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苦参碱对兔耳增生性瘢痕治疗作用的组织形态学研究

汤苏阳;杨力;卢丙仑;苏红;郭树忠;张琳西;曹云新

关键词:苦参碱, 兔耳增生性瘢痕, 组织形态学
摘要:目的:研究苦参碱(matrine,Mat)对兔耳增生性瘢痕治疗作用.方法:利用兔耳腹侧面增生性瘢痕模型,采用组织形态学的方法对比研究苦参碱在兔耳增生性瘢痕形成过程中的影响.结果:兔耳腹侧面增生性瘢痕局部注射苦参碱后,按时间段取材;VG和HE染色显示真皮层明显变薄,成纤维细胞数量明显减少,胶原排列趋于一致;12周后,对照组苦参碱组的增生指数、成纤维细胞数密度、胶原密度分别为3.25±0.89/2.15±0.12,4517.5±879.6/3551.2±234.1,39.89±14.12/28.75±10.87.结论:苦参碱能抑制兔耳增生性瘢痕的增殖过程,使瘢痕组织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持续软组织扩张术护理及并发症控制

    目的:探讨持续软组织扩张的护理技术.方法:选择78例患者做软组织扩张术,用4种灌注设备作注水(气)扩张,对手术后伤口、负压引流管、注水(气)过程和出现的并发症进行护理观察.结果:78例患者手术切口顺利愈合.4种持续扩张方法均能达到快速扩张效果,扩张时间8天~21天.有9个部位出现并发症,经对症护理全部得到控制,并发症发生率占总扩张部位的4.13%.结论:采用持续扩张法能减轻护理工作量,护理重点在手术切口观察、负压引流管和灌注设备的管理.

    作者:郎育红;林静;王茵;周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瘢痕Bcl-2基因与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关系

    目的:探讨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Bcl-2基因表达水平与细胞增殖活性及凋亡程度的关系.方法:用原位杂交、免疫组化染色ABC法,对79例增生性瘢痕组织分别检测Bcl-2mRNA、Bcl-2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并用TUNEL法作原位细胞凋亡检测.结果:75例(94.9%)表达Bcl-2mRNA,70例(88.6%)表达Bcl-2蛋白,两者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s=0.989,P<0.01);随成纤维细胞Bcl-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其增殖活性相应增加,而凋亡相应减少,Bcl-2蛋白+++组与++组(P<0.05)及前两组分别与-组和+组间(P<0.01)两项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增生性瘢痕中成纤维细胞Bcl-2基因高表达可抑制其凋亡,可能由此引起的细胞凋亡减少与其他基因异常所致的细胞过度增殖共同导致瘢痕的形成.

    作者:可国安;陈学杰;龙道畴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全口义齿的美学修复体会

    义齿修复不仅要为患者解除痛苦,恢复正常的生理解剖形态与功能,同时应利用美学中的视觉学、色度学、对称均衡学等原理进行义齿的辅助设计、制作,使修复体作为人身体的一个有机部分达到与机体完美的统一和协调.

    作者:嵇希敏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皮肤伸展术的进展

    皮肤伸展术(亦称皮肤外扩张术)与皮肤扩张术(亦称皮肤内扩张术),其作用力的形式不同,但基本原理和目的相同,分别采用线性扩张和球面扩张方式,增加皮肤软组织面积,用以修复皮肤组织缺损.虽然对皮肤伸展术的理论研究尚不深入,但临床应用中有其独特的优点,受到了比较广泛的重视.经临床应用已取得良好效果,本文就皮肤伸展术的有关问题进行综述:

    作者:杨天荣;黄崇本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XH-超高频美容治疗仪治疗睑黄瘤

    睑黄瘤是黄色瘤中常见的一种,因发生在睑周而称睑黄瘤.属脂质代谢障碍性皮肤病,是脂质沉积症的一种皮肤表现[1].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年人,以女性为主.单发或多发,常对称分布于上睑内眦处.治疗方法分手术和非手术两种,手术易复发和留疤.我科1999年至2001年,对26例睑黄瘤患者应用XH-超高频治疗仪进行治疗,有效率达96.2%,疗效可靠,不遗留明显瘢痕,现介绍如下.

    作者:赵俏峰;张克勤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丰下颌术后12天纤维囊性包膜形成1例

    1病例介绍某女,28岁,因下颌形态不完美来我科要求行美容整形术,局麻下行丰下颌术,口内切口切开达骨膜并分离腔隙、放置假体,手术顺利,术后外形满意.然而,患者自觉不适,强烈要求立即取出硅橡胶假体,经劝阻无效,于术后12天再次手术取出.术中见已有白色质韧的纤维囊性包膜形成.

    作者:刘玲;李素娟;刘文阁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医用头皮针在面部除皱术中的应用

    医用头皮针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应用于脑外科的一种缝合方法,临床上将头皮针应用于除皱术还未见报道,我中心将其与传统的缝合术做了对照,头皮针在除皱术应用具有操作简单、省时、损伤小、术后疤痕增生率低等优点,是值得推广的整形外科组织缝合方法,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玲;史颂民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单侧唇裂功能性修复320例临床回顾分析

    目的:探讨单侧唇裂手术修复的效果.方法:对两次国际微笑行动共320例单侧唇裂患者调查分析.结果:唇部外形动静态协调自然,鼻底及鼻翼外侧脚恢复满意.并发症为唇红缘不齐、唇峰下降不够.鼻翼塌陷畸形在低年龄患儿复发率高.结论:唇裂修复应常规行口轮匝肌成形术,低年龄患儿不宜行鼻翼软骨大范围分离.

    作者:许宏权;纪影畅;李宇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持续恒速皮肤扩张术在儿童瘢痕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用于儿童的持续恒速皮肤扩张方法及安全灌注速度.方法:对12例儿童皮肤瘢痕患者,用微型液体泵作恒速皮肤扩张.结果:利用微泵作恒速扩张中,注水速度设置为0.2~0.3mL/h/100mL,可使患者全程无痛,扩张器内压保持在30~55mmHg之间.12例儿童患者注水扩张时间为6~18天,住院时间18~37天,Ⅱ期手术修复效果满意.结论:持续恒速皮肤扩张法适合儿童皮肤瘢痕治疗,安全灌注速度为0.2~0.3mL/h/100mL.

    作者:李江;鲁开化;艾玉峰;郭树忠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博来霉素治疗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的体会

    博来霉素(Bleomycin,BLM)是一种轮生链霉菌发酵产物提取的糖肽类抗癌抗生素,对人类多种肿瘤均有效,副作用小,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1].口腔颌面部血管瘤发病率较高,约占全身血管瘤发病的60%[2],其中大多数为海绵状血管瘤,且多发生于颜面皮肤、皮下组织及口腔粘膜,手术治疗较为棘手.笔者近年来用博来霉素局部注射治疗面部海绵状血管瘤13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梁飞燕;李宝明;徐萃杰;杨云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体外超声吸脂术的护理体会

    超声吸脂分为体内超声和体外超声两种.体内超声吸脂术因有脂肪液化、热灼伤、耗时长等缺点[1]而限制了其应用;而体外超声吸脂术不但操作简便,脂肪乳化适度,省时省力,而且基本上克服了普通吸脂的不足,因此,很快在欧美流行[2]并在中国一些大医院也逐渐开展起来.2001年3月笔者所在科室引进此项技术,已有300例患者接受了治疗,经3~6个月跟踪随访均取得了满意效果.其间良好的护理也起了重要的作用.

    作者:万璠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齿科桩钉用纤维/树脂复合材料细胞毒性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齿科桩钉用纳米SiO2/S-Gf/EAM复合材料的细胞毒性.方法:用四唑盐比色法研究纳米SiO2/S-Gf/EAM复合材料的细胞毒性.结果: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所测材料各浓度组的吸光值也相应增加,阳性对照组增加较慢,空白对照组和测试材料组增加较快,低浓度组的吸光值高于高浓度组,实验材料的细胞毒性为0级.结论:纳米SiO2/S-Gf/EAM复合材料无明显细胞毒性.

    作者:张文云;施长溪;陈吉华;贾安琦;李南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前牙美容贴面脱落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笔者于1987年月1月至2001年10月应用Durafill(古莎)复合树脂材料及光固化机,按照常规程序操作修复前牙牙体缺损及变色牙,贴面共1070例8772牙.随访观察2~13年,发现有716牙树脂充填物出现部分或全部脱落,脱落率为8.16%,现对脱落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冯敏杰;赵莉莉;葛意桥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应用局部皮瓣治疗会阴区瘢痕挛缩

    目的:探讨各种原因引起的会阴区瘢痕挛缩的修复方法.方法:1991年1月~2000年1月共治疗会阴区瘢痕挛缩20例,分别采用局部皮瓣转移术+游离皮片移植、皮瓣移植术修复.如会阴周围有可供利用的正常皮肤,好首先采用扩张术,将正常皮肤扩张后形成局部皮瓣加游离皮片移植修复.功能重要区域如耻骨联合、阴囊部可采用轴型皮瓣修复.结果:20例会阴区瘢痕,其中一次手术修复18例,近期效果满意.10例患者获得随访仍有部分功能障碍,需再次手术修复.结论:会阴区瘢痕挛缩的治疗,功能重要区域采用轴型皮瓣修复,其他区域以局部皮瓣加游离皮片移植修复为佳.

    作者:马显杰;鲁开化;艾玉峰;夏炜;郭树忠;韩岩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应用小蚊式钳穿耳孔的经验

    穿耳孔戴耳环在我国已非常流行.但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常常看见因穿耳孔而引起的局部感染,溢液,有时局部发生增生性瘢痕或瘢痕疙瘩,小者如豆,大者如玻璃球,甚至于超出原耳垂,常痒痛并严重影响外貌,同时,该病还有不断增大的趋势.为避免诸如此类并发症,作者自1990年起设计一种简便可行的方法并应用80例,效果较好.

    作者:韩建群;纪红丽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颗粒脂肪移植技术的临床应用

    自1986年Illouz[1]提出颗粒脂肪注射移植理论以来,该技术在整形美容外科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有关手术的技术方法则莫衷一是,没有定论.笔者自1991年以来,在面部整形美容手术中,应用注射器抽吸及注射颗粒脂肪移植技术,矫正面部凹陷畸形,并在颗粒脂肪的抽吸、滤过及注射技术环节上作了一些改进,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坚方;丁路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双蒂法整复上颌前突畸形56例

    目的:总结双蒂复合组织瓣法行上颌前突畸形整复术56例临床经验.方法:在唇腭侧粘骨膜均不离断的情况下于上颌骨中份潜行截骨离断,形成以唇侧粘骨膜与腭侧粘骨膜为蒂的含上颌骨前份、上前牙和粘骨膜等的复合组织瓣,进行上颌前突畸形整复术.结果:共整复治疗56例,效果均满意,患者外观得到明显改善,无1例失败或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潜行截骨操作虽有一定难度,但形成的复合组织瓣带双蒂,供血充足,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

    作者:陈觉尧;吴纪楠;王刚;张乐侬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多片段LeFortI型截骨矫治严重牙颌面畸形

    目的:采用多片段LeFortI型截骨术矫治严重牙颌面畸形,并为克服术后骨段固位不良之缺点自制一种腭侧固定夹板.方法:以该手术方法联合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BSSRO)矫治上颌宽度不足伴上下颌其它严重畸形的患者19例.采用单纯多片段LeFortI型截骨6例,联合BSSRO13例.19例中上颌两片段LeFortI型截骨12例,3片段7例.结果:术后随访16例,平均22.6m,66间距离平均扩宽7.3mm,33间平均扩宽3.9mm.无严重并发症及明显复发,咬合关系满意.结论:应用良好的腭侧固定夹板,采用多片段LeFortI截骨联合BSSRO可一次满意矫治严重双颌畸形.

    作者:杨小平;曾融生;廖贵清;郑有华;苏宇雄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超脉冲CO2激光眼袋整复术120例分析

    目的:总结分析超脉冲CO2激光用于眼袋整复术的临床疗效.方法:用超脉冲CO2激光对120例不同类型的眼袋患者采取经结膜入路或经皮肤入路分别进行眼袋整复术.结果:超脉冲CO2激光眼袋整复术术后满意率达99.2%.结论:用超脉冲CO2激光进行眼袋整复术可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李健;陈晓;钟明慧;吕利;朱萍;曾宁川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铒激光在治疗面部皱纹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新型铒激光治疗黄种人皮肤皱纹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用铒激光对黄种人的面部皮肤进行磨皮除皱手术共35例,观察除皱效果、术后反应及并发症.结果:面部细小皱纹一次治疗即可基本去除,较深的皱纹也可明显减轻甚至消失,疗效显著.术后疼痛轻微,红斑消退快,色素沉着率为37.1%,2月后色素沉着均有明显减轻,6月内色素沉着全部消退.无1例出现局部色素减退及瘢痕现象.结论:新型铒激光磨皮不失为黄种人面部除皱的良好方法,其疗效好且上皮再生恢复快、红斑期短、副作用小.

    作者:孙林潮;高天文;肖燕;赵丽莎;刘红娟;卢涛;时岩;刘玉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