升高为(740.26±364.34) pg/ml,差异显著(P<0.05).化疗前血清HIF-1α和VEGF水平之间,及与血清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CYFRA)21-1之间无显著相关性.化疗前血清HIF-1 α和VEGF含量在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分期、有无胸水、疗效上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检测晚期NSCLC患者外周血VEGF,可能有利于协助评估化疗疗效.
作者:沈红;崔进;秦湧;朱祎娜;蔡健康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NBC)组织中Ki67、p53的表达、二者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TNBC患者63例,对其分子病理特征和癌组织中Ki67 、p53的表达与同期病情相类似的65例非三阴性乳腺癌(non-TNBC)患者进行对比.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分析.结果:TNBC中的Ki67阳性表达率为80.95% (51/63),而在non-TNBC癌组织中Ki67的表达率为43.08% (28/65),差异显著(P<0.05);TNBC癌组织中,p53阳性表达率为87.30% (55/63),而在non-TNBC癌组织中p53的表达率为50.77%(33/65),差异显著(P<0.05);Ki67与p53在TNBC和non-TNBC有明显的相关性,在p53呈阳性表达中,Ki67则100%呈阳性表达,两者呈正相关;Ki67和p53在有淋巴结转移组织中呈高表达,而在没有淋巴结转移组织中则表达率明显要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Ki67、p53可以成为判断TNBC恶性程度的指标,并为TNBC的治疗寻找新的治疗靶点,对指导TNBC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管小青;郑向欣;顾书成;吴骥;江小玲;侍孝红;邱兴;袁牧;张旭旭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系统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原发性肝癌(HCC)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应用与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万方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VIP等数据库.收集所有比较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与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Cochrane协作网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9个文献,共78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TACE联合CIK治疗组与单纯TACE治疗组相比,两组的0.5、1、2年生存率、卡氏评分(Kamofsky)提高率、反应率(RR)、CD3+细胞百分比、CD4+细胞百分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RR或SMD(95% CI)分别为[RR=1.31,95% CI(1.18,1.47)]、[RR=1.71,95%CI (1.40,2.08)]、[RR =3.24,95% CI (1.97,5.31)]、[RR=1.76,95% CI (1.26,2.45)]、[RR=1.90,95%CI (1.14,3.14)]、[SMD =0.98,95% CI (0.73,1.23)]、[SMD =0.87,95% CI (0.40,1.34)].而两个治疗组在CD8+细胞的百分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0.02,95% CI(-0.39,0.34)].结论:相比单纯TACE术,TACE联合CIK疗法不仅可以显著改善晚期肝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免疫功能及治疗反应率等近期疗效,而且也可以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
作者:陈浩;徐细明;龙志雄;陈彪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食管癌的长期疗效,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3年-2007年间108例初治食管癌患者,其中三维适形放疗(3DCRT)组58例,常规放疗(CF)组50例,2.0Gy/次,5次/周,总剂量50-70Gy;观察近期疗效、局部控制率、生存率.Kaplan Meier法计算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并Logrank法检验,Cox法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CF组和3DCRT组的有效率(CR +PR)分别为88.0%、9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CRT组1、3、5、7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78%、61%、48%、39%,CF组分别为65.7%、36.6%、25.4%、21.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CRT组和CF组的1、3、5、7年生存率分别为77.6%、46.6%、22.4%、12.1%和62.8%、31.5%、14.8%、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疗前进食情况、体重减轻≥10%、病变部位、病变长度、临床分期、近期疗效、照射剂量及是否采用三维适形放疗对生存期有影响.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临床分期、疗前进食情况、体重减轻≥10%、照射剂量为影响生存的因素.结论:3DCRT能明显改善食管癌近期缓解率、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治疗前进食情况、临床分期、体重减轻≥10%和照射总剂量为其预后影响因素.
作者:阿衣古丽·哈热;巴尔夏古丽;曾敏;帕丽达·阿皮孜;张瑾熔;王海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系统评价参一胶囊对恶性肿瘤患者血清VEGF的影响.方法:利用计算机和手工方式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数、中国中医药数据库.检索参一胶囊治疗恶性肿瘤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3位研究者对文献质量进行独立的评价,用Cochrane Collaboration's software RevMan5.2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有20项研究被纳入本系统评价,纳入病例1299例.Meta分析显示参一胶囊治疗能够显著降低血清VEGF[SMD=-1.75,95% CI(-2.32,-1.17),P<0.00001],参一胶囊治疗12周较治疗4周能进一步降低血清VEGF[SMD=2.35,95% CI(0.76,3.95),P=0.004)].结论:参一胶囊能够降低血清VEGF,这一证据需要更大规模的多中心随机临床对照研究进一步验证.
作者:成远;陈超;陈歆妮;华海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鉴定人高、低转移大细胞肺癌细胞株L9981和NL9980中黏附分子的存在状态.方法:利用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人高、低转移大细胞肺癌细胞株L9981和NL9980中E-cadherin、integrinβ1、integrinβ3基因的mRNA表达;利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人高、低转移大细胞肺癌细胞株L9981和NL9980中E-cadherin、integrinβ1、integrinβ3基因的蛋白表达.结果:人高转移大细胞肺癌细胞株L9981中E-cadherin 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低转移大细胞肺癌细胞株NL9980,而integrinβ1和integrinβ3的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高转移L9981细胞株显著高于低转移NL9980细胞株.结论:E-cadherin高表达与肺癌低转移有关,而integrinβ1、integrinβ3高表达与肺癌高转移有关.
作者:郑海霞;申东兰;彭安;何艳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miR-130b对巨噬细胞极化的调控作用及机制.方法:选用人白血病单核THP-1细胞,通过PMA使其诱导为Mφ巨噬细胞,然后加入LPS诱导为M1或加入IL-4诱导为M2巨噬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标记物比例;应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特异性标志物和目的蛋白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特异性分泌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与Mφ巨噬细胞比较,LPS诱导的巨噬细胞中CD86高表达,TNF α和IL-1β表达和分泌水平均增多,符合M1巨噬细胞特征;IL-4诱导的巨噬细胞中CD206的阳性表达率升高,CCL22、CCL17表达和分泌水平均增多,符合M2巨噬细胞特征;M1细胞中miR-130b表达明显高于M2细胞(P<0.05);miR-130b过表达后的M2细胞中,CCL22 mRNA和蛋白表达减少,IL-1β mRNA和蛋白表达增多,PPAR-γ的蛋白表达降低.结论:MiR-130b可能通过靶向抑制PPAR-γ表达调节巨噬细胞极化.
作者:张亮;赵滢;张天彪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HOX转录反义RNA (HOTAIR)在胃癌组织及胃癌细胞株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关系,并进一步研究其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40例胃癌手术切除标本(包括癌组织及对应的正常胃上皮组织),qRT-PCR检测40例胃癌中HOTAIR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关系.qRT-PCR检测胃癌细胞株和正常胃上皮细胞株中的HOTAIR的表达差异,利用siRNA抑制HOTAIR表达后,分别用MTT法和流式细胞仪(FCM)检测对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结果:胃癌组织中的HOTAIR的表达水平(6.32±2.56)显著高于正常胃上皮组织(4.61±1.81)(P=0.001).同时,HOTAIR在人胃癌细胞株MKN28、SGC7901、BGC823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胃上皮细胞GES-1(P<0.05).胃癌肿瘤组织中HOTAIR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大小和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0.05).利用siRNA干扰HOTAIR的表达后,SGC7901细胞增殖明显降低,凋亡增加(P<0.01).结论:HOTAIR在胃癌中显著高表达,并可促进胃癌细胞增殖,可能成为胃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分子标记物.
作者:周怿;黄重发;朱清;丁耀昆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评价诱导化疗加同步化疗联合调强放射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诱导化疗加同步化疗联合调强放射治疗26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诱导化疗采用多西他赛+顺铂+5-氟尿嘧啶方案(TPF),多西他赛(T) 75mg/m2,静滴,d1;顺铂(P)75mg/m2静滴,d1;5-氟尿嘧啶(F)750mg/(m2·d),持续静脉泵旸,d1-5(120小时).21天/周期,共行2个周期.同步化疗采用顺铂单药,100mg/m2,静滴,d1.21天/周期,共行2-3个周期.同步放疗GTVnx(69.96-73.92) Gy/33f,PTVnx 69.96Gy/33f,PGTVnd 69.96Gy/33f,PTV1 60.06Gy/33f,PTV2 50.96Gy/28f.结果:诱导化疗主要毒副反应是恶心、骨髓毒性.同步放化疗主要毒副反应是骨髓毒性、口腔黏膜炎及皮炎.无毒副反应相关性死亡发生.治疗结束评价即刻疗效,完全缓解(CR) 69.2%,部分缓解(PR) 26.9%,稳定(SD)3.8%,总有效率(ORR)为96.1%.治疗结束3个月评价近期疗效,CR 84.6%,PR 11.5%,SD 3.8%,ORR 96.1%.结论:TPF方案诱导化疗加同步顺铂化疗联合调强放射治疗鼻咽癌的方式,近期疗效好,且毒副反应可以耐受,是一种可耐受的安全的综合治疗方案.
作者:李卓玲;金风;吴伟莉;李媛媛;龙金华;龚修云;陈潇潇;毛振华;毕婷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uto-HSCT)治疗恶性淋巴瘤的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8月-2013年12月恶性淋巴瘤病例28例,均采用Auto-HSCT,移植前采用化疗联合G-CSF动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并积极预防感染及并发症.结果:本组1例回输后因脑出血死亡,其余均成功植入并快速重建造血,随访至2014年3月1日,共3例死亡,其中1例为回输后因脑出血死亡,其余2例均为复发.共6例复发,中位复发时间为3.5(1-15)个月,2例患者行双次自体移植,均无复发,28例移植患者预期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21个月.结论: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能很快重建造血,病死率较低,安全可行,是治疗恶性淋巴瘤有效的手段之一.
作者:孙颖;李旸;刘卓刚;廖爱军;张嵘;张国君;姚鲲;吴斌;胡荣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联合吡柔比星(pirarubicin,THP)和顺铂(cisplatin,DDP)膀胱灌注与单种药物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复发疗效的差异及其安全性比较.方法:符合旸选标准的116例患者,术后按随机数字法分为三组.吡柔比星(THP)组37例,THP 30mg+蒸馏水40ml膀胱灌注.顺铂(DDP)组36例DDP 60mg+蒸馏水40ml膀胱灌注.吡柔比星(THP)+顺铂(DDP)组43例THP 30mg+ DDP 60mg+蒸馏水40ml膀胱灌注.每周1次共8次,每周2次共4次,以后每月1次,共1年,每次药物在膀胱内保留60min,每3个月膀胱镜检查是否有膀胱肿瘤复发,并记录全身及局部情况.结果:116例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术后随访时间6-30个月.THP组37例患者中复发11例,DDP组36例患者中复发10例,THP+ DDP组43例患者中复发5例,三组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各组之间并发症的发生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HP联合DDP灌注化疗对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优于单用THP或DDP,但其不良反应情况以及是否适宜广泛应用还需作进一步的研究.
作者:袁红纲;龙兵;董自强;张路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与联合卡培他滨在晚期胆系肿瘤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接受以吉西他滨为基础联合化疗的晚期胆系肿瘤病例,其中接受与奥沙利铂联合化疗的19例,接受与卡培他滨联合化疗的2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奥沙利铂组和卡培他滨组治疗有效率(RR)分别为31.6%(6/19)、28.0%(7/25),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分别为6.4、7.0个月,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5.4、14.0个月,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奥沙利铂组出现周围神经炎较多(4/19),卡培他滨组出现手足综合症较多(5/25),两组的肝脏功能损害、肾脏功能损害、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吉西他滨为基础联合奥沙利铂或卡培他滨治疗晚期胆系肿瘤,不良反应相似,疗效无明显差异,均可做为治疗选择方案.
作者:陈坚;魏燕;邱书珺;吴俊兰;高巍然;孔祥军;瞿琴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具有血管周上皮样细胞分化的肿瘤(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tumor,PECom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应用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3例PEComa进行组织学形态观察、免疫组化标记及文献复习.结果:上皮样肿瘤细胞多呈巢状和片状排列,细胞体积大,多边形或梭形,胞浆丰富,嗜酸性颗粒状或空泡状,呈蜘蛛样结构,细胞核大,但核浆比小.可见核仁,核分裂相少见.特征性的病理表现为肿瘤细胞围绕扩张的血管呈放射状或袖套状排列.免疫表型肿瘤细胞HMB45、MelanA、SMA阳性.结论:具有血管周上皮样细胞分化的肿瘤(PEComa)是一种具有恶性潜能的间叶源性肿瘤,根据其特有的病理特征、结合病史和临床表现、免疫组化及分子基因的检测,可以作出诊断和鉴别诊断,判断其生物学行为和预后需长期密切随访.
作者:陈玉芳;周林艳;万美珍;岳灵萍;李紫燕;汪美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HER2在20%-30%的乳腺癌细胞中过表达,是药物如赫赛汀(Herceptin)的治疗靶点.然而许多病人会产生治疗抵抗,其中一个重要机制是HER2变异体的表达,不同的HER2变异体在生物学上可能会扮演相反的角色.如△16HER-2(外显子16缺失)和p95HER2(HER2的羧基端片段)会促进肿瘤细胞转化并且与药物抵抗相关.而Herstatin(内含子8保留)与p100(内含子15残留)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本文综述了目前主要的HER2变异体在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与共存在疾病进程和赫赛汀抵抗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邓婷婷;陈彬;王继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TCF4属核内转录因子,在Wnt/β-catenin信号途径中可调控下游基因表达.TCF4有着分子(开关)的双重作用,可表现为转录激活或转录抑制的作用,影响一系列基因的表达,在胚胎的发育及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TCF4在转录后加工过程中存在选择性剪接,可形成多种mRNA剪接异构体,编码产生不同功能结构域的蛋白,进而对下游多种基因的转录进行活性调节.TCF4及其剪接异构体的异常调控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罗超;何刚;彭志平;章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膀胱癌患者行根治性膀胱切除输尿管皮肤造口术、回肠膀胱术两种改道方式术后生活质量.方法:采用膀胱癌特异性量表FACT-BL对在我院接受根治性膀胱切除输尿管皮肤造口术和回肠膀胱术的术后生活质量进行调查.结果:根治性膀胱切除输尿管皮肤造口术、回肠膀胱术术后总体生活质量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根治性膀胱切除输尿管皮肤造口术、回肠膀胱术均为泌尿外科常用术式,在临床上,应充分向患者说明各种术式利弊,结合患者自身情况,选择合适术式,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吕航;宋永胜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用萤火虫荧光素酶标记的小鼠乳腺癌细胞4T1(4T1-luc)建立可量化评估的小鼠乳腺癌实验性肺转移模型,为研究乳腺癌肺转移机制提供依据.方法:给10只BALB/c小鼠尾静脉注射105个/只4T1-luc细胞,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监测肿瘤细胞在体内的生长过程,21天处死小鼠,计算肺表面转移结节,并将转移肺组织做病理切片、HE染色及镜检评价模型.结果:接种第5天,小动物活体成像可见肺转移.21天取材,实验组小鼠全部出现肺转移灶.切片、HE染色及镜检提示符合肺转移瘤模型.结论:应用4T1-luc成功建立了小鼠乳腺癌实验性肺转移模型.
作者:龚宏霞;林洪生;张英;祁鑫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