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颖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瘤细胞(CTC),探讨其在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2015年1月至6月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8例,同期体检健康人48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外周血中CTC,分析相关指标差异。结果:观察组CTC阳性24例(50.0%),对照组为0,差异显著(P<0.05);CTC阳性不受年龄、性别、吸烟与否、组织学类型及肿瘤病灶的分化程度的影响;化疗后观察组CTC阳性率显著降低(P<0.05),与疗效存在负相关性。结论:检测外周血CTC有助于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病情、预后及疗效评价。
作者:唐志军;严俊 刊期: 2017年第06期
核素显像对于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治疗方案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核素显像的分类,SPECT、PET在神经内分泌肿瘤显像中的进展,并对各显像方法进行评价。
作者:任庆余;张延华;杨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淋巴上皮瘤样癌(lymphoepithelioma -like carcinoma, LELC)[1]是一种少见的恶性上皮性肿瘤,好发于鼻咽部,原发于输尿管极为罕见。1998年Chalik等[2]早报道1例输尿管LELC,到目前为止,仅有9例输尿管LELC病例报道,其中1例为国内报道[3]。患者均为老年人,均为单侧发病,病灶为单个病灶。据文献报道,EBV病毒感染与LELC的发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4,5]。本文现报道1例原发于输尿管的LELC并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病理学和免疫表型特征。
作者:毛渭东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变化及诊断子宫肌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84例经病理学确诊的子宫肌瘤患者(病例组)、84例健康妇女作为对照组,分别对比两组血清MMP-9、E GF水平,并根据肌瘤生长位置、肌瘤大小对病例组进行亚组分析。结果:病例组患者的血清MMP-9、EG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9鉴别诊断子宫肌瘤与健康人群的佳临界值为1.40μg/ml,EGF鉴别诊断子宫肌瘤与健康人群的佳临界值为288.5pg/ml,对应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816、0.739。黏膜下肌瘤患者的血清MMP-9、EGF水平均高于肌壁间肌瘤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瘤大径>5.0cm 和肌瘤大径≤5.0cm患者的血清MMP-9、EGF水平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血清MMP-9、EGF水平有利于鉴别诊断子宫肌瘤患者。
作者:冯利;杨欣慰;李晓兰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PTEN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的表达情况,并进一步分析此蛋白的表达量与BRAFV600E基因突变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初步揭示两者在PTC发生、发展中的致癌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70例PTC 中PTEN 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 PCR法及 DNA 测序法检测上述标本中BRAFV600E突变情况,分析PTEN蛋白表达与BRAFV600E突变的相关性及其与PT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70例PTC中PTEN阴性率为78.6%(55/70),与癌旁组织18.6%(13/7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EN表达下调与性别、肿瘤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关(P<0.05);与BRAFV600E突变、年龄、肿瘤直径无关(P>0.05)。70例PTC中BRAFV600E突变率为60%,BRAFV600E突变与肿瘤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关(P>0.05)。结论:PTEN蛋白表达与BRAFV600E突变无相关性。两者可能是PTC生物侵袭高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能作为评估PTC预后不良的不同肿瘤标记物。两者对甲状腺癌的临床个体化治疗及判定预后有指导意义。
作者:李仕亮;孙纷纷;邵国安;孙林雍;薛军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托泊替康(TPT)和伊立替康(CPT-11)单药治疗老年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0例老年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TPT 1.2mg/m2静脉点滴第1~5天;CPT-1165mg/m2第1天和第8天静脉点滴化疗,3周一个化疗周期,共进行2~6周期。治疗开始后随访6~20个月,记录两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延迟性腹泻、肝功能、血小板计数、贫血等资料,评价近远期疗效,观察二者在疗效和安全性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进展(PD)、客观缓解率(ORR)、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TPT组白细胞减少比例(64%)高于CPT-11组(32%),有统计学差异(P=0.048),而CPT-11组延迟性腹泻发病率(64%)显著高于TPT组(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结论:托泊替康和伊立替康单药治疗老年小细胞肺癌的近远期疗效无差异,伊立替康组骨髓抑制轻于托泊替康组,但胃肠道不良反应比托泊替康重。
作者:聂磊;薛迎利;李雅;刘敏;丁海斌 刊期: 2017年第06期
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不但可以降低临床分期、提升保乳率,还可以判断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并指导术后化疗用药,已逐渐成为乳腺癌综合治疗的首选。但仍有少数乳腺癌患者不能从新辅助化疗中受益,预测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获益人群,是临床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的细胞凋亡指数(apop-totic index,AI)是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关键因素,而Apaf-1作为凋亡途径的重要一员,在细胞凋亡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AI值的变化,并结合Apaf-1自身的结构、分布、在凋亡途径中的作用及在各肿瘤中的表达和化疗耐药性等角度,对Apaf-1在乳腺癌治疗中的作用及意义作一综述。
作者:刘卓;李晓凤;巴彩霞;张美云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GE LightSpeed RT型CT模拟机及Nucletron SIMULIX HQ型模拟定位机在头颈部肿瘤IMRT靶区治疗中心位置校正方法及各自优势。方法:抽取60例采取头颈肩热塑网膜固定的头颈部肿瘤IM-RT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利用DRR正侧位图像在模拟定位机下校正位置30例,利用中心层面的横断面图像在CT模拟机下复位30例。分别测量在X(左右)、Y(头脚)、Z(前后)三个方向上校位中心与治疗中心的位置差别,记录三个方向上的误差为Ex、Ey、Ez。结果:误差整理分为三个等级范围Ea≤±1mm,±1mm<Eb≤±2mm,Ec >±2mm。CT模拟机校正中心时X方向上各误差等级范围例数依次为8(26.7%)、18(60.0%)、4(13.3%);Y方向上为19(63.3%)、8(26.7%)、3(10.0%);Z方向上为9(30.0%)、14(46.7%)、7(23.3%)。模拟定位机校正中心时X方向为6(20.0%)、19(63.3%)、5(16.7%);Y方向上为9(30.0%)、18(60.0%)、3(10.0%);Z方向上为8(26.7%)、14(46.7%)、8(26.7%)。三个方向上CT模拟机校正中心的平均误差分别为1.39mm、0.53mm、1.48mm;模拟定位机分别为1.51mm、1.43mm、1.66mm。60例患者首次治疗时按照校正后的中心进行摆位,经加速器治疗前IGRT验证其三维方向上的误差均控制在±2mm以内。结论:对于采取头颈肩热塑网膜固定的头颈部肿瘤IMRT患者,无论是采取CT模拟机复位还是模拟定位机复位,其三维方向上整体高只有40%的患者位移精度在1 mm以内,所以为确保患者的治疗,IMRT计划出来后进行位置验证和修正是非常有必要的;三维方向上,CT模拟机和模拟定位机的复位平均精度都控制在2mm以内,所以两种设备都可以适用于IMRT计划的位置验证,有利于提高模拟机的使用率和工作效率;CT定位机复位方法在三维方向上平均精度高于模拟定位机的平均精度,主要是在Y方向上的差异明显。
作者:肖友立;谢冠慧;欧益民;倪千喜;张九堂 刊期: 2017年第06期
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能力,使用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癌症的细胞疗法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方式显示了它的作用。不同组织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具有不同的性质,然而,不同的间充质干细胞在抗癌的应用中并没有被完全研究透彻,间充质干细胞的来源不同,对肿瘤的作用不同。一些研究显示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可抑制恶性肿瘤细胞的生长,也有部分文献表明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促进恶性肿瘤细胞的生长侵袭。
作者:黄磊;郑建金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分析3 DCRT联合TP方案同步放化疗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0月期间在我院初治的86例Ⅲ期NSCLC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3例。试验组采用TP方案同步放化疗,对照组单纯放疗;两组患者放疗结束后继续序贯化疗;评价两组患者的近、远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整理分析后发现,试验组的有效率为81.40%,显著高于对照组58.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试验组2年生存率51.16%,高于对照组27.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不良反应骨髓毒性反应显著高于对照组,但经对症治疗后未出现不可逆重大并发症。结论:3 DCRT联合TP方案同步放化疗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远期临床疗效是显著的,毒副反应不影响治疗计划。
作者:周后龙;杨艳;李前文;张闯;韦淑贞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系统评价实时超声弹性成像中的弹性评分法对于区分涎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High Wire Press、Ovid、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至2016年5月31日,检索语言为英文和中文。选取应用超声弹性评分法区别涎腺结节良恶性的文章。合并敏感度、特异度、诊断比值比(DOR)评价超声弹性评分法区别涎腺结节的诊断准确性。进行综合接受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和Q*值来分析超声弹性评分法区别涎腺结节的综合诊断价值。结果:终纳入11篇研究,包含642名患者,共计691个结节。超声弹性评分法区别涎腺结节的合并敏感度、特异度、诊断比值比分别为:0.77(95%CI:0.68~0.84),0.74(95%CI:0.65~0.82),10.12(95%CI:4.67~21.94)。综合SROC曲线下面积为0.82,Q*指数为0.7623。结论:实时超声弹性对于诊断腮腺及颌下腺结节的良恶性方面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它可以作为一个辅助工具与传统超声联合使用,提高腮腺及颌下腺结节诊断的准确度。
作者:侯怡如;于韬;张宇虹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分析绝经前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特征及其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2015年5月间208例绝经前子宫内膜癌(EC)病例,以提高EC的临床诊断水平。结果:绝经前EC患者共208例,占同期EC的28.97%(208/718)。以45岁为界,分A、B两组,A组为38.46%(80/208);B组为61.54%(128/208)。以“阴道异常出血”主诉多(51.4%),且多为Ⅰ期,而以“腹部包块”为主诉多为Ⅲ-Ⅳ期;诊断符合率为58.8%,其中,A组患者较B组患者确诊时间短,B超检出率高(72.5% vs 58.19%),Ⅰ期患者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Ⅱ-Ⅳ期患者。结论:绝经前EC大多于围绝经期发病,临床症状不典型,诊断符合率较低,确诊时间随年龄增加而延长。
作者:张静;杜善平;刘晓英;高尚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PD-L1、Ki67表达水平,分析其与术后进展及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术后肿瘤组织中PD-L1、Ki67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94例患者中 PD -L1阳性表达为44例(46.81%),阴性表达50例(53.19%)。Ki67高表达33例(35.11%),低表达61例(64.89%)。PD-L1表达与Ki67表达具有相关性(χ2=8.05,P=0.01)。PD-L1阳性表达组术后无进展(PFS)生存期为(21.86±2.93)个月,阴性表达组为(35.69±3.08)个月,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χ2=10.60,P=0.00)。Ki67高表达组术后PFS为(21.01±2.76)个月,低表达组为(33.11±2.92)个月,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χ2=5.69,P=0.02)。PD-L1表达水平与肿瘤病理类型、肿瘤分化程度及术后肿瘤进展相关(P<0.05)。Ki67表达与患者性别、病理类型及肿瘤分化程度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PD-L1对非小细胞肺癌术后PFS影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中PD-L1和Ki67蛋白是预测肿瘤术后进展的重要指标,且表达越高预示术后PFS越短。
作者:刘明东;余宗阳;赵忠全;雷泽民;欧阳学农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分析鼻咽癌调强放疗对双侧内耳受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12月就诊于成都军区总医院50例经病理确诊为鼻咽癌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30次调强放疗。再由一名主治医师在原始的CT图像上勾画出双侧的耳蜗、前庭及内耳道,并在计划的优化过程中对上述结构进行条件一致的剂量限定,后通过DVH图对上述结构进行剂量分析,包括大剂量点(Dmax )、小剂量点(Dmin )及平均剂量(Dmean )。结果:左侧耳蜗的大剂量点、小剂量点及平均剂量的均值分别为5366.3cGy、3981.2cGy、4550.1cGy;左侧前庭分别为4323.2cGy、3310.8cGy、3821.1cGy;左侧内耳道分别为5290.8cGy、3828.7cGy、4453.6cGy;右侧耳蜗的大剂量点、小剂量点及平均剂量的均值分别为5344.5cGy、3954.2cGy、4550.1cGy;右侧前庭分别为4368.3cGy、3262.9cGy、3796.0cGy;右侧内耳道分别为5165.0cGy、3765.2cGy、4375.2cGy。结论:在鼻咽癌的调强放疗计划设计过程中对内耳结构进行剂量限定,能在不减少靶区受量的同时有效的降低内耳结构的受照射剂量。
作者:蒋朝阳;高辉;张伶;潘兴国;咸婧;张涛 刊期: 2017年第06期
肝细胞癌是临床常见的难治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逐年升高。大量证据表明肝脏干细胞在肝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有两个关于肝癌干细胞关键问题值得回答:肝细胞癌是否来源于肝干细胞?肝细胞癌是否有肿瘤干细胞的特点?然而到目前为止,肝癌的干细胞仍未被分离,且可靠的表面标志仍未被确认。
作者:王新亭;陈欣菊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评价CT联合全身骨显像在骨转移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连续性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全身骨显像阳性并同期行同部位CT检查且有原发肿瘤病史的患者资料,根据全身显像核素增浓灶的数目分为单发及多发(具有2个及其以上的病灶),以病理诊断或临床随访诊断为标准,分别对CT、全身骨显像及两者联合这三种不同检查方式在骨转移瘤中的诊断价值进行研究,利用配对χ2(或校正χ2)检验比较CT、全身骨显像与两者联合在单发及多发骨转移瘤诊断中的正确诊断率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利用统计学软件绘制CT、全身骨显像及两者联合在诊断单发及多发骨转移瘤中的ROC曲线。结果:经病理或随访临床证实的212例患者纳入此研究,其中单发核素增浓灶患者91例,多发核素增浓灶患者121例。CT、全身骨显像与两者联合相比在诊断单发及多发骨转移瘤中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者联合诊断单发及多发核素增浓灶的ROC曲线下面积高于单独全身骨显像或CT,并且可以提供更多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信息。结论:CT联合全身骨显像可以为骨转移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能有效提高骨转移瘤、尤其是单发骨转移瘤的诊断准确性。
作者:张桂荣;麻少辉;贾茜;陈霄;杨玲;令潇;张明;刘红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研究TSPAN8基因对A549肺癌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A549为研究对象,MTT法检测转染TSPAN8质粒对细胞增殖的作用;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转染TSPAN8质粒对细胞周期的影响;Real-time PCR和免疫印迹法检测TSPAN8基因对Rb1、E2F1、C-myc、CDK4、Cyclin D1以及ERK信号分子蛋白活性的影响。结果:TSPAN8基因能明显促进A549肺癌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显示,转染TSPAN8基因后,E2F1、C-myc、CDK4、Cyclin D1的mRNA和蛋白表达上调,而Rb1的表达明显下调,而且p-ERK磷酸化水平亦明显上升。结论:TSPAN8基因能促进A549肺癌细胞的增殖,其作用可能与调控E2F1、C-myc、CDK4、Cyclin D1基因的表达,以及活化ERK相关信号通路相关。
作者:高辉;殷玉敬;巴雅尔;吕艺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双氢睾酮(DHT)和氟他胺(FLU)作用于雄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LNCaP内Ca2+的变化,探讨DHT和FLU引起LNCaP细胞内Ca2+变化的作用机制。方法:获得雄激素依赖性(LNCaP)细胞株,进行细胞培养,获得稳定生长及传代的细胞株。不同浓度的雄激素受体激动剂DHT及雄激素受体拮抗剂FLU作用于培养的LNCaP细胞株,不同时间点取干预措施下的LNCaP细胞,通过荧光染料负载,经流式细胞术检测并比较不同时间点、不同浓度药物作用下LNCaP细胞Ca2+的变化和差异。结果:DHT作用于LNCaP细胞后,在每个剂量组中 Ca2+荧光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LU干预LNCaP后,各个剂量组的Ca2+荧光强度随着时间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HT降低LNCaP细胞内Ca2+含量不明显,说明对LNCaP细胞内的信号转导及凋亡影响不大;而FLU可明显提高LNCaP细胞内Ca2+的浓度,导致钙超载,促进细胞的凋亡。
作者:谢蛟魁;宋印娥;陈海文;张胜茹;田宏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检测抑凋亡蛋白Survivin与胸腺基质促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在子宫腺肌病中的表达,探讨Survivin与TSLP在子宫腺肌病发生发展中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子宫腺肌病中 Survivin 和TSLP的表达情况,分析两者与子宫腺肌病的关系。结果:Survivin在增生期和分泌期子宫腺肌病的表达,均高于正常子宫内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增生期t=20.239,P<0.01;分泌期t=17.852,P<0.01)。TSLP在增生期和分泌期子宫腺肌病的表达,均高于正常子宫内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增生期t=17.983,P<0.01;分泌期t=13.975,P<0.01)。在子宫腺肌病增生期和分泌期中Survivin与TSLP的表达呈现正相关(增生期r=0.732;分泌期r=0.716)。结论:子宫腺肌病患者的内膜组织中存在Survivin和TSLP的异常高表达,两者在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有着一定的联系。
作者:吴海燕;王晓燕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建立简单、方便、高效的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突变型胶质瘤原代细胞体外培养方法,为研究IDH1突变型脑胶质瘤提供细胞模型。方法:样本组织取自低级别脑胶质瘤手术患者,采用组织块法行原代细胞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特点;瘤组织应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 )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确定胶质瘤病理类型以及级别;原代细胞提取基因组行碱基序列测序以鉴定IDH1突变类型;采用MTT法绘制生长曲线,检测IDH1突变型细胞的体外增殖特性。结果:成功建立WHOⅡ级IDH1 R132H突变型人脑星形胶质细胞瘤细胞株,并可传代。结论:应用合适的方法以及培养液,可以培养出IDH1 R132H突变型人脑胶质瘤原代细胞。
作者:张耀;茹懿;魏学辉;王秦豪;张梅;李霞;林伟 刊期: 201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