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MRCP诊断肝间管1例

张仕勇;敬宗林;黄小华;刘念

关键词:肝间管, 胰胆管造影术, 磁共振
摘要:患者女,35岁,无腹部不适症状,体检B超发现肝左内叶实性占位,而行中上腹部MR检查.MRI:肝左内叶下段(Ⅳb段)小结节,于冠状位T2WI图像上,见肝左管、肝右管之间存在一连接管,其内信号与肝管信号一致(图1A).2D-MRCP:肝左管、肝右管之间存在一连接胆管,长约0.65 cm,管径约0.20 cm,胆囊管汇合于肝右管,肝左管、肝右管低位汇合于胰头水平(图1B、C).MRI诊断:肝左内叶小结节,考虑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可能;肝间管.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非创伤性诊断指标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及应用现状

    近年来,肝纤维化的发病率逐年增加,探索非创伤性诊断体系诊断肝纤维化及确定病变程度已成为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且相关研究越来越深入.本文就目前探索及应用的非创伤性指标诊断肝纤维化的现状及价值进行综述.

    作者:吕子平;曹文芳;马苏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增生性精索炎伴坏死1例

    患者男,69岁,发现右腹股沟区包块8年,逐渐增大伴疼痛1周.专科查体:站立位于右腹股沟外环口下方见约3 cm×2 cm包块,平卧位不能完全还纳,包块呈韧性,触痛阳性,边界清晰,腹软,无明显压痛及反跳痛.超声:右腹股沟区见一条索样异常回声区,大小约3.5 cm×0.9 cm,边界尚清晰,内为实质性低回声,腹股沟疝可能(图1).骨盆正位片未见明显骨质异常改变.行右侧精索切除术,术中可见精索明显增粗,质韧,与周围组织粘连紧密、形成肿块,剪开肿块表面包膜,内呈白色鱼肉样改变,并可见空腔形成,内有暗红色液体,肿块周围可见增生肉芽组织.术后病理学确诊为增生性精索炎伴坏死(图2).

    作者:卞锦花;达婷;陈健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CT灌注成像评估单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和血管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疗效

    目的 CT灌注(CTP)成像评价单侧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和血管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PTAS)效果.方法 选取单侧MCA狭窄患者40例,根据CTA测量狭窄程度分为中度狭窄(50%~69%)组14例和重度狭窄(70%~99%)组26例,另根据药物疗效将重度狭窄组分为有效亚组16例和无效亚组10例.利用CTP评估狭窄侧与对侧的绝对灌注值,包括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和达峰时间(TTP),及相对灌注值(rCBF、rCBV、rTTP),评价支架治疗术前及术后脑血流动力学情况.结果 中度狭窄组狭窄侧与对侧比较,仅TT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55,P<0.01),重度狭窄组CBV和TTP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BV:t=3.83,P<0.001;TTP..t=8.89,P<0.001).治疗无效亚组rTTP较有效亚组显著延长(t=-2.18,P=0.04).无效亚组接受PTAS后,rTTP较术前明显缩短(t=5.94,P<0.001).结论 CTP能有效评估MCA狭窄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筛选介入治疗患者,TTP能敏感反映术后血流动力学改变.

    作者:程晓青;陈谦;卢光明;黄伟;周长圣;李建瑞;张龙江;赵艳娥;罗松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超声弹性成像与常规超声诊断乳腺癌腋淋巴结转移

    目的 比较采用常规超声(US)与超声弹性成像(UE)判断腋淋巴结性质的价值.方法 观察我院60例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癌患者的84枚腋淋巴结,均行US及UE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构建ROC曲线,比较US、UE及US结合UE(US+ UE)诊断腋淋巴结性质的效能.结果 应用US、UE及US+UE判断乳腺癌腋淋巴结转移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2、0.812、0.858.UE与US曲线下面积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613,P>0.05).US+ UE与US(Z=2.131,P<0.05)、与UE(Z=1.996,P<0.05)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联合应用常规US与UE可以提高诊断转性性腋淋巴结的效能.

    作者:谷英士;李颖嘉;文戈;位红芹;王冬晓;洪少馥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木村病MRI表现1例

    患者男,64岁,主因“发现垂体炎3年”入院.MR检查:鞍窝扩大,鞍底下沉,垂体增大,约20 mm× 18 mm× 17 mm,信号不均,左份可见长T1长T2信号,双侧海绵窦稍受包绕,垂体柄上份可见结节状增粗,视交叉未见明显受压上抬.右侧眼球可见磁敏感伪影.双侧泪腺及腮腺增大(图1、2).增强扫描示垂体呈不均匀轻度强化,左侧坏死部分未见强化.垂体柄上份可见结节状增粗强化(图3).实验室检查:嗜酸性粒细胞计数2.16×109/L,尿酸496μnm/L,β2微球蛋白3.71 mg/L,球蛋白43.4 g/L,电泳示β2微球蛋白比例高达7.8%,γ球蛋白比例达30.7%血沉加快.行颈部淋巴结切除活检术,病理结果提示:嗜酸性淋巴肉芽肿(木村病).

    作者:肖翠萍;任翠萍;李莹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在肝细胞癌术前分级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应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 DWI)对肝细胞癌(HCC)进行术前分级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9例HCC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及病理资料.以Edmondson-Steiner分级法为依据分为低级别组、高级别组,均接受MRI及多b值DWI成像,应用单双指数函数分别计算两组的标准ADC值、真实扩散系数(D值)、灌注相关扩散系数(D*值)及灌注分数(f值).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U,DWI参数预测HCC分级效能的比较采用ROC曲线分析.结果 低级别组12例,高级别组17例.低级别组标准ADC值、D值、D*值和f值分别为(1.29±0.27)×10-3mm2/s、(1.21土0.36)×10-3 mrm2/s、(40.20士7.79)×10-3 mm2/s、(23.97±9.22)%,高级别组分别为(0.90士0.25)×10-3mm2/s (0.75±0.20)×10-3 mm2/s、(53.40士11.99)×10-3 mm2/s、(32.24士12.66)%,两组间标准ADC值、D值及D*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标准ADC值、D值、D*值鉴别诊断低级别与高级别HCC的曲线下面积依次为0.86、0.89、0.83;D值取阈值0.87×10-3 mm2/s时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0%和80.0%.结论 应用IVIM DWI可以于术前预测HCC的病理学分级.

    作者:李玉博;高雪梅;程敬亮;鲁果果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超声造影评估门静脉高压患者手术前后肝内血流动力学变化

    目的 探讨应用CEUS评估门静脉高压患者术后肝内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价值.方法 对接受手术治疗的17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于手术前后均行CEUS检查,记录肝动脉到达时间(HAAT)、门静脉到达时间(PVAT)及肝静脉到达时间(HVAT),计算肝动静脉渡越时间(HAVTT)及门静脉-肝静脉渡越时间(pV-HVTT),对手术前后各参数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门静脉高压症患者HAVTT及PV-HVTT在手术后较手术前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AAT、PVAT及HVAT手术前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CEUS参数中,HAVTT及PV-HVTT可用以较好地评估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肝内血流动力学变化,为无创性评价门静脉高压患者术后近期疗效提供了新的方法.

    作者:刘站;唐少珊;马莹贺;曹玉敏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测急性肝炎肝脏弹性

    目的 应用实时剪切波弹性技术测量急性肝炎患者肝脏弹性,探讨其与肝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对50例急性肝炎患者(急性肝炎组)及50名健康志愿者(正常组)行肝脏实时剪切波弹性测量,比较急性肝炎组与正常组、急性病毒性肝炎与急性药物性肝炎患者肝脏弹性值差异,对急性肝炎组肝脏剪切波弹性值与肝功能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急性肝炎组剪切波弹性值明显高于正常组[(10.12士3.63)vs(4.96土0.72)kPa,P<0.05];急性病毒性肝炎与急性药物性肝炎患者肝脏剪切波弹性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11士3.03)vs(10.86士3.89)kPa,P>0.05].急性肝炎组剪切波弹性值与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之间呈正相关(r=0.305、0.304,P均<0.05),与肝功能其他指标间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 急性肝炎中肝脏硬度增加,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可通过检测剪切波弹性值对其进行定量评估,为临床诊断急性肝炎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作者:宋望姝;王学梅;姜镔;王云忠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超声标准化定量评价健康孕妇左心房构型的初步研究

    目的 采用二维超声心动图(2DE)获取健康孕妇左心房构型的相关定量数据,并用体表面积对其进行标化,进一步了解妊娠期妇女左心房构型发生的适应性改变.方法 采用2DE检测100名健康孕妇(早孕组、中孕组、晚孕组)及年龄相匹配的25名健康未孕妇女(对照组)的左心房构型指标.对比分析健康孕妇各组和对照组2DE测量的未经体表面积标化的左心房构型超声常规指标[(左心房收缩期末前后径(LAD)、左心房容积(LAV)]以及经体表面积标化的左心房构型超声标化指标[(左心房收缩期末前后径指数(LADi)、左心房容量指数(LAVi)],并观察左心房构型指标标化前后的变异系数.结果 随着孕周的增大,健康孕妇左心房构型常规指标(LAD、LAV)及标化指标(LADi、LAVi)均呈现逐步升高的趋势,在早孕、中孕、晚孕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左心房构型常规指标的变异系数明显大于标化指标的变异系数.结论 健康孕妇心脏构型超声心动图标化指标稳定性优于常规指标,可降低超声常规指标评价孕妇左心房构型变化的假阳性率,其结果更具可靠性.

    作者:张霞;朱向明;强帮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低管电压联合原始数据迭代重建技术在眼眶CT扫描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第二代双源CT低管电压(100 kVp)扫描联合基于原始数据迭代重建(SAFIRE)在眼眶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00例疑似眼眶病变患者行CT扫描,分为100 kVp扫描(A)组50例,SAFIRE重建,选择强度3级,120 kVp扫描(B)组50例,滤波反投影(FBP)重建;比较两组的辐射剂量及图像的平均CT值、图像噪声、SNR、CNR、图像质量主观评分、诊断效能等.结果 A、B两组辐射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9,P=0.01),A组较B组有效辐射剂量降低约33.78%;与B组相比,A组图像噪声降低21.52%;SNR提高22.88%;CNR提高28.88%;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图像的主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4,P=0.88).A、B两组CT诊断效能与临床诊断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08、0.10,P=0.99、0.99).结论 采用第二代双源CT低管电压(100 kVp)联合SAFIRE重建技术行眼眶扫描,能保证图像质量,并可降低辐射剂量.

    作者:曾宪春;徐聆峰;韩丹;刘莉;王玉权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DTI检测正常人皮质脊髓束发育规律

    目的 采用DTI检测正常人皮质脊髓束(CST)在大脑脚、内囊后肢及半卵圆中心发育的规律.方法 采集120名头部MRI无异常的门诊患者及健康志愿者颅脑DTI数据,按年龄分为10组,每组12名(男、女各6名),测量大脑脚、内囊后肢及半卵圆中心CST的FA值及ADC值,比较不同年龄组间FA值及ADC值差异,分析FA值和ADC值与年龄的相关性.结果 不同年龄组间大脑脚、内囊后肢、半卵圆中心CST的FA和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FA值随年龄增长先升高后降低,ADC值先降低后升高.≤18岁受检者FA值与年龄呈正相关,ADC值与年龄呈负相关,>18岁受检者FA值与年龄呈负相关,ADC值与年龄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 DTI可反映CST微结构变化,未成年阶段随年龄增长FA值升高、ADC值下降,成年阶段随年龄增长FA值下降、ADC值升高.

    作者:张玮;余庆华;林圣美;吴少杰;杜瑞宾;包强;邹松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影像表现

    目的 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4例SPTP患者的CT和MR资料.结果 SPTP位于胰头部14例(14/34,41.18%),胰腺颈部及体部各4例(4/34,11.76%),胰尾部12例(12/34,35.29%).21例囊实性(21/34,61.76%),7例囊性为主(7/34,20.59%),6例实性为主(6/34,17.65%).CT平扫囊性部分呈低密度,实性部分呈等低密度;MR平扫T1WI呈不均匀混杂信号,T2WI以高信号为主.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及包膜静脉期及平衡期强化,囊性部分不强化.2例中心见点片状钙化,6例边缘呈环状钙化;2例胰管扩张;3例十二指肠受压、2例左肾受压、4例脾脏及脾静脉受压、3例胃受压.结论 SPTP CT及MRI具有一定特征,有助于提高术前诊断SPTP准确率.

    作者:杨佳;冯卫华;华辉;纪清连;石祥龙;杨志涛;赵晓丹;陈静静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应变及应变率成像技术评价左心房功能的研究进展

    左心房功能在预测心血管事件发生中的重要性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应变及应变率成像技术为评价左心房功能提供了新方法.随着该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评价左心房功能的应用中越来越广泛和深入.本文对应变及应变率成像评价左心房功能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朱梦若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椎间盘源性下腰部疼痛患者腰椎间盘MRI高信号区发生特点

    目的 探讨椎间盘源性下腰部疼痛(LBP)患者腰椎间盘MRI高信号区(HIZ)发生特点与规律.方法 对72例椎间盘源性LBP患者(LBP组)、30例无LBP病史患者(对照组)行1.5T腰椎MRI,评价所有节段腰椎间盘退变程度及HIZ,并对采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HIZ均发生于Ⅲ~Ⅴ级退变椎间盘,以L3-4、L4-5、L5-S1腰椎间盘易受累.LBP组HIZ阳性34例,共累及99个腰椎间盘,25例为多发HIZ(HIZ累及≥2个腰椎间盘);对照组HIZ阳性11例,共累及21个腰椎间盘,4例为多发HIZ.两组患者椎间盘HIZ发生率(LBP组:99/360,27.50%;对照组:21/150,14.00%)、多发HIZ患者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0.725、5.010,P=0.001、0.025).结论 HIZ是Ⅲ级以上椎间盘退变的表现,并不是椎间盘源性LBP的特异性征象,但LBP患者椎间盘HIZ发生率增高,多椎间盘受累对提示椎间盘源性LBP诊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戴畅;任晓平;王成虎;赵秀芹;谢国华;张传臣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DWI中基于单指数与IVIM双指数模型早期预测淋巴瘤疗效效能比较

    目的 比较多b值DWI中单指数模型和基于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的双指数模型早期预测淋巴瘤疗效的价值.方法 纳入接受化疗、经病理确诊的淋巴瘤患者22例.患者于治疗前、2个周期化疗后分别进行常规MRI和多b值DWI,根据IVIM双指数模型获得真性扩散系数(D值)、假性扩散系数(D*值)和灌注分数(f值),根据单指数模型获得ADC值.2个周期化疗后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估疗效,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和进展(PD),比较不同疗效组治疗前D、f、D*、ADC值差异,评价D值和ADC值预测疗效效能.结果 CR组49个淋巴结、PR组17个淋巴结、SD组8个淋巴结.CR组和PR组治疗前D值和AD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D组治疗前D值和ADC值均低于CR组和PR组(P均<0.05),CR组、PR组和SD组f值和D*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分别以0.48×10-3mm2/s和0.49×10-3mm2/s为治疗前D值和ADC值预测较好疗效(CR和PR)阈值,敏感度、特异度和曲线下面积分别为100%、75.76%、0.890和100%、84.85%、0.893,二者预测化疗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086,P=0.931).结论 基于IVIM的双指数模型所获得D值和单指数模型所获得ADC值早期预测淋巴瘤疗效效能均较好,无明显差异.

    作者:刘小华;张忠林;李文瑜;梁长虹;刘再毅;易晓敏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正常胎儿脾脏及脾动脉超声特征

    目的 探讨正常中、晚孕期胎儿脾脏形态及脾动脉血流特点.方法 收集551胎正常中、晚孕期单胎胎儿,中孕期胎儿分为21~22+6孕周和23~24+6孕周组,晚孕期胎儿分为28~31+6孕周、32~35+6孕周和36~40孕周组.产前超声观察胎儿脾脏及脾动脉特征,测量并比较各组间脾脏及脾动脉各参数差异,分析各参数与孕周的相关性.结果 99.27%(547/551)胎儿可完整显示脾脏,其横切面上呈半月形、月牙形或三角形,呈均匀低回声;脾动脉起自腹腔动脉,沿胃泡后缘自右向左走行,经脾门进入脾脏.中孕期23~24+6孕周胎儿脾脏周长、面积和厚度以及脾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均大于21~22+6周胎儿(P均<0.05),脾动脉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和阻力指数(RI)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晚孕期胎儿脾脏周长、面积和厚度及脾动脉PSV和EDV随孕周增加逐渐增加(P均<0.05),脾动脉RI无明显改变(P>0.05).中、晚孕期脾脏周长、面积、厚度、脾动脉PSV以及晚孕期脾动脉EDV与孕周之间呈线性正相关.结论 正常中、晚孕期胎儿脾脏的超声显示率较高,正常胎儿脾脏超声形态特征及正常参考值范围可为评估相关疾病提供依据.

    作者:韩翠锋;吴瑛;刘涛;熊奕;林琪;焦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白血病伴颅骨转移性神经母细胞瘤1例

    患儿男,3岁,发热、咳嗽伴下肢痛数天.查体:腋下及颅顶部多发软组织肿块.胸骨穿刺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给予VDLD方案化疗.颅脑CT:颅骨密度不均匀减低,见多发虫噬样骨质破坏区,呈砂砾状,颅骨内外板见明显“发尖样”、“针尖样”骨膜反应,以额顶骨内板为著.双侧额顶部见多发梭形高密度肿块影,以颅骨为中心、跨颅骨分布,以硬膜外为著,局限性推压上矢状窦(图1).胸部CT:双侧腋窝多发肿大淋巴结.右侧肾上腺略饱满,见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影,内可见条片状钙质密度影(图2).颅骨穿刺活检病理:增生的纤维组织内见成团的小蓝圆细胞浸润,诊断为转移性神经母细胞瘤.免疫组化:CD99(-)、Desmin (-)、S100(-)、Syn(+)、NSE(+)、NF(-)、CK(-)、EMA(-)、VIM(-),Ki-67(阳性细胞数约1%).

    作者:牛蕾;隋庆兰;刘学军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MRCP诊断肝间管1例

    患者女,35岁,无腹部不适症状,体检B超发现肝左内叶实性占位,而行中上腹部MR检查.MRI:肝左内叶下段(Ⅳb段)小结节,于冠状位T2WI图像上,见肝左管、肝右管之间存在一连接管,其内信号与肝管信号一致(图1A).2D-MRCP:肝左管、肝右管之间存在一连接胆管,长约0.65 cm,管径约0.20 cm,胆囊管汇合于肝右管,肝左管、肝右管低位汇合于胰头水平(图1B、C).MRI诊断:肝左内叶小结节,考虑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可能;肝间管.

    作者:张仕勇;敬宗林;黄小华;刘念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磁共振对比剂在缺血性脑卒中研究中的应用

    缺血性脑卒中可修复组织称为半暗带,治疗脑卒中的关键是对半暗带进行溶栓,但是半暗带存在的时间窗具有高度不稳定性,需要成熟的无创性成像技术对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发展情况进行准确判断.MR对比剂能够显著提高组织对比度、靶向特定病理相关标志物,在缺血性脑卒中相关研究中具有广泛应用.本文对MR对比剂在缺血性脑卒中血脑屏障渗漏、炎症反应、分子靶向、干细胞示踪几个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王慧;胡春洪;杨晓冬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胎儿右侧主动脉弓并左侧导管血管环产前超声表现1例

    孕妇25岁,孕1产0,孕28周,既往体健,无家族遗传病史,来我院接受产前胎儿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超声心动图示胎儿心脏位置正常,位于左侧胸腔,心尖指向左前方.心房正位,心室右襻,房室连接一致.主及肺动脉起源和位置正常,心脏各瓣膜纤细,启闭未见异常,各房室腔径线测值正常.主动脉弓可以显示,但头臂干、左颈总、左锁骨下动脉所构成“三毛”结构显示不理想,仅能有两支显示.三血管-气管切面显示主动脉横弓、肺动脉主干、动脉导管所构成的“V”字形结构消失,主动脉横弓和肺动脉间隙增宽约7.6 mm(图1),两者见可见气管回声,主动脉横弓位于气管右侧;多切面追踪显示动脉导管绕行于气管的左后方,形成一血管环状结构包绕气管,环状结构内横截面积约1.05 cm2.

    作者:缪伟;代培凤;黄进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