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强光结合得宝松治疗色素痣祛除术后面部增生性瘢痕

张幸存;翟虹;李大铁

关键词:强脉冲光, 得宝松, 增生性瘢痕
摘要:目的:观察强脉冲光照射结合得宝松局部注射治疗色素痣祛除术后面部增生性瘢痕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6例色素痣祛除术后面部增生性瘢痕患者采用强脉冲光照射结合得宝松局部注射治疗,每次治疗间隔时间为4周,治疗3~5次.结果:36例患者,临床治愈18例,显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2%.结论:强脉冲光照射结合得宝松局部注射治疗色素痣祛除术后面部增生性瘢痕疗效显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方法去除正畸粘结剂对牙釉质影响的扫描电镜观察

    目的: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不同去正畸粘结剂方法对牙釉质的影响,寻求理想的去除粘结剂方法.方法:选择离体正常第一前磨牙25颗,常规粘结托槽.去托槽后随机分为5组,每组5颗,分别用5种方法去除粘结荆,并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结果:所有方法去除粘结剂均有效,但对釉质表面的损害程度不同.结论:慢速碳钨车针损害小,是理想的去粘结剂方法.

    作者:杨建浩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放射性治疗在瘢痕疙瘩治疗上的发展

    瘢痕疙瘩是皮损愈合后形成的一种过度增生的异常瘢痕组织,隆起于皮肤表面,其内有大量胶原和皋质成分的沉淀及毛细血管的再生,且向周围正常组织浸润[1,2].1770年由Retz首先描述,1802年Alibert描述并正式命名为瘢痕疙瘩.1970年Rusell等称其为良性皮肤肿瘤.瘢痕疙瘩常由手术、烧伤、炎症、身体异物等引起[3,4].冈其病理机制尚不清楚[5],且临床手术切除后又易复发[1,6],故同前仍是临床医学上的难题之一.目前临床治疗主要的方法有手术切除、药物治疗、放射治疗、激光治疗等多种方法,但单一疗法效果均欠佳[2,4,7],众多临床实践表明各种疗法均需与其它方法联合方可减少复发的机会,其中手术切除结合早期放疗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7-10].

    作者:赵欣欣;黎志明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下蒂法乳房缩小整形术设计的改良应用

    目的:探索一种简单易行的下蒂法乳房缩小整形手术的设计方法.方法:采用与Cohen类似的方法,术前设计进行了改良,采用乳房手术设计器结合改良设计方法做完善的术前设计,确定切口位置、新乳头的大小及位置,避免术中随意更改.结果:自2002年8月起,共行14例,经术后3~18个月随访,无明显并发症,新乳房形态自然,乳头乳晕感觉正常.结论:采用乳房手术设计器辅助设计的下蒂法乳房缩小整形术,手术设计简单、可灵活变化,手术安全、效果可靠.

    作者:冯国平;彭喆;杨锴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皮肤外科系列讲座(四)——皮肤肿瘤的皮肤外科治疗

    1 皮肤良性肿瘤皮肤外科治疗原则从常见的色素痣、脂溢性角化到罕见附属器肿瘤,皮肤良性肿瘤种类繁多.患者求治皮肤良性片畸瘤往往有两个目的:①彻底切除肿物消除压迫症状或预防恶变;②美容:作为诊治医师,一方面要真正了解患者的需求,另一方面应该深刻思考肿物的性质,从皮肤解剖和病生理的角度帮助患者选择治疗方案并分析治疗的利弊.

    作者:李航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JAK-STATs通路在CTGF刺激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分化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JAK-STATs是否参与CTGF刺激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urean hyportrophic scar fibroblast,hHSF)增殖分化过程.方法:原代培养hHSF,将其分为①对照组:hHSF组;②CTGF刺激hHSF组.取0min、5 min、10 min、20 min、30 min,45 min、60 min、90 min八个时相点,采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各时相点JAK1、JAK2、JAK3、TYK2、STAT1、STAT2、STAT3、STAT4、STAT5、STAT6蛋白活化(磷酸化)情况.再对筛选出的蛋白用免疫荧光化学染色和凝胶阻滞电泳(EMSA)方法进一步验证分析其表达及活化情况,以筛选出参与CTGF调控hHSF增殖和分化的JAK-STATs信号分子.结果:通过western-blot、免疫荧光化学染色和凝胶阻滞电泳(EMSA)方法筛选出JAK1、STAT1蛋白在CTGF刺激后蛋白活化程度明显增强.结论:JAK1、STAT1可能参与了CTGF调控hHSF增殖过程.这从一定程度上揭示了CTGF调控hHSF增殖分化过程的信号转导机制,从而为抑制瘢痕纤维化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有助于更深入地调控CTGF的促纤维化作用,为hHSF及其它纤维化疾病的研究及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陶灵;李世荣;刘剑毅;戴霞;李喆;毋巨龙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生物钟与皮肤病

    时钟基因是生物钟主要的分子基础,生物钟通过时钟基因的调节可在生物体内产生生物节律.近年来,生物钟与疾病发生间关系的研究已经成为热点,一些研究已经有力证明了生物节律紊乱与心血管疾病、癌症的发生发展存在着密切关系.近年来,很多学者注意到生物钟以及时钟基因的异常与皮肤病的发病相关,并做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生物钟节律紊乱和皮肤病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联系.本文就针对生物钟研究的现状及生物钟与皮肤病的关系做一综述.

    作者:林烨;李春英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鼻唇部连续组织切片的计算机三维重建

    目的:通过获取鼻唇部连续组织切片图像,初步建立可视化虚拟三维唇鼻模型.方法:将鼻唇部组织标本行连续切片,染色后用数码相机获取切片图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及重建后可视化应用.结果:成功探索大块组织标本石蜡切片的制作方法,重建出的鼻唇部数字化模型有良好的展示特性并可进行简单的可视化应用.结论:运用三维重建软件将连续组织切片进行三维重建及可视化应用是可行的.

    作者:王蕾蕾;赵振民;汤臣;尹宁北;庄强;王春燕;吴宏志;刘灿;武星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420nm强脉冲光治疗中重度痤疮40例

    痤疮是一种由多种冈索引起的慢性毛囊、皮脂腺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皮脂溢出部位,多见于青少年颜面部,特别是中重度痤疮,影响容貌,给患者带来许多心理压力,易产生自卑感.2007年11月~2008年5月,我科应用420nm光子治疗仪治疗中重度痤疮患者40例,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告如下.

    作者:樊昕;王丹;刘丽红;刘崇;姚美华;杨蓉娅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右项背部巨大错构瘤的围手术期护理一例

    错构瘤是一种实质性占位病变,此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属于脂肪瘤的一种,由厚壁血管、平滑肌和成熟脂肪组织构成.2007年我科收治一例项背部巨大错构瘤患者,采用手术切除治疗,效果良好,现将手术前后的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朱李霞;蔡艳丽;庞申;陈红;易成刚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成年人错(牙合)畸形综合矫治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伴多种口腔疾病中年人错(牙合)畸形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析47例伴多种口腔疾病中年人错(牙合)畸形的疾病特点,探讨其治疗计划的特殊性及综合矫治方法的关键点,评价其治疗效果,探讨治疗成功的关键因素.结果:47例患者经口腔综合治疗后,牙列排齐,前牙覆(牙合)、覆盖关系正常,咀嚼功能及外貌均有明显改善,总成功率100%.结论:在全面分析患者的口腔特点,并采取有效的综合口腔治疗后,伴多种口腔疾病中年人错牙舾午形可以取得很好的疗效.

    作者:马育霞;张佐;谷静;林松杉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专业化牙齿清洁(PMTC)技术

    目的:通过文献回顾对专业化牙齿清洁技术(PMTC)的特点进行评价.方法:通过对近年来发表的有关PMTC的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PMTC技术的发展及临床应用.结果:PMTC已被证实可以有效祛除牙斑.由口腔专业人员实施的PMTC可以明显降低牙齿龋坏的发生,并可减少由于口腔细菌感染引发的全身疾病.PMTC技术由于诸多优点,已作为一项新技术在世界许多发达国家广泛开展,成为口腔保健治疗的重要手段.结论:PMTC技术是一项重要的口腔治疗技术,将在我国口腔保健美容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赵蕊妮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中重度炎性痤疮临床观察

    我科2006年2月~2007年12月采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46例中重度炎性痤疮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临床资料:按照Pillsbury分类法选取Ⅰ~Ⅳ痤疮患者46例(男23例,女性23例),年龄16~26岁,平均19.68岁,平均病程2.16年(0.3~10年);中度(Ⅱ~Ⅲ)炎性痤疮患者24例,重度(Ⅳ)炎性痤疮患者22例,既往采用多种治疗方法者31例.

    作者:向光;龚宇;黎斌;向进;张昆梅;汪春惠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游离皮片受区扩张后作为任意皮瓣供瓣区的实验报告

    目的:旨在探讨游离皮片受区进行扩张后作为任意皮瓣供瓣区以增加皮肤来源的可行性.方法:在兔背部设计全厚皮片交换移植,皮片存活2月后进行软组织扩张器的置入.注水结束后,进行邻近皮瓣移植修复另一新造皮肤缺损区,观察邻近皮瓣存活情况,并研究真皮下血管网形态.结果:扩张后的部分作为供瓣区,共18个部位,皮瓣全部存活16个部位,2个部位皮瓣部份坏死,皮瓣存活者见皮肤颜色,质地尚可,扩张后的皮片下血管网明显扩张、增粗.结论:选择合适病例,游离皮片受区进行扩张,可以作为再次手术供瓣区.

    作者:郑东风;杨定文;许澎;谭谦;吴杰;陈曦;王淑琴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萎缩眼球的多层球筋膜及结膜全角膜覆盖术

    目的:探索一种改善眼球萎缩患者容貌的简便方法.方法:对88例眼球萎缩患者施行多层球筋膜及结膜全角膜覆盖术,术后1月配戴定做薄型义眼膜以改善患者容貌缺陷.结果:88例患者共88只患眼在经过治疗并配戴义眼膜后,在静态和动态情况下都能达到满意的美容效果.未出现角膜暴露、结膜囊狭窄等并发症,亦未发现诱发眼部炎症.结论:保留萎缩眼球的球筋膜结膜遮盖角膜术是一种改善眼球萎缩患者容貌的简便经济方法,可以作为羟基磷灰石义眼座眶内植入术的替代手术.

    作者:罗兴华;卓阳;罗春娟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胶原寡聚肽保湿抗皱功效评价及其机制的初步探讨

    目的:通过人体试验评价胶原寡肽保湿抗皱功效,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的实验方法,对含有胶原寡肽成分的眼霜其保湿、抗皱效果进行-临床效果评价;并用体外试验方法确定胶原寡肽对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结果:与基础值相比,含有胶原寡肽成分的眼霜在第1、4周,可以显著地增加皮肤角质层的含水量,改善眼周皱纹;体外试验证实,胶原寡肽处理细胞后96、120h,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显著增加,以1.00mg/ml组作用显著.结论:在细胞水平,胶原寡肽可以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胶原寡肽做为化妆品的添加成分能够提高化妆品的保湿抗皱效果,但是其透皮吸收性及长期效果有待于进一步证实和提高.

    作者:马慧敏;刘爱青;王海燕;范立英;信许亚;刘玮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颧骨颧弓缩小及下颌角截骨术27例临床体会

    目的:通过手术改善部分方脸畸形患者面部外观,观察手术效果,探讨有效的手术方式.方法:对27例要求行面部轮廓整形的患者施行口内联合耳前切口颧骨颧弓缩小术及下颌角截骨术,纠正患者的下颌角肥大及颧骨颧弓的肥大.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3月,均恢复良好,术后面部轮廓改善满意.其中5例术后出现下唇麻木,术后3月左右自行恢复.结论:颧骨颧弓缩小及下颌角截骨术对方脸患者面部轮廓改善效果良好,同时面部神经血管丰富,术者应熟悉解剖,不断积累手术经验及操作技巧才能达到满意的手术效果.

    作者:曹玮;叶子荣;吴毅平;冯幼平;黄立;王海平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红蓝光治疗痤疮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红蓝光照射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13例轻、中度痤疮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本院自制的克林霉素醇溶液联合红蓝光照射治疗,对照组仅外用本院自制的克林霉素醇溶液治疗.采用痤疮综合分级系统(GAGS)评价治疗前、后疗效.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2.8%和43.6%,两组的治疗有效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GAGS综合分值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但实验组下降更显著.结论:红蓝光治疗面部轻、中度痤疮安全有效.

    作者:尹锐;林琳;肖艳;郝飞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急性颌面部外伤患者40例护理体会

    颌面部是人体暴露部位,容易遭受损伤.所以患者除生理上受折磨外,心理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普遍存在着紧张、恐惧心理.因此在治疗的同时,针对性的做好心理护理,使患者早日恢复身心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我院在2007年共收治急性颌面部外伤患者40例,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郝艳华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痤疮的光学治疗

    痤疮的治疗虽然已经有多种口服及局部用药可以应用,但多数未能达到预期的疗效且出现各种不良反应[1].近年来,各种类型光学仪器在痤疮治疗上的应用得到了较为满意的效果:蓝光、红光、紫光、紫外线以及激光治疗对于减少痤疮皮损的个数有效[2-4].与药物相比较而言,光疗法起效快、疗程短、安全、不良反应少.本文就痤疮光疗的生物学原理、临床应用及安全性等方面作一综述.

    作者:王丹妮;杨春俊;张学军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Romberg's病畸形的外科综合矫治

    目的:探讨以股前外侧脂肪筋膜瓣游离移植为基础进行综合序列矫治中重度Romberg'S病畸形的方法和经验.方法:对半侧颜面萎缩畸形进行分期综合矫治,Ⅰ期采用吻合血管的股前外侧脂肪筋膜瓣植入矫正软组织凹陷,部分病例同期植入高密度多孔聚乙烯(商品名Medpor)矫治颅颌面骨缺损;Ⅰ期治疗恢复后,针对半侧颜面颅颌面骨、眼、鼻、唇畸形,以及股前外侧脂肪筋膜瓣植入后产生的继发畸形,进行综合修复.结果:从1996年10月~2007年10月,收治32例中重度Romberg's病患者.Ⅰ期手术植入33块股前外侧脂肪筋膜瓣修复软组织缺损,切取皮瓣面积20cm×11cm~12cm×8cm,组织瓣成活艮好.20例行面部Medpor填充颅颌面骨骼重建.共有22例行Ⅱ期修复,7例行Ⅲ期修复,Ⅰ例行Ⅳ期修复.随访6个月到7年,面部形态基本对称,外形满意,大腿功能无明显受限.结论:采用这种方法系统、综合矫正Romberg's病畸形,能够获得比较满意的手术效果,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法.

    作者:靳小雷;滕利;张智勇;徐家杰;季滢;卢建建;张波;归来;周刚 刊期: 2008年第11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