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安珂;张勇
目的 探讨应用瞬时波强(WI)技术评价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后颈动脉弹性及左心室收缩功能改变的价值.方法 对39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于放射治疗前及治疗后行常规超声心动图、颈动脉常规超声及WI检查.常规超声心动图及颈动脉常规超声指标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早期峰值血流速度(E)与舒张晚期峰值血流速(A)的比值(E/A),颈动脉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内-中膜厚度(IMT);WI指标包括瞬时加速度波强(W1)、瞬时减速度波强(W2)、僵硬度(β)、血管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顺应性(AC)、负相波面积(NA).颈总动脉超声测值取双侧颈总动脉平均值.统计学分析放射治疗前后常规超声及WI指标变化,并分析放射治疗后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放射治疗前与治疗后LVEF、E/A、RI、PI、IM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W1、W2、β、Ep、PWVβ放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增高(P均<0.05),AC较治疗前减低(P<0.05),治疗前后N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治疗后IMT与β、Eρ、PWVβ呈正相关(r=0.870、0.330、0.427,P均<0.05),W1与LVEF呈正相关(r=0.347,P<0.05);余各指标间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 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放疗后颈动脉弹性减低,WI可早期反映颈动脉弹性改变,且有助于评估放疗所引起的左心室收缩功能改变.
作者:杨岫岩;林萍;邹丽娟;张卓;查建栋;邱志敏;邹蕊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基于虚拟双能量减影软组织胸片生成技术计算机辅助检测肺结节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日本放射技术学会(JSRT)数据库中经CT检出的肺结节126个,对比虚拟双能量减影软组织胸片及未结合虚拟双能量减影软组织胸片对肺结节的检出率.结果 结合虚拟双能量减影软组织胸片生成技术,辅助检测系统,在平均每幅图4.5个假阳性水平下可检出80.16%(101/126)的结节;未结合虚拟双能量减影软组织胸片的原检测系统,在平均每幅图4.5个假阳性水平下检出72.22%(91/126)的结节.结论 基于虚拟双能量减影软组织胸片生成技术计算机辅助检测有助于提高肺结节检出率.
作者:陈宝;陈胜;何菁;张茗屋;仲思凯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基于自动分割技术联合基于体素的形态学(VBM)观察帕金森病(PD)患者全脑灰质异常区域及分布特征的应用价值.方法 基于自动分割技术,应用FIRST工具对29例PD患者(PD组)及30名健康人(对照组)的T1图像皮层下灰质结构精确分割,对比两组各灰质结构体积.并应用VBM方法对两组脑灰质图像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右侧壳核皮层下灰质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01,P<0.05).与对照组比较,PD组脑灰质体积(右侧初级运动皮层,双侧额叶、边缘叶、部分左侧小脑后叶、右侧小脑前叶、右侧小脑后叶、右侧颞叶、顶叶、壳核及左侧枕叶)广泛减少,部分左侧小脑后叶体积增加,两侧半球脑体积缺失不对称(右侧大于左侧).结论 通过FIRST工具可精确分割并直接计算皮层下灰质结构体积,应用VBM技术可定量分析脑结构形态学异常;二者结合可较全面地表现PD脑灰质体积广泛减少的形态学特点.
作者:谷何一;赵卫;孙学进;鲁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心包内脂肪容积与冠状动脉CTA非钙化斑块的关系.方法 连续收集冠状动脉钙化零评分而冠状动脉CTA提示非钙化斑块的患者31例,选取冠状动脉CTA检查正常的患者93例.应用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心包内脂肪容积与非钙化斑块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评估Framingham评分结合心包内脂肪容积对非钙化斑块的预测价值.结果 采用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调整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史、吸烟、冠心病家族史影响因子后,心包内脂肪容积与冠状动脉CTA非钙化斑块异常相关(OR=1.23,95%CI 1.09~1.40,P=0.01).Framingham评分结合心包内脂肪容积较单纯应用Framingham评分对非钙化斑块的预测能力明显提高(Z=2.08,P<0.05).结论心包内脂肪容积与非钙化斑块密切相关.Framingham评分结合心包内脂肪容积有助于改善对冠状动脉钙化零评分患者非钙化斑块的预测.
作者:胡建平;曹代荣;游瑞雄;郑勇;江飞;李秀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2型糖尿病(DM)患者左心室应变.方法 对30例2型DM患者(DM组)及3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比较两组左心室整体及各节段应变.结果 DM组左心室收缩期整体应变(GS)、整体环向应变(GCS)、整体径向应变(GRS)及整体纵向应变(GLS)均低于对照组(t=2.18、3.27、2.05、3.76,P均<0.05).DM组左心室前壁及侧壁环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前壁基底段、中间段及侧壁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前间隔基底段、前壁基底段和中间段、侧壁中间段和心尖段、下壁心尖段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DM组基底段径向及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均低于心尖段,中间段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低于心尖段(P均<0.05).对照组基底段环向、径向及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均低于心尖段,中间段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低于心尖段(P均<0.05).结论 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可用以评价2型DM左心室整体及节段收缩功能的早期改变.
作者:芮逸飞;颜紫宁;范莉;冯益萍 刊期: 2015年第08期
胎儿体蒂异常是一种复杂的致死性畸形,预后差,应及早确诊,及早处理.超声检查是产前诊断胎儿体蒂异常的重要方法,对胎儿体蒂异常的早期确诊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姚延峰;冉海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DTI评估兔坐骨神经放射性损伤的可行性和准确性,分析各弥散参数(FA、ADC、λ、λ∥)与病理及肢体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取21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选取一侧后肢行单次立体定向辐照制作坐骨神经放射性损伤模型.对实验兔于辐照前、辐照后1天、1、2、3、4个月行DTI及T2WI、SPIR扫描,同时评价肢体功能变化,检查完毕后于各时间点随机处死2只兔行电镜检查.结果 辐照前,辐照侧与对照侧各DTI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辐照后1天,辐照侧FA值与对照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5);辐照后1、2、3、4个月辐照侧FA值均低于对照侧(P均<0.05).辐照后1天、1、2、3、4个月,辐照侧λ⊥及ADC值均高于对照侧(P均<0.05).FA值与肢体功能呈正相关(r=0.833,P=0.039),λ⊥值与肢体功能呈负相关(r=-0.833,P=0.039),ADC、λ∥值与肢体功能无相关性(r=-0.586、-0.463,P均>0.05).结论 FA及λ ⊥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与肢体功能及病理改变相一致,可作为评价兔周围神经放射性损伤的可靠方法.
作者:万齐;周嘉璇;李新春;孙翀鹏;邹乔;邓颖诗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应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RTE)技术评价2型糖尿病(T2DM)患者跟腱的弹性异常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 62例T2MD患者按病程<5年、5~10年、>10年分为A(n=21)、B(n=20)、C组(n=21).同期选取23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对各组均行跟腱RTE检查.将跟腱分为上、中、下段,应用弹性分级法分为1、2、3级;并以跟腱为A区,跟腱深部脂肪组织为B区,测算跟腱与其深部脂肪组织的弹性比值(B/A值).结果 上、中、下段跟腱弹性分级为1级者B、C组均较对照组增加,2、3级者减少(P均<0.05).上段跟腱弹性分级为1级者C组较A组增加,2、3级者减少(P均<0.05).中段跟腱弹性分级为1级者C组较A、B组增加,2、3级者减少(P均<0.05).下段跟腱弹性分级为1级者C组较A组增加,2、3级者减少(P均<0.05).A、B、C组下段跟腱B/A值(2.73±0.58、3.50± 1.44、4.37士1.27)均高于对照组(2.23±0.33),且T2MD各病程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应用RTE技术可较为客观、准确地评价T2DM患者跟腱弹性异常改变.
作者:李嵩秀;张宇虹;苏本利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二维超声(2D-US)、实时组织弹性成像(UE)及声触诊组织量化(VTQ)技术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88例患者共213个乳腺病灶术前分别行2D-US、UE及VTQ检查,对各病灶2D-US声像图表现进行超声乳腺影像报告数据系统(BI-RADS-US)分类,UE采用5级评分法判断结节性质,VTQ技术定量测定结节内剪切波速度(SWV).绘制ROC曲线,比较2D-US、UE、SWV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2D-US诊断IDC的敏感度为82.35%(126/153),特异度为71.67%(43/60),准确率为79.34%(169/213).UE诊断IDC的敏感度为86.27%(132/153),特异度为73.33%(44/60),准确率为82.63%(176/213).良性及恶性结节的SWV别为(3.09±1.26)m/s、(6.83±2.18)m/s(P<0.05);以3.59 m/s作为诊断恶性病灶的佳截断值,VTQ诊断IDC的敏感度为86.93%(133/153),特异度为76.67%(46/60),准确率为84.04%(179/213).2D-US、UE、SWV诊断乳腺IDC的AUC分别为0.811、0.843、0.8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US、UE及VTQ均有助于鉴别诊断乳腺良性结节及乳腺IDC,UE优于2D-US,VTQ可获得客观的量化指标,重复性好,优于UE和2D-US.
作者:李军;袁美芹;成静;杜婷婷;王甲嘉;芦桂林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索能谱CT成像对非小细胞肺癌氩氦刀冷冻消融术疗效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接受CT引导下氩氦刀冷冻消融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23例(30次),于术前及术后(1~3个月)行GSI模式增强CT扫描,测量/计算手术前后病灶大面积(S)、大径(L)、强化区大径(LE)、中心区和边缘区CT均值及碘含量均值变化率;分析WHO、RECIST、mRECIST标准及CTm-rec、Im-rec标准下,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情况稳定(SD)、病情进展(PD),有效(CR+PR)、无效(SD+ PD)患者的1年期生存率及整体生存期(OS)差异.结果 WHO、RECIST、mRECIST及CTm-rec标准下,1年期生存率随疗效变差而下降.RECIST标准下PR、SD、PD患者的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RE-CIST、mRECIST标准下SD与PD患者、CTm-rec标准下PR与PD患者、Im-rec标准下PR与SD患者的O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04、0.03、0.03).CTm-rec及Im-rec标准下有效与无效患者的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03).结论 Im-rec标准更敏感,CTm-rec标准可对术后病灶复发进行预测.能谱CT多参数联合应用有助于对非小细胞肺癌氩氦刀冷冻消融术后疗效的早期、全面评估.
作者:庞冉;姜敏;刘明;王玲璞;刘冰;赵晶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评价声触诊组织成像(VTI)在乳腺超声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4类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120例BI-RADS 4类共126个病灶(良性66个,恶性60个),行常规超声检查及VTI.对所有结节分别按照BI-RADS 4类亚分类及VTI标准进行评分,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构建ROC曲线,比较BI-RADS 4类亚分类、VTI与联合评分(VTI与BI-RADS 4类亚分类分值相加)对BI-RADS 4类乳腺病灶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良、恶性BI-RADS 4类病灶的VTI评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2,P<0.05),VTI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70.以VTI≥4分作为诊断截断点,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50.00%(30/60)、90.91%(60/66)、71.43%(90/126).良、恶性病灶的联合评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5,P<0.05),联合评分的AUC为0.806.以联合评分≥6分作为诊断截断点,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61.67%(37/60)、93.94%(62/66)、78.57%(99/126).BI-RADS 4类亚分类的AUC为0.689.联合评分与VTI评分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6,P>0.05),但联合评分与BI-RADS 4类亚分类评分的AU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0,P<0.05).结论 VTI在BI-RADS 4类乳腺病灶良、恶性鉴别诊断方面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是常规超声的重要辅助诊断技术.
作者:陈胜华;李泉水;熊华花;李振洲;郭国强;邹霞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弥散峰度成像(DKI)对于阿尔茨海默病(AD)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9例AD患者(AD组)和17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行DKI扫描,测量并比较两组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压部、双侧前扣带束、双侧后扣带束、双侧上纵束和双侧下枕额束的弥散张量成像(DTI)和DKI参数值,分析各参数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AD组胼胝体膝部、压部,双侧前扣带束,双侧后扣带束的各向异性分数(FA)、平均扩散程度(MD)、径向扩散程度(RD)和平均弥散峰度(MK)、径向峰度(RK)、轴向峰度(AK),双侧上纵束和双侧下枕额束MK、RK、AK值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D组同一患者右前扣带束的FA、MK、AK、RK值,右后扣带束FA值,左上纵束FA、RD、MK、RK值与右侧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DTI和DKI参数值与MMSE均具有相关性,胼胝体膝部MK值与MMSE的相关性高(r=0.55,P<0.05).结论 DKI可敏感、准确地评价认知障碍的严重程度.
作者:金蓉;范国光;李松柏;王珊珊;陈博宇;吕贵文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CEUS时间-强度曲线诊断前列腺癌的价值.方法 对117例可疑前列腺癌患者行经直肠CEUS检查,以穿刺病理证实前列腺癌和非前列腺癌病灶的部位作为定量分析的ROI,得到各部位的时间-强度曲线及达峰时间、增强强度、曲线下面积定量参数,分析病灶CEUS定量参数的差异.结果 前列腺癌86例(86/117,73.50%)、非前列腺癌31例(31/117,26.50%).前列腺癌病灶的达峰时间早于非前列腺癌病灶,增强强度和曲线下面积均高于非前列腺癌病灶(P均<0.05);前列腺癌周缘区达峰时间早于非前列腺癌病灶周缘区,增强强度和曲线下面积高于非前列腺癌病灶周缘区(P均<0.01).结论 CEUS时间-强度曲线有助于前列腺癌尤其是周缘区前列腺癌的鉴别诊断,可提高前列腺癌穿刺活检的阳性率.
作者:陆殿元;沈理;蔡建荣;陈玉华;陈亚青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经胸冠状动脉超声(TTE)血流动力学参数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可疑冠心病患者的影像资料.测量冠状动脉正常组(无狭窄)、轻度狭窄组(狭窄率<50%)、中度狭窄组(狭窄率50%~69%)及重度狭窄组(狭窄率70%~99%)狭窄处TTE舒张期峰值流速(PDV),其远端慢处流速(PDVDIs)及流速比值(PDV/PDVDIs).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TTE显示良好彩色血流的血管分支共113支;以CAG为金标准,其中冠状动脉正常组18支,轻度狭窄组19支,中度狭窄组30支,重度狭窄组46支.轻度狭窄组PDV、PDV/PDVDIs与冠状动脉正常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中度狭窄组PDV、PDV/PDVDIs高于冠状动脉正常组(t=5.13、7.11)和轻度狭窄组(t=4.45、6.59),重度狭窄组PDV、PDV/PDVDIs高于冠状动脉正常组(t=10.63、11.43)、轻度狭窄组(t=l0.06、11.04)和中度狭窄组(t=7.07、5.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DV、PDV/PDVDIs与狭窄率呈正相关(r=0.82、0.87,P<0.01).诊断冠状动脉中、重度狭窄时,PDV阈值分别为40.48、58.52 cm/s,敏感度分别为86.67%、86.96%,特异度分别为86.49%、92.54%;PDV/PDVDIs阈值分别为1.44、1.98,敏感度分别为90.00%、82.61%,特异度分别为97.30%、89.55%.结论 冠状动脉狭窄率与TTE血流动力学参数有关,PDV及PDV/PDVDIs可用以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程度.
作者:赵莹莹;黄朴忠;李焱;王晓洋;焦琳;张冬业;韩英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早期心尖肥厚型心肌病(PAHCM)的特征性指标.方法 对69例疑似PAHCM患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于相应切面测量舒张末期左心室心尖部心肌和左心室后壁心肌的厚度,并计算二者比值.同时观察并记录心尖部心肌回声,心尖部心腔面积变化及心尖部心肌运动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PAHCM超声特征,并以ROC曲线评价Logistic模型的预报能力.结果 左心室心尖部与后壁心肌厚度比值(X1)、左心室心尖部心肌回声(X2)、左心室心尖部心腔面积(X3)为PAHCM的特征性超声指标.Logistic模型:Logit (P)=-3.022+4.474X1+2.830X2 +3.665X3.此模型预报正确率为94.20% (65/69),ROC曲线下面积为0.979±0.015.结论 左心室心尖部与后壁心肌厚度比值、左心室心尖部心肌回声、左心室心尖部心腔面积可以较精确地预测PAHCM.
作者:宋光;乔伟;任卫东;张晶;毕文静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评价高频超声和乳管镜对病理性乳头溢液的诊断准确率.方法 收集我院收治的122例(146侧病变)病理性乳头溢液患者,全部行高频超声和乳管镜检查,以病理诊断为标准,对比分析两者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146侧病变中,恶性病变8侧,超声均诊断正确,乳管镜诊断7侧,漏诊1侧;良性病变138侧,超声正确诊断108侧,乳管镜正确诊断116侧;高频超声和乳管镜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9.45%(116/146)、84.25%(123/1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3,P>0.05).高频超声联合乳管镜检查准确率为95.89%(140/146),与单独高频超声或乳管镜检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00,P<0.01).结论 高频超声与乳管镜对病理性乳头溢液均有很高的诊断价值,超声对伴乳腺导管扩张的乳头溢液有很好的定性、定位诊断价值,且无创,可作为乳头溢液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对超声检查未发现病因者,必要时再结合乳管镜检查,以减少漏诊.
作者:袁红梅;刘健;顾鹏;任敏;熊斌;侯令密;刘晓玲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应用MRI评价肝硬化(HC)患者全脑灰质结构随时间变化的特征.方法 对15例单纯HC患者肝脏储备功能进行量化评估,并进行神经心理学测试及大脑结构MR扫描,间隔2年随访,采用SPM8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方法进行结构数据处理.结果 纵向对比发现,维持有效治疗2年后,HC患者肝功能评分得以有效控制,但大脑双侧直回/眶回灰质体积明显缩小,而双侧中央前回灰质体积显著增大,且Child-Pugh评分和神经心理学测试评分减低.结论随病程持续进展,HC患者大脑灰质体积的改变逐渐明显,其结构的改变可能是导致轻微肝性脑病发生发展的结构基础.
作者:史勇跃;游忠岚;王健;潘春燕;刘晶磊;张久权;崔进国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感音神经性耳聋患儿内耳畸形发生率及其超高分辨率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449例(共计861耳)感音神经性耳聋患儿颞骨超高分辨率CT表现,计算内耳畸形的发生率.结果 内耳畸形249耳,发生率为28.92%(249/861).耳蜗畸形163耳(163/861,18.93%),其中蜗轴发育不良107耳(107/861,12.43%);前庭畸形136耳(136/861,15.80%),其中前庭扩大131耳(131/861,15.21%);半规管畸形153耳(153/861,17.77%);前庭导水管扩大165耳(165/861,19.16%);内听道狭窄43耳(43/861,4.99%).内耳单一结构畸形52耳(52/861,6.04%);内耳多结构合并畸形197耳(197/861,22.88%),其中耳蜗-前庭-半规管-前庭导水管合并畸形69耳(69/861,8.01%).结论 前庭导水管扩大、蜗轴发育不良、前庭扩大和内听道狭窄为较常见的内耳畸形;内耳多个结构同时合并畸形较单一结构畸形常见.
作者:李明安;鲜军舫;陈青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患者女,25岁,主因“发现腹部包块半年,偶有腹部不适,下肢水肿1个月”入院.超声检查:子宫增大,肌层回声不均,多发肌瘤;右髂内静脉内可见条状低回声,其内血流沿边缘走行(图1A);右髂内静脉至下腔静脉近心端扩张,其内可见条形低回声,几乎占据全部管腔,血流纡曲(图1B);条形低回声延续至右心房内,形态不规则,呈串珠样,下腔静脉入右心房口处血流明显变细,血流速度加快(图1C).
作者:焦晓芳;陈昕;李珺;杨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经皮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RFA)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CRLM)的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2例接受经皮超声引导下RFA治疗的CRLM患者临床及影像资料,其中原发肿瘤为结肠癌者105例,直肠癌者87例.结果 192例患者共接受RFA治疗302例次,肝转移灶共437个.首次RFA治疗后1个月肿瘤总体灭活率93.59%(409/437).肿瘤局部复发率为11.21%(49/437),平均复发时间为RFA治疗后(9.34±7.25)个月(2~34个月).治疗后肝内新生转移灶发生率48.96%(94/192).患者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7.0%、40.8%、16.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数目(P=0.003)、大径(P=0.001)、肝内分布(P=0.001)及治疗后1个月肿瘤灭活情况(P=0.007)是影响患者生存率的潜在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数目(P=0.001)及大径(P=0.001)为患者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RFA治疗后较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3.31% (10/302),未发生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 RF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CRLM治疗方法,肿瘤大径≤3 cm及单发肝转移灶患者预后较好.
作者:张仲一;陈敏华;严昆;杨薇;吴薇;李荣杰 刊期: 2015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