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松;郭志辉;王川;黄拔瑞;谢义德;周亚宽
目的:改良目前治疗男性乳房发育症的手术方法,观察其效果.方法:术前应用高频超声探头选择脂肪和乳腺组织均有增生的男性乳房发育症患者18例,以腋皱襞前端为入路,单纯应用锐性吸脂针对增大的乳房进行肿胀抽吸治疗,吸出物送病理学检查. 结果:乳房胸部塑形良好,无血肿、乳头乳晕感觉障碍等并发症.胸部无手术痕迹残留.随访3~18月无复发.病理检查结果显示吸出物中有增生的乳腺组织,病理特点符合男性乳腺发育症.结论:对于脂肪和乳腺组织均有增生的男性乳房发育症,锐性吸脂针腋皱襞入路单纯肿胀抽吸术是一种可选的有效手术方法.
作者:雷华;马桂娥;归来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眶隔脂肪分次释放、去除法在结膜入路下睑袋整形术中的应用.方法:切开结膜后,用1ml注射器接5号长针头紧贴眼眶下壁进针,分别向中、内、外三组眶隔脂肪方向各注射麻醉液1ml,然后再分次释放、去除眶隔脂肪.结果:本组75例受术者,女性65例,男性10例,经1~24个月随访,所有患者睑袋均得到平复,睑袋与眶下区皮肤自然过渡,没有不平坦现象,术后效果满意.结论:采用该方法后能迅速、准确地找到中,内、外三组眶隔脂肪,并能比较准确地估计去脂量.
作者:李欢诚;黎冻;韦洁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介绍乳房再造术应用于早期乳腺癌患者既可保留乳房美观外形,又安全可行.方法:对旱期乳腺癌患者行改良根治术后并假体植入、背阔肌肌皮瓣移植、横行腹直肌肌皮瓣移植、腹壁下动脉穿支肌皮瓣移植等不同方法进行Ⅰ期或Ⅱ期乳房再造.结果:2003~2008年共治疗21例,术后随访3年、4年、5年以上分别为18例、12例、4例,均无肿瘤复发及转移,术后外观效果满意.结论:乳房再造术对早期乳腺癌患者安全可行,效果好,并可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及需求采用不同方法.
作者:陈小松;郭志辉;王川;黄拔瑞;谢义德;周亚宽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设计一种新的驼峰鼻整形的综合式手术方法.方法:驼峰去除及鼻下端修整采用鼻孔外进路的鼻孔缘切口,不做能产生明显瘢痕的鼻小柱部位的横行切口,而鼻背缩窄部分则采用的是鼻孔内进路的上颌骨梨状窝边缘的小切口.结果:本组驼峰鼻患者,驼峰截除满意,效果良好,鼻尖下垂及鹰钩矫正基本达到手术目的,且瘢痕隐蔽.结论:用此方法做的驼峰鼻整形术,操作简单,效果良好、持久,鼻部切口不明显,为年轻、瘢痕体质就医者所接受,是一个值得推广的鼻整形方法.
作者:王盛;范飞;尤建军;卢九星;陈长永 刊期: 2008年第12期
自体颗粒脂肪注射移植是将抽吸所得的自体颗粒脂肪用注射器注射到自身软组织缺损部位的外科技术,它是脂肪移植中应用多、效果佳的一种手术.自体颗粒脂肪注射填充术适用于填充量比较小的颜面部凹陷患者.具有不住院、切口小、创伤少、无排斥、无瘢痕、取材方便、供区影响小等优点[1].白2000年3月~2007年12月,我科在门诊局麻下行自体颗粒脂肪注射填充颜面部凹陷术105例,均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寻芙蓉;罗明灿;刘婉丽;吴晓燕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睑袋整形术是临床中常见的美容手术之一.睑袋的形成原因各有不同,主要表现为单纯眶隔脂肪增多或疝出,眶隔脂肪疝出同时伴皮肤、眼轮匝肌松弛或眶骨下缘凹陷.根据不同睑型,本文对86例睑袋患者采取3种不同的处理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侯典举;房林;郭鑫;王佳琦 刊期: 2008年第12期
1 病例介绍男性,41岁.25年前因左半侧颜面萎缩,行大网膜游离移植充填.术后患侧的面部饱满均匀,外形满意.随着年龄增长,体重增加,面部网膜移植区域逐渐饱满.5年前体重增加明显,患侧区域隆起也明显加重,形似肿瘤,严重影响面部外观.米诊时可见左侧颊部明显隆起,皮肤及深部组织松弛下垂,左侧下眼睑、外眼角及鼻唇沟受牵拉轻度变形;质地软,皮肤表面毛细血管轻度扩张;颌卜缘可见浅淡的原手术切口瘢痕.考虑到目前外形不美观,决定为患者冉次手术修复.
作者:谢宏彬;夏兆骥;杨欣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建立小型猪下颌骨角区缺损的动物模型,对应用快速成型技术预制的个体化纯钛支架于修复下颌角区缺损的方法进行探索性研究.方法:根据CT数据,应用快速成型技术制作个体化钛支架和修复下颌角区缺损,并与正常对照侧和缺损未修复侧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应用快速成型技术制作的个体化钛支架与缺损形态非常吻合,远期观察可见钛支架与骨之间形成钛一骨整合.结论:快速成型技术在下颌角区缺损的修复方面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王太玲;唐晓军;陈志学;马静;胡金天;归来;张志勇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探索Mirror形体设计软件在下颌骨整形的应用优势.方法:将95例面部轮廓整形的患者随机分为设计组和对照组两组,应用Mirror形体设计软件对设计组患者进行术前形态分析设计、模拟术后形态,并对比测量出改变数据,对照组患者直接进行手术而不使用Mirror形体设计软件,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医患满意率的差别.结果:应用Mirror形体设计软件进行术前分析设计的设计组患者,其医患满意率大于未使用设计软件的对照组患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应用Mirror形体设计软件能很好的对患者形态进行测量分析,并模拟出术后形态,达到医患理想要求,并通过改变数据来指导手术进行,本系统能够加强医患之间的交流,对容貌进行定量分析诊断,使整形手术更加精准完美.
作者:罗滔;谭军;钟茜;邹勃生;罗明灿;刘东平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介绍异体复合组织移植研究中操作难度较大的大鼠后肢移植模型的建立方法,操作体会及此动物模型在复合组织移植中的意义.方法:以近交系Brown Norway(RT1n)大鼠为供体,LewiS(RT11)大鼠为受体,吻合股动、静脉为供血血管,进行近交系大鼠后肢异体移植.实验分为2组:急性排斥组(A组)术后不予免疫抑制治疗;免疫抑制组(B组)术后腹腔注射FK506剂量为1mg/kg/天.术后观察移植肢体的排斥情况及其存活时间,并取皮肤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以此对动物模型的可靠性和实用性进行评价.结果:A组移植皮瓣均在术后(4±1)天发生明显的逐渐加重的急性免疫排斥反应;B组移植肢体均可良好存活,存活时间均>100天.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查上,A组有血管炎、毛囊炎及真皮炎症等典型急性排斥反应表现;B组均无明显免疫排斥病理学表现.术后IL-2水平与肢体外观表现及病理学检查所见排斥反应程度相一致.结论:近交系大鼠后肢移植模型是得到广泛承认的复合组织移植模型,也是具挑战性的动物模型之一,完善近交系大鼠后肢移植模型的建立方法,使模型不断规范化,对复合组织异体移植研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潘华;王璐;肖博;张旭东;刘丹;刘垠;郭树忠 刊期: 2008年第12期
腋臭不但影响正常人际交往,而且还对患者造成较大的心理负担,非手术方法远期效果不令人满意,传统的手术疗法又具钉制动期长、恢复慢、切口瘢痕明显等缺点.自2006~2007年采用小切口皮下剪剥加搔刮法治疗腋臭取得了较好的近期及远期的效果,很好的满足了患者既去除异味,又保留液窝外观和功能的愿望.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郝艳华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女性痤疮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实验组内服消痤汤1次/日;对照组外用阿达帕林凝胶1次/晚,两组均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皮疹情况.同时实验组治疗前后检测血清睾酮、雌二醇水平,并作统计.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82.9%;对照组总有效率81.3%.两组有效率比较P>0.05,差异没有显著性.实验组治疗后睾酮水平明显下降,雌二醇变化不大.结论:消痤汤能够用于治疗女性痤疮.
作者:郑定辉;杨娴 刊期: 2008年第12期
颞浅血管是颞项部浅层血管中粗大的一条,早在1893年,Dunham就报道应用颢浅血管蒂的头皮瓣修复面部缺损获得成功[1].颞浅血管因其丰富的血管网,以及较灵活的旋转方向和角度,以颞浅血管为蒂的轴型皮瓣在临床中已有较多应用[2-5],但轴行皮瓣转移的范围经常受血管长度和位置的限制而不能得到充分利用.1973年McGregor发现轴型皮瓣远端有超灌注现象[6],1976年Bostwick提出了反流轴型皮瓣的概念[7],因其改变了血管蒂的位置,形成更长的血管蒂,从而能作较远部位的带蒂转移,拓宽了轴型皮瓣的应用范围.三十多年来,伴随着对颢浅血管解剖及反流轴型皮瓣成活机理的深入研究,颞浅血管反流供血模式的解剖基础及临床应用也得到了较充分的认识.
作者:赵穆欣;李养群;周传德;李强;唐勇;李森恺 刊期: 2008年第12期
雄源遗传性脱发(androgenetic alopecia,AGA)是一种雄激素依赖性的遗传性毛发脱落病.过去又称寻常秃发(Common baldness)、早秃(Alopecia Prematura)或脂溢性脱发(Seborrheic Alopecia).AGA的发生和进展取决于内分泌凶子和遗传易感性的相互作用[1].
作者:雷鸣;范金财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介绍治疗腋臭的较好方法,其特点为创伤小、效果确切.方法:术前用美蓝沿腋毛边缘外0.5~1.0 cm画线,标记出手术范围,局部肿胀麻醉.然后按照设计好的切口线沿皮纹内切长约2~2.5cm皮肤切口进行锐形剥离,形成带毛囊,汗腺及浅筋膜的皮瓣,用组织剪剪除皮下汗腺、脂肪、毛囊及浅筋膜,修剪成全厚皮片.结果:在88例(176侧)采用此方法治疗的患者中,术后3个月~1年随访,治愈率96%,伤口愈合良好,腋下无明显瘢痕等情况.结论:采用本方法治疗腋臭具有简便、安全、创伤小、效果确切的优点.
作者:逯岩;蒋晓燕;刘桂萍;项艳;张心霞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瘢痕疙瘩是一种过多胶原沉积导致的纤维增生性疾病,它常在易感人群中发生,为一种超过损伤边界的皮肤瘢痕,常可以在轻微损伤后诱发瘢痕疙瘩的出现和生长.至今,瘢痕疙瘩的治疗仍很复杂和困难,没有一种方法有特效,多种治疗方法的联合应用是有效和安全的治疗策略.笔者从2002年4月~2008年4月,用中药复春散Ⅱ号(吉林通化昌源灼伤瘢痕研究所)联合曲安奈德瘢痕内注治疗瘢痕疙瘩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启翔;王慧英;王颖艳;王建军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研究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反义寡核苷酸(ASODN)对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的作用,探讨增生性瘢痕的基因治疗.方法: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分别将生理盐水、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TGF-β1+CTGF、CTGF、ASODN作用于动物模型.7、14、20天后观察瘢痕体积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TGF蛋白表达情况,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增生性瘢痕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观察细胞凋亡. 结果:注射TGF-β1、CTGF后瘢痕体积、CTGF蛋白表达、PCNA阳性表达均增高,TUNEL阳性细胞减少,其中以联合注射TGF-β1+CTGF为显著;ASODN作用后瘢痕体积、CTGF蛋白表达、PCNA阳性表达降低,TUNEL 阳性细胞增加.结论:CTGFASODN能够有效抑制CTGF蛋白的表达和细胞增殖,并且加快了细胞的凋亡,从而抑制瘢痕增生.
作者:任丽虹;肖志波;滕雯;刘莺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研究nHAC及nHAC+自体BMSCs在下颌皮质骨表面贴附式植骨的成骨能力及使下颌骨增厚的效果.方法:制备nHAC+白体BMSCs材料,将nHAC及nHAC+自体BMSCs分别植入新西兰兔下颌骨颊侧皮质骨表面,术后3月、12月通过大体、X线、组织学、组织荧光学观察来研究其下颌骨增厚的能力.结果:nHAC+自体BMSCs在皮质骨表面、材料内部及骨膜下均有良好的成骨,使下颌骨增厚的程度与植入的材料厚度大致相同,nHAC在皮质骨表面有良好的骨引导作用,材料表面吸收明显,导致牙槽骨增宽的幅度较小.nHAC+自体BMSCs组对下颌骨的增厚程度与植入材料的厚度相近,nHAC组比植入材料的厚度要低约1/3.结论:以nHAC做为支架材料的组织工程骨植入下颌皮质骨表面后可以有效地增加下颌骨厚度,有望做为皮质骨表面的衬垫材料.
作者:陈鹏;刘冰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预防及治疗羟基磷灰石眼台植入术后的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实施羟基磷灰石眼台植入术者216例,共发生9种并发症,并给予对症治疗.结果:我院216例实施羟基磷灰石眼台植入术患者,25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同时处理外院眼台植入术后并发症者15例,经再次手术均治愈.结论:在羟基磷灰石眼台植入术中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正确处理术后并发症可以达到治愈的效果.
作者:董冰松;黄发明;谢翠华;杨娟;熊柯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康复新液联合远红外线照射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为治疗糖尿病足提供指导.方法:糖尿病足病人30例,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15例,溃疡共18处,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用康复新液外敷联合远红外线局部照射治疗,对照组15例,溃疡共19处,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用康复新液外用湿敷.每天一次,一周为一疗程,两组均观察两个疗程,根据溃疡面积的变化以及症状改善的程度制定疗效标准,根据该标准,对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溃疡面积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显效1例,有效17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显效0例,有效1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68.4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溃疡面积差值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①两种治疗方法均取得了一定的疗效;②康复新液联合远红外线局部照射治疗糖尿病操作简便,疗效肯定;⑦康复新液联合远红外线局部照射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优于单独用康复新液治疗.
作者:裴世荣;郝平;周洁松;张辉;徐凯;王曙曼 刊期: 2008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