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子平;曹文芳;马苏美
患者女,70岁,发现左侧颈部包块10余年,有轻微不适,吞咽无明显影响,左上肢偶发疼痛.于我院行甲状腺超声检查:甲状腺左侧叶后方探及一大小约3.11 cm×2.36 cm的椭圆形混合回声团块,内可见不均质点状强回声,周边呈低回声环绕,低回声带宽约0.39 cm,团块前方与甲状腺分界清晰,后方与食管关系密切,CDFI团块周边见少量血流信号.探头加压团块形态略有改变,作吞咽动作,团块与甲状腺呈相对不协调运动(图1A、1B),团块与上段食管间见高回声缓慢流通(图1C).超声诊断:咽食管憩室.电子胃镜检查:距门齿11 cm处见一较大囊袋状憩室样改变,憩室下端管腔明显狭窄,管壁光滑,见食物潴留.胃镜提示咽食管憩室.
作者:张雷;吴赤球;裘思英;唐和苗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自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患者与正常人的颅脑结构形态学差异,探讨有助于iNPH影像学诊断的指标.方法 应用3.0 TMR对10例iNPH患者及12名年龄相仿正常人行常规头颅MR扫描及全脑3D T1WI扫描.使用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方法分析iNPH患者CSF分布、白质及灰质体积的变化.结果 VBM分析发现,与正常人相比,iNPH患者侧脑室、3脑室、两侧侧裂池及鞍上池扩大,内囊体积增大,大脑纵裂旁以及额顶叶灰质体积增大;纵裂池及额顶叶脑沟变窄,胼胝体压部、双侧侧脑室旁白质及额顶叶深部白质体积减小,双侧颞叶灰质、尾状核、丘脑、海马体积缩小.结论 iNPH患者出现脑室系统、蛛网膜下腔的形态变化,除此之外尚存在其他颅脑结构改变,这些形态改变有助于iN-PH的影像诊断.
作者:尹乐康;赵麟;郑佳骏;吕英茹;汤伟军;张晓雪;郝霄竹;杨艳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以聚乙烯醇(PVA)为栓塞剂,采用经皮微导管介入方法建立可长期存活的猪冠状动脉微栓塞(CME)致心肌梗死模型.方法 对16只西藏小型猪经股动脉选择性插管,于左前降支动脉第一对角支开口处远端缓慢注入不同浓度100 μm PVA,于术后第3天、第60天行640层容积CT心肌灌注成像;动物处死后对心肌组织行TTC染色和病理学观察.结果 9只动物造模成功并长期存活,其PVA浓度为0.001 ml/ml,注射总量10 ml;CT心肌灌注成像示左心室心尖前壁、侧壁及间隔壁灌注缺损,主要位于心内膜下,部分累及心外膜下心肌;心脏TTC染色和病理示微血管栓塞区域心肌梗死.结论 以PVA颗粒为栓子,采用经皮微导管介入方法建立猪CME致心肌梗死模型成功率高、存活时间长,为临床研究CME致心肌梗死的理想动物模型.
作者:鲁琳;娄明武;申云霞;梁冰;颜妙如;钟欢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正常中、晚孕期胎儿脾脏形态及脾动脉血流特点.方法 收集551胎正常中、晚孕期单胎胎儿,中孕期胎儿分为21~22+6孕周和23~24+6孕周组,晚孕期胎儿分为28~31+6孕周、32~35+6孕周和36~40孕周组.产前超声观察胎儿脾脏及脾动脉特征,测量并比较各组间脾脏及脾动脉各参数差异,分析各参数与孕周的相关性.结果 99.27%(547/551)胎儿可完整显示脾脏,其横切面上呈半月形、月牙形或三角形,呈均匀低回声;脾动脉起自腹腔动脉,沿胃泡后缘自右向左走行,经脾门进入脾脏.中孕期23~24+6孕周胎儿脾脏周长、面积和厚度以及脾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均大于21~22+6周胎儿(P均<0.05),脾动脉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和阻力指数(RI)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晚孕期胎儿脾脏周长、面积和厚度及脾动脉PSV和EDV随孕周增加逐渐增加(P均<0.05),脾动脉RI无明显改变(P>0.05).中、晚孕期脾脏周长、面积、厚度、脾动脉PSV以及晚孕期脾动脉EDV与孕周之间呈线性正相关.结论 正常中、晚孕期胎儿脾脏的超声显示率较高,正常胎儿脾脏超声形态特征及正常参考值范围可为评估相关疾病提供依据.
作者:韩翠锋;吴瑛;刘涛;熊奕;林琪;焦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应用CEUS评估门静脉高压患者术后肝内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价值.方法 对接受手术治疗的17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于手术前后均行CEUS检查,记录肝动脉到达时间(HAAT)、门静脉到达时间(PVAT)及肝静脉到达时间(HVAT),计算肝动静脉渡越时间(HAVTT)及门静脉-肝静脉渡越时间(pV-HVTT),对手术前后各参数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门静脉高压症患者HAVTT及PV-HVTT在手术后较手术前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AAT、PVAT及HVAT手术前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CEUS参数中,HAVTT及PV-HVTT可用以较好地评估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肝内血流动力学变化,为无创性评价门静脉高压患者术后近期疗效提供了新的方法.
作者:刘站;唐少珊;马莹贺;曹玉敏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颈动脉双源CTA中CT自动去骨去钙化斑块技术评价颈动脉狭窄的价值.方法 纳入接受颈动脉双源CTA的疑似颈动脉狭窄患者43例,采用标准MIP及自动去骨去钙化斑块MIP技术重建图像,评估两种重建方法评价颈动脉狭窄与DSA结果的相关性,以DSA结果为金标准计算两种重建方法评估颈动脉狭窄程度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DSA和CTA均发现53处颈动脉权狭窄.去骨去钙化斑块MIP重建图像评价颈动脉狭窄程度与DSA间相关性(r2=0.96)高于标准MIP重建图像与DSA间相关性(r2=0.83).去骨去钙化斑块和标准MIP重建图像诊断颈动脉闭塞敏感度均为100%(6/6),特异度为100%(47/47)和89.36%(42/47),诊断重度颈动脉狭窄敏感度为100%(15/15)和73.33%(11/15),特异度为94.74%(36/38)和89.47%(34/38),诊断轻、中度颈动脉狭窄敏感度为90.63%(29/32)和81.25%(26/32),特异度为100%(21/21)和95.24%(20/21).结论 颈动脉双源CTA中,采用去骨去钙化斑块技术可提高评价颈动脉狭窄程度准确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吕鹏;林江;张维升;王莉莉;侯凯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提出一种基于对角线剖面分析的全自动肺CT图像分割方法.方法 首先构造待分割图像的对角线剖面图,然后自动分析该剖面,得到各组织结构的位置信息和像素值信息,引导区域增长算法分离患者身体和背景,再利用灰度阈值算法分离胸壁与肺区,再用数学形态学算法修正肺边缘,得到肺区掩模图像,后利用肺区掩模图像与原图像运算提取肺区.结果 利用从不同数据库选取的51幅CT图像检验提出的方法,所得结果与诊断医师手工分割结果进行比较,计算重叠率指标(OR),低OR为95.86%,高OR为99.25%,平均OR为97.85%.结论 对角线剖面分析方法能高效地实现全自动肺CT图像分割.
作者:侯庆锋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采用fMRI观察针刺足少阳胆经五输穴的脑功能区激活情况.方法 选取男性健康青年志愿者12名,针刺右侧足少阳胆经五输穴,在静息段与针刺段交替采集fMRI图像,获得数据通过random effect法对数据行组分析,以P<0.05的像素构成统计参数图,即实验任务脑激活区,按Talairach坐标行解剖定位,获得试验任务激活的脑区.结果 受试者脑激活区包括左侧眶回(BA11)、双侧顶上小叶(BA7)、右侧颞上回(BA22).负激活区包括右侧舌回(BA18)、右侧扣带回(BA24)、双侧顶上小叶(BA7)、右侧颞下回(BA20).结论 针刺足少阳胆经五输穴可影响边缘系统、听觉系统、语言、记忆等.针灸叠加针刺引起对应的脑功能区变化是大脑传导通路重新整合与分配的结果.
作者:李晓陵;于国强;王丰;徐英杰;张秦宏;赵桂君;俆佐宇;岳金换;张帆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320排CTA在头颈部副神经节瘤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头颈部副神经节瘤21例患者行320排CTA检查,并由2名具有10年以上工作经验的高级职称医师分析其影像资料.结果 21例共30个副神经节瘤,其中颈动脉体瘤20个,颈静脉球瘤9个,迷走神经副节瘤1个;CT均表现为实性肿块、血供丰富和明显强化.VR、MIP及MPR可清晰显示病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所有副神经节瘤均进行术前分型,结果与术后分型完全相同,准确率达100%.结论 320排CTA可作为诊断头颈部副神经节瘤安全、准确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式.
作者:肖泽彬;曹代荣;江飞;游瑞雄;余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患者男,43岁,因中腹部疼痛3月余来院就诊.高血压病史15年,否认胰腺炎、糖尿病、外伤等病史.超声检查:上腹部纵切面扫查腹主动脉,可见肠系膜上动脉距开口约15 mm处局限性瘤样扩张,呈梭形,内径约13 mm,长约33 mm,内见隔膜样回声将管腔分为真假两腔,假腔内远心段见絮状低回声(图1).CDFI:纵切面示血流信号自隔膜近心端破口处进出假腔内,呈红-蓝交替旋涡状改变,真腔内血流束纤细(图2).CEUS:经肘正中静脉注入SonoVue 1.5 ml并实时观察,瘤体近心段破口处造影剂呈漩涡状进出假腔,远心端假腔内造影剂充盈缺损,真腔内造影剂束纤细(图3).超声提示: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并血栓形成,建议进一步检查.患者入院后CTA证实超声诊断(图4).
作者:王贤明;华先平;张振建;李鹰;梅丽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声触诊组织定量(VTQ)技术评估慢性肾脏疾病(CKD)肾组织纤维化程度的价值.方法 对45例经肾组织活检证实的CKD患者进行VTQ以及常规超声检查.分析VTQ以及常规超声指标与患者临床及病理指标(CKD分期、肾小球硬化指数、肾小管萎缩面积以及肾间质纤维化面积)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肾皮质SWV值CKD 1期为(2.74土0.57)cm/s,CKD 2期为(2.30土0.27)cm/s,CKD 3期为(2.85±0.26)cm/s,CKD 4期为(2.60士0.40) cm/s.统计分析显示肾皮质SWV值与CKD分期及病理指标间无相关性.讨论 VTQ技术可以测定的肾脏皮质的SWV值;但肾脏皮质SWV值与CKD分期及肾组织纤维化指标间无相关性.
作者:王亮;吕珂;陈丽萌;夏鹏;姜玉新;戴晴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缺血性脑卒中可修复组织称为半暗带,治疗脑卒中的关键是对半暗带进行溶栓,但是半暗带存在的时间窗具有高度不稳定性,需要成熟的无创性成像技术对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发展情况进行准确判断.MR对比剂能够显著提高组织对比度、靶向特定病理相关标志物,在缺血性脑卒中相关研究中具有广泛应用.本文对MR对比剂在缺血性脑卒中血脑屏障渗漏、炎症反应、分子靶向、干细胞示踪几个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王慧;胡春洪;杨晓冬 刊期: 2014年第11期
左心房功能在预测心血管事件发生中的重要性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应变及应变率成像技术为评价左心房功能提供了新方法.随着该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评价左心房功能的应用中越来越广泛和深入.本文对应变及应变率成像评价左心房功能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朱梦若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比较采用常规超声(US)与超声弹性成像(UE)判断腋淋巴结性质的价值.方法 观察我院60例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癌患者的84枚腋淋巴结,均行US及UE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构建ROC曲线,比较US、UE及US结合UE(US+ UE)诊断腋淋巴结性质的效能.结果 应用US、UE及US+UE判断乳腺癌腋淋巴结转移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2、0.812、0.858.UE与US曲线下面积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613,P>0.05).US+ UE与US(Z=2.131,P<0.05)、与UE(Z=1.996,P<0.05)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联合应用常规US与UE可以提高诊断转性性腋淋巴结的效能.
作者:谷英士;李颖嘉;文戈;位红芹;王冬晓;洪少馥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采用256 iCT进行冠状动脉CTA(CCTA),并联合多种技术优化扫描方案以降低辐射剂量.方法 纳入91例接受256 iCT CCTA(研究组)和30例接受64排CCTA(对照组)的可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研究组根据患者心率设置6种扫描方案,方案1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启动z轴方向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方案2、3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 ECG电流调控(ECG-CTCM)技术,方案4~6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各扫描方案均根据BMI设置管电压.计算并比较各组及各扫描方案间有效剂量(ED)和图像质量评分差异.结果 研究组ED[(12.78±5.87)mSv]明显低于对照组[(19.49±1.65)mSv,P<0.05].研究组扫描方案1 ED低,其次为扫描方案3,两种扫描方案ED均明显低于其余扫描方案(P均<0.05),二者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方案2、4~6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扫描方案中ED均随管电压下降而下降.各扫描方案间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610,P=0.858).结论 CCTA中256 iCT辐射剂量低于64排螺旋CT;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ECG电流调控技术和个体化扫描均可不同程度降低辐射剂量,并不影响图像质量.
作者:张蕴;赵婷婷;屈天荣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经支气管超声(EBUS)诊断肺部结节性病变的价值.方法 对CT扫描提示肺部占位的52例肺部结节性病变患者行EBUS检查,观察病灶内部回声、边界、后壁回声及后方回声等超声表现.结果 52例肺部结节性病变患者中,良性病变18例,恶性病变34例.边界清晰和后壁呈线状均匀增强是肺部恶性病变的重要声像图特征,边界不清和后壁带状不均匀增厚是肺部良性病变的声像图特征;在肺部结节性病变中,“彗星尾征”提示肺鳞癌病变.声像图表现中内部回声、后方回声变对肺部结节性病变的诊断价值不大.EBUS检查未发生并发症.结论 EBUS是肺部结节性病变超声诊断的新方法,且安全有效.
作者:谭旭艳;张婷;李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患者女,35岁,无腹部不适症状,体检B超发现肝左内叶实性占位,而行中上腹部MR检查.MRI:肝左内叶下段(Ⅳb段)小结节,于冠状位T2WI图像上,见肝左管、肝右管之间存在一连接管,其内信号与肝管信号一致(图1A).2D-MRCP:肝左管、肝右管之间存在一连接胆管,长约0.65 cm,管径约0.20 cm,胆囊管汇合于肝右管,肝左管、肝右管低位汇合于胰头水平(图1B、C).MRI诊断:肝左内叶小结节,考虑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可能;肝间管.
作者:张仕勇;敬宗林;黄小华;刘念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应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 DWI)对肝细胞癌(HCC)进行术前分级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9例HCC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及病理资料.以Edmondson-Steiner分级法为依据分为低级别组、高级别组,均接受MRI及多b值DWI成像,应用单双指数函数分别计算两组的标准ADC值、真实扩散系数(D值)、灌注相关扩散系数(D*值)及灌注分数(f值).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U,DWI参数预测HCC分级效能的比较采用ROC曲线分析.结果 低级别组12例,高级别组17例.低级别组标准ADC值、D值、D*值和f值分别为(1.29±0.27)×10-3mm2/s、(1.21土0.36)×10-3 mrm2/s、(40.20士7.79)×10-3 mm2/s、(23.97±9.22)%,高级别组分别为(0.90士0.25)×10-3mm2/s (0.75±0.20)×10-3 mm2/s、(53.40士11.99)×10-3 mm2/s、(32.24士12.66)%,两组间标准ADC值、D值及D*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标准ADC值、D值、D*值鉴别诊断低级别与高级别HCC的曲线下面积依次为0.86、0.89、0.83;D值取阈值0.87×10-3 mm2/s时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0%和80.0%.结论 应用IVIM DWI可以于术前预测HCC的病理学分级.
作者:李玉博;高雪梅;程敬亮;鲁果果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4例SPTP患者的CT和MR资料.结果 SPTP位于胰头部14例(14/34,41.18%),胰腺颈部及体部各4例(4/34,11.76%),胰尾部12例(12/34,35.29%).21例囊实性(21/34,61.76%),7例囊性为主(7/34,20.59%),6例实性为主(6/34,17.65%).CT平扫囊性部分呈低密度,实性部分呈等低密度;MR平扫T1WI呈不均匀混杂信号,T2WI以高信号为主.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及包膜静脉期及平衡期强化,囊性部分不强化.2例中心见点片状钙化,6例边缘呈环状钙化;2例胰管扩张;3例十二指肠受压、2例左肾受压、4例脾脏及脾静脉受压、3例胃受压.结论 SPTP CT及MRI具有一定特征,有助于提高术前诊断SPTP准确率.
作者:杨佳;冯卫华;华辉;纪清连;石祥龙;杨志涛;赵晓丹;陈静静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采用DTI检测正常人皮质脊髓束(CST)在大脑脚、内囊后肢及半卵圆中心发育的规律.方法 采集120名头部MRI无异常的门诊患者及健康志愿者颅脑DTI数据,按年龄分为10组,每组12名(男、女各6名),测量大脑脚、内囊后肢及半卵圆中心CST的FA值及ADC值,比较不同年龄组间FA值及ADC值差异,分析FA值和ADC值与年龄的相关性.结果 不同年龄组间大脑脚、内囊后肢、半卵圆中心CST的FA和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FA值随年龄增长先升高后降低,ADC值先降低后升高.≤18岁受检者FA值与年龄呈正相关,ADC值与年龄呈负相关,>18岁受检者FA值与年龄呈负相关,ADC值与年龄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 DTI可反映CST微结构变化,未成年阶段随年龄增长FA值升高、ADC值下降,成年阶段随年龄增长FA值下降、ADC值升高.
作者:张玮;余庆华;林圣美;吴少杰;杜瑞宾;包强;邹松 刊期: 201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