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盈;杨军;张立敏
患者男,39岁.以“左侧锁骨下胸壁包块17年余,近期逐渐增大”就诊.查体:左侧锁骨下前胸壁见一隆起包块,表面无破溃及压痛,局部皮肤呈淡蓝红色,压之可褪色,皮下触及直径约3 cm包块,边界清,质韧,活动度良好.超声检查:左胸壁真皮层内见0.72 cm×2.64 cm稍强回声包块,边界可见,无明显包膜,包块内回声不均匀,见不规则条状低回声区(图1),加压形状无明显改变,包块后方筋膜呈连续强回声,肌肉纹理清晰,未见明显异常;CDFI包块周边见短棒状血流信号,频谱多普勒测得低速动脉血流及静脉血流信号.超声提示:左前胸壁皮下包块,考虑血管瘤可能.手术切除包块,术后病理诊断: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DFSP),低度恶性.
作者:徐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原发性输卵管癌(PFTC)超声、CT、MRI及PET/CT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PFTC患者的影像学图像及临床资料.结果 32例PFTC患者中,单侧31例,双侧1例.伴对侧输卵管积水1例,伴同侧皮样囊肿1例,2例卵巢转移,1例结肠转移.超声表现为附件区梭形实质性低回声肿物(n=16)、不均质团块样肿物(n=4)、“腊肠型”囊性肿物(n=7).CT表现为附件区实性肿块7例,囊肿块7例,囊实混合性肿块2例.MRI表现为类圆形等T1稍长T2信号(n=2)或稍短T1稍长T2信号结节(n=2).PET/CT表现为附件区软组织密度肿块影(n=1)或附件区囊实混合密度(n=2).结论 超声可有效发现PFTC附件区肿物,并区别囊实性;CT、MRI及PET/CT有助于PFTC的定位.
作者:徐娆;史铁梅;王鑫璐;姜罗;黄瑛;宗璨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灌注参数[血管渗透性常数(Ktrans)、细胞外血管外间隙容量(ve)、速率常数(kep)和相对强化率的曲线下面积(iAUC)]和ADC值在儿童脑胶质瘤病理分级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脑胶质瘤患儿16例,均行颅脑DCE-MRI和DWI.其中低级别胶质瘤(Ⅰ、Ⅱ级)11例、高级别胶质瘤(Ⅲ、Ⅳ级)5例.记录肿瘤实质区各ROI的灌注参数(Ktrans、ve、kep、iAUC)和ADC值.对灌注参数和ADC值行双样本t检验和ROC曲线分析.结果 Ktrans、ve、kep、iAUC和ADC值对鉴别儿童高、低级别胶质瘤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0.83、0.89、0.77、0.85(P均<0.01).Ktrans、ve、kep、iAUC、ADC对儿童脑胶质瘤术前分级诊断的敏感度分别为100%、100%、95%、100%、81%,特异度分别为63%、69%、70%、63%、83%.Ktrans、ve、kep、iAUC和ADC值鉴别高、低级别胶质瘤的界点分别为0.06/min、0.15、0.87/min、3.20、1.04×10-3 mm2/s.结论 DCE-MRI灌注参数和ADC值均可用于儿童脑胶质瘤的病理分级,其中DCE-MRI灌注参数的敏感度较高,ADC值的特异度较高.
作者:王俊丽;范淼;初建平;赵静;许顺良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预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急性反应的价值.方法 选取接受CRT的CHF患者33例,分别在CRT开启(ON)和关闭(OFF)状态下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心房大前后径(LAD)、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房室同步性(A-V-D)、心室间同步性(V-V-D).采用组织多普勒技术(TDI)测量左心室收缩(Vs-T-SD)和舒张同步性(Ve-T-SD);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检测左心室收缩同步性(T16-SD%).将CRT-ON时,LVEF增加≥5%设为有反应(CRT-R)组,<5%为无反应(CRT-NR)组.对以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5例患者(25/33,75.76%)为CRT-R组,8例(8/33,24.24%)为CRT-NR组.CRT-R组,CRT-ON时QRSd、LVEDD、LVESD、LAD、LVEDV、LVESV、V-V-D和T16-SD%较CRT-OFF时减小,LVSV和LVEF增加(P均<0.05);CRT-NR组,CRT-ON时LVEDD、LVESD和LAD较CRT-OFF时减小,LVEF增加(P均<0.05).术前CRT-R组LAD和LVEDD小于CRT-NR组,而左束支传导阻滞和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比例、V-V-D大于CRT-NR组(P均<0.05).V-V-D为44 ms时,曲线下面积为0.747,预测CRT急性反应有效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60.0%和87.5%(P<0.05).结论 LAD和LVEDD较小、室间同步性较差且合并左束支传导阻滞的非缺血性心肌病的CHF患者更可能CRT急性反应有效,V-V-D可准确预测CRT急性反应.
作者:关正宇;马春燕;王永槐;张妍;刘爽;宋晶京;杨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CT灌注成像(CTP)是一种可定量反映组织器官功能的技术,有较为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随着MSCT技术不断进步,CTP检查的操作流程变得相对简单,辐射剂量较前明显减少,图像质量大幅提高.CTP在脑缺血性疾病及脑肿瘤等方面研究及临床应用都取得重要进展.本文对脑CTP的原理、扫描参数的优化、临床应用及发展前景进行综述.
作者:刘洋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甲状腺恶性肿瘤合并颈部静脉瘤栓的灰阶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4年9月于我院就诊的甲状腺恶性肿瘤合并颈部静脉瘤栓5例患者超声表现及特征.结果 甲状腺乳头状癌2例,低分化甲状腺癌1例,甲状腺未分化癌1例,甲状腺肌源性低度恶性肉瘤1例.超声显示甲状腺肿瘤经甲状腺引流静脉蔓延3例、甲状腺肿瘤直接侵犯颈内静脉1例、转移淋巴结侵犯颈内静脉1例.结论 甲状腺恶性肿瘤并颈部静脉瘤栓灰阶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较具特征性,可作为此类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陈蕾;张惠;王彬;陈铭;陈路增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病例1:患儿女,1岁,以“颈部左侧歪斜1个月,走路不稳15天”入院,伴反复腹泻、呕吐,其余无异常.体格检查:右下肢跛行.头颅MRI:平扫示右侧小脑延髓前外侧间隙及桥小脑角区团块状不均匀长T1长T2信号(图1A、1B),DWI(b=1000 s/mm2)呈稍高信号,相邻脑组织及4脑室呈受压改变,幕上脑室轻度扩张;增强示病变呈不均匀明显强化,形状欠规则(图1C),约3.5 cm×3.3 cm×2.7 cm,初诊为髓母细胞瘤或室管膜瘤.行左侧桥小脑角占位切除术.术中见肿瘤位于桥小脑角区,呈褐红色,质软,血供丰富,边界尚清,无明显包膜,与蛛网膜粘连,瘤体挤压脑干及小脑,但未见明显侵及.术后病理诊断:右侧桥小脑角区非典型畸胎样/横纹肌样瘤(atypical teratoid/rhabdoid tumor,AT/RT;图 1D).
作者:赵宝琼;程敬亮;宋承汝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超微血管成像(SMI)技术在鉴别乳腺肿物良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超声检出并术后病理证实的乳腺肿瘤患者70例78个病灶,其中良性病灶40个,恶性病灶38个.按照Adler分级标准,采用CDFI和SMI技术分别观察同一肿瘤的血流情况,计算两种血流检测技术对于单个病灶检出血管条数的差值(SMI-CDFI)、单纯使用CDFI及SMI诊断恶性病变的佳诊断阈值及相关诊断试验评价指标.结果 两种检测方法对所有肿瘤血流丰富程度的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恶性肿瘤血流丰富程度的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良性肿瘤血流丰富程度的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CDFI诊断恶性肿物佳诊断阈值为血管条数≥2,敏感度71.12%,特异度62.50%;SMI诊断恶性肿物佳诊断阈值为血管条数≥3,敏感度92.11%,特异度62.50%;SMI-CDFI诊断恶性肿物佳诊断阈值为血管条数差值≥3,敏感度84.21%,特异度85.00%.结论 SMI技术可检测乳腺恶性肿物潜在的微血管,可为鉴别乳腺肿瘤的良恶性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马燕;李刚;李晶;任卫东 刊期: 2015年第05期
患儿男,3岁,心脏杂音3年,生后发绀,喜蹲踞,生长发育略迟缓.查体:心前区广泛3/6级收缩期杂音,胸骨左缘2~3肋间4/6级收缩期杂音.经胸超声心动图:心房正位,心室右襻(图1A),大动脉平行走行,主动脉位于右侧偏前,肺动脉位于左侧偏后,室间隔膜周部连续性中断,该处探及右向左分流.肺动脉由左心室发出,右心室流出道、肺动脉及主肺动脉狭窄(图1B).主动脉大部分由左心室发出,主动脉骑跨率约30%,主动脉后壁与二尖瓣纤维连接.动脉导管未闭.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左心室双出口,动脉导管未闭.CTA:心脏四腔心显示清晰,室间隔缺损,主动脉右移,骑跨于室间隔上方,肺动脉后移,右肺动脉管腔较粗,左肺动脉起始段相对较窄(图2),右心室流出道窄.主动脉弓下方可见未闭的动脉导管与左肺动脉相交通.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左心室双出口(double outlet left ventricle,DOLV).
作者:王盈;杨军;张立敏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联合应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VBM)研究和扩散张量成像(DTI)探讨慢性脊髓损伤(SCI)患者全脑灰、白质变化规律.方法 对20例慢性SCI患者(SCI组)和3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全脑容积及DTI扫描,分析患者全脑灰、白质结构改变及纤维束完整性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SCI组脑灰质体积减小区域主要有左侧初级运动皮层(M1)、左侧运动前区(PMA)、右侧前扣带回、右侧直回、左侧额下回、右侧颞下回、左饲枕中回及右侧楔前叶(P<0.001).白质体积减小的区域主要有:双侧辅助运动区、双侧锥体束走行区、左侧M1及胼胝体(P<0.001).FA值减小的区域主要有胼胝体于、左侧内囊前肢及左侧顶下小叶.MD值增高的区域主要为胼胝体干,MD值减小的区域为右侧顶下小叶缘上回(P<0.001).结论 慢性SC的相关脑结构区发生改变,与认知、情绪、空间定位功能相关脑区的灰、白质结构发生改变,其中胼胝体对结构的重塑可能起着重要作用.联合使用VBM及DTI可显示慢性SCI后脑结构的重塑.
作者:陈昕;秦文;万璐;郑卫敏;陈楠;李坤成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DKI)在评价抑郁症及抑郁高血压共病患者脑部微观结构损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例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组)、26例抑郁高血压共病患者(共病组)、26例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23名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采用3.0T磁共振仪进行DKI扫描,使用DKE软件计算平均扩散峰度(MK)值;比较4组间MK值的差异;比较差异脑区平均MK值与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相对于正常对照组,抑郁症组MK值减低的脑区包括右额中回、右梭状回、右前扣带回、左中扣带回、左后扣带回、右岛叶、右海马、右枕下回及左枕中回、双侧楔前叶、双侧壳核、两侧颞下回和颞中回(P<0.05),共病组MK值减低的脑区包括右额上回、右梭状回、右前扣带回、右中扣带回、左后扣带回、双侧海马、双侧海马旁回、左枕中下回、双侧楔前叶、右壳核、左舌回、双侧颞中回及颞下回及左侧丘脑(P<0.05),高血压组无MK减低区.相对于抑郁症组,共病组MK下降脑区为右额下回、右梭状回、右岛叶、右扣带前回(P<0.05).右侧海马(r=0.421,P<0.001)及右侧额中回(r=0.400,P=0.001)的平均MK值与HAMD-17评分呈负相关.结论 抑郁症和抑郁共病患者存在广泛的额叶-皮层下-边缘系统脑白质微观结构损害和功能异常;高血压可能对抑郁症有协同作用.
作者:曾祥柱;袁慧书;刘颖;王筝;张函;王希林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运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VBM)分析方法,探讨抗癫痫药物(AEDs)对全面强直阵挛癫痫(GTCS)患者脑灰质结构的影响.方法 将19例服用AEDs治疗的GTCS患者(服药组)及19例未服药患者(未服药组)纳入本研究.采集3D T1数据,并采用VBM方法将患者脑灰质结构进行分割,并对分割后的灰质结构进行两样本t检验.针对服药患者,分2次分别纳入及不纳入病程作为协变量,将服药时间与全脑灰质体积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与未服药组比较,服药组GTCS患者脑灰质体积增加的区域以双侧额叶、顶叶、颞叶、尾状核及小脑半球为主.无论是否将病程纳为协变量,双侧壳核、丘脑灰质体积与服药时间呈正相关.结论 VBM可显示AEDs对脑灰质结构造成的微缅改变;AEDs对GTCS患者脑灰质结构可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黄育斌;张志强;许强;杨昉;魏渭;卢光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SWI在诊断脑微出血(CMB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CMBs患者共257个病灶的影像学资料,观察病灶信号、大小、位置,并分析不同类型图像检出CMBs病灶的差异.结果 257个CMBs病灶中均匀信号病灶165个,混杂信号病灶92个;大径1.4~8.4 mm,混杂信号病灶大径明显大于均匀信号病灶(P<0.01);混杂信号主要分布于幕上,少见于幕下.SWI、幅度(Mag)、相位(Phase)及小密度投影(mIP)图像检出的CMBs病灶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hase图像混杂信号占比明显高于SWI及Mag图像(P均<0.01),mIP图像明显低于SWI及Mag图像(P均<0.01).结论 CMBs影像表现多样,并受病灶大小和位置影响.SWI可作为诊断CMBs的有效检查方法.
作者:赵文礼;张健;杨智;孟存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患者男,68岁.两年前体检发现白细胞减少,未重视.近9天鼻塞、流涕,左颈部可扪及多发小淋巴结,大约黄豆大小,质地韧,轻压痛,活动度一般.血常规:WBC 3.8×109/L,Hb120 g/L,PLT 157×109/L.头颅MRI:老年脑改变,室周脑白质变性.骨髓穿刺活检术未见明显异常.行左颈部淋巴结活检术,病理诊断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GCB亚型;图1).为指导临床制定治疗方案,行PET/CT检查.
作者:段钰;邓小虎;曹剑霞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超微血管成像(SMI)评价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的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57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超声及SMI,其中33例接受CEUS检查,13例接受颈动脉斑块内膜剥脱术(CEA)获得病理结果.评价SMI结果与CEUS及病理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SMI显示斑块内新生血管评分0分11例,1分22例,2分24例.CEUS结果显示新生血管评分0分5例,1分8例,2分20例,SMI与CEUS评分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0.607,P<0.001).病理检查显示斑块内新生血管评分0分2例,1分5例,2分6例,与SMI有较好的相关性(r=0.75).结论 SMI可显示斑块内新生血管,对评价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程令刚;何文;张红霞;蔡文佳;宁彬;田凤兰 刊期: 2015年第05期
患者男,43岁,因“右下腹阵发性腹痛1天”入院.MSCT扫描见右下腹软组织包块,断面见“靶环”征(图1A),提示回盲部肠套叠.遂在监视下充盈生理盐水治疗,采用灌肠袋经肛门置管间断注入生理盐水,每注入250ml生理盐水行CT扫描一次,观察肠管充盈情况,直至套叠肠管复位,患者症状缓解(图1B、1C).讨论 肠套叠常见病因与肠道解剖结构特点、肿瘤、炎症、食物性状不佳等有关,导致肠蠕动节律失调而将近端病变连同肠管套叠入远段肠管.传统治疗方法为透视下对比剂压力灌肠,但其不能确定肠套叠病因和管壁病理变化,不易规避肠壁坏死穿孔的风险和避免碘或钡等对比剂渗出.
作者:张有为;覃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采用局部一致性(ReHo)算法fMRI观察针刺首发未治疗重度抑郁(MDD)患者百会穴(GV20)后激活的脑功能区.方法 采用非重复事件相关设计范式,对16例首发未治疗MDD患者经电针刺激GV20或假穴后行静息态fMRI,采用ReHo方法分析针刺后MDD患者全脑的激活情况.结果 与假穴对比,针刺GV20后,MDD患者左腹内侧前额叶、左侧岛叶、左侧前扣带回、右侧丘脑、右侧颞上回、双侧楔前叶、双侧小脑前叶及右侧小脑后叶的ReHo值升高.结论 基于fMRI技术,采用ReHo方法可检测针刺MDD患者GV20后引发的相应脑功能区的变化,为探索针刺治疗MDD的中枢机制提供了一种新的影像学方法.
作者:邓德茂;段高雄;廖海;庞勇;何乾超;刘慧梅;唐丽军;韦小梅;孙沛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采用fMRI技术观察肝性脑病(HE)患者大脑基线活动改变.方法 对24例HE患者行静息态fMRI扫描,获取低频振幅(ALFF),其中临床症状明显的肝性脑病(OHE组)及临床症状隐匿的轻微型肝性脑病(MHE组)各12例.另选12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组ALF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的脑区主要集中于额叶、顶叶及颞叶.与对照组比较,OHE组ALFF升高的脑区包括右侧小脑后叶、左侧小脑前叶、左侧海马旁回及左侧额下回/岛叶皮质,MHE组ALFF升高的脑区包括右侧缘上回/颞上回;OHE组ALFF减低的脑区包括双侧内侧前额叶皮质、双侧后扣带回/左侧楔叶、右侧中央后回/中央前回、左侧中央旁小叶及左侧辅助运动区,MHE组ALFF减低的脑区包括左侧距状裂皮质、双侧后扣带回/右侧楔前叶、左侧中央后回、双侧中央旁小叶及双侧辅助运动区(P均<0.05).与MHE组比较,OHE组ALFF减低的脑区包括左侧前扣带回、双侧内侧前额叶皮质、双侧后扣带回、右侧角回/枕上回及右侧额中回(P均<0.05).OHE组及MHE组双侧后扣带回ALFF均与血氨水平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 OHE及MHE患者均存在静息态下脑功能异常.
作者:石江勇;赵建农;周治明;郭大静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基于体质量指数(BMI)低管电流自动原始数据域迭代重建(SAFIRE)技术双能量冠状动脉CTA低剂量检查的可行性.方法 将200例患者分为4组:A组(19 kg/m2≤BMI<24 kg/m2),A管电流为180mAs,采用FBP重建;B组(BMI<19 kg/m2),A管电流60 mAs;C组(19 kg/m2≤BMI< 24 kg/m2),A管电流90 mAs;D组(24 kg/m2≤BMI<30 kg/m2),A管电流120 mAs,B、C、D组采用SAFIRE-3级重建.比较4组平均CT值、图像噪声、SNR、CNR、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及辐射剂量.结果 4组患者冠状动脉显示节段、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平均CT值、SD、SNR、C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有效剂量(E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ED值B、C、D组分别较A组下降65.82%、55.64%、24.18%.结论 基于BMI低管电流扫描SAFIRE重建双能冠状动脉CTA检查,能够保证图像质量并大幅降低辐射剂量.
作者:潘晓龙;吴岩;韩丹;杨静;赵旭冉;陆琳;张正华;赵卫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患者DWI的ADC值与无进展生存期(PFS)、Ki-67标记指数之间相关性.方法 分析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28例PCNSL的MRI和免疫组化结果.分别测量肿瘤的ADC值并记录小ADC值(ADCmin)、平均ADC值(ADCmean)及大ADC值(ADCmax),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8例中15例单发,13例多发.PFS与ADCmin呈正相关(r=0.565,P=0.002),PFS与Ki-67呈负相关(r=-0.627,P<0.001).PFS与ADCmean、ADCmax恤均无相关性(r=0.324、-0.056,P=0.093、0.776).Ki-67与ADCmin呈负相关(r=一0.575,P=0.001),Ki-67与ADCmean和ADC恤x间均无相关性(r=-0.273、-0.094,P=0.159、0.636).强化灶单发与多发患者间Ki-67和PFS以及≥60岁和<60岁间PF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DWI可在治疗前初步判断PCNSL的PFS.
作者:张禹;张茜;朱友志;郝文胜;芦东徽;周俊平 刊期: 201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