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现代生活方式与甲状腺疾病

郭丝锦;黄美玲;王春晓;刘花蕊;苏彩梅;曹小花;张美霞

关键词:甲状腺疾病, 现代生活方式, 相关性
摘要:目的:调查现代生活方式与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0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入住我科需要手术的甲状腺疾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对照组选择本院的医务工作者,经我院超声检查确定无甲状腺疾病.问卷内容包括基本情况、饮食习惯、生活方式与情绪以及周边环境.结果:终纳入甲状腺疾病患者290例,健康人群379例.单因素分析发现两组患者在经常食用腌制/熏制食物、经常食用隔夜饭菜、经常生闷气、遇事不与人倾诉、经常焦虑、工作性质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经常食用腌制/熏制食物(OR=15.45,95%CI=3.433~69.523)、经常生闷气(OR=1.043,95%CI=1.043~4.202)以及脑力工作(OR=2.035,95%CI=1.059~3.910)为甲状腺疾病患病的危险因素.结论:甲状腺疾病的发生与日常饮食以及社会心理因素密切相关.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细胞发育异常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骨髓细胞病态造血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向急性白血病转化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MDS患者骨髓细胞形态学、细胞遗传学及流式细胞术等相关资料,分析患者骨髓细胞病态造血特点及患者预后转归.结果:82例MDS患者中,25例转化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其中45例存在原始细胞增多中20例转化为急性白血病,37例无原始细胞增多中5例转化为急性白血病,转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20例存在Auer小体者中13例转化为急性白血病,62例无Auer小体者中12例转化为急性白血病,两组转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31例小巨核病态改变者中15例转化为急性白血病,51例无小巨核病态改变者中10例转化为急性白血病,转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其余病态造血未发现与转化为急性白血病有相关性(均P>0.05).82例MDS患者中,27例死亡.其中存在原始细胞增多、Auer小体以及小巨核者,其生存时间较短.结论:原始细胞增多、Auer小体、小巨核病态改变与转化为急性白血病及其预后有相关性,对指导预后有一定意义.

    作者:唐元艳;张利铭;张江召;熊涛;梁艳;余卓君;刘荟敏;刘敏;黄知平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肾细胞癌中长链非编码RNA功能的研究进展

    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是常见的泌尿外科恶性肿瘤,其发生与发展受到多种复杂因素的调控.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一类特殊的RNA,其参与了包括RCC在内的多种恶性肿瘤发生的调控.同时,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对RCC中异常表达的lncRNA的检测不仅有助于从基因调控层面阐述RCC的相关致病机制,也可通过检测lncRNA的表达来改进对RCC的诊断及预后.基于RCC中特异lncRNA靶点的治疗方法也处于研究之中,未来有可能为RCC的临床治疗提供全新的思路及方法.因此,本文重点对lncRNA参与调控RCC的机制、lncRNA用于RCC的诊断预后及基于lncRNA靶点的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作者:周秀琴;刘城城;陈素兰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主野数量对肺癌调强放疗计划的影响

    目的:探索不同主野数目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调强放疗计划剂量分布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14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每位患者制作三种放疗计划通过只改变照射野数目的方式,在靶区95%的体积达到处方剂量的条件下,对比分析三种计划的同侧肺、对侧肺、心脏和脊髓的剂量差异以及治疗时间的长短,已期找到较合适的放疗方案.结果:在三种IMRT计划中,5-Field的靶区剂量的剂量热点明显低于3-Field(P<0.05),但5-Field与7-Field并没有显著差异(P>0.05);5-Field同侧肺的V5-V40的剂量低,但是与3-Field和7-Field体积的剂量比较并没有显著差异(P>0.05);5-Field在对侧肺的V5-V20的剂量中除了与3-Field的V5无显著差别外,其余体积的剂量均要明显低于3 - Field和7 - Field且有显著差异(P<0.05);5-Field对心脏的V20的保护也要明显优于7-Field,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虽然5-Field也要比3-Field更优,但它们无明显的差异(P>0.05);三种放疗计划对脊髓和食道的剂量保护以及治疗时间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三种不同野数的放疗计划对比,发现在设计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IMRT计划时,5个射野的计划能获得相对更多的收益.

    作者:周云泷;胡高武;杨霜;李会超;刘洪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β-榄香烯对肺癌A549细胞的差异基因筛选及鉴定

    目的:筛选β-榄香烯处理前后肺癌A549细胞的差异基因并对其进行鉴定,为进一步研究靶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CCK-8法检测β-榄香烯对肺癌A549及H1299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对肺癌A549细胞的药物敏感性;运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β-榄香烯处理前后A549细胞的基因表达谱变化并筛选出差异基因进行数据分析;使用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系统(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Detecting System, qPCR)筛选出与基因芯片实验结果一致且表达丰度较高的基因,构建慢病毒干扰载体,高内涵细胞功能学筛选(HCS)实验选择增殖抑制明显的基因,进而进行阳性基因单靶点筛选,并用qPCR和Western-Blot分别对阳性靶点进行鉴定.结果:CCK-8法两轮增殖检测结果:β-榄香烯对人肺癌A549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较H1299细胞稳定,选用A549细胞进行后续实验细胞;A549细胞药敏试验结果:随着时间和浓度的升高,A549细胞对β-榄香烯的药物敏感性增加,呈一定的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出β-榄香烯处理前后A549细胞有差异表达的基因721个,其中上调基因273个,下调基因448个,从下调基因筛选出30个在肺癌中尚未报道但可能具有潜在功能的基因;运用qPCR筛选出20个基因进行HCS筛选,结果显示慢病毒转染后细胞增殖抑制表型明显的基因为POLE2;qPCR检测单靶点RNAi效率,结果显示shPOLE2-PSC34533基因敲减效率达75.6%(P<0.05).Western-Blot鉴定结果显示靶点对POLE2基因的外源表达在蛋白质水平有显著的敲减作用,进一步证实POLE2是有效靶点.结论:β-榄香烯可下调肺癌A549细胞POLE2基因的表达,其可能为肺癌临床治疗的一个潜在靶点.

    作者:李娜苗;张莹莹;范亚莉;赵钰玲;董娅;李建英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乳腺癌钙化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目的:研究钙化灶型乳腺癌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96例钙化灶乳腺癌和41例非钙化灶乳腺癌患者的相关基因表达,分析钙化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内在联系.结果:钙化灶乳腺癌分期较非钙化灶乳腺癌晚(P=0.012),浸润性乳腺癌较原位癌钙化更常见(P=0.039).乳腺癌钙化与HER-2扩增(P=0.042)、Ki-67的表达率(P=0.027)密切相关.HER-2扩增型和三阴性乳腺癌较Luminal A型、Luminal B型乳腺癌,发生钙化更常见(P=0.014).结论:乳腺癌钙化与其病理分期、HER-2扩增、Ki-67表达率及分子分型密切相关.

    作者:刘棣;张寅斌;李量;戴强;陈欣;赵一凡;张淑群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SliTrk5在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SliTrk家族成员SliTrk5在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在脑胶质瘤组织与正常脑组织中SliTrk5的表达差异,分析其与脑胶质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96例脑组织标本,包含6例正常脑组织和90例脑胶质瘤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 Western blot检测 SliTrk5的蛋白表达水平,分析SliTrk5表达与脑胶质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同时进行RT-PCR检测SliTrk5在脑胶质瘤中的mRNA水平.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脑胶质瘤组织中SliTrk5表达较正常脑组织明显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和RT-PCR的检测结果与免疫组化一致.根据不同病理特征比较高表达与低表达例数发现,SliTrk5在脑胶质瘤组织中的高表达与患者病理分级显著相关(P<0.05).结论:SliTrk5在脑胶质瘤组织中异常表达,并与病理分级相关.

    作者:刘浩然;毕艳华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中药单体对黑色素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

    目的:研究五种中药单体对人恶性黑色素瘤细胞A375体外增殖的影响和对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的作用.方法:将具有美白功效的五种中药单体(熊果苷、丹参素、芦荟大黄素、姜黄素和丹参酮ⅡA)分别与A375细胞作用.MTT比色法观察这五种中药单体对A375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多巴速率氧化法研究这些中药单体对A375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的作用.结果:五种中药单体对A375细胞增殖均有抑制作用,且呈浓度依赖性(P<0.05).熊果苷、丹参素、芦荟大黄素、姜黄素均可抑制A375细胞内酪氨酸酶的活性;且作用48 h后,高浓度的熊果苷和丹参素仍可显著抑制酪氨酸酶活性(P<0.05),而芦荟大黄素及姜黄素虽对酪氨酸酶活性仍有抑制作用,但无统计学差异.丹参酮ⅡA在不同浓度下均未检测到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结论:五种中药单体对A375细胞增殖均有抑制作用,且呈浓度依赖性;一定浓度的熊果苷和丹参素对A375细胞增殖抑制的同时亦可显著抑制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而芦荟大黄素、姜黄素、丹参酮ⅡA对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均未见明显抑制作用.我们推测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可能是具有美白功效的中药单体熊果苷和丹参素抑制A375细胞增殖的作用机理之一,而芦荟大黄素、姜黄素及丹参酮ⅡA可能是通过其他机制来抑制细胞增殖.

    作者:任宇;张石琳;邹征云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转移灶穿刺活检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肺部病灶活检难度大或者肺部活检组织较少等情况下,转移灶穿刺活检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自2013年10月至2016年12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肿瘤中心接受淋巴结、骨、肝脏等转移灶穿刺活检的20例肺癌患者.对转移灶活检的必要性、转移灶活检的手段、准确性、标本质量、病理诊断及相关副作用进行分析.结果:从2013年10月至2016年12月,共20例患者于肿瘤中心行转移灶穿刺,其中行肾上腺转移灶穿刺1例、骨转移灶穿刺3例、肝脏穿刺4例、皮下包块穿刺5例、淋巴结穿刺7例,结合临床及免疫组化均考虑肺来源(其中肺腺癌13例、肺鳞癌2例、肺小细胞癌4例、1例终只能确定为肺低分化癌).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分子检测,其中3例患者因穿刺组织较少难以行分子检测,余12例患者分子检测结果显示EGFR敏感突变阳性率75%(9/12)、ALK融合基因阳性率16.7%(2/12).所有转移灶穿刺患者均未见严重出血、感染或针道种植转移等并发症.结论:对临床高度怀疑肺癌并且伴有远处转移的患者,在肺部病灶活检难度大或活检组织取材不能满足分子检测时,转移灶穿刺活检可作为重要补充手段,达到较好的诊断效能.

    作者:张玉;李茹恬;王立峰;孔文韬;高佳慧;江萍;沈洁;杜娟;任伟;沈晓燕;章杭;刘宝瑞;刘琳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PRL-3表达载体构建及其对结直肠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目的:构建PRL-3过表达载体,研究其对结直肠癌细胞系SW620生长的影响.方法:提取Hela细胞总RNA并反转为cDNA,以cDNA为模板通过PCR反应扩增PRL-3基因,将扩增产物克隆至表达载体pcDNA3.1,通过转染让SW620细胞过表达PRL-3,空载体组和空白组作为阴性对照.qPCR、Western blot实验用来检测PRL-3在SW620细胞的表达水平,CCK-8实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用来检测SW620细胞的增殖状况,流式细胞术用来检测SW620细胞的周期分布.结果:成功构建了PRL-3过表达载体.与空载体组和空白组相比,PRL-3过表达载体转染结直肠癌细胞系SW620后,qPCR检测PRL-3表达水平上调数倍.CCK-8实验表明过表达PRL-3能够促进SW620细胞增殖.平板克隆形成实验表明上调PRL-3能够增强SW620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过表达PRL-3能够加快SW620细胞周期进程.结论:PRL-3能够促进结直肠癌细胞系SW620生长,为结直肠癌早期诊断和靶向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刘军;董文刚;褚楚;穆楠;顾锦涛;张旺倩;薛晓畅;张英起;张伟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PD-L1和PD-1作为治疗结直肠癌的免疫检查新靶点的研究进展

    免疫抗癌疗法是一种新的治疗实体肿瘤的方法.在这个新的领域,免疫系统里作为负向调节因子的免疫检查位点,在抗肿瘤免疫反应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诸如抗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PD-1)、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PD-L1),现在已经研发出了针对前述这三者免疫检查位点的阻断因子,用于抗肿瘤的药物,在临床前期研究和临床研究中有着可喜的成果.本文综述关于在结直肠癌中免疫检查位点阻断剂的生物背景和临床研发新进展.关于阻断PD-1和PD-L1的临床前期试验结果的前景令人充满希望,尤其是在带有微卫星不稳定性(MSI)的结直肠癌患者中更加明显.接下来进一步深入开展的临床试验将证实这些初步结果,并且评估这二者联合治疗方法的可行性和确认这两个生物标记物作为免疫检查位点阻断剂的效应在哪些人群中更有可能受益或更加抵抗.

    作者:李甜甜;刘斌;王丽;苏勤军;范钰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凝血因子Ⅶ及受体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活化的凝血因子Ⅶ(coagulation factor Ⅶ,FⅦ)与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特异性结合是机体高效靶向识别的重要生理过程.近来,靶向恶性肿瘤TF的治疗迅速发展,并发现在肿瘤干细胞表面也存在TF高表达,并尝试将其作为攻击靶点进行肿瘤的根治性研究.FⅦ作为TF的天然配体已成为重要的工具因子,在基因水平对FⅦ进行修饰改造,可充分发挥其靶向识别的优势,抑制其凝血相关的特性,对恶性实体肿瘤的靶向治疗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就该领域的研究新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刘胜来;张羽;吴长利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人参皂苷抑制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人参皂苷单体Rh2和Rg3具有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研究发现Toll样受体中的TLR4可通过MYD88等下游信号蛋白经由NF-κB反应途径激活白介素6和白介素8的表达,而IL-6和IL-8可以进一步通过JAK-STAT、Src类酪氨酸蛋白激酶、FAK-Ras-MAPK等配体非依赖性的细胞信号传导途径活化雄激素受体,而非配体依赖性AR的激活则进一步促进了前列腺癌肿瘤细胞的增殖,由此推测TLR4、IL-6/IL-8、AR的逐级活化正是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进展的重要机制,研究发现人参皂苷可以下调Toll样受体的表达及活性,由此推测人参皂苷通过下调TLR4,进而抑制IL-6/IL-8和AR受体的表达,终抑制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进展.

    作者:楼雨蛟;张青川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伴有e1a3型BCR-ABL且T315I突变的Ph染色体阳性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通过分析1例具有e1a3型BCR-ABL融合基因的Ph染色体阳性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结合文献回顾,阐述其临床和生物学特点.方法:采用骨髓细胞形态学及流式细胞术确定白血病诊断及免疫分型,常规染色体及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细胞遗传学异常,实时荧光定量PCR(RQ-PCR)方法确定BCR-ABL融合基因类型及拷贝数,并进行系统的文献复习.结果:患者临床表现符合典型ALL特征,FISH检测核型结果示Ph染色体阳性.常规BCR -ABL分型试剂盒未检测出任何扩增曲线,进一步用BCR-ABL少见型融合基因检测试剂盒检测发现e1a3型BCR-ABL融合基因.患者给予达沙替尼联合VICP方案化疗,首次化疗达完全缓解,后巩固及强化治疗,5个月后复发,出现T315I突变,再诱导未缓解,于发病6月后因感染死亡.结论:少见型e1a3型BCR-ABL融合基因可见于典型Ph染色体阳性ALL患者并产生异常的RQ-PCR扩增条带.结合文献复习,单纯e1a3型Ph染色体阳性ALL治疗反应及预后与其他类型者间未见明显异常,但伴有T315I突变者预后仍较差.

    作者:董莹;原瑞凤;朱华锋;冯苗娟;常子维;侯莉萍;辛晓丽;高山;于书春;苏小丽;赵亚萍;田志强;陈协群;高广勋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肿瘤标志物CYFRA21-1、SCC、CEA、NSE、CA125检验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分析肿瘤标志物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癌胚抗原(CEA)、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以及糖类癌抗原125(CA125)检验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于我院收治的74例肺癌患者(肺癌组)、74例肺良性肿瘤患者(良性肿瘤组)作为研究对象,同期选择74例到院体检的健康人群作为健康组.三组患者均在空腹状态下抽取4.0 ml静脉血,离心处理后进行实验室检验.对比三组患者中CYFRA21-1、SCC、CEA、NSE以及CA125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肺癌组的CYFRA21-1、SCC、CEA、NSE以及 CA125水平均高于健康组和良性肿瘤组(P<0.05).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CYFRA21-1、SCC、CEA以及CA125水平均高于小细胞肺癌患者.小细胞肺癌患者的NSE水平显著高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P<0.05).结论:肺癌患者的CYFRA21-1、SCC、CEA、NSE以及CA125水平将会显著增高,通过联合检测CYFRA21-1、SCC、CEA、NSE以及CA125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肺癌疾病的诊断准确率,对于肺癌疾病的临床诊断和筛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张颖;董秀鹏;杜静;刘敏;王金文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不同年龄段宫颈癌患者的病理特点及预后分析

    目的:研究影响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不同年龄段患者的病理分期特点与差异,为今后的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宫颈癌患者,按照年龄段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年龄<35岁)与观察组(年龄>35)岁,每组各50例.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结果:中青年宫颈癌患者的3年生存率显著低于中老年患者(P<0.01),且2年内复发率明显高于中老年患者(P<0.01),两组患者在初次性生活史、避孕药的使用、HPV检查结果阳性、肿瘤分期、大小、病理类型等比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中青年患者来说,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不仅能尽早发现疾病病变,同时还能尽早治疗,是防止疾病发展和降低死亡率的重要手段.

    作者:孙晓东;刘敏;鲍慧;年亮;段伟;张璐;刘宁宁;胡海峰;乔健;康婷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巴塞罗那(BCLC)B/C期肝癌患者术前抑郁相关因素分析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巴塞罗那(BCLC)B/C期肝癌患者术前抑郁的相关因素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对160例BCLC-B/C期肝癌患者术前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患者健康问卷9(PHQ-9)和NRS疼痛数字评价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用logistics回归分析BCLC-B/C期肝癌患者术前不同抑郁程度(无抑郁、轻度抑郁、中重度抑郁)的相关因素;同时测定 IgG、IgM、IgA、补体 C3、补体 C4、C反应蛋白(CR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CD3 +、CD3 +CD4 +、CD3 +CD8 +、CD3 +CD4 +/CD3 +CD8 +、CD3 -CD16 +CD56 +(NK细胞)、CD19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含量.结果:160例BCLC-B/C期肝癌患者中抑郁的发生率为64.4%(103/160),其中无抑郁57例(35.6%)、轻度抑郁63例(39.4%)、中重度抑郁40例(25%).回归分析显示抑郁与年龄、社会支持、经济状况、疼痛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抑郁程度的增加,患者NLR、CRP、hs-CRP、CD3 +CD8 +含量呈递增趋势,CD3 +、CD3 +CD4 +、CD3 +CD4 +/CD3 +CD8 +、CD3 -CD16 +CD56 +含量呈递减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CLC-B/C期肝癌患者术前抑郁发生率较高,年龄、社会支持、经济状况、疼痛是患者术前抑郁的相关因素,抑郁能引起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应寻找针对性的个体化心理干预措施,改善患者抑郁情绪和免疫功能.

    作者:赵凌云;韦珏伶;赵新华;唐娟;李秋琴;谢容蔚;霍荣瑞;游雪梅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临床完全缓解等待观察策略可行性的Meta分析

    目的:比较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达到临床完全缓解(clinical complete response,cCR)采取等待观察策略和手术切除治疗策略在肿瘤控制及生存期方面的差异,以此阐述等待观察策略的可行性.方法:在国外数据库中检索关于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nCRT)达到cCR关于等待观察策略和手术切除对比试验的相关文献,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和质量评估,使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对比两组在局部复发、远处转移、肿瘤相关死亡、2年及5年无疾病进展生存期和总体生存期之间的差异.结果:本研究总共纳入9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等待观察组相比手术组有着较高的局部复发率(LR)(RR=5.05;95%CI:2.22~11.51;P<0.001),但是两组在远处转移(RR=0.93;95%CI:0.51~1.68;P=0.805)、肿瘤相关死亡(RR=0.83;95%CI:0.37~1.87;P=0.658)、2年无疾病进展生存期(RR=0.97;95%CI:0.91~1.03;P=0.277)、2年总体生存期(RR=1.03;95%CI:0.97~1.10;P=0.346)、5年无疾病进展生存期(RR=0.95, 95%CI:0.83~1.08;P=0.406)、5年总体生存期(RR=1.03;95%CI:0.95~1.11;P=0.534)并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部分nCRT后达到cCR的患者采用等待观察策略是可行的,但需要制定严格的筛选标准以及规范的随访.

    作者:杜东霖;苏周荣;谭卯;魏正强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现代生活方式与甲状腺疾病

    目的:调查现代生活方式与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0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入住我科需要手术的甲状腺疾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对照组选择本院的医务工作者,经我院超声检查确定无甲状腺疾病.问卷内容包括基本情况、饮食习惯、生活方式与情绪以及周边环境.结果:终纳入甲状腺疾病患者290例,健康人群379例.单因素分析发现两组患者在经常食用腌制/熏制食物、经常食用隔夜饭菜、经常生闷气、遇事不与人倾诉、经常焦虑、工作性质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经常食用腌制/熏制食物(OR=15.45,95%CI=3.433~69.523)、经常生闷气(OR=1.043,95%CI=1.043~4.202)以及脑力工作(OR=2.035,95%CI=1.059~3.910)为甲状腺疾病患病的危险因素.结论:甲状腺疾病的发生与日常饮食以及社会心理因素密切相关.

    作者:郭丝锦;黄美玲;王春晓;刘花蕊;苏彩梅;曹小花;张美霞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非小细胞肺癌中SIRT1与NF-κB关系的研究进展

    NF-κB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已经比较明确,近年来SIRT1与肿瘤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多,有文献报道称SIRT1通过去乙酰化作用抑制NF-κB的转录从而影响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发生和发展,但具体机制尚未明确.就近年来SIRT1与NF-κB在NSCL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关系及相互影响作一综述.

    作者:牛凯星;蒋中秀;张晓晔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雌激素与甲状腺癌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甲状腺癌是常见的内分泌肿瘤,近年来甲状腺癌的发病率有逐年递增趋势,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占80%以上,且男女发病率差异较大,这一现象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很多研究都表明出现这样的性别差异可能与雌激素有关,雌激素可能在此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雌激素与甲状腺癌的相关性研究是一个热点问题,目前已深入到各个研究层次,包括蛋白质及基因水平.探究雌激素在甲状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影响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通过查阅目前国内外研究报道就各研究层次雌激素与甲状腺癌的相关性进行综述.

    作者:彭学姣;许天敏;张琨;赵生炳;史莹;常伟勤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