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林;巫国辉;刘善;曾瑞;夏小平;刘诚
探讨采用Millard法结合下三角瓣法修复单侧完全性唇裂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Millard法结合下三角瓣法修复单侧完全性唇裂26例,阐明该术式的方法、优点及手术中应注意的问题.结果:26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上唇解剖形态恢复满意,上唇丰满,唇弓外形自然,患侧唇峰下降充足,唇上部紧张度较大,鼻小柱居中,患侧鼻翼鼻孔外形恢复良好,鼻底丰满,人中嵴形态良好,直线状瘢痕模拟人中嵴.结论:该方法集Millard法及下三角瓣法之优点,相互弥补其缺点,修复单侧完全性唇裂临床效果满意,手术灵活性及难度较大,主要靠目测及临床经验,应在熟练掌握两种常用术式后选用.
作者:余波;张萍;罗锐 刊期: 2004年第02期
观察GMD矫治器在治疗安氏Ⅱ类牙源性错(牙合)畸形时,推磨牙向远中的疗效.方法:20例安氏Ⅱ类牙源性错(牙合)畸形的非拔牙病例,用GMD矫治器颊舌侧同时推双侧磨牙向远中,力值各约0.03kg,以Nance腭托和前牙作为支抗,采用模型测量、头影测量分析观察其疗效.结果:20例患者运用GMD矫治器治疗后,均获得了所需间隙,平均疗程4.3个月,其中大间隙8.5mm,小4mm,平均约5.8mm(P<0.001).矫治前后第一磨牙和第一前磨牙倾斜变化不大(P>0.05),而切牙出现唇倾,平均3.2°(P<0.05).结论:GMD技术能够快速、有效地推上颌磨牙向远中,移动方式基本上为整体移动.
作者:王宁;段银钟;郑虹;冷军;金钫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探讨并改进重度双侧唇裂的修复方法.方法:根据Black设计的叉形瓣并作适当的改进.深达骨膜的绕鼻翼切口使鼻翼基部及口轮匝肌充分游离,重建鼻底及正常的口轮匝肌环;前唇粘膜瓣用于加深唇沟;侧唇唇红瓣修复前唇唇红和唇珠.应用本方法修复重度双侧唇裂57例.结果:5 3例创口I期愈合,鼻底宽度及丰满度较满意,上唇在静态和动态时的外形均较好,但有不同程度的上唇过紧,鼻翼、鼻尖有不同程度的塌陷.2例感染、1例抓伤、1例摔伤导致伤口部分裂开.结论:叉形瓣法功能性修复重度双侧唇裂能获得较好的鼻唇外形和唇部功能,并为II期修复创造了条件,可作为修复重度双侧唇裂的重要方法.
作者:李小林;巫国辉;刘善;曾瑞;夏小平;刘诚 刊期: 2004年第02期
观察改良钟摆式矫治器在远移上颌磨牙方面的作用及效果.方法:挑选23名患者,其中男10名、女13名,平均年龄12.6岁.患者均为牙源性安氏Ⅱ类错(牙合),恒牙列且下颌牙弓排列较好.改良钟摆式矫治器是新近研制的一种远移上颌磨牙的装置,它焊接于两侧第一磨牙和第一前磨牙的带环上,其支抗是腭侧的Nance腭托.本研究采用150g力的Ni-Ti螺旋推簧远移上颌第一磨牙,于治疗前与磨牙达到安氏Ⅰ类关系后用头影测量分析测量上颌磨牙的远移效果.结果:上颌磨牙平均整体远移5.1mm,平均远移时间为3~6个月,前牙覆(牙合)减少2.9mm,覆盖增加3.4mm.远移完成后,为防止远中移动的上颌磨牙向近中移动而造成复发,用Nance腭托将纠正后的安氏Ⅰ类(牙合)关系保持3个月.结论:改良钟摆式矫治器可以在较少的支抗丧失情况下有效的远中整体移动上颌磨牙.
作者:郑虹;段银钟;王宁;冷军;金钫 刊期: 2004年第02期
腭裂为颌面部常见的先天性畸形,发病与胎儿发育过程中孕妇感染或外伤、营养缺乏、遗传等因素有关,表现为面部畸形,发音功能障碍.在腭裂患者的序列治疗中,由于患者本身的认知水平,地域生活环境,经济条件等的限制,往往不能接受系统的、专业的语音训练,因此健康教育在患儿康复过程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疾病以及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促其掌握较科学合理的语音康复训练方法.我科根据腭裂序列治疗的特点,对个体健康教育制定了量化管理方案,以期能量化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
作者:马婕;封兴华;张浚睿;陆斌;何亚会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研究根尖下截骨术在成人双颌前突正颌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并对其临床疗效做出评价.方法:在12例中重度成人双颌前突的患者中应用根尖下截骨术正畸正颌联合矫治其错(牙合)畸形,对其手术前后14项决定面部侧貌美学特征的软硬组织指标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12例患者术后面形均获得了较好的改变,SNA角由86.556°±1.184°减小到81.611°±0.698°,SNB角由83.389°±1.487°减小到79.889°±1.449°.结论:根尖下截骨术具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的优点,用于正畸正颌矫治成人双颌前突可以使患者获得良好面形.
作者:王媛;段银钟;刘鑫;刘岚 刊期: 2004年第02期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和美容的追求越来越迫切,对其研究的内容也越来越广泛,其中对抗衰老方法的研究既是提高生命质量的需要,更是提高医疗美容效果的基础和根本.众所周知,衰老是一切生物发展的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类意志为转移的生物学法规,它虽不可完全逆转,但可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延缓其进程,从而提高生命质量,延长人类寿命,从而达到青春常驻的美容效果.现将近年来有关抗衰老方法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徐金秀;刘宏丽;苏学进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深覆(牙合)是临床上常见的错(牙合)畸形,其矫治的关键,在于咬(牙合)打开的效果.如何快速而有效的打开咬合成为正畸工作者比较关注的问题.笔者使用方丝弓技术加固定平面导板矫治14例深覆(牙合)患者,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雍敏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笔者自2001年1月至2003年6月用迪维霜(0.025%、0.1%)和百多帮加倒膜治疗寻常性痤疮310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和艳琴 刊期: 2004年第02期
1 病例介绍 某男,64岁,因左腋部肿物20余年,伴局部皮肤破溃20余天,于2001年10月22日入院.患者于20年前发现左腋窝有一核桃大小肿物,柔软,无疼痛感,未引起注意.4年前肿物无明显诱因出现进行性增大,伴上肢活动受限,因无痛感而仍未就诊.于20多天前肿物远端出现皮肤破溃,并有脓血性分泌物,无发热,在家人劝说下前来就诊.
作者:韩胜;仇树林;李兵;张芾男 刊期: 2004年第02期
通过四肢可控性爆炸伤动物模型,探讨四肢爆炸伤的的局部损伤特点,为四肢爆炸伤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由定向控制管、肢体控制架、能量控制装置三部分构成的实验装置,炸伤四肢,通过炸伤后动物大体标本、局部组织病理变化等,探讨四肢爆炸伤的特点.结果:通过调整能量控制装置与肢体的距离,获得了不同的肢体损伤模型;局部软组织损伤严重,在创周0~3cm的距离内,局部软组织损伤逐渐减缓.结论:通过调节爆炸源的距离,可得到不同的爆炸伤动物模型,创周皮肤2cm内和肌组织1cm内软组织损伤严重,需要彻底清创.
作者:张旭东;郭树忠;卢丙仑;张琳西;李迎春;倪云志;易成刚;刘云景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笔者自2000年3月将英捷尔法勒(即医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移植术用于颜面部整形美容共11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宋俊林;吴显绪;孙林潮 刊期: 2004年第02期
1典型病例某女,43岁,因左乳房溃疡3年入院.患者3年前左乳房乳头处无明显原因的出现点状糜烂,当时未引起重视,自行涂红霉素软膏等药物治疗,创面时好时坏,无痒,有时微痛.以后病变逐渐扩大.先后到多家医院诊治,大多以″湿疹、溃疡″等予以治疗,但病情不见好转,后来在我院门诊行活体组织检查,病理示:棘细胞层及乳腺管壁上可见聚集的Paget细胞,胞浆呈空泡状,胞浆透明而多,镜下可见典型的丝状分裂.
作者:张桂莲;刘斌;王维精;高丽 刊期: 2004年第02期
1激光治疗鼾症鼾症(simple snoring,SS)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的手术治疗多采取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vulopalatopharyngoplasty,UPPP),但常规手术需住院在全麻下进行,并常需气管插管及预防性气管切开,术中出血多,术后局部水肿、疼痛明显,并发症多,危险性大.
作者:孙林潮;卢芳丽;张艺权;高天文;李荣;刘玉峰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神经纤维瘤多发于头面颈部[1],通常需要靠手术治疗改善外观及功能,而手术易出血,操作难度大。1999年5月~2003年7月,我科运用美国强生公司生产的超声止血刀治疗5例头面部巨大神经纤维瘤,止血效果好,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术野清晰,手术相对安全可靠,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袁志明;李伯达;费洪江;林泽旭;黄惠铭;陈德波;吴晓红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美容医学是近20年来形成的一门新兴医学学科,目前已得到了全社会普遍的接受和国家卫生部颁文认可.本文在简略回顾学科兴起与发展基础上,提出临床美容医学专科医师分类的方案.
作者:李祝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比较角质形成细胞无血清培养基(KC-SFM)和含血清的黑素细胞培养基培养的人类黑素细胞的生物学特征的差异,寻找适合黑素细胞移植治疗的黑素细胞培养方法.方法:以KC-SFM和含血清的黑素细胞培养基培养黑素细胞,在培养7d内倒置显微镜观察黑素细胞形态,MTT法观察生长曲线,并测定酪氨酸酶活性和黑素含量.结果:KC-SFM培养的黑素细胞具有较多树突且树突明显延长,增殖活性低于含血清的黑素细胞培养基培养的黑素细胞,而酪氨酸酶活性、黑素含量测定吸光值分别为0.385±0.036、0.276±0.022,和含血清的黑素细胞培养基培养黑素细胞比较均有显著差异.结论:KC-SFM可促进黑素细胞树突增多和树突延长,提高酪氨酸酶活性和黑素含量,适合用于移植治疗的黑素细胞培养.
作者:赵小东;刘仲荣;孙林潮;张海龙;廖文俊;王冬青;高天文;刘玉峰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寻找并尝试用一种新的手术方法,治疗增生性瘢痕及瘢痕疙瘩.方法:利用增生性瘢痕及瘢痕疙瘩作为修复材料,将其部分切开、剥离,成为瘢痕瓣,然后削薄、伸展瘢痕瓣并修整瘢痕瓣及其下方创面的边缘,经修整的瘢痕瓣原位覆盖创面.结後果:本组45例中,42例术后瘢痕变薄、变软,瘢痕无明显增厚,功能及外观均得到明显改善;3例术后瘢痕又有所增厚;所有病例术后均无其它并发症.结论:对于瘢痕增生及瘢痕疙瘩,该法是一种较有效的治疗方法,尤其对于一些较为特殊的病例,这种方法手术成功率高、患者满意.
作者:庞星原;白彦;袁伟;任军;姜琳;李帆 刊期: 2004年第02期
臀部凹陷影响人的体形美.自1998年以来,笔者采用臀部吸脂结合脂肪移植和皮瓣转移两种术式治疗6例臀部凹陷畸形患者,获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作者:何葆华;杨甄宇;林洁;吴卫华;姚建民 刊期: 2004年第02期
阴道紧缩术是性快感强化手术之一,传统的方法是将阴道后壁的粘膜菱形切除.但此术式术后存在许多弊端,笔者自1998年以来,采用保留完整阴道粘膜的阴道紧缩术,治疗28例患者,术后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静 刊期: 200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