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RANK/RANKL/OPG信号通路介导神经母细胞瘤骨侵袭/转移机制的研究进展

王国文;赵红宇

关键词:神经母细胞瘤, RANK/RANKL/OPG通路, 骨侵袭/转移
摘要:神经母细胞瘤是第二常见的儿童颅外实体肿瘤,一般发现时70%已出现侵袭/转移,而骨侵袭/转移是其致残致死的关键原因.在这一过程中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成骨细胞及其前体细胞、破骨细胞及其前体细胞和骨髓基质细胞通过一系列相关因子促进骨侵袭/转移发生,其中RANK/RANKL/OPG通路在骨侵袭/转移过程中的作用至关重要.本文通过RANK/RANKL/OPG信号转导通路对神经母细胞瘤骨侵袭/转移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FGFR1和MMP3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成纤维细胞成长因子受体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1,FGFR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3,MMP3)基因和蛋白在食管鳞癌、癌旁及正常食管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它们与食管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RT-q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78例食管鳞癌组织(鳞癌组)、35例食管鳞癌癌旁组织(癌旁组)及35例正常食管组织(正常组)中FGFR1和MMP3 mRNA及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FGFR1和MMP3 mRNA在食管鳞癌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和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癌旁组和正常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GFR1和MMP3蛋白在食管鳞癌组中的表达率和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和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癌旁组及正常组表达率及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GFR1和MMP3蛋白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0.05),而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是否转移及TNM分期相关(P<0.05).食管鳞癌中,FGFR1和MMP3的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303,P<0.05).结论:FGFR1和MMP3在食管鳞癌中均高表达,两者可能与食管癌的侵袭和转移有关.

    作者:谭勇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γ-synuclein对结肠癌细胞SW1116体外及体内增殖潜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γ-synuclein对人结肠癌细胞系体外及体内增殖潜能的影响.方法:利用真核表达载体pIRES2-EGFP和RNA干扰载体pGCsi-U6/neo/GFP构建针对γ-synuclein的重组质粒,并转染至人结肠癌细胞株SW1116,经G418筛选出稳定转染细胞株.应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软琼脂克隆法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裸鼠皮下成瘤实验检测细胞在裸鼠体内的成瘤能力.结果:经测序以及RT-PCR和Westernblot验证,重组质粒成功构建,并能够过表达或抑制γ-synuclein基因和蛋白.结果显示,y-synuclein受抑制后,SW1116细胞的增殖数目从48h至120h持续显著减少(P<0.05),克隆形成率亦显著降低(P<0.05).SW1116细胞的增殖和克隆形成能力与其γ-synuclein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过表达γ-synuclein能够部分增强SW1116细胞的增殖和克隆形成能力,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内实验也有类似结果,过表达γ-synuclein能够稍微加快SW1116细胞瘤体生长速度,但直至第27天,其生长速度才显著加快(P<0.05).γ-synuclein受抑制后,SW11 16细胞裸鼠皮下成瘤速度从第6天至第30天显著减慢(P<0.05).结论:γ-synuclein与结肠癌细胞体外及体内的增殖潜能密切相关.

    作者:叶青;黄峰;许杨梅;黄丽洁;龚福生;郑秋红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以胆管炎为主要表现的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症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总结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的主要临床特点、诊断、治疗以及预后,尤其是以胆管炎为主要表现的病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16年4月至湖南省儿童医院确诊并住院治疗的12例LCH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骨髓细胞学检查以及治疗情况,治疗以化疗为主.单器官受累8例,多器官系统受累4例.结果:12例LCH患儿中,11例有程度不一的黄疸,8例超声表现为肝大,2例骨骼系统有破坏,6例有肺部侵犯.结论:LCH的诊断是复杂的,可能涉及多个器官系统,其临床表现和疾病变化的过程是从早期一个孤立的表现到后来多系统表现,通过对这些病例的研究可能有助于我们对LCH的病理生理学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提高临床对LCH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袁鹤立;欧阳文献;张慧;唐莲;李双杰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Flot2基因与恶性肿瘤的关系

    脂筏是生物膜上具有重要生物学功能的微结构域,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其特征蛋白Flot2基因在鼻咽癌、乳腺癌、胃癌、肾癌、恶性黑色素瘤等肿瘤中存在异常表达,体内外实验表明其与肿瘤的增殖、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本文就Flot2基因的结构、功能及其与恶性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汪斐;王红兵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D-乳酸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清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外周血D-乳酸检测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上的价值.方法:通过对5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及外周血D-乳酸检测,分析早期乳腺癌患者外周血D-乳酸水平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意义.并取50例健康正常人为对照.结果:5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血清D-乳酸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D-乳酸水平增高可能是乳腺癌肿瘤发生的一个早期事件,为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李晓冰;张建国;任武贤;亢必勃;吴智群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Lewis肺癌小鼠体内PTHrP表达与癌细胞衰老的关系

    目的:建立Lewis肺癌荷瘤小鼠动物模型,研究肺癌细胞中.PTHrP、MCT1表达的相关性及与癌细胞衰老的关系和意义.方法:C57 BL/6小鼠共30只,随机分三组:正常小鼠组(第1组)、早期肿瘤组(第2组)、晚期肿瘤组(第3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三组中PTHrP、MCT1的表达.结果:三组动物细胞PTHrP蛋白的分泌及MCT1的阳性表达率高度一致,且与衰老相关指标βGal的表达成明显负相关性;两个指标在第3组的表达较在第2组和第1组中的表达明显升高,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2组的表达较在第1组中的表达明显升高,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肿瘤组织PTHrP、MCT1的表达具有显著正相关性,且与衰老相关指标βGal的表达成明显负相关性.

    作者:刘雯雯;方宁远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胃癌肝转移的综合治疗

    胃癌肝转移(gastric cancer with liver metastases,GCLM)是胃癌进展到晚期发生的不良事件,亦是胃癌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难以达到根治.胃癌肝转移的治疗方法很多,包括外科治疗,内科化疗以及介入射频治疗.各种方法都有其治疗优点和不足之处,通过分析比较,对胃癌肝转移的治疗认识有所提高,但很多治疗观点仍有争论,目前仍无统一的治疗规范,治疗共识有待提高.

    作者:朱信强;管文贤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HyperCVAD/MA方案治疗难治/复发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疗效分析

    目的:评估HyperCVAD/MA方案治疗难治/复发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2010年1月至2016年6月应用HyperCVAD/MA方案治疗的难治/复发成人ALL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21例患者的完全缓解(CR)率为47.6%,部分缓解(PR)率为23.8%,总有效率为71.4%.所有患者均发生Ⅲ/Ⅳ度的骨髓抑制,未发生危及生命的出血现象,其他不良反应包括感染、肝肾毒性、胃肠道反应、皮疹等,无治疗相关死亡发生.结论:HyperCVAD/MA方案治疗难治/复发成人ALL的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可控,但长期缓解率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朱珂;胡荣;许弘扬;刘卓刚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同源盒转录因子CDX2与Y染色体决定因子SOX9在肠上皮化生及胃癌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研究同源盒转录因子CDX2和Y染色体决定因子SOX9在肠上皮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IM)及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CDX2和SOX9在IM发生、进展及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选取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伴IM 24例、癌旁IM 17例、胃癌组织50例,用HE染色对IM及胃癌进行组织学分型,免疫组化法观察CDX2、SOX9蛋白在上述各种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研究二者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CDX2蛋白表达阳性率在CAG伴IM组、癌旁IM组和胃癌组分别为87.50%、76.47%和62.00%,CAG伴IM组显著高于胃癌组(P<0.05),CAG伴IM组与癌旁IM组、癌旁IM组与胃癌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肠型胃癌显著高于弥漫型胃癌(77.78% vs 43.48%,P=0.013).CDX2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与胃癌临床分期、分化程度、Lauren分型及是否有浆膜浸润等有关.SOX9蛋白表达阳性率,在CAG伴IM组、癌旁IM组及胃癌组分别为54.17%、70.59%、80.00%,CAG伴IM组显著低于胃癌组(P<0.05),CAG伴IM组与癌旁IM组、癌旁IM组与胃癌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肠型胃癌显著高于弥漫型胃癌(92.59% vs 65.22%,P=0.040).SOX9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临床分期、Lauren分型和是否淋巴结转移等有关联.胃癌组织中CDX2和SOX9的阳性表达存在显著性负相关(r=-0.391,X2=5.778,P=0.016).结论:CDX2、SOX9在IM及肠型胃癌的发生中可能有重要作用,可做为IM及肠型胃癌预测的特异性指标之一.二者可能在胃癌进展及浸润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对选择合适治疗方式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刘贵生;周子涵;郭雪艳;李文生;宗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RANK/RANKL/OPG信号通路介导神经母细胞瘤骨侵袭/转移机制的研究进展

    神经母细胞瘤是第二常见的儿童颅外实体肿瘤,一般发现时70%已出现侵袭/转移,而骨侵袭/转移是其致残致死的关键原因.在这一过程中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成骨细胞及其前体细胞、破骨细胞及其前体细胞和骨髓基质细胞通过一系列相关因子促进骨侵袭/转移发生,其中RANK/RANKL/OPG通路在骨侵袭/转移过程中的作用至关重要.本文通过RANK/RANKL/OPG信号转导通路对神经母细胞瘤骨侵袭/转移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王国文;赵红宇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在颈部不同区域淋巴结转移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世纪坛医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术后病理证实为甲状腺癌的40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就年龄、性别、术前TSH水平、肿瘤大径、多灶病变、被膜侵犯、合并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等因素与颈部不同区域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甲状腺癌发生淋巴结转移时,多数转移至中央区,其次为颈侧区,颈侧区淋巴结转移中Ⅲ区和Ⅳ区转移率相当,且明显高于Ⅱ区.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肿瘤大径、多灶病变、被膜侵犯、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与中央区、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均有关(P<0.05),而年龄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合并桥本甲状腺炎与颈侧区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患者、年龄<45岁、肿瘤大径>1cm、多灶病变是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多灶病变、被膜侵犯、合并桥本甲状腺炎是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年龄<45岁的男性患者、肿瘤大径>1cm、多灶病变可增加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风险.而表现为多灶病变、被膜侵犯、合并桥本甲状腺炎、可疑跳跃性转移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阳性的患者,颈侧区淋巴结转移风险性增加.

    作者:闫维;姜涛;郑晓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和低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的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和低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鉴别诊断,以期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月12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和12例低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分别从巨检、镜检、免疫组化三方面进行总结.结果:子宫内膜间质肉瘤肿块切面大部分灰白、灰黄色、无明显出血坏死.低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表面内膜增厚、粗糙、质脆,表面凹凸不平,子宫切面有些肉眼可见肌层浸润.镜检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呈不规则舌状或岛状浸润肌层,有突人淋巴管、血管内生长、肿瘤细胞密集.肿瘤内可见较薄壁螺旋小血管,血管周围肿瘤细胞同心圆样排列,缺乏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分化特点和典型生长方式,无螺旋小血管,伴盆腔淋巴结转移.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R阳性率为25%,PR阳性率为8.33%,而低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ER阳性率为100%,PR阳性率为10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和低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在镜检和免疫组化上可予区分.

    作者:喇慧;韦贞汁;曲丽霞;权丽丽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DC、CIK、CD3AK细胞免疫治疗对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功能变化的影响

    目的:探讨DC、CIK、CD3AK细胞免疫治疗前、后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功能、D-二聚体及血小板的变化.方法:选择DC、CIK、CD3AK细胞免疫治疗的61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在采集细胞前1天内及DC、CIK、CD3AK细胞免疫治疗后的3天内行凝血功能、D-二聚体及血小板的检测.比较DC、CIK、CD3AK细胞免疫治疗前、后的凝血功能、D-二聚体及血小板的差异.结果:DC、CIK、CD3AK细胞免疫治疗后D-二聚体、FDP均较前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T、PT_INR较治疗前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CIK、CD3AK细胞免疫治疗3天内D-二聚体及FDP水平升高,在一定程度上加重晚期肿瘤患者高凝状态或血栓形成的风险.

    作者:张雨洁;王翔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预防性九价HPV疫苗的研究进展

    阐述预防性九价HPV疫苗的研究进展,系统性回顾分析截止2015年5月在PubMed上搜录的相关文献,结合预防性九价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的疗效、安全性及对公共健康的影响从而阐述九价HPV疫苗的研究进展.提供九价HPV疫苗对预防HPV的疗效、安全性、及对公众健康影响的相关信息.

    作者:刘禹池;孙丽美;李婉;马荣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受体O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在乳腺癌中表达的相关性

    目的:分析受体0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TPRO)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50例原发乳腺癌组织中PTPRO与HER2的表达状态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乳腺癌组织中PTPRO阳性表达率40.0%(20/50),PTPRO表达缺失同淋巴结转移和孕激素受体表达相关(P <0.05);HER2阳性表达率68% (34/50),同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和孕激素受体表达相关(P<0.05).PTPRO与HER2表达呈负相关(P =0.026).结论:PTPRO与HER2表达同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联合检测二者具有潜在的临床诊断意义.

    作者:李文梅;刘佳佳;张印坡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原发性肝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病理特点的比较性研究

    目的:对比分析原发性肝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治疗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切除治疗且经病理确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资料,比较合并2型糖尿病(T2DM组)与无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无T2DM组)的临床病理特点,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吸烟、饮酒、BMI、Child-Pugh分级、实验室检查、病理TNM分期等的异同.结果:T2DM组的男性患者比例高于无T2DM组.T2DM组患者的年龄为(58.07 ±9.77)岁,高于无T2DM组(51.76±11.22)岁,P<0.001.入院时的收缩压、舒张压、BMI、伴有慢性病高血压患者也高于无T2DM组(P<0.05).两组间肝癌都以中分化肝细胞癌为主,但所占比例有统计学差异,T2DM组高分化所占比例高于无T2DM组.而在肝硬化、乙肝、AFP值中却是无T2DM组高于T2DM组.吸烟、饮酒、教育程度、肝功实验室检查、Child-Pugh分级、TNM分期等在两组间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2型糖尿病可能加大肝癌的发生率,尤其是老年男性患者,建议肝癌患者应注意筛查2型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关注肝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

    作者:刘海婷;吴利平;刘燕芳;张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老年肾癌与中青年肾癌临床资料对比

    目的:探讨老年肾癌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老年肾癌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113例老年(≥60岁)和107例中青年(<60岁)肾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对比.结果:老年无症状肾癌患者比例显著低于中青年(P<0.01),老年肾癌病理分型中透明细胞癌3-4级比例显著高于中青年(P<0.01),老年肾癌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与中青年肾癌患者相比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肾癌患者有首发症状的较多,病理组织学分级进展型比例高,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均高于中青年肾癌患者,健康体检及早期诊治能提高老年肾癌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李东阳;宋永胜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7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卵巢癌患者PDCD4、PDCD5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PDCD4、PDCD5蛋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卵巢癌(EAOC)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0年2月至2015年2月到我院妇科确诊的7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卵巢癌(EAOC)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一时间段内到我院确诊的70例单纯性卵巢癌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法(Fnvisinn)检测两组卵巢癌患者卵巢组织中程序性死亡4因子(PDCD4)和程序性死亡5因子(PDCD5)蛋白的表达水平,并且将两组资料显示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PDCD4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20.0%,对照组患者阳性表达率为31.4%,观察组PDCD4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中PDCD5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21.4%,对照组患者中阳性表达率为34.3%,观察组PD-CD5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PDCD4 (0.39 ±0.11)和PDCD5蛋白(0.41 ±0.12)的含量都明显降低,且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通过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卵巢癌患者PDCD4、PDCD5蛋白的表达水平,可以有效地诊断患者病情的恶化程度,了解病情发展情况,明确病情类型,有助于患者病情的控制和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林善群;高淑平;卢运萍;杨卫东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化疗后血糖的变化

    淋巴瘤是血液系统较为常见的疾病,按病理和临床表现可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在发达国家,淋巴瘤死亡率居于癌症死亡率的第6位.我国的死亡率为1.5/10万.NHL是较常见的类型,占淋巴瘤的80%以上.近年来NHL的发病率在世界各国及我国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其死亡率也在逐年增高.糖皮质激素是由肾上腺皮质束状带分泌的甾体激素,具有抗炎、抗毒素、抗过敏及免疫抑制等多种作用.在临床上,NHL病人化疗治疗中常常应用糖皮质激素,临床工作中也常发现化疗治疗后,病人的血糖发生变化.本研究选择我院住院治疗的NHL病人,对化疗治疗前后血糖变化做以分析总结.

    作者:闫寒冰;林敏;张亚楠;樊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TGF-β1诱导乳腺癌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中相关miRNAs筛选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乳腺癌细胞MCF-7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佳浓度以及miRNAs在其中的差异表达.方法:不同浓度的TGF-β1作用于MCF-7细胞48h,光学显微镜下观察MCF-7细胞形态学的变化,同时Real-time PCR检测MCF-7细胞中上皮和间充质标志物表达变化;进一步利用Real-time PCR对通过生物信息学挑选的差异表达的miRNAs进行验证.结果:10ng/ml的TGF-β1作用MCF-7细胞48h后,能诱导MCF-7细胞发生EMT转化,同时筛选出与EMT密切相关的4个miRNAs(miR-16,miR-196a,miR-196b和miR-21).结论:miR-16、miR-196a、miR-196b和miR-21在TGF-β1诱导的EMT细胞模型中表达上调,发现这4个miRNAs与TGF-β1诱导的EMT密切相关.

    作者:王小花;宋爽;韩瑞杰;左魁阳;李桂芹;初彦辉;刘海峰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