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巍;张建鹏;陈刚
我们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医学美容整形科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发明的被评为2000年国家卫生部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对于如何开展这个项目、怎样办好这个项目我们做了一些努力,并有以下几点体会:
作者:赵新华;陈辉;张辉;陈红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总结睑黄瘤的治疗方法,观察其效果.方法:对近三年来45例睑黄瘤手术方法进行回顾性总结,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中老年人上睑较松弛,较小面积的病灶可以与重睑术同时施行效果好,若病灶面积较大可采用纵行、斜形、横形切除,局部上睑皮瓣旋转或滑行修复,部分病例采用切除与电烧灼相结合的方法治疗.结论:手术治疗是可取的,可达到治疗与美容双重效果.术后复发率不像文献说的那么高.
作者:鲁开化;彭湃;高政慧;晏培松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建立一种机械作用细胞培养模型,将细胞培养在该模型上,验证模型的可行性.方法:自行设计一种机械牵拉细胞培养模型,将3~5代的皮肤成纤维细胞种植在弹性硅胶膜上,设计牵拉组与非牵拉组(牵拉组采用40%的延长率),比较牵拉与非牵拉组12h、24h、36h、48h、72h细胞数量,绘制生长曲线.结果:细胞在牵拉模型上生长良好,40%延长度的牵拉能刺激细胞增殖,生长曲线显示牵拉能明显刺激细胞增殖.结论:细胞在牵拉模型上生长良好,牵拉能刺激细胞增殖,模型可以用于模拟体外应力刺激细胞效应的实验研究.
作者:舒茂国;郭树忠;张琳西;杨力;杨清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建立正常儿童普通话单元音三维声学元音模型,为腭裂患儿三维声学元音模型的建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本研究实验(一)[1]所得正常儿童普通话单元音:[a]、[o]、[e]、[i]、[u]、[ü]前三个共振峰频率的算术标度分别为x、y、z轴坐标,利用数学软件Matlab 5.3开发并建立三维立体模型.结果:正常儿童的普通话单元音三维声学模型直观、全面的反映了各元音的声学特征及其相互的空间位置关系.结论:正常儿童单元音三维声学模型便于直观地比较患儿与正常儿童单元音声学上的差异.
作者:封兴华;张立军;宗小娜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修复头皮缺损的一种新方法.方法:笔者设计了一种由两个三角形皮瓣组成的三角形双叶皮瓣对头皮缺损进行修复,其中第一个皮瓣的三角形夹角是该菱形的锐角的3/4,第二个皮瓣的三角形夹角为第一个皮瓣的三角形夹角的3/4.结果:采用此方法成功地修复了6例头皮缺损患者,其中顶部缺损3例,颞部缺损2例,枕部缺损1例,其中修复的大头皮缺损面积为55mm×50mm.结论:采用该方法修复头皮缺损有如下优点:①皮瓣转移后张力小,血运丰富,癜痕形成不明显;②因缝合线呈锯齿形,缝线区瘢痕秃发被隐藏在毛发中;③皮瓣可在头皮区任何部位进行设计;④手术设计及方法简便,费时少.
作者:潘勇;袁文周;高小青;贾平;艾玉峰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可吸收的多孔块状β-磷酸三钙(β-TCP)兔颅骨表面骨膜下的种植,观察材料及新生骨和颅骨间是否有软组织间隔,或者是否为直接的骨粘连,并观察β-TCP的骨引导性,为临床筛选合适的可在颜面皮质骨表面贴敷的具有可吸收性的骨缺损修复材料.方法:全麻下对动物(家兔)进行手术,将多孔块状β-TCP种植在兔颅骨骨膜下的顶骨表面,术后12周取材,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观察材料和颅骨之间的界面,并和对照组羟基磷灰石(HA)组对比.结果: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观察,材料、新生骨和兔颅骨间为直接的骨性结合,无软组织间隔,β-TCP能引导新骨向材料内长入.结论:可吸收的多孔块状β-TCP陶瓷是一种较好的可在皮质骨表面贴敷的具有可吸收性的骨缺损修复材料.
作者:程晓兵;刘彦普;薛振恂;周树夏;张浚睿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睑袋手术时皮肤切除及眼轮匝肌处理的佳方案.方法:摘除膨出的脂肪球后,患者眼睛向头顶注视时行垂直于睑缘的多个纵形切口切开皮肤至与下睑缘对应位置,再以各纵形切口前端为连线切除多余皮肤及松弛的眼轮匝肌,将切除后分开的眼轮匝肌纤维缝合,并向外眦部提拉固定,缝合皮肤.结果:本组50例,男性9例,女性41例,年龄30岁~63岁,术后下睑平整,皱纹消除,美容效果满意.结论:该方法可以适度地祛除下睑部松弛的皮肤及肌肉,并保证术后下睑平整及适度的皮肤和肌肉张力,恢复下睑的支持结构,防止睑袋的复发,延长手术的有效时间.
作者:乌日娜;刘策励;贺忠文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综合探讨快速上颌扩大术对口颌系统中牙齿、颌骨、肌肉的作用.方法:对16名上颌牙弓狭窄患者在快速上颌扩大术矫治前后拍摄上颌咬合片和后前位定位片,并进行测量分析;同时测量颊肌压力的变化.结果:快速上颌扩大术可以打开腭中缝,在产生矫形作用的同时也产生正畸作用,矫治后牙齿、颌骨、颊肌压力均产生显著性变化.结论:快速上颌扩大术矫治上颌牙弓狭窄可以取得理想的矫治效果,但要注意术后保持,防止复发.
作者:钱红;段银钟;孙应明;胡静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对手术术式的研究改进,更好地处理睑袋整复术中的皮肤与肌肉松垂问题,以取得良好的近期、远期效果.方法:在传统的皮瓣法、肌皮瓣法和结膜进路3种手术方法[1]的基础上,结合大量临床实例,采用皮下、眼轮匝肌下两层分离法实施睑袋整复.结果:通过对237例患者实施两层分离法睑袋整复术,以及和传统术式的结果进行对照研究,显示此术式能够达到更好的临床美容效果.结论:皮下、眼轮匝肌下两层分离法睑袋整复术能够更好地处理睑部皮肤与肌肉的松垂问题,使其达到解剖复位,远期效果更佳.
作者:李桂珍;张谨 刊期: 2002年第01期
1990年以来,笔者采用Bernard式双侧唇颊组织瓣修复下唇肿瘤切除后缺损92例,术后均获得良好的形态和功能,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剑虹;马越波;林群飞;戴峥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中医治疗痤疮手段多样、疗效明显、副作用少,笔者对近几年来在杂志上发表的100篇文章中的治疗痤疮的100首专方的用药、用方和其它相关情况进行分析,以期对中医治疗痤疮的规律和不足有所了解.结果如下:
作者:魏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医学领域应用日趋广泛,医学多媒体幻灯的制做无疑是给医学学术带来了一场革命。多媒体幻灯是指声音、图形、动画、文字及影视等信息的整合媒体,它以制做简单、携带方便、造价低廉、形式丰富多变等而备受欢迎,从而结束了多年以正片拍报染蓝制做幻灯的历史。1994年以来,我们尝试以多媒体制做幻灯,从翻转片翻拍(因当时会变色镜交流大多不具备多媒体投影仪)逐渐完善至软盘存贮或光盘刻录。总结出一些经验及技巧,探讨如下:
作者:钟晓玲;刘毅;魏晓红;于晟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埋线重睑术并发症的成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该中心8年间共行埋线重睑术的2022例受术者中出现并发症的297例(占埋线重睑术的14%)患者,进行总结回顾,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并讨论了治疗方法.结果:297例患者产生的并发症主要有:重睑线变浅或消失;线结外露;上睑紧缩及异物感;皮下异物性结节;表皮样囊肿:重睑线不对称;上睑下垂.经重新手术修整,效果满意.结论:埋线重睑术虽术式简单、操作容易,但仍有一定比例的并发症出现,应引起重视.
作者:马显杰;艾玉峰;夏炜;鲁开化;郭树忠;韩岩;张琳西;杨力 刊期: 2002年第01期
1病例介绍张某,女,3个月,以出生时发现鼻背有一圆筒样物而入院.3月前出生时发现鼻背有一圆筒样物,且能透气,随着发育而增大.家族中无类似疾病.专科查体:一般情况良好,无其他畸形;鼻背左侧鼻骨下方有一圆筒样副鼻,突向前方,长约2.0cm,外径约0.7cm,内径约0.4cm,透气,外为皮肤,内衬粘膜,扪之其中之软骨与鼻翼软骨延续,用探针检查可伸入鼻腔.(如图1).入院3天后,在全麻下行副鼻切除整形术.设计皮瓣,作基底相对的U形皮瓣及粘膜瓣,逐层分离,见副鼻内有皮肤、粘膜、软骨等结构,与正常鼻结构相延续;取除软骨,粘膜瓣作鼻腔侧衬里,封闭鼻腔,分别缝合粘膜及皮肤,加压包扎.术后一般情况良好,一周后出院,鼻部平整.
作者:赵巍;张建鹏;陈刚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乳头内陷是整形美容门诊常见疾病之一,矫正乳头内陷的术式很多,但大多有其各自的局限性.我们自98年始于临床上应用乳晕放射状切开松解矫正乳头内陷,通过16例先天性双侧乳头内陷的病人的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故认为本术式在适应症及技术掌握上更具有实用性,并减少了并发症.本术式具有:1.从根本上解决了乳头内陷存在的病理基础,适用于各型乳头内陷.2.不破坏乳头的正常生理解剖结构,保留了多数功能,对术后哺乳无影响.3.不易发生乳头乳晕血供障碍这一并发症.
作者:宋梅;陈继革;胡振忠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经眉额颞部除皱的同时,解决眼睑松弛、眼眉下垂所致的容貌老态,使眼眉部及额颞部形态整体改善,外貌协调、美观、年轻化.方法:经眉切口行额颞部皮下分离,发际部额肌帽状腱膜冠状离断,去除多余的皮肤,悬吊眼轮匝肌及颞浅筋膜,靠组织的自然回缩及错位愈合,消除额颞部皱纹,上提并固定眉的位置.结果:通过对36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额颞部皱纹消失或减少.结论:经眉额颞部除皱、眉上提固定术,解剖层次清晰,松解彻底,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面部年轻化整体效果好,患者易于接受.
作者:王合珍;时亚新;许根友;胡茜;李娜;许纬洲;曹冠东 刊期: 2002年第01期
近年来,穿耳孔者极为普遍,由于穿耳孔而引起瘢痕疙瘩也日益增多.我们于1993年8月以来采用手术切除加32P敷贴的方法治疗因穿耳孔而引起的瘢痕疙瘩21例,报告如下:
作者:石年;刘新庭;王健 刊期: 2002年第01期
脂肪抽吸术是消除局部脂肪堆积改善体形的一项技术,通过抽吸管吸引或超声辅助下抽吸脂肪从而实现体形重塑.这种形体的改善往往是永久性的,因此脂肪抽吸术(Suction Lipectomy)问世十几年来很快受到整形外科医师和患者的欢迎,并被认为是治疗局部脂肪沉积的首选方法.早应用脂肪抽吸的是西德医生JosefSchradde,早在20世纪60年代他用妇科刮宫用的刮匙在皮下1cm深处形成隧道,刮除两旁的脂肪组织,并用抽吸的方法去除脂肪组织碎片.到70年代中期,瑞士的Kosselring发明了一种有别于子宫刮匙的器械,并首次将刮器和抽吸机连接在一起,一边刮,一边将脂肪碎片直接吸出.后来人们在Kosselring方法的基础上对刮器和抽吸管做了改良,早期的脂肪抽吸术使用较粗大的抽吸管,几乎不使用皮下浸润法(湿法)其结果造成大量出血,出血量占总抽吸量的30%~50%,80年代后期在Klein[1-3]的肿胀(Tumescent)理论和Fodor[4]的超湿(Superwet)理论提出后,脂肪抽吸术的安全性大大提高了.这种方法即在脂肪抽吸之前在抽吸部位皮下注入较大剂量(大到35mg/kg)的利多卡因和肾上腺素的混合液,这样抽吸过程中的失血量会降到总抽吸量[1-2]的1%.
作者:林艳;郭树忠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乳头凹陷是一种较常见的乳房畸形,常见于双侧或单侧,有先天性和遗传性,凹陷的乳头内常积聚污垢,造成湿疹、炎症.表现为局部疼痛,奇痒等症状,常给患者带来心理上的压抑,严重时可影响工作和学习,患者常要求矫治.我科自1995年至1999年共收治单侧或双乳头凹陷患者16例,通过乳晕新月型皮瓣加乳腺旋转瓣矫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刘开东;孔凡凤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前,临床上对于下睑袋矫正方法很多,主要有外路法(包括肌皮瓣法、皮瓣加肌皮瓣法)及内路法(结膜入路法).依据下睑眼袋形成的机理和解剖形态学特征,手术处理时,主要应从加强睑袋前壁(皮肤、肌肉、筋膜)和处理好眼袋内容物(眶脂肪)两方面着手进行[1].除上述两个关键点外,针对不同类型的眼袋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本文就我们所做的300例临床资料论述具体手术操作时的经验和体会.
作者:屈晶;林茂昌;郜杰;赵新春 刊期: 200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