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胺碘酮在心房颤动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何华;马长生

关键词:胺碘酮, 心房颤动, 治疗
摘要:近年来,对心房颤动治疗方法的探讨已成为医学界研究的焦点问题并取得了很大进展,同时胺碘酮在心房颤动治疗中的地位也有所改变.目前胺碘酮在心房颤动中的地位如何,怎样合理地应用胺碘酮?现就这些问题作一综述.
心血管病学进展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心肌梗死与高血糖

    无论有无糖尿病病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伴有高血糖.急性血糖升高可对心血管造成许多有害影响,并可加重患者的不良转归.强化高血糖控制措施可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因此,提高对急性心肌梗死与高血糖之间相关关系、产生机制及其防治的认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俊德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脂联素与冠心病研究进展

    脂联素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脂肪因子,血浆中脂联素含量丰富.在有冠心病危险因素,如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的病人中,脂联素水平明显下降.因具有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脂联素近来成为研究的热点,脂联素浓度与冠心病特别是急性冠脉综合征进程密切相关,脂联素浓度测定有可能成为冠心病危险性的评估因素.通过药物干预提高血浆脂联素浓度可能成为一种新的冠心痛治疗方法.

    作者:梁晓正;张代富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新欧洲高血压指南解读

    20007欧洲高血压新版指南是在2003年指南的基础上就高血压的分类、诊断、危险因素的评估与分层以及治疗策略进行了修改和补充,指南同时强调了采取更加积极的治疗,尽早降压达标的重要意义.在治疗方面,提出了几个新的不同点:

    作者:薛浩;吴海英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心律失常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是一种常见的睡眠呼吸调节障碍性疾患,具有潜在危险性.近年来研究证实OSAS与心律失常密切相关,现阐述二者相关的流行病学、病理生理机制以及治疗.

    作者:曾利;覃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超声评价心脏机械同步性的方法及进展

    心力衰竭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心室内或心室间的不同步化运动,超声心动图尤其是各种新技术在准确评估心脏机械不同步运动的部位、范围及程度方面均具有重大作用.现详细介绍了二维、M型及脉冲多普勒三种传统超声心动图技术和组织多普勒、二维应变、三维全容积和速度向量成像等新技术如何评价房室同步性、室间同步性以及左室内同步性.超声心动图在为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筛选合适的患者,预测和评价CRT疗效,CRT术后随访观察,AV和VV间期的优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李治安;张烨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治疗时后备除颤功能的必要性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心内科治疗学上的难题,是使患者丧失工作能力,具有较高患病率和死亡率的严重疾患.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以及心脏疾病尤其是心肌梗死治疗的进展,心力衰竭患者日趋增多.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我国成人心力衰竭患者约有400万,全球心力衰竭患病人数高达2 250万,且每年新增病例数约200万.

    作者:张澍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FKBP12.6与RyR2的关系及其在心脏疾病中的意义

    FKBP12.6从RyR2解离导致通道构象及功能改变.Ca2+从SR漏出使SR的Ca2+负荷减少,Ca2+瞬变减少,舒缩时RyR2耦联障碍,终引起心肌功能异常.而且RyR2对CICR敏感性提高导致心肌迟后去极诱发心律失常.通过过表达或增加FKBP12.6对RyR2亲和力可以改善通道缺陷,从而使心脏功能及心律失常得到改善.

    作者:王逵;杨成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同型半胱氨酸与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的研究进展

    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作用机制涉及损伤血管功能、活化炎症细胞和血小板、促进凝血及心肌肥大等方面.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ic acid,NMDA)受体是兴奋性氨基酸受体的一种亚型,传统现点认为其主要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在神经元回路的形成及学习、记忆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并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密切相关.近年来,NMDA受体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得到人们的关注.现就NMDA受体在Hcy致心血管细胞功能损伤中的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李莉;陆国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胺碘酮在心房颤动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对心房颤动治疗方法的探讨已成为医学界研究的焦点问题并取得了很大进展,同时胺碘酮在心房颤动治疗中的地位也有所改变.目前胺碘酮在心房颤动中的地位如何,怎样合理地应用胺碘酮?现就这些问题作一综述.

    作者:何华;马长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希美加群:一种新型的口服抗凝剂

    希美加群是一种新型的口服抗凝剂.现就希美加群的药代学和药动学特性以及围绕其进行的一些临床试验进行简单介绍.

    作者:谷国强;崔炜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心力衰竭患者心源性猝死的预警和治疗策略

    重点探讨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的预测方法和治疗策略,旨在为心源性猝死的预防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童晓明;葛志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在心脏保护方面的研究进展

    血管紧张素Ⅱ的大部分心血管效应(如收缩血管、升血压、刺激醛固酮分泌、促进心肌和血管细胞增殖等)是由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介导,但是越来越多的实验结果显示: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AT2)具有拮抗AT1的功能,起着对抗细胞生长和心肌肥厚及促细胞分化、凋亡,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等作用,并认为其可能是一种潜在的心脏、血管保护性受体.现就近年来对AT2在心脏保护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孟永;李芳;张敏;肖践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血管支架再内皮化研究进展

    目的:介绍血管支架内皮化方面的研究进展.方法:广泛查阅近5年有关血管支架内皮化研究的文献并加以综述.结果:某些细胞因子、化学药物以及促进内皮细胞黏附材料的使用有利于血管支架的内皮化过程.结论:实现血管支架内皮化有望现有支架的生物相容性,恢复血管的正常生理功能,减少经皮冠脉介入术后再狭窄和晚期血栓的发生.

    作者:罗启剑;刘宗军;钟明康;金惠根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疱疹病毒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

    现从血清流行病学、病理学、体外细胞培养和动物实验、药物干预试验等方面综述疱疹病毒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关系.

    作者:贾蓓;黄爱龙;陈压西;阮雄中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CRT操作技巧与并发症的防治

    据2003年我国心力衰竭(心衰)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在35~74岁人群中,心衰的患病率为0.9%,据此,我国应有400~500万心衰患者[1].心衰的药物治疗已取得长足的进展,但对存在心脏失同步化的心衰患者抗心衰药物常难于取得疗效,而心脏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已证实不仅能改善临床症状、生活质量、运动耐量,而且能降低死亡率、住院率.

    作者:沈法荣;王志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血小板活化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病理性血小板活化与血栓性疾病密切相关,在心血管疾病中,这一病理生理过程不仅与冠心痛的发生、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而且对于该病的治疗策略的优化和近、远期预后等方面都有直接的影响.

    作者:肖滨;惠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分子性心肌成形术的进展

    分子性心肌成形术是治疗心肌异常性疾病的新方法.现分别从心肌干细胞的增殖、心肌中非肌性细胞向肌性细胞转化、减少心肌细胞凋亡等方面综述了分子性心肌成形术的基础及临床研究进展,并介绍了目前存在的问题.

    作者:卢新政;黄峻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慢性肾功能不全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心血管疾病是造成终末期肾脏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除了一般人群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家族史、年龄、性别)外,目前认为慢性肾脏疾病相关危险因素如贫血、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磷血症、低蛋白血症、微炎症状态、氧化应激等与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关.

    作者:王静;刘兆昶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从循证医学看CRT治疗适应证的进展

    心力衰竭(心衰)是各种器质性心脏病的晚期表现,并有殊途同归的趋向,心衰的恶劣预后,以及高比例的致残、致死率已激起临床医生极大的关注及攻关的热望.近年来,随着各种心血管疾病治疗新技术、新方法、预防新理念的不断涌现,使更多的心血管病患者得以生存.相应之下,心衰的发生率出现明显的上升趋势.

    作者:郭继鸿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缺血后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的保护机制研究进展

    缺血后处理(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是在长时间缺血后再灌注早期,对心脏进行数次短暂的再灌注/缺血处理的方法.研究表明,缺血后处理与预处理一样能减轻再灌注心肌的损伤.其保护心肌的作用可能与抑制自由基生成、减轻钙超载、激活蛋白激酶、内源性生成物(如腺苷、阿片肽、一氧化氮等)激活、线粒体的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和线粒体通道转换孔关闭有关.现就后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王新宝;冯国勤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心血管病学进展杂志

心血管病学进展杂志

主管:成都市卫生局

主办:成都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