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洁;张伟强;丰炳亮;史爱峰;邬丽娜
笔者在1名周岁患儿血清中发现含有IgM、IgG类抗-M,报道如下.
作者:徐敏;王海林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过去许多实验对CS-3000Plu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血小板的效率和影响因素作了不少有益的探讨[1~3],但多集中在对机器本身的性能和献血者血液因素的分析上,而这些都是操作人员无法改变和克服的客观因素.笔者则通过改变机器的界面探测值(IDO)和全血流速(V)来获得不同的收集效果.虽然IDO越大,血小板回收率越高,但混入的白细胞数量也相应增加,因此IDO设定不能超过10[4],在此条件下通过改变全血流速,观察对血小板收集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津;李翠平;傅强;仲伟云;周敏 刊期: 2003年第03期
1 病例简介患者,女,26岁,因反复发热伴重度贫血入院.病史:患者为Rh(D)阴性,1998年人工流产2次,1999年1月自然分娩一健康小孩;1999年6月受凉后开始持续发热,2000年3月因发热伴面色苍白在某大医院输AB型Rh(D)阴性红细胞悬液1200ml,无不良反应.2000年9月因发热伴面色苍白在本市另一医院输Rh(D)阳性血200ml,反应重,发烧40℃,后持续低烧,2000年12月入本院.
作者:何静;陈方祥;罗梅;马贵山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血小板输注是抢救因血小板减少所至的危重出血的重要手段,输血反应时有发生,但在首次输注血小板发生严重的过敏性休克较为罕见,现报道如下.
作者:余河庆;肖大为;刘艳杰;刘魏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血液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其中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和生化指标的变化是影响血液质量的重要因素[1,2].为确保对患者有效的输血治疗、降低副作用、提高库血的利用率,对库存血的质量进行动态检测,了解库血不同保存期间的各种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对本院常规保存的血液不同时间有关指标的变化进行了连续测定,现报告如下.
作者:袁玲;陈方祥;胡波;杨沛;陈钧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建立脐血造血干细胞库,用于治疗白血病、淋巴瘤、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疾病.方法采集新生儿脐血,用6%HES离心法分离脐血有核细胞以缩小脐血体积,样本以10%DMSO保存,检测有核细胞数、CD34+、CFU-GM及HLA,并作病原学捡测.结果收集590份脐血,合格230份(合格率39%),平均脐血体积(89±20)ml,平均有核细胞数(1.48+0.36)×109,分离后有核细胞数(1.25±0.28)×109,有核细胞回收率(91+7)%,脐血CD34+细胞的百分率为(0.37±0.26)%,复苏后CFU-GM回收率为84%,平均每份脐血含CFU-GM (0.9±0.4)×106个集落,14%的样本CMV抗体阳性.73人查询,HLA 4个抗原以上相合率为95.7%.至2001年7月,提供3份脐血用于非亲缘脐血移植,1份用于亲缘脐血移植,3例植入,1例排斥.结论建立脐血库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仇志根;范华骅;陈亮;袁纪军;郑滨;唐瑞峰;马庆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前国内血站普遍采用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或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筛查献血者梅毒.由于该试剂在方法学上与目前用于诊断梅毒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相比,其灵敏性和特异性较差,特别是当前我国梅毒流行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2],因此该法难以满足确保输血的安全的需要.
作者:郑优荣;马琳雅;梁华钦;张红霞;何珠;李仲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前,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SIA)是采供血机构筛查血液应用广的一种方法.在我国,随着ELISA试剂的更新换代和不断发展,其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振动态孵育可提高ELISA试剂的灵敏度、增加其稳定性、克服边缘效应等特性.笔者以HBsAg ELISA试剂为例,比较了其分别处于静止态孵育和振动态孵育(抗原-抗体结合)的实验结果.
作者:王欣;王学刚;唐银海;张九栋;赵有良;李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血液安全是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是公众健康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发生问题将引发巨大社会反响.1985年法国使用污染的血液制品因子Ⅷ,造成1200名血友病病人感染了艾滋病,10年后死亡400余人,引起极大社会震荡.技术发展、相关法规和科学管理构成输血安全的支柱;不断发展的病原体检测技术提高了输血安全性,使输血传染病的风险降至低.
作者:吴卫星;金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酵母,一般是指以芽殖为主,形态结构简单的一类真菌.主要分布于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和半知菌亚门.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利用微生物表达系统生产外源基因产物已成为可能.酵母作为单细胞真核生物,具有操作简单,可表达真核基因产物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青睐.
作者:宋丽雅;于群;卜凤荣 刊期: 2003年第03期
O型人血清中除了IgM的抗-A、抗-B外,还有IgG的抗-A、抗-B,笔者对50名O型人血清的IgM 及IgG类抗-A、抗-B效价进行测定,现报告如下.
作者:关亮;郑朝晖;林云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1名硬脑膜下积液致昏迷患者,入住某医院治疗,术前血型鉴定困难,标本送至本院检验科鉴定:血型为B型,但血清中缺乏抗-A、存在自身冷抗体.与B型血交叉配血相合,家系调查发现,抗-A缺乏,有遗传倾向,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祥胜;孟庆宝;张彦;兰炯采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笔者2000年12月~2001年12月,在德国汉堡大学医院输血和移植免疫中心(简称输血中心)学习一年,并访问参观了德国其他4个血站,系统了解了德国输血事业的质量保证体系和安全血液的相关技术.汉堡大学医院输血中心的质量保证体系模式在德国具有普遍代表性,详细介绍如下.
作者:马爱萍;刘宝庆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比较海藻糖和蔗糖在人红细胞冰冻干燥保存过程中对细胞的保护效果.方法将浓缩红细胞、含有不同浓度海藻糖或蔗糖的30%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按照1∶3(V/V)的比例混合,-80℃冰箱中预冻1h,入冻干机内冻干处理后,用37℃等渗缓冲液快速水化洗涤样品,然后将其分为3个处理组:组1为30%PVP组(简称PVP组),组2、3为含有5%、10%和15%海藻糖或蔗糖的30%PVP组(简称海藻糖组或蔗糖组),测定各项指标.结果冻干红细胞再水化后,海藻糖组的细胞回收率[(18.86±4.63)%、(21.73±7.32)%和(18.01±4.53)%]显著低于PVP组[(45.97±11.77)%](P<0.01);蔗糖组,蔗糖浓度为5%、10%时,细胞回收率分别为(37.40±2.90)%和(37.77±4.78)%,二者显著低于PVP组(P<0.05),但当蔗糖浓度升至15%时,细胞回收率[(42.54±10.25)%]和PVP组无显著差异;血红蛋白回收率,海藻糖组[(50.00±3.47)%、(40.91±9.09)%和(52.09±7.01)%]显著低于PVP组[(77.27±3.63)%](P<0.05),而蔗糖组和PVP组无显著差异,且显著高于海藻糖组(P<0.05).洗涤后3组的游离血红蛋白浓度均<1g/L,其余各项指标的对比关系类似于水化后指标.结论在冻干保护液中添加不同浓度的海藻糖或蔗糖对于提高冰冻干燥保存后红细胞的回收率和血红蛋白浓度作用不明显;但蔗糖可以提高冻干保存后红细胞的大变形指数且对红细胞冻干燥保存的效果要好于海藻糖.
作者:权国波;韩颖;刘秀珍;刘安;靳鹏;祁坤;马恩普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FNHTR)是临床为常见的输血反应之一,其发生主要是由于输注含有白细胞的血液成分产生HLA抗体,引起同种免疫反应,导致发热等临床不良症状,发生率在10.2%~41.0%[1~3 ],发生率的高低与输入的白细胞含量直接相关.在目前的临床实践中,白细胞过滤器去除白细胞的方法因其去除率高、红细胞损伤小,成为预防FNHTR的有效手段之一.但多数医师仍习惯于输血前给予糖皮质激素等药物预防输血反应[3],其疗效不肯定.为此笔者对354名贫血患者输血后FNHTR的发生情况作了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于洋;刘景汉;欧阳锡林;陈民才;黄宁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为正确评估目前酶免抗体筛检方法的血液安全性,探讨在我国血液筛检中引进核酸扩增技术(NAT),防止酶免抗体筛检方法窗口期漏检的可行性.方法使用ProcleixTMTMA HIV-1/HCV检测方法,分2个阶段,分别以8份样品和24份样品混合的形式,总共筛选了103539份上海市区的献血标本.结果发现5份第2次酶免检测(EIA-2)HCV抗体和NAT同时阳性的标本,同时也发现275份(0.27%)EIA-2 HCV抗体阳性但NAT阴性标本和107份(0.10%)EIA-2 HIV抗体阳性但NAT阴性的标本,未发现血清抗体转换窗口期标本.结论上海市的血液安全水平目前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HCV和HIV的感染危险性已经小于1∶100000,ProcleixTMTMA HIV-1/HCV检测技术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适合在中国血液筛检中应用.
作者:王迅;郑岚;张晰;凌冰;许莉萍;黄宇闻;陆萍;莫琴;韩永年;高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ABO血型的准确定型是输血安全的重要保证.血清学技术检测ABO血型简单快速,但有局限性:受生理、病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可导致正反定型不符.ABO血型基因的检测可作为血清学检测的补充.笔者采用PCR-SSP方法对ABO正反定型不符的标本作基因分型,报告如下.
作者:郭如华;邢培清;张伯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为了确保医疗用血的质量,保证用血者的输血安全,按照部颁<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和<血站管理办法(暂行)>规定,医疗单位及血站分别对受血者、献血者用ELISA法进行HBsAg、抗-HCV、抗-HIV等项目检测.但ELISA试验存在很多影响因素,笔者就不同的月份(季节的变化)致实验室室温变化,对抗-HIV ELISA试验结果的影响进行了连续6个月的试验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玲;杨茂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蛋白含量是人血白蛋白等血液制品的关键性生化指标.<中国生物制品规程>(2000年版)规定成品的蛋白含量检测必须使用定氮法[1~3].定氮法虽然精确度高,但操作极其烦琐,且检测时间长,不适合血液制品生产的半成品蛋白含量检测.故现在血液制品生产厂家对人血白蛋白半成品蛋白含量检测,建立了多种蛋白浓度的快速检测方法,如双缩脲法[1~4]、折射仪检测法[5]、紫外分光法、染料法[6,7]等.下面,笔者介绍利用溶液密度的差异检测蛋白浓度的快速检测方法,并对可能影响此方法检测结果的因素进行探讨.
作者:张凌燕;王焰;邓洋国 刊期: 2003年第03期
1 病例简介患者,女,55岁,汉族,临床诊断:卵巢癌术后.手术前、后共输血9U,血浆830ml.为纠正贫血,申请输血.配血时连续与6份同型血主侧在盐水及促凝剂(OSPT)介质中配血不合.
作者:方春富;蒋燕 刊期: 200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