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方方;韩伟;穆玉明;史琪
目的 探讨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低频振幅(ALFF)方法评价无灶性癫痫(NLE)患者脑功能改变的价值.方法 对43例NLE患者(病例组)和46名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及利手与之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采用3.0T超导MR扫描仪进行静息态功能MR序列扫描,然后将病例组与对照组分别进行ALFF分析,再对ALFF分析结果进行两样本t检验,并分析病例组ALFF统计脑图与患者病程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ALFF升高的脑区位于左小脑后叶、右海马、右额中回、右颞上回、右额上回.ALFF降低的脑区位于右楔前叶.病例组患者左颞叶、右楔前叶、右屏状核、右颞上回、左中央后回ALFF与病程呈正相关;左脑岛、左中央前回、右额中回与病程呈负相关.结论 ALFF方法可无创检测NLE患者静息态脑功能变化,并了解其与患者病程的相关性,为癫痫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廖大伟;张体江;江林;王亚男;张国明;刘衡;朱克文;彭岚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CEUS评价移植肾皮质不同部位的微循环灌注特点.方法 根据血清肌酐(SCr)值将40例移植肾患者分为SCr正常组和SCr异常组.经肘静脉团注SonoVue行移植肾灌注CEUS,采集动态图像.选择移植肾同一切面包膜下肾皮质(外层皮质,ROI1)、弓形动脉上方肾皮质(近髓皮质,ROI2),获得相应时间-强度曲线及定量参数,包括到达时间(AT)、上升时间(RT)、达峰时间(TTP)、绝对达峰时间(ATTP)、平均渡越时间(MTT).比较两组患者移植肾皮质不同ROI指标间差异.结果 正常移植肾的CEUS灌注期表现为近髓皮质首先开始显影,外层皮质随后显影;消退期表现为外层皮质首先开始消退,近髓皮质消退晚于外层皮质出现消退.除AT外,SCr异常组移植肾外层皮质的灌注指标较SCr正常组延迟(P<0.05).SCr正常组与SCr异常组移植肾近髓皮质的灌注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移植肾外层皮质较近髓皮质能够更敏感地反映微循环灌注的改变.选择移植肾外层皮质作为ROI对于早期评价移植肾微循环改变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高峰;邢晋放;杜联芳;李凡;张会萍;白敏;马静;张佳杰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不同级别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内动脉系和椎-基底动脉系颅内、外段血管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特点及相关性.方法 将1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照高血压分级分为1~3级高血压组,另选正常对照组50名.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分别对各组颈内动脉系颅外段的颈内动脉和颅内段的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以及椎-基底动脉系的颅外段椎动脉2和颅内段的大脑后动脉、椎动脉1和基底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血管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进行检测.结果 颈内动脉系和椎-基底动脉系均随着高血压分级的增加,PSV和EDV减低,PI和RI增加.颈内动脉系的PSV和EDV在2级高血压组减低,椎-基底动脉系在1级高血压组EDV减低,RI增加.椎-基底动脉系除3级高血压组的颅内段大脑后动脉和颅外段椎动脉2的PI及RI呈负相关外,两系的2级和3级高血压组的颅内、外参数相关均呈正相关.结论 2级高血压患者颈内动脉系PSV和EDV降低,1级高血压患者椎-基底动脉系EDV降低和RI增高.颅内、外血管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仅在2级高血压以上有相关性.
作者:赵方方;韩伟;穆玉明;史琪 刊期: 2014年第09期
患者男,31岁,尿频、尿急5年余,排尿不畅半个月,无肉眼血尿,临床拟诊“慢性前列腺炎”.二维超声:膀胱三角区探及一不规则等回声团块,约3.37 cm×2.73 cm,呈菜花状凸向膀胱腔,表面的指状突起呈水草样漂浮;CDFI示双侧输尿管口喷尿正常,经腹超声团块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图1A),经直肠超声团块内及基底部均见丰富血流信号(图1B).CEUS造影剂缓慢填充团块,其后缓慢消退,呈“慢进慢退”特点.超声提示:膀胱良性肿瘤.肿瘤切除术后病理诊断为膀胱尖锐湿疣(图1C).
作者:宋媛;纪永利 刊期: 2014年第09期
患者男,60岁,肛瘘病史20年,间断应用云南白药治疗,病情反复,发现左侧臀部肿物2个月入院.查体:肿物大小约15 cm×10 cm,表面溃疡,红肿,有轻度压痛.CT平扫:直肠后方、左侧臀部见大片状低密度影(图1A),与直肠后壁、双侧肛提肌分界不清.MRI:直肠后方、会阴部及左侧臀部皮下脂肪组织区见较大不规则形异常信号,较大层面大小约16.3 cm×15.0 cm,T1WI呈均匀低信号,T2WI以高信号为主,其内见网格状稍低信号,部分呈泡状改变(图1B);增强后病灶边缘明显强化,其内呈分隔样强化(图1C).行肿物切除术,术中见肛周及左侧臀部肿物隆起,呈粉红色,表面糜烂,呈菜花状,肿物已侵及肛管和距肛缘约7 cm处的直肠、无法剥离,故改行臀部肿物扩大切除术及经会阴直肠肛管切除术、近端直肠闭合术.
作者:薛建秀;王继萍;孙默;王景宇;张磊 刊期: 2014年第09期
患者女,36岁,体检发现宫颈肿物11天,无腹胀、腹痛,无阴道异常流血及排液,无性交后出血,大小便正常.妇科检查:外阴、阴道无异常;宫颈形态异常,表面轻度糜烂,宫颈上唇可触及5 cm×5 cm囊性肿物,无触痛;宫体及双侧附件区未触及明显异常.经阴道超声:子宫后位,形态大小正常,轮廓清晰,包膜光滑,肌层回声均匀;宫颈前唇见5.9 cm×5.3 cm囊性包块,边界清,壁薄光滑,内见纤细网状分隔;CDFI示囊壁及隔上点状血流信号(图1A);双侧附件区未见明显异常.盆腔MRI:平扫示子宫后屈位,子宫肌层大小形态及信号正常,结合带完整;宫颈前唇增厚,其内见类圆形长T1长T2信号,边界清晰,其内可见线状分隔,呈等T1等T2信号(图1B);增强后异常信号区无明显强化,分隔明显强化.行宫颈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宫颈前唇)囊壁内衬单层立方或柱状上皮,上皮下为胶原纤维及平滑肌,未见恶性特征;病理诊断:中肾管囊肿(图1C).
作者:刘晓宇;欧阳振波 刊期: 2014年第09期
早产儿代谢性骨病(metabolic bone disease of prematurity,MBD)指由早产儿体内钙磷代谢紊乱所致的骨矿物质含量异常,重症者可出现病理骨折及难以纠正的电解质紊乱[1].MBD患儿早期常无明显症状[2],多数MBD为X线检查时偶然发现.了解MBD的影像学表现对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回顾性分析4例MBD的X线表现,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明祥;马捷;凌人男;汪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患者女,68岁,主因“胸闷、双下肢水肿1年余”入院,高血压病史20年.心电图:窦性心律,房室传导阻滞Ⅰ度,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ST-T改变.超声心动图:心腔大小正常,升主动脉宽39 mm,室间隔及左心室后壁对称性增厚,心尖四腔心切面右心房可见约52 mm×42 mm囊性包块,呈圆形,壁薄,无破口,几乎占据整个右心房(图1A);心尖五腔心切面紧靠主动脉根部后壁(无冠窦水平)显示该包块,并见其内有自发显影.CDFI:该囊性包块内可见来自主动脉瓣口的条束状血流信号,主动脉瓣探及轻-中度反流,三尖瓣关闭不全,收缩期可探及沿该囊性包块两侧的反流信号(图1B).超声诊断:主动脉巨大无冠窦瘤(突入右心房,未破裂);三尖瓣、主动脉瓣反流;左心室壁增厚.
作者:龙煜;夏国园;钱彩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评价利用双能CT(DECT)测量容积CT值评估骨密度(BMD)的可行性.方法 对11名志愿者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量腰椎(L1~L4)及股骨(股骨颈)BMD值;并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DECT检查,获得钙值图,测量容积CT值,分析容积CT值与BMD值的相关性.结果 腰椎容积CT值与BMD值呈显著正相关(r=0.82,P<0.001;相关函数为Y=0.004X-0.879,其中Y为BMD值,X为容积CT值);段骨容积CT值与DXA所测BMD值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DECT所测腰椎容积CT值与DXA所测BMD值密切相关,可定量反映腰椎BMD变化.
作者:涂宁;文之;朱凌;刘博;冯晓波;汪长银;吴光耀 刊期: 2014年第09期
近年来医学影像学新技术层出不穷,使CT、MRI和超声等的图像质量有很大提高,在更清楚显示人体组织结构的基础上,各种功能和代谢成像技术和方法逐渐成熟.目前,我国影像设备质量和高端设备普及率大为提高,有关新技术研究和应用的文章数量逐年上升.本刊近期邀请国内知名专家组织一批有关新技术进展的文章,以推进影像学新技术的发展.
作者:李坤成;卢洁 刊期: 2014年第09期
患者女,49岁,主因“反复左上腹痛4年余”入院,发病时左上腹间歇性隐痛、阵发性刺痛,2个月前上述症状进行性加重.查体:右侧锁骨上区及左季肋区腹壁扪及包块,质韧,表面光滑,无压痛,无牛奶咖啡斑;血压150 mmHg/90 mmHg.超声(图1):左侧肾上腺区见约7.2 cm×5.3 cm的弱回声团,边界较清,形态欠规则,内可见多个不规则无回声区,未见明显血流信号;肝十二指肠韧带区及腹主动脉旁见多个弱回声团,较大者约1.8 cm×1.2cm,边界清楚,形态规则,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左季肋区腹壁肌层内可见2.1 cm×1.5 cm弱回声团,边界清楚,形态较规则,内可见点状血流信号;右侧锁骨上区皮下可见5.2cm×3.1 cm囊实混合回声团,边界较清,形态规则,内可见网状分隔,实性成分内可见点条状血流信号.
作者:张静;周翔;杨春燕 刊期: 2014年第09期
患儿女,3岁,主因“发现心脏杂音2年”就诊.查体:胸骨左缘第2、3肋间可闻及Ⅱ/6级收缩期杂音.超声:右心房及右心室内径增大,房间隔上段回声脱失约20 mm,心房水平可探及左向右分流,下腔静脉血流汇入左心房(图1),上腔静脉血流汇入右心房.超声提示:①下腔静脉异位引流(汇入左心房);②房间隔缺损.遂行房间隔修补术及下腔静脉异位引流矫治术,术中见心脏扩大,以右心为著,房间隔缺损约20 mm,下腔静脉汇入左心房,右上肺静脉汇入右心房.术后诊断:①下腔静脉异位引流;②房间隔缺损;③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
作者:李俊青;彭红兵;武清菊;秦莉;张云涛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医源性假性动脉瘤(pseudoaneurysm,PSA)是临床动脉穿刺常见的并发症.PSA的无创性治疗方法有超声引导下压迫修复法(ultrasound-guided compression repair,UGCR)、超声引导下经皮瘤腔内注射凝血酶(ultrasound-guided thrombin injection,UGTI)等.笔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实时监测徒手揉压法治疗PSA,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蓝春勇;林英忠;王小燕;凌冰;邓金龙;伍广伟;黄宗燕;王孟杰;农美芬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疾病(CKD)患者心脏瓣膜及冠状动脉钙化与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eGFR)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接受心脏MSCT检查的CKD 3~5期患者212例,采用Smart Score 4.0自动分析软件测量冠状动脉和瓣膜钙化积分,采用直线回归分析检验心脏瓣膜及冠状动脉钙化与eGFR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检验影响心脏瓣膜及冠状动脉钙化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CKD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和心脏瓣膜钙化积分与eGFR均呈负相关(r=-0.182、-0.128,P均<0.05);年龄、eGFR、胆固醇及血磷是CKD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的独立影响因素,年龄、eGFR及脉压差是CKD患者心脏瓣膜钙化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心脏瓣膜及冠状动脉钙化与CKD相关,其中eGFR是心脏瓣膜及冠状动脉的独立影响因素.
作者:刘晋;洪楠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采用基于体素形态学测量-自建模板及微分同胚图像融合(VBM-DARTEL)算法,对比近期发病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与有创伤暴露史的健康对照(TEHC)间脑结构的体积差异,分析差异脑区的体积与患者症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采集地震后7~15个月右利手的地震幸存者的高分辨率三维T1WI图像,其中近期发病PTSD患者28例(PTSD组)、TEHC 28名(TEHC组).采用MatLab 2012b工作平台下SPM8软件的VBM-DARTEL工具包预处理图像.以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地震后时间及颅内容积为协变量,对比两组间全脑灰质和白质的体积差异.以与上述相同的协变量评价差异脑区的体积与患者临床创伤后应激障碍诊断量表(CAPS)评分间的相关性.结果 与TEHC组相比,PTSD组右侧舌回灰质体积增加,右侧楔叶、右侧枕中回、右侧丘脑及双侧颞上回灰质体积缩小,左侧颞上回白质体积缩小.两组间海马灰质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侧颞上回灰质体积与患者CAPS评分呈负相关.结论 近期发病PTSD患者结构改变以部分脑区灰白质萎缩为主.近期发病PTSD患者海马体积无萎缩可能是与病程延续数年PTSD患者不同的脑结构特征.
作者:李仕广;黄晓琦;吕粟;杨勋;程勃超;李凌江;龚启勇 刊期: 2014年第09期
患者女,44岁,自述左腰部酸痛10余年,近半年加重并间断脓尿,否认间歇性排尿、漏尿等症状;3个月前曾就诊于当地医院,超声检查提示左肾囊肿,肾囊肿穿刺吸出囊液约550 ml,囊液成分与尿液相似,1周后复查发现左肾囊肿复发.本次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诊.64排VCT泌尿系成像(图1):左肾见两套肾盂及输尿管,上位肾盂输尿管明显扩张、积水,输尿管纡曲、延长,末端输尿管未进入膀胱,而是继续向后下方走行,左侧下位肾盂输尿管及右肾输尿管走行正常,均开口于正常膀胱位置.CT诊断:①重度积水型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遵循Weigert-meyer法则);②异位开口于后尿道.拟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术中见尿道外口6点钟位置针尖样裂隙,置入输尿管导管3 cm处受阻,置电切镜入膀胱,于膀胱颈5、6点钟位置见异位输尿管潜行于膀胱黏膜下,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以远输尿管切除,可吸收线关闭异位输尿管开口,留置双J管.术后3个月随访,患者不适症状消失.
作者:高飞;孟婷;杨义;李永华;刘欢欢;朱永波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常规MRI、DWI、T2-mapping和1H-MRS诊断抗肌萎缩蛋白病的价值.方法 收集经病理和(或)基因检测确诊的抗肌萎缩蛋白病患者39例(病例组),另纳入12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研究对象双侧大腿行常规MR、DWI、T2-mapping和1H-MRS检查,常规MRI时进行肌肉脂肪浸润程度评分,于右股外侧肌选择ROI,测量ADC值、R2值、脂肪分数(FF),比较两组间上述各指标差异;绘制诊断抗肌萎缩蛋白病的ROC曲线,评价诊断效能.结果 常规MRI中92.31%(36/39)肌肉呈不同程度脂肪浸润;臀大肌(36/36,100%)常受累,脂肪浸润评分高[(2.79±1.38)分];长收肌(12/36,33.33%)少受累,脂肪浸润评分[(0.56±1.07)分].病例组ADC值和R2值均低于对照组低,FF值高于对照组(P均<0.05).以脂肪浸润评分0.50分、ADC值1.72×10-3 mm2/s、R2值6.77 Hz、FF值35.20诊断抗肌萎缩蛋白病,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10%和100%、82.40%和83.30%、100%和83.30%、35.20%和64.60%,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7、0.84、0.95、0.82.结论 常规MRI中脂肪浸润评分及不同功能MRI中ADC值、R2值和FF值诊断抗肌萎缩蛋白病效能高,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杜婧;程晓悦;肖江喜;袁云;朱颖;刘琳琳;李飞宇;王霄英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心脏磁共振(CMR)心肌对比剂延迟强化(LGE)对酒精性心肌病(ACM)心力衰竭患者心脏不良事件的预测能力.方法 纳入临床诊断为ACM并出现心力衰竭症状的患者58例,对所有患者行CMR,根据是否出现LGE将患者分为LGE(+)组和LGE(-)组.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随访终点定义为发生心脏不良事件,对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出现的心脏不良事件进行生存分析;将LGE、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心力衰竭出现时间、饮酒时间纳入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心脏不良事件的预测因子.结果 LGE(+)组22例,LGE(-)组36例,共10例发生心脏不良事件,LGE(+)组发生率[31.82%(7/22)]显著高于LGE(-)组[8.33%(3/36),P=0.02].LGE是心脏不良事件的强预测因子(风险比值:5.74,P=0.02).结论 CMR心肌LGE是出现心力衰竭症状的ACM患者不良心脏事件的强预测因子.
作者:相里伟;赵世华;陆敏杰;陈秀玉;尹刚;殷小荣;张岩;崔辰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腮腺Wathin's瘤与多形性腺瘤声像图特征和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于我院病理证实为腮腺Wathin's瘤与多形性腺瘤的连续性病例47例,分别评价两种肿瘤的临床表现及病灶的声像图特征,Wathin's瘤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两种肿瘤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病灶大小、有无吸烟史、回声强度、回声是否均匀、是否存在无回声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及吸烟史是腮腺Wathin's瘤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24、3.78和105.20.建立回归方程后,预测多形性腺瘤的准确率为87.5%,Wathin's瘤的准确率为91.3%,整体模型的准确率为89.4%.结论 根据临床及超声特征可对两种常见腮腺肿物做出较为准确的定性诊断,可为外科制定手术方案提供更多帮助.
作者:游珊珊;张波;戴晴;姜玉新 刊期: 2014年第09期
PET是一种可测定生物体内特定的放射性示踪剂分布和浓聚的影像学检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脑出血发病率、病死率逐年增高,本文就PET及PET/CT在脑出血性疾病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的现状进行简要综述.
作者:杨凡慧;张春银 刊期: 201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