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长链非编码RNA HOTAIR抑制膀胱尿路上皮癌对阿霉素的敏感性

张辉;尚超;郭艳;宋永胜

关键词:膀胱尿路上皮癌, 长链非编码RNA, HOTAIR, 阿霉素
摘要:目的:研究长链非编码RNA HOTAIR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明确其对膀胱尿路上皮癌对阿霉素敏感性的调控作用.方法:HOTAIR基因在膀胱尿路上皮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由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将HOTAIR基因的表达载体和沉默载体分别转染膀胱尿路上皮癌J82细胞,实时定量PCR验证转染效果.应用MTT法检测HOTAIR基因表达改变对于J82细胞的增殖能力及对阿霉素敏感性的调控作用.结果:HO-TAIR基因在膀胱尿路上皮癌表达显著上调.HOTAIR基因的表达载体和沉默载体能够显著上调或沉默HO-TAIR基因的表达.HOTAIR高表达能够促进J82细胞增殖,抑制J82细胞对阿霉素的敏感性;而HOTAIR表达沉默的J82细胞增殖能力下调明显,对阿霉素的敏感性明显增加.结论:长链非编码RNA HOTAIR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高表达,HOTAIR能够作为癌基因促进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细胞增殖能力并抑制膀胱尿路上皮癌对阿霉素敏感性.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抗人KIAAO100蛋白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目的:制备抗人KIAA0100蛋白多克隆抗体,为今后研究人KIAA0100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人KIAA0100蛋白第1 557~2 234位氨基酸序列进行原核密码子优化,将优化后的核苷酸序列经人工合成后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中,构建重组质粒;采用限制性酶切分析对重组质粒进行鉴定;将正确的重组质粒转化人大肠杆菌BL21(DE3)细胞,以表达羧基末端携带6×组氨酸标签的重组蛋白;使用重组蛋白作为免疫原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抗人KIAA0100蛋白多克隆抗体;使用蛋白质印迹分析检测该多克隆抗体对人KIAA0100蛋白的识别能力.结果:限制性酶切分析显示:重组质粒被成功构建;SDS-PAGE分析结果显示: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的重组蛋白被成功表达;蛋白质印迹分析证实:该多克隆抗体能够高效地识别人KIAA0100蛋白.结论:成功制备了抗人KIAA0100蛋白多克隆抗体,以上研究结果为我们将来研究人KIAA0100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奠定了基础.

    作者:崔鹤;张王刚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长链非编码RNA HOTAIR抑制膀胱尿路上皮癌对阿霉素的敏感性

    目的:研究长链非编码RNA HOTAIR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明确其对膀胱尿路上皮癌对阿霉素敏感性的调控作用.方法:HOTAIR基因在膀胱尿路上皮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由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将HOTAIR基因的表达载体和沉默载体分别转染膀胱尿路上皮癌J82细胞,实时定量PCR验证转染效果.应用MTT法检测HOTAIR基因表达改变对于J82细胞的增殖能力及对阿霉素敏感性的调控作用.结果:HO-TAIR基因在膀胱尿路上皮癌表达显著上调.HOTAIR基因的表达载体和沉默载体能够显著上调或沉默HO-TAIR基因的表达.HOTAIR高表达能够促进J82细胞增殖,抑制J82细胞对阿霉素的敏感性;而HOTAIR表达沉默的J82细胞增殖能力下调明显,对阿霉素的敏感性明显增加.结论:长链非编码RNA HOTAIR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高表达,HOTAIR能够作为癌基因促进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细胞增殖能力并抑制膀胱尿路上皮癌对阿霉素敏感性.

    作者:张辉;尚超;郭艳;宋永胜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肺癌3.0T磁共振表观扩散系数变化与病理类型的相关性

    目的:研究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磁共振表观扩散系数差异,并采取高b值评价肿瘤内部特征.方法: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72例肺癌患者,行MRI T1 WI、T2 WI、T2压脂和DWI扫描(b值为0、500、1 000、2 000s/mm2);对不同b值所算出的ADC图上的病灶进行测量,利用方差分析比较其差异.对b值为2000的ADC值进行分析,比较b值为1 000的ADC值,以t检验和方差分析进行比较.结果:本组70例肺癌显示高信号,2例小细胞癌未显示明显高信号,随b值增加,DWI信号强度增大.不同b值,平均ADC值均随b值增加而逐渐变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类型肺癌ADC值有差异.结论:不同病理组织类型的肺癌其ADC值不同,b值为1 000s/mm2和高b值(b=2 000s/mm2)时,平均ADC值均有价值,对于分化良好的腺癌,高b值(b=2 000s/mm2)时鉴别诊断更有价值,并且对良恶性肿瘤鉴别及恶性程度高低有一定价值.

    作者:邢健;王汝良;胡明成;刘鹤;包权;李洪义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原发性肝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病理特点的比较性研究

    目的:对比分析原发性肝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治疗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切除治疗且经病理确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资料,比较合并2型糖尿病(T2DM组)与无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无T2DM组)的临床病理特点,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吸烟、饮酒、BMI、Child-Pugh分级、实验室检查、病理TNM分期等的异同.结果:T2DM组的男性患者比例高于无T2DM组.T2DM组患者的年龄为(58.07 ±9.77)岁,高于无T2DM组(51.76±11.22)岁,P<0.001.入院时的收缩压、舒张压、BMI、伴有慢性病高血压患者也高于无T2DM组(P<0.05).两组间肝癌都以中分化肝细胞癌为主,但所占比例有统计学差异,T2DM组高分化所占比例高于无T2DM组.而在肝硬化、乙肝、AFP值中却是无T2DM组高于T2DM组.吸烟、饮酒、教育程度、肝功实验室检查、Child-Pugh分级、TNM分期等在两组间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2型糖尿病可能加大肝癌的发生率,尤其是老年男性患者,建议肝癌患者应注意筛查2型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关注肝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

    作者:刘海婷;吴利平;刘燕芳;张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Netrin-4对胶质母细胞瘤细胞ERK/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

    目的:通过免疫印迹方法检测不同浓度的Netrin-4(NTN4)重组蛋白对GBM细胞中磷酸化ERK水平的影响,初步探讨NTN4对GBM细胞ERK/MAPK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体外培养野生型GBM细胞:U251 MG细胞及U87MG细胞,加入两种不同浓度的NTN4重组蛋白(5ng/ml,50ng/ml),裂解细胞提取目的蛋白,在不同时间点(0,10min/20min,30min,1h,2h,3h)通过免疫印迹方法检测磷酸化ERK水平变化情况.结果:加入NTN4后,U251 MG细胞和U87MG细胞中的磷酸化ERK水平都有所增加;在U251 MG细胞中,5ng/ml的NTN4作用后1h,磷酸化ERK水平高,50ng/ml的NTN4作用后10分钟,磷酸化ERK水平高;在U87MG细胞中,不同浓度的NTN4都在作用10分钟时,磷酸化ERK水平高.结论:Netrin-4激活胶质母细胞瘤细胞内ERK/MAPK信号通路,是其抑制GBM细胞衰老的可能机制.

    作者:李里;滕冲;刘佳音;吕艳菊;宋晓薇;金英华;刘颖;申维喜;黄大勇;信涛;姜秋颖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胃癌肝转移的综合治疗

    胃癌肝转移(gastric cancer with liver metastases,GCLM)是胃癌进展到晚期发生的不良事件,亦是胃癌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难以达到根治.胃癌肝转移的治疗方法很多,包括外科治疗,内科化疗以及介入射频治疗.各种方法都有其治疗优点和不足之处,通过分析比较,对胃癌肝转移的治疗认识有所提高,但很多治疗观点仍有争论,目前仍无统一的治疗规范,治疗共识有待提高.

    作者:朱信强;管文贤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乳腺癌复发及转移灶分子生物学指标的变化

    目的:探讨分析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原发灶和复发转移灶的肿瘤组织ER、PR、Her-2、Ki67及p53免疫组化表达变化规律及特征.方法:选取我院66例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分别分析原发灶和复发灶、原发灶和转移灶的肿瘤组织ER、PR、Her-2、Ki67及p53免疫组化表达情况.结果:在原位复发性乳腺癌复发前后表达变化差异经x2检验后提示ER:P =0.615;PR:P =0.497;Her-2:P =0.562;Ki67:P =0.001;p53:P =0.394,仅Ki67表达在原发灶和复发灶之间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转移性乳腺癌复发前后表达变化差异经x2检验后提示ER:P=0.711;PR:P =0.538;Her-2:P =0.664;Ki67:P=0.001;p53:P=0.447,仅Ki67表达在原发灶和转移灶之间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得出,复发性和转移性乳腺癌组织中由阳性转阴性比率均高于由阴性转阳性.ER、PR、Her-2、p53在复发性和转移性乳腺癌复发前后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组织Ki67的变化主要为表达呈衰减趋势(复发转移前的高表达转为复发转移后的低表达),仅Ki67表达在原发灶和转移灶之间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表明Ki67是一项敏感指标,对预测化疗效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ER、PR、Her-2、p53的改变无统计学意义,但是也存在部分病例发生变化,应需对该类病例讨论或修订其后续治疗方案.

    作者:贾巍;张红真;王文娟;赵光远;姜玉荣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HyperCVAD/MA方案治疗难治/复发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疗效分析

    目的:评估HyperCVAD/MA方案治疗难治/复发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2010年1月至2016年6月应用HyperCVAD/MA方案治疗的难治/复发成人ALL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21例患者的完全缓解(CR)率为47.6%,部分缓解(PR)率为23.8%,总有效率为71.4%.所有患者均发生Ⅲ/Ⅳ度的骨髓抑制,未发生危及生命的出血现象,其他不良反应包括感染、肝肾毒性、胃肠道反应、皮疹等,无治疗相关死亡发生.结论:HyperCVAD/MA方案治疗难治/复发成人ALL的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可控,但长期缓解率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朱珂;胡荣;许弘扬;刘卓刚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增生性筋膜炎9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增生性筋膜炎(PF)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提高对增生性筋膜炎的认识,避免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增生性筋膜炎的临床情况、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PF好发于四肢及头颈部,发病年龄为32 ~ 80岁.临床表现为伴有疼痛,迅速生长浅表孤立性肿块.镜下特点为黏液样背景、增生的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间质散在分布具有诊断意义的神经节样大细胞;免疫组化梭形细胞及神经节样大细胞表达Vimentin、SMA和H-Caldesmon.结论:PF是一种较少见的良性病变,手术切除后罕见复发,不转移,其特殊的临床表现及病理形态特征,易被误诊为恶性肿瘤.应加强对该病变的认识,避免误诊.

    作者:马强;方三高;曾英;罗清雅;林莉;肖华亮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DC、CIK、CD3AK细胞免疫治疗对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功能变化的影响

    目的:探讨DC、CIK、CD3AK细胞免疫治疗前、后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功能、D-二聚体及血小板的变化.方法:选择DC、CIK、CD3AK细胞免疫治疗的61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在采集细胞前1天内及DC、CIK、CD3AK细胞免疫治疗后的3天内行凝血功能、D-二聚体及血小板的检测.比较DC、CIK、CD3AK细胞免疫治疗前、后的凝血功能、D-二聚体及血小板的差异.结果:DC、CIK、CD3AK细胞免疫治疗后D-二聚体、FDP均较前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T、PT_INR较治疗前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CIK、CD3AK细胞免疫治疗3天内D-二聚体及FDP水平升高,在一定程度上加重晚期肿瘤患者高凝状态或血栓形成的风险.

    作者:张雨洁;王翔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Tim-3在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上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本研究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中T细胞免疫球蛋白及黏蛋白-3(Tim-3)的表达情况,探讨Tim-3在恶性黑色素瘤进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42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及38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CD8+T细胞上Tim-3的表达,同时分析其与恶性黑色素瘤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Tim-3在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外周血CD8+T细胞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恶性黑色素瘤组Tim-3表达量为(15.89±6.49)%,健康对照组的表达量为(3.27±2.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Tim-3在CD8+T细胞中的表达水平与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有无溃疡、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远处转移有关(P<0.01),而与性别、年龄、Breslow分度无关(P>0.05).结论:Tim-3在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上高水平表达,其表达水平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并有望成为恶性黑色素瘤早期预测及治疗的重要靶标.

    作者:高晓燕;闫婉君;马兴聪;马一楠;任宏涛;薛兴欢;张淑群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低对比剂用量条件下256层螺旋CT诊断肺动脉栓塞

    目的:探讨低对比剂用量条件下256层螺旋CT(256-MSCT)对分支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及预后评估.方法:收集我院行256层MSCT肺动脉CTA检查诊断为肺动脉栓塞患者20例.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多平面重建(MPR)、立体重建(VR)等后处理重建,分析各种肺动脉栓塞的影像学特征.结果:肺叶及分支肺动脉栓塞5例,肺段及分支肺动脉栓塞6例,亚段肺动脉栓塞9例.结论:低对比剂用量条件下256层螺旋CT能较准确显示肺内较小分支肺动脉内的肺栓塞.

    作者:王宁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三种手术径路治疗食管癌并发症的比较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手术径路治疗食管癌的并发症.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6年1月食管癌患者117例.依手术径路分为:A组:左胸一切口,B组:右胸及腹部两切口,C组:左颈、右胸及腹部三切口入路.比较三种路径术后心律不齐、吻合口瘘、内出血(胸/腹腔)、乳糜胸、肺功能不全、肺栓塞的发生率.结果:三组间术后心律不齐、内出血、乳糜胸、肺功能不全、肺栓塞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吻合口瘘的发生率:C组高于A、B两组(P=0.014,P=0.038),但A、B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547).结论:左颈、右胸及腹部三切口入路吻合口瘘发生率较高.

    作者:吴家远;芮玉峰;耿耿;张磊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预防性九价HPV疫苗的研究进展

    阐述预防性九价HPV疫苗的研究进展,系统性回顾分析截止2015年5月在PubMed上搜录的相关文献,结合预防性九价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的疗效、安全性及对公共健康的影响从而阐述九价HPV疫苗的研究进展.提供九价HPV疫苗对预防HPV的疗效、安全性、及对公众健康影响的相关信息.

    作者:刘禹池;孙丽美;李婉;马荣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D-乳酸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清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外周血D-乳酸检测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上的价值.方法:通过对5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及外周血D-乳酸检测,分析早期乳腺癌患者外周血D-乳酸水平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意义.并取50例健康正常人为对照.结果:5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血清D-乳酸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D-乳酸水平增高可能是乳腺癌肿瘤发生的一个早期事件,为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李晓冰;张建国;任武贤;亢必勃;吴智群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血清miR-17-5p在卵巢癌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miR-17-5p在卵巢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在诊断及预后方面的价值.方法:利用qRT-PCR方法检测77例卵巢癌患者及健康对照血清标本中miR-17-5p的表达情况,并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miR-17-5p的诊断和预后价值.结果:qRT-PCR结果发现血清miR-17-5p在卵巢癌患者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ROC曲线显示血清miR-17-5p为卵巢癌有效的诊断分子靶点.卡方检验显示血清miR-17-5p与卵巢癌患者的临床分期呈显著正相关.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血清miR-17-5p的表达水平与卵巢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血清miR-17-5p在卵巢癌患者中表达水平显著增高,为卵巢癌诊断和判断预后的潜在分子指标.

    作者:袁渊;常晓斌;周敏;韩志红;姚安梅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回肠原位新膀胱术疗效分析

    目的:回顾分析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回肠原位新膀胱术的临床疗效与经验.方法:随访了2006年1月-2012年2月采用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回肠原位新膀胱术治疗的87例患者,手术方法为腹腔镜下膀胱全切术+开放新膀胱构建及吻合,并对随访3年的临床数据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大多数患者恢复良好,所有的新膀胱漏尿并发症均被有效处理;仅有1例患者因肠瘘行肠造口,3个月后行肠回纳;术后3年整体生存率为88.5%(77/87),无瘤生存率为92.2% (71/77);整体控尿功能及肾功能保护方面取得良好效果.结论: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全切+回肠原位新膀胱术,具有良好的控尿功能和较好的保肾功能,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常德辉;王养民;张伟君;蓝天;苗鹏程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γ-synuclein对结肠癌细胞SW1116体外及体内增殖潜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γ-synuclein对人结肠癌细胞系体外及体内增殖潜能的影响.方法:利用真核表达载体pIRES2-EGFP和RNA干扰载体pGCsi-U6/neo/GFP构建针对γ-synuclein的重组质粒,并转染至人结肠癌细胞株SW1116,经G418筛选出稳定转染细胞株.应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软琼脂克隆法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裸鼠皮下成瘤实验检测细胞在裸鼠体内的成瘤能力.结果:经测序以及RT-PCR和Westernblot验证,重组质粒成功构建,并能够过表达或抑制γ-synuclein基因和蛋白.结果显示,y-synuclein受抑制后,SW1116细胞的增殖数目从48h至120h持续显著减少(P<0.05),克隆形成率亦显著降低(P<0.05).SW1116细胞的增殖和克隆形成能力与其γ-synuclein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过表达γ-synuclein能够部分增强SW1116细胞的增殖和克隆形成能力,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内实验也有类似结果,过表达γ-synuclein能够稍微加快SW1116细胞瘤体生长速度,但直至第27天,其生长速度才显著加快(P<0.05).γ-synuclein受抑制后,SW11 16细胞裸鼠皮下成瘤速度从第6天至第30天显著减慢(P<0.05).结论:γ-synuclein与结肠癌细胞体外及体内的增殖潜能密切相关.

    作者:叶青;黄峰;许杨梅;黄丽洁;龚福生;郑秋红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以胆管炎为主要表现的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症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总结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的主要临床特点、诊断、治疗以及预后,尤其是以胆管炎为主要表现的病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16年4月至湖南省儿童医院确诊并住院治疗的12例LCH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骨髓细胞学检查以及治疗情况,治疗以化疗为主.单器官受累8例,多器官系统受累4例.结果:12例LCH患儿中,11例有程度不一的黄疸,8例超声表现为肝大,2例骨骼系统有破坏,6例有肺部侵犯.结论:LCH的诊断是复杂的,可能涉及多个器官系统,其临床表现和疾病变化的过程是从早期一个孤立的表现到后来多系统表现,通过对这些病例的研究可能有助于我们对LCH的病理生理学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提高临床对LCH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袁鹤立;欧阳文献;张慧;唐莲;李双杰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肾上腺髓质脂肪瘤的诊断和治疗(附16例病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肾上腺髓质脂肪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5月我科收治的16例肾上腺髓质脂肪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手术方式以及预后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6例肾上腺髓质脂肪瘤患者男5例,女11例,平均年龄46.2岁(29~ 70岁).病变位于右侧14例,左侧2例.术前无症状者9例,单纯性后腰背部疼痛5例,腰痛伴周身浮肿1例,高血压、心悸心慌、头晕等1例.16例患者均经超声或CT检查确诊,行开放或腹腔镜肾上腺及肿瘤切除术.手术均顺利,术后均有病理证实为髓质脂肪瘤.出院后随访3~36个月,原有症状消失,肿瘤无复发.结论:肾上腺髓质脂肪瘤可依靠影像学检查诊断,治疗手段以手术切除为主,安全有效,手术方式以腹腔镜为首选.

    作者:孙明;赵文嫣;潘春雨;张峰;吴斌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