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采供血机构医疗废物处置的重要环节及分析

李凤琴;张瑶婵;蒋冬玲

关键词:采供血机构, 医疗废物, 处置
摘要:采供血机构根据其规模每天都要产生一定数量的医疗废物,它们基本上属于感染性废物, 还有少量的损伤性废物[1],主要包括报废血液、试管血样、成分血转移袋、血型定型纸、金标试纸纸条、刺血针、检测微孔板及一次性耗材等.由于采供血机构的医疗垃圾一部分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将会对采供血机构的工作人员、献血者甚至社会造成严重的危害,所以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已成为采供血单位一项重要的工作.
中国输血杂志相关文献
  • 邢台地区102名RhD阴性献血者Rh血型抗原表型分布

    为进一步完善稀有血型者资料库,确保稀有血型患者临床输血安全,笔者对28306名献血者进行了RhD血型筛选,并对确认RhD阴性献血者102人进行Rh血型抗原全部表型定型[1].

    作者:赵凤萍;贾杨琍;朱海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自动生化分析仪ALT测定校验程序的建立与应用

    目的建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校验程序.方法应用对硝基酚(PNP)在不同pH环境中吸收峰特性,对奥林巴斯AU-400自动生化分析仪340nm/410nm进行精密度检测.结果连续记录30个工作日批内变异系数均未超过1.00%;日间变异系数为0.64%.结论使用校验程序每日进行自动生化分析仪精密度检测,经济、简便、实用,能实时、有效地反映仪器的加样系统和比色系统的工作性能.

    作者:张孝山;李研;李瑞兰;潘彤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采供血机构血液检验的质量管理

    血液检验的质量直接关系着输血安全.只有对血液检验工作实施全面、规范、有效的质量管理,才能获得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从而保证输血安全.血液检验的质量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管理和控制.

    作者:李文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紫外线辐射充氧自血回输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48例疗效观察

    近年来笔者采用紫外线辐射充氧回输(UBIO)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GBS),与同期常规治疗对照,效果比较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孙忠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郑州地区合格无偿献血者的ALT参考值范围调查

    为了减少不必要的血液浪费,笔者对郑州地区合格无偿献血者的ALT值在不同季节及性别中的分布情况,利用统计学正态分布的原理,确定95%正常区间分布的上限值,以此作为评估ALT判断标准的正常参考值,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伟华;刘玉振;李伍升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潍坊中心血站2001~2003年血液检测结果报告

    为进一步做好血液质量监控,笔者统计分析了本站2001~2003年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情况:2001~2003年本站无偿献血者共计103479人次;梅毒、HBsAg、抗-HCV和抗-HIV初、复检均采用ELISA法,所用试剂分别由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华大吉比爱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英科新创(厦门)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万泰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和深圳月亮湾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ALT初、复检均采用速率法,试剂由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浙江东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HBsAg初筛采用金标试纸条法,试纸条由艾康生物技术(杭州)有限公司提供;结果见表1.

    作者:刘金娜;丁海英;袁远;迟文忠;王彦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巨细胞病毒感染检测方法的现况和进展

    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为疱疹科β属的双链DNA病毒.人群感染广泛,不同地区感染率从40%到90%不等,我国人群感染率大于80%[1,2].在儿童,CMV是出生前感染和围产期感染的常见病原体,可导致新生儿先天畸形、智力低下及流产、早产、死胎,以及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等严重后果.成人多为隐性感染,免疫功能低下时,如艾滋病患者、器官移植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体内潜伏病毒易被激活,出现活动性CMV感染,甚至引起严重的CMV疾病.

    作者:陈俊青;刘霆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新生儿交换输血

    新生儿交换输血(又名换血疗法,exchange transfusion,ET)是采用正常的血液或血制品,替代患儿体内带有某种有害因子的血液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ET的目的是去除新生儿体内的有害物质,如体内未结合的高胆红素,从而避免高胆红素血症引起的核黄疸.笔者现将新生儿ET的基本原理、指征、步骤、注意事项及并发症作一概述,同时讨论新生儿ET应如何根据血型、保存液种类、贮存时间、γ-射线照射及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状况来选择血液成分.

    作者:吴涛;田兆嵩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加强采供血机构科研管理工作的措施探讨

    采供血机构科研工作要开创新局面,科学技术要上一个新台阶,就必须对科技管理工作提出新的要求.本中心在促进科研全面发展中领导重视,不断完善科研管理制度,注重科研基础建设和人才培养,充分发挥目标管理的作用,从而增强了全中心的科研意识,使科技人员的科技水平显著提高,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作者:徐爽;夏丽娟;黄波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全自动加样机的维护与室内质控

    本中心于2003年引进Miclab-STAR全自动加样机,针对如何掌握其加样准确性、可靠性,如何处理故障等问题,笔者经过1年多的摸索,积累了一些经验.现以抗-HCV检测为例报告如下.

    作者:杨勇毅;石玉惠;马爱萍;景俊丽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成都地区汉族献血者ABO、Rh红细胞血型的分布

    本中心对成都地区236801名汉族无偿献血者的ABO和Rh抗原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调查对象 2001年10月~2004年2月,来本中心献血的成都地区汉族23680名合格健康的无偿献血者,不分年龄、性别随机抽样,排除重复献血影响(即重复献血者只计算1次).

    作者:刘钟瀚;李健;廖耘;周英;张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200ml和400ml血液的采集不足量率比较

    2000~2002年政府下达计划献血指标,2003~2004年逐步取消献血计划指标.街头自愿无偿献血,献血量由200ml向400ml转变.实践证明采血不足量多由献血不良反应、血管等因素所致,笔者比较了采集200ml和400ml血液不足量是否有差异,报告如下.

    作者:陈敬喜;崔玉洪;张晓云;柳洋;赵艳娟;张乐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影响脐血采集量的因素及对策

    目的探讨提高脐血采集量的方法.方法对192份收集的脐血,从分娩的方式、胎儿体重、胎盘重量、胎盘娩出方式、孕周、穿刺次数与脐血量的关系等方面比较分析.结果分娩方式、胎儿体重、胎盘重量、胎盘娩出方式、孕周、穿刺次数都将影响脐血采集量.结论通过临床的选择和优化方法可有效的增加脐血采集量.

    作者:罗晓菊;谭周敏;贺晓春;梅花;曾微;汪成孝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血液库存偏少时无偿献血者的招募策略

    因各种原因或综合因素导致采供血机构血液库存偏少或紧缺的情况是在世界各国均时有发生,如何解决血液短缺是值得探讨的问题[1,2].2005年春节期间,本中心曾有6天发生了血液库存偏少,为此,采取了一系列无偿献血者招募的应对策略,很快扭转被动局面,现报告如下.

    作者:孟忠华;章杏英;周华平;胡蔚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献血量、献血次数与献血反应的分析比较

    目的了解和认识献血量、献血次数与献血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将2003年1月~12月在本中心无偿献血的33651人,对献血量及献血次数的不同分类并作对比分析.结果献200ml血发生献血反应数:初次献血者483人(2.21%),再次献血者19人(0.08%);献400ml血发生献血反应数:初次献血者245人(2.26%),再次献血者15人(0.14%);献200ml与400ml血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1.524,P>0.05),两组内献血数比较差异具显著性意义(χ2=0.762,P<0.05). 结论 200ml与400ml献血量与献血反应无明显关系,但献血次数对献血反应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张爱钦;林燕;陈建彬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HLA-DR和DQ抗原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相关性调查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是重要的遗传标志,其与某些疾病具有一定的关联性.青光眼是一种严重的不可逆性致盲眼病.我国青光眼总的患病率为0.2%~1.7%[1],其中4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1.68%[2].青光眼的发生率同人种有密切的关系,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占各类型青光眼的76.4%,而欧美白种人和黑人则以开角型青光眼为主.有关于HLA与青光眼关联性的报道,国内尚未见报道.笔者在大连地区取样调查HLA-DR,DQ抗原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 closure glaucoma, PACG)之间的关联性,报告如下.

    作者:梁晓华;于卫建;胡荣花;史跃武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自动提取大样本全血基因组DNA方法的建立

    目的建立从大样本全血中自动提取基因组DNA的方法,并评价提取DNA的质量和产量.方法基因组DNA使用MiniPrep75-Ⅱ自动工作站提取;DNA样本的纯度和含量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DNA的完整性用琼脂糖电泳法测定.结果从100μl全血中平均可提取到(7.33±2.58)μg基因组DNA;DNA样本的纯度平均为1.647±0.135 (A260/A280);琼脂糖电泳法测得DNA的分子量约为21 kb.结论本方法可以快速从大样本全血中自动提取较高质量的基因组DNA,所得DNA适用于下游的分子生物学实验.

    作者:陈长荣;裴斌;谢金镇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血液病毒灭活机理及其效果评价

    采用有效的血液病毒灭活技术是保证输血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而血液病毒灭活效果评价则是该技术中的关键环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血液病毒灭活技术及血液病毒灭活效果的检测技术也在不断改进和提高,现将有关血液病毒灭活技术中的灭活机理及其效果评价方面的进展作一个综述.

    作者:肖云贵;许金波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济宁地区66568名无偿献血者HBsAg阳性分布调查

    济宁市无偿献血已完全取消了指标献血.笔者就这两年的HBsAg阳性在不同职业中的分布作了调查:2002~2003年济宁市无偿献血者共66568人.ELISA诊断试剂由厦门新创、上海科华、金伟凯等厂家提供,检测结果见表1.

    作者:张娜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产前、术前、输血前4项感染性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

    为有效遏制血源性感染疾病,提高临床的输血安全,尽量避免经血液传播疾病导致的医疗纠纷,笔者对2286名产前、术前、输血前的受血患者进行血清HBsAg、抗-HCV、抗-HIV1/2和梅毒抗体的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汪建国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中国输血杂志

中国输血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输血协会 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