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艳;章丽霞;刘钧
目的:分析影响接受手术治疗的脊柱转移瘤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为手术治疗脊柱转移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48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脊柱转移瘤患者住院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整理.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椎部位、病椎数目、肿瘤性质、基础疾病、神经受损、基本状况、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手术时间、内脏转移、术中出血、术中输血与患者生存状态及生存时间分别作Logistic及Cox回归分析.结果:回归模型分别显示病椎数目、肿瘤性质、手术方式、内脏转移对患者预后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年龄、病椎部位、基础疾病、神经受损、基本状况、术中出血、术中输血对患者预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转移瘤患者病椎的数量、肿瘤自身的恶性程度以及有无内脏转移,为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手术方式为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而神经受损和患者术前基本情况对患者预后影响较小.对具有手术指征的脊柱转移瘤患者,应积极考虑手术治疗.
作者:刘鹏;王专;章仕元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治疗相关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白血病(tMDS/AML)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分析7例tMDS/AML的诊疗经过.结果:7例tMDS/AML患者中,原发病为胃癌1例,乳腺癌2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3例,霍奇金淋巴瘤1例.结论:tMDS/AML临床少见,目前无特异性疗法,应加强对此类疾病的认识.
作者:冶秀鹏;包慎;魏玉萍;智峰;郭营;张伟;李叶琼;宋丽君;牛玉捷;李蓉;孙月 刊期: 2018年第04期
指突状树突细胞肉瘤(IDCS)是一种来源于指突状树突细胞(IDC)的罕见的恶性造血组织肿瘤,是树突细胞瘤(DCN)的一种.目前对于IDCS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细胞形态学及免疫组化相关的特点.因为其极为罕见,还没有关于它的前瞻性研究,而且对其明确的治疗方案及预后评估尚未形成统一标准.为了更好的了解这个疾病的生物学、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等相关指标,本文查阅了1974至2016年各国的病例报告及相关文献,对其作一概述.
作者:许弘扬;王洪涛;刘卓刚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PHA-767491对结直肠癌细胞系Colo320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配置不同浓度的PHA-767491作用于Colo320细胞,利用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Annexin V/PI双染色法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CCK-8结果显示PHA-767491能显著抑制Colo320细胞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PHA-767491能诱导Colo320细胞的凋亡.结论:PHA-767491能够抑制Colo320细胞的增殖并且诱导凋亡.
作者:刘洋;刘迪;王晶莹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噬血细胞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因素,旨在进一步提高对该综合征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转归等资料.结果:存活21例,死亡25例,死亡组肝、脾肿大比存活组明显(P<0.05),血小板(PL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明显低于存活组(P<0.05),铁蛋白(SF)、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年龄、发热、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噬血细胞综合征临床表现多样,肝脾肿大、PLT降低、FIB降低、SF升高、ALT、LDH升高的患者预后不佳,故早期诊断及时治疗至关重要.
作者:李佩章;王英;庞乃奇;张云;刘妙凤;朱春燕 刊期: 2018年第04期
肿瘤发生的问题始终没有明确答案,现有的资料提示肿瘤发生的理论模式包括微驱动基因突变、蛋白质失衡、中心体扩增、线粒体衰竭、干细胞分裂、体细胞进化、基质衰老、区域癌化、肿瘤传染、神经依赖、大爆炸模型和细胞行为异常等.理解肿瘤发生的理论模式为寻找新的肿瘤治疗策略提供了理论指导.
作者:周晓丰;张百红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早期中低位直肠癌经肛门局部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至2015年期间我院收治的112例早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分为经肛门局部切除组(n=52)和根治性切除组(n=60).术后标本行常规免疫组化病理检测,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的各种临床病理特征.结果:两组患者肿瘤大小、肿瘤距肛缘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住院天数、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中低位直肠癌经肛门切除与根治性手术比较治疗效果相当,但操作更简便易行,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术后生活质量高,具有一定优势,特别是内镜切割吻合器的联合应用,使得该术式更简便易行,在具有适应征患者中可以推广.
作者:杨永江;苏卓彬;彭涛;孔令霞;孙红;王国强;李曙光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相关临床指标对宫颈环状电切除(LEEP)术治疗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4月至2014年8月我科收治的行LEEP术的CINⅡ-Ⅲ患者418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液基细胞学检查结果和病理检查结果与术后切缘阳性、CINⅡ-Ⅲ复发的关系.结果:术后切缘阳性者53例(53/418,12.7%),CINⅢ和腺体受累组患者LEEP术后切缘阳性率更高(D<0.05);复发者11例(2.6%),HPV16阳性患者LEEP术后复发率更高(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CINⅢ组在术后出现切缘阳性的概率提高了1.7倍;术前病检累腺组在术后出现切缘阳性的概率提高了1.6倍;术前HPV16阳性在术后出现CINⅡ-Ⅲ复发的概率提高了5.7倍.结论:术前的病理学检查如CIN分级和腺体受累能预测LEEP术的手术效果;HPV16阳性可作为预测LEEP术后CINⅡ-Ⅲ复发的客观临床指标.对于CINⅢ或腺体受累或HPV16阳性的患者,术中应进一步加以重视,术后应密切随访.
作者:周丹丹;潘书惠;吉中磊;卞干霞;李洁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是一类非编码RNA,广泛分布于细胞中,其具有保守序列及特殊的反向剪接成环的结构特点,使其在细胞中稳定表达,同时具有组织特异性.随着转录组测序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circRNA被发现,同时circRNA的功能也逐渐被了解证实,使其得到更多的关注,尤其在肿瘤疾病中的研究越来越广泛.circRNA通过不同途径调节基因的表达,影响疾病发生发展,对造血与血液肿瘤的影响也逐渐被揭示.本文论述了circRNA的产生、结构特点与功能,以及其与造血及血液肿瘤的关系.
作者:陈芳;王孝会;张继红;刘卓刚 刊期: 2018年第04期
乳腺癌靶向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其特异性强,毒副作用小,基本上不损伤正常组织.伴随药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靶向药物的研究和应用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新治疗靶点药物的研发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本文主要对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上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6(CDK4/6)为靶点的乳腺癌靶向治疗药物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仲维兰;鲁美钰;司春枫;徐茂磊;杨小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CUL4A基因在胃癌增殖、侵袭和转移中的机制.方法:siRNA干扰胃癌SCG-7901细胞中CUL4A基因的表达;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情况;Transwell小室观察各组细胞的侵袭能力;Annex-in-V-FITC/PI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情况,分析CUL4A对细胞凋亡的影响;Real time-PCR分析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siRNA有效干扰了胃癌SCG-7901细胞中CUL4A基因的表达(P<0.05);干扰CUL4A基因有效抑制了胃癌细胞的增殖(P<0.05);Transwell小室结果显示,干扰CUL4A基因阻碍了SCG-7901细胞的侵袭能力(P<0.05);细胞凋亡结果显示,干扰CUL4A基因促进了细胞的凋亡(P< 0.05);Real time-PCR结果显示,干扰CUL4A基因后Snail mRNA和ZEB1 mRNA的表达降低(P<0.05),E-cadherin mRNA的表达升高(P<0.05).结论:CUL4A基因促进胃癌细胞的增殖,抑制凋亡和侵袭,且影响了EMT相关基因的表达.
作者:李妍;田昕;孟凡东;隋承光;吴迪;付立业;姜又红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胃癌合并肝转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晚期胃癌合并肝转移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替吉奥治疗,研究组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同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结果:临床疗效对比方面,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安全性对比方面,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MMP-9以及VEGF无明显区别(P>0.05),治疗后均得到一定改善,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晚期胃癌合并肝转移患者联合应用替吉奥以及奥沙利铂,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改善MMP-9以及VEGF指标,应当推广应用.
作者:陆屸;符炜;陆晓;张林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探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合并脑转移的患者分别接受同步放化疗和序贯放化疗的近期临床疗效及2年内生存质量的差别.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0例非小细胞肺癌合并脑转移患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接受同步放化疗33例,接受序贯放化疗27例.比较两组近期疗效、中位生存时间、不良反应和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FS).结果:同步放化疗组与序贯放化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9%、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步放化疗组中位生存时间和PFS均优于序贯放化疗组(P<0.05);同步放化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序贯放化疗组,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序贯放化疗相比,同步放化疗可显著提高非小细胞肺癌合并脑转移患者的近期疗效,延长生存期且不会更多地影响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冯淑娟;杨文龙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膀胱癌组织中ZONAB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至2016年71位手术患者的膀胱癌以及对应的癌旁膀胱上皮标本,采用Realtime-PCR法、Western blot法、免疫组化法等检测ZONAB在膀胱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免疫组化法检测E-cadherin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ZONAB表达的相关性.结果:Realtime-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测得膀胱癌组织中ZONAB的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法测得膀胱癌组织中的ZONAB表达率高(38.0%)大于癌旁组织(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中ZONAB表达率较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高(P<0.05);ZONAB与E-cadherin两种蛋白在膀胱癌中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ZONAB在膀胱癌中高表达,ZONAB的表达在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中高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ZONAB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了膀胱癌的发生、发展.
作者:许学文;卜仁戈;宋永胜 刊期: 2018年第04期
肿瘤的增殖与侵袭有赖于肿瘤新生微血管的形成,破坏或者抑制此过程就能切断肿瘤生长的“营养与能源”,因此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因子、抗血管生成的药物及研究方法已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本文就小管形成实验在肿瘤微血管生成的应用及影响小管实验管腔形成的各项因素做一综述.
作者:杨传玉;刘荣亮;柯恩明;刘静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调查研究直肠癌患者采取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发生术后感染的情况以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以2010年2月至2015年2月入住我院的68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已确认需手术治疗,根据患者入院时间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开腹组和腹腔镜组(开腹组:选择传统的开腹手术;腹腔镜组:选择使用腹腔镜手术).根据所采用的术式将所有患者分为开腹组和腹腔镜组,每组患者各34例,在术后对所有患者的恢复情况、感染情况以及免疫功能进行统计比较.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持续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要短于开腹组,而且其术中出血较少,肛门开始排气时间也较早,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本次实验中,手术后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感染发生,开腹组的总感染率为32.35%,腹腔镜组的总感染率为11.76%,开腹组感染率明显要高于腹腔镜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和7d腹腔镜组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干扰素-γ白介素-2水平明显要高于开腹组,而白介素-10水平要比开腹组要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癌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较于开腹手术方式具有较低的术后感染率,对免疫功能的影响也较小,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刘伟;薛迎利;聂磊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研究食管癌组织原纤蛋白-1(Fibrillin-1,FBN1)与原纤蛋白-2(Fibrillin-2,FBN2)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进一步探讨FBN1、FBN2基因甲基化与食管癌的相关性,为研究肿瘤的发生发展等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 special PCR,MSP)检测方法,检测95例食管癌组织标本、癌旁组织标本的FBN1、FBN2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肿瘤组织的蛋白含量,并分析蛋白表达与基因的相关性.结果:食管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FBN1基因甲基化发生率分别为86.3% (82/95)和5.3% (5/95);FBN2基因甲基化发生率分别为82.1%(78/95)和8.4%(8/9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根据分化程度、TNM分期、性别等对患者进行分组,各组之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提示基因甲基化明显影响蛋白表达,使蛋白表达量明显减少.结论:FBN1、FBN2基因甲基化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该基因可以作为一种潜在的抑癌基因,对研究食管癌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提供潜在的理论基础.
作者:张建华;郭琪;周章剑;张毅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肺巨细胞癌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报道1例肺巨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对肺巨细胞癌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病理学特征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例肺巨细胞癌患者因刺激性呛咳、左侧胸部闷痛3个月入院.胸部CT检查及病理穿刺活检明确诊断为肺巨细胞癌.采取多西他赛联合顺铂3周方案化疗,化疗2个周期后临床症状轻微好转且疗效评价稳定(SD),化疗4个周期后疗效评价进展(PD),口服阿帕替尼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后疗效评价亦是PD.结论:肺巨细胞癌临床罕见,生存期短,预后差,目前无标准的治疗方法,化疗可能短暂延缓肿瘤进展,阿帕替尼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效果可能欠佳.
作者:李巧珍;张才金;王爱民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细胞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4/6(cyclin-dependent kinases 4/6,CDK4/6)与细胞周期蛋白D(cyclin D)结合,通过调节细胞G1-S期转换,成为细胞周期调控机制的核心部分.CDK4/6-cyclin D-INK4-Rb通路的异常活化将会导致癌细胞失控性生长,该通路的异常存在于多种恶性肿瘤中,因此CDK4/6成为潜在的治疗靶点.本文对CDK4/6的作用机制,及主要几种CDK4/6抑制剂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探讨CDK4/6抑制剂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及优化手段.
作者:朱颖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XELOX和FOLFOX4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局部晚期胃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局部晚期胃癌患者10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观察组给予XELOX方案化疗,对照组给予FOLFOX4方案化疗.观察两组患者主要临床结局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2年死亡率和复发率均无统计学差异[(32.00% vs 42.00%,P=0.300)和(70.00%vs 84.00%,P=0.096)].观察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显著长于对照组(P=0.022).两组患者入院时健康相关的生存质量(SF-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1.56 ±6.66 vs 81.58 ±7.03,P=0.988).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1个月和3个月后健康相关的生存质量(SF-36)均显著提高[(75.34±6.67 vs 71.66±7.35,P=0.010)和(68.24±6.44 vs 62.68±9.12,P=0.001)].观察组恶心、呕吐、神经毒性等不良反应显著低于对照组,但手足综合征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ELOX化疗方案可延长局部晚期胃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期,不良反应较少,但手足综合征发生率较高.
作者:苏利萍;陈静;朱波;王永席;马锦屏;车军;张迷春 刊期: 201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