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晶;邓辉;王渝;周晟
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化疗后脂肪肝的发生率与影响因素.方法: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共收集了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血液科158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化疗前后肝脏B超、生化指标转氨酶[肝功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及血脂[胆固醇(cholesterol,CHOL)、甘油三脂(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h lipo-protein,LDL)、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等水平的变化.结果:在158例患者中,化疗期间共有59例患者超声检查诊断为脂肪肝,发生率达37.3%,与化疗前具有显著差异;出现脂肪肝时间为化疗后1.5~17.0个月,平均5.4个月;化疗2.0~12.0个疗程出现,平均4.2个疗程.出现脂肪肝患者从初诊到诊断脂肪肝时体重增长-7.1~23.2 kg,平均增长5.5 kg.不同性别、年龄、淋巴瘤类型之间,脂肪肝发生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化疗后患者肝功转氨酶及血脂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1例合并脂肪肝患者在化疗完全结束后3~9个月B超检测肝脏恢复正常,无脂肪肝表现.结论: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化疗后可发生肝功损害、血脂异常,部分可发展为脂肪肝,临床医师应认识到脂肪肝危害,及早发现并处理.
作者:张亦琳;赵万红;张王刚;何爱丽;曹星梅;刘捷;陈银霞;王剑利;陈社平;杨云;马肖容;古流芳;王瑾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卵泡抑素样蛋白1(follistatin like 1,FSTL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对肿瘤干细胞样特性及化疗耐药性的影响.方法:应用RT-PCR和免疫组化(IHC)等多种生物学实验方法,从临床标本实验的角度探究FSTL1促进乳腺癌细胞干细胞和化疗耐药性的作用及可能与miR-137/FSTL1/整合素β3/Wnt/β-联蛋白信号通路的相关性.结果:FSTL1在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组织及细胞系中的表达显著高于非TNBC组织及细胞系.耐药TNBC细胞系中FSTL1的表达亦显著高于其在母细胞系中的表达.研究证实FSTL1可促进乳腺癌干细胞表面标志物的表达上调,并促进肿瘤细胞集落形成和球体形成.FSTL1通过调控整合素β3表达进而活化Wnt/β-联蛋白信号通路发挥其生物学作用,而miR-137则可负性调控FSTL1的表达.结论:FSTL1能促进乳腺癌细胞干细胞样特性和化疗耐药性,乳腺癌细胞中存在miR-137/FSTL1/整合素β3/Wnt/β-联蛋白信号轴调节干细胞的功能和化疗耐药性.
作者:闫俊;何艳霞;周雪萌;李洪滨;程绍强;张清媛;张悦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分析肺癌骨转移的临床特点,为疾病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78例确诊为肺癌骨转移且有完整资料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在278例肺癌骨转移患者中,男185例,女性93例.年龄26~85岁,中位年龄58岁.病理类型中,腺癌、鳞癌、小细胞肺癌及其他类型分别占50.36%、17.27%、21.22%和11.15%.一般情况ECOG评分为2~4分的患者有194例,占69.78%.肺癌骨转移常见部位是脊柱、胸部和骨盆.结论:肿瘤的病理类型可能与肺癌骨转移相关.对于肺癌怀疑骨转移的患者建议常规行ECT筛查,必要时进一步行CT、MRI确诊,以免漏诊,有条件者可行PET-CT检查.
作者:崔兆勋;刘理礼;苏海川;宋扬;闵婕;宋杰;张贺龙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探讨中青年患者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GCT)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6年1月在陕西省人民医院就诊并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GCT患者共32例.其中男14例,女18例,均为初次手术治疗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膝关节周围GCT病灶刮除植骨术.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4~30个月,术后4例复发,复发率12.5%,末次随访时根据MSTS标准评定疗效:优21例,良8例,可3例,差0,总体优良率90.6%.结论:膝关节周围GCT患者行病灶刮除植骨术疗效满意,正确使用广泛刮除术配合辅助方法是降低其复发率的重要手段.
作者:聂治军;袁启令;董向辉;常彦海;王金堂 刊期: 2018年第24期
趋化因子是一种小的结构相关的趋化性细胞因子,不仅在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而且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趋化因子CCL20是趋化因子CC家族中的一员,趋化因子受体CCR6是目前发现的CCL20唯一受体.近年,越来越多研究表明,趋化因子CCL20及其受体CCR6与消化系肿瘤密切相关.然而,人们对CCL20及其受体CCR6在消化系肿瘤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认识.本文就趋化因子CCL20及其受体CCR6在消化系肿瘤研究中的进展进行综述,以期更好地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为CCL20及其受体CCR6成为消化系肿瘤治疗靶点的可能性提供依据.
作者:陈伟;张靖;朱金水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肺鳞癌转移到前列腺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以提高医师对此的认识.方法:总结1例肺鳞癌术后前列腺转移患者,表现为排尿困难,手术后确诊.术后行抗肿瘤综合治疗,观察其病情演变及转归,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预后良好.结论:肺鳞癌前列腺转移罕见,确诊依赖病理.寡转移者预后良好.
作者:杨军;于建;仲华;靳彩玲;牛红蕊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对膀胱癌细胞增殖和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采用巨噬细胞U937的上清液培养膀胱癌细胞系T24,CCK-8法检测膀胱癌细胞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对细胞周期的影响;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膀胱癌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mRNA和蛋白表达以及AKT磷酸化水平.结果:CCK-8结果表明TAMs促进膀胱癌细胞的增殖;流式结果显示TAMs能促进细胞周期G1-S期转换;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TAMs促进膀胱癌细胞内VEGF的mRNA和蛋白表达,并促进AKT磷酸化.结论:TAMs促进细胞周期G1-S期转换,促进AKT磷酸化和VEGF的表达,且TAMs有望成为膀胱癌治疗和预后判断新的靶点.
作者:张新明;郭德迎;何海填;叶宗岳;曹石金;蒋宏毅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探讨 BCR-ABL融合基因阴性的骨髓增殖性肿瘤(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MPN)患者JAK2、CALR及MPL基因突变情况及临床特征.方法:选取132例BCR-ABL融合基因阴性的MPN患者,其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27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ET)97例,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rimary myelofibrosis,PMF)8例.骨髓抽提DNA,荧光定量PCR检测JAK2、CALR及MPL基因突变情况并分析临床特征,JAK2基因包含 JAK2V617F、JAK2 N542_E543del、E543_D544del和 JAK2 K539L1/L2;CALR基因包含CALR L367fs*46和CALR K385fs*47,MPL基因包含MPL W515K/A/L/R1/R2/S和MPL S505N.结果:在132例BCR-ABL融合基因阴性的MPN患者中,仅有JAK2V617F、MPL W515K/A/L/R1/R2/S、CALR L367fs*46和 CALR K385fs*47突变,突变率分别为48.48%(64/132)、0.76%(1/132)、10.61%(14/132)和6.06%(8/132),并且这几种突变不同时出现.PV中仅有JAK2V617F突变,突变 率为74.07%(20/27),ET中JAK2V617F、CALR L367fs*46和CALR K385fs*47突变率分别为42.27%(41/97)、13.40%(13/97)、8.25%(8/97),PMF中 JAK2V617F、CALR L367fs*46和MPL W515K/A/L/R1/R2/S突变率分别为37.50%(3/8)、12.50%(1/8)和12.50%(1/8).在PV患者中,JAK2V617F突变阳性患者的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显著高于阴性患者(P<0.05).在ET患者中,JAK2V617F突变阳性患者的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显著高于阴性患者(P<0.05),CALR突变阳性患者的血小板(platelet,PLT)显著高于阴性患者(P<0.05).结论:基因检测为MPN的诊断及预后能提供更加方便、准确地依据,为相关的治疗提供更多的帮助.
作者:崔文静;朱华锋;董莹;辛晓丽;高山;冯苗娟;侯莉萍;常子维;于书春;苏小丽;赵亚萍;田志强;李丽宁;于岩;高广勋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探讨骨盆径线及其他前列腺癌相关参数对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前列腺尖部切缘阳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至2017年于我院行前列腺穿刺活检确诊为前列腺癌,且无其他部位转移,符合手术指征的患者共120例.根据术前前列腺磁共振测量骨盆入口前后径、坐骨棘间径、前列腺尖深度、耻骨联合角.联合其他参数[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水平、前列腺体积、病理分期、根治术后标本Gleason评分、手术方式],单因素分析各参数与前列腺尖端切缘阳性的关系,多因素回归分析确定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前列腺尖部切缘阳性共35例,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切缘阳性与切缘阴性组在患者年龄、BMI、前列腺体积、术前PSA水平、骨盆入口前后径、坐骨棘间径及耻骨联合角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前列腺尖部深度、根治术后标本Gleason评分、病理分期、手术方式为术后尖部切缘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前列腺尖部深度,根治术后标本Gleason评分、病理分期、手术方式为前列腺尖部切缘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前列腺尖部深度大于等于28 mm,根治术后标本Gleason评分≥8分,病理分期在T2期以上以及选择开放性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患者术后尖部切缘阳性率显著升高.我们可以通过术前MRI评估患者骨盆状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结合病理分期及根治术后标本Gleason评分,为术后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
作者:宫正;李艺;刘重远;宋永胜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Ⅱ)对胶质瘤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及与p53突变的关系.方法:收集2006年8月至2015年11月于我院脑外科行手术治疗的80例神经胶质瘤患者.应用ROC曲线确定SⅡ佳临床分界值,并依此分组.采用Kaplan-Meier和Log-rank法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生存情况.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临床预后因素.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53基因突变情况.结果:SⅡ是神经胶质瘤的独立预后因素,佳临床分界值为500×109/L.低SⅡ组术后中位无病生存时间(disease free survival,DFS)和中位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43.85个月和56.69个月,而高SⅡ组术后中位DFS和中位OS分别为29.10个月和45.10个月,两组DFS和OS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年龄、手术情况、WHO分级、SⅡ、p53突变是神经胶质瘤的独立预后因素.未发生p53突变的低SⅡ组神经胶质瘤患者预后好于其他情况.结论:SⅡ是神经胶质瘤的独立预后因素,具有简单方便、可重复性强、非侵袭性等特点,可用来预测神经胶质瘤患者的预后,未发生p53突变的低SⅡ组神经胶质瘤患者预后较好.
作者:张立志;刘平;吉慧军;李守春;张志文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探究CUL4A对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通过慢病毒感染的方法,构建CUL4A过表达的A549细胞株,通过体外平板克隆和Transwell实验检测A549细胞株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通过RT-PCR和Western-blotting证实CUL4A过表达的A549细胞株构建成功.与对照组的细胞相比,上调CUL4A的表达能够促进 A549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结论:我们的研究结果强调了CUL4A在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中的重要性,并提示CUL4A不仅可能与肺癌的发生和转移有关,而且可能成为肺癌潜在的治疗靶点以及生物标志物.
作者:曹培培;庞海林;陈文娟;段炼;刘理礼;张贺龙 刊期: 2018年第24期
蒽环类药物是一类重要的广谱抗肿瘤抗生素,也是常见的与心脏毒性作用相关的药物.患者第一次用药就可能造成心脏损伤,长期使用更可能发生剂量依赖性的心脏毒性效应.心力衰竭、心肌缺血和血栓形成是典型的心脏毒性表现.本文就如何应用医学影像技术来早期监测蒽环类药物所致心脏毒性反应作一综述.有助于进一步加深理解和推动医学影像学领域的科学研究.
作者:于海如;于韬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在膀胱癌患者的血清及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ELISA法测定58例膀胱癌术前术后血清和23例体检正常健康人血清中Fas蛋白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SP法)测定与血清患者匹配的58例膀胱癌组织和15例前列腺增生患者的正常膀胱黏膜组织Fas的表达.结果:膀胱癌患者血清中Fas水平(34.61 ± 15.83)μg/L高于健康人群血清中Fas水平(19.14 ± 4.85)μg/L (P<0.05);膀胱癌血清Fas的表达水平与肿瘤单发多发、病理分期、临床分期、淋巴转移有关(P<0.05);膀胱癌患者组织Fas的阳性表达率为48.7%(28/58)与健康人群组93.3%(14/1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癌Fas的阳性表达与肿瘤单发多发、病理分期、临床分期、淋巴转移有关(P<0.05).结论:Fas蛋白在膀胱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膀胱癌血清中Fas水平与癌组织Fas阳性表达具有一致性.
作者:郭巍;靳永胜;牛娜;陈美霓;都向阳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下调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系Tac8113中的半乳糖凝集素(Galectin-9,Gal-9)基因表达并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ells,CIK cells)共培养后,观察CIK细胞体外杀伤效果.方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加入细胞因子,体外培养CIK细胞14 d,流式细胞术对CIK细胞进行表型检测.将已构建的Galectin-9 siRNA重组质粒 pGPU6/Gal-9,脂质体法转染Tac8113细胞.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Tac8113细胞中Galectin-9蛋白的表达.CIK细胞与各组Tac8113细胞共培养,CCK8法检测杀伤情况, ELISA法检测上清干扰素-γ(interferon-γ,INF-γ)的分泌情况.结果:体外培养CIK细胞,流式细胞术检 测细胞表面CD3 +CD56 +细胞比例为(29.7 ± 12.8)%,Tim-3阳性率为(78.3 ± 5.5)%.pGPU6/Gal-9转染Tac8113细胞,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Tac811细胞 Galectin-9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CCK8结果显示CIK细胞对低表达Galectin-9的Tac8113细胞的体外杀伤能力增强,分泌INF-γ增加.结论:下调口腔鳞状细胞癌Tac8113细胞中Galectin-9的表达,能够增强CIK细胞对其的体外杀伤作用.
作者:樊新龙;郭囡;高鑫;杨骁;石岗;赵月皎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通过研究泛素偶联酶E2C(ubiquitin-conjugating enzyme E2C,UBE2C)在肾透明细胞癌(kid-ney renal clear cell carcinoma,KIRC)组织中的表达,阐明其对KIRC早期诊断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利用Onco-mine、GEPIA数据库和人类蛋白质表达图谱(The Human Protein Atlas,HPA)分析UBE2C在KIRC组织中mR-NA和蛋白质水平的变化.运用LinkedOmics和GEPIA数据库阐述UBE2C表达与KIRC临床病理学参数的相关性及对预后的影响.在String-DB数据库中探索UBE2C基因在细胞信号转导通路中的位置以及与其关系密切的上下游基因.结果:UBE2C的mRNA在KIRC中表达增加,并且与KIRC病理分级、TNM分期呈正相关,且与种族和人种相关(P<0.05).我们应用TCGA分析的结果显示:高水平UBE2C是KIRC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不良的独立预后因素(P<0.01).IHC结果证实,与正常肾组织相比,KIRC中UBE2C的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与UBE2C相关的蛋白有ANAPC10、ANAPC11、ANAPC2、ANAPC4、ANAPC5、AUR-KA、AURKB、CCNB1等,可能参与细胞周期检查点及蛋白泛素化等细胞功能.结论:通过TCGA数据库信息挖掘发现,UBE2C在KIRC组织中呈高表达,且与患者生存期有关,将为后续的肾癌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作者:苗裔;曹芳;李萍萍;李娟;刘洁;周灿;刘培军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评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eutrophil -lymphocyte ratio,NLR)在膀胱尿路上皮癌(urothelial carcinoma,UC)患者及正常人群中的意义.方法:随访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non 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MIBC)和健康体检患者.根据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确定不同类型膀胱癌患者术后是否出现复发及转移的佳NLR值以及膀胱癌患者中NMIBC患者区别MIBC患者的佳NLR值.收集患者T分期、G分级、肿瘤数量、复发时间、3年无复发生存率、无瘤生存率.结果:NLR值在正常健康人群及癌症患者中存在差异,在NMIBC患者及MIBC患者中存在差异(P<0.05).NLR值在NMIBC患者的肿瘤T分期、G分级、肿瘤大小、肿瘤数量、复发时间及无瘤生存时间中存在差异(P<0.05),在MIBC患者的肿瘤T分期中存在差异(P<0.05).结论:NLR值很可能为患者的疾病辅助诊断及预后提供一项经济可行的炎症标志物.
作者:刘汉超;刘屹立;王平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探讨DNA甲基转移酶1(DNMT1)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卵巢癌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5例正常卵巢组织及31例卵巢癌组织中DNMT1的表达水平;利用DN-MT1的过表达质粒及DNMT1 siRNA瞬时转染SKOV3细胞系,Western blot检测DNMT1的蛋白表达水平, 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情况,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DNMT1对卵巢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31例卵巢癌组织中 DNMT1阳性率(83.9%,26/31)显著高于15例正常卵巢组织(20.0%,3/15).临床分期Ⅲ-Ⅳ期、病理分级G3、远处转移者DNMT1阳性率明显升高(P<0.05).过表达DNMT1后,SKOV3细胞增殖能力及迁移能力均增强;敲低DNMT1后,SKOV3细胞生长及迁移能力受抑.结论:DNMTl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卵巢组织,其具有促进卵巢癌细胞增殖和远处转移的作用.
作者:李洁;郭艳平;武磊;刘艳丽;邹余粮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评估福沙匹坦、盐酸托烷司琼、地塞米松三联方案预防高致吐化疗方案致恶心呕吐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8年4月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肿瘤科收治的乳腺癌接受高致吐性化疗方案初次化疗的患者81例,根据预防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chemotherapy-in-duced nausea and vomiting,CINV)方案的不同设置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2例给予盐酸托烷司琼、地塞米松二联方案预防CINV.观察组39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福沙匹坦.对比两组化疗后急性期(0~24 h)及延迟期(24~120 h)预防恶心呕吐的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化疗后恶心控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7.2% vs 69.0%,P<0.05);急性期观察组呕吐有效控制率为87.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7%(P<0.05);呕吐延迟期内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有效控制率分别为74.4%和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良反应均较轻微,患者可耐受.结论:福沙匹坦三联方案对高致吐化疗方案蒽环类药物联合环磷酰胺化疗致乳腺癌患者的恶心呕吐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轻微,患者可耐受.
作者:师弘;贺新;李红;王伟;王伟;张贺龙;宋扬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探讨SGO1(Shugoshin1)参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细胞A549对多西紫杉醇耐药的可能机制.方法:成功构建SGO1过表达细胞株A549-SGO1,利用RT-PCR和Western-blot进行鉴定;通过RT-PCR和免疫荧光检测A549-Vector细胞及A549-SGO1细胞中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标志物的表达情况;通过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EMT相关转录因子Twist2的表达情况.结果:与A549-Vector细胞相比,A549-SGO1细胞中上皮相关标志物E-cad-herin和ZO-1的表达明显降低,而间质相关标志物Fibronectin和Vimentin表达明显升高,EMT相关转录因子Twist2的表达也明显升高.结论:SGO1可能通过Twist2介导EMT进而参与NSCLC细胞株A549对多西紫杉醇的耐药.
作者:张宁;庞海林;刘佳钰;刘理礼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观察R-GEMOX方案(利妥昔单抗联合吉西他滨、奥沙利铂)挽救性治疗复发、难治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正规标准方案治疗复发或难治的B细胞性NHL患者,采用R-GEMOX方案(利妥昔单抗375 mg/m2,第0天;吉西他滨1 000 mg/m2,静脉滴注,第1、8天;奥沙利铂13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21~28 d为一个周期,每化疗4个周期后评价疗效,每1个周期化疗后评价毒副反应.结果:20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 CR)7例,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8例,总有效率(CR+PR)为75%.7例具有B类症状的患者,5例症状消失,1例明显改善.毒副反应可耐受.结论:R-GEMOX方案对复发难治B细胞性NHL近期疗效较好,毒副反应小,是一个值得进一步验证的补救性化疗方案.
作者:张呈;苏铭俊;容庭杰;钟建雄 刊期: 2018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