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临床完全缓解等待观察策略可行性的Meta分析

杜东霖;苏周荣;谭卯;魏正强

关键词:直肠癌, 新辅助放化疗, 临床完全缓解, 病理完全缓解, 等待观察策略, Meta分析
摘要:目的:比较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达到临床完全缓解(clinical complete response,cCR)采取等待观察策略和手术切除治疗策略在肿瘤控制及生存期方面的差异,以此阐述等待观察策略的可行性.方法:在国外数据库中检索关于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nCRT)达到cCR关于等待观察策略和手术切除对比试验的相关文献,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和质量评估,使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对比两组在局部复发、远处转移、肿瘤相关死亡、2年及5年无疾病进展生存期和总体生存期之间的差异.结果:本研究总共纳入9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等待观察组相比手术组有着较高的局部复发率(LR)(RR=5.05;95%CI:2.22~11.51;P<0.001),但是两组在远处转移(RR=0.93;95%CI:0.51~1.68;P=0.805)、肿瘤相关死亡(RR=0.83;95%CI:0.37~1.87;P=0.658)、2年无疾病进展生存期(RR=0.97;95%CI:0.91~1.03;P=0.277)、2年总体生存期(RR=1.03;95%CI:0.97~1.10;P=0.346)、5年无疾病进展生存期(RR=0.95, 95%CI:0.83~1.08;P=0.406)、5年总体生存期(RR=1.03;95%CI:0.95~1.11;P=0.534)并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部分nCRT后达到cCR的患者采用等待观察策略是可行的,但需要制定严格的筛选标准以及规范的随访.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伴有e1a3型BCR-ABL且T315I突变的Ph染色体阳性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通过分析1例具有e1a3型BCR-ABL融合基因的Ph染色体阳性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结合文献回顾,阐述其临床和生物学特点.方法:采用骨髓细胞形态学及流式细胞术确定白血病诊断及免疫分型,常规染色体及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细胞遗传学异常,实时荧光定量PCR(RQ-PCR)方法确定BCR-ABL融合基因类型及拷贝数,并进行系统的文献复习.结果:患者临床表现符合典型ALL特征,FISH检测核型结果示Ph染色体阳性.常规BCR -ABL分型试剂盒未检测出任何扩增曲线,进一步用BCR-ABL少见型融合基因检测试剂盒检测发现e1a3型BCR-ABL融合基因.患者给予达沙替尼联合VICP方案化疗,首次化疗达完全缓解,后巩固及强化治疗,5个月后复发,出现T315I突变,再诱导未缓解,于发病6月后因感染死亡.结论:少见型e1a3型BCR-ABL融合基因可见于典型Ph染色体阳性ALL患者并产生异常的RQ-PCR扩增条带.结合文献复习,单纯e1a3型Ph染色体阳性ALL治疗反应及预后与其他类型者间未见明显异常,但伴有T315I突变者预后仍较差.

    作者:董莹;原瑞凤;朱华锋;冯苗娟;常子维;侯莉萍;辛晓丽;高山;于书春;苏小丽;赵亚萍;田志强;陈协群;高广勋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转移灶穿刺活检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肺部病灶活检难度大或者肺部活检组织较少等情况下,转移灶穿刺活检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自2013年10月至2016年12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肿瘤中心接受淋巴结、骨、肝脏等转移灶穿刺活检的20例肺癌患者.对转移灶活检的必要性、转移灶活检的手段、准确性、标本质量、病理诊断及相关副作用进行分析.结果:从2013年10月至2016年12月,共20例患者于肿瘤中心行转移灶穿刺,其中行肾上腺转移灶穿刺1例、骨转移灶穿刺3例、肝脏穿刺4例、皮下包块穿刺5例、淋巴结穿刺7例,结合临床及免疫组化均考虑肺来源(其中肺腺癌13例、肺鳞癌2例、肺小细胞癌4例、1例终只能确定为肺低分化癌).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分子检测,其中3例患者因穿刺组织较少难以行分子检测,余12例患者分子检测结果显示EGFR敏感突变阳性率75%(9/12)、ALK融合基因阳性率16.7%(2/12).所有转移灶穿刺患者均未见严重出血、感染或针道种植转移等并发症.结论:对临床高度怀疑肺癌并且伴有远处转移的患者,在肺部病灶活检难度大或活检组织取材不能满足分子检测时,转移灶穿刺活检可作为重要补充手段,达到较好的诊断效能.

    作者:张玉;李茹恬;王立峰;孔文韬;高佳慧;江萍;沈洁;杜娟;任伟;沈晓燕;章杭;刘宝瑞;刘琳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不同年龄段宫颈癌患者的病理特点及预后分析

    目的:研究影响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不同年龄段患者的病理分期特点与差异,为今后的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宫颈癌患者,按照年龄段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年龄<35岁)与观察组(年龄>35)岁,每组各50例.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结果:中青年宫颈癌患者的3年生存率显著低于中老年患者(P<0.01),且2年内复发率明显高于中老年患者(P<0.01),两组患者在初次性生活史、避孕药的使用、HPV检查结果阳性、肿瘤分期、大小、病理类型等比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中青年患者来说,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不仅能尽早发现疾病病变,同时还能尽早治疗,是防止疾病发展和降低死亡率的重要手段.

    作者:孙晓东;刘敏;鲍慧;年亮;段伟;张璐;刘宁宁;胡海峰;乔健;康婷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非小细胞肺癌中SIRT1与NF-κB关系的研究进展

    NF-κB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已经比较明确,近年来SIRT1与肿瘤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多,有文献报道称SIRT1通过去乙酰化作用抑制NF-κB的转录从而影响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发生和发展,但具体机制尚未明确.就近年来SIRT1与NF-κB在NSCL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关系及相互影响作一综述.

    作者:牛凯星;蒋中秀;张晓晔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对晚期肺癌预后预测的价值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对晚期肺癌预后预测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初次就诊我院的晚期肺癌患者,LMR分界值由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确定;分析LMR表达与晚期肺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采用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晚期肺癌患者总生存的预后因素.结果:根据ROC曲线,LMR佳临界值AUC=0.581,所有研究对象分为高LMR(n=34)和低LMR(n=13).LMR水平与病理类型、临床分期、ECOG评分有关(P<0.05);与年龄、性别、吸烟史无关(P>0.05).高LMR组和低LMR组的中位OS分别为28.8个月和16.2个月;中位PFS时间分别20.7个月和11.6个月,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Cox风险比例模型显示病理类型、吸烟史和LMR水平是影响晚期肺癌患者总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LMR是晚期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之一,且与晚期肺癌的生存呈正比关系,对晚期肺癌患者的预后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作者:刘建清;林秀华;沈志勇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23例软组织颗粒细胞瘤临床病理学特征

    目的:探讨软组织颗粒细胞瘤(GC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以提高对该肿瘤的诊断水平.方法:收集23例存档GCT标本,对其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及分子病理学检测,并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病理学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23例 GCT患者平均年龄47.9岁(范围为16~70岁),其中女性16例(69.6%),男性7例(30.4%).21例(91.3%)为良性,2例(8.7%)为恶性.显微镜下,良性GCT肿瘤细胞呈圆形、卵圆形或多角形,细胞质嗜伊红颗粒明显.21例(91.3%)良性病例均未见核分裂象及坏死.2例恶性GCT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分别为7个和4个/10HPF,其中1例可见坏死.免疫组化染色S-100、CD68、Vimentin在良性中阳性率分别是100%(21/21)、90.5%(19/21)、100%(21/21),恶性中均为100%(2/2);良性Ki-67增殖指数平均2.1%(范围0% ~10%),恶性Ki-67增殖指数平均22.5%(范围15% ~30%).1例足部恶性GCT行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未检测到EWSR1重排,进一步除外透明细胞肉瘤.良性GCT随访19例(14个月至8年)无复发,2例复发均为恶性GCT.结论:GCT是一种少见的外周神经组织肿瘤,免疫组化是GCT诊断的常规手段,分子遗传学还有待于深入研究.GCT注意应与多种病变鉴别,特别是冰冻病理学检查容易误诊.

    作者:郑娇;马英腾;李长新;王功伟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E-cadherin在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中E-钙黏素蛋白(E-cadherin)的表达及其在三阴性组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共188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及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将乳腺癌分为Luminal A型49例、Luminal B型41例、HER-2阳性型44例,三阴性组(TNBC)54例.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E-cadherin的表达情况同时分析E-cadherin在TNBC中与临床病理特征关系,并随访54例TNBC患者3年复发或转移率及PFS.结果:乳腺癌中E-cadherin阳性率为52.13%,Luminal A型组阳性率为63.27%、Luminal B型组阳性率为63.41%、HER-2阳性组阳性率为43.18%及TNBC组为42.59%,四组间阳性率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89,P<0.05).TNBC与HER-2阳性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χ2=0.003,P>0.05),而TNBC组阳性率较Luminal A型组和Luminal B型组均明显降低,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42.59% vs 63.27%,χ2=4.40,P<0.05,42.59% vs 63.41%,χ2=4.05,P<0.05);TNBC中E-cadherin阳性表达与年龄无关(P>0.05),与肿瘤大小、TNM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状态及Ki67负相关,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NBC总体3年复发或转移率高达55.56%,无病生存率为44.44%.E-cadherin阳性组复发转移率为39.13%,E-cadherin阴性组复发转移率为67.74%,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4.38,P<0.05),3年无疾病进展时间(PFS)E-cadherin阳性组明显优于阴性组(P<0.05).结论: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中E-cadherin表达不同,E-cadherin阳性表达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分期及浸润转移呈负相关,对预测3年复发转移有一定意义.

    作者:马志强;王文胜;师丙帅;赵爱国;李帅;范军朝;张双林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全程优化护理在降低MAC30阳性乳腺癌化疗患者消化道反应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全程优化护理在降低MAC30阳性乳腺癌化疗患者消化道反应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2年9月到2016年1月选择在我院行诊治的MAC30阳性乳腺癌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给予积极地全程优质护理,观察周期为3个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化疗期间的用药依从性分别为100.0%和87.2%,观察组的用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化疗期间的恶心呕吐、便秘、腹泻等发生率分别为23.1%、20.5%和5.1%,对照组分别为89.7%、61.5%和33.3%,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化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57.55士10.25)分和(70.14士9.89)分,都明显低于化疗前的(87.49士11.48)分和(87.10士10.41)分(P<0.05),在化疗后,对比两组生活质量评分,能够看出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程优化护理在降低MAC30阳性乳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能降低发生消化道反应的概率,提升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进而改善其生活质量.

    作者:刘曲;戴经纬;齐向秀;赵毅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消癌平注射液联合奥曲肽治疗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症状、生存质量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消癌平注射液联合奥曲肽治疗对原发性肝癌(PLC)患者症状、生存质量及免疫功能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PLC保守治疗患者62例随机分为常规组(支持治疗+奥曲肽治疗,31例)和联合组(支持治疗+奥曲肽治疗+消癌平注射液治疗,31例),两组患者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生存质量及免疫功能.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肝区疼痛、食欲不振、腹胀、疲乏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肝区疼痛、食欲不振、腹胀、疲乏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及治疗前(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认知功能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认知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及常规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CD3 +、CD4 +、CD8 +及CD4 +/CD8 +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CD3 +、CD4 +及CD4 +/CD8 +水平高于常规组,CD8 +水平低于常规组,且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结论:消癌平注射液联合奥曲肽在PLC患者中保守治疗,能有效缓解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免疫功能,有显著临床疗效.

    作者:袁扬军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偶发性肾癌11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保留肾单位手术(NSS)治疗偶发性肾细胞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至2014年1月收治并采用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的11例偶发性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别与同期9例行肾癌根治术(RN)、8例行保守治疗的偶发性肾癌患者进行对比.结果:保留肾单位手术组与肾癌根治组、保守治疗组患者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显著性.NSS组肿瘤平均直径为(3.1士1.0)cm,RN组平均直径为(7.5士2.6)cm,保守治疗组平均直径为(5.1士1.4)cm,三者差异有显著意义(t1=7.2,t2=5.6,P<0.01).同时三组在肿瘤所处位置、术后病理类型、是否有腹膜后淋巴结肿大以及是否有腔静脉系统的癌栓形成等方面都有着显著的差异性.NSS组和RN组在术前肌酐值比较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但是在术后差异有显著性(t=6.21,P<0.01).NSS组和RN组在术中出血量、引流量以及手术时间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NSS组肿瘤分期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1).术后3年、5年随访生存率分别为88.6%、79.5%,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在同等情况下,NSS治疗偶发性肾癌手术治疗效果要明显高于RN组和保守治疗组(P<0.01).结论:在适应证选择合适情况下,保留肾单位手术是应用于偶发性肾癌的一种有效治疗方式,在保留患肾大部分功能的同时其术后并发症也相对较小,预后相对也较好.

    作者:吴佳成;姜力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主野数量对肺癌调强放疗计划的影响

    目的:探索不同主野数目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调强放疗计划剂量分布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14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每位患者制作三种放疗计划通过只改变照射野数目的方式,在靶区95%的体积达到处方剂量的条件下,对比分析三种计划的同侧肺、对侧肺、心脏和脊髓的剂量差异以及治疗时间的长短,已期找到较合适的放疗方案.结果:在三种IMRT计划中,5-Field的靶区剂量的剂量热点明显低于3-Field(P<0.05),但5-Field与7-Field并没有显著差异(P>0.05);5-Field同侧肺的V5-V40的剂量低,但是与3-Field和7-Field体积的剂量比较并没有显著差异(P>0.05);5-Field在对侧肺的V5-V20的剂量中除了与3-Field的V5无显著差别外,其余体积的剂量均要明显低于3 - Field和7 - Field且有显著差异(P<0.05);5-Field对心脏的V20的保护也要明显优于7-Field,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虽然5-Field也要比3-Field更优,但它们无明显的差异(P>0.05);三种放疗计划对脊髓和食道的剂量保护以及治疗时间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三种不同野数的放疗计划对比,发现在设计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IMRT计划时,5个射野的计划能获得相对更多的收益.

    作者:周云泷;胡高武;杨霜;李会超;刘洪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SliTrk5在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SliTrk家族成员SliTrk5在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在脑胶质瘤组织与正常脑组织中SliTrk5的表达差异,分析其与脑胶质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96例脑组织标本,包含6例正常脑组织和90例脑胶质瘤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 Western blot检测 SliTrk5的蛋白表达水平,分析SliTrk5表达与脑胶质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同时进行RT-PCR检测SliTrk5在脑胶质瘤中的mRNA水平.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脑胶质瘤组织中SliTrk5表达较正常脑组织明显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和RT-PCR的检测结果与免疫组化一致.根据不同病理特征比较高表达与低表达例数发现,SliTrk5在脑胶质瘤组织中的高表达与患者病理分级显著相关(P<0.05).结论:SliTrk5在脑胶质瘤组织中异常表达,并与病理分级相关.

    作者:刘浩然;毕艳华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PTGER3在肠型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PTGER3在肠型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从GEO数据库的GSE29272数据集中下载58对肠型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基因表达谱数据,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并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的功能富集分析.采用WGCNA软件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权重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以挖掘出肠型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关键调控基因.分析关键调控基因表达水平与肠型胃癌预后的相关性,并在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中验证其预后意义.结果:共获得393个差异表达基因,DAVID功能富集分析显示它们主要涉及ECM受体相互作用、p53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和癌症信号通路等.PTGER3是癌症信号通路上的一个重要成员,在肠型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上调.差异基因的共表达网络分析发现PTGER3是模块枢纽基因,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GSE29272数据集和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的生存分析均显示PT-GER3高表达与预后不良显著相关(P=0.034;P<0.001).结论:PTGER3表达上调可能参与了肠型胃癌的发生发展,而且其高表达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作者:张昱;陈颖;徐红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乙肝病毒x蛋白对肝癌细胞中PUMA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x蛋白(hepatitis B virus x protein,HBx)对肝癌细胞中PUMA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利用质粒转染技术对p53基因不同状态的肝癌细胞转染野生型HBx基因,用RT-PCR检测转染后肝癌细胞中HBx mRNA表达和荧光定量PCR检测NFκB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HBx、p53、NFκB、PUMA蛋白表达.结果:转染后随着HBx的表达,在p53野生型肝癌细胞BEL-7402和p53突变型肝癌细胞Huh-7中NFκB mRNA和蛋白上调而p53蛋白表达下降,BEL-7402细胞PUMA蛋白表达下降而Huh-7细胞中PUMA蛋白表达略有下降.加入NFκB抑制剂PDTC后并随着PDTC浓度逐渐增加,BEL-7402细胞NFκB蛋白表达逐渐下降而p53蛋白和PUMA蛋白表达逐渐上升;但在Huh-7细胞中随着NFκB蛋白表达的抑制,p53蛋白逐渐上升而PUMA蛋白上升不明显.结论:结果提示转染HBx基因可以抑制肝癌细胞中PUMA蛋白表达,在p53野生型肝癌细胞这种抑制可能与HBx通过NFκB的激活有关.

    作者:彭松林;戴朝六;姚殿波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现代生活方式与甲状腺疾病

    目的:调查现代生活方式与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0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入住我科需要手术的甲状腺疾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对照组选择本院的医务工作者,经我院超声检查确定无甲状腺疾病.问卷内容包括基本情况、饮食习惯、生活方式与情绪以及周边环境.结果:终纳入甲状腺疾病患者290例,健康人群379例.单因素分析发现两组患者在经常食用腌制/熏制食物、经常食用隔夜饭菜、经常生闷气、遇事不与人倾诉、经常焦虑、工作性质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经常食用腌制/熏制食物(OR=15.45,95%CI=3.433~69.523)、经常生闷气(OR=1.043,95%CI=1.043~4.202)以及脑力工作(OR=2.035,95%CI=1.059~3.910)为甲状腺疾病患病的危险因素.结论:甲状腺疾病的发生与日常饮食以及社会心理因素密切相关.

    作者:郭丝锦;黄美玲;王春晓;刘花蕊;苏彩梅;曹小花;张美霞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区域PICC维护网络的构建及其在出院带管患者并发症预防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区域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维护网的建立及其在出院带管患者并发症预防中的价值.方法:以区域中心医院为主线建立区域PICC维护网,提供规范、便捷的PICC导管维护服务,严格PICC网络质量控制,对比网络建立前后带管并发症或不良事件发生率、就近维护患者比例等.结果:本区域PICC维护网共纳入各级医疗机构13个,研究期内,接受患者电话咨询175个,通过微信和QQ平台解决PICC置管维护疑难问题52例次.观察组五项并发症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下降,带管并发症总发生率(3.26%)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01),观察组就近维护患者占比(95.1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提前拔管患者明显减少(P<0.001),观察组患者对PICC维护服务总体满意度(95.5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0).结论:区域PICC维护网为患者提供规范、高效的导管维护服务,减少了 PICC置管并发症的发生,保障了患者安全.

    作者:李应菊;李红;谭嬿;喻星逸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食管癌肿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食管癌是常见的胃肠道恶性肿瘤之一,临床治疗策略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由于该疾病早期症状不明显,往往容易被忽视,导致较晚期诊断和5年生存率的降低.因此,加强对食管癌致癌作用的阐述,发现及鉴定新的肿瘤标志物和治疗靶点,对于优化目前用于治疗该疾病的方法非常有益.本文总结了近年来食管癌肿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及临床验证的结果,重点阐述了血液循环肿瘤标志物、呼吸和气味肿瘤标志物、唾液肿瘤标志物及尿液肿瘤标志物的潜在应用价值.

    作者:郭二亮;张金峰;杨英男;苗素生;张鲁权;马建群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雌激素与甲状腺癌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甲状腺癌是常见的内分泌肿瘤,近年来甲状腺癌的发病率有逐年递增趋势,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占80%以上,且男女发病率差异较大,这一现象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很多研究都表明出现这样的性别差异可能与雌激素有关,雌激素可能在此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雌激素与甲状腺癌的相关性研究是一个热点问题,目前已深入到各个研究层次,包括蛋白质及基因水平.探究雌激素在甲状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影响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通过查阅目前国内外研究报道就各研究层次雌激素与甲状腺癌的相关性进行综述.

    作者:彭学姣;许天敏;张琨;赵生炳;史莹;常伟勤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复方苦参注射液对荷DMS153裸鼠移植瘤的抑瘤作用及STAT3、MMP9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compound Kushen injection,CKI)对荷DMS153小细胞肺癌裸鼠移植瘤的抑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与STAT3、MMP9表达的关系.方法:建立荷DMS153裸鼠移植瘤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CKI低中高剂量干预组、顺铂干预组,共5组,每组10只裸鼠.CKI低中高干预组每天予以不同剂量CKI干预[1.0、2.0和4.0 ml/(kg·d)],顺铂(DDP)干预组予以顺铂干预(第1、3、5天给药4.8 mg/kg),每天观察移植瘤生长情况,并测量肿瘤体积,各实验组裸鼠在第29天处死取材.q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肿瘤中STAT3和MMP9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相比于对照组,CKI不同剂量干预均能不同程度抑制肿瘤的生长(P<0.05),其中高剂量组抑制作用为明显;与对照组相比,DDP干预亦能够显著抑制移植瘤生长(P<0.05),与 CKI高剂量干预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CKI不同剂量干预均能不同程度抑制移植瘤中 STAT3和MMP9的mRNA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P<0.05),其中高剂量组抑制为显著;CKI不同剂量干预组STAT3和MMP9的mRNA转录呈显著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为0.912>0,P=0.044<0.05);CKI不同剂量干预组STAT3和MMP9的蛋白表达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为0.990>0,P=0.005<0.05);与对照组相比,DDP干预亦能够显著抑制移植瘤组织中STAT3和MMP9的mRNA转录和蛋白表达(P<0.05),与CKI高剂量干预组相比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KI能够有效抑制荷DMS153小细胞肺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且高剂量组抑瘤作用较优;CKI抗小细胞肺癌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调控STAT3和MMP9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有关.

    作者:黄明华;肖明生;陈传军;樊拖迎;吴军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ZEB-1、E-cadheri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目的:研究ZEB-1、E-cadherin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法)检测ZEB-1蛋白和E-cadherin蛋白在171例胃癌组织和60例癌旁胃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两种蛋白在胃癌组织中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ZEB-1在胃癌组织中呈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胃组织(P<0.05),且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临床分期有关(P<0.05);E-cadherin在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癌旁胃组织,且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 TNM临床分期有关(P<0.05);ZEB-1、E-cadherin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性(r= -0.369,P=0.019).结论:联合检测E-cadherin和ZEB-1对判断胃癌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建波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